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表及二十四节气速记口诀 二十四节
24节气歌顺口溜如何快速记忆24节气

24节气歌顺口溜如何快速记忆24节气24节气是中国传统的农历分节,每个节气都与特定的气候和农事活动相关。
要快速记忆24节气,可以借助一些简单的顺口溜来帮助记忆。
以下是一些例子:1."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连,立夏小满芒种来,夏至小暑大暑炎。
立秋处暑白露寒,秋分寒露霜降欢,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雨水临。
2."一二三,立春、雨水寒食灌溉幼苗。
四五六,谷雨、立夏小满长大豆。
七八九,芒种、夏至热销马铃薯。
十十一,小暑、大暑要打谷。
十二十三,处暑白露待播撒。
二十四,秋分霜降晾晒席。
二五二六,立冬、小雪冬至杀鸡鸭。
二七二八,小寒大寒雨水埋地粉。
3."正月立春阳光普,二月雨水田地湿。
三月惊蛰万物苏,四月清明快乐借。
五月立夏热如火,六月小满他酷暑。
七月大暑人热瘦,八月处暑立秋钟。
九月白露快进秋,十月寒露傍晚凉。
十一月霜降万物带,十二冬至寒气来。
加一日小寒,再加一日大寒忙。
4."一月立春,阳光温暖到处寻。
二月雨水,田地湿漉漉,温差大。
三月惊蛰到,腊梅破土初呈色。
四月清明悠悠地,借此多做点干活。
五月立夏热如火,补偿上个月的一硕果。
六月小满到,温度骤然上升紧。
七月大暑真辛苦,要时刻保持清凉度。
八月处暑又进入,秋天离我们越来越近。
九月白露收夏热,秋意渐浓伴凉意。
十月寒露万物露,人们衣裳渐加厚。
十一月霜降到,大地冷意不断增。
十二冬至寒气来,人们多穿棉不怕。
这些顺口溜通过韵律和押韵的方式,简单明了地概述了每个节气的特点和气候状况,有助于快速记忆。
同时,可以结合起居习惯、农事活动等实际情境来记忆,提高记忆效果。
另外,可以借助图表、图片等可视化工具辅助记忆。
希望以上内容对您有所帮助!。
二十四节气表顺口溜速记口诀

二十四节气表顺口溜速记口诀春夏秋冬四季来,二十四节气签到台。
每年换季四分天,二十四节气来指挥。
立春阳春多喜洒,雨水早晚波涛怪。
惊蛰百虫惊醒来,春雷真过耳难忘快。
春分平分昼夜长,谷雨种麦春生长。
立夏五月歌声扬,小满麦田翠绿茂青。
芒种青黄稻叶浓,夏至伏天闷热晒。
小暑暑气真是扬,大暑热浪何其长。
立秋秋高气爽畅,处暑一抹凉风狂。
白露秋雨滴滴罩,寒露费尽秋波强。
秋分白日傍晚昏,寒露侵袭添凉意。
霜降大雁南飞快,立冬寒冷有点秩。
小雪雪花飘飞翩,大雪白地雪橙娘。
冬至天气更加脆,小寒北风捂苍苔。
大寒寒气透骨髓,立春过后春在手。
这是我的二十四节气表顺口溜速记口诀,通过快速咏诵表达每个节气的特点。
只是单纯背诵很难长久记忆,结合些有趣有声的表演形式,让这咏诵更加生动活泼。
比如,我们可以利用手势,用手指头示意节气的顺序并配以相应的动作,如春分时两手在腰处画一个平行线,寓意平分昼夜;立夏时手掌向上展开,象征炎热的气温;小满时可以将手指头状似小麦苗,模拟麦田的茂盛景象。
同时,我们还可以组织一些有趣的小游戏,让大家通过游戏来巩固记忆,如通过猜谜语、填空或抢答的形式来检验对节气和顺口溜的掌握程度。
当然,为了让这份快记口诀更加有深度和内涵,我们还可以加入有关节气的一些文化背景和习俗,让大家了解更多关于二十四节气的知识。
例如,介绍立春时的“春联贴门”习俗,人们在立春这天贴春联,以求家庭吉祥如意;或者谈论冬至这一节气与中国传统的“吃饺子”文化,那天人们会包饺子吃,象征着把一年的寒冬解决掉。
通过这样的方式,我们不仅可以用有趣的形式帮助大家轻松地学习记忆二十四节气,还能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人们的生活习俗,丰富我们的知识和认识。
最后,我们可以通过音乐、舞蹈等多种方式来展示这咏诵,让大家更好地感受和体验。
因此,二十四节气表顺口溜速记口诀不仅是一种记忆工具,更是一门有趣的学问和文化的传承。
通过这样的咏诵和表演,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的节气文化,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认同感。
24节气歌背诵口诀解释

24节气歌背诵口诀解释
24节气歌背诵口诀为:“一月小寒接大寒,二月立春雨水连;惊蛰春分在三月,清明谷雨四月天;五月立夏和小满,六月芒种夏至连;七月大暑和小暑,立秋处暑八月间;九月白露接秋分,寒露霜降十月全;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至迎新年。
