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基加固措施强夯法应用论文
地基强夯处理工程质量控制论文

地基强夯处理工程质量控制论文摘要:强夯法在地基处理施工方面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因为地基的施工质量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工程项目的整体质量,这就要求工程项目在地基强夯处理中增强其质量控制措施。
前言强夯法具有加固地基效果显著、适用土类广、设备简单、施工方便、节省材料、施工期短、施工文明和施工费用低等特点,在采用不适合耕地的低洼地经回填后作为建筑场地的情况下会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
本文给出的强夯技术参数确定的方法和施工程序,以及强夯法质量控制的措施,对采用强夯法处理地基的工程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1地基处理工程质量保证措施1.1地基处理工程施工准备阶段(1)在技术负责人的主持下,各部人员参加,进行图纸会审,熟悉施工图纸,领会设计意图,确定具体的施工方法。
(2)技术负责人组织技术人员,编制施工组织。
(3)根据施工组织安排,选配具备资格的技术人员及操作人员、机械。
(4)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5)根据施工图测量出夯区内的标高。
1.2地基处理施工阶段(1)测量人员按照施工图纸进行测量放线。
测量放线后,由现场施工员进行夯点布设,标识完成经质检合格后,报请现场监理,经监理同意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
(2)在强夯施工中,经常会同监理应检查夯锤和落距,以确保单击能量符合设计要求,每遍夯击前应对夯点放线进行复核,夯完后检查夯坑位置,发现偏差或漏夯应及时纠政正;按要求检查每个夯点的夯击次数和每击的夯沉量。
按照《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进行施工现场的回填情况、密实度及标高检查。
(3)施工人员对每个夯点的夯击能、夯击数、最后两击的平均夯沉量进行控制,并填写强夯施工记录。
(4)由质检员严格按规定的起锤高度,锤击数和控制指标施工,不能随意改变,测量员控制锤击数,以防漏击确保施工质量。
(5)施工中如发现夯锤严重倾斜时,需用填料(碎石或粗颗粒土)将坑底垫平再继续夯击。
(6)如遇夯锤的通气孔堵塞,应将堵塞土及时清除,防止吸锤。
(7)雨期施工要防止雨水浸泡现场,夯坑内有积水应及时排出后方可施工。
浅析强夯法在地基加固中的应用技术

浅析强夯法在地基加固中的应用技术摘要:强夯法施工使原有土体孔隙水压力急剧增大,使得土粒重新排列,达到一个较为密实、稳定的新的土体结构使土体获得加密。
本文探讨了地基加固中的强夯法,并通过实例探讨了强夯法的施工技术。
关键词:地基加固;强夯动力压密法;技术;动力置换强夯动力压密法就是采用动荷载对地基进行加固的方法,从而引起土体原有结构破坏,土粒重新排列,最后达到一个较为密实、稳定的新的土体结构。
研究数据表明,一个单位的重量设法变成动载后,可以产生上千倍的当量静载效应,所以采用动荷载加固软土技术已成为当今国内外软基处理技术发展的一项重大措施。
一、强夯法施工范围及特点从工程实践经验看,强夯法加固软土地基的一个关键性问题就是土的粒径、土层特性及其含水量。
一般认为,强夯法目前除了对厚层淤泥和淤泥质土不适用外,对某些类型的软土强夯效果还是比较好的。
总之,强夯法在某种程序上比机械的、化学的和其他加固方法更为广泛和有效。
采用强夯法处理软土地基,其加固效果取决于地基土的渗出透性,所以必须创造排水通道。
工程实践表明,强夯法具有施工简单、加固效果好、使用经济等优点,因而被世界各国工程界所重视。
