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名著导读 《朝花夕拾》教学课件PPT

合集下载

第三单元名著导读《朝花夕拾》课件(共30张PPT)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名著导读《朝花夕拾》课件(共30张PPT)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本),北京大
学出版社2002年版
作品评价
➢《朝花夕拾》写到他年少时代到日本前后的若干生活片段。 ➢本书里面的每一篇文章都展现当时的世态人情、民俗文化,流露了鲁
迅先生对社会的深刻观察和对家人师友的真挚感情。叙述亲切感人, 又有机地糅进了大量的描写、抒情和议论,文笔优美清新,所以被称 为现代文学史上最高水平的回忆散文。 ➢这也是是鲁迅先生唯一一部散文集。
相关情节
性格特征
忘带领带
不拘小节
修改、补全“我”的讲义
严谨、认真
“订正”“我”的解剖图 问中国女人裹脚的事
平等待人、和蔼可 亲、严格要求
没有民族偏见、严谨 求实
人物辨识
篇目名称 《范爱农》
人物 范爱农
人物判断
高大身材、长头发、 眼球白多黑少,看 人总像是在渺视
相关情节 拍发电报
性格特征 倔强、耿直
作品阅读
基本的阅读方法:
一.先读前言、后记和目录。 二.略读与精读相结合。 三.做点读书笔记。 四.利用工具书和有关参考资料。
读书笔记要点:
1. 概括大意 2. 划出关键 字词 3. 入情入景 4. 品味语言(批注\寓意 摘抄等) 5. 读书心得
作品结构
《朝花夕拾》的作品技术了作者童年的生活和青年时求学的历程,追忆那些 难以忘怀的人和事,抒发了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作品在夹叙夹议中, 对反动、守旧势力进行了抨击和嘲讽。每一篇都从不同角度反映出那个时代社会 生活的一角。从主题思想上,《朝花夕拾》中的作品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看光复的绍兴 愤世嫉俗、有 责任心
《琐记》
衍太太
吃冰、珠子、 流言
鼓励孩子吃冰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朝花夕拾》(共24张PPT)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朝花夕拾》(共24张PPT)

请在树形图中标出鲁迅的求学经历和重要的精
神成长节点。
47岁
26岁
广州
22岁
仙台
国任教
12岁
南京
18岁
东京
绍兴
南京
私塾 三味 书屋
江南 水师 学堂 (雷 电学 堂)
矿路 学堂
弘文 书院
医学专 弃医 门学校 从文
《朝 花夕 拾》
夕拾芳华
请按照以下的划分方式,给 《朝花夕拾》新编几辑。
清晨,带着几分露珠的 花从枝头掉落,于夕阳时 分迎着暮色拾起来,残余 的花香萦绕在鼻间。久久 未散。开场,不愿浮夸,
更无需华丽的词藻,些许 平淡,足矣。
旧事重提,忆温馨童年 朝花夕拾,思百味人生
——《朝花夕拾》整本书阅读
朝花带露
➢ 关于这部作品, 你知道多少
➢ 关于这位作者, 你知道多少
➢ 关于这部作品中 的作者,你知道 多少
古朴庄严的三味书屋里 有他成长的的童年 这成长
细 像先生不肯回答的( )一样稀奇 对课( ) 知识也像百草园的野草一样疯长
嗅 趁先生不注意,溜出去 …… ……
花 …… 再回来 人声鼎沸的书声里
香 先生的那一声“铁如意”在记忆里依旧 坎坷不平的人生旅程里 有他时常反顾的童年 …… …… …… 这些温馨的记忆,都像故乡的蔬果 使他时时反顾 又如朵朵带露的的小花,芬芳了他的旅 带给他芜杂的人生,永恒的闲静
读过的书:
《山海经》《二十四孝图》《鉴略》《左传》《天演 论》等
遇过的人:
阿长、寿镜吾先生、藤野先生、衍太太、范爱农、中医、 父亲等。
经过的事:
朋友 动物 保姆 孝道
老师 《朝花 赛会 邻居 夕拾》 无常
父亲 中医 私塾 乐园

第三单元名著导读《朝花夕拾》(共29张ppt)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名著导读《朝花夕拾》(共29张ppt)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环节二:“后记”为结,深挖写作缘由
