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社会学.doc2
社会学概论新修精编本第二版.doc

第一章什么是社会学1社会学一词最早由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孔德在1838年10月出版的《实证哲学教程》第四卷中正式提出的2 社会学本身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一般社会哲学到专门的具体社会科学的演变过程第一节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与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科学“社会运行论”一社会学研究对象的历史时代根1 社会学在20世纪30-40年代产生决定性因素是时代实践的要求2 政治革命与产业革命(1)社会转型的产物(2)社会秩序的要求3社会学的思想源泉(1)历代思想家在其哲学,政治和伦理观点中包含的社会思想(2)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3)自然科学理论和方法的成就(4)从17世纪在英国发源至十九世纪的早期社会统计调查和定量分析二社会学研究对象的现实社会根据1 社会运行发展三种类型良性运行与协调发展中性运行与模糊发展恶性运行与畸形发展2 社会主义从根本上,总体上是能够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宏观微观上都可以社会主义经济是以生产资料的公有制为基础,它与生产社会化是一致的三社会学研究对象的中国特色表现1 跟中国历史上的学术传统密切相关2 与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现实社会运行密切相关3 能够有效的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和改革服务四关于社会学研究对象的观点1分类(1)侧重以社会及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2)侧重以个人及其社会行动为研究对象(3)不属于以上两类五社会学的基本问题个人与社会关系问题是社会学的基本问题个人与社会关系是指两者互生互动的过程第二节社会学的学科地位一社会学学科地位的历史演变二社会学与其他社会科学的关系1与历史唯物论是具体的社会科学与哲学科学的关系2 与单科性社会科学(政治学,经济学,教育学,心理学)的关系是综合性科学与单科性科学的关系3与其他综合性社会科学(历史学,管理学)的关系是特殊与特殊的关系4社会学与科学社会主义的关系第三节社会学的功能1 认识和改造社会2 增促社会进步减缩社会代价3构建和谐社会第二章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第一节西方社会学的历史与现状1 社会学在社会转型中产生2 西方社会学的创立19世纪30年代至19世纪末叶特点第一与哲学密切联系第二受实证主义思潮影响第三创立社会学的目的在于维护,协调现存的社会关系代表孔德(法)斯宾塞(英)3 西方社会学的形成19世纪末至20世纪30年代特点第一确定了自己的研究范围与研究方法,独立学科体系基本成型第二研究问题越来越具体化专门化代表涂尔干实证主义法国自杀论韦伯反实证主义德国芝加哥学派重视实际的社会调查4当代西方社会学20世纪40年代至今特点第一中心转向美国第二理论多元化,学派林立,观点分歧第三分科化第四方法科学化第五马克思主义学说影响增大分类结构功能主义社会冲突论社会交换论符号互动论当代欧洲社会学新理论第二节马克思主义社会学1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创立2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基本观点3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特点(1)立足实践原则(2) 思维方式的辩证性(3研究方式的批判性(4)价值理想性(5)理论视野的总体性第三节社会学的中国化1社会学的传入和发展严复2 社会学的中断与重建3社会学中国化探索(1)立足中国国情(2)把学习借鉴与自主创新有机结合起来(3)把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有机第三章社会学研究方法第三章社会学研究方法第一节社会学方法论1社会学方法体系2社会学方法特征(1)动态性(2)整体性(3)经验性3社会学研究的范式(1)实证范式(2)解释范式(3)批判范式第二节社会学研究的过程1 