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现状与展望
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第20卷第1期V o l.20N o.1 硬 质 合 金CE M EN T ED CA RB I D E2003年3月M ar.2003综合评述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及展望王基才Ξ 尤显卿 郑玉春 程娟文(合肥工业大学材料学院,合肥,230009)摘 要 从材料的选择、制备技术和性能等方面对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进行综合评述。
分析了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改进措施,指出了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几个重要发展方向:制备技术的改进、应用范围向特色应用领域的拓宽和再生回收的重视。
关键词 复合材料 碳化物粒子 制备技术 性能 生产应用1 引 言自1965年A Kelly,G J davies和D C ratch ley 等[1]首先总结和提出了金属基复合材料(M etal M atrix Com po sites,简称MM C s)的资料以来, MM C s就以其高的比强度、比刚度及良好的热稳定性、耐磨性、尺寸稳定性及成分可设等优点[2-4]吸引了各国学者和科研人员的关注,成为材料研究和开发的热点。
按增强体的形式MM C s可分为连续纤维增强、短纤维或晶须增强、颗粒增强等。
由于连续纤维增强的MM C s必须先制成复合丝,工艺成本高而复杂,因此其应用范围有很大的局限性,只应用于少数有特殊性能要求的零件。
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Particu late R einfo rced M etal M atrix Com po sites,简称PRMM C)是将陶瓷颗粒增强相外加或自生进入金属基体中得到兼有金属优点(韧性和塑性)和增强颗粒优点(高硬度和高模量)的复合材料。
PRMM C具有增强体成本低,微观结构均匀,材料各向同性,可采用热压、热轧等传统金属加工工艺进行加工等优点[5-8],因而与纤维增强、晶须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相比倍受关注[9-10]。
2 PRMM C材料的选择基体材料是MM C s的主要组成部分,起着固结增强相、传递和承受各种载荷(力、热、电)的作用。
金属基复合材料发展和应用前景

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发展现状与应用前景金属基复合材料( M MCs) 问世至今已有30 余年。
M MCs 的耐温性较高, 力学性能( 特别是刚度) 比一般金属的好, 此外它还具有导电性以及在高真空条件下不释放小分子的特点, 克服了树脂基复合材料在航宇领域中使用时存在的缺点, 因此受到航空航天部门的青睐。
然而, 尽管MM Cs 在航天飞机以及其他一些尖端技术中已经获得应用, 但用量很小, 不足以推动其发展。
近年来虽然努力在民用领域寻找机遇, 但终因成本偏高而缺乏与金属等其他传统材料竞争的优势。
因此发展MM Cs 的出路在于寻找降低成本的措施, 同时也要探索能充分发挥其特色的应用领域。
鉴于复合材料的成型工艺占其成本的60% ~ 70% , 所以研究发展高效、省时、低能耗、设备简单、能实现近似无余量成型的工艺方法是当务之急。
1、金属基复合材料制备技术1.1各种制备方法简评MMCs 通常按增强体的形式分类, 如连续纤维增强、短纤维或晶须增强、颗粒增强以及片层叠合等。
由于连续纤维增强的MM Cs 必须先制成复合丝或复合片等先驱体, 工艺复杂而成本高, 因此除了极少量有特殊要求的零件(如航天飞机的结构梁)采用外,目前尚看不到有扩大应用的可能性。
本文着重叙述的是颗粒、短纤维或晶须等非连续增强体的MM Cs, 其中, 颗粒增强的M MCs 已具备批量生产条件, 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迄今, 已开发出不少非连续增强体MMCs的制备方法,见表1在表 1 列出的各种制备方法中, 搅拌混合法和挤压铸造法比较成熟,已具备批量生产的条件。
对搅拌混合法工艺已完成了大量研究工作,其中包括对增强体进行表面处理,以改善其与基体金属的浸润性;调整基体合金元素以减轻界面反应对MMCs性能的影响;在设备方面则改进了搅拌桨的形式以改善增强体分布的均匀性,此外,研究了增强体的加入机构,为降低气孔率还制作了施加负压的装置;在工艺条件上则研究了搅拌速度和金属熔体温度对混合均匀度和产生气泡的影响。
材料学中的金属基复合材料研究

材料学中的金属基复合材料研究在材料学领域中,金属基复合材料一直是研究的热点之一。
