爆炸品基础知识

合集下载

危险化学品基础知识

危险化学品基础知识

危险化学品基础知识第一节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和特性化学品中具有易燃、易爆、毒害、腐蚀、助燃等危险特性,在生产、储存、运输、使用等过程中容易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环境污染的均属于危险化学品。

1,爆炸品爆炸品指在外界作用下(如受热、摩擦、撞击等)能发出剧烈的化学反应,瞬间产生大量气体和热量,是周围的压力急剧上升,发生爆炸,对周围环境、设备人员造成破坏和伤害的物品。

爆炸品在国家标准中分为5项,其中有三项包含危险化学品.第一项:具有整体爆炸危险的物质和物品。

第三项:具有燃烧危险和较小爆炸危险的物质和物品。

第四项:无重大危险的爆炸物质和物品。

主要特性:爆炸性强。

爆炸品都具有化学不稳定性,在一定外因作用下,能以极快的速度发生猛烈的化学反应,产生的大量能量在短时间内无法逸散出去,致使周围的温度迅速升高并产生巨大的压力面引起爆炸。

敏感度高。

各种爆炸化学品的化学组成和结构,决定物质本身的爆炸性,而爆炸的难易程度取决于物质本身的敏感度。

敏感度越高的物质越容易爆炸.2,,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指压缩的、液化的或加压溶解的气体。

一般存储在加压容器中。

在钢瓶中处于气体状态的气体称为压缩气体,处于液体状态的气体称为液体气体。

分为三项:第一项:易燃气体.极易燃燃。

也有一定的毒性.如氨气、一氧化碳、氢气等。

第二项:不然气体。

本身不燃烧,但是有的有助燃作用。

一般无毒,但是容易使人产生窒息。

如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

第三项:有毒气体。

毒性很强,易引起中毒,甚至死亡。

如氯气、氨气、光气、硫化氢等。

主要特性:易燃烧爆炸。

易燃气体的主要危险特性就是易燃易爆.有些气体的爆炸范围比较大,如氢气、一氧化碳的爆炸极限的范围分别为4.1%—-74。

2%、12.5%—-74%。

这类物品当受热、撞击或强烈震动时,由于充装容器为压力容器,受热、受撞击或剧烈震动时,容器内压力急剧增大,致使容器破裂,物质泄漏、爆炸等。

易扩散.压力气体和液化气体非常容易扩散。

比空气轻的气体在空气中可以无限制地扩散,易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比空气中的气体扩散后,往往在地表、沟渠、隧道、厂房死角等处,长时间不散,遇火源发生燃烧或爆炸。

4危险化学品基础知识

4危险化学品基础知识

危险化学品基础知识第一节 爆炸品一、爆炸品的定义二、爆炸品的特性三、爆炸品的分项四、爆炸品储存和运输第二节 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一、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定义二、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特性三、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的分项四、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储存和运输第三节 易燃液体一、易燃液体的定义二、易燃液体的特性三、易燃液体的分项四、易燃液体储存和运输第四节 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一、定义二、特性三、储存和运输第五节 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一、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的定义二、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的特性三、分项四、储存和运输第六节 有毒品一、有毒品的定义二、有毒品的主要特性:三、有毒品的分项四、有毒品储存和运输第七节 放射性物品一、放射性物品的定义二、放射性物品的特性:三、放射性物品的分项第八节 腐蚀品一、腐蚀品的定义二、腐蚀品的特性三、腐蚀品的分项四、腐蚀品储存和运输第九节 危险化学品标志第十节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和安全标签一、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二、化学品安全标签危险化学品定义 :化学品中具有易燃、易爆、毒害、腐蚀、放射性等危险特性,在生产、储存、运输、使用和废弃处置等过程中容易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毁损、环境污染的均属危险化学品危险化学品分类 :根据“择重归类”的原则,即根据该化学品的主要危险特性可分为八类:第1类 爆炸品;第2类 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第3类 易燃液体;第4类 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第5类 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第6类 有毒品;第7类 放射性物品;第8类 腐蚀品;第一节 爆炸品一、爆炸品的定义爆炸是在外界作用下,能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瞬间产生大量的气体和热量,使周围压力急剧上升,发生爆炸,对周围环境造成破坏的物品,也包括无整体爆炸危险,但具有燃烧抛射及较小爆炸危险的物品。

