弃土场安全专项方案
弃土场施工方案

弃土场施工方案弃土场施工方案一、施工目标弃土场施工的主要目标是确保环境安全、施工高效,并保护周边生态环境。
二、施工前准备1.进行场地勘察,评估弃土场的现状和资源情况。
2.编制详细的施工方案和防护措施,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与环境保护。
3.获取相关施工许可证和环境保护手续。
三、施工过程1.现场布置:根据勘察结果,合理布置施工区域,设置围栏或临时防护设施,确保施工区域的安全。
2.弃土开挖:使用适当的设备进行弃土开挖,确保施工过程的高效与安全。
开挖后的土地应及时清理干净,不留任何垃圾和杂物。
3.弃土运输:将开挖的土壤运输到目标地点,运输过程中要注意避免土壤的二次污染和扬尘问题。
4.场地平整:将弃土场地进行平整处理,确保场地的水平度和稳定性。
5.场地固化:采用适当的固化材料对场地进行处理,增加场地的强度,防止土壤沉降和侵蚀。
6.绿化美化:在弃土场地周边进行绿化美化工作,以提升场地的环境质量和生态功能。
四、环境保护1.施工过程中应遵守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2.对施工现场进行定期巡查和监测,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采取防尘、防扬尘等措施,保护周边空气质量。
4.合理利用和回收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五、安全措施1.施工过程中要保证人员的安全,配备必要的安全防护装备和设施。
2.施工现场应设立明显的警示标志和安全警戒线,禁止未经许可的人员进入施工区域。
3.做好现场消防设备的配备和维护,确保施工现场的消防安全。
六、施工后收尾1.结束施工后,要及时清理施工区域,将工地垃圾和杂物清除干净。
2.进行现场验收和整改,确保施工达到要求。
通过以上施工方案的执行,可以保证弃土场施工的高效性、安全性和环保性,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并保护生态环境的稳定。
弃土场的安全管理方案

弃土场的安全管理方案引言弃土场是指用于处理工地、挖掘或清理工程等产生的废土、砂石等材料的场所,其安全管理至关重要。
本文将为弃土场提出一套完整的安全管理方案,以确保工地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和环境保护。
1. 弃土场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弃土场作为施工场地的延伸区域,其安全管理直接关系到施工人员和周围环境的安全和健康,具有以下几个重要性: - 保障施工人员的安全:有效管理弃土场可以降低工人意外伤害的风险,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行为,减少意外事件的发生。
- 保护环境:严格的安全管理措施可以减少对土地、水源和空气质量的污染,减少环境风险和降低对生态系统的破坏。
- 维护公司形象:科学、规范的安全管理不仅可以提高企业的形象和信誉度,还能得到政府、相关部门和客户的认可和支持。
2. 弃土场安全管理的基本原则在弃土场的安全管理中,需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 安全第一:将安全视为施工过程中最重要的因素,并将其纳入弃土场整个管理体系的核心。
- 预防为主:强调事故预防和隐患排查,控制风险源,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 依法管理: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建立合规的弃土场管理制度。
- 全员参与:将弃土场管理责任落实到每个从业人员,强调全员参与、共同维护安全。
3. 弃土场安全管理的具体措施3.1 弃土场规划和布局•弃土场应选择合适的场地,远离居民区和水源,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弃土场应合理布置,设置明确的标识和警示标志,保证施工人员能够清楚辨认危险区域。