研究的逻辑过程2社会学的解释(1)概念和变量(2)假设(3)变量测试和分析(4)假设检验3研究的基本程序(1)提出和界定问题(2)回顾别人的相关研究(3)进行研究设计(4)收集资料(5)整理和分析资料(6)解释从资料中获得的发现(7)得出结论(8)发表或出版研究成果第三节社会学主要研究方法两大类:定量研究方法定性研究方法具体方法(1)问卷调查发(2)田野调查法(3)实验法(4)历史比较法第四节社会指标第五节抽样技术与数据分析基础第四章社会的构成第一节社会及其构成1社会的本质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在本质上是生产关系的总和,它是以共同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而相互联系的人们的有机总体2社会的特征(1)社会是由人群组成的(2)社会是以人与人的交往为纽带(3)社会是有文化有组织的系统(4)社会是以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的(5)社会系统具有心里的丶精神的联系(6)社会系统是一个具有主动性丶创造性和改造能力的活的有机体3社会的要素(1)人口要素人口要素是社会存在的基本前提之一(2)资源要素资源要素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物质条件,是社会系统运行的动力来源(3)环境要素环境要素是社会存在和运行所依托的空间的丶物质的基础(4)文化要素4社会的功能(1)整合功能(2)交流的功能(3)导向的功能(4)继承和发展的功能第二节社会结构和社会运行社会结构是指社会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及要素之间持久的丶稳定的相互联系模式,即社会系统的静态构成状况1 宏观社会结构(1)宏观社会结构是指社会的整体结构,即整个社会关系的构成状况,包括社会的经济结构丶政治结构和文化教育结构。
(2020年整理)社会学概论新修精编本第二版.doc

第一章什么是社会学1社会学一词最早由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孔德在1838年10月出版的《实证哲学教程》第四卷中正式提出的2 社会学本身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一般社会哲学到专门的具体社会科学的演变过程第一节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与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科学“社会运行论”一社会学研究对象的历史时代根1 社会学在20世纪30-40年代产生决定性因素是时代实践的要求2 政治革命与产业革命(1)社会转型的产物(2)社会秩序的要求3社会学的思想源泉(1)历代思想家在其哲学,政治和伦理观点中包含的社会思想(2)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3)自然科学理论和方法的成就(4)从17世纪在英国发源至十九世纪的早期社会统计调查和定量分析二社会学研究对象的现实社会根据1 社会运行发展三种类型良性运行与协调发展中性运行与模糊发展恶性运行与畸形发展2 社会主义从根本上,总体上是能够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宏观微观上都可以社会主义经济是以生产资料的公有制为基础,它与生产社会化是一致的三社会学研究对象的中国特色表现1 跟中国历史上的学术传统密切相关2 与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现实社会运行密切相关3 能够有效的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和改革服务四关于社会学研究对象的观点1分类(1)侧重以社会及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2)侧重以个人及其社会行动为研究对象(3)不属于以上两类五社会学的基本问题个人与社会关系问题是社会学的基本问题个人与社会关系是指两者互生互动的过程第二节社会学的学科地位一社会学学科地位的历史演变二社会学与其他社会科学的关系1与历史唯物论是具体的社会科学与哲学科学的关系2 与单科性社会科学(政治学,经济学,教育学,心理学)的关系是综合性科学与单科性科学的关系3与其他综合性社会科学(历史学,管理学)的关系是特殊与特殊的关系4社会学与科学社会主义的关系第三节社会学的功能1 认识和改造社会2 增促社会进步减缩社会代价3构建和谐社会第二章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第一节西方社会学的历史与现状1 社会学在社会转型中产生2 西方社会学的创立19世纪30年代至19世纪末叶特点第一与哲学密切联系第二受实证主义思潮影响第三创立社会学的目的在于维护,协调现存的社会关系代表孔德(法)斯宾塞(英)3 