金属基复合材料指的是将两种或更多种不同性质的材料进行组合,以获得具有更优异性能的新材料。
本文将探讨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研究内容、应用领域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一、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研究内容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研究内容涉及多个方面,包括材料的制备方法、微观结构与力学性能的关系以及复合界面的研究等。
首先是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制备金属基复合材料的方法通常包括粉末冶金、熔体浸渍、覆盖层、弹性复合等。
每种方法都有其优缺点和适用范围,研究人员需要根据具体的应用需求选择适合的方法。
其次是对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与力学性能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
微观结构包括金属基体、增强相和界面三部分。
研究表明,增强相形态、分布和尺寸对材料力学性能有着重要影响。
通过优化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设计,可以提高材料的强度、硬度、韧性等性能指标。
最后是复合界面的研究。
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界面是指增强相与基体之间的接触面。
优质的界面结合能够提高材料的力学性能,而弱的界面结合则容易导致应力集中和断裂。
因此,研究人员致力于寻找新的界面改性方法,例如添加界面反应层或采用界面改性剂,以提高界面结合强度和界面的稳定性。
二、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应用领域金属基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性能表现,因此在多个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金属基复合材料常见的应用领域之一:1. 轻量化领域:金属基复合材料具有高比强度和高比刚度的特点,对于航空航天、汽车和高铁等领域的轻量化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使用铝基复合材料可以有效减轻飞机的自重,提高燃油经济性。
2. 功能材料领域:金属基复合材料可以通过添加适量的增强相实现特定功能。
例如,添加碳纤维增强相的金属基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耐腐蚀性,可应用于电子器件和化学工业等领域。
3. 高温材料领域:金属基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高温稳定性和耐腐蚀性能,常用于燃气轮机和核工程等高温环境下的应用。
金属材料发展现状及展望

重庆科技学院金属材料工程导论课程论文题目:金属材料发展现状及展望姓名袁建学号43班级金材普11-01成绩金属材料发展现状及展望---金材普2011-01 袁建[摘要]材料对社会、经济及科学技术活动的影响面大和带动力强,u人类文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同金属材料关系十分密切。
现代社会种类繁多的金属材料已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金属材料的发展前景如何,不仅对相关行业有着重大影响,甚至对整个社会有着密切的关系。
本文对金属材料的发展现状和未来的发展前景做了简要的叙述。
[关键词]金属材料研发前景发展趋势1 前言能源、信息、材料是社会发展的三大支柱,而材料又主要分为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和复合材料,这其中金属材料是人类历史上系统的应用研究时间最长,在目前应用也较为广泛的一种重要材料。
金属材料在人类历史上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这是由其自身性质决定的,金属材料具有高弹性模量、高韧性和强度硬度较高等优点,同时金属材料来源广泛,种类繁多和加工技术相对成熟等优异的特性,这些优点都决定了金属材料在材料领域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随着现代金属材料科学的不断发展,金属材料在机械制造业、国防领域、航空航天、建筑业、农业、矿业资源、电子信息等领域,有明显的性价比优势和广阔的市场。