爆炸可分为核爆炸、物理爆炸、化学爆炸三种形式。

化学爆炸的主要特点是:反应速度极快,放出大量的热,产生大量的气体。

民用爆破物品安全知识概述

民用爆破物品安全知识概述
民爆器材基本知识介绍
中国爆破器材行业协会 杨祖一 2010年3月4日
目 录
第一节 民用爆炸物品定义和分类 第二节 民用爆炸物品爆炸基础知识 第三节 常见民爆器材组成、结构和特性介绍
第一节 民用爆炸物品定义和分类
一、 民用爆炸物品定义 2006年9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446号《民用爆 炸物品安全管理条例》规定了民用爆炸物品的定义,是指用于非 军用的、列入民用爆炸物品品名表的各类火药、炸药及其制品和 雷管、导火索等点火、起爆器材。 对所有爆炸物品而言,它最基本的特征是一种含能材料,当 它接受一定形式的能量激发后即可发生燃烧或爆炸,迅速释放出 特种效果的能量,并作用于周围介质和目标。
第三节 常见民爆物品组成(结构和特性)及生产过程介绍
相油 油
硝酸铵水溶液
水相
水 相 储罐
发泡剂 贮罐

油相
敏化剂
油 相


乳化
乳 化
带式冷却机
冷却
敏化
包装
敏 化
装 药 机
包装
第三节 常见民爆物品组成(结构和特性)及生产过程介绍
第三节 常见民爆物品组成(结构和特性)及生产过程介绍
第三节 常见民爆物品组成(结构和特性)及生产过程介绍
第三节 常见民爆物品组成(结构和特性)及生产过程介绍
第三节 常见民爆物品组成(结构和特性)及生产过程介绍
(一)、乳化炸药 5)有效期:小直径:煤矿型为4个月;岩石型为6个月;大包装露天型 产品:4个月或由供需双方约定。 6)用途:主要用于各种爆破作业。 7)主要危险有害特性:胶状乳化炸药在裸露状态下,对火焰、静电火 花、摩擦和撞击等能量的剌激钝感,不能产生稳定燃烧,在空气中殉 爆感度较低,但对冲击波和密闭状态下的强热、强摩擦等激发容易引 起爆炸。大量堆积状态下,被火焰长时间灼烧、热辐射可引起燃烧、

爆破安全技术—爆破基础知识

爆破安全技术—爆破基础知识

爆破安全技术—爆破基础知识爆破安全技术是一种通过对目标物体施加爆炸性能量以实现破坏或进入的技术。

它被广泛应用于军事、石油、矿产、建筑和警察等领域。

然而,由于它的潜在危险性和可能引起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爆破安全技术必须在严格的规范和许可下进行。

在介绍爆破安全技术的基础知识之前,首先需要强调的是爆破活动必须由经过合格培训和获得相关许可的专业人士进行。

不合格的操作和错误的判断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

爆炸物质是实现爆破的关键要素之一。

爆炸物质通常分为高爆炸物和低爆炸物两类。

高爆炸物一般具有很高的爆炸速度和威力,比如火药、TNT(三硝基甲苯)等。

低爆炸物则具有较低的爆炸速度和威力,主要用于拆除建筑和岩石等工程领域,如炸药胶、破片锥和柔性波纹管等。

高爆炸物多数属于危险品,需要严格控制和管理。

爆破操作有几个基本的步骤。

首先,进行爆破活动前需要进行详细的规划和评估。

这包括确定目标物体的特征、安全区域的确定、爆破技术的选择等。

其次,在实际操作中,需要利用专用工具将爆破物质正确安置于目标物体的指定位置。

同时,需要确保安全装置的正确设置,以确保爆炸物在预定时间和方式下爆炸。

最后,在爆炸之后需要对爆破场地进行清理和维护,确保不会对周边环境和人员造成进一步的危害。

在进行爆破操作时,安全是最重要的考虑因素之一。

为了确保安全,需要制定和遵守相关的安全规范和程序。

例如,操作人员必须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护目镜、防护手套和耳塞等。

同时,也需要将爆破活动通知相关的人员,以便他们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

在爆炸活动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和问题有很多,需要在操作前进行仔细评估和计划。

