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情绪情感发育
第九章 情绪情感发育

目录
第一节 概述 一、情绪情感发育的意义 二、婴幼儿情绪情感发育的特点 三、情绪情感发育的阶段 第二节 婴幼儿基本情绪的发育 第三节 情感引发的社会功能发育 一、情感引发的婴幼儿依恋 二、情感与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 三、情感与亲子交往的发展 四、情感与同伴关系的发展 第四节 情感发育的影响因素及异常发育 一、情感发育的影响因素 二、婴幼儿情绪情感的异常发育 第五节 情绪情感及其社会功能发育评定 一、情绪情感和社会功能发育的评定方法 二、情绪情感发育的评定内容 三、婴幼儿社会功能发育评定
四、情感与同伴关系的发展
同伴关系 同伴关系是儿童在早期生活中除亲子关系 之外的又一重要的社会关系。随着婴幼儿 的发展,与同伴的交往时间和交往数量越 来越多,同伴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也越来 越大,影响着婴儿个性、社会性的发展。
同伴关系的发展
1
以客体为中心阶段(6个月~ 1岁)
这个阶段的婴儿建立同伴关系,通常直 接用表情和动作进行交往,如微笑注视 对方,而对方常常也模仿这种方式将信 息返回
二、情感与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
自我意识 作为主体的自我对自己以及自己与他 人关系的一种认识 其形成和发展影响着社会性其他方 面的形成和发展
自我意识的发展阶段
1.5岁左右 婴幼儿开始能够把自己 作为客体来认知。这种 客体感的发展首先表现 在对自己的面部特征的 认知上。
自我意识的发展阶段
1.5~2.0岁 儿童开始了用语言称呼自 己身体的各部分,具有了 用语言标志自我的能力
初级情绪:愤怒、悲伤、快乐、惊讶、恐惧
次级情绪:尴尬、害羞、内疚、嫉妒、骄傲
15
惊 奇
伤心
厌 恶
快 乐 微 笑
兴 趣
害羞
情绪情感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改)

情绪情感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教师:王丽莉摘要:由于儿童的心理发育如同躯体的生理发育一样,都未成熟,因此儿童的情感反应肤浅而短暂,鉴于情绪易变。
孩子的情绪表现不同一般,他们在某一时期里经常出现某种情绪状态,而部分家长和教师很难正确给予及时引导,这些情绪情感往往影响儿童的心理发展。
早在1985年召开的日、美、欧幼儿教育、保育会议上,特别呼吁从“智育中心”转向培养幼儿人格的全面发展。
因此,我们在多种教育中增加情绪情感的教育内容,并在教育时特别强调情感性,用情感的手段实施教学,促进幼儿的心理健康的成长。
【1】关键词:情绪情感;不良情绪情感;健康的情感;情绪情感的表达前言情感,对孩子的智慧的发展,德行的养成,以及整个人的成长,是阳光,是雨露。
没有情感,就没有完美的童心。
但是,孩子的情感生活并不是自发的。
诚如,郭沫若先生所说的:“人的根本改造应当从儿童的情感教育、美的教育入手。
”【2】幼儿的情感发展在其成长的过程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学前儿童的发展的过程中由于主客观的原因所以发的消极的行为是不足为奇的,但如果在某一孩子身上,经常反复出现某一种或几种不良行为,则我们应该在其心理发展中去探寻原因,首推情绪情感。
一、情绪情感的一般概念(一)情绪情感的性质所谓情绪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它包括刺激情景及其对其解释,主观体验、表情、神经过程及生理呼唤等内容。
凡是符合人的需要的客观事物,就会引起肯定的情绪情感。
凡是不符合需要的或妨碍需要满足的失误就会引起否定的情绪情感。
