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与爆炸基础知识.

合集下载

燃烧与爆炸消防安全知识培训

燃烧与爆炸消防安全知识培训

燃烧与爆炸消防安全知识培训一、背景介绍燃烧与爆炸是工业生产中常见的安全隐患,如何正确应对火灾和爆炸事件成为了每个员工必须掌握的消防安全知识。

为了提高员工应对突发火灾和爆炸事故的能力,本次培训将重点介绍燃烧与爆炸的基本知识、预防措施和应急处理方法。

二、培训内容1. 燃烧基础知识• 什么是燃烧?• 燃烧的要素有哪些?• 燃烧的四要素是什么?2. 爆炸基础知识• 什么是爆炸?• 爆炸的种类有哪些?• 爆炸的常见原因是什么?3. 火灾预防措施• 火灾的常见原因及预防方法• 火灾报警器的使用• 灭火器的种类和正确使用方法4. 爆炸事故应急处理• 爆炸事故的应急处理流程• 人员疏散和逃生通道• 爆炸事故后的处理方法三、培训形式本次培训将采取理论教学与实际演练相结合的形式进行,通过PPT讲解、现场模拟演练等方式让员工更好地掌握消防安全知识。

四、培训目标通过本次培训,使员工了解燃烧与爆炸的基本知识,掌握火灾预防和爆炸事故应急处理的方法,提高员工的自救逃生和火灾控制能力。

五、培训时间和地点• 时间:XX年XX月XX日上午9:00-12:00• 地点:公司会议室六、培训评估• 每位员工完成培训后需进行考核,通过考核方可取得消防安全知识培训证书。

• 培训后进行满意度调查,收集员工对培训内容的反馈意见,为今后的培训优化做准备。

七、培训师资本次培训将邀请公司消防专家进行授课,专业知识丰富,能够针对性地解答员工提出的问题。

八、总结燃烧与爆炸是极具危险性的事件,只有加强员工对消防安全知识的学习和应用,才能有效预防火灾和爆炸事故的发生。

希望通过本次培训,能够提高员工的消防安全意识,确保公司生产经营的安全稳定。

特殊应用场合及扩展条款1. 化工厂生产车间• 在化工厂生产车间,由于化学物质的存在,火灾和爆炸的风险较高,因此需要额外加强以下方面的培训内容:1.化学品的安全存放和处理方法,包括防止化学品泄漏和相容性测试等。

2.火灾和爆炸事故中化学品可能产生的有害气体及其应对措施。

防火与防爆安全管理知识培训(三篇)

防火与防爆安全管理知识培训(三篇)

防火与防爆安全管理知识培训一、火灾与爆炸的基础知识在生产过程和日常生活中,凡是超出有效范围的燃烧而造成人身伤害和一定的财产损失的都称为火灾,不造成损失的称为火警。

爆炸是指物质由一种状态迅速地变为另一种状态,并在瞬间释放出巨大能量,同时产生巨大声响的现象。

(一)火灾的形成和发展1、燃烧条件(1)有可燃物质存在,如木材、棉花等。

(2)有助燃物质的存在,如空气、氧、强氧化剂等。

(3)有能导致燃烧的能源,即火源的存在,如明火、电火花、化学反应等。

这三个条件是构成燃烧的三个要求,必须同时具备,并互相结合、相互作用,燃烧才能进行。

2、燃烧的发展过程火灾的发生过程一般可以分为四个阶段:(1)酝酿期。

在这个阶段,可燃物质在着火源的作用下析出可燃气体,发生冒烟、阴燃等火灾苗子。

(2)发展期。

在这个阶段,火苗突然窜起,火势迅速扩大蔓延。

(3)全盛期。

在这个阶段,火焰包围所有可燃物质,并使燃烧面积达到最大程度,此时,温度不断上升,气流加剧,同时放出强大的辐射热。

(4)衰灭期。

在这个阶段,可燃物质逐渐燃完或灭火措施奏效,火势逐渐衰弱,最终熄灭。

(二)爆炸形成和发展1、爆炸的分类爆炸可以分为物理性爆炸和化学性爆炸。

物理性爆炸是指物质因状态或压力突变等物理性因素形成的爆炸,如锅炉爆炸,压缩气体或液化气体超压引起的爆炸等。

在物理爆炸的前后,爆炸物质的性质和化学成分均不改变。

化学性爆炸是指物质在短时间内发生化学反应,形成其它物质,并同时产生大量气体和能量的现象的爆炸,如炸药、炮弹、爆竹等爆炸就属于化学性爆炸。

2、爆炸形成的条件燃烧的三要素一般也是化学性爆炸的必要条件。

而且,可燃物质与助燃物质必须预先均匀混合,并以一定的浓度比例范围组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着火源才会爆炸。