【资料一】郭巨,原本家道殷实。父亲死后,他把家产分给了两个弟弟, 自己独取母亲供养。后家境逐渐贫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的母亲非常 疼爱孙子,总舍不得吃饭,而把仅有的食物留给孙子吃。郭巨因此觉得 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遂和妻子商议:“儿子可以再有,母亲 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些粮食供养母亲。”他们挖坑时, 在地下二尺处忽见一坛黄金,上面写:“天赐孝子郭巨,官不得取,民 不得夺。”夫妻得到黄金,回家孝敬母亲,并得以兼养孩子。从此,郭 巨不仅过上了好日子,而且孝顺的美名传遍天下。
2.方法指导:①求学之路组,运用“速读”“跳读”的阅读方法, 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快速梳理文章内容;②传统之思组,选用 “精读”的阅读方法,字斟句酌地阅读文章,理解文章,把握作 者的情感;③身边之人组,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读出自己的感受, 学会评价作品中的人物;④鲁迅探究组,在阅读中注重对作家、作 品及创作情况的研究,形成自己对作家、作品的个性认识。
“我”的求学小故事 “我”与父辈的对话 “我”身边的“他”(“她") “我”的成才路线图
作业布置
课外阅读鲁迅小说集《呐喊》。
感谢您的观看
2.读后记1-4,11-16,勾画阐述作者观点的议论句, 并说说你从中感受到作者的态度是什么。
环节二:“后记”为结,深挖写作缘由
原文一:这位肃州胡老先生的勇决,委实令我佩过大抵不敢 毅然删改,笔之于书。 原文二:好!在礼仪之邦里,连一个年幼——呜呼,“娥年十四” 而已——的死孝女要和死父亲一同浮出,也有这么艰难!
1.求学之路组
①发言人介绍探究情况,阐述鲁迅求学之路坎坷不平的原因。 ②发言人指定小组成员讲述“我”的求学之路小故事。
要求:求学之路组选派代表讲述小故事时,要拿鲁迅 先生的求学经历和自己的上学经历作对比,讲述自己求 学之路上的经典小故事。

第三单元名著导读《朝花夕拾》课件(共27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名著导读《朝花夕拾》课件(共27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主题解析】①表现作者儿童时代天真、 幼稚、欢乐的心理(热爱自然和追求知识)。 ②批判封建教育束缚儿童身心发展。
四、精彩篇章赏析
(七)《父亲的病》
◆【故事梗概】父亲被庸医治死,一直是埋 在鲁迅心中的痛苦。文章重点回忆儿时为父 亲延医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几位“名医”的 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
(2)1926 年“三·一八”惨案后,鲁
迅写文章怒讨反动政府的无耻行径,遭到
反动政府的迫害,不得不过起颠沛流离的
生活。
(生活背景)
(3)1926 年 9 月鲁迅接受了厦门大 学的聘请,南下教书,见识了种种知识分 子的丑恶嘴脸,毫不留情地进行抨击。
(社会背景)
三、《朝花夕拾》阅读指南
《朝花夕拾》何为朝花?何为夕拾? ★朝花:旧事 (童年的生活和青年时求学的历程) ★夕拾:追忆且悟新 (难以忘怀的人和事;抨击和嘲讽 旧思想、旧势力)
◆【人物形象】衍太太:自私自利,多嘴多舌, 喜欢使坏的妇人。
◆【主题解析】批评了洋务派办学的“乌烟瘴 气”,表现出作者探求真理的强烈愿望。
四、精彩篇章赏析
(九)藤野先生
◆【故事梗概】作者在日本留学时期的学 习生活,叙述在仙台医专受日本学生歧视、 侮辱和决定弃医从文的经过。作者突出地 记述日本老师藤野先生的严谨、正直、热 诚、没有民族偏见的高尚品格。
《野草》《坟》《热风》《华盖集》 《华盖集续编》《华盖集续编的续编》 《南腔北调集》《三闲集》《二心集》 《而已集》《花边文学》《伪自由书》 《附集》《准风月谈》《集外集》 《且介亭杂文集》《且介亭杂文二集》 《且介亭杂文末编》
二、《朝花夕拾》创作背景
(1)1926 年 2 月到 11 月是民国以 来北洋军阀统治最黑暗的时期(。历史背景)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第三单元名著导读《朝花夕拾》课件(共27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第三单元名著导读《朝花夕拾》课件(共27张PPT)
• 《藤野先生》中的“正人君子”之流:虚 伪,追名逐利,迂腐。
简答题: 1、你怎么评价范爱农?
