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质合金晶粒度分级标准
k类硬质合金标准

K类硬质合金标准一、合金成分K类硬质合金主要由WC(碳化钨)和Co(钴)组成,通常称为钨钴类硬质合金。
根据合金中WC和Co的含量不同,可以分为K0、K1、K2等多个牌号。
其中,K0为通用型硬质合金,适用于一般切削加工;K1适用于加工钢材和高温合金;K2适用于加工铸铁和某些有色金属。
二、粒度与微观结构K类硬质合金的粒度与微观结构对其力学性能和加工性能有很大的影响。
一般来说,合金的粒度越细,其硬度、强度和耐磨性越高,但韧性会降低。
微观结构方面,WC晶粒的大小和形状对合金的性能也有影响。
通常,WC晶粒越细小,合金的硬度越高,同时韧性也会降低。
三、力学性能K类硬质合金的力学性能主要包括硬度、抗拉强度、抗压强度、冲击韧性等。
不同牌号的硬质合金,其力学性能也有所不同。
例如,K1合金的抗拉强度通常比K0合金高,但冲击韧性较差。
四、物理与化学性质K类硬质合金的物理性质主要包括密度、电导率、热导率等。
不同牌号的硬质合金,其物理性质也有所不同。
例如,K1合金的密度比K0合金高,而电导率和热导率则较低。
此外,K类硬质合金还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不易被酸碱腐蚀。
五、热学性能K类硬质合金的热学性能主要包括熔点、热膨胀系数、热导率等。
这些性能对硬质合金在高温环境下的使用有很大影响。
例如,热导率高的硬质合金可以更快地传导热量,提高加工效率。
六、磁学性能K类硬质合金的磁学性能主要包括磁导率和磁感应强度等。
这些性能对硬质合金在磁场环境下的使用有很大影响。
例如,磁导率高的硬质合金可以更好地被磁化,从而在磁场中表现出更好的磁响应。
七、耐磨性能K类硬质合金的耐磨性能是其重要的性能指标之一。
耐磨性能主要取决于合金的硬度、强度以及微观结构等因素。
一般来说,硬度越高、强度越大的硬质合金具有更好的耐磨性能。
八、抗腐蚀性能K类硬质合金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能,不易被酸碱腐蚀。
但是,在某些强腐蚀性介质中,如硝酸、硫酸等,硬质合金的抗腐蚀性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金属晶粒度评级标准

金属晶粒度评级标准
金属晶粒度是指金属材料中晶粒的大小和形状特征。
晶粒度的大小对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物理性能和腐蚀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对金属材料的晶粒度进行评级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将介绍金属晶粒度评级的标准。
首先,金属晶粒度评级的标准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显微镜观察法,另一种是X射线衍射法。
显微镜观察法是通过显微镜对金属材料的横截面进行观察,根据晶粒的大小和分布情况进行评定。
而X射线衍射法则是通过X射线对金属材料进行照射,根据衍射图样分析晶粒度的大小和分布情况。
其次,对于显微镜观察法,评定金属晶粒度的标准主要有GB/T 6394-2002《金属材料晶粒度测定方法》和ASTM E112-13《标准试验方法用光学显微镜观察金属晶粒度》等。
这些标准主要是通过显微镜观察金属材料的晶粒大小、形状和分布情况,然后根据标准中的图表和描述进行评定,最终给出晶粒度的等级。
另外,对于X射线衍射法,评定金属晶粒度的标准主要有GB/T 6394-2002《金属材料晶粒度测定方法》和ASTM E112-13《标准试验方法用X射线衍射法测定金属晶粒度》等。
这些标准主要是通过X射线对金属材料进行照射,然后根据衍射图样的分析结果进行评定,最终给出晶粒度的等级。
综上所述,金属晶粒度评级标准是非常重要的,它对金属材料的性能有着直接的影响。
因此,在实际生产和应用中,需要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对金属材料的晶粒度进行评定,以确保金属材料的质量和性能达到要求。
