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高考备考:你不可错过的“天干地支”纪年法
高考语文有关天干地支计算方法

高考语文有关天干地支计算方法从近几年全国各地高考命题趋势看,有关文史常识的题目几乎年年考,面对这样的形势,我们在高三备考时,要注意提醒学生平时有意识地加强这方面的记忆和训练,但要注意避免盲目性,同时要注意一些学习技巧。
比如有关如何推算天干地支方面的文章网上也有很多,但看了有些学生还是看不懂或是不会运用。
其实我们可以简化如下,通俗记忆:天干[10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位]年份尾数4567890123表二地支(12位)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除以12所得余45678910110123数推算公式:天干 = 年份尾数(如2009年尾数是9,对应天干即己)地支 = 年份除以12所得余数(如2009÷12所得余数是5,对应地支即丑)因此2009年应该是己丑年。
附:有关天干地支的其它知识如下:干支纪年法一.干支纪年是我国传统的纪年方法。
1.干和支的含义:干支是天干,地支的合称。
干指天干,共有10个符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支指地支,共有12个符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2.干和支组合后用于纪年。
即:将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按顺序搭配组合成干支,用于纪年。
按此排法,当天干10个符号排了六轮与地支12个符号排了五轮以后,可构成60干支。
续排下去又将恢复原状,周而复始,即如民间所说“六十年转甲子”。
二.查看不同时间段的万年历。
如:1516—2060年的万年历,记着五百年的干支,一查便知。
六十年甲子(干支表) 1 2 3 4 5 6 7 8 9 10 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己巳庚午辛未壬申癸酉 11 12 13 14 15 16 17 1819 20 甲戌乙亥丙子丁丑戊寅己卯庚辰辛己壬午癸未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甲申乙酉丙戌丁亥戊子己丑庚寅辛卯壬辰癸巳 31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甲午乙未丙申丁酉戊戌己亥庚子辛丑壬寅癸卯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甲辰乙巳丙午丁未戊申己酉庚戌辛亥壬子癸丑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甲寅乙卯丙辰丁巳戊午己未庚申辛酉壬戌癸亥根据“六十年甲子(干支表)”的公元年对应进行向上或朝下地反推。
天干地支高考知识点

天干地支高考知识点天干地支是中国传统的计时法,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学高考中,天干地支作为一种重要的历法系统知识,常常出现在历史、语文等科目的考题中。
本文将从历史、文化等角度,解析天干地支在高考中的知识点。
一、历史背景天干地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农业社会。
古人观察天象,将天空中的星辰划分为二十八宿,根据各个星座的运行周期,发展出了十天干和十二地支。
天干由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组成,地支由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组成。
二、天干地支的应用1. 纪年纪月:天干地支可以用于纪年和纪月。
例如,庚子年代表一年中的第三十九个年份,子月代表一年中的第一月。
2. 四柱八字:天干地支常用于八字命理学中。
根据一个人出生年、月、日、时所对应的天干地支,预测其一生的命运和性格特点。
3. 定节气:在中国传统节气系统中,每个节气都有相应的天干地支。
例如,春分节气对应着寅月,冬至对应着子月。
4. 日常用语:天干地支也经常出现在日常生活中的诸多表达中。
例如,用“甲乙”表示第一和第二,“卯时”指早晨五点至七点等。
三、天干地支与历史文化1. 四时节气:天干地支有助于人们认识四时节气的变化规律。
从古代开始,人们将春夏秋冬分为四季,并以天干地支来表示每个季节的具体时间。
2. 文化传承:天干地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古代人们的观察和思考。
