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长乐显应宫历史发展分析
侨乡--长乐

侨乡--长乐长乐长乐,取自《诗经》“长安久乐”之义。
别称吴航,因三国时东吴孙浩在此地屯兵造船得名。
位于东南沿海,是福州的门户,国内屈指可数的空海“两港”城市,属于国家颁布的沿海开放市(县)之一。
也是明代著名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的启锚地,其中六次起点在长乐。
还是著名的侨乡和台胞祖籍地,长乐人口中约有90%为侨民。
历史、文化、经济聚集为一身的长乐市,古谓“海滨邹鲁”,今有“华侨之乡”“鱼米之乡”“民营企业之乡”的称誉。
部分图文来自网络向原创者致谢。
1、长乐市区全景图。
长乐,一个光听名字就幸福感爆棚的地方,它取自《诗经》长安久乐之义,是福建省会福州的门户,是国内屈指可数的空海“两港”城市,是国家颁布的开放县(市)之一。
2、长乐太平港航道。
长乐太平港是郑和下西洋的启锚地,明代著名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六次起点在长乐太平港。
太平港(又称河阳港)是长乐内河港,位于吴航镇西侧。
经下洞江口,上溯闽江到福州50公里,顺闽江东下梅花60公里。
3、长乐,有一种牛气叫人才辈出。
长乐是福州状元最多的市。
林慎思(844-880),世居长乐县崇贤乡钦平里鸿山(今长乐市潭头镇大宏村)。
林慎思是福建历史上第一位状元,也是福建历史上第一位思想家,他是福建文化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标志,标志着福建从蛮荒进入文明。
唐咸通间,其兄弟五人先后俱中进士,为福建历史上第一家兄弟五进士,时称“五子登科”、“五桂联芳”。
4、董奉(220年—280年),又名董平,候官县董墘村(今福建长乐市古槐乡青山村)人,董奉与华佗、张仲景共称“建安三神医”的名医,他是“杏林始祖”。
5、百丈怀海禅师(约720~814年),福建长乐人,是中国禅宗史上的重要人物,唐代禅宗高僧,禅宗三大祖师之一,制定了《百丈清规》,成为天下禅林必须奉行的管理条例,一直沿用至今。
他最著名的话是“一日不作,一日不食”。
6、柯尚迁(1500-1582),明朝理学家、数学家和珠算鼻祖,长乐市下屿人(现为长乐市漳港镇百户村)。
机场导游词

亲爱的各位团友:大家旅途辛苦了!我代表昆大旅行社,欢迎大家来到昆明!我是你们的导游朱永胜,在接下来的旅途中大家叫我小朱就可以了。
我们现在所在的机场叫长水机场,但是它为什么会叫长水机场呢?有谁知道吗?(停顿看大家的反应,若所有人摇头则介绍说;若有人回答出来则接话说:对了,就是这位朋友说的这个原因,但是我们也有网友这样解释,末尾再加:真实的原因刚才我们的这位朋友已经说了就是……)我们有网友解释说:“长,有长长久久的意思,寓意生活在云南这块土地上的人们的幸福生活长长久久;水,乃灵物也,有水则乘风破浪,风生水起,寓意桥头堡实施后的云南风生水起,披荆斩棘,独占鳌头。
此为一层寓意,其二,水草鲜美,物产富饶是云南的真实写照,也是对未来云南的祈福。
”这就是这位网友在听说机场命名为“长水”后发表的独特见解,我觉得他的这个解释真的很有才啊!竟然能想出这么唯美的解释来,反正我是完全做不到的。
那么,机场到底为什么会命名为“长水”呢?其实新机场名称中的“长水”二字是来源于机场所在地的名称长水村。
对了,不知道大家在飞机上的时候有没有俯瞰一下我们的机场,如果你的回答是没有那我不得不遗憾的告诉你,你错过了一个美景,走的时候记得一定要看一下。