对各类土强夯处理都取得了十分良好的技术经济效果。
但对饱和软土的加固效果,必须给予排水的出路。
二、强夯法加固机理强夯法是利用强大的夯击能给地基一冲击力,并在地基中产生冲击波,在冲击力作用下,夯锤对上部土体进行冲切,土体结构破坏,形成夯坑,对周围土进行动力挤压。
目前,强夯法加固地基有在三种不同的加固机理:动力密实、动力固结和动力置换,它取决于地基土的类别和强夯施工工艺。
2.1 动力密实采用强夯加固多孔隙、粗颗粒、非饱和土是基于动力密实的机理,即用冲击型动荷载,使土体中的孔隙减小,土体变得密实,从而提高地基土强度。
非饱和土的夯实过程,就是土中的气相(空气)被挤出的过程,其夯实变形主要是由于土颗粒的相对位移引起。
实际工程表明,在冲击动能作用下,地面会立即产生沉降,一般夯击一遍,其夯坑深度可达0.6~1.0m,夯坑底部形成一层超压密硬壳层,承载力可比夯前提高2~3倍。
浅谈强夯法在地基处理中的应用

浅谈强夯法在地基处理中的应用强夯法是一种地基处理的新方法、新技术,诞生在法国,20世纪七十年代末传入中国。
本文从强夯法的定义及基本原理入手,探讨了夯击能选择、最佳夯击能与夯击次数、夯击遍数、夯点间距与夯击点布置、时间间隔及加固范围等强夯设计的基本参数。
结合强夯施工案例分析了强夯在实际应用中应用与注意事项,提出要根据施工场地和地质选用强夯法进行施工,不断改进强夯法。
关键词:强夯法地基处理施工应用目录一、强夯法理论概述 1(一)强夯法的定义 1(二)强夯法基本原理 1(三)强夯法的适用范围 2二、强夯法地基处理设计 2(一)夯击能选择 2(二)最佳夯击能与夯击次数 3(三)夯击遍数3(四)夯点间距与夯击点布置 3(五)时间间隔及加固范围 4三、强夯法施工过程 4(一)强夯施工准备 4(二)施工步骤4(三)质量检测与防振措施 5四、强夯法工程实例 5(一)工程概况5(一)强夯处理5(一)强夯法实施 5五、结论6浅谈强夯法在地基处理中的应用一、强夯法理论概述(一)强夯法的定义强夯法又称动力固结法,是20世纪60年代后期法国梅那尔公司在重锤夯实基础上创造的一种动力加固地基的方法。
它使用吊升设备将很重的锤(一般为8—40t)起吊至较大高度(一般为8—40 m)后,使其自由落下,产生巨大的冲击能量(一般为1100—4000kJ,最大可达8000k3)作用于地基,给地基以冲击和振动,从而在一定范围内使地基的强度提高,压缩性降低,改善地基的受力性能。
(二)强夯法基本原理1.基本原理强夯法广泛的应用于地基沉降处治工程中。
强夯法一般采用100~400kN的重锤,从6~40m的高处自由落下,对地基土施加强大的冲击能,在地基中形成冲击波和动应力,将地基土压密、振实,以加固地基土,达到提高地基强度、降低其压缩性的目的。
对地基的强夯处治,一方面是对地基产生压实和挤密作用;另一方面是通过强夯对地表下一定深度土层施加动力荷载,达到破坏土体结构强度、结构性大孔隙的作用。
强夯法与分层碾压法处理高填方地基稳定性分析

强夯法与分层碾压法处理高填方地基稳定性分析论文
强夯法与分层碾压法是目前用于高填方地基稳定性分析的常用方法。
本文就这两种方法的原理以及应用情况进行详细阐述,并通过实例分析对比来展示它们的优势和局限性。
首先,论文将介绍强夯法的原理。
强夯法是一种低成本、高效、重复性很好的地基处理方法,它通过在地基表面施加力来改善基础稳定性,实际上就是加固地基表面上的弱点,增强地基整体稳定性。
具体来说,强夯法要求选择正确的夯点,然后按一定的规则进行夯实,即逐个夯实,夯实后再夯实,直到夯实不能再深为止。
其次,本文将介绍分层碾压法的原理及其与强夯法的差异。
分层碾压法是一种地基处理方法,它是强夯法的改进版,改进之处在于每次处理都会分层碾压,以更好地维护地基的稳定性。
分层碾压法的原理是,对地表先施加一定的压力,然后用沿着所施加压力的方向进行分层碾压,每次碾压的深度以上次的压力强度为准。
最后,本文将通过实例分析来讨论强夯法与分层碾压法在高填方地基稳定性分析中的优势和局限性。
