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地震灾害和地质灾害ppt 中图版.ppt

合集下载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精品课件 第3章 第1节 第1课时 自然灾害概述 地震灾害与地质灾害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精品课件 第3章 第1节 第1课时 自然灾害概述 地震灾害与地质灾害

的人畜伤亡
及环境造成毁灭性的灾难
相同 ①主要发生在山区;②在一定坡度上,物质向下运动;③人类活动可诱使
点 其发生;④破坏力极强;⑤由外力作用导致;⑥突发性强
3.崩塌与滑坡的区别 (1)崩塌发生之后,崩塌物常堆积在山坡脚,呈锥形体,结构零乱,毫无层序;而 滑坡堆积物常具有一定的外部形状,滑坡体的整体性较好,反映出层序和结 构特征。也就是说,在滑坡堆积物中,岩体(土体)的上下层位和新老关系没 有多大的变化,仍然是有规律的分布。 (2)崩塌体完全脱离母体(山体),而滑坡体则很少是完全脱离母体的。多数 滑体残留在滑床之上。
(3)分布:世界主要地震带是 环太平洋 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 地震带。 (4)特点:不仅发生范围 广 、频度高、强度大,而且危害 大 。 (5)危害:地震灾害会造成各类建筑物 倒塌和损坏 ,交通、通信中断和其 他生命线工程设施等被破坏,甚至会引起火灾、爆炸、瘟疫、有毒物质泄 漏、 放射性污染 和场地破坏等,造成人畜伤亡和财产损失。
思维导图
任务一 了解自然灾害的概念,明确 地震的成因和危害
必备知识•落实
1.自然灾害
具有广泛性和联系性
(1)概念:主要由 自然界 异常变化引起的,对人类 生命财产 与生
存环境造成危害的事件或现象。
(2)形成条件
①要有 自然界异常变化
作为诱因;
②要有遭受损害的人员、财产、资源等作为承受灾害的 客体 。
[2024浙江杭州高一部分学校联考]据美国地质调查局地震信息网消
息,2023年9月8日凌晨摩洛哥(位于北非)发生了6.9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
此次地震已造成2 9பைடு நூலகம்0多人遇难,5 500多人受伤。据此完成第3~4题。
3.关于此次地震,说法正确的是( B )

中图版地理选修5课件:第2章-第1节 中国的地震灾害和地质灾害

中图版地理选修5课件:第2章-第1节 中国的地震灾害和地质灾害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1.中国为什么多地震灾害?
【提示】
我国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地带,又处在印度洋板
块与亚欧板块挤压碰撞带的北东边界,多地震发生。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泥石流的分布与危害
1.分布:云南省西北和东北山区、四川省西部、陕西省南部秦巴山区、甘肃 省南部的白龙江流域、辽宁省东部山地和西藏自治区喜马拉雅山地。 冲毁城镇、乡村、矿山,造成人畜伤亡 危 2. 破坏房屋及其他工程设施,损坏农作物、耕地及林木, 害 堵塞河道,阻断航运,可能引起洪涝灾害
罗斯西伯利亚地区的萨哈(雅库特)共和国当天发生 7.3 级地震,地震没有造成人 员伤亡,也没有给当地建筑物造成严重破坏。 (1)试分析日本地震多发的原因。 (2)分析比较两次地震所造成的灾害损失差异巨大的原因。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思路点拨】
地震多发区和板块交界处和断裂带有关,造成的灾情大小
主要与人口、经济密度及抗震能力有关。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2016· 河北邯郸二模)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2013 年 3 月 11 日是日本 9.0 级大地震两周年纪念日。2011 年日本当地时间 14 时 46 分,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里氏 9.0 级地震并引发海啸,造成重大人员伤 亡和财产损失。 新华网莫斯科 2013 年 2 月 14 日电 俄罗斯紧急情况部门 14 日说,位于俄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解析】 第(1)题,地震多发的原因主要从板块构造和地壳活动角度分析。 第(2)题,地震带来的损失与自然因素 (震级、震中距、地质构造、发生时间等 ) 和社会经济因素(人口、城市密集程度、经济发展水平等)相关。