这个浓度范围叫做爆炸极限。

常见易燃易爆液体、气体的自燃点和爆炸极限见表4-1,常见粉尘的爆炸特性见表4-2。

爆炸混合物能发生爆炸的最低浓度叫爆炸下限,最高浓度叫做爆炸上限。

燃烧与爆炸的基础知识

燃烧与爆炸的基础知识

燃烧与爆炸的基础知识一、燃烧的基础知识1、什么是燃烧?燃烧是一种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

同时伴有发光、发热激烈的氧化反应。

其特征是发光、发热、生成新物质。

铜与稀硝酸反应,虽然属于氧化反应.有新物质生成,但没有产生光和热,不能称它为燃烧;灯泡中灯丝通电后虽发光、发热,但不是氧化反应,也不能称它为燃烧。

如金属钠、赤热的铁在氯气中反应等,才能称为燃烧。

2、燃烧的条件燃烧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1)可燃物质什么叫可燃物质?所有物质分为可燃物质、难燃物质和不可燃物质二类。

可燃物质是指在火源作用下能被点燃,并且当点火源移开后能继续燃烧直至燃尽的物质;难燃物质为在火源作用下能被点燃,当点火源移开后不能维持继续燃烧的物质;不可燃物质是指在正常情况下不能被点燃的物质。

可燃物质是防火防爆的主要研究对象。

凡能与空气、氧气或其他氧化剂发生剧烈氧化反应的物质,都可称为可燃物质。

可燃物质种类繁多,按物理状态可分为气态、液态和固态三类。

化工生产中使用的原料、生产中的中间体和产品很多都是可燃物质。

处于蒸气或其他微小分散状态的可燃物质和氧之间极易引发燃烧。

多数固体研磨成粉状或加热蒸发极易起火。

液体则显现出很大的不同。

有些液体在远低于室温时就有较高的蒸气压,就能释放出危险量的易燃蒸气。

另外一些液体在略高于室温时才有较高的蒸气压,还有一些液体在相当高的温度才有较高的蒸气压。

很显然,液体释放出蒸气与空气形成易燃混合物的温度是其潜在危险的量度,这可以用闪点来表示,闪点愈低,愈危险。

排除潜在火险对于防火安全是重要的。

为此必须用密封的有排气管的罐盛装易燃液体,把易燃物料置于耐火建筑中。

应用或贮存中度或高度易燃液体时进行通风。

用爆炸或易燃蒸气指示器连续检测蒸气浓度。

(2)助燃物质什么叫助燃物质?凡是具有较强的氧化能力,能与可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并引起燃烧的物质均称为助燃物。

化学危险物品分类中的氧化剂类物质均为助燃物。

除此之外,助燃物还包括一些未列入化学危险物品的氧化剂如正常状态下的空气等,为了明确助燃物的种类,应首先了解列入危险物品的氧化剂的种类,在此基础上,再了解未列入危险物品氧化剂类的助燃物有哪些种类。

消防安全之燃烧与爆炸基本知识

消防安全之燃烧与爆炸基本知识

消防安全之燃烧与爆炸基本知识燃烧是一种氧化反应,它需要三个因素:燃料、氧气和能够引起反应的热能。

当这些因素都存在时,燃料会被氧化,释放出能量,形成火焰、烟雾和热量。

燃烧的过程是引起火灾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在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必须注意燃烧的基本知识。

首先是火源的概念。

火源是引起火灾的物质或者能源。

例如,明火、火柴、香烟、电器等都可能成为火源,因此必须注意使用和保管的安全。

其次是可燃物的定义。

可燃物是燃烧能够释放出能量的物质。

例如,纸张、木材、煤炭、油、气体、液体等都属于可燃物。

在使用或者保管这些物质时,要格外小心,避免发生意外。

另外,火势的等级也是我们必须注意的基本知识之一。

火灾的火势等级分为A、B、C、D四个等级,每个等级都代表着不同的火源和可燃物。

其中,A等级火是指可以用水灭火的固体火源,例如纸张、木头等;B等级火是指可以用灭火器灭火的液体和气体火源,例如油、汽油、天然气等;C等级火是指有电弧而引发的火灾;D等级火是指镁、钠等金属着火爆炸的火源。

