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炸基础知识.docx

合集下载

爆破基础知识word精品文档24页

爆破基础知识word精品文档24页

第二部分安全技术基础知识第六章爆破基础知识第一节爆破原理一、炸药及爆炸的一般特征1、炸药及其主要特征炸药是在外界能量作用下,自身进行高速的化学反应,同时产生大量的高温高压气体和热量。

2、炸药爆炸及其三要素(1)反应过程中能放出大量的热。

放出大量的热是化学爆炸进行所必须具备的首要条件。

(2)炸药反应速度快。

反应速度快是是形成爆炸的必须条件。

(3)能生成大量的气体立物。

总之,炸药爆炸必须同时具备三个要素,三者又是相互相系的。

所以,高温、高压高速是炸药爆炸的重要特点。

二、炸药爆轰理论基础知识(一)炸药的起爆和感度1、炸药的起爆炸药在未受外界能量作用时,处于相对稳定状态。

2、炸药的感度炸药材料在在外界能量作用下,引起炸药爆炸的难易程度称为感应度。

(二)炸药的殉爆炸药(主爆药)爆轰时引起与相隔一定距离的另一炸药(受爆药)爆轰的现象称为殉爆。

(三)炸药爆炸的稳定性传播(四)炸药的氧平衡三、炸药爆炸的主要性能参数主要有以下5种参数1、爆力2、猛度3、含水率4、密度5、炸药爆炸的热力学参数四、爆破的内部作用和外部作用(一)自由面和最小抵抗线(1)自由面的概念。

自由面是指某种介质与空气接触的界面。

爆破时,位于药包附近被爆破的岩(煤)体与空气接触的界面叫爆破自由面。

(2)最小抵抗线的概念(3)自由面的作用。

(4)《煤矿安全规程》对最小抵抗线的规定(二)爆破的内部作用和外部作用1、爆破的内部作用和外部作用表现形式装药爆破时,其爆破作用的表现形式与埋置药量和深度有关。

2、爆破内部作用的形成3、爆破漏斗的要素及形式第二节矿用炸药一、矿用炸药的种类1、按不主要组成成分分类按主要组成成分将矿用炸药分为硝酸铵类炸药、含水类炸药和硝化甘油类炸药三大类。

2、按应用范围和使用条件分类按炸药是否允许在井下的瓦斯或煤尘爆炸危险的采掘工作面使用,可分为煤矿许用炸药和非煤矿许用炸药两类。

二、煤矿许用炸药的分级、品种及其选用(一)煤矿许用炸药的分级、检验方法与适用条件主要分五个级的煤矿许用炸药。

爆炸的知识

爆炸的知识

爆炸的知识一、爆炸的分类物理爆炸:物质因状态或压力发生突变而形成的爆炸(如锅炉房的爆炸)。

爆炸前后物质的化学成分均不改变。

化学爆炸:由于物质急剧氧化或分解产生温度、压力增加或两者同时增加而形成的爆炸现象。

化学爆炸前后,物质的化学成分和性质均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化学爆炸分为炸药爆炸、可燃气体爆炸、可燃粉尘爆炸。