中国地震灾害图件ppt课件

中国地震灾害图件ppt课件

(台湾学者的分析)
昆仑地块在北部阻挡
槽台接触带的构造断裂中龙门 山断裂带由南西向北东逆冲运 动,最终发生单向破裂
龙门山
松潘甘孜构造带
龙门山推覆系统
四川盆地
康滇地台边缘--云南东部坳陷地震带 6
1996年丽江7.0级地震
1996年2月3日7.0 M 地震 2001年10月27日6.0 M 地震
1970年1月5日通海7.2级地震
中间地块 中间地块
中 国 大 地 震 带 图示
中间地块 鄂尔多斯地块
汾河坳陷
槽区地震带
四川地块


天水


泸定


渭河坳陷 杨子地台
华南地台
中国现代地震活动图像
中国地震频度统计
松潘
平武



茂县
北川
7.4
汶川
理县
7.4
绵竹
首震震中

映秀
7.6 7.1 7.1 7.1
都江堰
彭州
德阳
成都 市
③ 7.4
1888年和1969年在潍坊以北海 域发生7.5级和7.4级地震
公元前70年6月1日, 7.3M地震; 166822日 8 M 地震死亡20万
1239年平罗8级大震
1920年12月16日 8.5 M 地震 死亡20万
中国区域地震台站分布图
1988年11月6日7.2级地震
耿马
1988年11月6日的澜沧7.6级地震
澜沧
嵩明
1833年嵩明 8级地震
通海
华北平原沉降区地震带示意图 4 海城
8级地震曾发生过5次; 7-7.9级地震曾发生过18次;

高二地理中图版选修5课件:21中国地震灾害和地质灾害

高二地理中图版选修5课件:21中国地震灾害和地质灾害

探究一 探究二
(2)泥石流的成因:
探究一 探究二
2.地质灾害在成因上的关联性
探究一 探究二
3.我国滑坡、泥石流多发的原因
探究一 探究二
【例题 2】 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泥石流是在一定的地理条件下形成的由大量土石和水构成的特殊洪 流。形成泥石流灾害系统的诸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可概括为如图所示:
高二地理中图版选修5课件:21中 国地震灾害和地质灾害第一节 Βιβλιοθήκη 国的地震灾害和地质灾害情境导入
课程目标
2013 年 7 月 29 日上午,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云龙县遭遇 暴雨袭击,引发泥石流灾害,1 人因建筑物倒塌死亡,1 人 失踪。 云南为什么是我国泥石流多发的地区?
1.了解地震在 中国的分布状况以 及造成的危害。 2.了解泥石流在中 国的分布状况以及 造成的危害。 3.了解滑坡在中国 的分布状况以及造 成的危害。
探究一 探究二
2.我国地震灾情 (1)分布:我国地震西多东少,灾情却是东重西轻。虽然我国西部地震频 次高,强度大,但人口稀疏,资产密度小,灾情也就相应小得多;我国东部地区 经济发达、资产密集、人口密度大,这就决定了我国地震灾情必然是东部严 重。 (2)变化:①人员伤亡有所减少。 原因是科技进步,防震、抗震设施逐步趋于完善。 ②经济损失呈加重趋势。 原因是经济飞速发展,单位面积上的资产密度加大。
一二三
思考讨论从地形上看,我国的滑坡主要发生在哪些地区? 原因是什么?
提示:主要发生在山区。因为山区地势起伏大,重力作用显著,易发生滑 坡灾害。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一 我国的地震灾害
●问题导引●
北京时间 2013 年 4 月 20 日 8 时 02 分,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 (30.3°N,103°E)发生里氏 7.0 级地震,震源深度 13 千米。截至 2013 年 4 月 24 日 14 时,地震共造成 196 人死亡,21 人失踪,11 470 人受伤。

