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学生在地质灾害发生后的自我保护
大学生安全教育了解防范地震与保护个人生命

大学生安全教育了解防范地震与保护个人生命大学生安全教育:了解防范地震与保护个人生命地震是一种极其危险且具有破坏力的自然灾害,对人类生命和财产造成巨大威胁。
对于大学生来说,了解地震的基本知识、学习地震应急措施并采取主动防范措施,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重点介绍大学生在安全教育中如何了解防范地震以及保护个人生命。
1. 地震基本知识地震是地球内部的构造活动导致岩石断裂释放能量所产生的一种现象。
地震一般可分为震源、震中和震级三个方面解释。
震源是地震发生的地点,即产生地震的岩层突然破裂的地点;震中是地震波通过空气、水、岩石传播到地球表面的点,离震源最近的地方;震级则是用来描述地震强度的一个指标。
2. 大学生地震防范知识大学生作为社会中的中坚力量,应该对地震防范有所了解和积极行动。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地震防范知识:- 了解自己所在区域的地震风险。
不同地区的地震风险程度各异,大学生应该了解自己所在地区的地震风险等级,并做好心理准备。
- 家庭和宿舍的地震演练。
大学生在平时可以与家庭成员或宿舍同学一起进行地震演练,了解逃生路线和避险点。
- 学校和社区的地震应急准备。
参加学校或社区组织的地震应急培训,了解学校或社区的应急设施和救援机制,知道如何在发生地震时保护自己。
- 大学校园建筑安全评估。
了解自己所在大学校园建筑的安全状况,如安全出口、紧急避难点等情况,并积极参与学校安全评估和改进工作。
3. 保护个人生命的行动在地震发生时,保护个人生命是第一要务。
以下是一些大学生可以采取的行动来保护自己的生命安全:- 知道正确的避震姿势。
大学生应该了解正确的避震姿势,如“掩护头部、躲在坚固的桌子下、用手保护脖子”等。
这个姿势可以减少头部和颈部受到的伤害。
- 迅速撤离高层建筑或危险区域。
如果发生地震,大学生应该尽快迅速地撤离高层建筑或危险区域,并远离可能倒塌或破裂的建筑物、电线杆等。
- 避免使用电梯。
在地震发生时,电梯可能会失去电力或卡在楼层,导致被困。
自然灾害中的自我保护与互救

《自然灾害中的自我保护与互救》自然灾害,如同潜伏在暗处的猛兽,随时可能向人类扑来。
地震、洪水、台风、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在自然灾害面前,我们不能仅仅依靠外部救援,更要学会自我保护和互救,提高生存几率。
一、地震中的自我保护与互救地震是一种破坏力极大的自然灾害,瞬间就能让大地颤抖,房屋倒塌。
在地震发生时,我们应该如何自我保护呢?首先,要保持冷静。
地震发生时,人们往往会感到惊慌失措,但惊慌只会让情况变得更糟。
我们要尽量保持冷静,迅速判断自己所处的位置和周围的环境,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
如果在室内,应迅速躲到桌子、椅子等坚固家具的下面,或者躲在墙角处。
用双手护住头部和颈部,避免被掉落的物品砸伤。
同时,要远离窗户、玻璃门等易碎物品,以免被玻璃碎片划伤。
如果在高层建筑中,不要乘坐电梯逃生,而是选择走楼梯。
如果在室外,应远离建筑物、电线杆、广告牌等可能倒塌的物体,跑到空旷的地方。
如果在山区,要注意避开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的危险区域。
在地震过后,可能会有余震发生。
我们要保持警惕,不要立即返回室内。
如果发现有人被埋在废墟中,应立即展开互救。
互救时,要先确定被埋人员的位置,然后用手或工具小心地清理废墟,避免对被埋人员造成二次伤害。
如果被埋人员受伤,要及时进行简单的包扎和止血。
在救援过程中,要注意保持体力,合理分配救援资源。
二、洪水灾害中的自我保护与互救洪水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尤其是在雨季和台风季节。