同时,对于不同的金属材料和不同的应用领域,可以选择合适的评级方法和标准,以便更好地评定金属材料的晶粒度。
金属晶粒度评级标准

金属晶粒度评级标准金属晶粒度评级标准是指用来评估金属晶粒度大小的一种标准。
晶粒度是指金属内部晶体的大小,直接影响到金属材料的性能和质量。
因此,对于不同的金属材料,都有相应的晶粒度评级标准。
对于钢铁材料来说,晶粒度评级标准通常是按照ASTM E112标准来进行的。
根据ASTM E112标准,钢铁材料的晶粒度可以分为1-10级,其中1级晶粒度最小,10级晶粒度最大。
具体的标准如下:1级:小于8.0um2级:8.1um-16.0um3级:16.1um-32.0um4级:32.1um-64.0um5级:64.1um-128.0um6级:128.1um-256.0um7级:256.1um-512.0um8级:512.1um-1024.0um9级:1024.1um-2048.0um10级:大于2048.0um对于铝合金材料来说,晶粒度评级标准通常是按照GB/T 3880.3-2012标准来进行的。
根据GB/T 3880.3-2012标准,铝合金材料的晶粒度可以分为1-8级,其中1级晶粒度最小,8级晶粒度最大。
具体的标准如下:1级:小于20um2级:20um-50um3级:50um-100um4级:100um-200um5级:200um-400um6级:400um-800um7级:800um-1600um8级:大于1600um对于其他金属材料,也有相应的晶粒度评级标准。
在实际应用中,根据不同的需求和要求,可以选择不同的晶粒度等级的金属材料。
总之,金属晶粒度评级标准是非常重要的一项评估指标,可以直接影响到金属材料的性能和质量。
因此,在选择和应用金属材料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晶粒度等级。
目前的研究热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目前的研究热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为进一步改善硬质合金刀具材料的综合切削性能,目前的研究热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细化晶粒通过细化硬质相晶粒度、增大硬质相晶间表面积、增强晶粒间结合力,可使硬质合金刀具材料的强度和耐磨性均得到提高。
当WC晶粒尺寸减小到亚微米以下时,材料的硬度、韧性、强度、耐磨性等均可提高,达到完全致密化所需温度也可降低。
普通硬质合金晶粒度为3~5μm,细晶粒硬质合金晶粒度为l~1.5μm(微米级),超细晶粒硬质合金晶粒度可达0.5μm以下(亚微米、纳米级)。
超细晶粒硬质合金与成分相同的普通硬质合金相比,硬度可提高2HRA以上,抗弯强度可提高600~800MPa。
常用的晶粒细化工艺方法主要有物理气相沉积法、化学气相沉积法、等离子体沉积法、机械合金化法等。
等径侧向挤压法(ECAE)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晶粒细化工艺方法。
该方法是将粉体置于模具中,并沿某一与挤压方向不同(也不相反)的方向挤出,且挤压时的横截面积不变。
经过ECAE工艺加工的粉体晶粒可明显细化。
由于上述晶粒细化工艺方法仍不够成熟,因此在硬质合金烧结过程中纳米晶粒容易疯长成粗大晶粒,而晶粒普遍长大将导致材料强度下降,单个的粗大WC晶粒则常常是引起材料断裂的重要因素。
另一方面,细晶粒硬质合金的价格较为昂贵,对其推广应用也起到一定制约作用。
(2)涂层硬质合金在韧性较好的硬质合金基体上,通过CVD(化学气相沉积)、PVD(物理气相沉积)、HVOF(High Velocity Oxy-Fuel Thermal Spraying)等方法涂覆一层很薄的耐磨金属化合物,可使基体的强韧性与涂层的耐磨性相结合而提高硬质合金刀具的综合性能。