通过学习天干地支,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基础和变迁。
3. 历史事件:天干地支在历史事件的研究中也有一定的应用。
例如,在纪念重大历史事件时,会用天干地支来代表年份,如庚子国耻等。
四、学习天干地支的重要性1. 增进文化底蕴:天干地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天干地支可以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2. 高考应用:天干地支作为一种重要的历法系统,常常出现在高考中的历史、语文等科目的考题中。
掌握天干地支的相关知识,可以提高解题能力和命题技巧。
天干地支纪年法

天干地支纪年法基本介绍天干地支简称“干支”,取义于树木的干和枝。
天干有十:甲、乙、丙、丁、戊(wù)、己、庚、辛、壬(rén)、癸(guǐ);地支十二:子、丑、寅、卯(mǎo)、辰(chén)、巳(sì)、午、未(wèi)、申、酉(yǒu)、戌(xū)、亥。
天干地支组合成如下六十个计时序号,作为纪年、月、日、时的名称,叫“干支纪年法”。
天干地支纪年法六十甲子1 ~10 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己巳庚午辛未壬申癸酉11~20 甲戌乙亥丙子丁丑戊寅己卯庚辰辛巳壬午癸未21~30 甲申乙酉丙戌丁亥戊子己丑庚寅辛卯壬辰癸巳31~40甲午乙未丙申丁酉戊戌己亥庚子辛丑壬寅癸卯41~50甲辰乙巳丙午丁未戊申己酉庚戌辛亥壬子癸丑51 ~60甲寅乙卯丙辰丁巳戊午己未庚申辛酉壬戌癸亥用六十甲子依次纪年,六十年一个轮回。
干支纪年法的新一年由立春开始,2009年的立春是二月四日,所以2009年2月4日立春之后才是己丑年,在此之前应是戊子年。
公元纪年的一年以立春为界前后分属不同的干支纪年,这一点不熟悉的人容易搞错,应特别注意。
历史和发展早在公元前2697年,于中华始祖黄帝建国时,命大挠氏探察天地之气机,探究五行。
一些学者从中国上古的夏代帝王世系和商代汤王以下所有帝王的名字中,探究十天干中的字已被用于名号这一特有现象。
郑文光在所著《中国天文学源流》一书中认为,十天干起源于中国古代伏羲和“生十日”的神话传说,是十进位法概念在纪时中的反映,应当产生于渔猎时代的原始社会;“十二地支”则由常羲“生月十有二”的神话传说演变而来,产生于殷商之前,后逐渐演变为十二辰。
所以,郑文光推断:“十二支宜乎是夏人的创作。
”陈遵妫在《中国天文学史》中指出,“在四千多年前的夏代,可能已有干支产生了”。
杜石然等则在编著的《中国科学技术史稿》一书中,主张夏代已有十天干纪日法,商代在夏代天干纪日的基础上,进一步使用干支纪法,从而把十天干和十二地支配合在一起形成六十循环的纪日法。
天干地支纪年法

天干地支纪年法传说天干地支是黄帝时候的大挠氏所创。
其在运用中有许多神奇的地方,这对现代人来说还是个迷!据史载,黄帝时代,因有蚩尤扰乱,黄帝忧民之若,遂与蚩尤大战於涿鹿之野,流血百里不能治之,黄帝於是斋戒沐浴、筑坛祀天、方丘礼地。
天乃降十干(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十二支(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帝乃将十干圆布像天形,十二支方布像地形,始以干为天,支为地,然后乃能治之。
这里也透出古代认为“天圆地方”的概念。
后有大挠氏将十天干、十二地支分配成六十甲子,并以黄来开国日定为甲子年、甲子月、甲子日,甲子时。
此为天干地支之由来。
唐代刘恕在《通鉴外纪》中就引古书说:“(黄帝)其师大挠......始作甲子。
”大挠作甲子虽是传说,但从殷商的帝王名字叫天乙(即成汤),外丙,仲壬,太甲等来看,干支的来历必早于殷代,即在三千五百年之前便已出现了。
起先,我们祖先仅是用天干来记日,这从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可以证实,因为每月天数是以日进位的,用地支来记月,因为一年十位个月,正好用十位地支来相配。
可是随之不久,人们感到单用天干记日,每个月里仍然会有三天同一干,所以,便用一个天干和一个地支分别依次搭配起来的办法来记日期,《尚书。
顾命》就有“惟四月哉生魄。
王不择。
甲子,王乃洮颂水,相被冕服,凭玉几”的记载,意思是说,四月初,王的身体很不舒服。
甲子这一天,王才沐发洗脸,太仆为王穿上礼服,王依在玉几上坐着。
后来,干支记日的办法就被渐渐引进了记年,记月和记时了。
《五行大义》(作者隋朝萧吉。
字文休,本籍南兰陵,今江苏常州武进)说:支干者,因五行而立之,昔轩辕之时,大挠之所制也。
蔡邕在《月令掌句》一书中认为:大挠采五行之情,占斗机所建,始作甲乙以名之,谓之干。
作子丑以名之,谓之支。
有事于天则用日,有事用地则用辰,阴阳之别,故有干支名也。