”
这个口诀按照一年中的月份顺序,将每个节气与相应的月份连接起来,方便记忆。
每个节气都有其特定的含义和特征,例如:
立春:春季的开始。
雨水:降雨开始,雨量渐增。
惊蛰: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春分:昼夜平分。
清明:天气晴朗,草木繁茂。
谷雨: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
立夏:夏季的开始。
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
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
夏至:炎热的夏天来临。
小暑:气候开始炎热。
大暑: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立秋:秋季的开始。
处暑:炎热的暑天结束。
白露:天气转凉,露凝而白。
秋分:昼夜平分。
寒露:露水以寒,将要结冰。
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
立冬:冬季的开始。
小雪:开始下雪。
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积雪。
冬至:寒冷的冬天来临。
小寒:气候开始寒冷。
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通过背诵这个口诀,人们可以更容易地记住24节气的顺序和含义,从而更好地了解中国的气候和农事活动。
各种版本二十四节气歌顺口溜,包你5分钟记住二十四节气

各种版本二十四节气歌顺口溜,包你5分钟记住二十四节气一二十四节气速记口诀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大小寒二西园梅放立春先,云镇霄光雨水连。
惊蛰初交河跃鲤,春分蝴蝶梦花间。
清明时放风筝好,谷雨西厢宜养蚕。
牡丹立夏花零落,玉簪小满布庭前。
隔溪芒种渔家乐,农田耕耘夏至间。
小暑白罗衫着体,望河大暑对风眠。
立秋向日葵花放,处暑西楼听晚蝉。
翡翠园中沾白露,秋分折桂月华天。
枯山寒露惊鸿雁,霜降芦花红蓼滩。
冬畅饮麒麟阁,绣襦小雪咏诗篇。
幽阖大雪红炉暖,冬至琵琶懒去弹小寒高卧邯郸梦,捧雪飘空交大寒。
三,二十四节气气候农事歌立春:立春春打六九头,春播备耕早动手,一年之计在于春,农业生产创高优。
雨水:雨水春雨贵如油,顶凌耙耘防墒流,多积肥料多打粮,精选良种夺丰收。
惊蛰:惊蛰天暖地气开,冬眠蛰虫苏醒来,冬麦镇压来保墒,耕地耙耘种春麦。
春分:春分风多雨水少,土地解冻起春潮,稻田平整早翻晒,冬麦返青把水浇。
清明:清明春始草青青,种瓜点豆好时辰,植树造林种甜菜,水稻育秧选好种。
谷雨:谷雨雪断霜未断,杂粮播种莫迟延,家燕归来淌头水,苗圃枝接耕果园。
立夏:立夏麦苗节节高,平田整地栽稻苗,中耕除草把墒保,温棚防风要管好。
小满:小满温和春意浓,防治蚜虫麦杆蝇,稻田追肥促分孽,抓绒剪毛防冷风。
芒种:芒种雨少气温高,玉米间苗和定苗,糜谷荞麦抢墒种,稻田中耕勤除草。
夏至:夏至夏始冰雹猛,拔杂去劣选好种,消雹增雨干热风,玉米追肥防粘虫。
小暑:小暑进入三伏天,龙口夺食抢时间,米中耕又培土,防雨防火莫等闲。
大暑:大暑大热暴雨增,复种秋菜紧防洪,测预报稻瘟病,深水护秧防低温。
立秋:立秋秋始雨淋淋,及早防治玉米螟,翻深耕土变金,苗圃芽接摘树心。
处暑:处暑伏尽秋色美,玉主甜菜要灌水,粮菜后期勤管理,冬麦整地备种肥。
白露:白露夜寒白天热,播种冬麦好时节,稻晒田收葵花,早熟苹果忙采摘。
秋分:秋分秋雨天渐凉,稻黄果香秋收忙,碾脱粒交公粮,山区防霜听气象。
二十四节气表背诵口诀

二十四节气表背诵口诀二十四节气口诀: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即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这二十四个节气。
24节气顺口溜一立春阳气转,雨水沿河边,惊蛰乌鸦叫,春分地皮干,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立夏鹅毛住,小满雀来全,芒种开了铲,夏至不拿棉,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立秋忙打甸,处暑动刀镰,白露烟上架,秋分不生田,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立冬交十月,小雪地封严,大雪江茬上,冬至不行船,小寒近腊月,大寒整一年。