涂层硬质合金刀具具有良好的耐磨性和耐热性,特别适合高速切削;由于其耐用度高、通用性好,用于小批量、多品种的柔性自动化加工时可有效减少换刀次数,提高加工效率;涂层硬质合金刀具抗月牙洼磨损能力强,刀具刃形和槽形稳定,断屑效果及其它切削性能可靠,有利于加工过程的自动控制;涂层硬质合金刀具的基体经过钝化、精化处理后尺寸精度较高,可满足自动化加工对换刀定位精度的要求。
晶粒度评级标准

晶粒度评级标准晶粒度是指金属材料中晶粒的尺寸和形状。
晶粒度的大小和分布对材料的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工程材料的生产和应用中,对晶粒度的评级标准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晶粒度评级标准的相关内容,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1. 晶粒度的评价方法。
晶粒度的评价方法主要有金相显微镜观察法、X射线衍射法、电子后向散射法等。
金相显微镜观察法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通过对金属试样进行金相显微镜观察,根据晶界的数量和形状来评定晶粒度。
X射线衍射法则是通过测定晶体的晶格常数来间接评定晶粒度。
电子后向散射法则是通过测定晶体中原子的位置和排列来评定晶粒度。
2. 晶粒度的评级标准。
晶粒度的评级标准通常包括了晶粒尺寸的范围和分布情况。
一般来说,晶粒度可以分为粗晶粒、中等晶粒和细晶粒三个等级。
粗晶粒是指晶粒尺寸较大的情况,一般对材料的强度和塑性有着不利影响。
中等晶粒是指晶粒尺寸适中的情况,这种情况下材料的性能一般处于平衡状态。
细晶粒是指晶粒尺寸较小的情况,这种情况下材料的强度和塑性往往会有所提高。
3. 影响晶粒度的因素。
晶粒度的大小和分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了材料的成分、热处理工艺、应力状态等。
材料的成分对晶粒度有着直接的影响,一般来说,含有大量合金元素的材料晶粒度较细。
热处理工艺也是影响晶粒度的重要因素,适当的热处理工艺可以使晶粒细化。
此外,材料在不同的应力状态下,其晶粒度也会有所变化。
4. 晶粒度评级标准的应用。
晶粒度评级标准在金属材料的生产和应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材料晶粒度的评定,可以有效地指导材料的生产和加工工艺。
对于一些特定的工程材料,晶粒度的大小和分布也对其性能有着直接的影响。
因此,合理地制定晶粒度评级标准对于提高材料的性能和使用寿命具有重要意义。
5. 结语。
晶粒度评级标准是金属材料领域的重要内容,对于材料的生产和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通过对晶粒度的评定,可以有效地指导材料的生产和加工工艺,提高材料的性能和使用寿命。
美标硬质合金晶粒度标准号

美标硬质合金晶粒度标准号晶粒度是指金属材料显微组织晶粒大小,可用晶粒平均直径、平均截距、晶粒平均截面积或晶粒度级别表示。
晶粒度的大小,会直接影响材料的力学性能的、耐腐蚀性能等。
在常温下,晶粒越细小,材料的强度越高,韧性越好。
而在高温下,具有细晶粒度的钢,其高温持久强度低于粗晶粒度钢。
实际情况中,金属基体内的晶粒不可能完全一样大小,但其晶粒大小的分布在大多情况下近似于单一对数正态分布,常规采用“平均晶粒度”表示。
标准晶粒度共分12级,1~4级为粗晶粒,5~8级为细晶粒,9~12级为超细晶粒度。
对于钢材来说,除了平均晶粒度之外,奥氏体晶粒度、铁素体晶粒度也是重要指标之一,直接影响钢在热处理以后的性能。
奥氏体晶粒度指在加热条件下所获得的奥氏体晶粒大小;铁素体晶粒度指亚共析钢中通过先共析析出形成的铁素体的晶粒大小。
平均晶粒度检测应用范围包含:钢、铜合金、铝合金、镁合金、镍合金、钛合金。
平均晶粒度检测方法:1、比较法:比较法不需计数晶粒、截点或截距,直接与标准系列评级图进行比较。
2、面积法:计数已知面积内晶粒个数,利用单位面积内晶粒数NA来确定晶粒度级别数G。
3、截点法:计数已知长度的试验线段(或网格)与晶粒截线或者与晶界截点的个数,计算单位长度截线数NL或者截点数PL来确定晶粒度级别数G。
在有争议时,以截点法为仲裁方法。
