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三级)基本要求

合集下载

等级保护三级(等保三级)基本要求

等级保护三级(等保三级)基本要求

等级保护三级(等保三级)基本要求
等级保护三级(等保三级)是指我国网络安全等级保护的一种安全等级,适用于重要网络系统,具有较高的安全等级要求。

其基本要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安全策略与管理:制定和实施网络安全策略与管理制度,包括安全管理组织、安全运维管理、安全教育培训等。

2. 访问控制:建立完善的安全边界与访问控制措施,包括网络边界安全防护、口令策略、身份认证与访问控制、权限分级管理等。

3. 主机安全与数据保护:确保网络主机的安全,包括安装和管理安全的操作系统、应用软件补丁管理、强化主机的安全配置、数据备份与恢复等。

4. 通信保密与数据传输:采取加密技术保护网络通信的机密性与完整性,包括建立合适的加密通信机制、安全传输措施、防止数据泄露与篡改等。

5. 应用系统安全:确保应用系统的安全,包括安全设计与开发、安全测试与验证、应用系统权限与审计控制、安全运维等。

6. 安全事件监测与应急响应:建立安全监测与响应机制,包括安全事件的实时监测、异常行为分析、风险评估与应急响应等。

7. 安全审计与评估:定期进行安全审计和安全评估,发现并修
复潜在的安全漏洞和风险。

8. 安全保密管理:建立安全保密管理制度,包括建立安全保密责任制、保密设施与设备管理、保密培训与安全宣传等。

以上是等级保护三级基本要求的一些主要内容,不同的具体情况和需要可能还会涉及其他细节和要求。

电力行业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三级)

电力行业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三级)

电力行业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1 第三级基本要求 (1)1.1 技术要求 (1)1.1.1 物理安全 (1)1.1.1.1 物理位置的选择(G3) (1)1.1.1.2 物理访问控制(G3) (1)1.1.1.3 防盗窃和防破坏(G3) (1)1.1.1.4 防雷击(G3) (2)1.1.1.5 防火(G3) (2)1.1.1.6 防水和防潮(G3) (2)1.1.1.7 防静电(G3) (2)1.1.1.8 温湿度控制(G3) (3)1.1.1.9 电力供应(A3) (3)1.1.1.10 电磁防护(S3) (3)1.1.2 网络安全 (3)1.1.2.1 结构安全(G3) (3)1.1.2.2 访问控制(G3) (4)1.1.2.3 安全审计(G3) (5)1.1.2.4 边界完整性检查(S3) (5)1.1.2.5 入侵防范(G3) (5)1.1.2.6 恶意代码防范(G3) (5)1.1.2.7 网络设备防护(G3) (6)1.1.3 主机安全 (6)1.1.3.1 身份鉴别(S3) (6)1.1.3.2 访问控制(S3) (7)1.1.3.3 安全审计(G3) (7)1.1.3.4 剩余信息保护(S3) (8)1.1.3.6 恶意代码防范(G3) (8)1.1.3.7 资源控制(A3) (9)1.1.4 应用安全 (9)1.1.4.1 身份鉴别(S3) (9)1.1.4.2 访问控制(S3) (9)1.1.4.3 安全审计(G3) (10)1.1.4.4 剩余信息保护(S3) (10)1.1.4.5 通信完整性(S3) (10)1.1.4.6 通信保密性(S3) (11)1.1.4.7 抗抵赖(G3) (11)1.1.4.8 软件容错(A3) (11)1.1.4.9 资源控制(A3) (11)1.1.5 数据安全 (12)1.1.5.1 数据完整性(S3) (12)1.1.5.2 数据保密性(S3) (12)1.1.5.3 备份和恢复(A3) (12)1.2 管理要求 (13)1.2.1 安全管理制度 (13)1.2.1.1 管理制度(G3) (13)1.2.1.2 制定和发布(G3) (13)1.2.1.3 评审和修订(G3) (13)1.2.2 安全管理机构 (14)1.2.2.1 岗位设置(G3) (14)1.2.2.2 人员配备(G3) (14)1.2.2.3 资金保障(G3) (14)1.2.2.4 授权和审批(G3) (15)1.2.2.5 沟通和合作(G3) (15)1.2.2.6 审核和检查(G3) (15)1.2.3 人员安全管理 (16)1.2.3.2 人员离岗(G3) (16)1.2.3.3 人员考核(G3) (16)1.2.3.4 安全意识教育和培训(G3) (17)1.2.3.5 外部人员访问管理(G3) (17)1.2.4 系统建设管理 (17)1.2.4.1 系统定级(G3) (17)1.2.4.2 安全方案设计(G3) (18)1.2.4.3 产品采购和使用(G3) (18)1.2.4.4 自行软件开发(G3) (18)1.2.4.5 外包软件开发(G3) (19)1.2.4.6 工程实施(G3) (19)1.2.4.7 测试验收(G3) (19)1.2.4.8 系统交付(G3) (20)1.2.4.9 系统备案(G3) (20)1.2.4.10 等级测评(G3) (20)1.2.4.11 安全服务商选择(G3) (21)1.2.5 系统运维管理 (21)1.2.5.1 环境管理(G3) (21)1.2.5.2 资产管理(G3) (21)1.2.5.3 介质管理(G3) (22)1.2.5.4 设备管理(G3) (22)1.2.5.5 监控管理和安全管理中心(G3) (23)1.2.5.6 网络安全管理(G3) (23)1.2.5.7 系统安全管理(G3) (24)1.2.5.8 恶意代码防范管理(G3) (24)1.2.5.9 密码管理(G3) (25)1.2.5.10 变更管理(G3) (25)1.2.5.11 备份与恢复管理(G3) (25)1.2.5.12 安全事件处置(G3) (26)1 第三级基本要求1.1 技术要求1.1.1 物理安全1.1.1.1 物理位置的选择(G3)本项要求包括:a) 机房和办公场地应选择在具有防震、防风和防雨等能力的建筑内;b) 机房场地应避免设在建筑物的高层或地下室,以及用水设备的下层或隔壁,如果不可避免,应采取有效防水措施。