爱憎分明,为人正直
2、起初鲁迅认为范爱农是怎样一个人? 非常冷漠,十分胆小,对师长无情, 与人背道而驰。
3、文章写了鲁迅的两次摇头,分别是因为什 么?
第一次是因为关吏从范爱农一行人等的 行李中翻出绣花弓鞋,有损国体。第二次是因 为让座“雍容揖让”“分出尊卑”,显得封建。
4、《父亲的病》主要讲的是什么内容?
作者回忆儿时为父亲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几 位“名医”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 现,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 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 5、鲁迅的《二十四孝图》一文,对古时的所谓 “孝”持有怎样的态度? 斥责封建孝道不顾人命,教坏后人,揭示其 虚伪和残酷。 6、鲁迅写《无常》是为了表达什么思想?
14、《父亲的病》中屡次提及庸医误人的 种种荒诞行为,试举一例:
如陈莲河用药中要求“蟋蟀一对”, 且要“原配,即本在一窠中者”等。
15、《无常》中塑造的“无常”这个形象 为什么会受到民众的喜爱?
因为人间没有公正,恶人得不到恶 报,而“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
让名著与我们同行!
郭巨埋儿、卧冰求鲤
12、我得到《二十四孝图》为什么既高兴又扫兴?
高兴的是:鬼少人多②归我一人独有③那里面的故 事似乎准确无误④便是不识字的人,例如阿长,也只 要一看图画便能够滔滔的讲出一段的事
扫兴的是:知道孝有如此之难,对于先前痴心妄想,想 做孝子的计划完全绝望了
13、为什么作者反感“老莱娱亲”的故事? 招致他反感的便是老莱“诈跌”,作婴儿啼,以娱亲 意,作者认为小孩子多不愿意诈作,换言之,不愿装 假,这违背了儿童的心理。
• 寿镜吾儿时的私塾老师(儿时的私塾老 师):方正、质朴、博学,是鲁迅先生颇 为敬畏之人。

第三单元名著导读《朝花夕拾》课件(共37张PPT)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名著导读《朝花夕拾》课件(共37张PPT)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五猖庙里的“五通神”请出来巡游。迎神赛会虽然 是迷信活动,但对于当时生活艰辛的普通劳苦大众 来说,迎神赛会是一种群众性的娱乐活动,代表着 他们对幸福生活的追求。 五猖会,是民俗的一种,是一个热闹的迎神赛会。
内容
特点
童年的五猖会(1—2段)
寥落
明社的五猖会(3段) 豪奢
亲见的五猖会(4段) 盛大
东关的五猖会(5—22段) 热闹
我有一时,曾经屡次忆起儿时在故乡所吃的蔬果:菱角、罗 汉豆、茭白、香瓜。凡这些,都是极其鲜美可口的;都曾是使我 思乡的蛊惑。后来,我在久别之后尝到了,也不过如此;惟独在 记忆上,还有旧来的意味留存。他们也许要哄骗我一生,使我时 时反顾。
这十篇就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与实际内容或有些不同,然 而我现在只记得是这样。文体大概很杂乱,因为是或作或辍,经 了九个月之多。环境也不一:前两篇写于北京寓所的东壁下;中 三篇是流离中所作,地方是医院和木匠房;后五篇却在厦门大学 的图书馆的楼上,已经是被学者们挤出集团之后了。
一句话的评判:温馨的回忆与理性的批判。
目录 《小引》 《 狗·猫·鼠》 《阿长与<山海经>》 《二十四孝图》 《五猖会》 《无常》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父亲的病》 《琐记》 《藤野先生》 《范爱农》 《后记》
