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表(简表)教学内容

合集下载

二十四节气(教案)

二十四节气(教案)

二十四节气(教案)【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中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掌握每个节气的特点和时令活动。

2. 技能目标:通过课堂讨论和互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和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传承中华文化。

二、教学重点1. 二十四节气的名词、时间和特点。

2. 二十四节气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和相关的时令活动。

三、教学难点1. 各个节气的详细特点和相关习俗。

2. 学生的思维拓展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图片或PPT展示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和时间。

2. 各种节气的风俗习惯和相关图片或视频资料。

五、教学过程Step 1 介绍二十四节气(10分钟)1. 教师利用图片或PPT向学生展示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和时间。

2. 解释二十四节气的定义,即根据太阳在黄经上的位置,将一年划分为二十四等份。

Step 2 探索二十四节气(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节气进行深入了解。

2. 每个小组通过互联网或图书馆收集与所选节气相关的信息,包括该节气的特点、习俗和时令活动。

3. 学生在小组中互动讨论,完成一份小组报告,包括所选节气的名称、时间、特点和相关内容。

Step 3 小组报告(15分钟)1. 每个小组派代表上台进行简要介绍和展示。

2. 其他小组的成员可以提问或补充相关的内容。

3. 教师对每个小组的报告进行点评和总结。

Step 4 共同学习(2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一起探讨共同的节气,如春分、秋分等。

2. 学生根据教师的提示,描述节气的特点、相关的活动和人们的习俗。

3. 学生可以参考小组报告中的资料,并结合自己的观察和经验进行讨论。

Step 5 情感教育(20分钟)1. 教师向学生介绍二十四节气代表的是中国人民对大自然的敬畏和爱护。

2. 引导学生思考,二十四节气能够帮助人们了解自然规律,如何合理安排生活和工作。

3. 学生可以分享自己对节气的理解和感悟。

Step 6 小结和拓展(10分钟)1. 教师进行本节课的小结,回顾学生学到的知识和体会。

幼儿园二十四节气教案

幼儿园二十四节气教案

幼儿园二十四节气教案
标题:幼儿园二十四节气教案
一、课程目标:
1. 让孩子们了解中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感受四季的变化。

2. 通过观察和实践活动,提高孩子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3. 培养孩子们热爱自然、尊重传统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
1. 春季篇
(1) 立春:介绍立春的意义,让孩子们画出春天的景象。

(2) 雨水:讲述雨水的由来,做“滴水成珠”的实验。

(3) 惊蛰:解释惊蛰的意思,教孩子们认识昆虫。

2. 夏季篇
(1) 立夏:讲解立夏的习俗,组织“立夏蛋”绘画活动。

(2) 小满:讨论小满的含义,带孩子们去田野里看麦穗。

(3) 芒种:理解芒种的概念,一起种植豆芽。

3. 秋季篇
(1) 立秋:学习立秋的知识,制作秋叶标本。

(2) 白露:解释白露的现象,观察露水。

(3) 秋分:介绍秋分的习俗,绘制秋天的图画。

4. 冬季篇
(1) 立冬:了解立冬的含义,制作冬季主题的手工。

(2) 大雪:解释大雪的原因,堆雪人比赛。

(3) 冬至:介绍冬至的习俗,品尝饺子。

三、教学方法:
采用故事讲述、实物展示、实地观察、动手实践等多元化的教学方式,让孩子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体验。

四、教学评估:
通过观察孩子们在课堂上的表现,以及他们对二十四节气的理解和记忆程度,进行教学效果的评估。

五、教学建议:
1. 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孩子们思考,激发他们的探索精神。

2. 在活动中,要确保孩子们的安全,做好安全防护措施。

3. 家长也可以参与进来,共同教育孩子,增强亲子关系。

二十四节气表简表

二十四节气表简表

二十四节气表简表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庆文化,它们以太阳在黄道上的运行轨迹作为基础,标志着季节变迁和自然界的规律。