洪水来势汹汹,瞬间就能淹没大片地区。
在洪水灾害中,我们应该如何自我保护呢?首先,要关注天气预报和洪水预警信息。
如果收到洪水预警,要及时做好防范措施,如准备好应急物资、转移贵重物品等。
如果洪水已经来临,要迅速向高处转移。
可以选择爬上屋顶、山坡等高处,避免被洪水淹没。
如果来不及转移,要尽量抓住漂浮物,如木板、塑料桶等,以增加自己的浮力。
在水中行走时,要注意观察水流情况,避免被水流冲走。
如果遇到漩涡,要远离漩涡,以免被卷入其中。
如何在面临自然灾害时保护好自己

如何在面临自然灾害时保护好自己 自然灾害是人类生活中难以避免的挑战,包括地震、洪水、台风、暴雨、泥石流等等。这些灾害往往具有突发性和强大的破坏力,可能会给我们的生命和财产带来严重威胁。因此,了解如何在面临自然灾害时保护好自己至关重要。
地震是一种常见且极具破坏性的自然灾害。当地震发生时,如果你在室内,应迅速躲在桌子等坚固家具的下面,用坐垫、枕头等柔软物品保护好头部,直到震动停止。切记不要躲在窗户、阳台或者悬挂物下面,以免被掉落的物体砸伤。如果在室外,要远离建筑物、电线杆、大树等可能倒塌的物体,前往空旷的地方。倘若你在驾车,应立即停车,待在车内。
洪水来临时,要迅速向高处转移。如果时间充裕,应按照预定路线有组织地向山坡、高地等处转移。若是洪水来得太快,已经来不及转移,要立即爬上屋顶、大树、高墙等高处暂避,等待救援。同时,要注意收集一切可以利用的漂浮物,如木板、盆子等,作为临时逃生工具。
台风也是我们经常面临的一种灾害。台风来临前,要检查门窗是否牢固,取下悬挂的物品,清理阳台上的杂物。提前储备好食物、水、药品和应急照明设备等生活必需品。台风期间,应避免外出。如果必须外出,一定要避开广告牌、大树、电线杆等危险区域。 暴雨可能会引发洪水、山体滑坡等次生灾害。在暴雨天气里,尽量减少外出。如果身处室外,要远离涵洞、桥下等易积水的地方。行走时要注意观察路面情况,避免跌入窨井或坑洞中。
泥石流通常发生在山区或者沟谷深壑等地形险峻的地区。在泥石流多发地区,要密切关注天气预报和灾害预警信息。如果听到异常的响声或者看到沟谷中水流突然变大、变浑,可能是泥石流即将来临的征兆,要迅速向沟谷两侧的山坡高处跑。
面对自然灾害,我们不仅要知道如何应急避险,还需要做好预防工作。
首先,要关注天气预报和灾害预警信息。现在的科技手段可以较为准确地预测自然灾害的发生,及时获取相关信息能让我们提前做好准备。
其次,制定家庭应急预案。包括明确家庭成员在灾害发生时的职责、确定逃生路线和集合地点等。
应对地震的自我保护技巧

应对地震的自我保护技巧在地震发生时,我们需要学会应对地震的自我保护技巧,以确保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下面是一些关于应对地震的自我保护技巧。
1. 保持冷静和镇定地震发生时,保持冷静和镇定非常重要。
不要惊慌失措,尽量控制自己的情绪,以便能够做出正确的决策和行动。
2. 寻找安全位置在地震发生时,寻找安全的位置非常关键。
如果你在室内,找到一个结构坚固的桌子或者床下躲避。
如果没有这些物件,躲避在墙角或者大家具旁边也是不错的选择。
避免靠近窗户、玻璃和悬挂的物品,因为它们可能会破碎并引发伤害。
3. 注意保护头部在地震发生时,用手保护头部也是很重要的。
你可以用你的手臂、抱着头部,或者用一个坚固的物品覆盖头部,以避免被掉落物品伤害。
4. 远离危险区域如果你在室外,尽量远离矮墙、建筑物、电线杆和其他可能会倒塌的物体。
选择一个开阔、没有可能坠落物的地方。
5. 离开危险建筑如果你在室内并且地震结束后,立即离开被损坏的建筑物,远离悬挂的电线和其他可能的危险。
尽量选择开阔的空地,远离高楼和其他可能的倒塌物。
6. 保持通讯畅通地震发生后,保持通讯的畅通非常重要。
确保手机和其他通讯设备始终处于电量充足状态。
在地震发生后,及时与家人和朋友建立联系,并告知自己的安全情况。
7. 学习急救技能地震发生后,可能会有人员受伤或受困。
学习基本的急救技能,以便在必要时为自己和他人提供紧急救援。
知道如何止血、处理骨折和呼吸困难等情况,以及如何正确使用急救工具。