3.2 弃土场安全设施建设•弃土场应建设完善的安全设施,如围墙、通道、隔离区等,保障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
•设置完善的防火设施,增加灭火器、消防栓等的配置密度,提高灭火能力。
3.3 弃土的处理与运输•弃土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分类、清理和包装,确保不泄漏、不漏填,遵守环保法律法规。
•运输弃土时,必须严格按照装载标准和路线规定,确保运输途中不会发生弃土泄漏和散落。
3.4 安全培训和教育•强制进行安全培训和教育,包括安全操作规程、危险源辨识和应急处理等内容,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
弃土场防护及安全环保专项施工方案

弃土场防护及安全环保专项施工方案弃土场是指在工程施工过程中,暂时或长期存放废弃土方的场地。
弃土场施工方案是针对弃土场的建设和管理,包括施工方案、使用方案、监测方案等。
一、施工方案1.确定地点:选择远离居民区、水源保护区、文化古迹等敏感区域的合适地点建设弃土场。
2.土方开挖:按照工程需要,确定土方开挖的范围和深度。
应避免过度开挖,以免对地下水、地质情况等造成影响。
3.排水系统:建设排水系统,确保弃土场内的雨水及地下水能够及时排出,以防止水积聚和渗漏。
4.覆盖措施:对弃土场进行覆盖处理,防止土中有害物质和气体的扩散。
可以采用草坪、覆土、防护壁等方式进行覆盖。
5.弃土处理:根据土方特性和环境要求,选择适当的弃土处理方式,如填埋、回填、利用等。
6.施工安全:制定施工安全措施,保障工人施工过程中的安全。
包括设置警示标志、安装安全通道、配备个人防护装备等。
7.施工监督:建立监督机制,对施工过程进行监测和指导,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进行修正。
二、使用方案1.弃土场管理:建立弃土场管理体系,明确管理责任人和权责,规定弃土场的使用要求和管理细则。
2.弃土场巡查:定期对弃土场进行巡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弃土场的安全和环保。
3.弃土监测:对弃土进行监测,包括土质分析、水质监测、气体监测等,确保弃土不会对周围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4.周边环境保护:加强周边环境保护措施,保障弃土场周边的空气、水质、土壤等环境的安全和健康。
5.废弃物管理:对于产生的废弃物进行分类收集和处理,合理利用资源,减少环境负荷。
三、监测方案1.建立监测系统:对弃土场进行动态监测和评估,包括地质监测、水文监测、气体监测等。
2.监测周期:根据工程需要和环境风险评估,确定监测周期,定期对弃土场进行监测。
3.监测指标:明确监测指标,包括土质指标、水质指标、气体指标等,确保监测结果可靠。
4.监测报告:定期编制监测报告,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方案。
弃土场安全专项方案(二篇)

弃土场安全专项方案一、工程概况___项目概况本合同段起讫桩号为K145+195~K149+168.76,全长___公里,主要工程量为思塘隧道,其中隧道左线长___米,隧道右线长___米;路基挖方___万方;大量废弃土方需要按照要求弃运至指定弃土场,按照相关法规及规范要求进行处理。
本合同段设弃土场___处。
___号弃土场,位置设在K145+100左侧___m,占地___亩;___号弃土场,位置设在K148+550左侧___m,占地___亩;___号弃土场,位置设在K148+700左侧___m,占地___亩。
1.2 地质及气候条件:项目位于___高原向湘西丘陵过渡的大斜坡地带,境内武陵山山峦起伏。
主峰梵净山以东属浣江水系,地势稍缓;以西属乌江水系,切割较深。
区域地貌复杂,低、中、高山地貌及峡谷、丘陵、河谷地貌并存,此外岩溶地貌发育,多见峰林、洼地、谷地、溶洞、落水洞等。
本合同段基岩地层主要由志留系泥岩与二叠系灰岩与三叠系灰岩构成,基岩地层为向斜构造,思塘隧道横穿红拗向斜的东翼,思塘隧道亦存在可溶岩与非可溶岩接触面,界面的可溶岩部位岩溶十分发育,由于隧道横穿红拗含水向斜且地下水位高于隧道进口,地下径流较为发育,隧道水文地质条件复杂。