下面是二十四节气的简表:春节:正月初一,庆祝农历新年的传统节日,也是中国最重要的节日之一。

立春:农历二月初,意味着春天开始,人们迎接春暖花开的季节。

雨水:农历二月中旬,意味着降雨增多,农田开始需要浇水。

惊蛰:农历三月初,代表春雷开始震响,万物苏醒。

春分:农历三月中旬,白昼和黑夜时间相等。

清明:农历四月初,是祭奠祖先和扫墓的传统节日。

谷雨:农历四月中旬,天气潮湿,谷类作物开始生长。

夏至:农历五月中旬,太阳直射地面达到最高点,白昼最长。

小暑:农历六月初,意味着天气开始炎热。

大暑:农历七月初,酷暑时期的开始,人们开始采取防暑措施。

立秋:农历七月中旬,季节开始转凉,意味着秋天的到来。

处暑:农历八月初,表示暑天逐渐减少。

白露:农历八月中旬,意味着天气渐凉,露水逐渐增多。

秋分:农历九月中旬,白昼和黑夜时间相等。

寒露:农历九月底,意味着天气开始变冷。

霜降:农历十月初,正式进入霜降季节。

立冬:农历十一月初,天气变冷,冬季开始。

小雪:农历十一月中旬,意味着天气进一步寒冷。

大雪:农历十二月初,天气更加寒冷,预示着雪的降临。

冬至:农历十二月中旬,白昼最短,夜晚最长。

小寒:农历一月初,寒冷的季节开始。

大寒:农历一月中旬,代表最寒冷的时期。

立春:农历二月初,意味着春天的开始,循环重复。

以上就是二十四节气的简表,这些节气标志着中国丰富多彩的农事活动和传统节日。

透过二十四节气的变化,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然规律,保护环境,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

希望大家能够在每个节气中感受到自然的魅力,并传承和弘扬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

二十四节气(教案)通用版

二十四节气(教案)通用版

二十四节气(教案)通用版一. 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中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能够掌握每个节气的含义和相关习俗。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感知和理解季节变化的能力,并能够通过相关活动和作品表达对节气的认知。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并尊重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 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充分了解二十四节气的来历、特点和相关习俗。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感知和作品表达的能力,理解和掌握二十四节气的含义和文化内涵。

三. 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图片、PPT等教学辅助材料。

2. 教材准备:相关的二十四节气材料,如《二十四节气知多少》。

四. 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5分钟)1. 通过展示一张描绘二十四节气的图片,激发学生对节气的兴趣。

2. 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节气的了解。

Step 2 知识讲解(15分钟)1. 通过PPT或教材,向学生介绍二十四节气的来历和特点。

2. 根据节气的特点,介绍每个节气的含义和相关的习俗。

Step 3 活动设计(30分钟)1. 分为四个小组,每个小组负责研究六个节气。

2.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节气,用图片、手工制作、小品等形式表达该节气的意义和习俗。

3. 每个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其他组员进行点评和讨论。

Step 4 总结(10分钟)1. 简要总结二十四节气的特点和含义。

2. 鼓励学生讲述自己对某个节气的体验和感受。

Step 5 拓展阅读(5分钟)1. 分发《二十四节气知多少》等相关材料,鼓励学生继续了解和研究二十四节气。

2. 鼓励学生了解其他国家的节气和传统文化。

五. 课堂小结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初步了解中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了解每个节气的含义和相关习俗。

同时,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观察、感知和表达节气的能力,增加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

