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一课《沁园春》
秋人教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课《沁园春》说课稿

秋人教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课《沁园春》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沁园春》是九年级上册第一篇课文,是一首富有爱国主义精神的诗歌。
本诗以景物描绘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材选择这首诗作为起始篇目,旨在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诗歌的语言优美,意境宏大,给人以视觉和心灵上的震撼。
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学生可以领略到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学素养和诗歌鉴赏能力。
他们在之前的学习过程中,接触过许多古典诗词,对诗歌的形式和意境有一定的了解。
然而,对于《沁园春》这首诗,他们可能难以理解诗中所表达的深厚爱国情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中的意境,感受作者的爱国情怀。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沁园春》,了解诗歌的基本形式和特点,把握诗歌中的意象和意境。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中的景物描绘,体会作者的爱国情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他们热爱祖国、为国家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的精神风貌。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诗歌的形式和特点,诗中的意象和意境,作者的爱国情怀。
2.教学难点:诗中所表达的深厚爱国情感,学生对这种情感的共鸣和体会。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教师讲解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诗中的景物描绘,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诗歌的意境。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一幅秋天的画面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秋天的特点。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感受诗中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景物描绘,归纳出秋天的特点。
4.教师讲解:讲解诗中的意象和意境,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5.情感体验:让学生谈谈自己对本诗的感受,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1课《沁园春·雪》

沁园春·雪(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沁园春雪》是九级上册第一单元诗歌单元的第一课,是毛泽东1936年2月在陕西清涧指挥红军渡河东征时写的一首咏雪抒怀之作。
全词以写景、议论、抒情为一体,意境壮美,气势恢宏胸襟豪迈,颇能代表毛泽东诗词的风格。
教学本文,应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发挥想象,细致感知词中的形象,深切体会诗人的胸怀、气质和思想感情。
在熟读中,悉心揣摩词作凝练贴切极富表现力的语言,体会其中的意蕴和情味。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理解、积累“妖娆、风骚、红装素裹、一代天骄”等词语。
2.感知词中的形象,理解诗人的思路和全词的主旨。
3.揣摩景物描写的艺术特色,理解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诵读法、讨论法与多媒体课件展示法有机结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领会词中赞美祖国山河和无产阶级革命英雄的思想情感,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教学重点:吟诵、品味诗歌,感悟、体察词作的意蕴和情境。
教学难点:丰富想象,领略词作的诗情画意。
认识诗人对历代帝王的评论。
教具准备:多媒体CAI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走进课文:同学们好!在这节课的开始,先请大家欣赏一段视频。
(多媒体播放大雪纷飞的北国风光视频)冰清玉洁、晶莹剔透的雪自古以来便是文人墨客钟情的对象。
然而不同时代、不同经历、不同胸襟的人,面对漫天飞雪,会有迥然不同的个性情怀。
边塞诗人岑参,坚韧写下“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欣喜;遭贬诗人柳宗元,郁闷流露“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无奈。