安全等保第三级基本要求

安全等保第三级基本要求

安全等保第三级基本要求安全等级保护是指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将信息系统按照其重要程度和安全需求划分为不同的安全等级,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进行保护。

安全等级保护的目的是为了确保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防范各种安全威胁和风险,维护国家和社会稳定。

安全等级保护第三级是指对涉密信息系统进行安全保护的最基本要求。

涉密信息系统是指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的,属于国家秘密的信息系统。

安全等级保护第三级要求涉密信息系统的保护达到相对高的水平,能够抵御一定的安全威胁和攻击。

安全等级保护第三级的基本要求如下:1.信息系统的管理要求(1)制定并实施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和权限;(2)建立信息系统安全责任制,明确相关人员的安全职责与义务;(3)建立健全安全保密工作机构,确保信息系统安全工作的专业化、规范化和持续性;(4)建立信息系统安全风险评估制度,定期评估系统的安全风险程度,并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5)对信息系统的维护与运行管理进行监督,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和安全可靠。

2.信息系统的物理安全要求(1)建立完善的物理安全保护设施,包括门禁系统、监控摄像设备等;(2)对涉密信息系统所在的机房、机柜等场所进行严格的控制和管理;(3)对进入物理安全控制区域的人员进行身份鉴别和审查,并记录相关信息;(4)严格控制物理接口和通信线路的接入,防止非授权的数据传输和泄露。

3.信息系统的网络安全要求(1)建立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等网络安全设备,保护信息系统不受网络攻击;(2)对网络设备进行安全配置和管理,限制非授权访问和操作;(3)建立网络安全事件响应机制,及时发现和应对安全事件;(4)对涉密信息系统进行网络监测和审计,检测是否存在异常行为和攻击行为。

4.信息系统的安全防护要求(1)建立完善的身份认证和访问控制机制,确保只有授权用户才能访问系统;(2)对涉密信息进行数据加密,保护数据的机密性和完整性;(3)建立信息系统的备份和恢复机制,确保数据的可用性和可恢复性;(4)对信息系统进行病毒和恶意代码的防护,确保系统不受恶意软件的侵害。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三级基本要求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三级基本要求