平均晶粒度检测适用标准:1.国标:GB/T 4335-2013低碳钢冷轧薄板铁素体晶粒度测定法GB/T 6394-2017金属平均晶粒度测定方法GB/T 14999.7-2010 高温合金铸件晶粒度、一次枝晶间距和显微疏松测定方法GB/T 24177-2009 双重晶粒度表征与测定方法GB/T 4197-1984 钨、钼及其合金的烧结坯条、棒材晶粒度测试方法GB/T 4296-2004 变形镁合金显微组织检验方法2.美标:ASTM E112-2013平均晶粒度测定的试验方法标准ASTM E930-99(2015) 估计金相截面中观察到的最大晶粒度的标准试验方法(ALA晶粒度)ASTM E1181-2002(2015) 双重晶粒度表征与测定方法3.法国标准:NF A04-102-2013 钢- 表观晶粒度的显微照相测定NF A04-102-2003 钢.表观晶粒度的显微照相测定NF E75-231-1993 磨料粗晶粒度.散装密度的测定NF A04-505-1988 铝、铜、镍及其合金制半成品.晶粒度的测定.镍和镍合金NF A04-102-1980 钢铁产品.钢的铁素体或奥氏体晶粒度的测度4.国际标准化组织:ISO 4499-2:2008 硬质合金与粉煤灰;显微组织的金相测定第2部分:WC晶粒度的测量ISO 2624-1990 铜和铜合金平均晶粒度的测定方法ISO 2624-1973 铜和铜合金.平均晶粒度的估算ISO 643-2012 钢. 表观晶粒度的显微照相测定5.中华人民共和国有色金属行业标准:YS/T 347-2004 铜及铜合金.平均晶粒度测定方法YS/T449-2002 铜及铜合金铸造和加工制品显微组织检验方法6.欧洲标准:EN ISO 2624-1995 铜和铜合金.平均晶粒度的测定方法DIN EN ISO 643-2003 钢表观晶粒度的显微金相测定法NBN A 14-101-1974 冶金产品.对于钢材的铁素体晶粒度或奥氏体晶粒度的微观定义7.日本工业标准:JIS H0501-1986 锻造铜及铜合金平均晶粒度评估的方法JIS G055-1998钢的奥氏体晶粒度试验方法8.中华人民共和国黑色冶金行业推荐标准:YB/T 5148-1993 金属平均晶粒度测定方法YB/T 4290-2012 金相检测面上最大晶粒尺寸级别(ALA晶粒度)测定方法9.国家能源局推荐性标准:NB/T 20004-2014核电厂核岛机械设备材料理化检验方法10.澳大利亚国家标准:AS 1733-1976 金属结晶粒度的测试方法11.中国机械行业(含机械、电工、仪器仪表等)推荐性行业标准:JB/T 7946.4-1999 铸造铝合金金相.铸造铝铜合金晶粒度。
晶粒度等级标准

晶粒度等级标准是根据工业生产上的需求来划分的,共分为12级。
其中1~4级为粗晶粒,5~8级为细晶粒,9~12级为超细晶粒度。
晶粒度的评级可以通过三种方法进行:比较法、面积法和截点法。
比较法是根据标准系列图谱比较来确定晶粒度级别,评估值的重现性通常为±1.0级;面积法是通过单位面积内晶粒数目确定晶粒度级别,精度±0.25级,无偏差,重现性为±0.5级;截点法是通过计算一定长度的线段与晶界相交的截点数确定晶粒度级别,精度±0.25级,无偏差,重现性为±0.5级。
本质晶粒度是指钢在一定条件下奥氏体晶粒长大的倾向,在930±10℃保温3~8h后测定奥氏体晶粒。
晶粒度标准等级分为8级,1级最大,8级最小。
奥氏体晶粒在100倍显微镜下,其大小与标准的晶粒度进行对比,凡度晶粒为1~5级的定为本质粗晶粒钢,5~8级的定为本质细晶粒钢。
此外还有超细晶粒钢。
硬质合金 wc晶粒参数

硬质合金 wc晶粒参数
硬质合金 WC 晶粒参数
硬质合金是一种由难熔金属碳化物颗粒和金属粘结相组成的复合材料,其中钨碳化物(WC)是最常用的硬质相。
WC 晶粒的参数对硬质合金的性能具有重要影响,主要参数包括:
1. 晶粒尺寸及尺寸分布
WC 晶粒尺寸通常介于0.2-10 μm 之间。
晶粒越细,硬质合金的硬度、强度和韧性越高。
晶粒尺寸分布也很关键,分布均匀有利于提高综合性能。
2. 晶粒形貌
理想状态下,WC 晶粒呈等轴晶形状。
不规则形貌的晶粒会降低材料的力学性能。
3. 晶粒取向
WC 晶粒的取向对硬质合金的各向异性性能有影响。
取向性好的材料在某些特定方向上性能更优异。
4. 晶粒缺陷
晶粒内部和晶界处的缺陷如空穴、位错等会影响材料的力学行为。
