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3课 红军建军与万里长征

大渡河
会 师
陕甘革命 1935年10月 根据地 中央与陕北红军 会宁 1936年10月 红一、二、四方面军 (长征的胜利结束)
赤 水 遵义
瑞金
甘 肃 陕 西
长征,几乎每天就有一次遭遇战,总 共有十五个整天用在打大决战上。路上 一共三百六十八天用在夜间行军上。剩 下来的一百天——其中有许多天打遭遇 战——有五十六天在四川西北,因此总 长五千英里的路上只休息了四十四天, 平均每走一百一十四英里休息一次。平 均每天行军七十一华里,即近二十四英 里,要在一个地球上最险峻的地带保持 这样的平均速度,可说近乎奇迹。
南昌
转战广东海陆丰
起义
陈毅,朱德
井冈山
会师
秋收起义
三湾改编
• 井冈山革命根据 地的建立
练习
1.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 南昌 第一枪是在______ 2.中国革命在农村建立的第一个革命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根据地______________ 3.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的队伍是 工农红军第四军 _______________
第13课 万里长征
军队人数
时间
敌 第 一 至 四 次 第 五 次 我
领导人
战略战术
结果
1930年 至 1933年
1933年 至 1934年
10万 20万 30万 50万
4万 (前三次) 3万 周恩来 3万 朱德 7万 (第四次) 博古 100万 8万 李德
毛泽东
军队人数
时间
敌 第 一 至 四 次 第 五 次 我
领导人
战略战术
避敌主力 诱敌深入 集中优势 各个击破 分散兵力, 进攻冒险, 防御保守。
结果
1930年 至 1933年
【精选历史八上】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_红军不怕远征难ppt课件

强渡乌江、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 爬雪山、过草地、吴起镇会师
3. 诗中“三军”具体指哪支部队?这场斗争的胜利有什么历史意 义?
红一、二、四方面军
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红 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讨论
红军能够克服这些困难,取得长征的 胜利靠的是什么?
遵义会议旧址
遵义会议
时间: 内容:
意义:
1935年1月
集中全力解决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 取消了博古在军事上的指挥权,肯定了毛泽东的正 确主张。
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 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中国共产党诞生
遵义会议
1935年1月 ,党中央在
召开会遵议义。
四渡赤水 打乱敌人追剿计划
贵州 巧渡金沙江,
跳出敌人的包围圈
强渡大渡河
经
飞夺泸定桥
爬雪山,过草地
进入甘肃
过 胜利会师:
陕北会师: 会宁会师:
1935年10月,红一方面军和陕北红军在 胜利会师。 吴起镇
1936年10月,红一、红二、红四三
大主力在会宁会师,长征胜利结束。
2019/5/23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17
thank you!
同时,大家要开动脑筋,思考老师是怎样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要边听边想。为讲明一个定理,推出一个公式,老师讲解顺序是怎样的, 为什么这么安排?两个例题之间又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之处?特别要从中学习理科思维的方法,如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等。 • 作为实验科学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就要特别重视实验和观察,并在获得感性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思考来掌握科学的概念和规律,等等。 • 二、听文科课要注重在理解中记忆 • 文科多以记忆为主,比如政治,要注意哪些是观点,哪些是事例,哪些是用观点解释社会现象。听历史课时,首先要弄清楚本节教材的主要观点,然 后,弄清教材为了说明这一观点引用了哪些史实,这些史料涉及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最后,也是关键的一环,看你是否真正弄懂观点与史料间 的关系。最好还能进一步思索:这些史料能不能充分说明观点?是否还可以补充新的史料?有无相反的史料证明原观点不正确。 • 三、听英语课要注重实践 • 英语课老师往往讲得不太多,在大部分的时间里,进行的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大量语言实践练习。因此,要上好英语课,就应积极参加语言实践活 动,珍惜课堂上的每一个练习机会。
第13课 五四运动课件(33张PPT)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背景3
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 (对内独裁对外卖国,阶级矛盾尖锐)
材料一 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为皖系、直系、奉系 三大派系,在外国列强操纵下,尔吞我并,争斗不已。
材料二 1912年--1919年,全国田赋增加了七倍;盐税、烟 税、酒税增加了三倍;印花税增加了六倍。
材料三 1916年--1919年5月,北洋政府借外债100多次,债权 国包括:日、美、英、法、德、俄、比、荷等国,以中国的矿 山、交通、税收、国库券为担保。
1912—1919年,新建厂矿470余家, 新增资本达1.3亿元,相当于辛亥革命 前50年投资总额。