支干者,干字有三种不同,一作竿,二作干,三作杆。
今解竿字者,此支竿既相配成用,如树木之有支条茎竿,共为树体,所以云竿。
高中语文常见古代天文历法知识解析

高中语文常见古代天文历法知识解析1.【干支】天干地支的合称。
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古人以此作为年、月、日、时的序号,叫“干支纪法”。
2.【纪年法】我国古代纪年法主要有四种:3.①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
以王公在位年数来纪年。
如《廉颇蔺相如列传》:“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
”4.②年号纪年法。
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
此后每个皇帝即位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
如《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琵琶行》“元和十年”,《游褒禅山记》“至和元年七月某日”等。
5.③干支纪年法。
如《<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事略>序》:“死事之惨,以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围攻两广督署之役为最。
”“辛亥”指1911年。
近世还常用干支纪年来表示重大历史事件,如“甲午战争”“戊戌变法”“庚子赔款”“辛丑条约”“辛亥革命”。
6.④年号干支兼用法。
纪年时皇帝年号置前,干支列后。
如《扬州慢》“淳熙丙申”中,“淳熙”为南宋孝宗赵昚(shèn)年号,“丙申”是干支纪年。
7.【纪月法】我国古代纪月法主要有三种:8.①序数纪月法。
如《<指南录>后序》“德祐二年二月十九日”。
9.②地支纪月法。
古人常以十二地支配称十二个月,每个地支前要加上特定的“建”字。
如庾信《<哀江南赋>序》:“以戊辰之年,建亥之月,大盗移国,金陵瓦解。
”“建亥”即农历十月。
10.③时节纪月法。
如《古诗十九首》:“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栗。
”“孟冬”代农历十月。
11.【纪日法】我国古代纪日法主要有四种:12.①序数纪日法。
如《项脊轩志》:“三五之夜,明月半墙。
”“三五”指农历十五日。
13.②干支纪日法。
如《崤之战》:“夏四月辛巳,败秦师于崤。
”“四月辛巳”指农历四月十三日。
14.③月相纪日法。
指用“朔、朏(fěi)、望、既望、晦”等表示月相的特称来纪日。
高考语文文化常识(高考可考)

高中阶段务必掌握的文化常识(高考可考)(新教材高中语文总复习文化常识答案)一、纪年纪时(一)、古代纪年方法1、天干地支纪年法,即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
如甲午战争,辛丑条约等。
练习巩固:2008然后就戊子年,2071年是什么年?(辛卯年)2、帝王年号纪年法自汉武帝开始,每个帝王登基,都为自己拟定一个富有一定寓义的年号,每个年号后再配上序数就成了一种纪年的形式。
如:乾隆三十九年,开元元年等。
所取定的年号大多孕含着吉祥之意,寄托了振兴国运,繁荣昌盛的美好愿望,如“康熙”就寄托了天下隆盛兴旺之意,再如“光绪”有光明永绪之愿。
(二)、古代纪月的方法1、序数纪月法如:如平地二月花者,深山则四月花。
《采草药》2、地支纪月法。
古人常用十二地支配十二个月,每个地支之前加上一个特定的“建”字,就成了一种纪月的方法。
如:荒村建子月,独树老夫家(建子月,农历十一月)——杜甫《草堂纪事诗》以戊辰之年,建亥之月,金陵瓦解。
(建亥,农历十月)——庾信《哀江南赋》3、时令纪月法一年分四季,一季三个月,每季的三个月按顺序依次加孟、仲、季,就可将一年的十二个月清楚的区别开。
如: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栗。
(孟冬,农历十月)(三)、古代纪日法1、序数纪日法。
如:三五之夜,明月半墙归有光《项脊轩志》2、天干地支纪日法。
如:元丰七年六月丁丑姚鼐《登泰山记》3、月相纪日法。
根据月亮的形状,对每月某些较特殊的日子进行称谓。
如:朔(农历每月初一)、晦(农历每月最后一天)、胐(农历每月初三)、望(农历每月十五)、既望(农历每月十六)(四)、纪时法1、天色纪时法,即根据天色的变化将一天分为十二个时辰,一个时辰对应现在两个小时,具体如下: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yu)中、日中、日昳(die)、晡(bu)时、日入、黄昏、人定。