24节气顺口溜二种田无定例,全靠看节气。
立春阳气转,雨水沿河边。
惊蛰乌鸦叫,春分滴水干。
清明忙种粟,谷雨种大田。
立夏鹅毛住,小满雀来全。
芒种大家乐,夏至不着棉。
小暑不算热,大暑在伏天。
立秋忙打垫,处暑动刀镰。
白露快割地,秋分无生田。
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
立冬先封地,小雪河封严。
大雪交冬月,冬至数九天。
小寒忙买办,大寒要过年。
24节气顺口溜三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24节气顺口溜四立春雨水渐,惊蛰虫不眠,春分近清明,采茶谷雨前;立夏小满足,芒种大开镰,夏至才小暑,大暑三伏天;立秋处暑去,白露南飞雁,秋分寒露至,霜降红叶染;立冬小雪飘,大雪兆丰年,冬至数九日,小寒又大寒。
二十四节气含义古人根据天地运行规律来确定四季循环的起点与终点并划分出二十四节气。
将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统称“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它代表着地球在公转轨道上,二十四个不同的位置。
由于地球绕太阳一圈需要365天,所以每隔十五天,才有一个节气,而每个节气,都表示着气候、物候、时候,这“三候”的不同变化。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二十四节气表拼音版顺口溜

二十四节气表拼音版顺口溜
春节惊蛰昨今春,春分清明雨润嗓。
谷雨立夏小满声,芒种夏至小暑盼。
大暑立秋处暑过,白露秋分寒露新。
霜降立冬小雪纷,冬至大寒雪映春。
寒露、霜降清雪见,天气转凉意渐深。
谷雨立夏、小满至,万物生长正葱茏。
夏至、小暑热难忍,大暑秋分盼凉风。
处暑、白露霜降至,秋凉冬至意渐浓。
小雪、北风寒意凛,大寒、雪映春花心。
春分清明,一波三折脉;
小满芒种,谷雨立夏踱。
小暑、夏至,热气引虫蠢;
大暑盼凉风,处暑白露降。
秋分寒露到,霜降始入冬。
节气顺口溜,不知不觉晓。
春满夏盛秋有冷,寒霜一起整。
谷雨来春尽,夏至热火燃;
小寒入秋来,纷飞雪花千。
这二十四气候表,气象万千状。
愿此表气顺,逢春喜念恋。
盼秋冬之至,心底气温凉。
顺口念此表,春夏秋冬准。
二十四节气顺口溜,心中记伊存。
希望这段创作符合您的要求,如需进一步修改或其他帮助,请随时告知。
二十四节气表及二十四节气速记口诀 二十四节.doc

二十四节气表及二十四节气速记口诀二十四节二十四节气表及二十四节气速记口诀春季立春(2月3-5日交节)雨水(2月18-20日交节)惊蛰(3月5-7日交节)春分(3月20-22日交节)清明(4月4-6日交节)谷雨(4月19-21日交节)夏季立夏(5月5-7日交节)小满(5月20-22日交节)芒种(6月5-7日交节)夏至(6月21-22日交节)小暑(7月6-8日交节)大暑(7月22-24日交节)秋季立秋(8月7-9日交节)处暑(8月22-24日交节)白露(9月7-9日交节)秋分(9月22-24日交节)寒露(10月8-9日交节)霜降(10月23-24日交节)冬季立冬(11月7-8日交节)小雪(11月22-23日交节)大雪(12月6-8日交节)冬至(12月21-23日交节)小寒(1月5-7日交节)大寒(1月20-21日交节)二十四节气速记口诀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大小寒。
二十四节气详细信息立春:每年的2月4日或5日,谓春季开始之节气。
雨水:每年的2月19日或20日,此时冬去春来,气温开始回升,空气湿度不断增大,但冷空气活动仍十分频繁。
惊蛰:每年的3月5日或6日,指的是冬天蛰伏土中的冬眠生物开始活动。
惊蛰前后乍寒乍暖,气温和风的变化都较大。
春分:每年的3月20日或21日,阳光直照赤道,昼夜几乎等长。
我国广大地区越冬作物将进入春季生长阶段。
清明:每年的4月4日或5日,气温回升,天气逐渐转暖。
谷雨:每年的4月20日或21日,雨水增多,利于谷类生长。
立夏:每年的5月5日或6日,万物生长,欣欣向荣。
小满:每年的5月21日或22日,麦类等夏熟作物此时颗粒开始饱满,但未成熟。
芒种:每年的6月5日或6日,此时太阳移至黄经75度。