一代伟人毛泽东也一生爱雪,那么在他的笔下与胸中又有一幅怎样的雪景呢?今天就让我们一同来领略!二、认识作者:说到毛泽东,中国人都不该陌生,“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幻灯展示毛泽东图象与简介)提到毛泽东,大家通常会说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新中国的第一代领导人。
其实,他还是一位伟大的诗人和书法家。
他的诗词大气磅礴,他的书法苍劲有力《沁园春雪》就是他诗词的一个代表作。
【人教版】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材课文注音及解释.doc

精品文档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课文注音及解释【九年级上册】第一课《沁园春·雪》滔滔tāo tāo:1.形容大水滚滚:白浪~,无边无际。
2.形容连续不断(多指话多)。
惟余莽莽wéi yúmǎng mǎng:只剩下白茫茫一片。
惟余,只剩。
莽莽,原野辽阔,无边无际。
红装素裹hóng zhuāng sùguǒ:指衣着淡雅的妇女。
本文形容雪后天晴,红日和白雪相映衬的壮丽景色。
妖娆yāo ráo:娇艳美好。
折腰zhé yāo:1.弯腰行礼。
2.爱慕;倾倒。
风骚fēng sāo: 1.《诗经》和《楚辞》的合称。
2.才华;文采。
3.指妇女举止轻佻,不检点:卖弄~。
天骄tiān jiāo:天骄是汉代的北方人对君主的一种敬畏的称呼。
风流fēng liú:1.有功绩而又有文采的;英俊杰出的:数~人物,还看今朝。
2.指有才学而不拘礼法:~才子。
~倜傥。
3.指跟男女间情爱有关的:~案件。
4.轻浮放荡:~女人。
第二课《我爱这土地》嘶哑sīyǎ:声音沙哑。
汹涌xiōng yǒng:(水)猛烈地向上涌或向前翻滚:~澎湃。
波涛~。
黎明lí míng:天快要亮或刚亮的时候。
腐烂fǔlàn:1.烂掉,朽坏。
2.有机体由于微生物的滋生而破坏。
第三课《乡愁》第四课《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轻灵qīng líng:武术术语,指动作轻巧灵活。
引申为一种轻松、飘逸的心境。
娉婷pīng tíng:形容女子的姿态美:体态~。
举止~。
鲜妍xiān yán:鲜艳。
冠冕guān miǎn:这里指王冠。
1.古代皇冠或官员的帽子。
冕,礼帽。
2.比喻受人拥戴或出人头地。
呢喃ní nán:1.拟声词。
燕子的叫声。
2.形容小声说话:细语~。
第五课《我看》丰润fēng rùn:(肌肤等)丰满滋润:两颊~。
沉醉chén zuì:1.大醉。
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沁园春 雪》课件(37张PPT)

• 诗人是怎样由上阕对祖国山河的赞美转入对历史人物 的评点的? •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承上启下的 过渡句。使全词结构严谨,浑然一体。 • “娇”是一种女性美,正与“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相照应。“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引出下文。“竞”字 写尽了英雄之间激烈的斗争,写尽英雄之间的相继崛 起,“折腰”的形象,最能概括每一个英雄人物的奋 斗动机和奋斗姿态。
山、原,这些原本静止的景物,作者却写 出它们的“驰”和“舞”,这样化静为动, 是什么因素造成的? 因素有三:第一,视觉因素,远望山 势绵延起伏,确有动感;第二,精神因素, 作者精神振奋,视大地也生动活泼;第三, 时代因素,蓬勃发展的中国革命、中华民 族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恰如这群山高原的 性格。雪景的壮丽雄奇,神州大地的勃勃
诵读贴士
沁园春· 雪
毛泽东
1、总写北国雪景的句子是哪几句? 2、作者以“望”统领哪几句,都望到 了什么? 3、上阕中哪几句是实景,哪几句是虚 景? 4、“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 腰”在结构上什么作用? 5、找出诗中最能体现本诗主旨的诗行。 6.这首词上下阕各写了什么?各用了什 上片:描写北国雪景,赞美祖国河山。(描写) 么表达方式?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 下片:评论古代帝王,赞美当代英雄。(议论)
“一切景语皆情语”,毛泽东选用这些 景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上阕
降雪冰冻地 区之广
寒冷程度之 烈
千里万里 冰封雪飘
望
(描写)
长城--惟余 大河--顿失 山--舞—银 原--驰—蜡
对偶夸 张
静态
须
比喻拟 人
动态
红装素裹 分外妖娆
对偶比 喻
总
分
实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沁园春 雪》课件 (共27张PPT)

步出夏门行·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气势磅礴
上联:壮丽山河,纵横千万里; 下联:风云历史,上下五千年。
1937年,日本侵略者发动了卢沟桥事变,侵华的 魔爪正伸向中国内地;国民党反动派抱着“攘外必 先安内”的宗旨围剿着中国的正义人士。 诗人怀着急切突入战斗的决心来到当时有“抗战 中心”之称的武汉,却发现报国无门! 他深切地感悟到我们这古老的民族在解救自身的 战争中所承受的极其深重的灾难,而神州广袤的土 地和亿万生灵的命运也将要经历极为艰辛的日子。 诗人意识到这场民族解放战争通向胜利的道路是 泥泞的、寒冷的、曲折的。这一切都强烈地震撼了 诗人本已经十分动荡的内心,所以写下了《雪,落 在中国的土地上》。 1937年12月于武汉!