本项目位于较低纬度、较高海拔地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
年总降水量年降雨量1100-1400毫米,___最低气温出现在___月下旬,达-7.1℃。
雨季开始期一般在___月中、下旬至___月下旬。
夏季平均气温24.1℃左右,___最高气温出现在___月下旬,达37.4℃.沿线河流属长江水系之乌江流域,主要干流有乌江,主要支流为印江河。
乌江为长江上游主要支流,河谷宽___米,两岸陡峭,高___米,横断面多呈“V”型,河床坡降千分之五。
河水流宽___米/秒,年平均流量___m3/s。
二、编制依据《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及施工技术规范》《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杭瑞高速公路大兴至思南段第十九合同段设计文件》有关国家、省、市安全、环保办法三、方案选择3.1选址原则弃土场是人工坡体,场地选择按照施工弃方量、弃方类型,以及施工路线的平面布置,在施工场地附近选择群山环绕、易于交通通行、仅余一小“布袋口”的山谷地形,地面横坡较缓,一般为荒山、荒地、旱地或经济作物林地,弃土场不易发生大面积滑坡等,弃土土表易于复耕或植草处理。
弃土场环境影响专项方案方案(完整版)

弃土场环境影响专项方案方案(完整版)弃土场专项方案一、编制依据和说明本方案的编制依据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以及广东省高速公路建设标准化管理规定和指南,大广高速公路(粤境段)S01标公路工程施工招标文件及其他相关文件等。
本方案的编制说明是在路线经过山区或丘陵地带,路基填土基本由路堑挖方供给的情况下,选择弃土位置,采取农田保护、弃方筑坝、植树种草、绿化固土等环境保护措施,以保护环境、协调景观。
二、弃土场设置要求1)弃土场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及时完成防护工程。
2)路基弃土应堆放规则,按设计要求进行整平碾压,使用完毕后,应做好排水设施和场地清理工作,防止水土流失,并做好防护和绿化施工。
3)弃土场的位置与高度应保证路堑边坡、山体和自身的稳定,不得影响附近建筑物、农田、水利、河道、交通和环境等。
必要时应加设挡护和排水措施。
4)弃土堆不得设置在堑顶上方。
5)弃石场表面应覆盖不少于80cm厚的土,以便恢复植被。
6)弃土场的选择应进行详细的地形地貌调查,了解面积、容量、原有排水系统,对环境影响程度评估等,应符合下列要求:A、严禁在岩溶漏斗、暗河口、泥石流沟上游及贴近桥墩、台弃土、弃碴。
B、沿河岸或傍山路堑的弃土,不得弃入河道、挤压桥孔或涵管口、改变水流方向和加剧对河岸的冲刷,必要时应设置挡护设施。
C、严禁向江、河、湖泊、水库、沟渠弃土、弃碴。
D、弃土场地选择在荒山地或山涧沟谷中,少占耕地。
7)将硬质岩路段石方用作防护、排水工程的块石、片石石料,减少废方数量。
三、工程简介及施工工艺本工程的施工工艺包括路基挖方、弃土场设置、弃土场防护工程、弃土场绿化等。
在路基挖方过程中,产生的土石方应经过纵、横向调配后,选择合适的弃土场进行处理。
弃土场设置应符合上述要求,并及时完成防护工程。
弃土专项施工方案

弃土场设置在县道 X350 桩号K141 右侧,自然地理条件为两山体与现有公路相交形成的狭长沟体。
弃土场弃土纵深方向为自然山体相交形成的山坳,无房屋等建造设施,本工程自然地理条件为两山体与现有公路相交形成的狭长沟体,本次使用面积为平方米,能满足弃土方量的要求。
弃土场弃土纵深方向为自然山体相交形成的山坳,无房屋等建造设施,周围排水顺畅, 较适宜弃土功能。
工程施工地点距离弃土场 2。
6 公里,运输通道为县道 X350,弃土采用自卸汽车运输,推土机、装载机推平整理的方式进行。
三、1、弃土场及运输路线安全设施(1)、运输道路起讫点以外各500 米外,设置安全警示牌、限速牌,限速 20km/h。
(2)、距弃土场工作面 50-200m,设置限速带,限速 10km/h.距离小于 50m,限速 8km/h.(3)、弃土场与现有公路相邻一侧除车辆进出口以外,沿公路边缘设置安全防护栏并喷涂反光漆,将弃土场同公路相隔离,确保公路行车。
(4)、沿弃土场征地线,每隔 50 米设置内容为“施工区域禁止入内"的警示牌,警示牌之间拉设警戒线,明确弃土场范围。