(二)情绪情感的作用情绪情感是人的精神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类的心理活动和社会实践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首先,从情绪和行为的关系来看,情绪对行为有促进作用,也有干扰。
情绪情感是激励人的活动,提高人的活动的效率的动力因素之一,适当的紧张和焦虑促使人积极思考和成功的解决问题。
其次,情绪因素既有致病因素又有治病因素。
长期的情绪困扰,会导致焦虑、压抑、引起某些身心疾病。
【2020幼儿教师资格证】情绪与情感的发展重点笔记

【2020幼儿教师资格证】情绪与情感的发展重点笔记第二节幼儿情绪与情感的发展一、幼儿情绪的发生和分化★★★(一)原始的情绪反应1.本能的情绪反应观察和研究普遍表明,儿童出生后就有情绪。
初生的婴儿即可有情绪反应,如新生儿或哭,或安静,或四肢舞动等,可以称为原始的情绪反应。
经过多年的研究,现在人们普遍倾向认为,原始的、基本的情绪是进化来的,是不学就会的,天生的。
儿童先天就有情绪反应。
这种情绪反应与生理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有直接关系。
2.原始情绪的种类行为主义的创始人华生根据对医院500多名婴儿的观察,提出了新生儿有三种主要情绪,即怕、怒和爱。
华生还详细描述了这些情绪的原因和表现。
(1)怕华生认为新生婴儿的怕是由于大声和失持引起的。
当婴儿安静地躺着时,在其头部附近敲击钢条,会立即引起他的惊跳,肌肉猛缩,继之以哭;当身体突然失去支持,或身体下面的毯子被人猛抖,婴儿会发抖、大哭、呼吸急促、双手乱抓。
(2)怒怒是由于限制儿童运动引起的。
例如,用毯子把孩子紧紧地裹住,不准其活动,婴儿会发怒,他会把身体挺直,或手脚乱蹬。
(3)爱爱由抚摸、轻拍或触及身体敏感区域产生。
例如,抚摸孩子的皮肤,或是柔和地轻拍他,会使婴儿安静,产生一种广泛的松弛反应,或是展开手指、脚趾。
多数心理学家认为,原始的情绪反应是笼统的,还没有分化。
有些人认为新生儿的原始情绪只能区分为愉快和不愉快,所谓愉快,仅是“不是不愉快”的表现而已。
(二)情绪的分化婴儿情绪的发展表现为情绪的逐渐分化,初生婴儿的情绪是笼统的:不分化的,1岁后逐渐分化,两岁左右已出现各种情绪。
1.布里奇斯的情绪分化理论加拿大心理学家布里奇斯的情绪分化理论是最有代表性的理论。
他认为:初生婴儿只有未分化的一般性的激动,表现为皱眉和哭的反应;3个月时分化为快乐、痛苦两种情绪;6个月时,痛苦又进一步分化为愤怒、厌恶、害怕三种情绪;12个月时,快乐情绪又分化出高兴和喜爱;l8个月时,分化出喜悦与妒忌。
人体发育学(考试重点)

第一章人体发育学概论二、名词解释2。
生长:生长是指儿童身体器官系统和身体形态上的变化,以身高(身长)、体重、头围、胸围等体格测量表示,是量的增加。
3.发育:发育是个体内在的,潜在的功能随时间的变化逐渐表现出其相应的特征,是身体认知,情绪,运动等各种功能有机的统一并伴随时间而变化的过程,是质的改变。
4。
成熟:成熟是指生命体的结构和功能成为稳定的完全的发育状态,心理学的成熟是指内在自我调节机制的完成和完善状态。
(三)简答题生长发育的分期:①胎儿期②新生儿期③婴儿期④幼儿期⑤学龄前期⑥学龄期⑦青春期⑧成人期7.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
生长发育遵循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规律.9。
生长发育的连续性和阶段性。
10。
生长发育的不均衡性.15.运动发育的主要特点.①运动发育包括粗大运动与精细运动发育两部分,是一个连续的过程.粗大运动发育在先,精细运动发育在后,两者相互交融,共同发展;②原始反射的发育存在与消失是以后自主运动发育的基础;③立直反射与平衡反应的发育是人类建立和保持正常姿势运动的基础;④每个小儿都有运动发育的“关键龄”,关键龄时运动发育会有质的变化;⑤头部运动先发育成熟,上肢运动发育比下肢早,会走之前手的功能已发育较好;⑥头颈躯干的运动发育早于上肢与下肢的发育;⑦所有小儿运动发育的顺序相同,但发育速度存在个体差异;⑧粗大运动主要是指抬头、坐、翻身、爬、站、走等运动;⑨精细运动主要指手的运动。