咳,就在如此寒冷的今夜, 无数的, 我们的年老的母亲, 都蜷伏在不是自己的家里, 就像异邦人, 不知明天的车轮, 要滚上怎样的路程? ——而且, 中国的路, 是如此的崎岖, 是如此的泥泞呀。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
透过雪夜的草原, 那些被烽火所啮啃着的地域, 无数的,土地的垦植者,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失去了他们所饲养的家禽, 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 失去了他们肥沃的田地, 拥挤在, 生活的绝望的污巷里; 中国, 饥馑的大地, 我的在没有灯光的晚上, 朝向阴暗的天, 所写的无力的诗句, 伸出乞援的, 能给你些许的温暖么? 颤抖着的两臂。 中国的痛苦与灾难, 像这雪夜一样广阔而又漫长呀!
那从林间出现的, 赶着马车的, 你中国的农夫, 戴着皮帽, 冒着大雪, 你要到哪儿去呢? 告诉你, 我也是农人的后裔—— 由于你们的,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课《沁园春·雪》课文详细解析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课《沁园春·雪》课文详细解析《沁园春·雪》课文详细解析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段析】总写北国雪景,把读者引入一个冰天雪地、广袤无垠的银伞,世界。
【语言品味】“封”字显得凝然安静,“飘”字显得舞姿轻盈。
一静一动,静穆之中又有飘舞的动态。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段析】具体写冰封雪飘。
【语言品味】“望”字领起下文,从“长城内外”到“欲与天公试比高”,都由“望”字统摄。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是动态描写,前者舒展柔美,后者奔腾壮烈,二者又都有奔放活泼的气势,显得神采飞扬。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①“望长城内外”中的“望”字与“看红装素裹”中的“看”字互换一下行不行?为什么?“望”有登高远眺之意,但所见内容却远远超过目光所及,这是为什么?)【语言品味】在雪中想像到雪后,更见作者内心的兴奋。
分外妖娆。
【段析】想像雪后晴日当空的景象。
前十句写了眼前实景,这里又用三个虚写句子,翻出一派新的气象。
词的上片,具体描绘北国风光,展现祖国山河的壮丽。
【语言品味】“分外妖娆”,赞美的激情溢于言表。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段析】这两句在上文的写景与下文的议论之间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江山如此多娇”,以承上为主,总括了上片的写景;“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以启下为主,引出对历代英雄的评论。
【语言品味】“娇”是一种女性美,正与上文“红装素裹,分外妖娆”相照应,“折腰”又与“娇”相呼应。
一个“竞”字,写出英雄之间激烈的争斗,写出一代代英雄的相继崛起。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段析】对历代英雄进行评论。
【语言品味】“惜”字领起以下七个句子,句句都饱含惋惜之情。
“略输文采”“稍逊风骚”,并不是一概否定,并不是“全无文采…‘全无风骚”,批评的措辞很有分寸。
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沁园春·雪》教案

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沁园春·雪》教案(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演讲致辞、合同协议、条据文书、策划方案、总结报告、简历模板、心得体会、工作材料、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es, contracts, agreements,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summary reports, resume templates, experience, work materials,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沁园春·雪》教案初中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沁园春·雪》教案《沁园春雪》是毛泽东诗词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现代诗坛的一首杰出的词作。
九年级上册第1课沁园春·雪