目次前言 (IX)引言 (X)1 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和定义...........................................................错误!未定义书签。

4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概述 (1)4.1 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 (1)4.2 不同等级的安全保护能力 (1)4.3 基本技术要求和基本管理要求 (1)4.4 基本技术要求的三种类型 (2)5第一级基本要求.......................................................错误!未定义书签。

5.1 技术要求...........................................................错误!未定义书签。

5.1.1物理安全.........................................................错误!未定义书签。

5.1.1.1 物理访问控制(G1).............................................错误!未定义书签。

5.1.1.2 防盗窃和防破坏(G1)...........................................错误!未定义书签。

5.1.1.3 防雷击(G1)...................................................错误!未定义书签。

5.1.1.4 防火(G1).....................................................错误!未定义书签。

5.1.1.5 防水和防潮(G1)...............................................错误!未定义书签。

5.1.1.6 温湿度控制(G1)...............................................错误!未定义书签。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三级基本要求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三级基本要求

a) b) c) d) e) f) a) b) c) d) e) f) g)
应对登录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系统的用户进行身份标识和鉴别; 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系统管理用户身份标识应具有不易被冒用的特点,口令应有复杂度要求并定期更换; 应启用登录失败处理功能,可采取结束会话、限制非法登录次数和自动退出等措施; 当对服务器进行远程管理时,应采取必要措施,防止鉴别信息在网络传输过程中被窃听; 应为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系统的不同用户分配不同的用户名,确保用户名具有唯一性。 应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组合的鉴别技术对管理用户进行身份鉴别。 应启用访问控制功能,依据安全策略控制用户对资源的访问; 应根据管理用户的角色分配权限,实现管理用户的权限分离,仅授予管理用户所需的最小权限; 应实现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系统特权用户的权限分离; 应严格限制默认帐户的访问权限,重命名系统默认帐户,修改这些帐户的默认口令; 应及时删除多余的、过期的帐户,避免共享帐户的存在。 应对重要信息资源设置敏感标记; 应依据安全策略严格控制用户对有敏感标记重要信息资源的操作;
1.1.3.4
剩余信息保护(S3)
1.1.3.5
入侵防范(G3)
1.1.3.6
恶意代码防范(G3)
1.1.3.7
资源控制(A3)
1.1.4
应用安全 1.1.4.1
身份鉴别(S3)
1.1.4.2
访问控制(S3)
1.1.4.3
安全审计(G3)
1.1.4.4
剩余信息保护(S3)
1.1.4.5 1.1.4.6
恶意代码防范(G3)
1.1.2.2
访问控制(G3)
1.1.2.3
安全审计(G3)
1.1.2.4
边界完整性检)
1.1.2.7