2 .1 钢铁材料发展钢铁材料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在整个材料大家庭中始终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更新,当的份额。
未来不锈钢的趋势发展主要集中在加强发挥其自身优势,使其能具有在特殊条件下使用的特殊性能不锈钢,同时如何降低其研发生产成本,也是未来的一个方向。
此外,钢铁材料的新需求和新技术也在不断地出现。
特别是在能源工业、交通运输、航空技术对新型钢铁材料的社会需求。
由于要有新的产品产出,所以就会带动产生新的技术。
超纯净钢生产工艺就是其中的一种。
随着钢铁生产工艺的技术进步与生产装备的进一步完善。
对于连铸质量,围绕无缺陷连铸坯的生产,重点解决以下技术困难:(1) 高碳钢连铸的中心偏析与疏松缺陷;(2) 包晶钢、含Ti不锈钢的表面质量控制;(3) 卷渣造成的大型夹杂物控制技术;(4)铸坯质量的准确预报与表面修磨技术。
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现状与发展趋势金属基复合材料是指将金属作为基体材料,与其他非金属材料(如陶瓷、复合材料纤维等)进行复合制备的材料。
目前,金属基复合材料在诸多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包括航空航天、汽车、电子、建筑等。
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现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材料种类丰富: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种类非常多样,包括金属基陶瓷复合材料、金属基纤维复合材料、金属基聚合物复合材料等。
不同种类的金属基复合材料具有不同的特性和应用领域。
2. 性能优良:金属基复合材料具有金属和非金属材料的优势,综合性能较好。
例如,金属基纤维复合材料具有较高的强度和刚度,金属基陶瓷复合材料具有较高的耐磨性和耐高温性能。
3. 制备技术成熟: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技术已经较为成熟,包括热压、热等静压、粉末冶金、特殊金属/陶瓷涂覆等多种制备方法。
这些方法能够制备出具有均匀组织结构和良好性能的金属基复合材料。
未来,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发展趋势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变革材料设计:研究人员将继续探索金属基复合材料的设计、制备和性能调控方法,以实现更好的性能和应用。
例如,通过优化复合材料的界面结构和增加金属间化合物相的形成,进一步提高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耐磨性能。
2. 发展新型金属基复合材料: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新型金属基复合材料将不断涌现。
例如,碳纳米管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石墨烯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等具有很高研究和应用价值。
3. 应用拓展:金属基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汽车、电子等领域的应用将进一步拓展。
例如,开发具有轻质、高强度和高温耐受性能的复合材料,可用于制造飞机、汽车零件、电子器件等。
金属基复合材料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并且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研究的深入,其性能和应用将得到进一步提高和扩展。
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摘 要 :在过 去的二十多年 里 ,金属基 复合材料凭借其结 构轻量化 和优异的耐 磨 、热 学和 电学性 能 ,逐渐 在 陆上运输 ( 车 汽
和火 车) 、热 管理 、民航 、工 业和体育休 闲产业 等诸 多领 域实 现 商业 化的应 用 ,确立 了作 为 新材 料 和新 技术 的地 位。但 是 , 金属基 复合 材料的未来发 展仍 然面临不 确定性 ,既有 可能持续扩 大应用领域 和市 场规模 ,也有 可能在 其它 材料 和技 术 的竞争
领 域 和市 场规 模 ,也 有 可 能在其 它 材 料和 技 术 的竞 争 下