可燃粉尘爆炸需具备三个条件:粉尘本身具有爆炸性、粉尘必须悬浮在空气中并与空气混合到爆炸度、有足以引起粉尘爆炸的火源。

可燃粉尘爆炸的特点:连续性爆炸、所需的最小点火能量较高、与可燃气体爆炸相比,粉尘爆炸压力上升较缓慢,较高压力持续时间长,释放的能量大,破坏力强。

影响粉尘爆炸的因素:(1)粉尘本身的物理化学性质。

其中,粉尘颗粒的尺寸也是粉尘爆炸的重要影响因素,颗粒越细小,爆炸危险性越大。

(2)粉尘浓度。

在一定粒径条件下,粉尘浓度越高,其着火温度越低。

(3)环境条件。

水分含量越高,作用越强。

环境的温度和压力升高时,粉尘爆炸的危害性也相应增加。

(4)可燃气体和惰性气体的含量。

可燃气体量增加,最小点火能和爆炸下限降低,爆炸压力和升压速度提高;惰性气体的加入削弱可燃粉尘爆炸性能。

(5)其他。

引火源强度或点火方式,以及容器的大小、结构等因素,均会对粉尘爆炸产生一定影响。

核爆炸:由于原子核裂变或聚变反应,释放出核能所形成的爆炸。

二、爆炸极限(1)气体和液体的爆炸极限通常用体积百分比表示不同物质、同种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爆炸极限都不同,一般在氧气中的爆炸极限比在空气中的爆炸极限范围宽。

影响因素火源能量:引燃混气的火源能量越大,爆炸极限范围越宽,爆炸危险性越大初始压力:混气初始压力增加,爆炸范围增大,爆炸危险性增加。

特例:干燥的一氧化碳+空气的混体,压力上升爆炸极限范围缩小。

初温:混气初温越高,混气的爆炸极限范围越宽,爆炸危险性越大惰性气体:可燃混气中加入惰性气体,会使爆炸极限范围变窄,一般上限降低,下限变化比较复杂。

爆炸基础知识

爆炸基础知识

防火防爆基础知识第一部分燃烧与爆炸第二部分可燃物质的火灾爆炸危险性第三部分防火防爆措施第四部分消防知识第一部分燃烧与爆炸燃烧的定义:燃烧是可燃物质(气体、液体或固体)与助燃物(氧或氧化剂)发生的伴有放热和发光的一种激烈的化学反应。

它具有发光、发热、生成新物质三个特征。

最常见、最普通的燃烧现象是可燃物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

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下述三个条件:可燃性物质、助燃性物质、点火源。

每一个条件要有一定的量,相互作用,燃烧方可产生。

(1)可燃物(2)助燃物(3)点火源常见的火源种类在生产中,常见的引起火灾爆炸的点火源有以下8种:(1) 明火(2) 高热物及高温表面(3) 电火花(4) 静电、雷电(5) 摩擦与撞击(6) 易燃物自行发热(7) 绝热压缩(8) 化学反应热及光线和射线可燃气体的燃烧过程可燃气体的燃烧形式当可燃气体流入大气中时,在可燃性气体与助燃性气体的接触面上所发生的燃烧叫扩散燃烧。

当可燃性气体和助燃性气体预先混合成一定浓度范围内的混合气体,然后遇到点火源而产生的燃烧叫预混燃烧(动力燃烧)。

可燃液体的燃烧过程及形式可燃液体在火源或热源的作用下,首先蒸发,然后蒸气氧化、分解进行燃烧。

可燃液体的燃烧,实质上是燃烧可燃液体蒸发出来的蒸气,所以叫蒸发燃烧。

对于难挥发的可燃液体,其受热后分解出可燃性气体,然后这些可燃性气体进行燃烧,这种燃烧形式称为分解燃烧。

可燃固体的燃烧过程及形式可燃固体的燃烧可分为简单可燃固体、高熔点可燃固体、低熔点可燃固体和复杂的可燃固体燃烧等四种情况。

(1) 简单可燃固体燃烧硫、磷、钾、钠等都属于简单的可燃固体,由单质组成。

它们燃烧时,先受热熔化,然后蒸发变成蒸气而燃烧,所以也属于蒸发燃烧。

这类物质只需要较少热量就可变成蒸气,而且没有分解过程,所以容易着火。

(2) 高熔点可燃固体燃烧固体碳和铝、镍、铁等金属熔点较高,在热源作用下不氧化也不分解,它们的燃烧发生在空气和固体表面接触的部位,能产生红热的表面,但不产生火焰,燃烧的速度和固体表面的大小有关。