等级保护三级要求

等级保护三级要求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三级)GB/T 22239—2008目录7.1 技术要求.............................................................................................................................. - 1 - 7.1.1 物理安全.......................................................................................................................... - 1 - 7.1.1.1 物理位置的选择(G3).............................................................................................. - 1 - 7.1.1.2 物理访问控制(G3).................................................................................................. - 1 - 7.1.1.3 防盗窃和防破坏(G3).............................................................................................. - 1 - 7.1.1.4 防雷击(G3).............................................................................................................. - 1 - 7.1.1.5 防火(G3).................................................................................................................. - 1 - 7.1.1.6 防水和防潮(G3)...................................................................................................... - 2 - 7.1.1.7 防静电(G3).............................................................................................................. - 2 - 7.1.1.8 温湿度控制(G3)...................................................................................................... - 2 - 7.1.1.9 电力供应(A3).......................................................................................................... - 2 - 7.1.1.10 电磁防护(S3)........................................................................................................ - 2 - 7.1.2 网络安全.......................................................................................................................... - 2 - 7.1.2.1 结构安全(G3).......................................................................................................... - 2 - 7.1.2.2 访问控制(G3).......................................................................................................... - 3 - 7.1.2.3 安全审计(G3).......................................................................................................... - 3 - 7.1.2.4 边界完整性检查(S3).............................................................................................. - 3 - 7.1.2.5 入侵防范(G3).......................................................................................................... - 3 - 7.1.2.6 恶意代码防范(G3).................................................................................................. - 3 - 7.1.2.7 网络设备防护(G3).................................................................................................. - 4 - 7.1.3 主机安全.......................................................................................................................... - 4 - 7.1.3.1 身份鉴别(S3).......................................................................................................... - 4 - 7.1.3.2 访问控制(S3).......................................................................................................... - 4 - 7.1.3.3 安全审计(G3).......................................................................................................... - 4 - 7.1.3.4 剩余信息保护(S3).................................................................................................. - 5 - 7.1.3.5 入侵防范(G3).......................................................................................................... - 5 - 7.1.3.6 恶意代码防范(G3).................................................................................................. - 5 - 7.1.3.7 资源控制(A3).......................................................................................................... - 5 - 7.1.4 应用安全.......................................................................................................................... - 5 - 7.1.4.1 身份鉴别(S3).......................................................................................................... - 5 - 7.1.4.2 访问控制(S3).......................................................................................................... - 6 - 7.1.4.3 安全审计(G3).......................................................................................................... - 6 - 7.1.4.4 剩余信息保护(S3).................................................................................................. - 6 - 7.1.4.5 通信完整性(S3)...................................................................................................... - 6 - 7.1.4.6 通信保密性(S3)...................................................................................................... - 6 - 7.1.4.7 抗抵赖(G3).............................................................................................................. - 6 - 7.1.4.8 软件容错(A3).......................................................................................................... - 7 -7.1.5 数据安全及备份恢复...................................................................................................... - 7 - 7.1.5.1 数据完整性(S3)...................................................................................................... - 7 - 7.1.5.2 数据保密性(S3)...................................................................................................... - 7 - 7.1.5.3 备份和恢复(A3)...................................................................................................... - 7 - 7.2 管理要求.............................................................................................................................. - 8 - 7.2.1 安全管理制度.................................................................................................................. - 8 - 7.2.1.1 管理制度(G3).......................................................................................................... - 8 - 7.2.1.2 制定和发布(G3)...................................................................................................... - 8 - 7.2.1.3 评审和修订(G3)...................................................................................................... - 8 - 7.2.2 安全管理机构.................................................................................................................. - 8 - 7.2.2.1 岗位设置(G3).......................................................................................................... - 8 - 7.2.2.2 人员配备(G3).......................................................................................................... - 8 - 7.2.2.3 授权和审批(G3)...................................................................................................... - 9 - 7.2.2.4 沟通和合作(G3)...................................................................................................... - 9 - 7.2.2.5 审核和检查(G3)...................................................................................................... - 9 - 7.2.3 人员安全管理.................................................................................................................. - 9 - 7.2.3.1 人员录用(G3).......................................................................................................... - 9 - 7.2.3.2 人员离岗(G3)........................................................................................................ - 10 - 7.2.3.3 人员考核(G3)........................................................................................................ - 10 - 7.2.3.4 安全意识教育和培训(G3).................................................................................... - 10 - 7.2.3.5 外部人员访问管理(G3)........................................................................................ - 10 - 7.2.4 系统建设管理................................................................................................................ - 10 - 7.2.4.1 系统定级(G3)........................................................................................................ - 10 - 7.2.4.2 安全方案设计(G3)................................................................................................ - 10 - 7.2.4.3 产品采购和使用(G3)............................................................................................ - 11 - 7.2.4.4 自行软件开发(G3)................................................................................................ - 11 - 7.2.4.5 外包软件开发(G3)................................................................................................ - 11 - 7.2.4.6 工程实施(G3)........................................................................................................ - 11 - 7.2.4.7 测试验收(G3)........................................................................................................ - 12 - 7.2.4.8 系统交付(G3)........................................................................................................ - 12 - 7.2.4.9 系统备案(G3)........................................................................................................ - 12 - 7.2.4.10 等级测评(G3)...................................................................................................... - 12 - 7.2.4.11 安全服务商选择(G3).......................................................................................... - 12 - 7.2.5 系统运维管理................................................................................................................ - 13 - 7.2.5.1 环境管理(G3)........................................................................................................ - 13 - 7.2.5.2 资产管理(G3)........................................................................................................ - 13 - 7.2.5.3 介质管理(G3)........................................................................................................ - 13 - 7.2.5.4 设备管理(G3)........................................................................................................ - 13 - 7.2.5.5 监控管理和安全管理中心(G3)............................................................................ - 14 - 7.2.5.6 网络安全管理(G3)................................................................................................ - 14 - 7.2.5.7 系统安全管理(G3)................................................................................................ - 14 - 7.2.5.8 恶意代码防范管理(G3)........................................................................................ - 15 - 7.2.5.9 密码管理(G3)........................................................................................................ - 15 -7.2.5.11 备份与恢复管理(G3).......................................................................................... - 15 - 7.2.5.12 安全事件处置(G3).............................................................................................. - 15 - 7.2.5.13 应急预案管理(G3).............................................................................................. - 16 -7.1 技术要求7.1.1 物理安全7.1.1.1 物理位置的选择(G3)本项要求包括:a) 机房和办公场地应选择在具有防震、防风和防雨等能力的建筑内;b) 机房场地应避免设在建筑物的高层或地下室,以及用水设备的下层或隔壁。