首先,强夯法和分层碾压法都可以有效改善地基稳定性,提高地基承载能力,因此在高填方地基稳定性分析中都是有效的方法。
然而,强夯法由于能够进行多次重复夯实,狭义来说在处理地基不均匀稳定性时优势有限,而分层碾压法可以有效改善不均匀稳定性。
另外,由于分层碾压法能够有效控制处理深度,因此它在进行面层改善时优势更大。
综上所述,强夯法与分层碾压法是一种常用的高填方地基稳定性分析方法,它们可以提高地基稳定性、承载能力,但其各自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此外,应根据具体环境条件选择适当的处理方法,以达到最佳结果。
强夯法在地基加固中的应用

强夯法在地基加固中的应用摘要:强夯法对基底的加固处理具有施工简单、工期短、造价较低等特点,现广泛用于机场跑道、高速公路以及工业与民用建筑等地基的处理施工。
针对以往的施工经验对强夯法在地基处理的经验进行阐述,借此与同行彼此交流。
本文从强夯施工过程的各个环节入手,全面系统地归纳了强夯施工与质量控制之间的要点,并阐明强夯法对加固地基施工技术进行探讨。
关键词:强夯法;施工;地基;控制检测中图分类号: tu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一、强夯法的由来、定义强力夯实法简称强夯法,强夯法加固地基一般是反复将夯锤(质量一般为10~40t)提升到一定高度使其自由落下(落距一般为10~40m),对土进行强力夯实,其特点是先将机械能转换为势能、再变为动能(即夯实能)对土体产生冲击作用,夯锤通过很大的冲击能(500~8000knm)使地基土中出现冲击波和很大的动应力,排出土(石)体中的气体和水体,迫使土(石)体迅速固结,降低其压缩性,改善土的振动液化条件,消除湿陷性黄土的湿陷性等,并能提高土层的均匀程度。
强夯法首先由法国于1969年用于夯实滨海填土,由于方法简单,快速和经济,在地基中得到广泛应用。
我国自从1975年在技术刊物上介绍强夯加固技术后,引起广泛重视,并迅速得到推广。
从粉土、粉细砂土可液化地基到湿陷性黄土地基都有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二、强夯法的施工设备和工作流程1、强夯法的施工设备比较简单,包括:1.起重设备(履带吊即可);2.大吨位重锤(可用铸铁锤或钢壳包混凝土芯锤);3.门支架;4.自动脱钩装置;5.水压力观察计;6.水准仪,经纬度仪等测量设备;7.推土机。
2、强夯的工作流程(1)清理并平整施工场地;(2)标出第一遍夯点位置,并测量场地高程;(3)起重机就位,使夯锤对准夯点位置;(4)测量夯前锤顶高程;(5)将夯锤起吊到预定高度,待夯锤脱钩自由下落后,放下吊钩,测量锤顶高程,若发现因坑底倾斜而造成夯锤歪斜时,应及时将坑底整平;(6)按设计规定的夯击次数及控制标准,完成一个夯点的夯击;重复步骤至(3)和(6),完成第一遍全部夯点的夯击;(7)用推土机将夯坑填平,并测量场地高程;(8)在规定的时间间隔后,按上述步骤逐次完成全部夯击遍数,最后用低能量满夯,将场地表层松土夯实,并测量夯后场地高程。
强夯法施工技术论文

浅谈强夯法施工技术【摘要】强夯法是地基处理方法之一,它适用于处理碎石土、砂土、低饱和度的粉土与粘性土,湿陷性黄土、杂填土和素填土等地基。
强夯置换法,适用于高饱和度的粉土,软-流塑的粘性土等地基上对变形控制不严的工程,在设计前必须通过现场实验确定其适用性和处理效果。
强夯法和强夯置换法主要用来提高土的强度,减少压缩性,改善土体抵抗振动液化能力和消除土的湿陷性。
【关键词】地基处理;强夯施工强夯法在我国已广泛应用于地基的加固处理,强夯技术在工业和民用建筑、公路和铁路路基、飞机场跑道、码头及大型设备基础等地基处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工程效果和经济利益方面均取得了非常瞩目的成效。
但就强夯技术发展现状而言还必须进一步加强其加固机理、施工工艺及机具的研究。