消防安全爆炸基础知识

消防安全爆炸基础知识

消防安全爆炸基础知识消防安全爆炸基础知识第一章爆炸及其危害1.1 爆炸的定义和分类1.1.1 爆炸的定义1.1.2 爆炸的分类1.2 爆炸的危害1.2.1 人身伤害1.2.2 物质破坏1.2.3 环境污染第二章爆炸的传播与控制2.1 爆炸的传播方式2.1.1 气体爆炸的传播2.1.2 液体爆炸的传播2.1.3 固体爆炸的传播2.2 爆炸的控制方法2.2.1 防火墙的设置2.2.2 空气隔离2.2.3 防爆设计2.2.4 爆炸物处理第三章爆炸事故案例分析3.1 辅助燃料方案引发的爆炸事故3.1.1 案例一:燃气爆燃事故3.1.2 案例二:化工厂爆炸事故3.2 过载引发的爆炸事故3.2.1 案例一:变压器爆炸事故3.2.2 案例二:矿井瓦斯爆炸事故第四章爆炸安全预防与处理4.1 爆炸安全预防措施4.1.1 安全管理制度的建立4.1.2 安全培训与教育4.1.3 安全检查与维护4.2 爆炸事故处理方法4.2.1 现场救援与伤员救护4.2.2 爆炸源的切断与隔离4.2.3 爆炸事故的调查与分析第五章爆炸应急指挥与救援5.1 爆炸应急指挥体系5.1.1 应急指挥机构与职责5.1.2 应急指挥体系的组织架构5.2 爆炸救援的组织与操作5.2.1 救援组织的建立与指挥5.2.2 救援操作的步骤与方法5.3 爆炸应急演练与评估5.3.1 应急演练的目的与重要性5.3.2 应急演练的步骤与内容5.3.3 应急演练的评估与改进第六章爆炸事故的法律责任6.1 法律法规与责任追究6.1.1 爆炸安全相关法律法规6.1.2 涉及爆炸事故的法律责任6.2 事故调查与处罚6.2.1 爆炸事故的调查程序与方法6.2.2 追责与处罚的依据第七章国际消防安全标准7.1 国际消防安全标准概述7.1.1 国际标准组织与机构7.1.2 国际安全标准的分类与内容7.2 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7.2.1 ISO 9001标准的要求与实施7.2.2 ISO 9001在消防安全中的应用7.3 OHSAS 1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7.3.1 OHSAS 18001标准的要求与实施7.3.2 OHSAS 18001在消防安全中的应用第八章爆炸安全管理案例分析8.1 案例一:石化企业爆炸事故的管理不善8.1.1 事故背景与原因分析8.1.2 预防与救援措施的不足8.2 案例二:电子厂爆炸事故的安全管理漏洞8.2.1 事故经过与责任追究8.2.2 安全管理措施的不足与问题第九章爆炸安全知识宣传与教育9.1 爆炸安全知识的宣传方式9.1.1 宣传材料的制作与发布9.1.2 宣传活动的组织与展示9.2 爆炸安全教育的内容与方法9.2.1 爆炸安全教育的目标与重点9.2.2 教育方法的选择与实施第十章爆炸安全相关技术10.1 爆炸物的检测与识别技术10.1.1 毒气检测仪的原理与应用10.1.2 爆炸物溶解液的识别与分析10.2 爆炸事故图像分析与模拟技术10.2.1 爆炸事故图像分析的方法与工具10.2.2 爆炸事故的数值模拟与预测结语通过本文对消防安全与爆炸基础知识的深入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爆炸的危害与分类,掌握爆炸的传播和控制方法,学习爆炸事故的案例分析与处理方法,了解爆炸应急指挥与救援的组织与操作,了解爆炸事故的法律责任追究,认识国际消防安全标准与相关技术,以及推广爆炸安全知识的宣传与教育方法等。