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第三级系统要求

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第三级系统要求

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第三级系统要求
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第三级系统是指重要或较重要的、对国家利益具有直接影响的信息系统。

相应的系统要求如下:
1. 系统安全性要求:确保系统运行时的安全性,包括系统隔离、数据防泄密、系统及网络拒绝服务攻击防护等。

2. 安全管理要求:确保系统的安全管理能力,包括安全策略制定、安全意识培训、安全事件管理等。

3. 访问控制要求:实施严格的访问控制措施,包括用户身份验证、用户权限管理、终端设备管理等。

4. 数据保密性要求:保护系统中的敏感信息,确保数据的保密性,包括数据加密、访问控制、备份与恢复等。

5. 流程审批要求:建立完整的流程审批机制,确保系统操作与管理的合规性与规范性。

6. 系统运维要求: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和维护,包括系统漏洞及时修复、安全补丁更新、监控与审计等。

7. 系统监测要求:建立有效的系统监测与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并应对潜在的安全威胁。

8. 应急响应要求:建立应急响应机制,对安全事件做出及时响应,包括安全事件处置、调查与追溯等。

9. 安全审计要求:进行定期的安全审计,确保系统的合规性与安全性。

10. 系统备份与恢复要求:建立完善的系统备份与恢复机制,确保系统数据的安全性与可恢复性。

11. 系统通信安全要求:对系统的通信过程进行加密与防护,确保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

12. 隐私保护要求:保护用户、个人等相关主体的隐私信息,确保相关信息的保密性与安全性。

以上是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第三级系统的一些基本要求,具体的要求可能会根据不同国家的政策和法规而有所差异。

