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控五大工具及七大新旧手法
品质管理七大手法是什么

QC新七⼤⼿法指的是:关系图法、KJ法、系统图法、矩阵图法、矩阵数据分析法、PDPC法、⽹络图法。
品质管理七⼤⼿法具体指的是什么?我们⼀起来看看! 第⼀章概述 ⼀、起源 新旧七种⼯具都是由⽇本⼈总结出来的。
⽇本⼈在提出旧七种⼯具推⾏并获得成功之后,1979年⼜提出新七种⼯具。
之所以称之为“七种⼯具”,是因为⽇本古代武⼠在出阵作战时,经常携带有七种武器,所谓七种⼯具就是沿⽤了七种武器。
有⽤的质量统计管理⼯具当然不⽌七种。
除了新旧七种⼯具以外,常⽤的⼯具还有实验设计、分布图、推移图等。
⼆、旧七种⼯具 QC旧七⼤⼿法指的是:检查表、层别法、柏拉图、因果图、散布图、直⽅图、管制图。
旧七种⼯具是我们本次课程的内容,也是我们将要⼤⼒推⾏的管理⽅法。
从某种意义上讲,推⾏QC七⼤⼿法的情况,⼀定程度上表明了公司管理的先进程度。
这些⼿法的应⽤之成败,将成为公司升级市场的⼀个重要⽅⾯:⼏乎所有的OEM客户,都会把统计技术应⽤情况作为审核的重要⽅⾯,例如TDI、MOTOROLA 等。
三、新七种⼯具 QC新七⼤⼿法指的是:关系图法、KJ法、系统图法、矩阵图法、矩阵数据分析法、PDPC法、⽹络图法。
相对⽽⾔,新七⼤⼿法在世界上的推⼴应⽤远不如旧七⼤⼿法,也从未成为顾客审核的重要⽅⾯。
第⼆章层别法 ⼀、定义 层别法是所有⼿法中最基本的概念,亦即将多种多样的资料,因应⽬的的需要分成不同的类别,使之⽅便以后的分析。
⼆、通常的层别⽅法 使⽤的最多的是空间别: 作业员:不同拉、班、组别 机器:不同机器别 原料、零件:不同供给⼚家别 作业条件:不同的温度、压⼒、湿度、作业场所 产品:不同的产品别(如同时⽣产Ni-Cd和Ni-MH电池) 时间别:不同批别、不同时间⽣产的产品 其他:如使⽤不同的⼯艺⽅法⽣产的同种产品别 三、应⽤ 层别法的应⽤,主要是⼀种系统概念,即在于要想把相当复杂的资料进⾏处理,就得懂得如何 把这些资料加以有系统有⽬的的加以分门别类的归纳及统计。
质量管理的五大工具七大方法

6. 质量成本管理
通过对质量相关的成本进行分析和控制,提高质量和降低成本。
成本管理、质量控制
7. 质量功能展开(QFD)
将顾客需求转化为产品设计要求的方法,确保产品满足顾客期望。
产品设计、市场导向
3. FMEA(失效模式和效果分析)
识别产品或过程中的潜在故障模式,评估其影响并确定预防或减轻措施。
产品设计、过程设计、风险评估
4. APQP(产品质量先期策划)
在产品开发阶段就进行质量规划,确保产品质量符合顾客需求。
产品开发、质量规划
5. PPAP(生产件批准程序)
确保供应商提供的生产件符合顾客要求,并在正式生产前获得批准。
质量管理的五大工具七大方法
PC(统计过程控制)
利用统计技术来监控制造过程的状态,确保生产过程在控制状态,以降低产品品质的变异。
制造过程监控、质量控制
2. MSA(测量系统分析)
对测量和测试设备进行评估,确定其是否准确可靠,以保证测量数据的准确性。
测量设备评估、数据质量
企业质量体系五大工具与七大手法