1 强夯法处理地基的利与弊1.1 强夯的特点强夯技术经济效果显著,但施工设备落后、效率低、安全性差、消耗和维护成本高。
目前没有一款专门设计制造的强夯机,改进过的强夯机械结构件和零部件的损坏频繁,降低了生产效率,从而造成施工成本增加,而且这种现状一定时期内将制约强夯工艺、工法的研究与开发。
另外在实际施工中,大部分场地土质成分变化无序,各向异性且均匀性也较差,目前强夯工程一般大都采用统一的能量级进行强夯,这样引起不必要的能量浪费,而能量级越高造价越高,若能根据填土的不同深度和上部结构的重要性分高中低不同的夯击能进行强夯,其工程造价会更趋合理,尤其是针对那些大面积强夯工程。
1.2 强夯技术的弊端强夯施工中夯锤冲击产生的冲击波对周围环境造成的振动及噪声对人的心理影响和环境振动污染是该技术不可忽略的弊端。
尤其是在周围建筑群比较密集或与相邻的建筑较近,会造成周围建筑物的细微裂缝、抹灰脱落开裂、地基下沉等不良影响,其影响程度随既有建筑楼层的增高而增大。
2 强夯法的施工工艺和主要参数强夯施工工艺是通过试夯确定的,遵循先深层、次中层、最后表层,并根据现场的地质条件和工程的要求及建(构)筑物特性正确的选定各个参数来确定相应的工艺及参数。
强夯法加固地基应用论文

强夯法加固地基的应用研究【摘要】强夯法是地基处理方法之一,它适用于处理碎石土、砂土、低饱和度的粉土与粘性土,湿陷性黄土、杂填土和素填土等地基。
强夯置换法。
适用于高饱和度的粉土,软流塑的粘性土等地基对变形控制不严的工程,在设计前必须通过现场实验确定其适用性和处理效果。
强夯法和强夯置换法主要用来提高土的强度,减少压缩性,改善土体抵抗振动液化能力和消除土的湿陷性。
【关键词】强夯法;加固地基;应用1 前言强夯法,又称之为动力固结法,是用起重机械将8t—40t的夯锤起吊到6m—25m的高度自由落下,给地基以强大冲击能量的夯击,使土中出现冲击波和冲剂应力,迫使土体孔隙压缩,土体局部液化。
在夯击点周围产生裂缝,形成良好的排水通道,孔隙水和气体溢出,使主粒重新排列,经时效压密达到固结,从而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降低其压缩性的一种有效地基加固方法,也是我国目前最为常用和最经济的深层地基处理方法之一。
1957年,英格兰的道路研究所就曾运用普罗克特(proctov)击实原理进行过深层土体的压实处理,但直到1970年前后,强夯法才在法国工程师路易斯?梅纳(louis?meiiard)的开发和倡导下,真正大规模地应用于深层土体的加固处理中。
强夯法最初仅用于加固圆锥探头阻力9s低于l0mn/ mz的砂和碎石层,随着施工机械和施工工艺水平的提高,实践证明,强夯法也可用于粘性土地基的加固处理。
2 强夯技术的特点1、强夯技术适用于各类土层:不仅可以用于加固各类砂性土、粉土以及一般的粘性土,还特别适宜加固一般处理方法难以加固的大块碎石类土以及建筑、生活垃圾或者工业废料组成的杂填土。
在运用其他技术的基础上也可用于软土地基的加固。
2、此技术运用的范围比较广泛:强夯技术可用于工业和民用建筑、重型构筑物、设备基础、公路、铁路、桥梁、港口码头等的建设。
3、运用强夯技术进行加固的效果比较显著:地基经强夯技术处理之后,地基的承载能力能够得到明显的提高,增加干密度、减少孔隙比,降低压缩系数,消除湿陷性、膨胀性,防止振动液化。
强夯法在基础加固处理施工中的应用

强夯法在基础加固处理施工中的应用强夯法局部区域基础加固处理施工强夯法,是一种强力加固地基的方法。
强力加固地基的实现是利用起吊设备将很重的锤(其质量通常为10~40t,个别甚至达到200t),从高处自由落下(落距一般为6~40m),给地基以冲击力和振动夯实基础,从而达到提高地基土强度和降低其压缩性。
通常适用于加固碎石土、砂土、粘性土、杂填土、湿陷性黄土等各类地基。
强夯法不但能提高地基强度并且降低其压缩性,而且还能改善其低抗振动液化能力和消除土的湿陷性。
据有关文献记载,强夯加固作用应与土层在处理过程中的三种不同机理有关。