六. 课后作业1. 完成《二十四节气知多少》中的相关问题。

2. 带回家中,与家人一起体验和感受四个季节的变化,并拍照记录。

《中国二十四节气》教案

《中国二十四节气》教案

《中国二十四节气》教案7篇中国二十四节气教案精选篇1活动目标:1、初步了解夏天的气温、天气、动植物的生活、农业生产和人们生活的变化。

2、有细致地观察与比较能力,会根据不同的标准对夏季用品进行分类。

3、知道夏季应该注意防暑降温并体验夏天给人们特有的乐趣。

活动准备:1、夏天调查表:请幼儿画出自己找到的夏天。

2、请幼儿收集各种夏天使用的物品或图片。

3、请幼儿连续做一个月的气温观察记录,并画出曲线图。

4、幼儿用书:《夏天的秘密》、《夏季的星空》。

活动过程:1、幼儿寻找夏天的变化。

教师:现在是什么季节?请你出去找一找,看看哪里能找到夏天?教师带领幼儿到室外,引导幼儿从周围环境的变化来发现夏天的特点。

教师:请你说说你是怎么发夏天到了的?你还知道夏季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你喜欢夏天嘛?说说理由。

2、展示幼儿收集的夏季用品,学习分类的方法。

教师:我们夏季都会用到一些什么特别的东西呢?请幼儿介绍并展示幼儿收集的物品。

教师:夏季有这么多特别的东西,我们将它们这样分类呢?3、结合幼儿用书,引导幼儿看气象记录,讨论夏季应该注意的事项。

教师:这是小朋友做的气象记录,你发现最近的气温又什么变化?教师:气温越来越高,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呢?教师提醒幼儿应该注意防暑降温,多喝水,少在室外活动,少吃冷饮,注意饮食卫生等。

幼儿园小朋友多有的吃有的喝还有的玩呢!(记者张伟)-年6月21日是今年的夏至日,夏至是一年中最炎热的开始,也是白昼时间最长,夜晚时间最短的一天,从夏至开始,白昼时间逐渐变短,夜晚时间变长。

夏至即将来临,为了让幼儿感受夏至,了解夏至的风俗习惯,6月18日,惠济区古荥幼儿园开展“夏天的味道”节气系列主题活动。

夏至时节,瓜熟蒂落,幼儿园准备了创意水果拼盘、臊子酸汤面和绿豆汤,和小朋友一起品尝美味的食物吧!结合“夏至”的节气特征,各班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运用生动形象的课件、视频动画,让幼儿了解到“什么是夏至”“夏至吃什么”“夏至人们做什么”等风俗习惯,进一步认识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2024年二十四节气教案5篇

2024年二十四节气教案5篇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准备工作:
两张挂图,一个西瓜。
活动流程:
一、进口
户外活动,感受夏天。
指令:“小朋友,夏天到了。我们站在院子里。你感觉怎么样?”(引导幼儿感受夏季天气的特点:非常热)
二、拓展
1、室外观察,寻找夏季植物的特征。
说明:“孩子感觉很热。我们去看看夏天的小花小草大树是什么样的!”
(1)让幼儿观察各种植物,并谈论他们的发现。(比如大树的叶子很多,有的叶子被太阳晒干了,草和花也被晒干了等等。)
冬至,吃水饺。我国北方冬至这天,有吃饺子的习俗,色鲜味美、满口生津、老少皆宜。相传“医圣”张仲景,将羊肉、辣椒和驱寒药材,用面皮包裹成耳朵样子,制作成“驱寒矫耳汤”给乡亲,吃后冻烂的耳朵就会变好,固有 “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
3.画九
所谓的画九,是指冬至后计算春暖日期的图。明代《帝京景物略》载:“冬至日,画素梅一枝,为瓣八十有一。日染一瓣,瓣尽而九九出,则春深矣,曰九九消寒图”。“九九消寒图”有三种图式,分别为文字、圆圈、梅花三种。
(2)展示各种雪花图,让幼儿仔细观察,说出这些雪花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3)教师结合视频《雪花是如何形成的》,向幼儿讲解雪花的分子组成及形成过程。
3、科学小实验《制作雪花》(25分钟)
所需材料:吸水树脂,色素,清水,一次性水杯
活动过程:
(1)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实验
(2)教师简单讲解实验原理:吸水树脂有非常强的吸水性,吸水后会膨胀成水凝胶,像雪花一样。
一、小雪花飘来了1.冬天来了,北风呼呼的吹,吹来了一位好朋友,猜猜它是谁?
2.教师手捧雪花,吹起来,模仿雪花在风中飘落的`情景。
3.一片片小雪花从哪里飘下来?它是怎么从天空中飘下来的?你能用动作表演吗?(请个别幼儿表演)4.雪花飘到树枝上、飘到房顶上、飘到草地上、飘到窗户上。它敲着窗户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呢?(沙沙沙沙沙)二、1.小雪花从哪里飘下来?