Ab ta t I tep s t o d cd s s r c : n h at w e a e ,me t x c m o i s( t ma i o p s e MMC )h v e n e t l h d a e t a n l a r t s a eb e s bi e sa n w mae l a d a s i r s
事 国防 向 民用 领 域 渗 透 ,如 今 已在 陆 上 运 输 ( 车 和 火 汽
征 与控制 问题 、可 调控 增 强体 空 间分 布 的复 合 技 术 与二 次加 工技 术 等 。这 一切 帮 助确 立 了金 属基 复 合 材 料作 为 新 材 料 和新 技 术 的地位 。但是 ,金属 基 复合 材 料 的 未来 发 展仍 然 面 临很 大 的不 确定 性 ,既 有 可 能持 续 扩大 应 用
a d r s r h. n e eac
Key wor ds: mea tx c mp sts rp re ;a piain tlmar o oi ;po e is p l t i e t c o
1 前 言
在过 去 的二 十几 年 中 ,金属 基 复合 材 料 逐 渐地 从 军
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发展现状

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发展现状赵鹏鹏;谭建波【摘要】金属基复合材料具有较高的比强度和比刚度,广泛用于军事、航天等领域,其研究和发展受到了各行各业,尤其是重工业产业的密切关注.介绍了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研究历史和发展现状,根据基体类型和增强相形态对其进行了分类.常见的金属基复合材料制备方法包括粉末冶金法、铸造凝固成型法(搅拌铸造法和挤压铸造法)、喷射成型法和原位复合法,重点介绍了粉末冶金法和铸造凝固成型法.指出了现阶段金属基复合材料发展需解决成本偏高、工艺复杂、分布不均匀、高温下易发生界面反应及偏聚等问题.%Due to their high specific strength and high specific stiffness,metal matrix composites are widely used inmilitary,spaceflight,etc.,and 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which has been widely concentrated,especially in heavy industry.The research history and development status of metal matrix composites are introduced,andthe classification of metal matrix composites is given according to the types of the matrix and the morphology of the reinforcing phase.The common method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metal matrix composites include powder metallurgy,casting solidification molding (stir casting and squeeze casting),spray forming and in situ compounding.The powder metallurgy method and casting solidification forming method are mainly introduced.The problems that need be solved for the development of metal matrix composites including high cost,complicate craft,uneven distribution,and incident surface reaction and segregation under high temperature are pointed out.【期刊名称】《河北工业科技》【年(卷),期】2017(034)003【总页数】8页(P214-221)【关键词】金属基复合材料;基体类型;增强相;粉末冶金法;挤压铸造【作者】赵鹏鹏;谭建波【作者单位】河北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河北石家庄 050018;河北省材料近净成形技术重点实验室,河北石家庄050018;河北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河北石家庄 050018;河北省材料近净成形技术重点实验室,河北石家庄05001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G146.4近些年来,由于一些高新技术的兴起,一些传统材料已无法满足多种产业对其比强度、比刚度等性能的要求。