从空中鸟瞰,我们的航站楼就好像是一只展翅欲飞的“金色”大鹏,而且这只大鹏还不是一般的大,面积达到了15.91万平方 1 米,是目前全国最大的单体航站楼。
我们的航站楼是由曾经参与过鸟巢设计与工程建设的英国建筑师事务所奥雅纳设计。
(含笑)因此,我们的航站楼完全可以和鸟巢媲美,鸟巢离我们很远但大鹏距我们很近。
在这里我可以很自豪的说一句,北京有鸟巢我们有大鹏。
或许大家不知道,我们的机场建设拿下了国内的好几个第一。
土石方总工程量第一:整个建设周期,建筑面积约23平方公里,土石方挖填和填筑累计约3亿多立方米,创目前国内土石方工程记录。
航站楼减隔震技术第一:航站楼使用1810个隔震橡胶支座和安装108个阻尼器极大的增强了我们航站楼的抗震能力,使该建筑的防震度达到7.5度。
长乐介绍

从千年历史中走来
自然人文相映成辉 长乐设县始于唐武德六年(623年),1994年撤县设市。相传春秋 时期吴王夫差和三国时期吴主孙皓都在此囤兵造船,故别名“吴航”, 简称“航”。 自古享有“海滨邹鲁”、“文献名邦”之美誉,孕育出955名进士、 11名状元,是杏林始祖董奉、百丈清规创立者怀海禅师和郑振铎、冰心 等众多古今名人的故乡。 作为明代郑和七下西洋庞大舟师驻泊基地和开洋起点,长乐成就了 人类首次大规模远航的丰功伟业。《天妃灵应之记》碑是国内外唯一现 存详载郑和历次下西洋经过和成果的碑刻史料。 宋代所建至今保持完好的圣寿宝塔河1992年发掘出土的郑和与马祖 并祀的彩绘泥塑神像,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福建省首批5个历史文化名村,长乐的琴江满族村和三溪村名列其 中。
长乐介绍
地理位置和区位优势
长乐市位于闽江口南岸,处于长江口与珠江口海岸 线的正中。属于国家颁布的沿海开放市(县)之一。 是福建省会福州的门户,国内屈指可数的空海“两 港”城市。市区距福州市中心29公里,长乐国际机 场距福州49公里。世界上最大的迭合梁双塔双面斜 拉桥青洲大桥和乌龙江特大桥把闽江南北两岸紧密 连在一起 长乐是明代著名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的启锚地,也 是福建省著名侨乡和台胞祖籍地之一,海外侨胞、 港澳同胞近30万人,在台人员及后裔10万人
长乐博物馆
馆内陈列的《长乐历史大观》,诠释了长乐的历史渊源、地缘变迁和社会 沿革,令参观者眼界大开。它以大量丰富多彩的图表照片、栩栩如生的 实物、细致精美的模型,展现了先民的勤劳和智慧。该厅所展示的“山 海民生”、“闽海门户”、“航海摇篮”虽然只是沧海一栗,却也勾勒 出了长乐千百年的历史沧桑,由浅而深、由表及里地再现了长乐文明进 程中所创造的壮丽篇章 。 长乐的民间艺术形式丰富多彩,素有“闽剧之乡”的美称,已成功举办过 多届全省的闽剧盛会。如今,闽剧早已融入了百姓的生活,很多上了年 纪的长乐人每天看闽剧就像吃饭一样必不可少。“闽剧馆”就是一个宣 传闽剧,展示闽剧艺术的重要基地。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说:“来这里 参观的人不仅是游客和学习闽剧的人,也有很多本地市民到这里来了解 闽剧的发展历史。群众的热情促使我们必须不断完善博物馆的内容,丰 富展示手段,为市民提供更有价值的资料,也向游客展示长乐民间艺术 的魅力。”
长乐与郑和七下西洋

而福建的长乐,则是郑和七下西洋的开洋起点,长乐太平港是郑和舟师驻泊港;郑和第七次出使西洋前在长乐候风时镌立石碑《天妃灵应之记》;郑和第三次下西洋回国后,在长乐南山三峰塔之东建造了天妃行宫;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三清宝殿铜钟,是郑和第七次下西洋前铸造的;此外,长乐目前还有郑和驻军过的“十洋街”、郑和题改塔名的宋代三峰塔、郑和祭海神的又一妈祖庙———文石天妃庙(1956年倒塌,2001年在原址复建)、郑和修葺过龙峰书院所在游览地———三宝岩、三宝岩郑和雕像与近年新发现的樟港显应宫“巡海大臣”郑和塑像等等遗迹。