麦类等有芒作物已经成熟,可以收藏种子。
夏至:每年的6月21日或22日,日光直射北回归线,出现“日北至,日长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
小暑:每年的7月7日或8日,入暑,标志着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炎热季节。
二十四节气表顺口溜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很多人喜欢用顺口溜的方式来记24节气,为大家介绍了几种24节气顺口溜,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二十四节气都有哪些依次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署、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大寒、小寒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
雨水:降雨开始,雨量渐增。
惊蛰:蛰是藏的意思。
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
春分表示昼夜平分。
清明:天气晴朗,草木繁茂。
谷雨:雨生百谷。
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
立夏:夏季的开始。
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
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
夏至:炎热的夏天来临。
小暑:暑是炎热的意思。
小暑就是气候开始炎热。
大署: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立秋:秋季的开始。
处暑:处是终止、躲藏的意思。
处暑是表示炎热的暑天结束。
白露:天气转凉,露凝而白。
秋分:昼夜平分。
寒露:露水以寒,将要结冰。
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
立冬:冬季的开始。
小雪:开始下雪。
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积雪。
冬至:寒冷的冬天来临。
小寒:气候开始寒冷。
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二十四节气顺口溜1东北农民流行节气的顺口溜立春阳气转,雨水沿河边,惊蛰乌鸦叫,春分地皮干,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立夏鹅毛住,小满雀来全,芒种开了铲,夏至不拿棉,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立秋忙打甸,处暑动刀镰,白露烟上架,秋分不生田,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立冬交十月,小雪地封严,大雪江茬上,冬至不行船,小寒近腊月,大寒整一年。
2二十四节气农谚歌说个子来道个子,正月过年耍狮子。
二月惊蛰抱蚕子,三月清明坟飘子。
四月立夏插秧子,五月端阳吃粽子。
六月天热买扇子,七月立秋烧袱子。
八月过节麻饼子,九月重阳捞糟子。
十月天寒穿袄子,冬月数九烘笼子。
腊月年关四处去躲帐主子。
3二十四节气诗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十四节气表及二十四节气速记口诀二
十四节
立春:每年的2月4日或5日,谓春季开始之节气。
雨水:每年的2月19日或20日,此时冬去春来,气温开始回升,空气湿度不断增大,但冷空气活动仍十分频繁。
惊蛰:每年的3月5日或6日,指的是冬天蛰伏土中的冬眠生物开始活动。
惊蛰前后乍寒乍暖,气温和风的变化都较大。
春分:每年的3月20日或21日,阳光直照赤道,昼夜几乎等长。
我国广大地区越冬作物将进入春季生长阶段。
清明:每年的4月4日或5日,气温回升,天气逐渐转暖。
谷雨:每年的4月20日或21日,雨水增多,利于谷类生长。
立夏:每年的5月5日或6日,万物生长,欣欣向荣。
小满:每年的5月21日或22日,麦类等夏熟作物此时颗粒开始饱满,但未成熟。
芒种:每年的6月5日或6日,此时太阳移至黄经75度。