西方社会学的形成19世纪末至20世纪30年代特点第一确定了自己的研究范围与研究方法,独立学科体系基本成型第二研究问题越来越具体化专门化代表涂尔干实证主义法国自杀论韦伯反实证主义德国芝加哥学派重视实际的社会调查4当代西方社会学20世纪40年代至今特点第一中心转向美国第二理论多元化,学派林立,观点分歧第三分科化第四方法科学化第五马克思主义学说影响增大分类结构功能主义社会冲突论社会交换论符号互动论当代欧洲社会学新理论第二节马克思主义社会学1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创立2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基本观点3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特点(1)立足实践原则(2) 思维方式的辩证性(3研究方式的批判性(4)价值理想性(5)理论视野的总体性第三节社会学的中国化1社会学的传入和发展严复2 社会学的中断与重建3社会学中国化探索(1)立足中国国情(2)把学习借鉴与自主创新有机结合起来(3)把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有机第三章社会学研究方法第三章社会学研究方法第一节社会学方法论1社会学方法体系2社会学方法特征(1)动态性(2)整体性(3)经验性3社会学研究的范式(1)实证范式(2)解释范式(3)批判范式第二节社会学研究的过程1 研究的逻辑过程2社会学的解释(1)概念和变量(2)假设(3)变量测试和分析(4)假设检验3研究的基本程序(1)提出和界定问题(2)回顾别人的相关研究(3)进行研究设计(4)收集资料(5)整理和分析资料(6)解释从资料中获得的发现(7)得出结论(8)发表或出版研究成果第三节社会学主要研究方法两大类:定量研究方法定性研究方法具体方法(1)问卷调查发(2)田野调查法(3)实验法(4)历史比较法第四节社会指标第五节抽样技术与数据分析基础第四章社会的构成第一节社会及其构成1社会的本质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在本质上是生产关系的总和,它是以共同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而相互联系的人们的有机总体2社会的特征(1)社会是由人群组成的(2)社会是以人与人的交往为纽带(3)社会是有文化有组织的系统(4)社会是以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的(5)社会系统具有心里的丶精神的联系(6)社会系统是一个具有主动性丶创造性和改造能力的活的有机体3社会的要素(1)人口要素人口要素是社会存在的基本前提之一(2)资源要素资源要素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物质条件,是社会系统运行的动力来源(3)环境要素环境要素是社会存在和运行所依托的空间的丶物质的基础(4)文化要素4社会的功能(1)整合功能(2)交流的功能(3)导向的功能(4)继承和发展的功能第二节社会结构和社会运行社会结构是指社会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及要素之间持久的丶稳定的相互联系模式,即社会系统的静态构成状况1 宏观社会结构(1)宏观社会结构是指社会的整体结构,即整个社会关系的构成状况,包括社会的经济结构丶政治结构和文化教育结构。
社会学案例2

案例六:他者的眼光:龙应台、杨振宁眼中的中国大学和大学生,学生不敢跟教授讨论期末论文成绩,他们认为那样教授会很生气,认为是怀疑他的批判能力,不尊重他的权威。
对于成绩,学生不讨论、不询问,也不争执,否则等于向教授挑战。
这样,当教授即便是做出了极端荒唐的事也不会遭到同学反对,因为学生被灌输了20年“师道尊严”的观念。
老师在课堂上的提问很少得到回应:语言的问题在其次,思想的贫乏才是症结所在。
学生很用功,可是当问到“为什么”时,就瞠目结舌了——不知道,没想过,没有学过,老师没有教过他,课本里没有。
讨论:中国目前的大学教育遇到了什么问题?症结在哪里?如何解决?答:盲目扩招,工厂式教育,大学生如流水线产品,教育质量没有跟上量的发展。
大学的氛围也参合进了更多社会的恶习,学之不学,只走流程!大学教育的体制存在问题。
重拾教育之本,以育人为本,让大学回归学术的园地,精简编制,放缓扩建的步伐,加强师资、底蕴的培育。
官本位!现象;定位错位现象;学术量化考评现象;英语与专业学习的错位现象;研究生教育学店化!现象;大学生考证热!现象;学术行为失范现象;在中学开设大学先修课现象;师资选聘唯文凭化!现象; 填表教授!现象(一)大学德育低效的表现:认知与行为背离改革开放以来,东西方文化常常在大学里发生碰撞,西方的思想和生活方式很容易使大学生在思想与行为方面产生迷茫、困惑和疑问,尤其在我国社会分配不公和价值观巨变的社会转型时期,大学生的价值观呈现多元化、相对性和世俗化。
