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学期历史第13课笔记
八年级历史中华书局版下册第13课 国防建设

温故知新3
自主学习一.人民军队的不断强大阅读课本75-77页内容
背景:1949年年, 毛泽东 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开幕词中宣 告:“我们将不但有一个强大的陆军我们将不但有一个强大的陆军,而 且有一个强大的空军和一个强大的海军。”1950年他又指 出”1950年他又指出:中国必须建立强大的 国防军 ,必须建立强 大的 经济力量 ,这是两件大事 ①1949年4月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支海军— 华东军区 海军宣告成立,为以后的海军建设奠定了基础。1950年4月1950 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 海军司令部 成立,人民海军正式建军。 后来,又相继成立了东海、 南海 和北海舰队。从此,人民海军 海 担负起保卫祖国海疆的重任 ②人民海军组建时人民海军组建时, 军 武器装备相当落后,主要是接受 国民党海军 起义、投诚的一些 舰艇,质量差,数量也不多。从20世纪20世纪 50 年代开始,我 国陆续研制出多种舰艇,包括护卫舰、导弹驱逐舰、核潜艇等,加 强了人民海军的装备建设
想一想
我国为什么要下决心研制核武器?
落后的新中国,接连受到核武器的威胁!为打破核 垄断,反对核威胁,保护自己,中国需要核武器! 周恩来说:“对帝国主义不能不讲实力,拥有毁 灭力量最大的核武器,便是最大军事实力的标 志。”
人民军队创建于何时?是怎样诞生的? 在我党二十多年的革命斗争中,所依赖 的军事力量主要是_______ 陆 军 。
海 军
空 军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③ 核潜艇 是国家威慑力的重要象征。为加强海防力量,我国决定自己研制核潜艇。 1971 年初研制出中国第一艘核潜艇。1981年初1981年初,中国又研制出第一艘 导弹核潜艇 。中国成为继 美国 、前苏联、 英国 、法国之后,第 五 个拥 有核潜艇的国家 ①1949年8月年8月,组建了空军第一个飞行中队。 11 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 司令部 成立,人民空军正式建军。从此,人民空军担负起保卫祖国领空的重任 ②人 民空军建立初期人民空军建立初期,飞机主要从 国外购买 。后来,我国从 仿制 进口飞机开始,逐渐研制出各种型号的飞机。人民空军的装备建设逐渐加强 ③ 1956 年,第一架国产喷气式歼击机试飞成功,国庆节时,首批四架喷气式歼击机飞越 天安门上空
八下历史13课讲解

八下历史第13课讲解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够了解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和意义,理解革命对中国现代化的影响,并掌握相关的历史人物和事件。
二、教学内容1. 辛亥革命的背景辛亥革命发生于1911年,当时中国面临着严重的社会和经济问题,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潮在全国范围内盛行,许多地方爆发了起义。
同时,湖北地区的革命势力也在发展,资产阶级革命派在武汉成立了湖北军政府。
2. 武昌起义和湖北军政府的成立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湖北地区的革命党人成功地夺取了政权。
他们建立了湖北军政府,宣布独立的省份逐渐增多。
这次起义成功的原因在于新军的倒戈和革命党人的组织得力。
3. 中华民国的成立和清政府的倒台随着起义的扩大,革命势力逐渐壮大。
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同时,各省代表在南京召开临时大总统选举会,选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
这标志着中华民国的正式成立。
随后,清政府被推翻,统治中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终于结束。
4. 辛亥革命的意义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重要的革命,它标志着中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结束。
这次革命为中国的现代化奠定了基础,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辛亥革命的过程和意义。
难点:辛亥革命对中国现代化的影响。
四、教学建议1. 引导学生了解辛亥革命的背景和过程,理解革命对中国现代化的影响。
2. 讲解孙中山的生平和思想,以及他对中国现代化的贡献。
3. 分析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包括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的影响。
部编版:八下历史第13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部编版:八下历史第13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学习目标】1.掌握“一国两制”提出、含义及意义2.知道香港、澳门问题的由来,识记回归时间和意义。
【重点难点】1.重点:“一国两制”;香港和澳门回归的历史意义2.难点:“一国两制”构想的含义【自主学习】(一)“一国两制”的构想1、背景:实现,是中华民族的愿望。
2、提出:改革开放后,从维护国家统一和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的伟大构想。
3、含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现制度,台湾、香港和澳门实现制度。
4、意义: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指明了前景,“”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二)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1、经过:(1)香港回归:①1984年底,中英两国签署联合声明。
②,中国正式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
(2)澳门回归:①1987年4月,中葡两国政府签署联合声明。
②______,中国正式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
2、意义: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标志我国在完成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合作探究】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现在时机已经成熟了,应该明确肯定:1997年中国将收回香港。
就是说,中国要收回的不仅是新界,而且包括香港岛、九龙。
”——邓小平材料二1997年6月30日晚,十万群众聚集天安门广场……。
那时的天安门广场,华灯流光溢彩,人如海,歌如潮。
在距离1997年7月1日0时只有10秒钟的时候,群众已难以抑制激动的心情。
……,他们有节奏地齐声高呼起来。
材料三1997年6月30日23时59分,在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上,英国国旗和香港旗缓缓降落。
它标志着……。
0时整……,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队奏响雄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中国国旗和香港特区区旗徐徐升起。
全场沸腾了。
许多人眼睛里噙满激动的泪花,雷鸣般的掌声经久不息。
请回答:(1)材料一中所说的“时机已经成熟了”,指什么?(2)英国国旗的缓缓降落标志着什么?(3)材料二、三反映了在不同地点的中华儿女表现出的相同情绪,这能说明什么?2.阅读以下材料:世界上还能有谁,提出这样的伟大决策,让数亿农民成功解决了温饱,让座座城市神话般崛起;世界上还能有谁,提出这样的伟大构想,使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世界上还能有谁,提出这样的伟大理论,成为引领中华民族前进的光辉旗帜。
初中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13课+海峡两岸的交往教材解析 新人教版精编版