辛亥革命前产业工人达50万--60万 人,1919年产业工人达200万;工人阶 级受压迫和剥削最重,罢工斗争频繁 发生。1912--1919年的7年间,工人罢 工130次,仅1919年的前5个月就达19 次。
第13课 五四运动 (1919年)
背景1
一战期间日本加紧侵略中国
1915年日本以支持袁世凯称帝为条件,提出了灭亡中国的 “二十一条”。1915年5月9日,称帝心切的袁世凯接受了“二十 一条”的大部分内容。(“五九国耻”)
日本前首相寺内称:在他任期内, 1916年--1918年日本对华贷款三倍 于前,日本在华权利十倍于《二十 一条》 。
爆发:1919年5月4日,五四运动在北京爆发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最能 反映
“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五四
运动
“废除二十一条”
反帝
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反封 性质
二、五四运动的经过
第一阶段(爆发)
时间 中心 主力
5月4日——6月5日 北京
青年学生
口号 方式
外争国权,内除国贼 示威游行、罢课
八年级历史上册课件:第13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

意义: 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次会议挽救 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1934.10中央 革命根据地
突破四道防线
遵义会议
飞夺泸定桥,
强渡大渡河
翻越夹金山
巧渡金 沙江
过草地
四渡赤水
陕北吴 起镇
会宁, 三军胜利会师
遵义会议
时间:
1935年1月
迹。”
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
①粉碎了国民党扼杀中国革命的企图,使 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②保存了中共和红军的基干力量,成为之后革 命的主力
“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 机。……长征是我们的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结束。 ——毛泽东
遵义会议
时间:
1935年1月
内容:
集中全力解决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取消了博古在 军事上的指挥权,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
掌握: 长征的原因、路线、结果和意义。 理解: 遵义会议的内容和历史地位。 讲述: 长征故事,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
精神,
认识中国革命的艰难曲折。
学习: 先烈不畏艰险、通往直前的革命英雄 主义精神。
重点:中央红军的长征和遵义会议。 难点:长征胜利的意义。
一.创设情景 激情导入
• ●学案引导 自主学习
共产国际派驻中国的军事 顾问。奥地利人。1933年 9月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 央军事委员会军事顾问。
在指挥红军作战中推行 “左”倾冒险主义的战略 战术,反对游击战,使红 军第五次反“围剿”遭致 失败。1935年1月,在遵 义会议上被撤销指挥红军 的权利。后随红军长征到 达陕北。抗日战争初期, 任中共中央军委军事研究 编委会主任,延安抗日军 政大学教授。1939年夏去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第13课 五四运动课件

五四运动的扩大
时间:6月5日 主力:学生
工人
地点:北京
上海
表现:学生罢课、商人 罢市、工人罢工
结果
五四运 动的直 接目标 得到实 现。
1、北洋军阀释放被捕的学生 2、罢免曹汝霖等人的职务 3、中国代表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北京高师学生欢迎“五四”被捕同学出狱
五四运动的两个阶段
从地点看 从人员看
忧国忧民,不屈不挠,敢于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五四运动的扩大
材料一:“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惟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 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逮之学生获释,工界罢工不及 五日。而曹章陆去”
——《上海学联告同胞书》 材料二:“为国家之土地,再为学生被拘速求释放。”
——工人罢工 “忍痛停业,冀救被捕学生,不除国贼,誓不开市!”
北京 学生
上海 工人商人
全国各地 工商学联合
先锋
主力
工人阶级登上历史的舞台
三、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五四运动的杰出历史意义,在于它带着为 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新姿态,这就是彻底地不 妥协地反帝爱国主义和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封建 主义。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外争国权”
“内惩国贼”
认识: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
2.爆发
时间:1919年5月4日 地点:北京 运动主力:学生 斗争形式:游行示威
五四运动的口号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废除二十一条” 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最能反映五 四运动性质
从这份传单内容中,我们能够感受到“五四” 青年学生的什么精神?