中图版高中地理选修五2.1《中国的地震灾害与地质灾害》(共56张PPT)

中图版高中地理选修五2.1《中国的地震灾害与地质灾害》(共56张PPT)

地震分类
1.构造地震 由于地壳运动引起地壳岩层断裂、错动而发生的地壳震动,称为 构造地震。这类地震发生的次数最多,破坏力也最大,约占全世界 地震的90%以上。 2.火山地震
由于火山活动时岩浆喷发冲击或热力作用而引起的地震,称为 火山地震。火山地震一般较小。数量约占地震总数的7%左右。地震 和火山往往存在关联。火山爆发可能会激发地震,而发生在火山附 近的地震也可能引起火山爆发。
1966年,苏联的塔什干发生一次5.6级 地 震 。 该 地 区 有 一 口 2000 米 的 深 井 , 自 1961年起至震前,井水中氡的含量增加了 3倍,地震发生后又恢复正常。以后,许 多国家相继利用井水开展氡气测量,用以 预报地震。
大地震之前,震区范围的地下含水岩
层在构造运动的过程中,受到强烈的挤压 或拉伸,引起地下水的重新分布,出现水 位的升降和各种物理性质和化学变化,使 水变味、变色、混浊、浮油花、出气泡等。 由于地下水与河流之间存在互相补给的关 系,震前地下水的变化,也会引起河水流 量的变化。震前地下水发生的异常变化, 是一种很重要的地震前兆现象,是目前预 测预报地震的重要手段之一。
震区群众的总结
►震前动物有预兆,抗震防灾要搞好。 ►牛羊驴马不进圈,老鼠搬家往外逃; ► 鸡飞上树猪拱圈,鸭不下水狗狂叫; ►兔子竖耳蹦又撞,鸽子惊飞不回巢; ►冬眠长蛇早出洞,鱼儿惊惶水面跳。 ►家家户户要观察,综合异常做预报。
4、电磁场异常
地震能引起电磁场的变化。一般认为磁场变化 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地震前岩石在地应力作用下 出现"压磁效应",从而引起地磁场局部变化;二 是地应力使岩石被压缩或拉伸,引起电阻率变化 ,使电磁场有相应的局部变化。岩石温度的改变 也能使岩石电磁性质改变。唐山地震前两天,距 唐山200多公里的延庆县测雨雷达站和空军雷达 站,都连续收到来自京、津、唐上空的一种奇异 的电磁波。因此,观测电磁场的变化也成为预报 地震的主要手段之一。

中图版高二地理选修五第二章 21中国的地震灾害和地质灾害 课件ppt(共24张PPT)

中图版高二地理选修五第二章 21中国的地震灾害和地质灾害 课件ppt(共24张PPT)
③震源浅,烈度大,频率高,危害大。 ②摧毁城镇、工厂、矿山。
3、多发季节:全年都可发生
4、分布 滑坡分布:云南、四川、
贵州等省区,以及黄土高 原和秦岭—大巴山地区。
主要发生在我 国的山区, 特别是西南 地区。
在地域上具有 广泛和相对 集中的分布 特点。
灾情:西南地区 为重灾区
5、滑坡的危害:
①掩埋房屋,造成人畜伤亡。 ②摧毁城镇、工厂、矿山。 ③破坏铁路、公路、航道,威胁交通安全。
被滑坡冲毁的铁路路基
二、泥石流
1、定义:
由暴雨、冰雪融水等水源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
特殊洪流。
2、泥石流发生的条件
泥石流的形成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1)陡峻的、便于集水、集物的地形地貌;
(2)丰富的疏松物质(多地震、植被破坏);
(3)短时间内有大量的水源。
3、多发季节:夏秋(多雨期)
4、分布
中新网: 据国家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5月12日14时28分,
在四川汶川县(北纬31度,东经103.4度)发生8.0级地震。 宁夏、青海、甘肃、河南、山西、陕西、山东、云南、湖 南、湖北、上海、重庆等省市均有震感……
汶川地震
1、我国地震灾害的特点 中国滑坡、泥石流灾害的主要分布区 ④破坏土地、森林、植被等。 中新网:
③堵塞河道,不但阻断航运,还可引起洪 涝灾害。
(二)滑坡
1、成因:是山地斜坡上不稳定的岩体与土体在重力
小结:一作、我用国地震下灾害沿一定滑少,为什么灾情东重西轻? 2、我国地震灾害多的原因 ④破坏土地、森林、植被等。 2、我国地震灾害多的原因 泥石流呈带状或片状分布 2、发生条件:一般发生在岩体或土体结构松软、比较破碎、地势起伏较大、植被覆盖较差的地区。