现存最珍贵的文物要数省级文保单位———《天妃灵应之记碑》。
这是郑和于明宣德六年十一月第七次出使时镌刻,全文1177字,记载了郑和七下西洋的时间和所历诸国及在长乐活动情况,几百年后成为国内研究郑和下西洋最珍贵的实物资料,现保存于长乐郑和史迹馆内。
郑和为什么选择福建郑和为什么选择了长乐和泉州?换言之,郑和为什么选择了福建?历史学家认为,福建对郑和下西洋有几大贡献———一是为郑和下西洋打造了出洋海船,而且,福建的气候特别适宜船队集结和开航。
福建除了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以外,还有雄厚的造船力量作为后盾。
福建山多地少,耕地不足,沿海百姓以海为田,出海捕捞,驾舟出国,通商贸易,系其主要职业。
福建有广大山区,有丰富的森林资源,为发展造船业提供了物质基础;另一方面,福建造船历史悠久,经验丰富,长乐是最早的造船地点,泉州也是福建有名造船旧址,福船早已相当著名。
据考证,由于郑和船队每次均由福建长乐太平港五虎门启航出洋,为方便郑和下西洋,一部分宝船即在太平港建造。
郑和研究专家认为,从数量上看,郑和每次下西洋的船数都在48艘至63艘之间,而有关记载表明,福建五次共修造了380艘,已足够永乐时期六次下西洋之用;从建造的时间看,五次修造宝船均是为郑和下西洋的任务所需的,而且五次建造宝船的任务均由福建来承担;从建造的地点来看都在驻泊基地长乐。
长乐市旅游资源及生态旅游开发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省会福州市中心 2k 9m。长乐市临海枕江,三 面绕水, 一方倚山。 西北部和西南部山峦蜿蜒, 收稿 日期:20—62 060—0
7 2
维普资讯
游, 娱乐和休闲为核心的南 山公园市区文化精 品游,郑和纪念馆、董奉草堂、 冰心文学馆等 为主题 的历史名人史迹文化游 四条主要旅游 热线,2 0 年全市接待游客 9 万人次。 04 1 2 1地文景观类 . ①名 山有南山 ( 位于县古城南面而得名, 现有宋绍兴三年所建三峰寺塔。95 18 年辟为郑 和公园,建有郑和史迹陈列馆 )、六平山 ( 又
2 2 水 域风 光类 .
洋中厝 ( 清朝 ) 、司马第 ( 明朝 ) 、观察第 ( 明 朝 ) Qy 色城镇与村落有琴江满族村 ( 。 z寺 牛 清朝, 首批省级历史文化名村 , 是我省唯一的满族聚 居村 ) 、三溪村 ( 首批省级历史文化名村 ) c 。嵋 》
①风景河段有闽江 口、三溪 。 ②湖泊有三 溪水库、文武砂十) -水闸湖泊。 kL  ̄ 2 3 森林与湿地类 . ①森林类有中国长乐城市森林公园、沿海 木麻黄防护林基干林带、 大鹤海滨森林、 二刘村 亚热带雨林残迹。②湿地类有闽江河口 湿地。
季节 常有 台风 ,夏 长 无酷暑 ,冬短 少严霜 ,温
起的发展中产业。 长乐有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
悠久的历史文化, 从而造就了丰富而独特的旅游 资源,具有发展全国性旅游和国际性旅游的潜 力。 因此, 在改善和保护长乐生态环境的前提下, 开发旅游资源和生态旅游 , 对于建设长乐港 口工 业和滨海旅游城市的宏伟目 对于促进长乐社 标, 会与经济快速、 健康、 持续发展, 具有重要而深