8. 做好应急准备提前做好地震的应急准备也是非常重要的。
准备一个应急包,包括食物、水、医疗用品、应急灯、备用电池等必需品。
确保你知道紧急情况下的撤离路线和避难场所。
总之,应对地震的自我保护技巧是非常关键的。
通过保持冷静、寻找安全位置、保护头部、远离危险区域、保持通讯畅通、学习急救技能和做好应急准备,我们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地震带来的危害,并确保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希望大家都能掌握这些技巧,提高自救能力和自保能力,在地震发生时能够安全度过。
学生如何应对突发地震事件

学生如何应对突发地震事件地震是一种突发自然灾害,对人类的生命和财产构成巨大威胁。
地震的发生往往毫无预兆,因此学生应当掌握一些应对地震的基本知识和技巧,以保障自身和他人的安全。
本文将介绍一些学生应对突发地震事件的方法和策略。
1. 保持冷静,迅速躲避地震发生时,最重要的是保持冷静。
学生应该立即停下手中的活动,不要惊慌失措。
如果是在室内,应尽快迅速躲避到安全的地方,如桌子下、床下或墙角等,避免窗户、大型家具和易倒物品。
如果是在室外,应迅速远离高楼、电线杆、大树等可能造成伤害的物体。
2. 保护头部,降低伤害在躲避地震时,学生应尽量保护好头部,以降低可能的伤害。
可以用双手将头部护住,或者用书包、披肩等物品保护头部。
同时,要避免进行剧烈的身体动作,以免导致不必要的伤害。
3. 等待地震结束,注意余震地震通常不会持续很长时间,学生应耐心等待地震结束。
在等待期间,学生不要随意乱动,以防地震造成的破坏加剧。
同时,要时刻注意可能出现的余震,并做好相应的应对措施。
如果有必要,学生可以寻找开阔的场地或者安全的庇护所,等待进一步的指示。
4. 遵循安全规定,有序疏散在地震结束后,学生应遵循相关的安全规定和指示,有序地疏散到安全地点。
宿舍楼、教学楼等多人聚集的场所往往会制定疏散计划和路线,学生应当听从工作人员的指挥,遵循疏散路线有序撤离。
在疏散过程中,学生要保持冷静,避免推搡和混乱,避免发生二次伤害。
5. 寻找安全地点,等待救援一旦疏散到安全地点,学生应等待救援人员的到来。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尽量保持镇静,并与同学和老师保持联系,确保彼此的安全。
如果有需要,学生可以提供自己的位置和状况给救援人员,以便他们更快地找到你并提供帮助。
6. 学习地震知识,提高自救能力为了更好地应对地震事件,学生应该主动学习地震知识,提高自身的自救能力。
可以通过参加地震应急演练、听取专家的讲座等方式来获取相关知识。
同时,学生还应了解自己所在地区的地震风险和应对措施,以便在地震发生时能够更加迅速、有效地应对。
学生防地震应急措施

学生防地震应急措施在学生的生活中,地震是一种无法避免的自然灾害。
而对于学生来说,学会正确的应急措施和防护方法,能够有效地减少地震对自身的伤害。
本文将探讨学生防地震应急措施的相关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议,以帮助学生提高地震应急能力。
一、了解地震的基本知识在学生防地震应急措施中,首先需要了解地震的基本知识。
学生应该知道地震是由地壳发生快速的震动引起的,地震通常伴随着地面的摇晃和建筑物的倒塌。
了解地震的基本知识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地震的危害和应急措施的重要性。
二、制定应急预案学生在地震前应制定应急预案,明确自己在地震发生时应该做些什么。
这包括选择安全的避难场所、报警求救的方法以及在遇到困难时如何保护自己。
制定应急预案可以在地震发生时保持冷静,做出正确的反应。
三、选择安全的避难场所在地震发生时,选择一个安全的避难场所可以保护学生的生命安全。
学生应选择离窗户、玻璃、大型家具等易受地震影响的物体远离的地方,寻找一个坚固的桌子下或者墙壁旁边等可以提供遮蔽的地方。