麦类等有芒作物已经成熟,可以收藏种子。
夏至:每年的6月21日或22日,日光直射北回归线,出现日北至,日长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
小暑:每年的7月7日或8日,入暑,标志着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炎热季节。
大暑:每年的7月22日或23日,正值中伏前后。
这一时期是我国广大地区一年中最炎热的时期,但也有反常年份,大暑不热,雨水偏多。
立秋:每年的8月7日或8日,草木开始结果,到了收获季节。
处暑:每年的8月23日或24日,处为结束的意思,至暑气即将结束,天气将变得凉爽了。
由于正值秋收之际,降水十分宝贵。
白露:每年的9月7日或8日,由于太阳直射点明显南移,各地气温下降很快,天气凉爽,晚上贴近地面的水气在草木上结成白色露珠,由此得名白露。
秋分:每年的9月23日或24日,日光直射点又回到赤道,形成昼夜等长。
寒露:每年的10月8日或9日。
此时太阳直射点开始向南移动,北半球气温继续下降,天气更冷,露水有森森寒意,故名为寒露风。
霜降:每年的10月23日或24日,黄河流域初霜期一般在10月下旬,与霜降节令相吻合,霜对生长中的农作物危害很大。
立冬:每年的11月7日或8日,冬季开始
小雪:每年的11月22日或23日,北方冷空气势力增强,气温迅速下降,降水出现雪花,但此时为初雪阶段,雪量小,次数不多,黄河流域多在小雪节气后降雪。
大雪:每年的12月7日或8日。
此时太阳直射点快接近南回归线,北半球昼短夜长。
冬至:每年的12月22日或23日,此时太阳几乎直射南回归
线,北半球则形成了日南至、日短至、日影长至,成为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
冬至以后北半球白昼渐长,气温持续下降,并进入年气温最低的三九。
小寒:每年的1月5日或6日,此时气候开始寒冷。
大寒:每年的1月20日或21日,数九严寒,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候。
二十四节气的来历现在世界通行的历法是阳历,而华人计历更多采用农历,农历又称夏历,对应于阳历又称阴历,是我国民间传统节令,是中华民族古老文明和智慧的结晶。
早在春秋时期,人们就已经有春夏秋冬四季的观念了,进入战国,魏国人石申编制了一张包括二十八星宿和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运行关系的星图表,这是全世界第一张星图表,标志着中国的天文学走入一个新时代。
阳历根据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所需时间计算,这一周一共是365 天5 小时48 分46 秒,为方便以365 天做为一年,每隔四
年设一个闰月,使原本28 天的二月增加为29 天。
阴历则是以月亮的圆缺变化周期作为计算单位,这个周期大致是29 天12 小时44 分4 秒左右,因此大月30天,小月29天,真正的阴历一年只有354 天,比阳历少11 天,为了使它能够符合天气冷热变化的周期,每隔二年或是三年就得多增加一个月,称为闰月,所以我国古时就有十三月的名称,后来又用19年7闰的方法来设定闰月。
目前在科学指导下,闰月设置就更精确了。
为了充分反映季节气候的变化,古代天文学家早在周朝和春秋时代就用土圭测日影法来确定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并根据一年内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变化和引起的地面气候的演变次序,将全年平分为二十四等份,并给每个等份起名,这就是二十四节气的由来。
这二十四个节气是: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每个节气约间隔半个月的时间,分列在十二个月里面。
在月首的叫做节气,在月中的叫做中气,所谓气就是气象、气候的意思。
二十四节气指出气候变化、雨水多寡和霜期长短,是我国劳动人民长期对天文、气象、物侯进行观测探索和总结的结果,对农事耕作具有相当重要和深远的影响,一般更适用于黄河流域一带的农事活动。
自从西汉起,二十四节气历代沿用,指导农业生产不违农时,按节气安排农活,进行播种、田间管理和收获等农事活动。
几千年以来,一直是深受农民重视的农业气候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