例如,爆炸物可能引起火灾或影响周边建筑物。

爆炸产生的冲击波和飞溅物也可能对附近的人员和财产造成伤害。

因此,在进行爆破操作时,需要评估和控制这些潜在风险,采取适当的预防和应对措施。

总之,爆破安全技术是一项高风险的操作,需要经过专门培训和获得相关许可的专业人员才能进行。

易燃易爆基础知识培训

易燃易爆基础知识培训
4
认识消防
消防法律法规
01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02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03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04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监督检查规定》
05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产品监督管理规定》
06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技术标准体系》
消防设施设备
灭火器:常用的灭火设备,包括干粉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等
01
安全管理人员:负责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人员
02
政府监管人员:负责易燃易爆物品监管的政府部门工作人员
03
社会公众:关注易燃易爆物品安全知识的社会公众
04
培训内容
易燃易爆物品的应急处置方法
易燃易爆物品的定义和分类
易燃易爆物品的危险特性和危害
易燃易爆物品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
06
易燃易爆物品的案例分析和经验教训
易燃易爆基础知识培训
演讲人
目录
01.
概述
02.
基本知识
03.
常见隐患
04.
认识消防
05.
火灾预防
06.
火灾应对与逃生
1
概述
培训目的
01
提高员工对易燃易爆物品的认识和了解
02
掌握易燃易爆物品的安全操作规程
03
预防和减少易燃易爆事故的发生
04
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培训对象
企业员工:涉及易燃易爆物品的生产、储存、运输、使用等岗位的员工
易燃易爆物品的安全管理措施
2
基本知识
易燃易爆物品分类
爆炸品:具有爆炸性的物品,如炸药、雷管等
01
易燃气体:具有易燃性的气体,如氢气、天然气等

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的基本知识【精选资料】

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的基本知识【精选资料】

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的基本知识一、易燃易爆品的性质凡具有爆炸、易燃、毒害、腐蚀、放射性等危险性质,在运输、装卸、生产、使用、储存、保管过程中,于一定条件下能引起燃烧、爆炸,导致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等事故的化学物品,统称为化学危险物品。

目前常见的、用途较广的约有2200余种。

所谓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系指国家标准GB12268—90《危险货物品名表》中以燃烧爆炸为主要特性的压缩气体、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以及毒害品、腐蚀品中部分易燃易爆化学物品二、品名和编号第1类:爆炸品;第2类: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第3类:易燃液体;第4类: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品;第5类: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第6类:毒害品和感染性物品;第7类:放射性物品;第8类:腐蚀品;第9类:杂类。

三、所造成的灾难易燃易爆化学物品具有较大的火灾危险性,一旦发生灾害事故,往往危害大、影响大、损失大,扑救困难等,造成损失资金、摧毁房屋等伤害。

如:1989年8月12日山东省青岛市黄岛油库油罐因雷击导致爆炸起火,大火前后共燃烧104小时,烧掉原油3.6万吨,烧毁大型油罐5座。

这次大火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540万元,在大火扑救中有14位消防官兵牺牲,56人受伤;5名油库职工牺牲,12人受伤。

1998年3月5日下午4时左右,陕西省西安市煤气公司管理站贮气罐区一座400立方米球型贮气罐底部阀门爆裂,导致液化石油气大量泄露,液化石油气站在组织有关人员进行载体堵漏过程中,由于处置不当,下午6时左右突然发生爆炸起火造成11人死亡(其中消防官兵7人),31受伤(其中9人重伤,在抢救过程中又有3人死亡),罐区内2座400立方米球罐爆炸烧毁,4座100立方米卧罐报废,7台液化石油气槽车烧毁。

、如:2009年9月3日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金兰物流城F3区发生一起由装载化学物品的货车在卸车过程中引发的意外爆燃事故,共造成18人死亡、10人受伤。

危险物品基础知识,安全常识

危险物品基础知识,安全常识

危险物品基础知识,安全常识1.定义与分类:-危险物品是指具有爆炸、易燃、毒害、腐蚀、放射性等性质,在运输、储存和使用过程中可能对人员造成伤亡或财产造成严重损失的物品。

根据GB6944-86《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等相关国家标准,危险物品被细分为多个类别,如爆炸品、压缩气体、易燃气体、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毒性物质和感染性物质、放射性物质、腐蚀品等。

