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花生》文本解读新视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父亲到母亲

——《落花生》文本解读新视角

方德佺

许地山先生的《落花生》,从小学到大学的教材这都曾出现过,堪称经典文本。在现行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它被编入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与其它三篇课文一起共同承担“生活的启示”这一主题的表达。在同组课文所选取的生活素材中,钓鲈鱼、办时装展和养珍珠鸟与小学生的生活总的说来都有比较隔膜的感觉,而花生作为一种普通的食物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孩子们都不陌生,对它都有亲密接触的感觉。

课文围绕花生写了种花生、尝花生、议花生、思花生等多方面的内容,重点是议花生。在作为重点写的议“花生的好处”的过程中,父亲是拿桃子、石榴、苹果来与花生进行对比。因为桃子、石榴、苹果是“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结果有人就此提出桃子、石榴、苹果不仅外表好看而且也很有实用价值,对课文的主题进行质疑。于是就出现了多元解读,有人认为做人不仅可以像花生一样朴实,还可以像苹果一样时尚等等。看上去这是时代发展的影响,人们对怎样做人已经突破了传统的狭隘观点,但这种解读恰恰与传统解读一脉相承,是仅仅着眼于文字表面的理解造成的。

通常情况下,我们以父亲的说法“矮矮地长在地上”“要等拔起来才知道”,确定花生的品质,并由此去理解父亲从花生引出议论话题的用意所在,即讲做人的道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但父亲在将花生“矮矮地长在地上”与桃子、石榴、苹果是“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进行对比时,也只是一种表面上的对比,并没有往深处说,也就是说比较的目的不明确,此其一。其二,从花生的好处(花生的品质)到做人的道理之间,好像太直接了,缺少过渡而比较生硬;结果“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这种现象当然也可以对接上另一种做人的道理。造成这种误解的原因是我们太重视父亲在文章中的地位和作用,忽略了母亲在文章中的地位和作用。

其实课文中种花生、尝花生是略写的内容,但在这些内容中,母亲是绝对的主角。

先从种花生看。“你们那么爱吃花生”,说明过去家里常买花生吃,母亲才得出这样的看法。后园有“半亩空地”之大,从侧面说明这个县令之家虽然说是清贫的,可比普通人家来说还是富足的,毕竟花生是买得起的。但母亲却提出了利用空地来种花生,并领着孩子们干起来,这是说母亲的想法与众不同。课文虽然只有“买种,翻地,播种,浇水”这8个字,但开垦一块面积达半亩(300多平方米)之大的荒地并最终收获花生,其间是要付出许多劳动和汗水的,这里孩子们仅仅算得上帮手,最辛劳的无疑还是母亲。

再从尝花生看。花生收获了,按说可以煮上一锅让孩子们好好吃上一回解解馋。可母亲不是这样简单地让孩子们尝鲜,而是提议“过一个收获节,请你们的父亲也来尝尝我们的新花生”,并“把花生做成了好几样食品”。由此可见,母亲对于尝花生不只是做了大量的安排,简直就是一次精心的策划了。

课文的重点内容是议花生。家里其他人的表现都非常积极,每个人都说得有理有据,特别是父亲和“我”的对话,成了文章的主题所在;而母亲只是“也点点头”,看似再简单不过的一个很随意的动作。

我们把这种特定场合下的简单动作,与前面种花生、尝花生中母亲的所作所

为相对照,就可以看出母亲的形象与落花生有着高度的吻合。母亲为种花生付出的辛勤劳动,为尝花生做好的精心准备,目的就是为了孩子们能在这个过程中受到适当的教育。但母亲并没有这么说,只是默默地做着这一切,就像花生“矮矮地长在地上”,最后让父亲来恰当点题——像把花生拔出来一样。更重要的是,父亲是需要“请”才“难得”回来的,可见这个家中的日常教育重担是落在母亲身上的。母亲用什么来教育孩子呢?从课文围绕落花生所讲的内容看,母亲是用自己的行动来影响和教育孩子们做事要踏踏实实,所以孩子们才能很快领悟父亲的教育“做人要像花生那样做有用的人”,因为那一刻孩子们的心中会觉得母亲就是落花生。母亲是孩子们做人的榜样!

对于母亲这样一种落花生的形象,课文是怎么表达的呢,这又是一个被大家忽视的问题。

一般认为本文的表达方法是借物悟理——借花生表达做人的道理。我们在前面已经知道课文中议花生是详写的重点内容,种花生、尝花生则略写。详略得当虽然不是本文要学习的表达方法,但它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本文在表达上独特所在。课文略写的内容中,略去的是花生的有关内容,母亲的内容不仅没有略,反而是其中最突出的重点,这正是本文表达上的秘妙所在。作者在写作中有两条线索:课文中明线是写花生的品质,由略到详;暗线是写母亲的做事(做人),由详到略,此消彼长,这样的写法正适合表现母亲就像落花生;课文先明写、详写母亲的做事,暗写父亲的影响与表现;后明写、详写父亲的表现,略写、暗写母亲的影响,就这样在互相交替中完成了主题的升华。由此可以发现:当父亲说做人要像花生一样时,孩子们的心中所对应的是母亲的做人,所以“我”能一下子就领悟到父亲所说的做人的道理。

当我们抓住落花生与做人的道理两者之间理解上的桥梁——母亲来解读课文,学生才能真切地感受到母亲的形象就是落花生,这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的桃子、石榴、苹果在文章中就成了一朵“谎花”,仅仅是用来做比较的陪衬物而已。

(此文发表于《小学语文教师》2014.09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