医学专题第一章炸药爆炸基本理论

医学专题第一章炸药爆炸基本理论

炸药爆速随药包直径(zhíjìng)变化
1—梯恩梯(0 1.6g / cm3 );2—梯恩梯/硝酸铵(50/50)( 0 1.53g / c)m3;
3—梯恩梯( 0 1.0g / cm)3;4—梯恩梯-硝酸铵(
0 1.0)g;/ cm3
5—硝酸铵-硝化甘油(xiāo huà0ɡān0.y9ó8ug)(/ cm3
▪ 《矿山(kuàngshān)爆破》课程总26学时 ▪ 本课程主要学习内容:
一、炸药爆炸基本理论 二、常用起爆器材 三、常用起爆方法 四、岩石爆破基本原理 五、露天矿、地下矿爆破 六、爆破安全
第二页,共三十九页。
第一章 炸药爆炸基本(jīběn)理论
主要(zhǔyào) : 内容 1.1 基本概念 1.2 炸药的氧平衡(pínghéng)与热化学参数
6——钢板; 8——爆炸后的铅柱
第二十六页,共三十九页。
3-4炸药(zhàyào)的殉爆
殉爆
(sympathetic detonation)
殉爆是指炸药(主发药包)发生爆炸时引起与它不相接触的邻近(lín jìn)炸药(被发 药包)爆炸的现象
殉爆距离
(transmission distance)
殉爆距离(jùlí)是指主发药包爆炸时一定引爆被发药包的两药包间的最大距离(jùlí) 。
3-3炸药(zhàyào)的猛度及测定
炸药
(brisance)
(zhàyào)
猛度 炸药的猛度是指爆炸瞬间爆轰波和爆轰产物对邻近的局部固体介质的冲击、撞碰、击穿和破
碎(pò suì)能力。它表征了炸药的动作用。
炸药猛度的测定方法
1——导火索; 3——炸药; 5——铅柱;
7——细绳;
2——雷管; 4——钢片;

《爆破安全培训讲义》word版

《爆破安全培训讲义》word版

爆破安全培训一、爆破安全教育的重要性炸药属于易爆物品,在特定条件下,其性能稳定,贮存、运输、使用时是安全的。

然而,在意外爆炸时,会给人们带来灾难。

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财产的安全。

由于目前大多数职工缺乏系统的爆破安全技术知识,不能熟练准确地进行爆破安全操作,遇到事故征兆处理不当,是当前爆破事故多发的重要原因。

加强安全技术培训,是爆破技术发展进程中的当务之急。

二、爆炸1、爆炸就是物质从一种状态很快变成另一种状态,并放出巨大能量作机械功的现象。

瀑炸大致可以分为三类:1)物理爆炸,物质状态发生变化。

爆炸后物质化学成分不变。

如:锅炉爆炸,轮胎爆炸等。

2)化学爆炸,物质状态,化学成份都改变。

如:炸药爆炸,煤尘、瓦斯爆炸等。

3)核爆炸,是由于核裂变或核聚变反应引起的爆炸。

2、炸药爆炸的三个基本特征:爆炸放出高温热量,爆炸过程高速度,生成气体产物。

三者是炸药爆炸的三要素。

1公斤常用炸药爆炸后,放出的热量可达1675—6280千焦,爆炸温度可达1500—4500℃。

炸速可达3000—8500米/秒。

3、炸药的性能:在通常情况下,炸药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要引起炸药发生爆炸必须给予一定的外界作用。

如:冲击、摩擦、加热、火花、火焰、电火花、雷管,以及静电作用等,都会引起炸药爆炸。

三、煤矿许用炸药:《煤矿安全规程》规定,井下爆破作业必须使用煤矿许用炸药和煤矿许用电雷管,煤矿许用炸药的选用应遵循下列规定:1、低瓦斯矿井的岩巷掘进工作面,必须使用安全等级不代于一级的煤矿许用炸药。