等级保护三级(等保三级)基本要求

等级保护三级(等保三级)基本要求
g)应按照对业务服务的重要次序来指定带宽分配优先级别,保证在网络发生拥堵的时候优先保护重要主机。
在多个业务共用的网络设备上配置QOS。
本项要求包括:
a)应在网络边界部署访问控制设备,启用访问控制功能;
b)应能根据会话状态信息为数据流提供明确的允许/拒绝访问的能力,控制粒度为端口级;
c)应对进出网络的信息内容进行过滤,实现对应用层HTTP、FTP、TELNET、SMTP、POP3等协议命令级的控制;
本项要求包括:
a)应提供数据有效性检验功能,保证通过人机接口输入或通过通信接口输入的数据格式或长度符合系统设定要求;
b)应提供自动保护功能,当故障发生时自动保护当前所有状态,保证系统能够进行恢复。
本项要求包括:
a)当应用系统的通信双方中的一方在一段时间内未作任何响应,另一方应能够自动结束会话;
b)应确保系统内的文件、目录和数据库记录等资源所在的存储空间,被释放或重新分配给其他用户前得到完全清除。
采用安全操作系统(如一些国产Linux操作系统或B1级操作系统)或安装Windows平台的剩余信息保护软件。(同客体重用。)
本项要求包括:
a)应能够检测到对重要服务器进行入侵的行为,能够记录入侵的源IP、攻击的类型、攻击的目的、攻击的时间,并在发生严重入侵事件时提供报警;
采用主机或网络入侵检测系统。
b)应能够对重要程序的完整性进行检测,并在检测到完整性受到破坏后具有恢复的措施;
采用安全操作系统或安装内核加固软件。
c)操作系统应遵循最小安装的原则,仅安装需要的组件和应用程序,并通过设置升级服务器等方式保持系统补丁及时得到更新。
采用操作系统安全评估和加固服务,并部署补丁服务器。
a)应采用接地方式防止外界电磁干扰和设备寄生耦合干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
访问控制(G3)
13
14
15
16
a) 应在网络边界部署访问控制设备,启用访问控制功 能; b) 应能根据会话状态信息为数据流提供明确的允许/ 拒绝访问的能力,控制粒度为端口级; c) 应对进出网络的信息内容进行过滤,实现对应用 层HTTP、FTP、TELNET、SMTP、POP3等协议命令级的 控制; d) 应在会话处于非活跃一定时间或会话结束后终止 网络连接; e) 应限制网络最大流量数及网络连接数; f) 重要网段应采取技术手段防止地址欺骗; g) 应按用户和系统之间的允许访问规则,决定允许或 拒绝用户对受控系统进行资源访问,控制粒度为单个 安全审计(G3) a) 应对网络系统中的网络设备运行状况、网络流量、 用户行为等进行日志记录; b) 审计记录应包括:事件的日期和时间、用户、事件 类型、事件是否成功及其他与审计相关的信息; c) 应 能 够 根 据 记 录 数 据进 行 分 析, 并生 成 审 计 报 表; d) 应对审计记录进行保护,避免受到未预期的删除 边 界 完 整 性 检 查 a) 应能够对非授权设备私自联到内部网络的行为进 (S3) 行检查,准确定出位置,并对其进行有效阻断; b) 应能够对内部网络用户私自联到外部网络的行为进 行检查,准确定出位置,并对其进行有效阻断。 入侵防范(G3) a) 应在网络边界处监视以下攻击行为:端口扫描、强 力攻击、木马后门攻击、拒绝服务攻击、缓冲区溢出 攻击、IP碎片攻击和网络蠕虫攻击等; b) 当检测到攻击行为时,记录攻击源IP、攻击类型 、攻击目的、攻击时间,在发生严重入侵事件时应提 供报警。 恶 意 代 码 防 范 a) 应在网络边界处对恶意代码进行检测和清除; (G3) b) 应维护恶意代码库的升级和检测系统的更新。
2
3
4
5
6
7 8 9
10
11
防水和防潮(G3) a) 水管安装,不得穿过机房屋顶和活动地板下; b) 应采取措施防止雨水通过机房窗户、屋顶和墙壁渗 透; c) 应采取措施防止机房内水蒸气结露和地下积水的转 移与渗透; d) 应安装对水敏感的检测仪表或元件,对机房进行 防静电(G3) a) 主要设备应采用必要的接地防静电措施; b) 机房应采用防静电地板。 温湿度控制(G3) 机房应设置温、湿度自动调节设施,使机房温、湿度 的变化在设备运行所允许的范围之内。 电力供应(A3) a) 应在机房供电线路上配置稳压器和过电压防护设 备; b) 应提供短期的备用电力供应,至少满足主要设备在 断电情况下的正常运行要求; c) 应设置冗余或并行的电力电缆线路为计算机系统 供电; 电磁防护(S3) a) 应采用接地方式防止外界电磁干扰和设备寄生耦 合干扰; b) 电源线和通信线缆应隔离铺设,避免互相干扰; c) 应对关键设备和磁介质实施电磁屏蔽。 