写作背景
创作《朝花夕拾》时鲁迅已是文坛举足轻重的作家。1926 年“三一八”惨案后,鲁迅写了《纪念刘和珍君》等文,愤怒 声讨反动政府的无耻行径,遭到反动政府的迫害,不得不过起 颠沛流离的生活。他曾先后避居山本医院、德国医院等处。尽 管生活艰苦,还写了不少的散文诗和《二十四孝图》《五猖会》 《无常》等三篇散文,它们后来与鲁迅在惨案发生之前写作的 《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收入了散文集《朝花夕 拾》。

第三单元名著导读《朝花夕拾》课件(共42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名著导读《朝花夕拾》课件(共42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4、《范爱农》
段落 26——29 35——43
48
情节 去看光复的绍兴
报馆案风波 爱农生前的凄苦
生活
形象 有革命热情、有抱负 清醒、正直、无奈 孤独,坚守理想的困
顿者
总结:一位正直、耿介、有理想、有抱负、 孤独,渴望革命、敢于追求革命,不愿与世 俗同流合污、但最终被黑暗吞噬的知识分子。
主旨: 《范爱农》追叙作者在日本留 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 几个生活片段,描述了范爱农 在革命前不满黑暗社会、追求 革命,辛亥革命后又倍受打击 迫害的遭遇,表现了鲁迅对旧 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对这位正直 倔强的爱国者的同情和悼念。
(2)得知父亲病了之后我怎么做的? 第一件事:给父亲请医生、抓药:为了医治父亲的病, 和本城的名医“周旋”两整年(8--10);本城名医医治 无效后,又请另一位名医陈莲河,不停地奔走寻找药方 (11--21)
第二件事:父亲弥留之际一直在旁守候:不忍心父亲 受苦,甚至冒出了一个矛盾的“思想”(23、24)
陆绩怀橘
陆绩,三国时期吴国吴县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 科学家。六岁时,随父亲陆康到九江谒见袁术,袁术拿 出橘子招待,陆绩往怀里藏了两个橘子。临行时,橘子 滚落地上,袁术嘲笑道:“陆郎来我家作客,走的时候 还要怀藏主人的橘子吗?”陆绩回答说:“母亲喜欢吃 橘子,我想拿回去送给母亲尝尝。”袁术见他小小年纪 就懂得孝顺母亲,十分惊奇。陆绩成年后,博学多识, 通晓天文、历算,曾作《浑天图》,注《易经》,撰写 《太玄经注》。
最低层的劳 里叫它“隐鼠”, 象煞读书人的。
苦大众
主旨: 鲁迅追忆自己童年时教养的一只可爱的隐 鼠,最终却惨遭杀害的往事,表达了对弱 小者的同情和暴虐者的憎恶;此文运用反 语和曲笔,以动物喻人,以议论为线索, 夹叙夹议,寓意深厚。作者表面上讨厌猫, 实际上却鞭挞了具有与猫类似习性的一类 人,如当时社会上的一些“正人君子”、 军阀统治者的帮凶。

第三单元名著导读《朝花夕拾》课件(共25张PPT)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名著导读《朝花夕拾》课件(共25张PPT)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从文本地点出发进行分类 三篇均是在作者家乡绍兴发生的。
分类阅读 地点 主题
那些年,那些书 ——感知鲁迅生命里的精神食粮
重细节,合并同类
在阅读名著的过程中,也要关注重复出现的同 一类事物。你能发现是什么吗?
《天演论》、《山海经》、《鉴略》、《二十四孝》……
任选一本读物,仿照示例,替鲁迅写一则书评(不少于50字)
《狗猫鼠》 《二十四孝 图》《五猖 会》
把文章合成这样 的组别,对你阅 读《朝花夕拾》 有何启示?