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发展现状及展望要点

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发展现状及展望摘要:介绍了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研究及应用现状。
就算了金属基复合出来的分类性能特点,并总结了其主要应用。
对于大批量生产的复合材料来讲,轧制方法复合具有比其它方法有更多的适用性和经济性,最后对金属基复合材料(MMC)的发展作出展望。
关键词:金属基复合材料;发展现状;应用;前景前言现代科学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对材料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往往希望材料具有某些特殊性能的同时,又具备良好的综合性能。
传统的单一材料已经很难满足这种需要。
因此,人们将注意力转向复合材料,复合材料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成分不同,性质不同,有时形状也不同的相容性材料以物理方式合理的进行复合而制成的一种材料。
其以最大限度的发挥各种材料的特长,并赋予单一材料所不具备的优良性能,复合材料的性能还具有可设计性的重要特征[1]。
近年来,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研究、开发、应用方面己经取得了非凡的发展。
但是国内外关于MMCs的研究都是集中在有色金属基体复合材料的研究,其主要的应用对象为航空航天工业和特殊场合,这类复合材料虽然具有密度低、刚性好等特殊性能,但是一方面它的生产成本高,另一方面它不适用于高温、高速、高载、高磨损的恶劣工作情况,而这样的工作条件下使用的陶瓷基或金属间化合物基复合材料造价昂贵、成本过高,而对以钢铁为基体,以矿山、电力、建材、农机等一般工业为应用目标的复合材料研究比较少。
目前,我国在有色金属基复合材料方面的研究己经接近国际水平,但是在工业生产及应用上存在着巨大的差距,而在黑色金属基复合材料方面的研究和应用都尚处在初步探索阶段,有必要加大对黑色金属基复合材料方面的研究,使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应用扩大到工业及民用领域,以实现金属基复合材料科学技术的全面发展。
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分类按基体的类型,金属基复合材料可分为:铝基、镍基、钛基、镁基、铁基等;按增强体的类型,金属基复合材料可分为两大类:长纤维和非长纤维增强的金属基复合材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现状与展望学院:萍乡学院专业:无机非金属材料学号:13461001姓名:蒋家桐摘要综述了金属基复合材料的进展情况,重点阐述了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和金属基复合涂层的进展,包括其性能、现有品种、制备工艺、应用情况. 同时报道了目前本领域研究存在的问题,如:力学问题、界面问题、热疲劳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展望发展前景.关键词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复合涂层材料,界面,热疲劳,功能梯度材料随着近代高新技术的发展,对材料不断提出多方面的性能要求,推动着材料向高比强度、高比刚度、高比韧性、耐高温、耐腐蚀、抗疲劳等多方面发展[1 ] . 复合材料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材料当前面临的问题,推进了材料的进展.金属基复合材料(MMC) 是以金属、合金或金属间化合物为基体,含有增强成分的复合材料. 这种材料的主要目标是解决航空、航天等高技术领域提高用材强度、弹性模量和减轻重量的需要,它在60 年代末才有了较快的发展,是复合材料一个新的分支. 目前尚远不如高聚物复合材料那样成熟,但由于金属基复合材料比高聚物基复合材料耐温性有所提高,同时具有弹性模量高、韧性与耐冲击性好、对温度改变的敏感性很小、较高的导电性和导热性,以及无高分子复合材料常见的老化现象等特点,成为用于宇航、航空等尖端科技的理想结构材料.1 进展情况目前,金属基复合材料基本上可分为纤维增强和颗粒增强两大类,所用的基体包括Al ,Mg ,Ti 等轻金属及其合金以及金属间化合物等,也有少量以钢、铜、镍、钴、铅等为基体. 增强纤维主要有碳及石墨纤维、碳化硅纤维、硼纤维、氧化铝纤维等,增强颗粒有碳化硅、氧化铝、硼化物和碳化物等. 