网络安全 结构安全(G3) a) 应保证主要网络设备的业务处理能力具备冗余空 间,满足业务高峰期需要; b) 应保证网络各个部分的带宽满足业务高峰期需要; c) 应在业务终端与业务服务器之间进行路由控制建 立安全的访问路径; d) 应绘制与当前运行情况相符的网络拓扑结构图; e) 应根据各部门的工作职能、重要性和所涉及信息的 重要程度等因素,划分不同的子网或网段,并按照方 便管理和控制的原则为各子网、网段分配地址段; f) 应避免将重要网段部署在网络边界处且直接连接 外部信息系统,重要网段与其他网段之间采取可靠的 技术隔离手段; g) 应按照对业务服务的重要次序来指定带宽分配优 先级别,保证在网络发生拥堵的时候优先保护重要主
19
访问控制(S3)
20
21Leabharlann a) 应启用访问控制功能,依据安全策略控制用户对资 源的访问; b) 应根据管理用户的角色分配权限,实现管理用户 的权限分离,仅授予管理用户所需的最小权限; c) 应实现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系统特权用户的权限分 离; d) 应严格限制默认帐户的访问权限,重命名系统默认 帐户,修改这些帐户的默认口令; e) 应及时删除多余的、过期的帐户,避免共享帐户的 存在。 f) 应对重要信息资源设置敏感标记; g) 应依据安全策略严格控制用户对有敏感标记重要 安全审计(G3) a) 审计范围应覆盖到服务器和重要客户端上的每个操 作系统用户和数据库用户; b) 审计内容应包括重要用户行为、系统资源的异常使 用和重要系统命令的使用等系统内重要的安全相关事 件; c) 审计记录应包括事件的日期、时间、类型、主体标 识、客体标识和结果等; d) 应 能 够 根 据 记 录 数 据进 行 分 析, 并生 成 审 计 报 表; e) 应保护审计进程,避免受到未预期的中断; 剩 余 信 息 保 护 a) 应保证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系统用户的鉴别信息所 (S3) 在的存储空间,被释放或再分配给其他用户前得到完 全清除,无论这些信息是存放在硬盘 上还 是在 内存 中; b) 应确保系统内的文件、目录和数据库记录等资源 所在的存储空间,被释放或重新分配给其他用户前得
入侵防范(G3)
26
访问控制(S3)
27
28
29 30
31
a) 应提供访问控制功能,依据安全策略控制用户对文 件、数据库表等客体的访问; b) 访问控制的覆盖范围应包括与资源访问相关的主体 、客体及它们之间的操作; c) 应由授权主体配置访问控制策略,并严格限制默认 帐户的访问权限; d) 应授予不同帐户为完成各自承担任务所需的最小权 限,并在它们之间形成相互制约的关系。 e) 应具有对重要信息资源设置敏感标记的功能; f) 应依据安全策略严格控制用户对有敏感标记重要 信息资源的操作; 安全审计(G3) a) 应提供覆盖到每个用户的安全审计功能,对应用系 统重要安全事件进行审计; b) 应保证无法单独中断审计进程,无法删除、修改或 覆盖审计记录; c) 审计记录的内容至少应包括事件的日期、时间、发 起者信息、类型、描述和结果等; d) 应提供对审计记录数据进行统计、查询、分析及 生成审计报表的功能。 剩 余 信 息 保 护 a) 应保证用户鉴别信息所在的存储空间被释放或再 (S3) 分配给其他用户前得到完全清除,无论这些信息是存 放在硬盘上还是在内存中; b) 应保证系统内的文件、目录和数据库记录等资源 所在的存储空间被释放或重新分配给其他用户前得到 完全清除。 通信完整性(S3) 应采用密码技术保证通信过程中数据的完整性。 通信保密性(S3) a) 在通信双方建立连接之前,应用系统应利用密码技 术进行会话初始化验证; b) 应对通信过程中的整个报文或会话过程进行加密。 抗抵赖(G3) a) 应具有在请求的情况下为数据原发者或接收者提 供数据原发证据的功能; b) 应具有在请求的情况下为数据原发者或接收者提 供数据接收证据的功能。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三级)基本要求