2、低瓦斯矿井的煤巷,采掘工作面、半煤岩巷掘进工作面。

必须使用安全等级不低于二级的煤矿许用炸药。

3、高瓦斯矿井,低瓦斯矿井的高瓦斯区域,必须使用安全等级不低于三级的煤矿许用炸药。

有煤(岩)与瓦斯突出危险的工作面,必须使用安全等级不低于三级的煤矿许用含水炸药。

严禁使用黑火药和冻结或半冻结的硝化甘油类炸药,同一工作面不得使用两种不同品种的炸药。

煤矿炸药的安全等级及其使用范围,是经过长期的生产实践和严格的实验后确定的,使用未经过安全鉴定的炸药或不按指定范围使用,都会引起瓦斯、煤尘爆炸。

爆炸基础知识(完整篇)

爆炸基础知识(完整篇)

编号:SY-AQ-08104爆炸基础知识(完整篇)Basic knowledge of explosion( 安全管理)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爆炸基础知识(完整篇)导语:进行安全管理的目的是预防、消灭事故,防止或消除事故伤害,保护劳动者的安全与健康。

在安全管理的四项主要内容中,虽然都是为了达到安全管理的目的,但是对生产因素状态的控制,与安全管理目的关系更直接,显得更为突出。

爆炸由于破坏力强,危害性大,往往还伴随着火灾及其它灾害的发生,因而需要引起消防工作者的特别重视。

本章主要介绍爆炸的基本概念、分类及爆炸极限、爆炸危险源等知识。

了解爆炸发生的条件和机理,是理解和应用防火防爆技术的必要理论基础,对于防范爆炸发生、处置爆炸事故尤为重要。

第一节爆炸的概念及分类爆炸是物质从一种状态迅速转变成另一状态,并在瞬间放出大量能量,同时产生声响的现象。

火灾过程有时会发生爆炸,从而对火势的发展及人员安全产生重大影响,爆炸发生后往往又易引发大面积火灾。

一、爆炸的定义由于物质急剧氧化或分解反应产生温度、压力增加或两者同时增加的现象,称为爆炸。

爆炸是由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引起的。

在发生爆炸时,势能(化学能或机械能)突然转变为动能,有高压气体生成或者释放出高压气体,这些高压气体随之做机械功,如移动、改变或抛射周围的物体。

一旦发生爆炸,将会对邻近的物体产生极大的破坏作用,这是由于构成爆炸体系的高压气体作用到周围物体上,使物体受力不平衡,从而遭到破坏。

二、爆炸的分类爆炸有着不同的分类,按物质产生爆炸的原因和性质不同,通常将爆炸分为物理爆炸、化学爆炸和核爆炸三种。

物理爆炸和化学爆炸最为常见。

(一)物理爆炸物质因状态或压力发生突变而形成的爆炸叫物理爆炸。

物理爆炸的特点是前后物质的化学成分均不改变。

公共基础知识爆炸基础知识概述

公共基础知识爆炸基础知识概述

《爆炸基础知识综合性概述》一、引言爆炸,这个充满力量与破坏力的现象,在人类的历史进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从远古时期的自然爆炸到现代工业中的人为控制爆炸,爆炸既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也为人类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了解爆炸的基础知识,对于预防爆炸事故、保障生命财产安全以及推动科学技术的进步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爆炸的基本概念、核心理论、发展历程、重要实践以及未来趋势等方面进行全面的阐述与分析。

二、爆炸的基本概念(一)定义爆炸是物质在瞬间以机械功的形式释放出大量能量的现象。

这种能量的释放通常伴随着强烈的压力波、高温和强光等特征。

爆炸可以由物理、化学或核反应等多种原因引起。

(二)分类1. 物理爆炸物理爆炸是由于物质的物理状态发生急剧变化而引起的爆炸。

例如,蒸汽锅炉爆炸、轮胎爆炸等都是物理爆炸。

物理爆炸的特点是爆炸前后物质的化学成分没有改变,只是物质的状态发生了变化。

2. 化学爆炸化学爆炸是由于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而产生大量能量引起的爆炸。

化学爆炸可以分为可燃物质爆炸和爆炸物爆炸。

可燃物质爆炸是指可燃气体、可燃液体蒸气或可燃粉尘与空气混合后,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的爆炸。