不少大学生被多种道德观念困扰,在进行道德判断和选择时,容易陷入道德情感困惑和迷茫、道德信念模糊和易变、道德行为多面和叛逆的误区。
一部分大学生的心理与行为出现失衡现象,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思潮渐渐地滋生蔓延起来。
从具体的大学德育来说,经过思想品德教育,大学生基本形成了正确的道德认识和道德信仰,也就是说基本上内化为道德信念。
然而在内化为信念的过程中,却在外化为行为时出现了背离现象。
27个有趣的社会学定律2014-10-21

27个有趣的社会学定律2014-10-2127个有趣的社会学定律第一社会学定律:蝴蝶效应小翅膀引起大飓风蝴蝶效应是指在一个动力系统中,初始条件下微小的变化能带动整个系统的长期的巨大的连锁反应。
这是一种混沌现象。
蝴蝶在热带轻轻扇动一下翅膀,就可能造成遥远国家的一场飓风。
第二社会学定律:皮格马利翁效应也译为“毕马龙效应”,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是对此效应的形象描述。
它意味着,在本质上,人的情感和观念不同程度地受到别人下意识的影响。
人们会不自觉地接受自己喜欢﹑钦佩﹑信任和崇拜的人的影响和暗示,而这种暗示,可能正是让你梦想成真的基石之一。
第三社会学定律:鲶鱼效应引进外部机制,刺激内部力量鲶鱼效应,源自挪威的一个故事。
鲶鱼本是一种生性好动的鱼类,并没有什么十分特别的地方。
沙丁鱼,生性喜欢安静,追求平稳,对面临的危险没有清醒的认识,只是一味地安逸于现有的日子。
渔夫,聪明地运用鲶鱼好动的特点来保证沙丁鱼活着,在这个过程中,他也获得了最大的利益。
鲶鱼效应也就是说采取一种手段或措施,刺激一些企业活跃起来,投入到市场中积极参与竞争,从而激活市场中的同行业企业。
其实质是一种负激励,是激活员工队伍之奥秘。
第四社会学定律:水桶效应水桶效应,也可称为短板效应,是指一只水桶能盛多少水,并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
一只水桶要想盛满水,必须每块木板都一样平齐且无破损,如果这只桶的木板中有一块不齐或者某块木板下面有破洞,这只桶就无法盛满水。
第五社会效应:破窗理论环境具有强烈的暗示性和诱导性破窗理论讲的是,假如一座房子的窗户破了,没有及时找人修理,隔不了很长时间,剩下的窗户也会莫名其妙地被别人打破。
一面墙壁,如果被人乱涂乱画,没有被及时清洗,很快,墙上就会布满乱七八糟的东西。
一个干净、整洁的地方,人们通常不会丢垃圾,但是一旦地上出现垃圾后,人们就会毫不犹豫地乱丢,丝毫不会感觉到羞愧—这就是破窗理论。
婚姻家庭法论文.doc

论婚姻家庭法的基本价值摘要:从婚姻家庭法价值释义,婚姻家庭法基本价值的研究意义,婚姻家庭法基]本价值的特征和婚姻家庭法基本价值的评价标准四方面进行分析,指出婚姻家庭法的基本价值在于保护弱势群体的利益,引导婚姻家庭建设的和谐发展,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
关键词:婚姻家庭法;基本价值一价值释义和研究婚姻家庭法基本价值的意义马克思说:“…价值‟这个普遍的概念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1](p40“是人们所利用的并表现了对人的需要的关系的物的属性”;“表示物的对有用或使人愉快等等的属性”;“实际上是表示物为人而存在”。
[2](p139)法律价值是指作为主体的人与作为客体的法之间的需要和满足的对应关系,即法所具有的对主体有意义的,可满足主体需要的功能和属性。
婚姻家庭法的基本价值是在婚姻家庭法实践活动中,在婚姻法本身的内在要素及其功能结构与人对婚姻家庭法的需要的关系中体现出来的。
相对于哲学意义上的价值,婚姻家庭法的基本价值是具体的,它是指全体社会成员根据自己的需要,希望婚姻家庭法所应具有的最基本、最主要的性状和属性。
要正确理解婚姻家庭法的基本价值笔者认为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因素:(1)作为婚姻家庭法基本价值关系客体的婚姻家庭法所现或具有的性状、属性或作用是其基本价值赖以存在的基础。
婚姻家庭法若没有自身的属性性状,讨论婚姻家庭法的基本价值如同空中楼阁(2)在婚姻家庭法基本价值关系中,作为婚姻家庭法基本价值概念存在的基础——婚姻家庭法价值主体是始终存在的,即全体社会成员,只有把关注点放在社会全体成员的需要方面,婚姻家庭法的基本价值才具有最一般、最普遍的意义。
(3)作为婚姻家庭法基本价值关系中的主体与客体,即全体社会成员的需要与婚姻家庭法这部法律所具有性状与属性是相辅相成的。
具体说来,即全体社会成员对婚姻家庭法存在的性状、属性或作用的这种珍视、重视态度又是以婚姻家庭法所具有的这种属性、性状或作用对全体社会成员的欲求、需要具有相洽互适性为基础的。