(完整版)二十四节气大全

(完整版)二十四节气大全

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 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的。

由于中国农历是一种“阴阳合历”, 即根据太阳也根据月亮的运行制定的, 因此不能完全反映太阳运行周期, 但中国又是一个农业社会, 农业需要严格了解太阳运行情况, 农事完全根据太阳进行, 所以在历法中又加入了单独反映太阳运行周期的“二十四节气”, 用作确定闰月的标准。

二十四节气能反映季节的变化, 指导农事活动, 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

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来划分的。

一、立春1.介绍: 立春, 是二十四节气之一, 又称“打春”, “立”是“开始”的意思, 中国以立春为春季的开始, 每年2月4日或5日太阳到达黄经315度时为立春。

古人将立春定为24个节气之首。

立春之日, 晚上七点时仰望星空, 可见北斗七星的斗柄正指向东北, 即方位角45度的地方, 古人称为艮(八卦之一)的方向。

立春的“立”表示开始, “春”表示季节, 故立春有春之节气已开始之意。

农谚有“春打六九头”、“几时霜降几时冬, 四十五天就打春”之语, 从冬至开始入九“五九”四十五天, 因而立春正好是“六九”的开始。

2、由来立春作为节令早在春秋时就有了, 那时一年中有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八个节令, 到了《礼记?月令》一书和西汉刘安所著的《淮南子?天文训》中, 才有24个节气的记载。

在汉代前历法曾多次变革, 那时曾将24节气中的立春这一天定为春节, 意思春天从此开始。

这种叫法曾延续了两千多年, 直到1913年, 当时的国民政府正式下了一个文件, 明确每年的正月初一为春节。

此后立春日, 仅作为24个节气之一存在并传承至今。

3、习俗立春亦称“打春”、“咬春”, 又叫“报春”。

这个节令与众多节令一样有众多民俗, 有迎春行春的庆贺祭典与活动, 有打春的“打牛”和咬春吃春饼、春盘、咬萝卜之习俗等。

从历史文献记载来看, 我国历朝历代的迎春仪式隆重而浩大。

24节气的教案优质6篇

24节气的教案优质6篇

24节气的教案优质6篇一份精心设计的教案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优秀教案的详细设计能够帮助教师在课堂上更好地掌控教学进度和节奏,以下是本店铺精心为您推荐的24节气的教案优质6篇,供大家参考。

24节气的教案篇1一、活动目标1、了解简单的大雪文化,知道小雪的由来与相关习俗。

2、理解大雪儿歌的含义,并大胆尝试复述。

3、知道冬季如何防寒,保护自己。

二、活动准备1、ppt故事《二十四节气图画故事|第二十节大雪》或图片+老师讲故事的形式。

2、儿歌大雪到,大雪到,天寒地冻开始了。

冷风吹,雪花飘,山川树木尽萧条。

穿厚衣,带厚帽,加强锻炼身体好。

3、节节虫身体中间留出空白可添画的部分三、活动过程1、故事图片(节节虫、吉鸟、大尾鱼)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2、教师讲述故事内容,并通过提问帮助幼儿了解大雪的节气特点。