质量体系五大工具APQP(Advanced Product Quality Planning)即产品质量先期筹划,是一种构造化旳措施,用来拟定和制定保证某产品使顾客满意所需旳环节。
产品质量筹划旳目旳是增进与所波及旳每一种人旳联系,以保证所规定旳环节准时完毕。
有效旳产品质量筹划依赖于公司高层管理者对努力达到使顾客满意这一宗旨旳承诺。
产品质量筹划有如下旳益处:◆ 引导资源,使顾客满意;◆ 增进对所需更改旳初期辨认;◆ 避免晚期更改;◆ 以最低旳成本及时提供优质产品。
SPC(Statistical Process Control)即记录过程控制,重要是指应用记录分析技术对生产过程进行适时监控,科学辨别出生产过程中产品质量旳随机波动与异常波动,从而对生产过程旳异常趋势提出预警,以便生产管理人员及时采用措施,消除异常,恢复过程旳稳定从而达到提高和控制质量旳目旳。
SPC非常合用于反复性旳生产过程,它可以协助组织对过程作出可靠旳评估,拟定过程旳记录控制界线判断过程与否失控和过程与否有能力;为过程提供一种初期报警系统,及时监控过程旳状况,以避免废品旳产生,减少对常规检查旳依赖性,定期以观测以及系统旳测量措施替代大量检测和验证工作。
⊙SPC实行意义可以使公司:◆ 减少成本◆ 减少不良率,减少返工和挥霍◆ 提高劳动生产率◆ 提供核心竞争力◆ 赢得广泛客户⊙实行SPC两个阶段分析阶段:运用控制图、直方图、过程能力分析等使过程处在记录稳态,使过程能力足够。
监控阶段:运用控制图等监控过程⊙SPC旳产生:工业革命后来,随着生产力旳进一步发展,大规模生产旳形成,如何控制大批量产品质量成为一种突出问题,单纯依托事后检查旳质量控制措施已不能适应当时经济发展旳规定,必须改善质量管理方式。
于是,英、美等国开始着手研究用记录措施替代事后检查旳质量控制措施。
1924年,美国旳休哈特博士提出将3Sigma原理运用于生产过程当中,并刊登了出名旳“控制图法”,对过程变量进行控制,为记录质量管理奠定了理论和措施基本。
质量管理体系五大工具及质量控制的七大手法

1、确保制程持续稳定、可预测。 2、提高产品质量、生产能力、降低成本。 3、为制程分析提供依据。 4、区分变差的特殊原因和普通原因,作为采取局部措施或对系统采取措施的指南。
1、分类
Print to PDF without this message by purchasing novaPDF (/)
1)追求原因型:在于追求问题的原因,并寻找其影响,以因果图表示结果(特性)与原因(要因) 间的关系;
5 o+ ]- H3 P" M( [ 3 ^
可以使企业: ◆ 降低成本 ◆ 降低不良率,减少返工和浪费 ◆ 提高劳动生产率 ◆ 提供核心竞争力 ◆ 赢得广泛客户 ⊙实施 SPC 两个阶段 分析阶段:运用控制图、直方图、过程能力分析等使过程处于统计稳态,使过程能力足够。 监控阶段:运用控制图等监控过程 ⊙SPC 的产生: 工业革命以后,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大规模生产的形成,如何控制大批量产品质量成为一 个突出问题,单纯依靠事后检验的质量控制方法已不能适应当时经济发展的要求,必须改进质量管理 方式。于是,英、美等国开始着手研究用统计方法代替事后检验的质量控制方法。 1924 年,美国的休哈特博士提出将 3Sigma 原理运用于生产过程当中,并发表了著名的“控制图 法”,对过程变量进行控制,为统计质量管理奠定了理论和方法基础。 ⊙SPC 的作用:
7 ?* B7 F" g+ n! l
① % c0 V' h' q; E
确定研究的主题; ② 制作表格并收集数据;
. o6 Y& ^, v) h( ?# m
质量体系五大工具和七大手法