中国地理-中国的自然灾害(共37张PPT)

中国地理-中国的自然灾害(共37张PPT)
的,可以发布“寒潮”预警。
我国除了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等地不易受到寒潮 影响外,大部分地区都受其影响。
原因:强冷空气南下时,受阴山、秦岭、南岭 等东西向山脉的阻挡,经过翻山越岭、长途跋 涉,冷空气势力不断减弱,四川盆地、广东、 海南、台湾等地,受寒潮影响相对较小。
云贵高原对势力较弱的冷空气有阻挡作用, 不易受到寒潮的影响。
地震的震级: 表示地震所释放能量的大小,一个地震只有一个震
级,震级越大,释放能量越多。 (震级每大一级,能量就大31.6倍。)
地震的烈度: 地面及房屋等建筑物受地震破坏的程度叫作地震烈
度。同一个地震,不同的地区,烈度大小是不一样的。 (距离震中近,破坏就大,烈度就高。)
1.2 我国地震的分布 地震东少西多,灾情东重西轻, 死亡人口下降、经济损失上升。
(2018·江苏高考)下图为“2018年5月10日2时亚洲部分地区海平 面气压形势图”。
(2)北京市未来两天的天气状况 可能是 A.雨过天晴,气温将显著升高 B.气压下降,出现连续性降水 C.降雨后,可吸入颗粒物减少 D.风向转为偏南风,风速降低
梅雨
夏初,江淮地区出现的阴雨连绵的天气
天气特征:长时间的连续降水, 日照时间短, 湿度大。
(2)寒潮的有利影响
①促进地表热量交换,维护全球的热量平衡。 ②寒潮带来的大范围雨雪天气,在保持土壤湿度的同时,春天消融 缓解春播旱情。
③寒潮带来低温,还可以大量杀死潜伏在土壤中过冬的害虫和病 菌,或抑制其滋生,减轻来年的病虫害。
⑤寒潮还可带来风力资源。
④净化大气。带来的雨雪天气,增加了空气湿度,减少北方的扬尘 天气,也会使飞沫中的病毒随雨雪降落。
降水量:大小与集中程度;
来水 水系:支流多少、水系形状与流域面积大小

中国地质灾害1-PPT课件

中国地质灾害1-PPT课件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判断我国泥石流和滑坡叠加区 主要分布在____ (多选)(填入字母代号)。原因是什么? BCE A.青藏高原 C.黄土高原 B.云贵高原 D.内蒙古高原
E.四川盆地周边地区
原因:地形由平原向山区过渡,斜坡较多;处于东 南季风和西南季风相互作用地区,降水较多;黄土、 喀斯特等可蚀性物质集中分布区;人类活动广泛且
5.【热点材料】 材料一:2019年7月5日上午9时15分左右,山 西省柳林县成家庄镇石家峁村石家峁沟道内西侧 山坡发生黄土自然滑坡地质灾害,坡底5间平房被 推倒,造成6人被掩埋。 材料二:图1是柳林县附近黄土高原地貌景观。
图1