第13课海峡两岸的交往一、知识梳理1.对台政策的制定:(1)新中国成立后,明确提出要解放台湾;20世纪50年代中期,又确定了争取用和平的方式解放台湾;(2)改革开放后,在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基础上,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
2.海峡两岸的交往:(1)1987年,台湾当局被迫调整“三不”政策,海峡两岸的隔绝被打破;(2)20世纪90年代初期,台湾和大陆分别成立了海基会和海协会;(3)1993年,海协会会长汪道涵和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在新加坡举行会谈,将“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写入协议,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4)1995年初,江泽民提出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促进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
这八项主张是新时期推动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
这八项主张是新时期推动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指导思想;(5)经过海内外人士的共同努力,海峡两岸经济上相互促进、互补互利的局面初步形成。
二、重点难点分析本课共两目:一、推进祖国统一大业;二、日益密切的交往。
主要介绍了中国共产党从客观实际出发,与时俱进地推进祖国统一大业向前发展的史实,以及在这一过程中,海峡两岸交往日益密切的概况。
本课的重点:党和政府确立的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
随着时代的变化,20世纪50年代中期,党和政府确立了争取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的思想。
改革开放后,党和政府又根据国际国内的新形势,确立了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
从此,以这一方针为指导解决台湾问题。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的制定、“两会”达成的“九二共识”、江泽民关于发展两岸关系八项主张的提出等,都是这一大政方针的具体产物。
在解决这一重点问题的过程中,可以补充较为典型的历史材料,作为其发展变化的“论据”,以使学生真正理解这种发展变化。
本课的难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和平统一后,台湾特别行政区可以有自己的独立性,实行不同于大陆的制度。
台湾可以有自己的军队,台湾的党、政、军系统,都由台湾管理等。
八下历史 第13课背诵知识点

第13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背景①香港问题、澳门问题和台湾问题都是历史遗留下来的②解决这些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强烈愿望。
③中国进入改革开
放的新时期,综合国力增强。
时间、人物改革开放后邓小平
目的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
内涵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意义“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为香港和澳门的回归开辟了途径。
时间 1.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将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
(原英国占)恢复行使主权,设立直辖于中央人民政府的香港特别行政
区
2.于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原葡萄牙占)恢复行使主权
意义 1. 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耻辱,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2.为解决台湾问题起到了示范作
用。
3.为解决国家间遗留问题提供新的范例。
原因 1.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根本原因)2.“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3.香港澳门自古以来是中国的神圣领土4.全国人民的支持
启示 1.国力强盛是外交的后盾 2.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是硬道理
香港当年被割让原因:清政府腐败,腐朽的封建制度不能对抗新兴的资本主义制度。
2016部编版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4单元第13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课本图片笔记与课件