四、正确的室内行为当地震发生时,学生应按照地震预案内明确的指示,采取正确的室内行为。
这包括尽量避免从高处跳下、不用电梯、保持镇定和站在桌子旁边等。
正确的室内行为可以帮助学生减少受伤的可能性。
五、安全撤离建筑物如果地震中建筑物受损严重,学生应及时撤离建筑物,选择一个安全的位置等待进一步指示。
在撤离时,学生要小心踩踏和其他外来危险。
应急照明工具如手电筒也非常重要,以便在黑暗中找到安全出口。
六、正确的户外行为在地震发生时,如果学生正在户外,应迅速转移到开阔地区远离建筑物、电线杆等高大物体,以减少被物体砸伤的风险。
此外,学生还应远离山体滑坡、河流等可能引发灾害的地方。
七、掌握紧急救援方法在地震发生后,学生应该掌握一些紧急救援方法,以便在需要时帮助他人。
学生可以学习基本的心肺复苏术和止血方法,以提供临时的救助,减少人员伤亡。
八、合理利用应急设备学生应熟悉学校或家庭提供的应急设备,如灭火器、急救箱等,并学会正确使用它们。
大学生如何正确应对强降雨引发的山洪灾害

大学生如何正确应对强降雨引发的山洪灾害山洪灾害是强降雨引发的一种严重自然灾害,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威胁。
对于大学生来说,正确应对山洪灾害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做好预防工作、提高自救能力和积极参与救援行动三个方面,探讨大学生如何应对强降雨引发的山洪灾害。
一、做好预防工作(1)加强宣传教育大学生群体宣传教育是预防山洪灾害的重要环节。
学校可以组织相关部门和专家进行讲座或者举办主题活动,向大学生普及山洪灾害的知识和防范措施。
此外,可以制作宣传海报、宣传册等宣传物资,在校园和宿舍楼等区域进行张贴,提高大家的防灾意识。
(2)加强观测预警了解天气情况是应对山洪灾害的前提。
大学生可以通过手机应用或者天气预警网站及时获取天气情报,关注强降雨预警信息,并根据预警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3)加强环境整治山洪灾害防治工作需要从源头控制,大学生可以积极参与环境整治活动。
例如,参加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保护河道、湿地等自然生态环境,减少山洪灾害发生的可能性。
二、提高自救能力(1)提前做好准备在强降雨前,大学生应提前准备必要的应急物品,如雨衣、胶鞋、手电筒、手机充电宝、急救药品等。
同时,熟悉学校的灾害应对预案,了解逃生通道,熟悉应急逃生路线。
(2)注意安全区域选择遇到山洪灾害,大学生要尽量往高处转移,选择安全的地方暂时躲避,避免被洪水冲走。
同时,避免进入雨水积聚较深的地下室、车库等易被淹水的区域。
(3)保持冷静理智在山洪灾害发生时,大学生要保持冷静理智,切勿慌乱行动。
可以及时与周围同学沟通合作,互相帮助,共同应对灾害。
三、积极参与救援行动(1)报警求助遇到山洪灾害,大学生要及时拨打报警电话,向相关部门求助。
报警时需要提供准确的地理位置和灾情描述,以便救援人员能够迅速到达。
(2)互帮互助大学生群体互帮互助是应对山洪灾害的重要力量。
在救援行动中,可以组织小分队,互相配合,协助被困同学撤离,提供必要的援助和安慰。
灾害事故中的学生求生技巧

灾害事故中的学生求生技巧随着自然灾害和事故频繁发生,学生们在面对这些突发事件时,必须具备一定的求生技巧。
这些技巧不仅可以保护他们自己,还可以帮助他们在紧急情况下保持冷静和应对危险。
本文将介绍一些在灾害事故中学生可以使用的求生技巧,以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自救能力。
首先,学生们应该了解不同类型灾害事故的特点和应对方法。
例如,在地震发生时,学生应该迅速躲到桌子下或者找到结实的家具遮蔽自己,以防止被掉落物砸伤。
在火灾发生时,学生应该尽快逃离烟雾较少的出口,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以防止吸入有害气体。