课堂小结
爆发
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时间:1919年5月4日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3课 五四运动》教教学设计和作业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3课五四运动》教教学设计和作业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3课《五四运动》是关于中国近现代史的一课。
本课主要讲述了五四运动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教材通过生动的插图和文字,展示了五四运动中学生的勇敢和坚定,以及他们对和科学的追求。
教材还介绍了五四运动对中国的政治、文化、教育等方面产生的深远影响。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对于近现代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他们对五四运动的细节和影响可能还不够深入。
此外,学生可能对于五四运动中的重要人物和事件还不够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的插图和文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五四运动的意义和影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五四运动的背景、过程和影响,认识五四运动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要地位。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理解并欣赏五四运动中学生们的勇敢和坚定,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五四运动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2.难点:五四运动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要地位和意义。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教材,了解五四运动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2.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五四运动中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共同探讨五四运动的意义。
3.探究学习:学生通过观看相关视频资料,深入研究五四运动的影响和意义。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3课《五四运动》。
2.视频资料:关于五四运动的视频片段。
3.图片资料:五四运动的相关图片。
4.教学工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五四运动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五四运动的特点和背景。
提问:“你们对五四运动有什么了解?五四运动是什么原因引发的?”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五四运动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第13课 五四运动 课件(27张PPT)2023-2024学年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工人阶级成为五四运动主力 运动中心也由北京转到上海
上海学生罢课
上海商界罢市
上海工人罢工
国事如此,无心整容,诸君不必光顾
——上海一理发店
诸位学生是爱国的,你们想一想,难道我们工人就不是爱国的 吗?
——上海沪宁铁路工人
五四运动的结果
放人
免职
拒签
五四运动的直接目标得到了实现,这是中国人民反
忧国忧民,不屈不挠,敢于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
1.五四运动的爆发
根据课文,补充下列表格
时间 中心 口号 主力 形式 结果
第一阶段 1919 (爆发) 5.4
第二阶段 (扩大)
北京
外争主权,内除国 贼
誓死力争,还我青 岛废除二十一条
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学生
示威游 行罢课
镇压逮捕
性质:五四运动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爱国革命运动
——习近平总书记
第13课 五四运动
课堂小结 导火索 :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
五 四 运 动
爆发
第一阶段
:1919年5月4日 北京;学生为 先锋
第二阶段 :6月5日 上海;工人为主力
结果:直接目标得到了实现
性质
:一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爱国革命运动; 社会革命运动;思想启蒙运动
历史意
作用 :促进了……;促进了……;为中共……
)
A、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B、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C、工人和学生的革命运动
4、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 D )
A.一次大战
B.北大法科礼堂集会的决定
C.十月革命
D.巴黎和会拒绝中国的正当要求
5、中国从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是( A )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课件:第13课 五四运动(共16张PPT)

中国要求: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特 权、废除二十一条”、收回青岛 主权等正当要求。
“即将召开的和会是一次非同寻常的机会,中国可以借 此谋求某种程度的公平待遇,并对过去半个世纪以来所 遭到的惨痛后果加以改正。”
——顾维钧
•9、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2021/9/62021/9/6Monday, September 06, 2021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2021/9/62021/9/62021/9/69/6/2021 2:47:23 AM •11、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顺利地学习……(这)是教育过程的逻辑。2021/9/62021/9/62021/9/6Sep-216-Sep-21 •12、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2021/9/62021/9/62021/9/6Monday, September 06, 2021
从右图内容中,我们能够 感受到“五四”青年学生的什 么精神?