综合教程2第二版翻译family affairs 课文翻译

综合教程2第二版翻译family affairs 课文翻译The idea of equality equality equality equality affects affects affects affects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husbands and wives. According to Letha and John Scanzoni, two American sociologists sociologists sociologists sociologists, the institution institution institution institution of marriage in the United States has experienced four stages of development. In each new stage, wives have increased increased increased increased the degree of equality with their husbands and have gained more power within the family. 男女平等的观念对夫妻关系有所影响。
据美国两位社会学家莱沙和约翰·斯坎佐尼所言,美国人的婚姻模式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在每个新阶段妻子都提高了与丈夫平等的程度,在家庭中拥有更多影响力。
Stage I: Wife as Servant to Husband 第一阶段:妻子是丈夫的仆人During the 19th century, American wives were expected to be completely obedient obedient obedient obedient to their husbands. As late as 1850, wife beating was legal inalmost all the states of the United States. Although both husbands and wives had family duties, the wife had no power in family matters matters matters matters other than that which her husband allowed her. Her possessions possessions possessions possessions and any of her earnings belonged toher husband. 在整个19 世纪期间,美国妻子被要求完全顺从于丈夫。
社会学分支学科

五:社会学分支学科家庭社会学(sociology of family)运用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借鉴文化人类学、社会心理学等多种学科的研究成果,研究婚姻家庭变化规律的一门学科。
产生与发展古代文献中有不少关于婚姻家庭的论述。
罗马历史学家塔西特斯在其著作中谈论过野蛮人的家庭。
雅典人的演说和荷马的史诗也对家庭作过描绘。
中国先秦时期的《诗经》中有不少关于家庭的描述。
但是,把家庭作为一门学科来研究是在19世纪以后。
19世纪初,随着工业化、都市化的加速,家庭的功能、结构和观念发生了变化,引起了所谓“家庭危机”,导致人们进一步探讨家庭消费、家庭管理、创建家政学。
19世纪40年代有关家政学的著作开始在美国问世,阐述了有关家庭预算、子女教育方面的知识。
随后,美国在学校中开设家政学课程,成立家政学会。
19世纪中叶,社会学学科形成,促进了对家庭研究的学科化。
家庭社会学很快就成为社会学的一个分支。
一般认为,法国早期社会学家F.勒普累和德国社会学家W.H.里尔是家庭社会学的奠基人。
勒普累在A.孔德的影响下,对欧洲矿工及其他工人的家庭进行实地调查,发表了《欧洲工人》(1855)和《家庭组织》(1875)两部著作。
他对家庭的经济生活作了剖析,所采用的访问法、问卷法,以及家庭经济分析技术等,至今仍应用于家庭研究和整个社会学研究之中。
里尔于1855年出版《家庭》一书。
他通过观察和询问,指出家庭出现了危机,主张改革家庭,重建家庭。
家庭社会学的发展大体经历了3个阶段:①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期,偏重于家庭演化理论的研究。
1858年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一书问世,启发家庭社会学者探讨家庭的起源和演化。