在处理不同等级的火灾时,应该选择不同的灭火器和灭火方法,切勿采用不当的方式,以免引发更大的灾难。

最后是目前较为常见的爆炸原理。

爆炸是指燃料与氧气在一定条件下形成化学反应,释放出大量的能量并产生爆炸波。

爆炸的主要原因是混合气体浓度在可燃范围内爆炸,也就是说,当燃料与空气的混合比例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形成可燃物质,一旦接触到火源或者电火花等,就会引发爆炸事件。

因此,在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必须掌握化学品的特性和使用规范,相应地装备防爆设备和安全设施,确保人员的安全和生产的正常进行。

综上所述,燃烧和爆炸是引起火灾的主要原因之一,必须重视。

了解火源、可燃物、火势等级、爆炸原理等基本知识,有助于我们提高防火意识,减少意外事故的发生。

消防安全--燃烧与爆炸知识

消防安全--燃烧与爆炸知识
粉尘必须悬浮在空气中 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极 限范围内的混合物
4
影响粉尘爆炸的因素
含氧量 粉尘浓度 颗粒的尺寸
颗粒越小其比表面积越大,氧吸
附也越多,在空气中悬浮时间越 长,爆炸危险性越大。空气中含 水量越高、粉尘越小、引爆能量 越高。随着含氧量的增加,爆炸 浓度范围扩大。有粉尘的环境中 存在可燃性气体时,会大大增加 粉尘爆炸的危险性。
2007 年,浙江 省某女士坐的升降 椅发生物理爆炸, 椅面被炸穿,她的 裤子被炸了个大 洞,硬塑料、木 屑、密封圈等大量 碎片崩进她体内达 十几厘米。此类事 故并不鲜见。
爆炸的概念
化学爆炸:因物质本身起化学反应,产生大量气体和高温而发生的
爆炸。如炸药的爆炸,可燃气体、液体蒸气和粉尘与空气混合物的
与燃烧相关的常用概念
闪点 —— 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液体(固体)表面能产生闪燃的最低温度。
同系物中异构体比正构体的闪点低;同系物的闪点随其分子量的增加而升高,随其沸点升高
而升高。各组分混合液,如汽油、煤油等,其闪点随沸程的增加而升高;低闪点液体和高闪 点液体形成的混合液,其闪点低于这两种液体闪点的平均值。木材的闪点在260℃左右。
与燃烧相关的常用概念
固体的燃烧特点——固体可燃物必须经过受热、蒸发、热分解,固体上方可 燃气体浓度达到燃烧极限,才能持续不断地发生燃烧。燃烧方式分为:蒸发 燃烧、分解燃烧、表面燃烧和阴燃四种。
蒸发燃烧—熔点较低的可燃固体,受热熔融后,类似于可燃液体蒸发成蒸汽而燃烧。如硫、 磷、沥青、热塑性高分子材料等。 分解燃烧—分子结构复杂的固体可燃物,在受热后分解出其组成成分,与加热温度相应的热 分解产物再氧化燃烧,称为分解燃烧。如木材、纸张、棉、麻、毛巾、热固塑料、合成橡胶 等燃烧。 表面燃烧—蒸汽压非常小或难以热分解的可燃固体,不能发生蒸发燃烧或分解燃烧,当氧气 包围物质表层时,呈炽热状态发生无焰燃烧,属于非均相燃烧,即表面燃烧。表面发红,而 无火焰,如木炭、焦炭等的燃烧。 阴燃—一些固体可燃物在空气不流通、加热温度较低或含水分较高时会阴燃。如成捆堆放的 棉、麻等,随着阴燃的进行,热量聚集、温度升高,此时空气导入可能会转变为有焰燃烧。

燃烧与爆炸理论复习提纲及知识点

燃烧与爆炸理论复习提纲及知识点

燃烧与爆炸理论复习提纲及知识点一、燃烧理论基础1.燃烧概念及特征:燃烧是指可燃物质与氧气(或含氧体)在一定条件下放出热、光以及大量的有害气体等物质,产生火焰、产生明亮或红外线的光亮、产生热、产生烟雾和气体等。

2.燃烧产物及其特点:燃烧产物主要有热、光、火焰、烟雾和气体等,其中烟雾和气体是有害的,会对人体以及环境造成危害。

3.燃烧过程及要素:燃烧过程由以下三个要素组成:燃料、助燃剂和氧气。

燃料是产生热的物质,助燃剂是加速燃烧的物质,氧气是燃烧的供给气体。

4.燃烧反应方程式:燃烧反应方程式描述了燃料和氧气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燃烧的化学反应过程,可以通过方程式来推算燃烧的产物以及释放的能量。