即其一是加密作用,以空气和气体的排出为特征;其二是加固作用,以孔隙水的排出为特征;其三是预加变形作用,以各种颗粒成份在结构上的重新排列和颗粒组构和形态的改变为特征。
强夯法通常是在瞬态下以极大的能量冲击地基,按弹性波的传播理论可知,这种能量将转化为压缩波(P波)、剪切波(S波)和瑞利波(R波)在土中传递。
首先达到预定范围的P波使土体受拉压作用,能引起孔隙水汇集,导致地基土抗剪强度降低,但P波携带的能量仅占7%左右,随后达到的S波携带26%的能量,会破坏土体结构。
最后达到的R波携带近70%的能量,能在夯击点附近引起地面隆起。
当三种波传播发生后土颗粒将趋于新的而且是更加稳定的状态。
强夯法加固地基的机理主要表现为:①夯击能量的转化,即波传播,此时将伴随产生强力压缩或振密(包括气体排出,土体强度提高),土体液化或其结构破坏,体现为土体强度降低或抗剪强度丧失;②排水固结压密阶段,该阶段的特征为土的渗透性能改变,土体裂隙发展,土体强度逐步提高,③触变恢复并伴随固结压密阶段,该阶段包括部分自由水又转变为薄膜水,土的强度继续提高。
强夯加固地基加固影响深度一般公式:H=α√Qh式中:H~加固影响深度Q~锤质量th~落距mα~修正系数其取值范围0.5~0.8 软土:0.5 黄土:0.34~5.0 。
对夯击遍数,通常为1~8遍,颗粒较粗的土其夯击遍数可少些,颗粒较细的土,特别是淤泥质土则夯击遍数则要求多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地基加固措施强夯法的应用
【摘要】地基是指建筑物下面支承基础的土体或岩体。
作为建筑地基的土层分为岩石、碎石土、砂土、粉土、黏性土和人工填土。
地基有天然地基和人工地基两类。
天然地基是不需要人加固的天然土层。
人工地基需要人加固处理,常见有石屑垫层、砂垫层、混合灰土回填再夯实等。
阐述了强夯法由来、施工优点和地基适用范围,分析了强夯法加固地基在建筑施工应用和施工质量保证措施,并给予了分心案例。
【关键词】强夯法;地基;建筑;施工;应用
加固地基指的是用换土、夯实、有机或无机结合料稳定等方法加固处理的地基。
地基处理的技术主要有:排水固结法,振密、挤密法,置换及拌入法,灌浆法,加筋法及冷热处理法等。
天然地基:不需要对地基进行处理就可以直接放置基础的天然土层。
人工地基:天然土层的土质过于软弱或不良的地质条件,需要人工加固或处理后才能修建的地基。
支承由基础传递的上部结构荷载的土体(或岩体)。
为了使建筑物安全、正常地使用而不遭到破坏,要求地基在荷载作用下不能产生破坏;组成地基的土层因膨胀收缩、压缩、冻胀、湿陷等原因产生的变形不能过大。
这些技术的作用机理,可分为:(1)土质改良;(2)土的置换;
(3)土的补强。
1 有关强夯法概述
1.1 强夯法由来
强夯法处理地基是上世纪60年代末由法国梅纳德(ménard)技术公司首先创用的。
该方法是籍重锤从高处自由落下给地基土施以冲击力和振动,从而达到提高地基土的强度并降低其压缩性,还能改
善其抗振动液化的能力和消除土的湿陷性。
1.2 强夯法施工优点
强夯施工方法具有施工机具简单,施工方便,加固地基效果显著,适用范围广泛,能缩短工期和降低工程造价等优点。
强夯法在开始时仅用于加固砂性土和碎石土地基,经过几十年的应用与发展,通
过改进施工方法和改善地基土的排水条件,强夯法逐渐适用于加固从砾石到粘性土的各类地基。
在我国强夯法用来加固碎石土、砂土、粘性土、杂填土及湿陷性黄土等地基土。
我公司在近些年的施工过程中,坚持积极开拓、大胆创新的思路,开发出具有创意性的强夯处理施工方法,在约300多万平方米的强夯法加固地基施工实践中,创造出省、市级科技进步奖项目,同时也开创了在华东软土地区强夯
法加固地基施工的先例。
由于具备以上的优点,强夯法处理地基常被用于堆料场、仓库、车间、油罐、储仓、公路和铁路路基、机场跑道及码头、填海造地等工业与民用建筑项目中,而且其加固的工程项目范围逐步呈日益
广泛的趋势。
2 强夯法加固地基在建筑施工应用
2.1 一般情况下夯锤重可取10-20t。