(5)、土石方倾泻发育方向,除在征地线处设置警示牌外,同时在警戒线以外 20 米处增加设置警示牌,扩大弃土过程中浮现滚石、边坡坍塌等伤害的警戒范围。
(6)、弃土场下方边界处设置安全围挡(2 米高土墙),用于阻挡弃土过程中浮现的滚石。
(7)、距弃土工作面边缘 1 米处设置安全车档,其高度不小于轮胎直径的 2/5,车挡顶部和底部应分别不小于轮胎直径的 1/3 和 1。
3 倍。
(8)、随弃土开展机动补充相应安全设施.2、弃土场的运行(1)、汽车弃土时,安排专人指挥,指挥人员手势、指挥语言等指令内容要求统一。
非作业人员一律不患上进入弃土作业区,凡进入作业区内工作人员、车辆、工程机械必须服从指挥人员的指挥。
(2)、弃土场平台必须平整,弃土线应整体均衡推进,坡顶线应呈直线形或者弧形,弃土工作面向坡顶线方向应有 3%-5%的反坡。
弃土场安全预案

一、编制目的为确保弃土场在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预防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本工程范围内的所有弃土场。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1. 成立弃土场安全领导小组,负责弃土场安全工作的全面领导和协调。
2. 安全领导小组下设安全办公室,负责弃土场日常安全管理、监督检查、事故调查处理等工作。
3. 各部门、各岗位人员应按照本预案的要求,认真履行职责,确保弃土场安全。
四、安全措施1. 施工前(1)对弃土场进行地质勘察,了解地质条件,确保弃土场稳定。
(2)制定弃土场施工方案,明确施工流程、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
(3)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安全意识。
2. 施工中(1)严格执行安全技术交底制度,确保施工人员掌握安全操作规程。
(2)加强现场巡查,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
(3)设置安全警示标志,提醒施工人员注意安全。
(4)加强机械设备管理,确保设备安全运行。
(5)做好排水、防滑、防坍塌等工作,确保施工环境安全。
3. 施工后(1)对弃土场进行验收,确保弃土场稳定。
(2)加强弃土场巡查,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
(3)做好弃土场绿化、防护等工作,防止水土流失和环境污染。
五、事故处理1. 事故报告发生安全事故后,事故现场负责人应立即向安全领导小组报告,并启动应急预案。
2. 事故调查安全领导小组组织事故调查组,对事故原因、责任等进行调查,提出处理意见。
3. 事故处理根据事故调查结果,对责任人进行处罚,对事故损失进行赔偿。
4. 事故总结对事故原因、处理过程进行总结,完善安全管理制度,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六、附则1. 本预案由弃土场安全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2.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3. 各部门、各岗位人员应认真学习并严格执行本预案。
弃土场安全隐患整改方案

弃土场安全隐患整改方案一、编制依据1、该地段原有地貌情况。
2、设计弃土场图纸。
3、建设单位及政府对水保要求。
4、现阶段现场实际弃土情况。
二、工程情况在我单位负责的II标段工程开工前,由于#5主路K2+800区域属于高挖方区,弃土较多,而设计图纸在此处为设置弃土场,经业主、监理单位协调确认,在#5主路左侧20m 及150m处分设两个弃土场,此方案所针对的弃土场为150m处弃土场(以下称增2弃土场),弃土场坐标为X=2943331,Y=648096。
由于#5主路K2+800处地质条件及位置特殊(与县级公路相邻,且路面远高于公路)前期仅进行部分开挖工作,未全部完成,弃土运至增2弃土场,此时弃土场弃土仅一半,后期进行K2+800处二次开挖后在增2弃土场进行二次弃土,二次弃土导致弃土场边坡土方堆积严重,无法立刻进行压实,且由于后期弃土较少,未能按原计划进行满弃,导致弃土一侧坡脚位于冲沟底部,极易造成水土流失,形成了较大的安全隐患,为消除隐患,我单位拟对此弃土场进行修整,特制定此方案。