从文本主题出发进行分类 《狗猫鼠》针对“正人君子”引发的攻击进行 了嘲讽;《二十四孝图》揭示了封建孝道的虚 伪;《五猖会》批判了封建教育制度对儿童天 性的摧残。这三篇都体现了鲁迅的“批判”精 神。通过不同篇目,可以确定《朝花夕拾》阅 读专题,分类更深入。
片段二: “你这孩子有点不对了,拿这篇文章去看去,抄下来去看去。”一位本家的老
辈严肃地对我说,而且递过一张报纸来。接来看时,“臣 许应骙跪奏……”,那 文章现在是一句也不记得了,总之是参康有为变法的,也不记得可曾抄了没有。 仍然自己不觉得有什么“不对”,一有闲空,就照例地吃侉饼、花生米、辣椒, 看《天演论》。
通过反面人物,感知事件背后的温度
群昵称:遗憾 从时代背景出发,体会作者的心情
分类阅读 人物(形象、(叙事)事件、时代背景等)
小试牛刀2021·浙江卷
下面是关于《朝花夕拾》的名著阅读任务,请你完成相关任务
阅读名著 阅读策略 内容呈现 问题与理解
消除内心与 经典的隔膜 ——《朝花 夕拾》
学会篇章 归类
片段一:
在我们聚族而居的宅子里,只有他书多,而且特别。制艺和试帖诗,自然也是有的;但 我却只在他的书斋里,看见过陆玑的《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还有许多名目很生的书籍 。我那时最爱看的是《花镜》,上面有许多图。他说给我听,曾经有过一部绘图的《山海 经》,画着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三脚的鸟,生着翅膀的人,没有头而以两乳当作眼睛的 怪物,……可惜现在不知道放在那里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4、鲁迅在三味书屋学习时从事的学习活动有(ABC)
▪ A、读书B、习字C、对课D、学算术
▪ 5、鲁迅上课时常趁先生不注意用荆川纸绣像,绣得最多的是 (AB)
▪ A、《荡寇志》B、《西游记》C、《三国演义》D、《红 楼梦》
▪ 6、《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与“怪哉” 这个典故 无关的人物是(ACD)
名著 导读
名著导读 《朝花夕拾》
教师:文小语
2020年9月14日星期一
作者
▪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 字豫才,出身于没落的封建家庭。 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 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 奠基人。代表作有:我国现代文学 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并第一次使用“鲁迅”这个笔名; 中篇小说《阿Q正传》,回忆性散文 集《朝花夕拾》,小说集《呐喊》 《彷徨》等。
▪ 《阿长与〈山海经〉》——阿长是鲁 迅小时侯的保姆。记述儿时与阿长相 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 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 礼节”的性格;对她寻购赠送自己渴 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之情,充满 了尊敬和感激。文章用深情的语言, 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的真诚的怀念。
人物形象
▪ 《朝花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拾》中出现的四个主要人物,是作者 的保姆、恩师、朋友和父亲。
老莱娱亲
郭巨埋儿
▪ 《从百草园到三味 书屋》——描述了 儿时在家中百草园 得到的乐趣和在三 味书屋读书的乏味 生活,揭示儿童广 阔的生活趣味与束 缚儿童天性的封建 书橱教育的尖锐矛 盾,表达了应让儿 童健康活泼地成长 的合理要求。
▪ 《父亲的病》——父亲被庸医治 死,一直是埋在鲁迅心中的痛苦。 文章重点回忆儿时为父亲延医治 病的情景,描述了几位“名医” 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 表现,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 故弄玄虚、勒索钱财的实质。
▪ 《琐记》——鲁迅在这篇文章里主要回 忆了自己离开绍兴去南京求学的过程。 作品描述了当时的江南水师学堂和矿务 铁路学堂的种种弊端和求知的艰难,批 评了洋务派办学的“乌烟瘴气”。作者 记述了最初接触进化论的兴奋心情和不 顾老辈反对,如饥如渴地阅读《天演论》 的情景,表现出探求真理的强烈欲望。
