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语言中的错别字

合集下载

网络语言弊大于利

网络语言弊大于利

概括一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粗俗泛滥在网络语言不断追求个性、不断创新的洪流中,语言的粗俗化也是确实成为了一帮人的低级趣味。

中国的语言文字博大精深,造就了许多优美的词句。

但网络语言如此简单草率,不就糟蹋了中国文字的内涵和美感了吗?青少年正在接受教育的阶段,如果长期使用网络语言,会使自己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和运用能力下降。

如今的网络可以说充斥着粗俗、轻佻的语言,像“TMD(他妈的)、WBD(王八蛋)、P(屁)、NQS(你去死)、SHIET(狗屎)”等随处可见。

我们通过Google进行搜索,发现包含“T MD(他妈的)”字眼的中文网页有521个,而这被鲁迅先生当年讥讽为“国骂”。

虚拟世界心烦意乱的生活,网络空间一次性的人际关系,全球范围内城市文化的色情暴力倾向都是网络粗俗语言泛滥的原因。

2、过度流行流行当然是一件好事,但什么事情总得有个度吧。

网络上的新兴词语层出不穷,这就难免会产生大量的超出汉语言规范的词语。

网络语言已不甘心只有网络上生存,开始走出虚拟的网络,有进入现实生活中的倾向。

现在的孩子开口“286”,闭口“7456”的,甚至在其作文、日记、周记中也使用类似的语言。

这些语言夹杂着大量的错字、别字、怪字、甚至是语法和结构上的错误,有很多根本就没有遵循汉语规范。

例如,气死我乐——气死我了;“气疯” ——“弃轰”等等。

对于正处于学习汉语言规范、打语言基础阶段的孩子及青少年而言,汉语规范只是刚刚接触,根本无法清楚地辨别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不符合规范的,这样就会混淆他们对汉语规范的正确认识。

3、语意模糊网络语言给网民们带来了便利,同时也出现了让我们这些以汉语为母语的人看不懂的现象。

不是所有人都能完全了解网络语言,网络语言对于从未接触过电脑或电脑初学者,简直就像密码那样难以弄懂。

比如,在聊天时为了方便,发了个“Y(Why?为什么?)”你明白这是什么意思,但你知道对方是否也和你一样弄懂了呢?也许,对方会发一大堆问号回来,问:“这是什么意思?”4、过度求新网络语言在求新度方面有些过头,例如E-mail有电子邮件、电子函件、伊妹儿之称;BBS 有电子公告板、电子公告牌、电脑告示牌、在线公告牌多种说法;版主也被写成“班主、版猪、斑竹、版竹”等等。

汉语网络流行语词汇变异现象的社会语用分析

汉语网络流行语词汇变异现象的社会语用分析

汉语网络流行语词汇变异现象的社会语用分析一、简述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网络作为人们获取信息、交流思想的重要平台,其语言使用方式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汉语网络流行语作为网络语言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不仅具有时代性、新颖性和广泛传播性,而且在使用过程中常常发生词汇变异现象。

这种词汇变异不仅反映了社会文化的变迁和人们审美观念的变化,同时也对网络交流、语言传播乃至社会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网络流行语词汇变异现象的产生,与社会、文化、心理等多方面因素密切相关。

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变化为网络流行语的产生提供了丰富的土壤;另一方面,网络交流的即时性、互动性和匿名性等特点也为网络流行语的广泛传播和使用创造了有利条件。

在这种背景下,网络流行语通过谐音、缩略、隐喻、反讽等手段实现词汇变异,形成了一系列富有创意和表现力的新型表达方式。

网络流行语词汇变异现象的研究,对于深入了解网络语言的特点和规律、推动网络语言的规范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网络流行语词汇变异的梳理和分析,可以揭示其背后的社会心理和文化内涵,进一步探究网络语言与社会文化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影响。

这也有助于提高人们的语言素养和审美能力,促进网络交流的健康发展。

1. 汉语网络流行语的定义及产生背景网络流行语,作为汉语在现代社会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是指在网络环境中广泛传播、频繁使用,并体现出新颖性、创造性和短暂流行性等特点的词汇或短语。