5.燃烧的传热方式:燃烧的传热方式包括辐射、传导和对流。

辐射是指燃烧产生的热通过空气中的电磁波辐射传递;传导是指热通过物体固体材料内部的分子传递;对流是指热通过流体内部的对流传递。

二、燃烧过程和制止燃烧方法1.燃烧过程:燃烧过程包括燃烧启动、燃烧加速和燃烧自维持三个阶段。

燃烧启动是指燃料和氧气开始发生化学反应;燃烧加速是指燃料和氧气的化学反应速率逐渐加快;燃烧自维持是指燃料和氧气的化学反应维持在一定的速率,不再需要外界能量提供。

2.燃烧过程中的火焰结构:火焰由三个区域组成:燃料区、氧化区和冷却区。

燃料区是燃料、助燃剂和部分未反应的氧气混合的区域,发生燃烧反应;氧化区是氧气与燃料在火焰中反应的区域;冷却区是接近火焰外围的空气。

3.制止燃烧的方法:制止燃烧的方法主要有断燃剂、隔离、升温、窒息和抑制等。

断燃剂是指切断燃料与氧气接触的方法;隔离是指将燃料与氧气分开的方法;升温是指提高燃烧温度,使燃料燃烧困难;窒息是指排除氧气的方法;抑制是指使用抑制剂抑制火焰的方法。

三、爆炸理论基础1.爆炸概念及特征:爆炸是指可燃物质在一定条件下短时间内快速氧化或分解,产生大量高温、高压气体释放的现象。

爆炸特征包括爆炸压力、爆炸温度和爆炸速度等。

燃烧与爆炸学第一章燃烧与爆炸的化学基础

燃烧与爆炸学第一章燃烧与爆炸的化学基础

1.2.4 燃烧反应速度方程
1.2
特别指出☞

由于燃烧反应不严格服从质量作用定律和阿累
烧 反 应
尼乌斯定律,
K0s (Kos
)

Es都不再具有直接的物
理意义,只是由试验得出的表观数据。

上述燃烧反应速度方程式是根据气态物质推到
度 理
出来的近似公式,不能用于液态和固态可燃物

的燃烧反应速度。

• 氮的氧化物

计 算
缺氧、窒息作用
高温气体的热损伤作用
1.4.2 完全燃烧时的产物量计算
1.4
烟气量
燃 烧
VP VCO2 VSO2 VN2 VO2 VH2O
产 物
当α=1时,即理论烟气量
及 其
V V V V V 0,p
0,CO2
0,SO2
0,H 2O
1.1.6 爆炸发生的条件
1.1

烧 与 爆 炸 的
高压
压力突变

• 爆炸体系和它周围的介 质之间发生急剧的压力
理 爆
突变

• 构成爆炸的体系内存有高

压气体

• 由于爆炸瞬间生成的高温

高压气体或蒸汽的急剧膨 胀


1.1.6 爆炸发生的条件
1.1
最重要的基础条件

烧 与 爆 炸
化学反应
放热性
活化能为Es;反应温度为Ts。
速度方程为:
Vs=K
0
s
C
x F
C
y ox
exp(-
Es RTs
)