第二章胎儿期(二)名词解释1。
胎儿期:胎儿期是人体发育的最早阶段,是婴儿出生前在母体宫内发育的阶段,从受孕到分娩共10个月左右,约280天。
2.胎动:胎动是指胎儿在母体内自发的身体活动或蠕动。
(三)简答题胎儿期认知发育:①视觉的发育②听觉的发育③味、嗅、触觉的发育④记忆力⑤言语⑥学习的可能性第三章婴幼儿期粗大运动发育(二)名词解释1。
粗大运动发育:粗大运动发育指抬头、坐、翻身、爬、站、走、跳等运动发育,是人类最基本的姿势和移动能力的发育。
(完整版)浅谈幼儿积极情绪情感的培养

浅谈幼儿积极情绪情感的培养幼儿的情绪情感正处在不稳定的初级时期,对情绪情感的调节能力较弱,培养幼儿积极向上的情绪情感,对幼儿的发育成长有积极的意义。
一、积极情绪情感对幼儿发展的作用情绪情感在幼儿的心理活动和行为中,在幼儿的心理发展中,更有其重要的作用。
1、积极的情绪情感能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专门的研究表明:情绪的体验是由皮下中枢的神经兴奋和在植物性神经系统中所产生的生理过程决定的。
皮下中枢对大脑两半球皮层也发生积极的影响,它是大脑两半球力量的源泉。
情绪过程在人的有机体中能引起呼吸器官、消化器官、心脏———血管活动的一系列变化,因此积极的情绪情感的体验不仅对人的健康状况会发生良好的影响,也有利于暂时神经系统的形成和完善。
2、积极的情绪能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积极的情绪情感不但能促进幼儿身体健康的发展,还能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
心理学家哈洛克曾用实验证明:“对学生来说,由于受到表扬而引起喜悦、快乐、得意等积极情绪,可促进其智力发展。
”在幼儿园里,幼儿因情绪变化而影响其求知欲、智力的情况更是时有发生。
我们对一些参加过音乐、舞蹈、电子琴、小提琴、美术等兴趣班的幼儿进行学习效果调查分析,结果发现,凡在各兴趣班中学习效果好、学习成绩优秀的幼儿均为课堂中受教师表扬鼓励最多的幼儿。
由此可见,积极的情绪情感的确是幼儿发展的催化剂。
3、积极的情绪情感能促进幼儿个性的发展幼儿期特别是学前期,幼儿的情绪情感的发展开始进入系统化阶段:情绪情感中社会性交往成份不断增加,引起情绪反应的社会性动因不断增强,社会性情感不断发展,初步萌发了道德、美感、理智感等高级情感。
学前儿童对情绪情感的调节能力也有所提高。
加之幼儿总是受着特定的环境和教育的影响,这些影响经常作为系统化的刺激作用于幼儿,幼儿也就逐渐形成了系统化的稳定的情绪,反映出情绪情感的特征。
因而,积极的情绪情感对幼儿良好个性发展和良好行为习惯形成的作用是巨大的。
二、情绪情感的表现形式既然积极的情绪情感对幼儿身心、智力、个性等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就应该格外重视对幼儿积极情绪情感的培养。
人体发育学 教学大纲OBE

人体发育学》课程大纲一、课程信息课程地位:人体发育学是一门全面、综合地研究人生全过程中所涉及的生物、心理和社会等各种相关要素及其发展变化规律的学科,是康复治疗学专业必修课。
课程性质:人体发育学是与儿科学、儿童保健学、儿童精神医学、组织胚胎学等多门学科既具有一定的交叉、重叠,又具有本质的区别的学科。
课程任务:本课程系统介绍了人体发生、发育、成熟及衰退这一生命过程中各个阶段的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特征及其变化规律。
重点阐述了婴幼儿期粗大运动、精细运动、言语、认知功能及情绪情感发育规律、影响因素与异常发育和发育评定。
此外,还介绍了胎儿期、学龄前期、学龄期、青春期以及成人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
二、课程目标(一)具体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达到以下目标:1.知识目标:解释人体发育学的概念及研究范围;胎儿期运动发育规律、胎教的概念和种类;人体发育学的正常发育规律;婴幼儿粗大运动和精细运动发育规律。