和 平 潭 县 毗 邻 。 处 东 经 全 市 土 地 总 面 积 735k , 2 . m 海域 总面积 16k , o32 , 6 20m 192 , , 1 4 ̄
郑和下西洋六百年祭(下) 毛佩琦

郑和下西洋六百年祭(下)毛佩琦内容简介:在郑和连续七次下西洋的过程中,他究竟都到了哪里?他的船队究竟有着怎样的恢弘的气势?他又是有着怎样的技术可以在茫茫大海上,不至于迷失方向?美洲大陆真的是郑和首先发现的吗?他是否首先完成了环球航海?郑和船队有没有在海外留有后人?全文:郑和航行到了什么地方?我们先解决第一个问题:西洋是哪儿?郑和下西洋,哪儿是西洋?现在我们说西洋人是我们习惯的说法,我们现在的概念跟当时不一样,当时西洋在哪里?如果我们查历史书,不同时期西洋有不同的地理概念,郑和所说的西洋是指什么地方呢?是指在什么地方分界呢?东西洋在哪里分界呢?当时跟随他一起出使的,叫马欢的人写的《瀛涯胜览》,这本书里有一句话怎么说的?说:“南渤里国之西北海内,有一大平顶峻山,名字叫帽山,其山之西亦皆大海,正是西洋也”。
说这个南渤里国这有一个大山,平顶峻山,名字叫“帽山”,这个帽山的西边也都是大海,这里往西就是西洋。
所以,西洋是什么地方?就是这个帽山以西,帽山是哪里呢?帽山就是现在的马六甲海峡西口的韦岛。
印度尼西亚马六甲海峡西口韦岛,从这儿往西走就是西洋。
这是第一个,我们说郑和下西洋下哪儿去了,从哪儿走算西洋?就这儿。
但是这个西洋的概念,到了明朝中期、后期,不同书里所说的西洋的分界是不一样的。
因为马欢是跟郑和一起走的,当时的记录、当时的概念那里是西洋,所以我们以马欢说的为准。
郑和下西洋的航路怎么走的呢?一般地说是从南京启航,经过江苏太仓刘家港,然后集结出海,再向福建长乐太平港驻泊,在那儿再停泊一下,等候东北风,刮东北风就走了。
到冬天,从福建闽江口五虎门远洋,这是在中国境内从哪儿开始走。
他经过占城,现在是越南南方,爪哇,印度尼西亚,今天在印度尼西亚,满剌加,当时就是满剌加,现在的马六甲,旧港、阿鲁、苏门答喇、南巫里这几个地方,在现在的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
还到了锡兰山,现在的斯里兰卡,到了小葛兰,现在印度奎隆,到了柯枝,现在印度的科钦,最后到达了古里,印度的卡利卡特,返航。
郑和史迹

长乐郑和史迹遗迹据史书记载,郑和下西洋,每次舟师出航时,先至闽江口长乐太平港驻泊,在这里集结船队,招募水手,修造船舶,补充给养,祭祀海神,伺风开洋。
少则两个月,多则十个月。
给长乐留下了许多文物遗迹和民间传说。
1、南山南山位于县治之西南面而得名,山上有兰茗(亦称隐屏)、香界、石林三峰,亦称三峰山。
山巅有圣寿宝塔,又称塔山、塔坪山。
古人每年重阳时登此山,又名登高山。
高45.8米,方圆不过数里,高而不崇,丘阜起伏,蜿蜒有致。
南山面对“一港两江”(太平港、上洞江、下洞江),气势雄伟壮观。
自唐、宋以降,曾吸引过不少文人墨客,游览登临,咏诗作记。
自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县治从古县敦素里平川移置吴航头以来,长乐人民就开始开发南山,在山周边亭、台、楼、阁、庵、堂、寺、观、塔递建,成为县治繁华之区。
郑和下西洋时,南山是官校旗军祈求船队往返平安的祈报之所。
郑和曾在此重修南山寺,建天妃行宫,同寺僧重修三峰塔寺和圣寿宝塔,发心印《大藏经》,鼎建三清宝殿,铸造铜钟一口,刊立“天妃灵应之记”碑。
2、南山寺位于县治南山隐屏峰,郑和航海图中曾标此寺。
始建于宋代,明弘治间(1488-1505),知县潘府改为南山书院。
后于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里人又改建为三圣王庙(即汉关帝、唐狄梁公、宋包龙图)。