2.基本特性:-爆炸品:具备强烈的化学能量,受外界作用容易发生剧烈反应并迅速释放大量热量和气体。

-易燃液体和固体:闪点低,易于点燃,并能迅速燃烧。

-毒害品:接触、吸入或摄入后对人体或其他生物体产生有害影响,包括急性中毒和慢性伤害。

-腐蚀品:能够对皮肤、眼睛、呼吸道等组织造成严重损伤的化学品。

-放射性物质:释放出射线,可能导致辐射伤害及遗传效应。

3.安全操作与管理:-存储:危险物品应按照其性质在专门设计的仓库中单独存放,远离火源、热源和其他不相容的危险物品,保持良好的通风条件,并定期检查储存设施的安全状况。

-运输:必须遵循相关法规,使用专用的危险品运输车辆,正确包装、标识和装运,配备必要的防护设备和应急救援器材。

-使用: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穿戴个人防护装备,了解所用物品的MSDS(物料安全数据表),进行风险评估,防止泄漏、火灾和中毒等事故的发生。

-应急处置:制定应急预案,进行定期演练,一旦发生意外,立即启动应急响应程序,确保人员疏散及时,事故得到妥善控制和处理。

4.个人防护与教育:-工作人员需接受专门的安全培训,熟悉危险物品的危害特性及其应对措施。

-在接触危险物品时,必须佩戴合适的个人防护设备,如防护服、手套、护目镜、呼吸器等。

5.废弃物处理:-危险物品废弃物的处置同样需要符合严格的环保规定,不得随意丢弃,应由具备资质的专业机构负责回收和处理。

2024年爆破安全基础知识爆破器材

2024年爆破安全基础知识爆破器材

2024年爆破安全基础知识爆破器材引言:爆破是一种常见的工程技术,广泛应用于建筑拆除、岩石破碎、采矿和隧道挖掘等领域。

然而,如果爆破操作不当或者使用不合规范的器材,可能会导致严重的事故和人员伤亡。

因此,了解爆破安全的基础知识和正确使用合适的器材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2024年爆破安全的基础知识,并对几种常用的爆破器材进行讨论,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安全爆破的技巧。

一、爆破安全基础知识:1. 风险评估和计划:在进行任何爆破作业之前,必须进行风险评估,并制定相应的爆破作业计划。

这包括收集场地信息、评估周围环境、确定爆破区域和周边区域的安全半径,以及制定爆破时的应急措施等。

2. 爆破区域的设防和疏散:在爆破作业现场周围设置安全措施,限制非作业人员进入。

对于邻近的区域和建筑物,应进行疏散或设立警戒区域,确保人员的安全。

3. 爆破器材的选择和使用:选择适合爆破任务的合适器材,并按照说明书正确使用。

确保器材的质量和可靠性,避免使用过期或损坏的器材。

4. 爆破时的监测和记录:在爆破作业期间,应进行实时监测,记录爆破参数以及周围环境的变化。

这些记录对事后的分析和评估非常重要。

二、常用的爆破器材:1. 爆破药剂:爆破药剂是实施爆破作业的核心器材。

它的主要成分是爆炸性化学物质,如三硝基甲苯(TNT)、硝酸铵等。

它们能够释放大量的气体和能量,导致爆炸效果。

2. 导火线:导火线是一种点火装置,用于在远离作业人员的安全位置点燃爆破药剂。

它通常由布料、纤维或导火线管制成,具有可靠的点火性能和耐热性。

3. 毁坏器:毁坏器是一种用于转换和放大能量的装置。

一般由炸药、导火线、引爆装置和护盖等组成。

它的作用是将导火线的火焰传导到爆破药剂,从而引发爆炸。

4. 爆破仪表:爆破仪表是用于监测和记录爆破过程的装置。

它可以测量和记录爆炸参数,如压力、温度和噪音等,以及分析和评估爆破效果和安全性。

结论:爆破是一项危险的工程技术,需要严格遵循安全规范和正确使用器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爆炸品基础知识第一章爆炸品基础知识1.1氧化还原反应煤炭燃烧产生热量,供人们做饭、取暖,这是件家常便饭的事,这个过程,在化学上称作氧化还原反应。