5. 晶粒化学计量比
WC 晶粒的化学计量比(W/C 原子比)偏离理想值会导致性能下降。
通过控制上述参数,可以优化硬质合金WC 晶粒的微观结构,从而满足不同应用领域对材料性能的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硬质合金第23卷
InfluencesofHighEnergyBallMillingonPoreRatio
ofSteelBondedTitaniumCarbideXiongYongjunLiXibinLiuRutieZhaoFu'an
(StateKeyLaboratoryforPowderMetallurgy,CentralSouthUniversity,Changsha410083,China)
ABSTRACT
TheFe-3.0Cr-3.0Mo-0.5Cu-0.5C-33TiCmixedpowderswerepreparedbyhighenergyballmillinginaplanetaryballmill,theshapeofmixedpowdersfordifferentmillingtimewerestudied.Themicrostructureandporeratioofalloywasanalyzed.Theresultsshowthat,theparticlesizeofpowdersdecreasequicklyandtherearesliceshapesattheinitialstage.Withmillingtimeincreasing,thesliceshapesdisappearandirregularlyglobalshapesincrease.Withmillingtimeincreasing,thehomogeneousnessofcomponentin-crease,theporeratioofalloydecrese.
KEYWORDShighenergyballmilling,TiC,thesteelbondedcarbide,poreratio
硬质合金晶粒度分级标准
关于超细及纳米硬质合金的晶粒度问题,目前世界上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对其晶粒度范围说法不一。
一般认为,晶粒度小于0.5μm(500nm)的硬质合金定义为超细硬质合金,而晶粒度小于0.1μm(100nm)的硬质合金定义为纳米硬质合金。
但近年来,瑞典Sandvik公司宣布把晶粒度为0.1μm(100nm) ̄0.3μm(300nm)的硬质合金定义为纳米硬质合金,而把晶粒度为0.3μm(300nm) ̄0.5μm(500nm)的硬质合金定义为超细硬质合金(见表1),而德国粉末冶金协会制定的以及ISO/TC190技术委员会正在研究的硬质合金晶粒度分级标准(见表2)则把晶粒度小于0.2μm(200nm)的硬质合金定义为纳米硬质合金,而把晶粒度为0.2μm(200nm) ̄0.5μm(500nm)的硬质合金定义为超细硬质合金。
!!!!!!!!!!!!!!!!!!!!表1瑞典Sandvik公司硬质合金晶粒度分级标准合金类别
WC晶粒度,μm纳米
(Nano)
0.1 ̄0.3
超细
(UltraFine)0.3 ̄0.5
极细
(ExtraFine)0.5 ̄0.9
细
(Fine)1.0 ̄1.3
中
(Medium)1.4 ̄2.0
合金类别
WC晶粒度,μm中粗
MediumCoarse
2.1 ̄2.4
粗(Coarse)
3.5 ̄4.9极粗(ExtraCoarse)5.0 ̄7.9
S-牌号
(S-Grades)
8.0 ̄14.0
表2德国粉末冶金协会和ISO/TC190技术委员会正在研究的硬质合金晶粒度分级标准
合金类别
WC晶粒度,μm纳米
(Nano)
<0.2超细
(UltraFine)0.2 ̄0.5
亚微(Submicron)
0.5 ̄0.8细(Fine)
0.8 ̄1.3
合金类别
WC晶粒度,μm中
Medium1.3 ̄2.5
粗(Coarse)
2.5 ̄6.0
特粗
(UltraCoarse)
>6.0
(湘子供稿)
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