此庙于20世纪20年代倒塌,遗址在今郑和史迹陈列馆大门前右边。
3、天妃行宫明永乐十年(1412),郑和第四次出使西洋前夕,奏请明成祖恩准在长乐南山塔旁建“天妃行宫”,为船队官校旗军祈报之所。
从此之后,郑和等每次往返时,都继续建造。
乾隆二十六年移祀天妃于西关天后宫,原宫改为南山书院,抗日战争时期倒塌。
1984年,建郑和史迹陈列馆时,在遗址处发现原天妃行宫圆柱石础2个,每个高30厘米,宽43厘米,雕琢相当精细。
从这圆柱石础可以看到,当时宫殿规模之大和建造之精细。
如今,还可以从现存的西关天后宫建筑规制,及殿堂布局,领略到当年郑和建造南山天妃行宫的规模和规制。
我的家乡—福州长乐

• 长乐是个准半岛,地貌属低山丘陵小区。 山丘呈“丁”字形分布中部和南部,东部 为开阔的滨海平原,西部为福州平原的一 部分,西南为罗联盆地,平原面积190平方 公里,约占全境土地面积四分之一。水域 (含界内闽江)面积50.67平方公里。海域面 积1237平方公里,为陆地面积1.88倍,约 占全省海域面积十分之一。平原上河道纵 横交错,河网密度每平方公里2公里,航运、 灌溉便利。
福建在中 国地图东 南方向
我让你 猜猜
福建在 哪呀?
福 建
台 湾
福州 ,简称“榕”,位于福建东部、闽江下游沿岸,是福建省会、中国历 史文化名城、东南沿海重要都市、海西现代金融服务业中心。福州是近代中 国最早开放的五 个通商口岸之一,福州马尾是中国近代海军的摇篮。福州 不仅是中国东南沿海重要的贸易港口和海上丝绸之路的门户,而且是重要的 文化中心。
我的家乡— 福州长乐
福州是中国著名的侨乡,也是也一座非常好玩的旅游城市。福州旅游景点不计其数。 福州是一座拥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名城。早在唐朝就设有福州都督府已经开始被称 福州。到了五代梁开平二年闽王王审知在此城池,将风景秀丽的乌山、于山、屏山 圈入福州城内,从此福州就成为了"山在城中,城在山中"的独特城市。
旅游景点
• 琴江村
• 琴江村位于福州闽江南岸,地处闽江、乌 龙江、马江交汇处的咽喉地带,前身为 “福州三江口水师旗营” ,是当时全国沿 海四大水师旗营之一,比马尾的福建水师 还早151年,也是当年郑和船队转舵出海之 处。 • 因村内街道布局状似太极八卦,故又称 “旗人八卦城”,是我国唯一保留完整的 清代军事城堡,琴江村也是福建省唯一的 满族聚居村。
历代不少高僧,他们生前 为福州做了大量好事后, 多是在榕树中盘坐羽化。 人们为表达崇敬怀念之情, 将他们尊为神仙,与榕树 联系一起建祠供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因海重兴
1
福建长乐显应宫历史发展分析
显应宫历史演变的四个阶段
元代
元至正元年(1841年),乡人集 资大修,立碑记事,其碑至今尚存
现代
1992年,村民绝地挖沙发现显应宫遗址 1993年,按原址重建 2006年,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7年,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宋代
宋绍兴八年(1138年) 始建
明朝
明弘治三年(1490年),长乐知县潘府将显应宫的后殿辟做 “凤岐书院”,为当地三大官办书院之一。书院因曾培养出郑 庆、郑宪兄弟双进士等一批人才,而在长乐历史上颇具声誉
清代
清光绪年间,因风沙之灾, 显应宫被高达二十多米的 黄沙湮没,随之匿迹
因海而建
因海而兴
因海而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