其底面形式宜采用圆形。
锤底面积宜按土的性质确定,锤底静压力值可取25-40kpa,对于细
颗粒土锤底静压力宜取小值。
锤的底面宜对称设若干个与其顶面贯
通的排气孔,孔径可取250-300mm。
2.2 强夯施工宜采用带自动脱钩装置的履带式起重机或其它专用设备。
采用履带式起重机时,可在臂杆端部设置辅助门架,或采取其它安全措施,防止落锤时机架倾覆。
2.3 当地下水位较高,夯坑底积水影响施工时,宜采用人工降低地下水位或铺填一定厚度的松散性材料。
夯坑内或场地积水应及时
排除。
2.4 强夯施工前,应查明场地内范围的地下构筑物和各种地下管线的位置及标高等,并采取必要的措施,以免因强夯施工而造成
破坏。
2.5 当强夯施工所产生的振动,对邻近建筑物或设备产生产生
有害的影响时,应采取防振或隔振措施。
2.6 强夯施工可按下列步骤进行:①清理并平整施工场地;②标出第一遍夯点位置,并测量场地高程;③起重机就位,使夯锤对准夯点位置;④测量夯前锤顶高程;⑤将夯锤起吊到预定高度,待夯锤脱钩自由下落后,放下吊钩,测量锤顶高程,若发现因坑底倾斜而造成夯锤歪斜时,应及时将坑底整平;⑥按设计规定的夯击次数及控制标准,完成一个夯点的夯击; 重复步骤3)至6),完成第一遍全部夯点的夯击; ⑦用推土机将夯坑填平,并测量场地高程;⑧在规定的时间间隔后,按上述步骤逐次完成全部夯击遍数,最后用低能量
满夯,将场地表层松土夯实,并测量夯后场地高程。
2.7 强夯施工过程中应有专人负责下列监测工作:①开夯前应
检查夯锤重和落距,以确保单击夯击能量符合设计要求; ②在每遍夯击前,应对夯点放线进行复核,夯完后检查夯坑位置,发现偏差和漏夯应及时纠正;③按设计要求检查每个夯点的夯击次数和夯沉
量。
2.8 施工过程中应对各项参数及施工情况进行详细记录。
3 施工保证质量措施
3.1 施工前应通过试验确定强夯施工技术参数。
3.2 夯击前应先平整场地,周围作好排水沟,并应先对夯点放线定位,标出第一遍夯点位置。
3.3 起重机就位时,夯锤应对准夯点位置。
3.4 发现因坑地倾斜而造成夯锤歪斜时,应及时将坑地整平。
3.5 强夯施工前应检查夯锤重和落距,以确保单击夯击能符合
要求。
3.6 每遍夯击前,应对夯点放线进行复核,夯完后检查夯坑位置,发现偏差和漏夯应及时纠正。
3.7 应按设计要求检查每隔夯点的夯击次数和煤机的夯沉量,
施工过程中应对各项参数及施工情况作好详细质量记录。
3.8 强夯地基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4 案例分析强夯法加固地基的质量缺陷原因与处理
4.1 工程简介。
某建筑主要由主控制楼、综合楼、220kv和500kv 继保楼、220kv和500kv构支架等建构筑物组成。
站址内大部分地
段为剥蚀性山丘,站内利用挖方区域挖出来的土料来回填山间洼地,设计采用了强夯法来处理新回填粘土地基,以满足建构筑物的要求。
4.2 强夯地基处理设计要求。
强夯地基处理后设计要求地基承载力pk:①pk构架基础-200kpa;②fk(支架基础)≥150kpa; ③
pl(道路、电缆沟)≥120kpa。
质量缺陷的处理。
4.3 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和建构筑物的荷载特点,针对不同情况,分别采取了技术上可行、成本较低的两种处理方案。
①西南角、东南角的支架点区域,由于支架的体型尺寸较小,所承受的荷载较小,决定直接采用补夯的方案来补强,补强面积约2000m2。
补夯过程中,施工单位按规范要求自行进行抽样检验,经检测补夯后的
地基满足设计要求。
②西南角、东南角区域的9个构架的基础,考虑到构架的体型尺寸较大,所承受的荷载较大,为慎重起见,将基础下面平均2500mm厚的土体全部拄掉,用石粉来置换,置换时,严格按500-600mm厚度分层叵填,利用强夯锤夯实,经检测置换后的地基满足设计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