材料二:图2是黄土高原某地苹果丰收景象。
图1
(1)山西省柳林县黄土自然滑坡多发生在( C ) A.1、2月份 B.4、5月份 C.7、8月份 D.11、12月份 (2).下列因素对滑坡的活动强度影响最小的是 ( D) A.地形 B.岩性 C.降水 D.气温 (3).甲图显示黄土高原地貌形态特征是
地壳运动强烈,山体中多断层发育。人为原因:对植被的破坏,
过度樵采,过度开垦。
(2)当今世界,地质灾害发生的频度和成灾 强度不断提高的原因是什么?
人口快速增长和经济密集发展,导致人口分布
集中,人类大规模的工程活动和对自然环境的
严重破坏,使地质灾害发生的频率和强度不断
提高。
读我国西南地区地震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分布
二、滑坡、泥石流灾害
1、我国滑坡、泥石流灾害的成因 2、时间分布特点 3、空间分布特点 4、灾害的严重后果

2.泥石流灾害区域特征
暴雨激发的黄土泥流
华北和东北山地 黄土高原
暴雨引发泥石流
冰川泥石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讨论:
为什么泥石 流和滑坡在我 国分布较广?
归 地质 纳 地貌
我国山区面积广, 地表起伏大
位于板块交界处
加强重 力作用
多地震
我国 泥石