三、整改措施为保持水土、消除安全隐患,我单位将按照业主及监理要求,对该弃土场如下措施:1、对本弃土场未压实弃土进行修整,分层进行压实,分三级进行放坡(详见修整后弃土场简图),已保证弃土的稳定性,防止水土流失及滑坡现象发生,造成人身伤害。
2、因此弃土场未能进行满弃(仅弃至原计划2/3,详见附图),造成弃土场南侧坡脚位于冲沟,雨季冲刷可能造成滑坡现场,此次修整时通过放坡对弃土面积进行调整,将南侧冲沟进行回填,防止对弃土坡脚进行冲刷。
3、按设计要求,弃土场下方需设置浆砌石挡土墙,但经我单位现场勘察,挡土墙区域存在地表水,局部开挖查看后发现基础存在淤泥,不具备进行浆砌石挡土墙的砌筑,但此处地市较为平缓,可参考设计单位其他几处类似条件的挡土墙设置方法,拟定此处采用石笼挡墙(具体方法详见石笼挡墙护坡方案)。
4、冲沟回填后可能存在雨后造成堰塞湖情况,为此弃土场南侧需砌筑排水沟,排水沟尺寸及样式同设计标准排水沟,对原有道路涵管排水进行导流排水,并设置消能池进行两侧排水沟的汇聚及消能(具体位置详见修整后弃土场简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工程概况1.1 项目概况本合同段起讫桩号为K145+195~K149+168.76,全长3.974公里,主要工程量为思塘隧道,其中隧道左线长3020米,隧道右线长2990米;路基挖方35.6万方;大量废弃土方需要按照要求弃运至指定弃土场,按照相关法规及规范要求进行处理。
本合同段设弃土场3处。
19-1号弃土场,位置设在K145+100左侧100m,占地54亩;19-2号弃土场,位置设在K148+550左侧200m,占地36亩;19-3号弃土场,位置设在K148+700左侧500m,占地33亩。
1.2 地质及气候条件:项目位于贵州高原向湘西丘陵过渡的大斜坡地带,境内武陵山山峦起伏。
主峰梵净山以东属浣江水系,地势稍缓;以西属乌江水系,切割较深。
区域地貌复杂,低、中、高山地貌及峡谷、丘陵、河谷地貌并存,此外岩溶地貌发育,多见峰林、洼地、谷地、溶洞、落水洞等。
本合同段基岩地层主要由志留系泥岩与二叠系灰岩与三叠系灰岩构成,基岩地层为向斜构造,思塘隧道横穿红拗向斜的东翼,思塘隧道亦存在可溶岩与非可溶岩接触面,界面的可溶岩部位岩溶十分发育,由于隧道横穿红拗含水向斜且地下水位高于隧道进口,地下径流较为发育,隧道水文地质条件复杂。
本项目位于较低纬度、较高海拔地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
年总降水量年降雨量1100-1400毫米,极端最低气温出现在1月下旬,达-7.1℃。
雨季开始期一般在4月中、下旬至10月下旬。
夏季平均气温24.1℃左右,极端最高气温出现在7月下旬,达37.4℃.沿线河流属长江水系之乌江流域,主要干流有乌江,主要支流为印江河。
乌江为长江上游主要支流,河谷宽200-300米,两岸陡峭,高300-500米,横断面多呈“V”型,河床坡降千分之五。
河水流宽1.9米/秒,年平均流量901m3/s。
二、编制依据《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及施工技术规范》《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杭瑞高速公路大兴至思南段第十九合同段设计文件》有关国家、省、市安全、环保办法三、方案选择3.1 选址原则弃土场是人工坡体,场地选择按照施工弃方量、弃方类型,以及施工路线的平面布置,在施工场地附近选择群山环绕、易于交通通行、仅余一小“布袋口”的山谷地形,地面横坡较缓,一般为荒山、荒地、旱地或经济作物林地,弃土场不易发生大面积滑坡等,弃土土表易于复耕或植草处理。
弃土填筑完毕后,不在上游区域形成大面积汇水,不改变地表径流。
弃土场下口无房屋等构造物。
3.2 弃土场概况根据本工区施工线路附近的地形地貌及弃土方量,拟在施工现场附近设置三个弃土场。
3.2.1 1#弃土场1#弃土场为荒山谷,谷内林木为杉树以及杂木等,弃土场三面环山,两个谷口,一个为运土通道,另一谷口位置需要砌筑挡土墙锁口,避免填土流入流出山谷,挡土墙顶口长度约100m,按照地形特点,分4台阶设置挡土墙,挡土墙高度5m。