1861年,瑞士法理学家和人类学家J.J.巴霍芬出版了《母权论》;1865年,英国律师和人种学家J.F.麦克伦南发表了《原始婚姻》;1870年美国人类学家L.H.摩尔根出版了《古代社会》。
这些著作论述了母系社会与父系社会的存在与发展、婚姻与家庭形态的历史演变,指出家庭作为一个能动的因素,经历了由群婚、对偶婚、专偶婚到一夫一妻制等几个阶段。
社会学讲义2

社会学讲义2第四章社会与社会运行●第一节社会●第二节社会运行第一节社会●一、什么是社会●1、“社会”的词源考察:本意为集会、聚会。
●中国古书中的“社会”●“社”就是一块地方的主人。
“会”就是集会。
两个字合起来就表示在一定的地方,于民间节日举行的演艺集会或祭神的庆祝活动。
后来发展为第二个意思,是指志趣相同者结合的团体。
●社会学中的“社会”●英文society的译语,来自于拉丁语socius一词。
●明治年间日本学者翻译society时借鉴中国文献中的“社会”一词,近代中国学者又沿用了这种译法。
●社会指的是由有一定联系、相互依存的人们组成的超乎个人的、有机的整体,它是人们的社会生活的体系。
●2、唯实论与唯名论●唯实论:社会是真实存在的实体,独立于个体之外且对个体构成实实在在的限制。
●代表人物:乔治·齐美尔,涂尔干。
●唯名论:只有个体才是客观存在的,社会只是一个概念,是人们的主观想像或抽象.●代表人物:吉丁斯,塔尔德。
●3.马克思主义论“社会”●社会是人们交往的产物,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
社会是人与人的关系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的统一。
●人的社会区别于动物社会的特征是劳动。
●人类社会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人类社会是与自然界有重大区别的特殊领域。
●实践是社会的存在方式,社会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二、社会的特点●(1)社会是由人群组成的。
●(2)社会以人与人的交往为纽带。
●(3)社会是有文化、有组织的系统。
●(4)社会以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
●(5)社会系统具有心理的、精神的联系。
●(6)社会系统是一个具有主动性、创造性和改造能力的活的机体。
●三、社会的功能●(1)整合的功能。
●(2)交流的功能。
●(3)导向的功能。
●(4)继承和发展的功能。
●四、社会的类型●1.按生计方式来分(伦斯基)◆狩猎和采集社会◆游牧社会◆园耕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2、按社会关联的方式来分●滕尼斯(Tönnies):●礼俗社会(Gemeischaft)●法理社会(Gessellschaf)●涂尔干(Durkheim):●机械团结(mechanical solidarity)●有机团结(organic solidarity)●费孝通:团体格局与差序格局●差序格局: 是一个“一根根私人联系所构成的网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婚姻社会学意义:(重点)1、能够满足当代大学生对爱情、择偶、婚姻理论匮乏的需求,为了解爱情提供平台。
2、能够满足当代大学生了解人类复杂情感的需求。
3、为将来的学术提升奠基。
教材特点(重点)一、具有文学的嗅觉二、具有社会学的目光三、具有哲学的头脑四、具有伦理学的面孔五、具有心理学的图式,具有法学的理性和人类文化学的情怀第一节遭遇现代婚姻危机的亚当和夏娃问题:1、伊甸园的亚当和夏娃2、走出伊甸园的亚当和夏娃3、现代社会中亚当和夏娃的困惑一、婚姻是斯芬克斯之谜对待婚姻的态度:避而不谈、牢骚满腹二、伊甸园的亚当夏娃法国思想史学家让—克罗德·布洛涅观点:亚当夏娃有两次婚姻,在伊甸园内的婚姻是责任婚姻,无性生育。
三、走出伊甸园的亚当夏娃四、现代亚当夏娃的困惑(重点)1、是步入婚姻的殿堂,还是唱单身情歌2、是找一个我爱的人,还是爱我的人3、是爱张哥哥,还是林妹妹4、是姐弟恋,还是母子恋5、是男高女低,还是女高男低6、是生育,还是丁克7、是自己单过,还是和公婆一起住(代沟、天敌)五、五低、六高、七块的婚恋现象1、五低(1)早恋年龄普遍降低(早恋:是指在心理上均不成熟的男女发生的恋爱现象)(2)恋爱成功率普遍降低(原因:性心理不成熟、恋爱目的不明确、恋爱主体发生变化)(3)婚姻稳定性普遍降低(原因:爱情和婚姻的本质不同,爱情求变,婚姻求稳)(4)婚外情杀伤力普遍降低(婚姻观念、道德观念变化,社会复杂性导致人们思维方式(5)婚姻中责任义务感普遍降低2、六高(1)结婚年龄普遍升高(16、14→延长20、18→22、20)(2)未婚先孕、未婚同居、同居人数普遍升高未婚先孕:指没有履行法定的结婚登记手续,在恋爱中就发生性关系造成的怀孕行为。
未婚同居:男女未办理正式的结婚登记就共同生活在一起。