婴幼儿言语发育、认知发育的特点。
婴幼儿情绪情感发育的特点以及阶段。
学龄前期、学龄期、青春期以及成人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
婴幼儿大运动、精细运动、认知、语言、情绪情感的影响因素。
2.技能目标:具有在康复治疗中与患儿及家属有效沟通的能力。
具有运用多学科知识对患儿进行康复评估,制定儿童康复计划的能力。
能灵活应用粗大运动、精细运动、言语、认知功能及情绪情感发育规律运用游戏的方式进行患儿的发育评估、治疗。
学龄前期和学龄期儿童的发育特点和影响因素;青春期和成人期生理与心理发育特征。
3.思想道德与职业素质目标:关心和爱护患儿,实行多学科协同康复促进患儿健康。
树立康复治疗师的法律观念,在康复实践过程中保护患儿隐私及权益。
具有良好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初步形成科学的质疑态度和评判思维,具有循证实践的意识和态度。
(二)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表1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三、课程内容(一)课程内容与课程目标的关系表2课程内容与课程目标的关系说明:每1课时的课内学习要求学生进行2课时的课外学习。
第九章少年期的心理发展(讲义)

第七章中学生心理发展(18学时)中学阶段又分为初中阶段和高中阶段,约从11、12岁开始到17、18岁结束,历时6年左右的时间。
初中为11、12岁到14、15岁左右,又称为学龄中期。
高中阶段为14、15岁到17、18岁,又成为青年初期。
第一节初中生面临的心理危机初中阶段又称为青春期、少年期(也有人称之为青年初期),是个体身体发展的一个加速期。
其心理的各个方面虽然也在发展,但相对生理发展速度来说则显得较为平稳,由于身心发展的不平衡,使初中生面临一系列的心理危机。
一、生理发育高峰初中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这个阶段是个体生长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期。
在这一时期,初中生的身体和生理机能都发生了急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身体外形的改变、内脏机能的成熟及性的成熟三个方面,这是青春期生理发育的三大巨变。
1、身高:初中生外形变化最明显的特征就是身高的迅速增长。
人身高的增长有两个高峰期,第一个高峰发生在1岁左右,那时身高一般增加50%以上。
第二次生长高峰发生于初中阶段,据统计,在青春期以前,儿童平均每年长高3—5厘米,而在青春发育期,每年至少要长高6—8厘米,甚至可达10—11厘米。
男女初中生的身高变化是有差异的。
男生进入身高生长加速期的平均年龄是13、14岁左右,然后速度逐渐下降。
女生的这一过程要先于男生近两年,大多数女生从11岁左右开始进入身高生长加速期,14岁左右达到高峰。
需要说明的是,个体与个体之间在身高增长的速度和时间上都存在很大的差异,任何人过早地给自己的身高下结论都是不科学的。
2、体重体重的增长反映身体内脏的增大、肌肉的发达和骨骼的增长变粗,也反映出营养及健康状况等,所以,体重也是身体发育的一个重要指标。
3、第二性征的出现男性表现为喉结突出、嗓音变粗、生长胡须、腋毛、阴毛、阴茎睾丸变粗变大等。
女性表现为嗓音变细、乳房隆起、脂肪增多、生长腋毛阴毛等。
4、体内机能的增强主要表现在血压接近成人水平,为高压90—110毫米汞柱,低压为60--75毫米汞柱,肺活量增大、肌肉增强和大脑的发育成熟。
高职大学生情绪情感发展的特点分析

高职大学生情绪情感发展的特点分析【摘要】高职大学生正处于青春中期,在生理发育趋于成熟的同时,心理也经历着急剧的变化,这种变化尤其反映在情绪情感上。
由于高职院校的特殊的学习环境,使高职大学生在情绪情感上表现出自己的特点。