序 1 要求类别 要求项目 子项描述 备注 技术要求 物理安全 物 理 位 置 的 选 择 a) 机房和办公场地应选择在具有防震、防风和防雨等 (G3) 能力的建筑内; b) 机房场地应避免设在建筑物的高层或地下室,以 及用水设备的下层或隔壁。 物 理 访 问 控 制 a) 机房出入口应安排专人值守,控制、鉴别和记录进 (G3) 入的人员; b) 需进入机房的来访人员应经过申请和审批流程,并 限制和监控其活动范围; c) 应对机房划分区域进行管理,区域和区域之间设 置物理隔离装置,在重要区域前设置交付或安装等过 渡区域; d) 重要区域应配置电子门禁系统,控制、鉴别和记 录进入的人员。 防 盗 窃 和 防 破 坏 a) 应将主要设备放置在机房内; (G3) b) 应将设备或主要部件进行固定,并设置明显的不易 除去的标记; c) 应将通信线缆铺设在隐蔽处,可铺设在地下或管道 中; d) 应对介质分类标识,存储在介质库或档案室中; e) 应利用光、电等技术设置机房防盗报警系统; 防雷击(G3) a) 机房建筑应设置避雷装置; b) 应设置防雷保安器,防止感应雷; c) 机房应设置交流电源地线。 防火(G3) a) 机房应设置火灾自动消防系统,能够自动检测火 情、自动报警,并自动灭火; b) 机房及相关的工作房间和辅助房应采用具有耐火 等级的建筑材料; c) 机房应采取区域隔离防火措施,将重要设备与其 他设备隔离开。
22
23
24
25
a) 应能够检测到对重要服务器进行入侵的行为,能 够记录入侵的源IP、攻击的类型、攻击的目的、攻击 的时间,并在发生严重入侵事件时提供报警; b) 应能够对重要程序的完整性进行检测,并在检测 到完整性受到破坏后具有恢复的措施; c) 操作系统应遵循最小安装的原则,仅安装需要的组 件和应用程序,并通过设置升级服务器等方式保持系 统补丁及时得到更新。 恶 意 代 码 防 范 a) 应安装防恶意代码软件,并及时更新防恶意代码软 (G3) 件版本和恶意代码库; b) 主机防恶意代码产品应具有与网络防恶意代码产 品不同的恶意代码库; c) 应支持防恶意代码的统一管理。 资源控制(A3) a) 应通过设定终端接入方式、网络地址范围等条件限 制终端登录; b) 应根据安全策略设置登录终端的操作超时锁定; c) 应对重要服务器进行监视,包括监视服务器的CPU 、硬盘、内存、网络等资源的使用情况; d) 应限制单个用户对系统资源的最大或最小使用限 度; e) 应能够对系统的服务水平降低到预先规定的最小 应用安全 身份鉴别(S3) a) 应提供专用的登录控制模块对登录用户进行身份标 识和鉴别; b) 应对同一用户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组合的鉴别技 术实现用户身份鉴别; c) 应提供用户身份标识唯一和鉴别信息复杂度检查功 能,保证应用系统中不存在重复用户身份标识,身份 鉴别信息不易被冒用; d) 应提供登录失败处理功能,可采取结束会话、限制 非法登录次数和自动退出等措施; e) 应启用身份鉴别、用户身份标识唯一性检查、用户 身份鉴别信息复杂度检查以及登录失败处理功能,并 根据安全策略配置相关参数。
17
18
网 络 设 备 防 护 a) 应对登录网络设备的用户进行身份鉴别; (G3) b) 应对网络设备的管理员登录地址进行限制; c) 网络设备用户的标识应唯一; d) 主要网络设备应对同一用户选择两种或两种以上 组合的鉴别技术来进行身份鉴别; e) 身份鉴别信息应具有不易被冒用的特点,口令应有 复杂度要求并定期更换; f) 应具有登录失败处理功能,可采取结束会话、限制 非法登录次数和当网络登录连接超时 自动退出 等措 施; g) 当对网络设备进行远程管理时,应采取必要措施防 止鉴别信息在网络传输过程中被窃听; 主机安全 身份鉴别(S3) a) 应对登录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系统的用户进行身份标 识和鉴别; b) 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系统管理用户身份标识应具有不 易被冒用的特点,口令应有复杂度要求并定期更换; c) 应启用登录失败处理功能,可采取结束会话、限制 非法登录次数和自动退出等措施; d) 当对服务器进行远程管理时,应采取必要措施,防 止鉴别信息在网络传输过程中被窃听; e) 应为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系统的不同用户分配不同的 用户名,确保用户名具有唯一性。 f) 应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组合的鉴别技术对管理用 户进行身份鉴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