2、五更报鼓纪时法,我国古代将一夜分为五个阶段,分别为一鼓、二鼓、三鼓、四鼓、五鼓,或一更、二更、三更、四更、五更。
天干地支纪年法

天干地支纪年法 天干地支据说其发明者是四五千年前上古时期的大挠氏。
例如唐代刘恕在《通鉴外纪》中就引古书说:“(黄帝)其师大挠......始作甲子。
”大挠作甲子虽是传说,但从殷商的帝王名字叫天乙(即成汤),外丙,仲壬,太甲等来看,干支的来历必早于殷代,即在三千五百年之前便已出现了。
起先,我们祖先仅是用天干来记日,因为每月天数是以日进位的;用地支来记月,因为一年十位个月,正好用十位地支来相配。
可是随之不久,人们感到单用天干记日,每个月里仍然会有三天同一干,所以,便用一个天干和一个地支分别依次搭配起来的办法来记日期,如《尚书。
顾命》就有“惟四月哉生魄。
王不择。
甲子,王乃洮颂水,相被冕服,凭玉几”的记载,意思是说,四月初,王的身体很不舒服。
甲子这一天,王才沐发洗脸,太仆为王穿上礼服,王依在玉几上坐着。
后来,干支记日的办法就被渐渐引进了记年,记月和记时了。
1.天干 (甲)象草林破土而萌,阳在内而被阴包裹。
又有认为,甲者铠甲也,把万物冲破其甲而突出了。
(乙)草木初生,枝叶柔软屈曲伸长。
乙者轧也。
(丙)丙,炳也,如赫赫太阳,炎炎火光,万物皆炳然著见而明。
(丁)壮也,草木成长壮实,好比人的成丁。
(戊)茂也,象征大地草木茂盛。
(己)起也,纪也,万物仰屈而起,有形可纪。
(庚)更也,秋收而待来春。
(辛)金味辛,物成而后有味。
又有认为,辛者新也,万物肃然更改,秀实新成。
(壬)妊也,阳气潜伏地中,万物怀妊。
(癸)揆也,万物闭藏,怀妊地下,揆然明芽。
2.地支 (子)孽也,草木生子,吸土中水分而出,为一阳萌的开始。
(丑)纽也,草木在土中出芽,屈曲着将要冒出地面。
(寅)演也,津也,寒土中屈曲的草木,迎着春阳从地面伸展。
(卯)茂也,日照东方,万物滋茂。
(辰)震也,伸也,万物震起而生,阳气生发已经过半。
(巳)起也,万物盛长而起,阴气消尽,纯阳无阴。
(午)仵也,万物丰满长大,阳起充盛,阴起开始萌生。
【公基常识小考点】天干地支纪年法

【公基常识小考点】天干地支纪年法1天干地支纪年法一、简述天干地支干支纪年传说出自黄帝时代。
公元前2679年,中华始祖黄帝建国时,命大挠氏探察天地之气机,探究五行,始作十天干及十二地支,相互配合成六十甲子,用为纪历之符号。
另也有说法:萌芽于西汉初,始行于王莽,通行于东汉以后。
皇帝年号纪年则是汉武帝时期建元年号;中国在汉武帝以前用天干地支纪年;从汉武帝到清末,用皇帝年号加天干地支纪年;民国初期用民国诞生时间来纪年间或使用公元纪年。
1949年9月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协商决定的我国纪年采用世界大多数国家的公元纪年制度。
(一)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二)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三)六十花甲子展开剩余77%二、天干地支与公元纪年的换算(一)天干定位——尾数定天干公元1年是辛酉年,辛对应的数是1。
(二)地支定位—-余数定地支(三)地支计时法以十二地支来表示一昼夜十二时辰的变化。
古人最初是根据天色的变化将一昼夜划分为十二个时辰,它们的名称是: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yú)中、日中、日昳(yì)、晡(bū)时、日入、黄昏、人定。
1.【单选】我国传统表示次序的“天干”共有几个字?A.8B.10C.12D.142.【单选】杖朝之年,耄耋之年是指多少岁?A.60岁B.100岁以上C.80—100岁D.70岁3.【单选】生于19世纪晚期的陈寅恪是中国现代最负盛名的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语言学家,祖父是陈宝箴,维新变法时期曾任湖南巡抚。
陈寅恪生于庚寅年,其祖母黄太夫人按族谱排行'恪’字辈为他取名为“寅恪”。
据有关天干地支知识推断陈寅恪应该生于。
A.1888年B.1889年C.1890年D.1891年答案解析:1.【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常识。
天干一共有10个字: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故选B。
2.【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常识。
杖朝之年,指男子80岁,意思是年过八十就可以允许撑着拐杖入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语文高考备考:你不可错过的“天干地支”纪年法
你如何面对,无处不在的“天干地支”?