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沁园春·雪》一、知识点汇总1.词的有关知识2.字词积累3.比喻、拟人、夸张、互文的修辞手法4.虚实结合、动静结合、化静为动的写法5.描写、议论、抒情结合的写法6.凝练、贴切的语言特点7.“望”、“惜”“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含义二、知识点解读1.词的文体知识概念:词,又称曲子词、长短句、诗余、“倚声”、“填词”,是诗歌的一种形式,是配合宴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诗。
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以两宋成就最高。
在文学史上,词以其特有的抑扬顿挫的音乐美、错综变化的韵律、长短参差的句法以及所抒发的浓烈深挚的感情,成为一种深受人们喜爱的文学体裁。
(1)每首词都有一个表示音乐性的词调叫;词一般都分两段,叫做。
(2)词依据语言风格基本分为,两大词派。
代表人物分别是:,。
(3)《沁园春·雪》的体裁是________,其中“沁园春”叫________,题目是________。
上下阕的过渡句是________,________。
全篇的主旨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字词积累沁(qìn)园春莽莽(mǎng)分(fèn)外妖娆(ráo)折腰(zhé)成吉思汗(h án)数(shǔ)风流人物稍逊风骚(xùn sāo )还看今朝(zhāo)“分”、“汗”、“数”是多音字,要注意课文中的读音。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字形和注音全正确的一组是A.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mǎng);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B.需.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ráo)。
C.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彩.;唐宗宋祖,稍逊.风骚(xùn)D.一代天骄.,成吉思汗.(hàn),只识弯弓射大雕。
3.比喻、拟人、夸张、互文的修辞手法本文使用了许多修辞方法,请从文中找出使用了比喻、拟人、夸张、互文修辞方法的句子,说说有何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沁园春·雪
初中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掌握欣赏诗歌的一般方法,能通过想象和联想进入诗歌的意境,体会诗情,在朗读中感受诗歌的情感美和音乐美,在品析中领会诗歌语言丰富的表现力。
2.通过朗读感受诗人的形象,体会诗人莽莽原野般宽阔的胸怀,巍巍高原般宏大的气魄,坚定的信心,充分获得审美的愉悦。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毛主席有一首词叫《沁园春雪》(课前板书课题),意境开阔,大气磅礴,蒋介石看到以后非常生气,在国民党内外征集诗词,并要求他的御用文人们日夜埋头写作,要写出一首词在气势和意境上超过毛泽东,然而终其一生都没有如愿。
那么,《沁园春雪》到底是怎样的一首词?今天我们就学习这首千古绝唱。
二、作者简介
毛泽东,伟大的无产阶级领袖,共和国的缔造者,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作为诗人的毛泽东一生给我们留下了七十多首诗词,《沁园春雪》是他的代表作。
三、初步朗读,整体感知
1.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注意屏幕上的字音,并结合注释疏通词意。
有困难吗?(“风骚”作何解?)
2.刚才同学们自由朗读了这首词,你喜欢这首词吗?老师也非常喜欢这首词,想为大家朗读,可以吗?教师范读(配乐范读诗歌)(激发学生)
3.请同学们谈谈你听读的感受。
(这首词慷慨激昂、大气磅礴、很有气势)
同学们也想试一试?要读出气势。
(学生齐读)
过渡:老师听到的是雄壮之音,感到的是豪放之情,可见这是一首壮词(板书:壮词)。
那么,这首词到底壮在何处呢?(学生答)壮在上阕的写景,壮在下阕的抒怀。
(板书:写景抒怀)
四、感悟意象,探究情怀
1.那么,景物如何之壮美?请同学们在上阕中选取你所喜欢的景物,想象画面,并用自己的文字加以描绘。
(评:学生是否写出了和读出了壮美)
举例(如果学生写的还可以就不必重复,也不必求全)
①冰天雪地、广袤无垠的银色世界。
千万里冰封,千万里雪飘,大地冰封凝然而安静;天空雪飘轻盈而灵动。
(引导朗读词句)
②在这白雪皑皑的世界,雄壮的长城如一条巨龙蜿蜒在天地之间。
昔日波涛汹涌的黄河顿时被冰雪覆盖。
(引导朗读词句)
③群山与天相接,在白雪的覆盖下显得愈发地高大巍峨,又如一条条银蛇舞动,高原上的山丘
起伏连绵,似一头头白象在奔跑,它们是要和老天一争高下。
(引导朗读词句)
④你看,红日冉冉升起,放射出万道霞光,染红了天边的白云,映红了高原上皑皑白雪。
云海茫茫,雪山巍巍,苍松翠柏,郁郁青青。
红日白雪交相辉映,祖国就像一位红装素裹的少女,格外娇艳多姿!