用以上的各种基体和增强体虽可组成大量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品种,但实际上只有极少几种有应用前景,多数仍处在研究开发阶段,甚至也有不少品种目前尚看不到其应用前景[2 ] .1. 1 纤维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纤维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由于具有高温性能好、比强度、比模量高、导电、导热性好等优点,而成为复合材料的主要类型.1. 2 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由于纤维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存在上述缺点,从而未能得以大规模工业应用,只有美国、日本等少数发达国家用于军事工业. 为此,近年来国际上又将注意力逐渐转移到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研究上. 这一类金属基复合材料与纤维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相比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可采用常规金属加工设备来制造,这样有利于其开发和应用. 可见,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是非常有发展前途的.金属基颗粒复合材料通常是作为耐磨、耐热、耐蚀、高强度材料开发的,目前用于颗粒增强复合材料的颗粒有数十种,常用的有石墨、SiC、SiO2 、TiC、BN、α- Al2O3 、TiO2 、WC ,它们大多是无机化合物. 目前已有铝基、钼基、钢基、Fe 基、Co 基、Ni 基、Mg 基等颗粒复合. 但随着宇航事业的发展,高温耐热金属基复合材料,如以铜、钼、镍、钴等为基体的金属基复合材料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池野等[4 ]对Al2O3 颗粒增强纯铝复合材料的性能进行了研究,发现随着Al2O3 颗粒体积分数增加,强度不断上升. 陶瓷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具有高的比强度和比模量,并且具有原材料成本低廉,复合材料制备工艺简单的特点而受到重视. Hosking 等[5 ]的研究结果表明,随着Al2O3 或SiC 颗粒的体积分数增加,不但塑性下降,而且强度也下降. 在Al - 5Si 合金中,加入SiC 和石墨的结果也类似.与轻金属Al 相比,Mg 及其合金密度更小,约1. 8g/ cm2 ,比Al 轻约30 % ,在提高比强度、比刚度上有更大的潜力. 颗粒增强的镁基复合材料已表现出优良性能[6 ] .另外,M. Hunt [7 ]指出为适应火箭发动机、新一代航空发动机和其它高温航空航天用构件的需要,必须开发在高温下具有高强度、高刚度,甚至还有导热性和导电性的金属基复合材料.其中提到美国密执安州麦迪逊的Wall Colmonoy 公司开发了一种用碳化钨增强的镍基粉末合金,用于表面强化. 这种复合材料在基体和增强剂之间产生冶金结合. 这种涂层可用于多种基体金属,包括低碳钢、不锈钢和合金钢. 它们的应用包括传送机、离心机、泥浆泵壳体、钻具和其它需要耐蚀和耐磨的场合.林化春等[8 用碳化铬增强镍基自熔合金,并用真空熔烧法在钢基体上直接熔烧制成复合涂层,母材与基体之间也形成牢固的冶金结合,大大提高了母材的耐磨耐蚀性. 这种新材料利用表面改性技术,在不改变材料整体性能的基础上,提高了表面强度,并降低了成本,是工程上迫切需要的新材料.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因为粒子的长径比小,不能使基体应力有效地向增强相传递,因此,复合材料的抗拉强度比基体本身的强度好不了多少[9 ] . 用纤维增强能解决上述问题,得到高的力学性能. 不过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其制造成本和纤维的价格仍将限制这些材料的使用.对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采用搅拌工艺制备的研究较多. 为改善颗粒和熔体之间的润湿性,提出了对颗粒进行表面处理和改变基体合金组成等两种措施[10 ] ,另外也有不少研究致力于设计搅拌形成及桨叶设计.2 表面涂层技术的进展随着航空和宇航技术的发展,发动机的工作温度愈来愈高,在高温、高压、大流量、大推力的环境下进行工作时,冷、热高速空气流或高温燃气都会对结构材料构成最严重的氧化、腐蚀及疲劳破坏. 具有高温性能好,比强度、比模量高的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出现,虽然在某些情况下能满足性能要求,但它同时也存在成本高的缺点,从经济上看往往是行不通的. 