潇潇属马,出生于一九九零年,那年是农历庚午年,弟弟铭铭比她小两岁,那么弟弟出生的年份是农历年。
此刻:闰四月十七庚子年[鼠年]壬午月壬午日子时
课本中,冷不丁的遇到——
【原文】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壬戌]天干地支纪年。
【原文】丙辰中秋,欢饮达旦
[丙辰]天干地支纪年。
干支纪年
干支法在中国古代一直使用,从未间断,根据现有的考古材料,古人早在殷商时代就开始用天干地支纪日,大概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这也代表着我国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
那么干支法到底如何在生活中运算呢?现在已经学会了最基本的干支纪年法和干支纪时法,大家快看这里!!!
《十天干》歌《十二地支》歌
jiǎyǐbǐng dīng wù,jǐgēng xīn rén guǐ。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天干共十数,阴阳各有位。
单数即为阳,阴方在偶位。
五阳利客不利主,做事谋为宜先行。
发兵征战安国邦,远行求财必有赢。
zǐchǒu yín mǎo chén yǔsì,wǔwèi shēn yǒu xūhéhài ,
子丑寅卯辰与巳,午未申酉戌和亥,
地支共有十二位,单阳偶阴两分开。
编号“天干”“地支”
首先,将天干、地支编号对应如下:
天干:
甲——4、乙——5
丙——6、丁——7
戊——8、己——9
庚——10、辛——1
壬——2、癸——3
地支:
子——4、丑——5
寅——6、卯——7
辰——8、巳——9
午——10、未——11
申——12、酉——1
戌——2、亥——3
公元纪年换算成天干地支
如要将公元纪年换算成干支纪年,以公元年的尾数在天干中找出相对应。
然后,将公元纪年除以12,用余数在地支中找出所对应的地支。
这样,公元纪年就换算成了干支
纪年。
如果某一年的尾数为0或者用该年除以12的余数为0,则取天干中的第10位“庚”和地支中的第12位“申”。
如:公元2020年
用该年尾数0找出对应的天干为“庚”;然后,用2020 除以12得余数为4,用余数4找出相对应的地支为“子”。
那么,公元2020年则为农历庚子年。
再如:公元2021年
用尾数1查天干为“辛”,用2021除以12得余数为5,再用余数5查找地支为“丑”。
那么,公元2021年则为农历辛丑年。
如果公元纪年是单个数字,就用该数字在天干、地支中查找即可。
如:公元6年,则在天干、地支中找出6相对的的“丙”和“寅”,那么该年则为丙寅年。
再如:公元11年,则取尾数1对应的天干中的“辛”和11对应的地支中的“未”。
那么,该年则为辛未年。
大家不妨算一算自己想了解的公元纪年哦,算出来很有成就感哦
干支计时
我国传统一日以十二个时辰来算。
以十二地支来表示。
每一时辰分为八刻,又区分为上四刻、下四刻。
列表对照如下:
子:下午十一时至夜一时(23:00~01:00)
丑:夜一时至三时(01:00~03:00)
寅:夜三时至晨五时(03:00~05:00)
卯:晨五时至七时(05:00~07:00)
辰:上午七至九时(07:00~09:00)
巳:上午九时至十一时(09:00~11:00)
午:上午十一时至下午一时(11:00~13:00)
未:下午一时至三时(13:00~15:00)
申:下午三时至五时(15:00~17:00)
酉:下午五时至七时(17:00~19:00)
戌:下午七时至九时(19:00~21:00)
亥:下午九时至十一时(21:00~23:00)
所以,本文推送的时刻是:闰四月十七庚子年[鼠年]壬午月壬午日子时
你get了吗?
中国古代纪年法,用天干地支组合起来恰好共60个(60年),甲子也就是第一个组合,组合顺序是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每60个一循环,十天干与十二地支按顺序两两相配,从甲子到癸亥,共六十个组合,称六十甲子。
古人用天干地支来表示年、月、日、时。
年月日时就象四个柱子一样撑起“时间”的大厦,所以称为四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