3.2.2 2#弃土场2#弃土场位于荒山谷,谷内林木为杉树以及杂木等,弃土场二面环山,两个谷口,一个为运土通道,另一谷口位置需要砌筑挡土墙锁口,避免填土流入流出山谷,挡土墙顶口长度约100m,按照地形特点,分4台阶设置挡土墙,挡土墙高度5m。
3.2.3 弃土场平面布置图见附图四、施工准备4.1 便道修筑根据弃土场与施工场地的位置关系,弃土场可利用现有的乡村道路进行扩宽改建,局部位置弯道半径小于15m,进行临时改道,弃土场便道与主线贯通主便道进行连接。
便道按照单车道设置,路面宽度 3.5m,高于自然地表0.2m以上,300m左右距离设置30m长度会车道,道路路面采用泥结碎石,便道路面要经常维修保养,确保行车安全,道路两侧设置宽度和深度均为30cm 的排水沟,根据地形地貌进行会流,保障排水通畅。
对道路上方的电力、通讯等影响通行的线路进行改移或加固。
便道沿线设置安全警示标志、标牌,弯道设置指向标志。
便道一直修至弃土场最深处,确保弃土作业逐层填筑。
4.2 地表清理弃土场填筑施工前需对场内原地表进行清表处理,清除地表林木、灌木等作物,迁移坟墓、通讯、电力等,并视地下水情况设置碎石盲沟。
若有软弱表层,应根据盲沟的设置情况确定清表厚度,甚至全部清除换填透水性材料。
局部地面横坡较陡位置,适当开挖宽度不小于2m的台阶。
清表厚度根据植被情况取0.3~0.5m,将现有地表种植土集中堆放于用地边界,待弃土场填筑完毕后,用作弃土场顶部复耕使用。
4.3挡土墙设置根据地形特征,1#弃土场需要在谷口位置设置挡土墙锁口,以预防土体滑坡和水土流失。
挡土墙采用重力式浆砌片石挡土墙,共设4阶,挡土墙高度5m。
挡土墙体内按照3m间距,梅花型设置泄水管,管后设置碎石盲沟,墙体按照10m段长设置。
五、填土作业5.1 地表处理1#、2#弃土场谷内地势较低洼,局部位置有地表渗水,为防治渗水在人工土坡内部蓄积,避免弃土体与原地面形成软弱面并使两层面间形成顺畅的地下水排水通道,在谷底原地表依山体走势设置碎石盲沟进行排水处理,在原地表与人工填土之间形成地下排水通道,排除原地表与人工填土间的地表渗水。
同时,在原地表较陡峭的山坡位置,利用挖掘机开挖宽度不小于2m,高度不大于1m的台阶,将谷底软土、浮土清除后,将地表碾压坚实。
5.2 填土顺序依照山体坡势,在1#、2#弃土场的主线侧山腰位置,开辟一条临时道路至弃土场谷底,弃土从谷底开始填筑。
合理调整路基开挖、弃土调运的施工顺序,将大粒径、透水性好的弃土(如石方)置于弃土场底部。
弃土运至弃土场后,分层摊铺、碾压,以防止出现沉陷、坍塌、滑坡等病害,碾压密实度不小于80%。
摊铺时,按照内高外底摊铺、碾压,同时设置临时排水沟,防止填土场地内积水。
5.3 填土要求弃土填筑必须按照填土顺序要求进行填筑,弃土时,形成内高外底的坡势,避免降雨时在弃土场内部形成水洼地。
填土时,进行分层填筑,层厚不大于2m,碾压密实度不小于80%,填筑一层,碾压一层,保障填铺厚度和碾压密实度。
运输车辆按照管理人员要求在指定位置进行弃土,严禁随意倾倒。
挡墙墙背泄水管位置必须使用碎石填筑,避免堵塞泄水管道,保障土体内的排水通畅。
六、工后处理弃土填筑完毕后,将弃土场地表使用压路机进行全面碾压,检测碾压密实度合格后,进行熟土摊铺、整形,进行植被恢复。
同时,根据地形特征,设置一定数量的排水沟,将地表水进行汇流,防止地表水漫流造成水土流失。
七、环境保护7.1 环保工作重点弃土场是人工土坡,在施工过程中环境保护的重点是水土流失防治、植被保护以及扬尘和噪声控制、水域污染防治。
7.2 环境保护措施7.2.1 水土流失防治弃土场弃土填筑施工前,必须在山腰位置依照山势条件设置一定数量的汇水沟渠,将降雨时的地表水流通过汇水沟进行汇流,做好拦排水,防止雨水在新弃土表面形成径流,对新地表冲刷造成水土流失,对弃土场下方造成污染。
在弃土过程中,严格按照摊铺、碾压程序施工,严禁未经碾压直接摊铺新土层。
土层摊铺过程中,依照施工进展形成内高外低的坡势,在汇流沟渠上设置一定数量的集流槽,将水流中的泥土进行沉淀。
及时掌握天气变化情况及当地汛情,提前做好排水沟与集流槽的清淤工作,完善排水沟等设施。
7.2.2 植被保护施工作业前,将弃土场地表林木进行移植,地表土清理到用地边界,待填土完毕后,覆盖地表用于耕植。
清表时,严禁烧荒,避免引发火灾。
7.2.3 防尘降噪施工时,定期对施工便道进行洒水降尘,防治施工扬尘对地表植被和农作物产生不利影响。