流和
结 气候
我国季风气候典 型
多暴雨
滑坡 分布
人为因素
不合理的 经济活动
破坏植被和 地表结构
较广
地壳 活动 激烈
地震频发、震级高
断裂发育,岩石破碎, 风化严重
案例②—台湾岛“9·21”南投地震
1999年9月21日凌晨,南投县发生7.6级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左右,重灾区在日月潭地区。这是 台湾岛近百年来发生的最强烈的地震。该区有许多活 断层,导致断层沿线地区遭遇灾难性破坏。整个灾区 死亡2 329人,伤8 722人,失踪39人,倒塌各种建 筑9 909栋,严重破坏7 575栋,受灾人口250万,灾 民32万,财产损失92亿美元。此次地震还波及福建、 广东、浙江和江西的部分地区。
发现:(1949 —2000年)人口 密度≥400人的地区的死亡人 数是人口密度200—400人的 地区的10倍;是人口密度 100~200人地区的100倍。
地震死亡人数与人口密度成正比关系。
结论:我国地震灾情特点:东重西轻
灾情发展趋势 我国地震死亡 人口总体下降
经济损失迅速 上升
探究分析:我国近年来死亡人口下降与经济损失
物质条件:地表岩层破碎,山坡为松散土层或厚层 风化物所覆盖 ; 水流条件:暴雨强度大,或在高山地带有多量融 雪、融冰水的活动; 植被条件:稀疏; 人为因素:山区不合理的经济建设活动。
朝远离泥石流发生的山坡上跑
三、滑坡的分布与危害
1.概念: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在重力的 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坡面整体下滑的现象。 如图:
第二章 中国的主要自然灾 害
第一节 中国的地震灾害和地质灾害
一、地震的分布与危害
1、我国主要地震带的分布:
①环太平洋地震带 ②喜马拉雅地震带
③华北地震带
④东南沿海地震带
⑤南北地震带
⑥西北地震带
⑦青藏高原地震带 ⑧滇西地震带
质东构经Biblioteka 105造的 东 西 分 界 线
度 是 我 国 地
2、我国地震灾害的特点:
滑坡 泥石流 灾害 多发
季风 气候
干湿季节分明,暴雨集中
地质灾害在成因上的关联性
四、地质灾害多发区——西南地区
1、西南地区地质灾害多发的原因
2、地质灾害的关联性 3、灾害造成严重的损失
思考:四川省、重庆市滑坡 和泥石流灾害频繁的原因 。
(1)大巴山的南坡,大部分地区 海拔在500—1 000米左右,是面 积广大的大斜坡。 (2)岷江和大渡河的上游区又是 地势急剧下降的地区,地质结构 复杂,地表结构不稳。 (3)受西南降水系统的影响,雨 量丰沛,而且盆地边缘植被破坏 严重。
我国地震西多东少,但灾情却东重西轻。虽然我国西部地 震频次高,强度大,但人口稀疏,资产密度小,因此灾情 也就相应小得多;而东部地区有着占我国城市总数46% 的城市,90%以上的人口,又是我国经济发达、资产密 集区,这就决定了我国地震灾情必然是东部严重。
二、泥石流的分布与危害
1.概念:泥石流是山区爆发的特殊洪流, 它饱含泥砂、石块以至巨大砾石,破坏力 极强。如图所示:
2.分布:云南西北和东北山区﹑四 川省西部﹑陕西省南部秦巴山区 ﹑甘肃省南部白龙江流域﹑辽宁
省东部山地和西藏自治区喜马拉
雅3.危山害地:。 堵塞江河﹑摧毁城镇和 村庄,破坏森林﹑农田道路,对 人民的生命财产﹑生产活动以及 环境造成很大危害。
4. 产生的条件:
地形: 崎岖的山区,沟谷上游有坡度较大的汇水 面积; 地质构造:复杂,褶皱断层相当发育,地震烈度 大的地区;
上升的原因? 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单位面积上的资产密度加大了, 灾害的经济损失呈上升趋势;地震的预测、建筑物的 加固、人的防震意识加强,使人员的伤亡减少。
思考 ❖为什么我国地震西多东少,
地震灾情却东重西轻?
以东经105°为界,我国西部地区主要是亚欧板块与印度 洋板块的相互作用区,不仅地质构造复杂,而且地壳运动 特别活跃,是世界大陆地震最强烈、多发和密集的地区。 而东部地区除了沿海以及华北外,大部分地区相对稳定, 故地震较少。
思考:试解释我国西南地区暴雨—滑坡—泥
①分布范围广------里氏6级以上地震大部
分省区都发生过;
②地震频率高,强度大-------20世纪平均
每年发生一次里氏7级以上地震;
③地震震源浅,危害大--------浅源地震,
破坏严重
3.我国地震的分布特点及成因:
①我国地震分布特点是东少西多,地质构造特 点是以105°E为界分为东西两部分。中国西 部地区是世界上大陆地震最活跃、最强烈和最 密集的地区。环太平洋地震带对我国台湾及其 附近海域影响最大。
②华北区、台湾地区地震多发的成因是该区处 在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带。地壳活动 强烈。西南地区地震、滑坡、泥石流多发的成 因是由于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挤压碰撞。
案例①——中国河北唐山地震
1976年7月28日,在中国河北省的唐山发生了里氏7.8 级强烈地震。这次地震的震中位于唐山市区,即北纬 39.6°,东经118.2°。这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罕见的 城市地震灾害,北京市和天津市受到严重波及,地震破 坏范围超过30万千方千米,有感范围广达14个省、自 治区、直辖市,相当于全国面积的1/3。唐山地震造成 数十万人伤亡,民房和公共设施遭受严重破坏,灾情之 大举世罕见。
2.分布:云南﹑四川﹑贵州等省,
及黄土高原和秦巴山区(如图21-3)。
3.危害:掩埋房屋,造成人畜伤 亡;摧毁城镇﹑工厂﹑矿山;破 坏铁路﹑公路﹑航道,威胁交通 安全;破坏土地﹑森林﹑植被等。
4. 发生的条件:
• 地下水丰富和坡面有积水的地方,特别是连续性 降雨后,有大量雨水下渗时,滑坡容易发生; • 地面有疏松物质的堆积,被水浸湿后发生软化; • 从地质构造上看,断层面、节理面及岩层面是天 然的软弱面,尤其在断层面或岩层内夹有粘土层 时,更加容易形成滑坡; • 斜坡坡度一般为20°~40°,过陡的斜坡,在重 力作用下主要表现为崩落; • 风化作用、地震在不同程度上影响滑坡的发育; • 人类活动如在斜坡上进行蓄水灌溉,坡面植被的 破坏, 都能诱发滑坡的发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