此外,学生还应该了解如何在水灾、台风和暴风雪等灾害中保护自己,以及如何正确使用灭火器和急救箱等应急设备。
其次,学生们应该了解如何保持冷静和应对危险。
在灾害事故中,恐慌和紧张会使人失去理智,增加自身的危险。
因此,学生们需要学会控制情绪,保持冷静。
他们可以通过深呼吸、闭目冥想或者数数来平静自己的情绪。
此外,学生们还应该学会观察和分析周围环境,以便快速做出正确的决策。
例如,在火灾中,学生们应该观察火势的扩散方向,选择逃生的最佳路线。
另外,学生们还应该了解一些基本的自救技巧。
在灾害事故中,自救是最重要的。
学生们应该知道如何正确地使用应急工具和设备,如急救包、灭火器和绳索等。
此外,学生们还应该学会一些基本的急救方法,如止血、人工呼吸和心肺复苏等。
这些技巧在紧急情况下可能会挽救生命。
学生们还应该了解如何向周围的人寻求帮助,尤其是在无法自救的情况下。
最后,学生们应该参加灾害事故应急演练。
通过参加演练,学生们可以模拟真实的灾害情景,锻炼他们的应对能力和求生技巧。
演练可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应对策略,并提高他们在紧急情况下的反应速度。
此外,学生们还可以通过参加急救培训班和灾害事故知识讲座来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求生技巧。
总之,灾害事故中的学生求生技巧对于他们的安全至关重要。
学生们应该了解不同类型灾害事故的特点和应对方法,保持冷静和应对危险,掌握基本的自救技巧,并参加应急演练和培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兰州交通大学搏击操论文题目:高校大学生在地质灾害发生后的自我保护学院:环境与市政工程专业:给水排水科学与工程班级:水1203姓名:牟宏志学号:201201131指导教师:胡永泽高校大学生在地质灾害发生后的自我保护作者:牟宏志摘要:甘肃地处黄河、长江源头地区,因其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境内地质灾害类型多、发育集中,为我国地质灾害危害较严重的省份之一。
关键字:自我保护;地质灾害;地震;泥石流;暴雨洪水。
参考文献:德阳日报《中国减灾》杂志常梦飞,防震.请借鉴历史经验[N].检察日报, 2008-05-14.潘正良,地震勘探原理仪器原理,东营: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1996董敏煜,地震勘探,东营: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2000韩振海,试论震性会商制度[J].国际地震动态, 1991,11: 9.甘肃地处黄河、长江源头地区,因其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境内地质灾害类型多、发育集中,为我国地质灾害危害较严重的省份之一。
长江流域所处的陇南地区地势高峻,河流切割强烈,降水量丰富,滑坡、泥石流集中发育.中部的黄土高原,土质疏松、地形破碎、沟壑交织、水土流失严。
降水量相对丰富的洮河中游、渭河、泾河上游地区黄土滑坡集中、泥流发育。
河西走廊自然环境较差,由于人为不合理的水土资源开发造成土地沙漠化和土壤盐渍化为主的地质灾害发育。
那么如何在发生地质灾害后进行自我保护就成了在甘肃的每位高校大学生的必修课。
就2013年来说,7、8月份洪水灾害仅天水地区受灾人次123万人,21人遇难,直接损失82.75亿。
身为天水人,我亲身经历了此次灾难,深切的感受到了人在自然面灾害面前的无助。
就在我们邻村,有三家人因撤离不及时,三家人无一幸免于难。
而在7月22日早上7时45分甘肃省定西市岷县、漳县交界发生了6.6级地震,致95人遇难58万人受灾,天水地区震感明显,受灾较重。
这不得不叫我们深思如何防灾减灾,在灾害发生时如何自我保护,如何帮助他人。
身处地质灾害多发的甘肃,懂得如何在灾害发生后进行自我保护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我就从以下三种地质灾害简单谈一下如何进行自我保护。