运输易产生扬尘的土石方,运输车辆应装料适中,并采用篷布覆盖。
注意夜间施工的噪音影响,尽量采用低噪音施工设备,根据施工需要,进行限时作业。
少数高噪音设备尽量避免夜间施工,必须在夜间施工的应先征得附近居民的理解,如有可能采取限时作业。
7.2.4 水污染防治清理施工机械、设备及机械的废水、废油等有害物质以及生活污水,不得直接排放河流、池塘或其他水域中,也不得倾泻于饮用水源附近的土地上,以防污染水源和土壤。
八、安全保障体系1 安全目标(1)杜绝重大以上伤亡事故发生,减少一般事故;(2)无重大责任事故;(3)无重大安全隐患;(4)人员因工负伤率小于3‰,重伤率小于0.5‰(施工单位职工、民工);(5)不得因施工对周边环境、建筑、设施等造成破坏;(6)无刑事案件发生。
2、安全管理机构成立以项目经理张国锋为组长的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常务副经理程正德主抓安全工作。
项目部设立单独的安全管理部门,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隧道施工作业队配备专职安全员,班组配备兼职安全员。
2.1、安全生产管理部职责(1)、协助项目安全副经理工作,贯彻执行安全生产、劳动保护、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
(2)、修订有关安全生产制度,制订安全技术措施。
组织农民工的安全生产教育。
(3)、参与危险源的识别与评价,编制重大危险源管理方案和应急预案。
(4)、组织本项目定期安全生产大检查,按计划开展安全生产监督检查活动。
(5)、参加安全事故的调查、分析和处理;定期向公司安全质量部报告安全生产状况。
2.2、安全员职责(1)、经常深入施工现场进行检查,对于违章作业及时进行制止;积极协助有关领导组织生产安全检查或专项安全检查,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并监督实施。
(2)、督促作业人员合理使用劳保防护用品,做好防尘、防毒、防职业病工作。
3、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纵向到基层班组、作业工人,横向到职能部门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明确各级领导、管理人员和职能部门对安全生产应负的责任。
3.1、项目经理是工程项目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对本项目安全生产负全面责任。
(1)、贯彻落实国家、行业、上级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和各项规章制度。
(2)、明确本项目专(兼)职安全管理人员,支持安全管理人员工作。
(3)、履行工程施工承包合同,合理配置人力、物资、机具、资金等要素,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大力推进安全标准工地建设。
(4)、正确处理安全与进度,安全与效益的关系,把安全工作贯穿于施工生产全过程。
(5)、经常听取职工群众对安全生产的意见和建议,总结推广科学管理经验。
(6)、定期组织安全生产检查。
(7)、组织制定本项目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必须做好事故现场保护和伤员抢救工作,按规定及时如实上报,不得隐瞒、虚报和故意拖延不报。
3.2、分管安全生产工作的副经理对安全生产负直接领导责任,其安全职责是:(1)、贯彻执行国家、行业有关安全生产、劳动保护方针、政策、法规和上级有关指示、决议,组织制定、修订企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及安全措施计划等。
(2)、贯彻“五同时”原则,监督检查各项规章制度执行情况和职能部门职责履行情况。
(3)、指导业务部门编制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领导开展重大事件应急响应工作。
(4)、参加事故的调查、分析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