C + O2 = CO2↑+热量在本式中,C(碳)是被燃烧的物质,称作可燃物,可燃物中的“佼佼者”称为易燃物。

这里的O2(氧气)叫作氧化剂;使可燃物点火燃烧的物质叫作点火源。

可燃物、氧化剂、点火源称作燃烧的三要素。

一般来说,有机化合物都是可燃的,氧化剂一般为氧气和一些分子结构中含有氧的物质,以及一些处于高氧化态的物质。

摩擦、撞击、高温、静电都有可能成为点火源。

通常,氧化反应都为放热反应,放热致使体系温度升高,而根据化学反应动力学原理,温度每升高10℃,化学反应速度就会加快2~4倍,所以氧化反应如果控制不好,就会无限地加速反应,致使反应热不能迅速散发,反应产物无法及时排除,最终产生爆炸。

炸药是具有高能量密度的物质,如果单位重量的炸药与一般燃料相比,炸药爆炸后所散出的热不比一般燃料燃烧放出的热多,如:煤(炭):8954千焦∕千克;TNT:4184千焦∕千克。

而1千克的煤要燃烧几小时甚至更长的时间,而1千克的TNT只需10万分之一秒就能放出所有热量。

爆炸性物质是其本身含有氧化剂,又含有可燃剂的物质或混合物,是一种不稳定的含能材料;当其受到外界刺激性时,达到一定的激发,它就能快速完成氧化还原反应;最终发生爆炸。

1.2化学爆炸的特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时会遇到热水瓶爆炸、自行车轮胎爆炸、鞭炮爆炸,甚至压缩气瓶爆炸和锅炉爆炸等;爆破工程中经常会看到炸药爆炸、雷管爆炸;战士在实弹演习或在战场上会看到手榴弹爆炸、炮弹爆炸等等,这些都属于爆炸现象。

在炸药爆炸时,可以看到火光(夜间或天黑较明显)、烟雾和听到响声,在附近能闻到一股强烈的火药味。

爆炸点附近地方的压力急剧升高,临近的物质遭到破坏。

当距爆炸点较近时,还会感到猛烈的气浪(冲击波)冲击,同时炸坑的浮土灼热烫手。

这是我们通过实践所感觉到的爆炸现象。

概括说来,爆炸就是物质从一种状态经过物理的或化学的变化突然变成另一种状态并放出巨大的能量而作机械功的过程。

当物质从一种状态“突变”到另一种状态时,它的物理状态或化学成分发生急剧地转化,使其本身所具有的能量(位能)以同样急剧的速度释放出来,并借助于爆炸前原有的或爆炸时产生的气体和蒸汽的瞬时膨胀而转变为机械功,使周围的物体遭到猛烈地冲击和破坏。

前面所谈到的几种爆炸现象,均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在爆炸地点的周围压力骤增,而使周围的介质受到干扰,临近的物质遭到破坏,同时还有一定的声响效应。