化工安全 第二章-燃烧与爆炸

化工安全   第二章-燃烧与爆炸

火源
(1)明火 在易燃液体装置附近,严禁明火。 为了防火安全,常常用隔墙的方法实现充分隔 离。隔墙一般推荐使用耐火建筑,即礴石或混凝土的 隔墙。 易燃液体在应用时需要采取限制措施。在加工 区,即使运输或贮存少量易燃液体,也要用安全罐盛 装。在火灾中,防止火焰扩散是绝对必要的。所有罐 都应该设置通往安全地的溢流管道,因而必须用拦液 堤容纳溢流的燃烧液体,否则火焰会大面积扩散,造 成人员或财产的更大损失。
固体燃烧有两种情况:对于硫、磷等简单物质,受 热时首先熔化,而后蒸发为蒸气进行燃烧,无分解过 程;对于复合物质,受热时首先分解成其组成部分, 生成气态和液态产物,而后气态产物和液态产物蒸气 着火燃烧。 可见,任何可燃物质的燃烧都经历氧化分解、 着火、燃烧等阶段。
达到T自,可燃物质开始氧 初始阶段,加热的大 如继续加热,温度上升 T 氧′是开始出现火焰的 T燃为物质的燃烧温度。 化。由于温度较低,氧化速度 部分热量用于可燃物质 很快,达到T自,即使停止 温度,为实际测得的自燃 T自到T自′间的时间间隔称 不快,氧化产生的热量尚不足 的熔化或分解,温度上 加热,温度仍自行升高, 点。 为燃烧诱导期,在安全上 以抵消向外界的散热。此时若 升比较缓慢。 达到T自′就着火燃烧。 有一定实际意义。 T燃为物质的燃烧温度。 停止加热,不会引起燃烧。
第四节 爆炸及其特性
一、爆炸概述
爆炸是指物系自一种状态迅速转变为另一状态,并在 瞬间以对外作机械功的形式放出大量能量的现象。 在爆炸过程中,爆炸物质所含能量的快速释放,变为
对爆炸物质本身、爆炸产物及周围介质的压缩能或运动能。
物质爆炸时,大量能量极短的时间在有限体积内突然 释放并聚积,造成高温高压,对邻近介质形成急剧的压力
l00℃以下时,二者往往相同。在没有闪点数据的情况下, 也可以用着火点表征物质的火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爆炸及其分类
1.爆炸
物质由一种状态迅速转变为另一种状态,并在瞬间以声、光、热, 机械功等形式放出大量能量的现象叫做爆炸。爆炸做功的根本原因在于 系统内瞬间形成的高压气体或蒸气骤然膨胀。实质上爆炸是一种极为迅 速的物理或化学的能量释放过程。
2.爆炸的分类
根据引起爆炸的原因,爆炸可分为: 物理爆炸 化学爆炸
2、燃烧的条件
【案例3-1】 2007年3月3日,某电机厂电扇车间油漆 工段长兼操作组长王某,同本班女油漆工周某上大夜班。 凌晨1时40分,王某将点香烟未灭的火柴梗扔在喷漆台 上,即刻引起喷漆台上易燃物体燃烧,给国家财产造成 巨大损失。 可燃物 燃烧三要素:可燃物、助燃物和点火能源 可燃物:能与空气中的氧或其它氧化剂发生化学 反应的物质(汽油、木材)。 助燃物:能帮助和支持燃烧的物质(空气、氧气、 高锰酸钾等)。 着火源:能引起可燃物发生燃烧的热能源(明火、 电火花、化学热)。
3.固体物质的燃烧速度
固体物质的燃烧速度一般小于可燃气体和液体的燃烧速度。
不同组成、不同结构ຫໍສະໝຸດ 固体物质,燃烧速度有很大差别。 固体物质的燃烧速度也和燃烧时的风向和风力有关。
对于同种固体物质,燃烧速度还和固体物质含水量、比表面积 有关,固体物质的比表面积越大,燃烧速度越快。
第二部分 爆 炸
职业教育应用化工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化工HSE与清洁生产》课程
燃烧与爆炸基础知识
克拉玛依职业技术学院
目录
第一部分 燃烧
爆炸 化工原料及产品的火灾危险性 防火防爆技术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第四部分
第一部分 燃烧
一、燃烧及燃烧条件
1.燃烧
燃烧是物质间相互作用,同时有热和光发生的化学反应过程。 放热、发光、生成新物质是燃烧的三个特征。 燃烧反应一般速度快、放热较多,提高了燃烧产物的温度,引起 产物分子内电子的能级跃迁,放出各种波长的光。 一切燃烧反应均是氧化还原反应 参加反应的物质必须包含有氧化剂和还原剂,也就是助燃物和可 燃物。 要使可燃物和助燃物发生燃烧反应,必须具有点火能源。