鉴于材料承受耐磨、腐蚀、疲劳破坏、高温氧化都是从表面开始的,研究和发展表面强化技术,对提高零件使用寿命和可靠性,对于推动高技术和新技术的发展,对于节约材料,节约能源等都有重大意义[11 ] .近30 年来,有许多新的科学技术渗透到表面强化技术领域,使金属的表面强化技术得到迅速发展. 材料的表面涂层是近年来发展最快的一种新的表面技术,是提高材料使用性能和寿命的有效途径[12 ] .热喷涂技术作为一种新的表面防护和表面强化工艺在近20 年里得到迅速发展,它的发展从使用条件最苛刻,要求最严格的宇航工业开始,然后迅速向各民用工业部门扩展开来;激光熔敷能准确控制功率密度和加热深度,变形小,能获得结合强度很好的表面涂层;气相沉积法用材广泛,适用面宽,已广泛用于机械制造、冶金工业以及宇航、核能等领域;70年代发展起来的离子注入新技术,利用注入离子可得到过饱和固溶体,非晶态和某些化合物层,能改变材料摩擦系数,增加表面硬度,提高耐磨性及抗蚀性,延长零件的使用寿命. 还有一些历史较长的表面处理技术,近几十年得到了飞跃发展. 例如,电镀、电刷镀技术,已成为人们公认的金属表面新技术,在我国已得到普遍应用.目前,国内外应用较多的制造涂层的方法是热喷涂、等离子喷焊、激光熔敷等新技术,但它们还存在一些工艺问题,如热喷涂涂层薄,涂层与母材结合强度低,由于对工件局部加热,易产生热应力,引起工件热变形;激光熔敷设备复杂,昂贵,激光器功率小,涂层不易制备;等离子喷焊噪声污染难以克服等,所以应用范围受到限制. 真空熔烧涂层工艺,不但在设备方面比激光器及等离子喷涂等设备简单,而且工艺质量也易于控制. 同时,真空熔烧在真空状态下进行熔化与凝固,因此可以提高表面涂层的质量.真空熔烧涂层已在很多方面得到实际应用,其中包括:内燃机排气阀,汽轮发动叶片,线材轧辊,轧辊机导卫板等,均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随着涂层技术的发展,涂层材料也得到了迅速发展,包括金属、陶瓷、塑料及其混合物等.目前用的比较多的是陶瓷涂层,陶瓷涂层虽具有高硬度、耐热、耐蚀、耐磨等许多优点. 但它有一个致命的弱点:脆性大. 这就大大限制了它的使用范围. 由于当前先进的航空机械推进系统、火箭发动机、空间核动力系统和宇航用电子器件等都是在高温环境下工作,所以耐高温的金属及合金粉末如镍基、钴基、铁基得到了人们的重视[7 ] . 而在这些合金中添加强脱氧元素硼、硅而得到的自熔性合金粉末由于具有熔点低,脱氧性和造渣性好,润湿性、流动性好及高耐磨性而被广泛应用. 向这些自熔性合金粉末中添加各种硬质相,如碳化物、金属陶瓷、氮化物等,制成金属基复合材料,在钢表面直接熔烧获得表面涂层复合材料,使基体的耐磨、耐蚀性及抗高温氧化性显著提高. 近年来,国内外主要是添加WC ,添加碳化铬的很少.3 金属基复合材料研究中存在的问题3. 1 在力学上存在的问题以往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研究大都是建立在连续介质力学的理论基础上,属宏观力学.但实际上,复合材料的结构与连续介质的模型偏离很远,建立的很多模型并不能很好地描述复合材料的力学行为,所以人们开始注意微观结构与力学性质的关系,试图建立和补充微观力学的研究[13 ] . 由于复合材料结构复杂,应考虑随机和统计的概念,而且其力学受工艺、环境及原材料性能影响很大,因此,要建立严格的力学模型和数学模型困难很大,只能采取由实验结果寻找经验关系的方法来进行研究,将来或许可利用模糊数学的概念来解决复合材料的力学问题.3. 2 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界面界面是多种复合材料中既重要又复杂的关键问题,也是一直困扰本领域研究者的重大问题,复合材料中增强相与基体的界面强烈地影响着材料的物理性能和机械性能. 当前的工作是致力于用各种先进的分析手段如透射电镜、扫描电镜、X 射线衍射仪等方法表征界面结构.对于复合材料来说,不同材料的良好复合应该有适当匹配的热扩散,其中扩散系数是表征物质扩散能力和热物理化学性能的重要参量. 研究界面扩散和扩散系数传统的方法是把含界面的样品按不同的距离逐层剥离下来,而后用化学分析或光谱分析的方法剖析分离物样的浓度. 这样的方法相当繁琐,而且仍然是以平均成分代替真实成分,也不能微观和精确. 现代电子探针分析( EPMA) 方法的发展,提供了一种微观界面研究的最佳方法. 陶景光等[14 ]对金刚石复合界面的扩散问题提出了能谱仪与波谱仪原位互补分析研究的方法,并指出较低熔点钴的扩散分布是金刚石复合界面质量的关键. 黄大千等[15 ]用电子探针、X 射线能谱仪、透射电镜、扫描电镜研究了碳化硅颗粒增强Al2014 复合材料的界面,发现界面没有Si 和Al 的相互扩散.由于界面结构对复合材料性能具有很大影响,人们希望得到最佳的界面,以获得复合材料的最佳性能. 因此,界面的研究成为材料科学中普遍而重要的问题[16 ] .3. 3 热疲劳问题金属基复合材料及涂层技术的发展,赋予材料高的耐磨、耐蚀性及抗高温氧化性,但对于在高温、高压环境下工作的零部件,由于在使用过程中受温度急剧变化而易产生热疲劳破坏,这就要求对这些新材料的热疲劳性能进行研究.