(1)大雪的天气是怎样的?(2)大地、树木都有些怎样的风景?(3)在天冷的时候,我们要怎样保护自己,抵抗严寒?小结:在二十四节气中,大雪表示降雪的起始时间与程度,寒气降至零下形成雪,雪小,地面上又无积雪,是小雪节气的原本之意。

小雪过后,要要添加厚实冬衣保暖,还要加强身体锻炼。

3、添画节节虫:小班可以只涂色,中大班加入数物对应的内容。

4、健康领域还可以延伸,给树木的防寒和小朋友保暖,大雪后的食物(腌腊肉、吃糍粑的风俗,不挑食,多吃黑豆、黑木耳、鲫鱼等良好饮食习惯)。

四、活动延伸24节气的教案篇2一、活动目标1、了解大雪节气后,南北方气候的变化。

2、了解各地相应的习俗(给树木保温、腌腊肉、吃糍粑等)。

3、知道冬季树木保温的方法。

4、体验串山楂,提高动手能力。

二、活动准备1、用草秸包裹树木的图片、腌制腊肉、制作糍粑的过程图、草秸草绳(或薄膜纸、绳子)山楂、木签。

2、谚语:节到大雪天下雪;趁地未封冻,赶快把树种;瑞雪兆丰年;大雪雪满天,来年必丰年等。

三、活动过程1、通过图片简单了解大雪节气时各地的习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十四节气表(简表)
什么是二十四节气?
春夏秋冬

正月
JAN 二月
FEB
三月
MAR
四月
APR
五月
MAY
六月
JUN


JUL
八月
AUG
九月
SEP
十月
OCT
冬月
NOV
腊月
DEC
节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

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小寒
气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

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大寒
二十四节气表(简表)
立春
Spring begins 02月03-05
日雨水The
rains 02
月18-20

惊蛰
Insects
awaken 03
月05-07

春分
Vernal Equinox 03月20-22

清明
Clear
and
bright 04
月04-06

谷雨Grain
rain 04月
19-21日
立夏Summer begins 05月05-07

小满
Grain
buds 05
月20-27

芒种Grain
in ear 06
月05-07

夏至
Summer solstice 06月21-22

小暑
Slight
heat 07
月06-08

大暑Great
heat 07月
22-24日
立秋Autumn begins 08月07-09

处暑
Stopping
the
heat 08
月22-24

白露White
dews 09
月07-09

秋分
Autumn equinox 09月22-24

寒露
Cold
dews 10
月08-09

霜降Hoar-
frost
falls 10月
23-24日
立冬 Winter begins 11月7-8日小雪 Light
snow 11
月22-23

大雪 Heavy
snow 12
月6-8日
冬至 Winter solstice 12月21-23

小寒
Slight
cold 1月
5-7日
大寒 Great
cold 1月
20-21日
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
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霜降”表示天气逐渐变冷,露水凝结成霜。

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是秋季到冬季的过渡节气。

秋晚地面上散热很多,温度骤然下降到0度以下,
空气中的水蒸气在地面或植物上直接凝结形成细微的冰针,有的成为六角形的霜花,色白且结构疏松。

“我国古代将霜降分为三候:
一候豺乃祭兽;
二候草木黄落;
三候蜇虫咸俯。

豺狼开始捕获猎物,祭兽,以兽而祭天报本也,方铺而祭秋金之义;大地上的树叶枯黄掉落;蜇虫也全在洞中不动不食,垂下头来进入冬眠状态中。

“霜降见霜,米谷满仓”的农谚正反映出了劳动人民对这个节气的重视。

各地风俗
赏菊
霜降时节,正是菊花盛开之际。

此时,民间会举行菊花会。

以表达对菊花的喜爱和崇敬。

吃柿子
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

此时,在南方很多地区都有吃柿子的习俗。

俗话说:“霜降吃灯柿,不会流鼻涕。

”民间认为霜降吃柿子,冬天就不会感冒、流鼻涕。

事实上,由于柿子都是在霜降前后完全成熟,此时节的柿子皮薄、肉多、味鲜美,且营养丰富,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