这种社会现象、社会行为是违背《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的,因此,政府有关部门并不承认这种同居的合法性。
同居:指男女共同生活并发生性关系的行为,主要指没有夫妻关系的男女同居。
两种形式:一指没有配偶的单身男女,二指男女双方或一方已有配偶,有与配偶之外的异性同居,是一种非法的关系。
其共同特点是没有办理合法登记手续就同居在一起,是一种非法的同居关系,前者在我国被视为非法同居,又称事实婚姻,后者属于一种非法的婚外关系。
(3)婚外恋发生率普遍升高婚外恋:指有配偶者与婚外异性建立的恋爱关系,有精神、肉体以及精神与肉体结合之分。
性质:是一种非正常的情感,体验是一种走钢丝的冒险行为,如果处理不好会破坏婚姻关系。
(4)丁克一族普遍升高(自愿放弃生育)(5)离婚率普遍升高(6)亚健康婚姻普遍升高第二节为什么要研究现代婚姻社会学(重点)1、现代婚姻社会学为我们认识人与性、人与爱情、人与婚姻、人与社会学,了解爱情与性、爱情与婚姻,是把我婚姻与法律、婚姻与社会、婚姻与伦理、婚姻的起源与变迁等,提供了便利的途径,为我们实现与择偶相通,与爱情对话,与婚姻和睦相处,与家庭同舟共济,最终为达到择偶无误,爱情成功,婚后和睦,家庭稳定,提供了最大的可能。
2、现代婚姻社会学的定义,是社会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它运用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借鉴文化人类学、性学、心理学、伦理学、法学、历史学、民俗学、宗教、哲学、文学等各学科的研究成果,研究婚姻行为系统的运行规律特点,研究婚姻内在行为,运行机制与社会诸多因素的关系,以及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受社会条件下所制约的人类两性生活及其发展规律的一门新兴学科的科学。
二、为什么要研究婚姻社会学1、现代婚姻学时一门科学,具有科学性,这里着重于客观依据、思想理论依据、实践依据,说明建立科学的现代婚姻学的客观依据,建立现代婚姻学客观依据是现代婚姻具有一定潜在规律的一种社会现象。
2、同时,现代婚姻的建立是一种偶然与必然的混合体,人类的现代婚姻的确有某种偶然性,有人把这种偶然性看做是上帝和命运的安排,其实这是一种婚姻的规律,即婚姻缔结的偶然性和必然性。
按照哲学观点,凡是带有规律性的东西都不是偶然出现的,而是必然的结果。
3、其二、建立现代婚姻社会学的思想理论基础依据:伴随着人类文明与科学的脚步,人类已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程度地揭示了婚姻的本质、特征及发展趋势,这为现代婚姻社会学的建立奠定了一定的思想理论基础。
一方面,婚姻社会学各个部分的研究有助于把握婚姻的主体。
另一方面,古今中外的许多学者、思想家、理论家提出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婚姻见解。
虽然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但却对建立现代婚姻社会学的理论具有很大的启发和指导意义。
4、其三、建立现代婚姻社会学的实践依据:所谓建立婚姻社会学的实践依据是指人类的实践活动,亿万人丰富多彩的婚姻生活是建立婚姻社会学的理论的一个基础,现代婚姻社会学具有一定的理论、科学、实践价值。
建立婚姻社会学史构建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和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
儒家曾提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主张,认为身修而齐家,然后才能提出治国平天下,修身的目标是内圣外无,在野可为圣人,在朝可治理国家,只要达到这个目标,婚姻家庭就不会有纷争,如若每个家庭都和睦,国家就能治理好,天下就能太平。
第一章婚姻的基础第一节爱情爱情的表达方式:感性、理性爱情分为婚前与婚后爱情婚前爱情:结婚前指男女双方相互爱慕、相互依恋的感情。
一、走进爱情的世界1、异性恋:主要是指性取向或性指向具有异性性指向的人。
①海明威的传奇爱情②萨特的自由情侣的爱情③徐志摩的爱情(我将于茫茫人海中,访问我唯一灵魂之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④普希金为爱而决斗(爱情同诗歌一样是一种占用,是做人的一种需要,是一种艺术和自由的职业)2、同性恋:一个人在性爱、心理、情感上的兴趣,主要对象均为同性别的人。
3、双性恋:在人类的性取向中,对两性性别的人都会产生性吸引或性冲动的取向行为。
4、精神之恋:没有性欲的爱情(说明:追求心灵沟通,排斥肉欲)二、什么是爱情1、爱的含义⑴、爱是一种礼物,这种礼物是上帝赐给的一把自己交给另一个人或自愿接受一个人进入自己的生活。