目前国内外已进行热疲劳试验的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料有WC - Co - 钢、WC - Co 、金属陶瓷等. 由于WC - Co 应用比较广泛,对其研究的多一些. Lagerpuist [17 ]对WC - Co 复合材料进行了热疲劳裂纹扩展的研究,结果指出其机理主要是WC 粒与Co 粘结相之间的热膨胀系数有很大差异,而引起高应力,导致裂纹萌生与扩展,疲劳裂纹优在WC - Co 晶界和WC - Co 相界上扩展. 明文龙[18 ]等在研究Ti (C ,N) 基金属陶瓷热疲劳性能时也提出了热疲劳裂纹具有沿相界面开裂的特征.对于涂层材料,尽管它发展较晚,但也有人对其热疲劳性能进行了研究. 彭其凤等[19 ]对激光敷陶瓷涂层的热疲劳行为进行了研究,发现陶瓷与钢的热膨胀系数差异及陶瓷内部微小裂纹的应力集中是陶瓷涂层热疲劳破坏的主要原因. W. C. REVELOS 等[20 ] ,N. Czech 等[21 ]和刘北兴等[22 ]则认为在热疲劳过程中,随循环上限温度升高,循环数增加,热疲劳抗力明显降低.目前对热疲劳性能的研究多采用试验法. 随着电子计算机和数值分析技术的发展,用有限元模拟热疲劳过程的力学行为已开始受到人们的重视[23 ] ,但热疲劳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力学行为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既有弹性力学问题,又有塑性力学、热力学问题,而涂层材料的热疲劳问题就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复杂化. 所以目前对涂层材料热疲劳的研究多限定在定性分析,对其力学行为有待于人们进一步研究.4 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发展前景由上述可知,金属基复合材料要在未来取得进一步的发展,并列入规模生产品种的行列,还有一段艰难的路程,但是由于它性能优势的存在,是有明确发展前景的.就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颗粒和短纤维增强的复合材料是有生命力的,并已在汽车工业等方面初步获得应用.随着涂层技术的发展,利用先进的涂层制作方法,如热喷涂、等离子喷焊、激光熔敷等,以金属基复合材料作为涂层材料,在钢或其它金属表面制成涂层,用以提高材料的表面强度,已越来越受到重视,它在提高性能与节材方面达到很好的结合,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另外,对于涂层材料需指出的是,由于涂层与基体之间存在一个性能突变的界面,尤其是热膨胀系数相差较大,难以得到足够的结合强度,并在高温下内外温差较大的使用环境中,界面处易产生很大的热应力而引起涂层的剥落. 这也是引起热疲劳破坏的一个主要原因. 在功能梯度材料研究基础上开展的功能梯度薄膜的研究,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功能梯度薄膜材料就是使成分、组织、性能从基体到表面呈无界面连续变化,这一材料具有表面改性技术的优点和功能梯度材料的特殊性能,有广阔的研究和应用前景.相信经过艰苦的努力,在不远的将来,金属基复合材料作为复合材料的一个分支,会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并在众多材料行列中占有一席之地.参考文献1 Latanish R M. Corrosion Science Corrion Engineering and Advanced Technologies. CORROSION SCIENCE , 1995 ,51 (4) :270~2832 肯尼思. G. 克雷德,金属基复合材料.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823 风仪. 纤维强化金属基复合材料及其应用. 机械工程材料,Fcb. 19954 池野进等. 轻金属(目) . 1987 :37 (6)5 Singer A R E et al. Powder Metall , 1985 ,28 (2) :726 苏莹. 非连续物增强镁基复合材料. 机械工程材料,1996 (2) :6~87 Hunt M. 高温金属基复合材料. 国外金属材料,1991 ,4 :8~108 林化春,丁润刚. 镍基合金- 碳化铬复合涂层显微组织和相结构分析. 金属热处理学报,1996 (6) :55~589 Stefanescu D M. Key Eng Mater , 1993 ,79 - 80 :7410 谢国宏. 材料工程,1994 (12)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