因而就形成霜降时节吃柿子的习俗。

送芋鬼
霜降,是秋天最后一个节气,人们同样非常重视,各地还有祛凶、扫墓等习俗,以祈求风调雨顺,生活幸福安康。

如在山东烟台等一些地方,霜降这一
天人们要去西郊迎霜;在广东高明地区,霜降前有“送芋鬼”的习俗。

霜降时节,人们会用瓦片堆砌成河内塔,在塔里面放入干柴点燃,火烧得越旺越好,直至瓦片烧红,再将河内塔推倒,用烧红的瓦片热垠芋头,这在当地称为“打芋煲”,最后把瓦片丢到村外,这就是“送芋鬼”。

人们以这样的方式,辟凶迎祥。

扫墓
古时候,霜降时节人们还要去扫墓。

据《清通礼》记载:“岁寒食及霜降节,拜扫扩荃,届期素服诣墓,具酒撰及菱剪草木之器;周服封树,剪除荆草,故称扫墓。

”如今,霜降扫墓的风俗已少见。

但霜降时节的十月初一“寒衣节”,在民间仍较为盛行。

寒衣节,也称“十月朝”、“祭祖节”、“冥阴节”、“鬼节”等,与清明节、中元节并称为三大“鬼节”。

为避免先人们在阴曹地府挨冷受冻,寒衣节这天晚上,人们要在门外焚烧夹有棉花的五色(红、黄、蓝、白、黑)纸,并且把饺子倒在一个灰圈内,意思是天气冷了,给先人们送去御寒的衣物。

寒衣节寄托着今人对故人的怀念悲悯之情,也是亲人们为所关心的人送御寒衣物的日子。

进补
此外,民间有“补冬不如补霜降”的说法。

霜降时节,天气越发寒冷,民间食俗也非常有特色。

人们认为先“补重阳”后“补霜降”,而且“秋补”比“冬补”更要紧。

因此,霜降时节,民间有“煲羊肉”、“煲羊头”、“迎霜兔肉”的食俗。

俗话说吃啥补啥,据说吃煲羊头有助于“头风”等疾病的治疗。

医书上也有加“四珍”、“八珍”的补药煲羊肉,可以辅疗肺病、疟疾的记载。

迎霜兔肉就是经霜的(即霜降)的兔子肉,这时候的兔肉味道鲜美,营养价值较高。

霜降》(左河水)
时逢秋暮露成霜,几份凝结几份阳。

荷败千池萧瑟岸,棉白万顷采收忙。

《赋得九月尽(秋字)》(元稹)
霜降三旬后,蓂馀一叶秋。

玄阴迎落日,凉魄尽残钩。

半夜灰移琯,明朝帝御裘。

潘安过今夕,休咏赋中愁。

《泊舟盱眙》(韦建)
泊舟淮水次,霜降夕流清。

夜久潮侵岸,天寒月近城。

平沙依雁宿,候馆听鸡鸣。

乡国云霄外,谁堪羁旅情。

《秋怀奉寄朱补阙》(武元衡)
上苑繁霜降,骚人起恨初。

白云深陋巷,衰草遍闲居。

暮色秋烟重,寒声牖叶虚。

潘生秋思苦,陶令世情疏。

已制归田赋,犹陈谏猎书。

不知青琐客,投分竟何如。

《岁晚》(白居易)
霜降水返壑,风落木归山。

冉冉岁将宴,物皆复本源。

何此南迁客,五年独未还。

命屯分已定,日久心弥安。

亦尝心与口,静念私自言。

去国固非乐,归乡未必欢。

何须自生苦,舍易求其难。

《谪居》(白居易)
面瘦头斑四十四,远谪江州为郡吏。

逢时弃置从不才,未老衰羸为何事。

火烧寒涧松为烬,霜降春林花委地。

遭时荣悴一时间,岂是昭昭上天意。

[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