爆炸物爆炸是指炸药等爆炸物在受到外界能量激发时发生的爆炸。

3. 核爆炸核爆炸是由于原子核发生裂变或聚变反应而释放出巨大能量引起的爆炸。

核爆炸的威力极大,具有毁灭性的后果。

(三)爆炸的主要特征1. 瞬间性爆炸过程通常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释放出大量的能量。

2. 高压性爆炸产生的压力非常高,可以对周围的物体造成巨大的破坏。

3. 高温性爆炸会产生高温,使周围的物质迅速升温。

4. 强光性爆炸时会发出强烈的光,对人的眼睛造成伤害。

三、爆炸的核心理论(一)热力学理论爆炸过程涉及到能量的释放和转化,热力学理论是研究爆炸的重要基础。

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在爆炸过程中,化学能或核能转化为热能、机械能和光能等形式的能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爆炸基础知识
爆炸由于破坏力强,危害性大,往往还伴随着火灾及其它灾害的发生,因而需要引起消防工作者的特别重视。

本章主要介绍爆炸的基本概念、分类及爆炸极限、爆炸危险源等知识。

了解爆炸发生的条件和机理,是理解和应用防火防爆技术的必要理论基础,对于防范爆炸发生、处置爆炸事故尤为重要。

第一节爆炸的概念及分类
爆炸是物质从一种状态迅速转变成另一状态,并在瞬间放出大量能量,同时产生声响的现象。

火灾过程有时会发生爆炸,从而对火势的发展及人员安全产生重大影响,爆炸发生后往往又易引发大面积火灾。

一、爆炸的定义
由于物质急剧氧化或分解反应产生温度、压力增加或两者同时增加的现象,称为爆炸。

爆炸是由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引起的。

在发生爆炸时,势能(化学能或机械能)突然转变为动能,有高压气体生成或者释放出高压气体,这些高压气体随之做机械功,如移动、改变或抛射周围的物体。

一旦发生爆炸,将会对邻近的物体产生极大的破坏作用,这是由于构成爆炸体系的高压气体作用到周围物体上,使物体受力不平衡,从而遭到破坏。

二、爆炸的分类
爆炸有着不同的分类,按物质产生爆炸的原因和性质不同,通常将爆炸分为物理爆炸、化学爆炸和核爆炸三种。

物理爆炸和化学爆炸最为
常见。

(一)物理爆炸
物质因状态或压力发生突变而形成的爆炸叫物理爆炸。

物理爆炸的特点是前后物质的化学成分均不改变。

如蒸汽锅炉因水快速汽化,容器压力急剧增加,压力超过设备所能承受的强度而发生的爆炸;压缩气体或液化气钢瓶、油桶受热爆炸等。

物理爆炸本身虽没有进行燃烧反应,但它产生的冲击力可直接或间接地造成火灾。

(二)化学爆炸
化学爆炸是指由于物质急剧氧化或分解产生温度、压力增加或两者同时增加而形成的爆炸现象。

化学爆炸前后,物质的化学成分和性质均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这种爆炸速度快,爆炸时产生大量热能和很大的气体压力,并发出巨大的声响。

化学爆炸能直接造成火灾,具有很大的火灾危险性。

各种炸药的爆炸和气体、液体蒸气及粉尘与空气混合后形成的爆炸都属于化学爆炸,特别是后一种爆炸几乎存在于工业、交通、生活等各个领域,危害性很大,应特别注意。

1.炸药爆炸
炸药是为了完成可控制爆炸而特别设计制造的物质,其分子中含有不稳定的基团,绝大多数炸药本身含有氧,不需要外界提供氧就能爆炸,但炸药爆炸需要外界点火源引起。

其爆炸一旦失去控制,将会造成巨大灾难。

(1)炸药爆炸的特点。

炸药爆炸与属于分散体系的气体或粉尘爆炸不同,它属于凝聚体系爆炸。

化学反应速度极快,可在万分之一秒甚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