一:地震灾害广义地说,地震是地球表层的震动;根据震动性质不同可分为三类:1)天然地震:天然地震指自然界发生地震现象;2)人工地震:人工地震由爆破、核试验等人为因素引起的地面震动;3)脉动,脉动由于大气活动、海浪冲击等原因引起的地球表层的经常性微动。
狭义而言,人们平时所说的地震是指能够形成灾害的天然地震。
地球是一个平均半径约为6370千米的多层球体,最外层的地壳相当薄,平均厚度约为33千米,它与地幔(厚约2900千米)的最上层共同形成了厚约100千米的岩石圈。
在构造力的作用下,当岩石圈某处岩层发生突然破裂、错动时,便把长期积累起来的能量在瞬间急剧释放出来,巨大的能量以地震波的形式由该处向四面八方传播出去,直到地球表面,引起地表的震动,便造成地震。
(一)自我保护之前期预防在地震发生前期,总会有一些前期预兆,只要我们细心观察,我们就能做到防患于未然。
例如我们可以根据动物的异常活动来判断:,民间谚语还是很值得关注的,例如:群测群防搞预报,动物异常很重要。
牛马驴骡不进厩,猪不吃食拱又闹。
羊儿不安惨声叫,兔子竖耳蹦又跳。
狗上房屋狂吠嚎,家猫惊闹往外逃。
鸡不进窝树上栖,鸽子惊飞不回巢。
老鼠成群忙搬家,黄鼠狼子结队跑。
冰天雪地蛇出洞,冬眠动物复苏早。
蜻蜓大群定向飞,蜜蜂群迁跑光了。
青蛙蟾蜍闷无声,鱼翻白肚水上跃。
野鸡乱飞怪声啼,蝉儿下树不鸣叫。
园中虎豹不吃食,熊猫麂鹿惊惶嚎。
大鲵上岸哇哇哭,金鱼出缸笼鸟吵。
人人观察找前兆,综合分析排干扰。
方法简单效果好,家家户户能做到。
所以只要我们平时细心观察,提高防范意识,那么我们就能最大程度上减少地震的危害。
保持良好的防灾习惯,也是很有助于我们进行自我保护的,我们可以在平时清理好楼道,做个地震应急包,里面准备手电筒,外伤药,纱布,绳索,水,压缩饼干等。
准备急救箱及灭火器,并记住它们的位置,加固悬吊物品,熟悉避难场所。
(二)自我保护之灾害发生当灾害发生时,我们要保持镇定,若在教室一定要听从老师指挥,防止踩踏,不慌忙跳楼逃生,因为我们知道,在小的地震中,有时踩踏造成的伤亡不亚于地震所造成的伤亡。
如若是大地震无法外逃时,躲在墙角还是比较安全的;一定要保护好头部,可以用枕头,书包或坐垫保护住头部,以防造成头部伤害;发生地震千万不要坐电梯,注意安全通道提示标牌,从安全出口出去,逃生到宽阔地带;假如被困住,一定要坚定信念,进行自我安慰,做到不害怕,保持自己的体力,节约食品等待救援。
二:泥石流灾害泥石流的基本特点:活动频繁,来势凶猛,常使人猝不及防。
泥石流具有广泛破坏效应,主要表现为:摧毁城镇、村庄、矿山、工厂、工程设施,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破坏铁路、公路、桥梁、车站,颠覆淤埋火车、汽车,淤塞航道,破坏水陆交通运输;淤积河道、湖泊、水库,破坏水利工程,加剧洪水灾害;破坏国土资源和流域生态环境,加剧山区贫困。
自我保护之前期预防大家平时要注意以下情况有可能会发生泥石流:1.当斜坡局部沉陷,而且该沉陷与地下存在的洞室以及地面较厚的人工填土无关时,将有可能发生滑坡。
2.山坡上建筑物变形,而且变形构筑物在空间展布上具有一定的规律,将有可能发生滑坡。
3.泉水、井水的水质浑浊,原本干燥的地方突然渗水或出现泉水蓄水池大量漏水时,将有可能发生滑坡。
4.地下发生异常响声,同时家禽、家畜有异常反应,将有可能发生滑坡。
所以我们平时注意观察,若有泥石流发生的前期征兆或预报我们应提前搬迁到安全场地是防御滑坡灾害的最佳办法。
自我保护之灾害发生如果遇到泥石流,不要慌张,尽可能将灾害发生的详细情况迅速报告相关政府部门和单位;同时做好自身的安全防护工作;万不可没摸清情况就只身前去抢险救灾;逃离时要向滑坡方向的两侧逃离,并尽快在周围寻找安全地带;当实在无法继续逃离时,应迅速抱住身边的树木等固定物体;切记不要紧张过度,反而朝着滑坡方向跑。
在跑的同时注意路上随时可能出现的各种危险,如掉落的石头、树枝等;若在家时,作为大学生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让父母再入已经发生滑坡的地区找寻损失的财物;时刻保持高度警惕,不要在滑坡危险期未过就回发生滑坡的地区居住,以免再次滑坡发生带来危险。