【关键词】情绪情感;波动性;外显性;内隐性一、高职大学生情绪情感发展的一般特点1.情绪情感的丰富性与差异性高职大学生的情绪情感是丰富的。
随着年龄的增长,高职大学生的情感走向成熟,他们的自我意识和成人感更强,比以前任何时候都更多地考虑自己的前途、未来及自己与社会的关系,加上两性情感因素的介入,使得大学生的情感因素更加丰富多彩。
高职大学生的情感不仅具有丰富性的鲜明特点,还具有差异性的特点,不同年级、不同性别的大学生,表现出了情绪情感的差异性。
一年级的高职大学生由于刚进入大学生活,对一切充满了好奇与幻想,进入新环境,他们渴望与新同学和老师建立友谊,希望迅速融入和适应新的环境。
同时经过“艰苦”的高中三年学习,相当一部分同学有了“松一口气”的感觉。
但入学不久他们就发现,现在的学习并不轻松,一些专业课甚至更难,加上大学里面社团活动很多,使一年级的新生应接不暇,表现出迷茫与彷徨。
但总体上来讲,高校生活丰富多彩,绝大部分同学表现出积极乐观的情绪。
进入二年级,高职大学生已经逐渐适应了学校的生活,情绪情感稳定发展。
这时大学生更多地把目光放在了综合素质的提高和社会经验的积累上,独立性和主动性都有了较大程度的发展,开始有意识地设计自己的理想,为自己的未来考虑,“考证热”就是一个典型的现象。
同时,进入二年级后,一些同学还找到了异性的朋友,恋爱中的情感也是他们情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到了三年级,学生面临着即将走向社会的压力,他们这时更多地关心自己的前途、命运,对物质、家庭、择偶、工作等有了更现实的想法和打算,情绪矛盾而复杂,尤其是进入三年级下半学期,对绝大部分同学来说,找工作成了他们最迫切的任务,此时的焦虑、不安或喜悦都在他们的情绪和情感上打下深深的烙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 概述
一、情绪情感发育的意义
1. 情绪情感是婴幼儿适应生存的重要心理工具
➢ 婴儿的情绪反应是和养护者进行沟 通的有效信号,通过向成人传递情 绪信息,得到最合适的哺育 。
➢ 通过情绪反应,适当地促进了自己 的社会交往 。
2.情绪情感可以激活和促进婴幼儿的心理活动
情绪
对待行为的 态度
心理活动
孟昭兰的儿童情绪发育理论
婴儿情绪发生的时间、诱因和情绪表现
时间 初生
3-6周 2个月 3~4个月 7个月 1岁 1 ~ 1.5岁
诱因 痛-异味-新异光、声、 运动
看到人脸或听到高频语声
接受药物注射 痛刺激 与熟人分离 新异刺激突然出现
在熟悉的环境遇到陌生人 做了不对的事
情绪 痛苦-厌恶-感兴趣 和微笑 社会性微笑 愤怒 悲伤 悲伤、惧怕 惊奇 害羞、内疚、不安
12个月
兴高采烈 亲爱
18个月 对儿童
妒忌
欢乐
对成人
24个月 惧怕 厌恶 愤怒 妒忌 痛苦 激动 快乐 欢乐 兴高 对成人 对儿童
采烈 的爱
图7-1 K. M. Bridges 的情绪分化模式
伊扎德的儿童情绪发育理论
伊扎德关于新生儿情绪的出现、种类 和以后情绪分化的论述,在其科学性和可 测性上都大大提高了一步;他认为新生儿 具有5种以特定面部表情为标志的相当独立、 具体的情绪。它们包括惊奇、痛苦、厌恶、 最初步的微笑和兴趣。这些情绪反应对新 生儿适应母体外环境和生存具有决定性影 响。
初级情绪:愤怒、悲伤、快乐、惊讶、恐惧 次级情绪:尴尬、害羞、内疚、嫉妒、骄傲
15
惊 奇
伤心
厌 恶
快 乐 微 笑
兴 趣
害羞
2.情绪的社会化发展
(1)社会性微笑
反射性微笑
最初的 社会性微笑
社会性微笑
初生 五周左右 四个月左右
(2)情绪的自我调节
情绪的自我调节: 利用一定的策略调整自身情绪状态,从而达到个体 所追求的目标。是一种十分重要的社会情绪能力。
第二节 婴幼儿基本情绪的发育
哭
哭是一种不愉快的、 消极的情绪反应, 是婴儿最普遍、基本 的情绪反应之一。
婴儿啼哭的原因
第1周:主要有饥饿、冷、裸体、疼痛 和睡眠受到打扰等
2~4周:喂奶中断、烦躁、第一次增 加非流汁的食品等
1~2个月:常因大人离开或拿走玩具 等引起啼哭
啼哭的类型
♦ 饥饿的啼哭 ♦ 发怒的啼哭 ♦ 疼痛的啼哭 ♦ 恐惧或惊吓的啼哭 ♦ 招引别人的啼哭