根据产生爆炸的原因及爆炸性质的不同,一般将爆炸分为物理爆炸、核爆炸和化学爆炸三种。

物理爆炸物质因状态或压力发生突变而形成的爆炸现象称为物理爆炸。

物理爆炸前后物质的性质及化学成分并不改变。

例如,锅炉爆炸、车轮胎爆炸和压缩气瓶爆炸等都属于物理爆炸。

核爆炸由于物质的核能的释放引起的爆炸,例如原子弹、氢弹爆炸。

化学爆炸物质因得到发火的能量迅速进行分解,放出足够的能量,使气体产物具有高温、高压,并迅速膨胀作功。

这是一个化学变化过程,称为化学爆炸。

化学爆炸的前后物质的成分和性质均发生了根本的改变。

如爆炸性物质爆炸、炮弹爆炸等均属于化学爆炸。

能够发生化学爆炸的物质就称为爆炸性物质。

化学爆炸必须具备以下三个因素:(1)变化过程以高速进行,即能在瞬间完成。

(2)释放出大量的热。

(3)产生大量的气体产物。

爆炸的变化过程必须以高速进行。

只有高速才能保证爆炸产物的体积能量密度大。

煤虽然所含的热量比同样重量的梯恩梯高一倍多,但由于反应速度慢,因而不能形成爆炸。

梯恩梯完全爆炸的时间仅约为10万分之一秒。

在爆炸所产生的热量还来不及散失的瞬间,气体产物就被加热到2000~3000℃,压力达到10~40万大气压,因而具有极大的压缩能。

在爆炸变化过程中,必须能放出大量的热。

因为热量是爆炸作功的能量来源,如果没有大量的热放出,化学变化本身就不可能继续进行下去,就更不可能形成高温、高压、高能量密度的气体而膨胀作功了。

1公斤梯恩梯爆炸时能产生1000千卡的热,而1公斤硝化甘油爆炸时则可放出1485千卡的热。

爆炸变化过程还必须有大量的气体产物生成。

巨大的压缩能是由于气体受热膨胀所产生的压力而形成的(在极高的反应速度配合下)。

因为气体具有可压缩性大的特点,因此气体是膨胀作功的理想工质。

反之,如果反应产物是固体或液体,由于其可压缩性很小,所以即使变化过程是放热反应,也不可能形成爆炸。

例如,1公斤梯恩梯在爆炸时能产生727.2升的气体产物,是爆炸前体积的1180倍。

1公斤硝铵爆炸性物质,在爆炸时能生成908升的气体产物,为爆炸前体积的1530倍。

由上述可知:化学爆炸三因素是爆炸反应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三者同时并存,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就是说,只有这三个因素同时存在和结合起来,才能产生爆炸,才有可能在爆炸性物质爆炸时,得到所应具有的爆炸特征。

爆炸品的化学爆炸,本质上来说是氧化还原反应,是该体系中的氧化剂与可燃物发生的瞬间快速化学反应。

1.3爆炸品1.3.1爆炸品分类爆炸品包括爆炸性物质和爆炸性制品。

爆炸性制品有各种弹类,如枪弹、炮弹、石油射孔弹,各种火工品,如雷管、导爆管、导爆索、导火索以及各种含爆炸性物质的制品,如汽车安全气囊所用的点火器,电子礼花等。

1.3.2爆炸性物质的分类爆炸性物质的品种很多,根据其组成,物理化学性质和爆炸性质的不同,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但人们最关心的是按用途来分类。

爆炸性物质按用途的不同,可分为起爆药,猛炸药和工业炸药,火药和烟火剂四大类:a.起爆药它是四类爆炸性物质中最敏感的一种,受外界较小能量的作用就能发生爆炸变化,而且在很短的时间内其变化速度可增至最大(即所谓爆轰成长期短),但是它的威力较小,在许多情况下不能单独使用,只是用来作为火帽,雷管装药的一个组分,以引燃火药或引爆猛炸药。

常用的起爆药有雷汞[Hg(ONC)2],叠氮化铅[Pb(N2)2],史蒂芬酸铅[C8H(NO2)3O2Pb]特屈拉辛[C2H3ON10],以及这些药为主所成的共沉淀剂。

b.猛炸药和工业炸药它需要较大的外界能量作用才能激起爆炸变化,一般用起爆药来起爆。

猛炸药典型的爆炸变化形式是爆轰,常用作各种弹药的主装药和火工品中的装药。

常用的猛炸药有梯恩梯C6H2(NO2)3CH3,特屈儿C6H2(NO2)4NCH3,黑索今(CH2N-NO2)3,太安C(CH2ONO2)4,奥克托今(CH2N-NO2)4等单质炸药及以黑索和奥克托为主体的混和炸药。

工业炸药是用于采矿,建筑等爆破炸药。

其种类繁多,按照物理状态分类有:粉状炸药、含水炸药、液体炸药、胶质炸药及塑性炸药。

按组分特性分类有:不含猛炸药的工业炸药,含猛炸药的工业炸药,含水炸药及含铝炸药。

按使用范围分类有:岩石炸药、露天炸药、煤矿许用炸药。

c.火药火药典型的爆炸变化形式是燃烧,常用作枪炮弹的发射药,也广泛应用于火工品中,常用的火药有黑火药,单基药(以硝化棉为主体的火药)以及双基药(以硝化甘油和硝化棉为主体的火药)。