▪ 《藤野先生》—— 记录作者在日本留 学时期的学习生活, 叙述在仙台医专受 日本学生歧视、侮 辱和决定弃医从文 的经过。作者突出 地记述了日本老师 藤野先生的严谨、 正直、热诚、没有 民族偏见的高尚品 格,表达了对藤野 先生深情的怀念。
▪ 长妈妈——有愚昧迷信的一面,但她身上保存 着朴实善良的爱,令作者永生难忘。从长妈妈 身上,我们看到鲁迅对底层劳动人民的感情: 他既揭示他们身上愚昧麻木的一面,也歌颂他 们身上美好善良的一面。
▪ 藤野先生——一位异国医学教授,因为表现出 平等待人的态度,因为关心弱国子民的学业, 他朴素而伟大的人格令人肃然起敬。他所做的 一切都很平凡,如果我们不设身处地地想象鲁 迅当时的处境,便很难感受到这位老师的伟大 之处。
▪ 《范爱农》———写一个潦倒一生的同乡好友的 故事。
▪ 《后记》
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
《狗•猫•鼠》——在这篇文章里,鲁迅先生 清算猫的罪行:第一,猫对自己捉到的猎 物,总是尽情玩弄够了,才吃下去;第二, 它与狮虎同族,却天生一副媚态;第三, 它老在配合时嗥叫,令人心烦;第四,它 吃了我小时侯心爱的一只小隐鼠。虽然后 来证实并非猫所害,但我对猫是不会产生 好感的,何况它后来确实吃了小兔子!这 篇文章取了“猫”这样一个类型,尖锐而 又形象地讽刺了生活中与猫相似的人。
▪ 12 鲁迅在《琐记》中写自己一有空闲,就照例地吃侉饼,花生米,辣椒,看《天演论》,表 现出鲁迅探求真理的____________。(强烈欲望) 13《范爱农》一文中,作者追述了在日本留学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 _________。(生活片段) 14《藤野先生》记叙了作者在日本留学时的学习生活,记叙了与藤野先生相识、相处、 分别的几个片段,并说明了在仙台医专时_________的一生中重要的经历。(弃医从文) 15鲁迅在《二十四孝图》里,针对“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等孝道故事做了分析,揭示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卧冰求鲤”、 “老莱娱亲”、“郭巨埋儿”) 16《五猖会》记述了作者儿时盼望观看_________的急切兴奋的心情,揭露了封建教 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 (迎神赛会) 17鲁迅在《 》深切表达了对日本没有民族偏见的正直热诚的先生的怀念。(藤野先 生) 18 作者回忆少年读了这一本孝子的教科书后,觉得其中“自然也有可以勉力仿效的 故事”,如“子路负米”,“黄香扇枕”,“陆绩怀橘”之类。而“哭竹生笋”的故 事则有些可疑,还有“卧冰求鲤”的故事,如模仿则有性命之忧了。 19作者在文中用“甚于洪水猛兽,非常广大,也非常长久,能使全中国化成一个麻 胡,凡有孩子都死在他肚子里。”,表达了鲁迅先生对“妨害白话者”的愤怒之情。 20鲁迅首次知道“赫胥黎”,接触“物竞天择”,“苏格拉底”等人的思想是在矿 路学堂,这段经历在,《琐记》中提及。 21朝花夕拾中鲁迅先生说起儿时生活常常出现对迎神赛会、看戏等情节的回忆,如 《无常》,《五猖会》。 22在《琐记》一文中鲁迅先生曾描述了新学堂与旧学堂的区别。 23鲁迅在《无常》一文中,通过对__________的描述,指出“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 以讽刺当时社会上的“正人君子”之流。(无常) 24鲁迅寓居的东墙上,一直挂着他的老师藤野先生的照片 25鲁迅在日本留学时认识的一位朋友,当时彼此都没有什么好感,但回国偶遇之后, 交往甚密,这位朋友是范爱农。
目录
▪ 小引 ▪ 狗·猫·鼠 ▪ 阿长和山海经 ▪ 二十四孝图 ▪ 五猖会 ▪ 无常 ▪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 父亲的病 ▪ 琐记 ▪ 藤野先生 ▪ 范爱农 ▪ 后记
▪ 《小引》 ▪ 《狗·猫·鼠》——通过对猫和鼠的一些秉性、
行为的描写来比喻某些人。阐述作者仇猫的原因。 ▪ 《二十四孝图》——批评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 《五猖会》————描绘封建家长对儿童的压制
▪ 《范爱农》——追叙作者在日留学时和回国后与 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描述了范爱农在革 命前不满黑暗社会、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后又备 受打击迫害的遭遇,表现了对旧民主革命的失望 和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同情和悼念。