滑坡已经过去,在确认自家的房屋远离滑坡区域、完好安全后,方可进入生活;不要忽视滑坡会连续发生的危险性;救助被掩埋的人时应从滑坡体的侧面进行挖掘,以免造成伤害,应先将滑坡体后缘的水排干后进行财产的抢救。
三:暴雨洪水我国暴雨洪水的特点 1.我国暴雨洪水的地理分布特点我国大部分地区位于中纬度地区,大范围的暴雨主要是由两类天气系统形成:一类是西风带低值系统,包括气旋、切变线、低涡、槽和锋等,影响全国大部地区。
这类暴雨,一般覆盖范围广、持续时间长,降水总量大,在大流域内常常形成组合型暴雨洪水,可造成大范围严重的洪涝灾害。
另一类是低纬度热带天气系统,包括热带气旋、东风波等,多见于华南各省及东南沿海地区,这类暴雨持续的时间虽然较短,但往往强度大,也能造成严重的洪涝灾害。
尤其是上述系统减弱成低压或外围云系,常常可以深入到我国中部或北部地区,造成大范围的强降水,酿成严重的洪涝灾害。
从我国年暴雨日的累年平均分布图上可以看出,其特点也是东南多,西北少;沿海多,内陆少;迎风坡多,背风坡少。
广东沿海、广西东北部、湘赣两省东北部、四川盆地西部等地是我国多暴雨地区,也是容易发生洪水的地区。
2.洪水的季节分布特点洪涝发生的季节与各地雨季的早晚(即季风雨带的季节进退)、降水集中时段及热带气旋活动等密切相关。
自我保护之灾前预防学习防洪知识,加强并完善自身环境内的防灾措施,发现异常征兆,如堤坝渗水,出现“管涌”,水位异常猛涨,应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
在汛情紧张时期,当天气预报有连续暴雨或有台风袭击时,在易受洪水淹没的低洼、滞洪地带或湖泊、海边、河边的人群,更要提高警惕,随时注意水位的变化,及时了解洪水的情况,采取适当的措施,避免或减轻洪水的危害。
做好防洪准备,准备必要的医疗用品,妥善安置贵重物品,准备必要的衣物、食品、矿泉水,做好自救和救援的准备,将人畜等尽早转移到安全的地方。
自我保护之灾害发生遇到洪水时,根据当地电视、广播等媒体提供的洪水信息,结合自己所处的位置和条件,应该迅速登上牢固的高层建筑避险,而后等待救援人员(一定要保持体力,不要被雨淋,乱吼乱叫,发现救援人员,才有体力)。
同时,注意收集各种漂浮物,木盆、木桶都不失为逃离险境的好工具,以防水涨到你所处位置,以此来自救。
a、避难所一般应选择在距家最近、地势较高、交通较为方便及卫生条件较好的地方,切忌远离河道。
在城市中大多是高层建筑的平坦楼顶,地势较高或有牢固楼房的学校、医院等。
b、如果确定有足够多的时间,可以将衣被等御寒物放至高处保存;将不便携带的贵重物品做防水捆扎后埋入地下或置放高处,票款、首饰等物品可缝在衣物中。
c、带上家中大盆子、一些感冒药物、防雨用具、食物即可远离住宿,到达避难所。
d、保持通信畅通。
切记节约用电,如遇到危险,以便联系外援自救。
f、受到洪水威胁,心态一定要淡定!在山区,遭遇突发山洪。
一定要保持冷静,迅速判断周边环境,尽快向山上或较高地方转移;如一时躲避不了,应选择一个相对安全的地方避洪。
山洪暴发时,不要沿着行洪道方向跑,而要向两侧快速躲避。
山洪暴发时,千万不要轻易涉水过河。
被山洪困在山中,应及时与当地防汛部门取得联系,寻求救援遇到洪水,不幸落水。
当不会游泳时,落水后不要心慌意乱,一定要保持头脑清醒;冷静地采取头顶向后,口向上方,将口鼻露出水面,此时就能进行呼吸;呼吸要浅,吸气宜深,尽可能使身体浮于水面,保持体力;落水一定要冷静,不能拼命挣扎。
当你会游泳时,眼观八方,分析自身体力情况,游到最近岸边;如果无法保证体力,采取方式如下:a、自己将身体抱成一团,浮上水面。
b、如果遇到抽筋,自己可将手指上下屈伸,并采取仰面位,以两足游泳。
灾害是无法避免的,我们必须得用一颗平常心对待,遇灾不慌,沉着应对,科学防范,才能做到保护自己,保护他人。
作为大学生,我们必须是防灾减灾知识的传播着,参与者。
只有大家时时防范,珍爱生命,才能保护自我,保护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