当用于发射火箭时称作推进剂。

d.烟火剂烟火剂是一类以氧化剂和可燃物为主体的混合物。

其典型爆炸变化形式也是燃烧。

是利作其燃烧反应所产生的特定的烟火效应,起照明,信号,光,烟幕及燃烧等作用。

1.4部分爆炸品介绍1.4.1常用起爆药起爆药受较小的激发冲能,如火焰,针刺,撞击,电能等的激发就能引爆,而且只需少量药量就可以达到稳定的爆轰。

这就是少量起爆药就可起爆猛炸药的原因。

它主要用于火工品,用以起爆猛炸药,或作为活性敏感成分加入火工药剂以调整药剂的感度。

现介绍几种常用的起爆药:1.4.1.1雷汞它是雷酸的汞盐,随其原料和制法的不同,有白雷汞与灰雷汞之分,军品用白雷汞。

雷汞的真密度为4.2-4.4 g/cm3,假密度为1.22-1.25 g/cm3,压缩性好,压缩时的密度为3-4g/cm3。

它的吸湿性小,但含水量对其爆炸性质有影响,含10%水时,它只能燃烧不能爆炸,而含30%水时就不能点燃。

因此,装雷汞的器件要注意防潮,同时也应用此性质,平时将雷汞安全地存于水中。

雷汞在水中煮沸时,就可分解。

它不溶于一般有机溶剂。

雷汞能与硫酸钠作用生成无爆炸性化合物,得用此反应可销毁少量雷汞。

当有水分存在时,雷汞与铜能慢慢地作用生成碱式雷酸铜,此物的摩擦感度比雷汞还大,雷汞与铝能起强烈作用,雷汞是最敏感的一种,无论在冲击,磨擦或针刺下它能引起爆轰,火焰感度也很大。

压力对它的感度有一定的影响,受压49.05MPa时,可使用火焰也不能使其爆轰,这种现称为“压死”。

雷汞本身及其原料对人体有害,制造时污染环境,目前我国正积极淘汰此种起爆药剂。

现在雷汞主要在混合药剂中作为敏感药剂用于组件中。

1.4.1.2叠氮化铅(简称氮化铅)叠氮化铅因工艺条件不同,有两种白色晶型:一种工是α型结晶(短柱状)另一种是β型结晶(长针状)。

β型结晶很敏感,不稳定。

α型叠氮化铅密度为4.71 g/cm3,假密度为0.8 g/cm3,压缩性好,无“压死”现。

它不吸湿,也不溶于水,它与雷汞不同,在潮湿状态下甚至30%水分也不会失去爆炸能力。

它能与稀硝酸或溶于有少量亚硝酸钠的稀醋酸作用,利用这一特性来洗涤由氮化铅所沾染的器皿,避免其发生危险。

氮化铅与镍,铝不起作用,但能与铜作用,其在有水分及二氧化碳存在的情况下,反应生成的碱式氮化铜机械感度很大,容易发生危险。

氮化铅的化学安定性好,使在50℃下长期加热也不会改变性质。

氮化铅由于机械感度小,而起爆能力大,因此被广泛应用于雷管以及火帽中。

1.4.1.3三硝基间苯二酚铅三硝基间苯二酚铅也称为史蒂芬酸铅。

真密度为3.8g/cm3,假密度为0.99-1.0g/cm3,呈深黄色,因流散性不好,常用沥青造粒后应用。

为了克服它静电感度大的缺点,现用石墨史蒂芬酸铅产品来减小静电积累。

史蒂芬酸铅的吸湿性很小,实际上不溶于水和酒精等一般有机溶剂,常常置于水或酒精中贮存。

它可被稀硫酸或硝酸分解,因此可利用这一性质销毁少量药。

它与金属不起作用,化学安定性好,加热至100℃时失去结晶水但不分解,可长期贮存。

它的冲击感度比较低,和其它起爆药相比,它摩擦积累静电的能力强,并对电火花感度大,它的火焰感度大,但它的起爆能力弱,因此不能单独作为雷管的起爆药使用,而是利用它的电火花感度和火焰感度大的特性,来弥补氮化铅火焰感度小的不足,作为氮化铅雷管的点火药剂。

此外,它还非常适用于电发火头的分。

1.4.1.4四氮烯译名为特属拉辛(Tetrazene),学名为4-胍基-1亚硝胺胍基四氮,故简称为四氮烯爆起药。

它是淡黄色粉末结晶,它的密度为1.65g/cm3,假密度为0.45g/cm3,在受压49.5MPa时容易“压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