(须,等到之意。
现在是晴日吗?不是。
是大雪纷飞。
由此可见,这是作者的美好的想象。
应读出陶醉和向往之情。
)
综合同学们所描绘的画面,现在我们可以想象展现在诗人面前的和浮现在诗人心中的是怎样的一幅雄奇壮丽的雪景啊!(板书:壮丽的雪景)
2.1000多年前的柳宗元也曾描写过浑莽雪飞的世界:“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立翁,独钓寒江雪。
”孤寂死灭,了无生气的世界让我们看到一个郁闷苦恼高洁清寒的诗人。
毛泽东笔下的雪世界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带到词句:千万里江山,长城大河)他的胸怀博大宽广,他的气魄雄伟旷达。
他的感情充满喜悦,他的精神豪迈奋发,字里行间洋溢着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3.雪景是壮丽的,那么情怀又是如何地壮美呢?(齐读下阕)
(1)(学生讨论交流,教师适时点拨)(学生回答,先引到评论帝王)
这五位帝王是英雄吗?是,理由有三:一从史实来看(学生稍微阐述),二从“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可见,三从“惜”字(美中不足)可见。
可惜啊,惋惜啊,他们又有着共同的缺陷---只知武功,缺少文治,缺少文学才华。
(文采、风骚都指文学才华;弯弓射大雕代指武功)(“略输”“稍逊”“只识”可见对成吉思汗的否定大于前者,几乎是一种不屑的口气。
)(引导学生朗读,从惋惜到不屑的语气)
(2)那么谁才是真正的时代英雄呢?风流人物呢?
联系写作和发表背景谈谈对风流人物的理解。
写作背景:这首词写作于1936年2月,中国工农红军完成长征的壮举,成功实现战略转移,而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愈加猖獗,华北告急;国民党政府继续实行不抵抗政策。
国家和民族处于危急存亡之秋。
与此同时,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
毛泽东同志率领红军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清涧县袁家沟,准备渡河东征,开赴抗日前线。
发表背景:这首词发表于1945年8月,中国人民刚刚取得抗战的胜利,毛泽东不顾个人安危,去重庆与国民党谈判,为和平作积极的努力。
其间,诗人柳亚子向毛泽东“索句”,毛泽东就赠以《沁园春•雪》。
随后在《新民晚报》公开发表,迅速在人民当中广为传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和胜利的信心。
(如果学生说是毛泽东,先予以肯定,然后结合注释加以引导。
注释:称得上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
功业,成立新中国,创造新的历史。
)毛泽东当然是风流人物,而且是风流人物中的风流人物。
这是人民的幸福,也是作为对手的蒋介石的悲哀。
蒋先生可能也会仰天长叹:既生蒋,何生毛啊!
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人民,才是祖国河山的真正主人,才是创造历史的真正英雄。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人民)
这真是“历代帝王竞自由,可叹赳赳欠风流。
试问英雄今何在?且看孺子占鳌头。
”胸怀天下,胸怀革命,胸怀人民,多么博大壮阔的胸怀啊!(板书:壮阔的胸怀)
4.景是壮丽的雪景,怀是壮阔的胸怀,这就是毛主席的壮词,借壮丽之景抒写伟人壮阔的胸怀。
五、“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这是怎样的一种豪情啊!下面就让我们再次朗读诗词来感受主席伟大的形象和主席诗词无穷的魅力。
(时间允许,一生读,然后作评。
最后齐读。
展现我们学子的风采)
六、总结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风流。
我们生活在这个和平的时代,同样有着属于这个时代的风流人物。
君不见,
奥运国旗赛场飘,神七飞天尽逍遥;
世博在即世瞩目,花开万朵显妖娆。
在缅怀伟人的同时,让我们齐诵主席的诗句,唱响时代的最强音-----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板书
沁园春雪
壮词
写景壮丽的雪景
抒怀壮阔的胸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