五大工具:APQP SPG FMEA MSA PPAP一、APQP( Adva need Product Quality Pla nning )即产品质量先期策划,是一种结构化的方法,用来确定和制定确保某产品使xx满意所需的步骤。
产品质量策划的目标是促进与所涉及的每一个人的联系,以确保所要求的步骤按时完成。
有效的产品质量策划依赖于公司高层管理者对努力达到使xx满意这一宗旨的承诺。
产品质量策划有如下的益处:♦引导资源,使xx满意;♦促进对所需更改的早期识别;♦避免晚期更改;♦以最低的成本及时提供优质产品。
二、SPC( Statistical Process Con trol )即统计过程控制,主要是指应用统计分析技术对生产过程进行适时监控,科学区分出生产过程中产品质量的随机波动与异常波动,从而对生产过程的异常趋势提出预警,以便生产管理人员及时采取措施,消除异常,恢复过程的稳定从而达到提高和控制质量的目的。
SPUE常适用于重复性的生产过程,它能够帮助组织对过程作出可靠的评估,确定过程的统计控制界限判断过程是否失控和过程是否有能力;为过程提供一个早期报警系统,及时监控过程的情况,以防止废品的产生,减少对常规检验的依赖性,定时以观察以及系统的测量方法替代大量检测和验证工作。
O SPC实施意义可以使企业:♦降低成本♦降低不良率,减少返工和浪费♦提高劳动生产率♦提供核心竞争力♦赢得广泛客户O实施SPC两个阶段分析阶段:运用控制图、直方图、过程能力分析等使过程处于统计稳态,使过程能力足够。
监控阶段:运用控制图等监控过程O SPC的产生:工业革命以后,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大规模生产的形成,如何控制大批量产品质量成为一个突出问题,单纯依靠事后检验的质量控制方法已不能适应当时经济发展的要求,必须改进质量管理方式。
于是,英、美等国开始着手研究用统计方法代替事后检验的质量控制方法。
1924年,xx的休哈特博士提出将3Sigma原理运用于生产过程当中,并发表了著名的“控制图法”,对过程变量进行控制,为统计质量管理奠定了理论和方法基础。
质量管理五大工具七大手法包括

质量管理五大工具七大手法包括在现代企业管理中,质量管理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质量管理的核心在于通过一系列工具和手法确保产品或服务的质量达到最佳水平。
在实践中,有五大工具和七大手法被广泛运用,它们是质量管理的重要支柱。
质量管理五大工具工具一:直方图直方图是一种直观展示数据分布情况的图表。
通过直方图,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数据的分布规律,进而制定相应的质量改进方案。
直方图能够帮助管理者快速了解质量问题的状况,发现潜在质量隐患。
工具二:控制图控制图是一种用于监控过程稳定性和可控性的工具。
通过控制图,我们可以随时了解过程的质量状况,及时发现过程异常并及时采取纠正措施,确保质量指标在可接受范围内波动。
工具三:因果图因果图是一种用于分析问题根本原因的工具。
通过构建因果图,我们可以系统地分析问题的产生原因,找出问题的根源,以便制定有效的解决方案,避免问题反复发生。
工具四:散点图散点图是一种用于研究两个变量之间关系的图表。
通过散点图,我们可以发现变量之间的相关性,找出影响质量的关键因素,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提升产品或服务的质量。
工具五:Pareto 图Pareto 图是一种用于确定影响质量问题的关键因素的工具。
Pareto 原则指出,80%的问题往往由20%的原因引起。
通过Pareto 图,我们可以快速识别主要问题,有针对性地优先解决影响最大的问题,最大限度地提高质量。
质量管理七大手法手法一:PDCA循环PDCA 循环(Plan-Do-Check-Act)是一种持续改进的管理方法。
通过不断循环实施计划、执行计划、检查结果和采取行动,不断提高质量管理水平,以最优效率实现质量的不断提升。
手法二:5W1H 分析法5W1H 分析法是一种全面分析问题的方法。
通过分析问题的“What(是什么)”、“Why(为什么)”、“When(何时)”、“Where(何处)”、“Who(谁)”和“How(怎样)”,可以全面了解问题本质,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最大程度地提升质量。
(经典教材)产品质量控制与管理五大工具和七大手法(APQP)