孟昭兰的儿童情绪发育理论
孟昭兰指出: 人类婴儿从进化中获得的情绪大约有8~10种, 称为基本情绪,如愉快、兴趣、惊奇、厌恶、 痛苦、愤怒、惧怕、悲伤等。这些情绪在个体 发展中随着婴儿的成熟、生长而逐步出现。她 提出了个体情绪发生的次序、时间,并具体指 出引发各种情绪的诱因。婴幼儿情绪的发生既 有一般规律,又有个体差异。
第九章 情绪情感发育
目录
第一节 概述 一、情绪情感发育的意义 二、婴幼儿情绪情感发育的特点 三、情绪情感发育的阶段
第二节 婴幼儿基本情绪的发育 第三节 情感引发的社会功能发育
一、情感引发的婴幼儿依恋 二、情感与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 三、情感与亲子交往的发展 四、情感与同伴关系的发展 第四节 情感发育的影响因素及异常发育 一、情感发育的影响因素 二、婴幼儿情绪情感的异常发育 第五节 情绪情感及其社会功能发育评定 一、情绪情感和社会功能发育的评定方法 二、情绪情感发育的评定内容 三、婴幼儿社会功能发育评定
大声哭闹得到满足和安抚 爬或走以远离不用愉快的刺激 咬东西或避开不愉快的事物 开始应用语言表达
(3)情绪的社会性参照
在不确定的情境中关注父母的表情来决定 自己的行动。随年龄增长逐渐频繁,并推广 到其他人。
视觉悬崖
0~3岁婴幼儿情绪发展阶段总结
年龄
情绪表达/调节
出生~6个月
所有基本情绪出现。
积极情绪的表达受到鼓励并更为 经常的出现。
与同伴间的社会性交往
※积极情绪多的、能很好地处理自己情绪体验以
及善于向其他孩子表明自己情绪状态的儿童更 受人欢迎,有良好的同伴关系和社会交往能力。
5.情绪情感促进婴幼儿意识产生及个性形成
*情绪作为一种主观体验,为意识提供最初的来
源和成分
*婴儿对自身不同的情绪体验,促使其形成和加
强对自身形象不同的看法和评价
实际应用
父母可以通过对某些活动的奖励给婴幼儿以喜悦、 欢欣的体验,激活和促进婴幼儿的心理活动
3.情绪情感对婴幼儿认知发育的作用
愉快的情绪
激活婴幼儿的 智力和心理活动
推动、组织 婴幼儿的认知加工
4. 情绪情感是婴幼儿人际交往的有力手段
※婴幼儿通过情绪反应向别人表达他们的需要 ※情绪与语言一起共同实现着儿童与成人、儿童
*情绪特征是性格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婴幼儿情绪情感发育的特点
1.婴儿情绪的发育特 点 2.幼儿情绪的发育特 点
1.婴儿情绪的发育特点
➢ 与生理需要是否得 到满足直接相关
➢ 是儿童与生俱来的 遗传本能,具有先 天性
2.幼儿情绪情感的发育特点
情绪的丰富和深刻化
丰富化
➢ 情绪体验继续分化 ➢ 引起体验的动因不断增多
通过吸吮和回避方式调节消极情 绪。
7~12个月
愤怒、恐惧和悲伤等消极的基本 情绪更经常地出现。
婴儿通过滚动、撕咬或远离令人 不安的刺激物等方式对情绪进行 自我调节。
1~3岁
出现次级(自我意识的)情绪。
婴儿通过转移注意力或者控制刺 激物的方式调节情绪。
情绪理解 婴儿可以对快乐、愤怒、 伤心等面部表情加以区分。
深刻化
情绪从指向事物的表面现象 转化为指向事物的内在特征
情绪的稳定性逐渐提高
➢ 首先表现为幼儿情绪 的冲动性、易变性逐 渐减少
➢ 其次表现为情绪逐渐 从外露到内隐
情绪情感的社会化
➢ 幼儿的情感更多地在 社会交往中表现出来, 逐渐与社会性需要和 社会性适应相联系
三、情绪情感发育的阶段 1.情绪出现的顺序
能更好的再认他人的基本 情绪。 社会参照的出现。
能体验到复杂的情感,自 我表现意识增强,幼儿开 始谈论情绪和掩饰情绪。 同情反应出现。
情
绪
情
布里奇斯的儿童情绪发育理
感
论
发
育
伊扎德的儿童情绪发育理论
阶
段
的
孟昭兰的儿童情绪发育理论
理
论
布里奇斯的儿童情绪发育理论
出生
激动(兴奋)3个月 Nhomakorabea痛苦
快乐
6个月 惧怕 厌恶 愤怒
笑
☺ 第一阶段(0~5周)
自发性的笑
☺ 第二阶段(5周~3.5个月) 无选择性的社会性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