忧国忧民,不屈不挠,敢于 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五四运动的扩大 时间:6月5日
主力:工人群众
地点:北京 上海
形势:学生罢课、 商人罢市、工人罢 工
结果: 1、北洋军阀释放被捕的学生 2、罢免曹汝霖等人的职务 3、中国代表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13、He who seize the right moment, is the right man.谁把握机遇,谁就心想事成。2021/9/62021/9/62021/9/62021/9/69/6/2021 •14、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他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2021年9月6日星期一2021/9/62021/9/62021/9/6 •15、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2021年9月2021/9/62021/9/62021/9/69/6/2021 •16、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手来做这种精神。2021/9/62021/9/6September 6, 2021 •17、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他们而组织起来。2021/9/62021/9/62021/9/62021/9/6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导学案
出品人:刘杨审核:史卫民课型:新授使用时间:11月15日
导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红军长征的路线、遵义会议及其伟大意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探究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和红军取得长征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结合阅读长征示意图,培养学生读图填图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学习红军战胜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军队、热爱祖国的感情,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重点:中央红军长征、遵义会议。
难点:遵义会议、长征胜利的意义。
知识链接:
红军四次反围剿
①1930年10月,蒋介石纠集10万兵力,采取“长驱直入,分进合击”的战术,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大规模的“围剿”。
红一方面军4万人在毛泽东的领导下,采取“诱敌深入”的作战方针,共歼敌1.5万多人,胜利地粉碎了敌人的第一次“围剿”。
②1931年2月,国民党当局又调集20万军队,采取“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的战术,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第二次“围剿”。
红军3万人在毛泽东的指挥下,仍坚持“诱敌深入”的方针,集中兵力,各个歼灭。
在5月中下旬,连续取得五场战斗的胜利,粉碎了敌人的第二次“围剿”。
③ 1931年7月,蒋介石亲自任总司令,随带英、日、德军事顾问,率兵30万人,依仗重兵,采用“长驱直入”战术,分三路进攻中央革命根据地。
红军依然使用“诱敌深入”的战略方针,“避敌主力,打其虚弱”,前后3个月,歼敌3万人,胜利地粉碎了敌人的第三次“围剿”。
三次反围剿我军三万余人战损六千,损失了五分之一,结局是主力无力追击敌人。
④1932年底,国民党调集30个师的兵力,分三路向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第四次“围剿”。
红军在周恩来和朱德的指挥下,根据毛泽东积极防御的战略思想,采取声东击西,大兵团伏击,集中优势兵力,坚决围歼的作战方针,消灭敌人3个师,取得了第四次反“围剿”的胜利。
导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阅读教材,标划知识点并记忆重点知识)
1、长征的开始:
原因:(阅读第一段概括)
开始:年月,从出发
初期受挫:战役,红军损失惨重
2、伟大转折—遵义会议:
时间:;地点:;
内容:(从课本上划出并理解记忆)
意义:(从课本上划出并理解记忆)
3、遵义会议后红军长征的路线:
四渡,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巧渡,跳出敌人的包围圈
强渡飞夺翻过通过进
入。
4、两次会师:
(1)年月,会师
(2)年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师,宣告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
5、意义:(从课本上划出并理解记忆)
二、合作探究,提升能力
1、阅读知识链接,红军前四次反围剿结果如何?为什么?第五次反围剿结果
如何?为什么?
2、红军长征途中,遇到哪些困难和问题?
3、在图中找到瑞金、遵义、吴起镇、会宁的位置,并说出在这几处发生的重要事件。
4、根据课文和地图画出红军长征的主要路线简图。
5、感悟长征:你认为长征精神是什么?
三、达标检测
1.中央红军开始长征是在:()
A.1933年10月
B.1934年10月
C.1935年1月
D.1935年10月
2.1934年,中央红军进行长征的主要原因是()
A.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B.开辟新的根据地
C.北上抗日
D.把革命形势推向全国
3.长征中,红军打乱敌人追剿计划的战役是:()
A.四渡赤水
B.渡过金沙江
C.遵义会议
D.强渡大渡河
4.长征中红军跳出敌人包围的战役是:()
A.冲破敌人四道封锁线
B.四渡赤水
C.渡过金沙江
D.强渡大渡河
5.标志着红军长征结束的事件是:()
A.吴起镇会师
B.红一和红四方面军会师
C.红二和红四方面军会师
D.三大主力红军会师
6.红一方面军渡过下列江河的先后顺序是:()
①湘江②乌江③金沙江④大渡河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①③②④
D.③④①②
6下列党的会议中,第一次独立地解决了党自身的重大实际问题,成为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由幼稚走向成熟的是()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遵义会议 D.中共七大
7.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中三大主力会师的地点是:()
A.遵义 B.甘肃会宁 C.井冈山 D.陕甘宁革命根据地
8、阅读材料: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锁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更开颜。
”
请回答:
(1)、上述材料是毛泽东所作的一首七律诗,你知道它是描写中国近代历史上哪一历史事件?今年是该事件胜利多少周年?
(2)、该事件的原因是什么?
(3)、在这一事件中有一次“转折”,你知道是什么吗?
(4)、这一历史事件的胜利有什么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