⑵、爱情是自私的游戏、互爱才是真爱⑶、爱是一种自我牺牲,受到宗教支持①、现代社会:两个人的电磁频率相同,两个相爱的人(自然科学)a、哲学家:爱是一种由特殊材料制成的媒介物,可以使人荣光焕发,青春常在b、文学家:爱是一种激动人心的抒情诗,让人心潮澎湃c、心理学家:爱是一剂难寻的心理良药,令人经络疏通,忧愁不再d、教育学家:爱是一种无与伦比的教育手段,可以使人学业有成,精神百倍e、情感学家:爱有两种,一种是占有的爱,另一种是成熟的爱,存在于一切善良的人们心灵深处的需求和欲望,是一种渴望美好、人性和主动融合的能力②、情感学家:爱情有三种境界,小爱、大爱、至爱。
小爱表现为甜言蜜语,说多做少,不会牺牲自己很大的利益取悦对方,有的甚至心有嫉妒,爱对方不会胜过爱自己。
大爱是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心甘情愿地位对方付出,爱对方胜过爱自己。
至爱是不要求回报的爱,完全默默地为对方付出,甚至是生命。
a、弗洛姆:爱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能力,爱是一种给予、一种奉献,它把人类的爱分为五类:兄弟姐妹之爱、父母之爱、异性之爱、自我之爱、神明之爱。
各种爱的基本要素:关心、责任、尊重、了解。
b、美国心理学家罗洛梅认为西方的爱有四种形式:肉欲、爱欲、友爱、博爱。
2、情的含义关伊子:性生于心,心生于情。
情,波也;心,流也;性,随也。
情是内心的一种真诚,由三部分构成:性格、思想、性别。
关伊子把情分为情冥、情善、情恶三类。
情冥为圣人,自古就有。
情善为贤人,生活中并不多见。
情恶为小人,生活中也不少见。
人品有上中下之分,情品也有上中下之别,上者追求真正的爱情,是一个理想主义,现实生活中凤毛麟角,中品比较普遍,下品则比上品的人多。
3、情与欲的关系情主要指人的情感表现,属于人的心理活动范畴。
欲表现为人的生存和享受的需要,属于生理活动范畴。
情与欲互动、互补、相辅相成。
情可以生欲,欲也可以生情。
欲的满足需要情的投入,情的愉悦需要欲的满足。
4、爱与情的关系爱是内心的激情,最大的特征是占有欲。
情是内心的感恩,最显著的特征是奉献,它是外向的。
情是爱的基础,有情才有爱的可能,情未必都能产生真爱。
爱是情的升华,现实生活中情爱紧密相关,可以互转化,情能生爱,爱能生情。
什么是爱情:爱情主要是指男女之间相互倾慕的一种情感。
休谟:①由美貌发生的愉快的感情②肉体的生殖欲望、③浓厚的好感与善意第一、爱情是指两性之间以情欲为基础的纯洁而高尚的感情第二、爱情虽然有它的生理基础,但绝不等同于动物的性欲,是一种崇高的情感,主要指思想、兴趣、追求方面的一致。
爱情之所以让人感觉美好,并不是由于它的情欲,而是精神层面第三、人类具有多种爱,有许多近似性爱的美好情感,例如尊重、友谊、好感、欣赏、敬慕、陶醉、感激、自我牺牲第四、爱情之所以高尚和伟大,还表现在能为所爱的人做出一切牺牲男女在追求爱和幸福中表现不同1、对漂亮的异性,人人都会产生好感,美本身就具有很大的吸引力,但是男人比女人更多的被对方的外貌所吸引。
2、男人比女人陷入情网快3、女子对爱情的态度比男子要实际4、求爱的问题上,男子一般比较主动,富于攻击性5、在恋爱交往过程中,男人的爱情温度会升的很高,男人喜欢甜言蜜语6、女子易被对方的甜言蜜语迷惑7、在恋爱中,男生容易产生性冲动,易提出性方面要求8、在爱情问题上,男比女多变,表现在:恋爱中,角色、地位易变,在爱情生活中,比重会变(恋爱时,爱情是男子的全部;结婚后,爱情只是男子的一部分)9、在爱情中,女子比男子更富于牺牲精神10、失恋后,女子比男子的痛苦大二、爱情三元素激情、了解、责任或承诺爱情p-u-c方程式弱青年:P强 U 弱 C 弱中年:P强 U 强 C 弱老年:P弱 U 强 C强三、友谊与爱情的区别友谊不能合二为一,但爱情可以四、性欲与爱情性欲是一种本能的欲望,其满足的方式就是完全占有对方。
爱情是一种社会性的欲望,是性欲的一种升华,人的性格和动物的不同,动物的完全是本能的,其满足不受伦理道德的限制,而人的性欲及其满足,既受社会伦理道德限制,又要受社会风俗文化的限制。
五、爱情和婚姻爱一个人可能没有理由,但要和一个人结婚,肯定能找到一个理由,婚姻还涉及到两个家庭爱情是一朵云,婚姻就是一棵实实在在的树。
婚姻是爱情的保险箱?1、分析:有人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这句话有某种道理,说的事这么一种关系,就是婚前两人关系和谐,但结婚后问题层出不穷,甚至导致分道扬镳,这是一种正常的情况。
这是因为:两人对婚后生活缺乏预见和了解;婚姻附加给了两个人过多的条件和负担,让两个人不堪承受;婚后不能成功地完成角色转化,是缺乏责任的表现。
2、结婚不是爱情的保险箱:婚姻结婚登记的标准不是双方有爱情,所以不能保障婚姻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