(经典教材)产品质量控制与管理五大工具和七大手法(APQP)目录APQP五个阶段: (4)定义: (5)目标: (5)产品质量策划的好处: (5)产品质量策划的基本步骤: (5)●组织小组: (5)●确定范围: (6)APQP工作的几个阶段: (8)一、计划和确定项目 (8)输入、输出: (8)计划和确定项目阶段的输入: (9)1.顾客的呼声 (9)2、业务计划或营销策略 (10)3、产品或过程指标 (11)4、产品或过程设想 (11)5、产品可靠性研究 (11)6、顾客输入 (12)计划和确定项目阶段输出: (12)1、设计目标 (12)2、可靠性和质量目标 (12)3、初始材料清单 (13)4、初始过程流程图 (13)5、产品和过程特殊特性的初始明细表 (13)6、产品保证计划 (13)7、管理者支持 (14)二、产品设计和开发 (14)三、过程设计和开发 (15)四、产品和过程确认 (16)五、反馈及评定和纠正措施 (16)1.减少变差 (17)2.顾客满意 (17)3.交付和服务 (18)六、控制计划方法论 (18)(一)制定控制计划的依据资料 (19)(二)制定并实施控制计划的益处 (19)(三)控制计划栏目填写说明 (19)五大工具和七大手法的应用 (23)五大工具 (24)1、 APQP (24)2、SPC (24)3、FMEA (25)4、MSA (26)5、PPAP (26)七大手法 (27)1、检查表 (27)2、层别法 (28)3、柏拉图 (28)4、因果图 (31)5、散布图 (33)6、直方图 (34)7、控制图 (36)APQP五个阶段:1、计划和确定:做一切工作,必须把顾客牢记心上。
2、产品的设计与开发:一个可行的设计应能满足生产量和工期要求,也要考虑质量、可靠性、投资成本、重量、单件成本和时间目标。
3、过程设计和开发:保证开发一个有效的制造系统,保证满足顾客的需要、要求和期望。
5大工具及7大手法

质量管理的5大工具及7大管控方法1、五大工具APQPAPQP(Advanced Product Quality Planning)即产品质量先期策划,是一种结构化的方法,用来确定和制定确保某产品使顾客满意所需的步骤。
产品质量策划的目标是促进与所涉及的每一个人的联系,以确保所要求的步骤按时完成。
有效的产品质量策划依赖于公司高层管理者对努力达到使顾客满意这一宗旨的承诺。
产品质量策划有如下的益处:◆引导资源,使顾客满意;◆促进对所需更改的早期识别;◆避免晚期更改;◆以最低的成本及时提供优质产品。
SPCSPC(Statistical Process Control)即统计过程控制,主要是指应用统计分析技术对生产过程进行适时监控,科学区分出生产过程中产品质量的随机波动与异常波动,从而对生产过程的异常趋势提出预警,以便生产管理人员及时采取措施,消除异常,恢复过程的稳定从而达到提高和控制质量的目的。
SPC非常适用于重复性的生产过程,它能够帮助组织对过程作出可靠的评估,确定过程的统计控制界限判断过程是否失控和过程是否有能力;为过程提供一个早期报警系统,及时监控过程的情况,以防止废品的产生,减少对常规检验的依赖性,定时以观察以及系统的测量方法替代大量检测和验证工作。
(1)SPC实施意义可以使企业:◆降低成本◆降低不良率,减少返工和浪费◆提高劳动生产率◆提供核心竞争力◆赢得广泛客户(2)实施SPC两个阶段•分析阶段:运用控制图、直方图、过程能力分析等使过程处于统计稳态,使过程能力足够。
••监控阶段:运用控制图等监控过程•(3)SPC的产生工业革命以后,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大规模生产的形成,如何控制大批量产品质量成为一个突出问题,单纯依靠事后检验的质量控制方法已不能适应当时经济发展的要求,必须改进质量管理方式。
于是,英、美等国开始着手研究用统计方法代替事后检验的质量控制方法。
1924年,美国的休哈特博士提出将3Sigma原理运用于生产过程当中,并发表了著名的“控制图法”,对过程变量进行控制,为统计质量管理奠定了理论和方法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