困难。
由此可见在火灾易发生地方,了解和掌握爆炸极限的计算十分重要。
可燃性气体、蒸气或粉尘和空气构成的混合物,只有在一定
的浓度范围内才能发生燃烧爆炸。 爆炸上限: 在火源作用下,可燃气体、蒸气或粉尘在空气中 ,恰足以使火焰蔓延的最高浓度,也称燃烧上限。 爆炸下限: 是火焰蔓延的最低浓度,也成燃烧下限。 爆炸范围:上限和下限之间的浓度范围。 可燃气体、蒸气的爆炸极限通常以体积百分数表示。 可燃气体、蒸气或粉尘和氧气的混合也存在着爆炸范围,它 的范围比可燃气体和空气混合物的爆炸范围宽,上限浓度也 提高很多,所以在使用氧气的场所、设备和管道中需要特别 注意。
2.液体的燃烧速度
液体的燃烧速度工业表示方法: 液体的质量燃烧速度:单位面积上单位时间内烧掉的液体质 量; 液体燃烧的直线速度:单位时间内烧掉的液体高度。 一般说来易燃液体的燃烧速度高于可燃液体的燃烧速度。 多种组分混合液体的燃烧速度往往是先快后慢。 初始温度对液体的燃烧速度有影响。 液体的含水量影响着燃烧速度。 如果液体燃烧在罐内进行,其速度与罐直径、罐内液面高低有 关。 风对液面的燃烧速度有一定的影响。
扩散燃烧 混合燃烧
空气 扩散区 气态燃料
2.可燃液体的燃烧过程及形式
可燃液体在火源或热源的作用下,首先蒸发,然后氧化、分解 进行燃烧。
多组分混合可燃液体燃烧时,先蒸发出低沸点的组分,而重组分即高沸 点组分开始时蒸发的很少。 多组分混合可燃液体在燃烧过程中,剩余的高沸点组分逐渐相对增加, 这些组分的闪点、密度、粘度也相应增高。 可燃液体的燃烧,实质上是燃烧可燃液体蒸发出来的蒸气,所以叫蒸发 燃烧。 难挥发的可燃液体受热后分解出可燃性蒸气,然后这些可燃性气体进行 燃烧,这种燃烧形式称为分解燃烧。
二、爆炸极限
1.爆炸浓度极限
【案例3-2】
新华网报道:记者从河北唐山刘官屯煤矿瓦斯爆炸事故抢险指挥部了解
到,发生特大瓦斯爆炸事故的唐山刘官屯煤矿井下一氧化碳浓度超过允许 值100倍,瓦斯浓度接近爆炸极限。 据了解,截至目前,唐山刘官屯煤矿瓦 斯爆炸事故已经造成74人遇难,还有32人下落不明。目前,搜救工作遇到
温 度 ( 火源)
氧化剂 (助燃物)
二、燃烧过程和形式
大多数可燃物质的燃烧是在蒸气或气态下进行的。由于可燃物质的聚集 状态不同,其受热所发生的燃烧过程和形式也不同。
1.气体燃烧过程及形式
由于各种可燃气体的化学组成不同,他们的燃烧过程也不一样。 简单的可燃气体燃烧只经过受热和氧化过程,而复杂的可燃气体燃烧,要经 过受热、氧化、分解等过程才能进行。
3.可燃固体的燃烧过程及形式
简单可燃固体燃烧:硫、磷、钾、钠等都属于简单的可燃固体,由单质 所组成。它们燃烧时,先受热熔化,然后蒸发变成蒸气而燃烧,所以也属 于蒸发燃烧。这类物质的燃点、熔点都比较低,只需要较少热量就可变成 蒸气,而且没有分解过程,所以容易着火。 高熔点可燃固体燃烧:固体碳和铝、镍、铁等金属熔点较高,在热源作 用下不气化也不分解,它们的燃烧发生在空气和固体表面接触的部位,能 产生红热的表面,但不产生火焰,燃烧的速度和固体表面的大小有关。这 种燃烧形式称表面燃烧。 低熔点可燃固体燃烧:常温下是固体,受热后迅速熔化,如石蜡、沥青、 松香等。它们燃烧时,先受热熔化,然后蒸发、分解、氧化,直到燃烧出 现火焰。 复杂可燃固体燃烧:这类物质有木材、煤、纸、橡胶、合成树脂等。它 们在燃烧时,首先受热分解,生成气态和液态产物,然后气态和液态产物 的蒸气再发生氧化燃烧。
三、燃烧速度
1.气体的燃烧速度
火焰在可燃介质中的传播也称燃烧速度,它是燃烧过程最重要的特征,决定 着燃烧过程的强度。 影响燃烧速度的因素: 气体的组成和结构 组成简单的气体比组成复杂的气体燃烧速度快。 可燃气体含量 初温 混合气体的初始温度越高,则燃烧速度越快。 燃烧形式 扩散燃烧的燃烧速度是比较慢的,取决于气体分子间扩散速度。 混合燃烧要比扩散燃烧的快得多,取决于本身的化学反应速度。 管道 一般情况下,火焰传播速度随着管道的直径的增加而加快。当管 道直径增加到某个极限尺寸时,速度不再增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