知识点一“一国两制”的构想
知识点二: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
名师点拔
• “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是以改革开放后中国综合国力增强为基 础的,这也是该构想得以成功实践的根本保障。“一国两制”构想 是为解决台湾问题而提出的,但在香港问题上首先成功实践。
• “一国两制”中的“一国”维护了国家主权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 益,“两制”既坚决维护了中国主体的社会主义性质,又尊重了港澳 台地区的历史和现实。所以,国两制”表现出原则性与灵活性的高 度统一。
名师点拔
• 香港问题的由来1842年《南京条约》,英国割占香港岛。1860年 《北京条约》,英国割占九龙司地方一区。1898年《展拓香港界 址专条》,英国强租新界。 • 澳门问题的由来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在澳门的居住权。 鸦片战争后,葡萄牙人趁机占领关闸以南的澳门半岛。1851年,葡 萄牙人占领冰仔岛。1864年,葡萄牙人占领路环岛。1887年,葡萄 牙强迫清政府签署《中葡和好通商条约》,取得澳门的“永驻管理 权”。
◆易错警示
民族区域自治与“一国两制”的比较
制度
民族区域自 治
自治程度
不享有高度自 治权ຫໍສະໝຸດ 相同点都接受中社会主义
央人民政
享有高度自治 府统一领 “一国两制” 资本主义 导 权
• “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涵 • 1.“一国两制”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简称,是中国共产党为解决台 湾问题和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以和平的方式实现祖国统一而制定的 项重要战略方针。 • 2.“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①坚持“一个中 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这是“一国两制”的政治前提和根本保证。②实行 两种制度,指在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国家的主体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 湾、香港、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两种制度和平共处,共同发展。③实行 “一国两制”,国家主权是统一的,不可分割的。④实行“一国两制”有宪 法和法律的保证,有较长时间的稳定性。 • 二.香港、澳门顺利回归祖国的原因及启示 • 1.原因 • (1)前提条件: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中共十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实行改革 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辉煌成就。到20世纪90年代,我国综合国力 大大增强,国际地位空前提高 • (2)理论基础:“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提出。
8下历史12-13课复习指导笔记

第12课民族大团结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实行原因:我国民族问题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的。
2.含义:在国家统一领导(前提)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地方),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依据),设立不同级别的民族自治区域和自治机关。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依法自主管理本民族、本地区的内部事务、行使自治权(权利)。
3.性质/地位: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4.确立过程:(1)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确定,后(1954年)被载入宪法。
(2)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
5.实施过程:建立了内蒙古、新疆、广西、宁夏、西藏5个民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1947年成立)是我国第一个省级自治区。
30个自治州,120个自治县。
6.意义:①维护民族团结、巩固国家统一②促进少数民族发展③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7.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二、共同繁荣发展1.背景:各民族发展很不平衡,少数民族的生产力水平落后2.措施:①进行一系列的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②采取许多优惠政策,派出大批人员,通过技术、资金、物资等多种方式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③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
④西部大开发⑤实施兴边富民运动3.成就:2006年,青藏铁路全线通车,大大加强了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促进了青海、西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第13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一、“一国两制”的构想1.背景:(了解)①香港问题、澳门问题和台湾问题都是历史遗留下来的②实现祖国统一,是包括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和祖国大陆全体同胞在内的整个中华民族的强烈愿望。
③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综合国力增强。
2.提出:改革开放新时期,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3.出发点: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4.目的:解决港澳台问题,实现祖国统一。
5.含义: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和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最新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3课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知识点汇总及同步练习

最新部编版⼋年级历史下册第13课⾹港和澳门回归祖国知识点汇总及同步练习第13课⾹港和澳门回归祖国⼀、“⼀国两制”的构想1.提出者:__邓⼩平__。
2.最早实现地区:__⾹港__。
3.基本内涵:在__祖国统⼀__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__社会主义__制度,同时在台湾、⾹港、澳门保持原有的__资本主义__制度和⽣活⽅式长期不变。
4.历史意义:“__和平统⼀__、__⼀国两制__”是完成祖国统⼀⼤业的基本⽅针。
易混易错1.“和平统⼀、⼀国两制”的伟⼤构想最早是为解决⾹港问题提出的。
(×)提⽰:20世纪80年代初,为了解决台湾问题,邓⼩平提出了“⼀国两制”的伟⼤构想,“⼀国两制”的最先应⽤是在⾹港问题上。
2.“⼀国两制”就是在中华⼈民共和国境内,⼤陆实⾏社会主义制度,台湾、⾹港和澳门实⾏特殊的经济政策。
(×)提⽰:“⼀国两制”就是在中华⼈民共和国境内,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台湾、⾹港和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活⽅式长期不变,⽽不是实⾏特殊的经济政策。
⼆、⾹港和澳门回归祖国1.⾹港回归:中英两国政府经过两年谈判,于__1984__年12⽉正式签署联合声明,宣布中华⼈民共和国政府将于__1997__年7⽉1⽇对⾹港恢复⾏使主权,设⽴直辖于中央⼈民政府的⾹港特别⾏政区。
2.澳门回归:__1987__年4⽉,中葡两国政府签署联合声明,宣布中华⼈民共和国政府将于__1999__年12⽉20⽇对澳门恢复⾏使主权,设⽴澳门特别⾏政区。
3.⾹港、澳门回归祖国的意义:标志着中国⼈民洗雪了百年国耻,在完成__祖国统⼀__⼤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步。
4.⾹港、澳门回归祖国的启⽰:⾹港、澳门⾃古就是中国的领⼟;“⼀国两制”⽅针的正确性;__统⼀__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问题思考】⾹港、澳门回归祖国的历史条件是什么?(1)邓⼩平创造性地提出“⼀国两制”的伟⼤构想。
(2)中国综合国⼒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