▪ 《无常》——无常是个具有人情味的鬼,去勾魂 的时候,看到母亲哭死去的儿子那么悲伤,决定 放儿子“还阳半刻”,结果被顶头上司阎罗王打 了四十大棒。文章在回忆无常的时候,时不时加 进几句对现实所谓正人君子的讽刺,虚幻的无常 给予当时鲁迅寂寞悲凉的心些许的安慰。
▪ 1、《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1926年所作的回忆散文集,共10 篇。目前,我们学过其中的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阿长与〈山海经〉》。 2、《二十四孝图》着重分析了 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 儿等孝道故事,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 作有趣”,“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 3、作者在《琐记》中提到喜欢看的一本书是《天演论》 。 4、《五猖会》中,父亲让我背( 鉴略 ),让我感到痛苦。 5、鲁迅小时侯最喜欢在(百草园 )玩耍。 6、《二十四孝图》中,(子路负米)、( 敦巨埋儿 )、(老 菜娱亲 )等都是孝道故事的名称。 7.鲁迅在仙台学医时发生了(三 )件重大的事。 8.“赛神会”中“我”和许多人喜欢看(活无常 )。 9、鲁迅在《琐记》中记叙为了“寻别一类人们去”又选择了 无须学费的南京________。(江南水师学堂) 10、“好。那么,走罢!”而去“寻别一类人们去”一语出自鲁迅 的《 》篇。(《琐记》) 11 鲁迅在《琐记》一文中,用了“____________”一词来讥讽 洋务派的办学。(乌烟瘴气)
▪ A、汉武帝B、东方朔C、魏征D、刘伯温
▪ 7、《父亲的病》一文的体裁不是(ABD)
▪ A、小说B、诗歌C、散文D、戏剧
▪ 8、《父亲的病》一文中的“父亲”不是(ACD)
▪ A、小说中虚构的B、生活中真实的C、诗歌中的 抒情主人公D、戏剧中的主角
▪ 9、《父亲的病》中给父亲看过病的医生有(AB)
▪ A、一位不知名的“名医”B、陈莲河C、张仲景D 华佗
▪ 《二十四孝图》——所谓《二十四孝图》是一 本讲中国古代二十四个孝子故事的书,配有图 画,主要目的是宣扬封建的孝道。鲁迅先生从 自己小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入手,重 点描写了在阅读“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 两个故事时所引起的强烈反感,形象地揭露了 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揭示了中国儿童可怜 《五猖会》——五猖会是一个迎神赛会,在童 年的我的心目中是一个节日。记述儿时盼望观 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 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指出强 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和摧残 ▪ 《无常》—————描绘迷信传说的勾魂使者,
讽刺了当时自称“正人君子”的军阀统治文人。 ▪ 《阿长与<山海经>》——本文通过记叙“我”儿
时与长妈妈相处的八件事,刻画了一位虽然没有 文化、粗俗、好事,但心地善良,乐于助人,对 生活有着美好希望,热心帮助孩子解决疑难的普 通保姆形象,表达了作者对长妈妈的尊敬、感激 和怀念,祝愿之情。
▪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写作者对百草园 和三味书屋的回忆以及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
▪ 爱,写出了对百草园的喜爱以及对三味书屋的学 习生活的感受。
▪ 《父亲的病》——揭露庸医害人和对封建孝道的 不认同。
▪ 《琐记》————介绍鲁迅先生冲破封建束缚, 追求新知识,离家求学的一段故事
▪ 《藤野先生》——写让鲁迅感激的日本仙台医专 解剖学老师藤野先生(主要)和弃医从文思想转 变的重要原因。
▪ 范爱农——一位觉醒的知识分子,但是无法在 黑暗社会立足。他无法与狂人一样,最终与这 个社会妥协,也无法像N先生一样忘却,所以 他的内心痛苦、悲凉,我们和鲁迅先生一样, 疑心他是自杀的。
▪ 父亲——父亲曾让童年鲁迅困惑过, 因为在他兴高采烈地要去看五猖会 时,勒令他背书。但是,鲁迅从来 没有指责过自己的父亲,他忏悔的 是自己没有让父亲安静地死去,这 让他的心灵永远不安永远痛苦。我 们感到鲁迅先生强烈的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