这些词汇或短语往往由网民自行创造,通过互联网平台迅速传播,进而延伸至现实生活,成为一定时期内社会大众广泛接受并使用的语言形式。

网络流行语的产生背景与互联网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发展密不可分。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交流思想的重要渠道。

社交媒体平台的兴起,更是为网民提供了发表观点、分享经验的广阔空间。

在这种环境下,网络流行语应运而生,成为网络空间中一道独特的语言风景。

网络流行语的出现,反映了现代社会的多元化和个性化趋势。

网络用语不规范现象浅议

网络用语不规范现象浅议

网络用语不规范现象浅议网络是继报刊、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在当今世界很有影响力。

随着网络媒体的飞速发展,网络语言这一信息时代的产物,作为人们在网上进行信息交流和信息处理的交际符号,越来越受到关注。

网民们以BBS(电子公告栏)、网上论坛、聊天室等为主要载体在互联网上建立了独特的网络语言文化景观。

汉字作为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在网络语言的应用中呈现出反传统化的趋势。

本文结合网络环境下的汉字使用情况,探讨了当前汉字应用的不规范问题及其危害。

一、网络用语不规范现象具体表现从1987年互联网进入中国到现在,短短24年间,互联网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网络用语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也从最初的传统文字间的交流,到字符表情符号、表情符号、动静态图片(在这里动态图片亦可理解为“动画”),到后来流行的火星文字,再到近几年随网络技术发展而日益普及的视频聊天。

而网络语言的发展过程中随之也呈现出反传统化的趋势:如许多常用汉字的形、音、义都背离了传统,生僻字、火星文大行其道。

这些都是网络用语不规范现象具体表现,也带来了诸多社会问题。

二、网络用语不规范现象所带来的诸多问题(一)认读危机网络用语不规范运用,导致了受众的认读障碍,从而产生了认读危机,具体表现为:1、汉字变异形成认读危机⑴汉子字形变异:受电脑输入环境的影响,网民为了追求方便快捷的输入方式,改变了汉字的表达形式。

传统的方块字形被各式字母、数字符号所代替。

①采用字母代替汉字。

如“j-姐,g-哥,m-妹,p-屁,u-你”等。

②采用纯数字形式。

如“1314(一生一世),520(我爱你),88(拜拜)”等。

③用错字、别字随意替代。

如“虾米-什么,灰常-非常,稀饭-喜欢”等。

④拆字变异。

源自古代汉民族的一种语言文字游戏。

像“言寸身”(谢)、“卯金刀”(刘)、“田力”(男)、“十八子”(李)等形式在古代也早已存在。

在网络语言中也出现了这种拆字式的书写形式,如“弓虽—强,马叉虫—骚”等。

写作文为什么不能用网络词语

写作文为什么不能用网络词语

写作文为什么不能用网络词语网络词汇可以出现在生活中,但不允许出现在高考作文卷上,即使是“给力”、“神马”、“伤不起”、“有木有”等“耳熟能详”的网络热词都会被当作错别字扣分,笑脸、哭脸等网络符号在阅卷老师手下也将“一视同仁”。

可惜原因就是你所说的,禁用网络热词,不是所谓的捍卫中文的“纯洁性”,而是并不是所有的阅卷老师都熟悉网络热词,为了避免误伤,避免争论,所以一律不准用。

但是,这种情况只在上海等一部分地区出现。

对于高考到底能不能使用网络语言还有很多争议,个不同地区之间规定也不尽相同。

但是为了高考顺利通过,最好还是不要以身犯险的好。

现在,不少学生张嘴就用“偶”、“晕”、“稀饭”、“强”、“顶”等网络语言交流,这些语言有时还会出现在日记、作文中。

河南省实验中学语文组教研组长杨雪珍举了一个例子,有一次,一个学生在周记中写有这样一句话:“上个星期天,我的GG带着他的‘恐龙’GF在100玩,GG的GF一个劲地对我PMP,那‘酱紫’就像我们认识很久……”看了之后,搞得老师一头雾水。

碰到学生作文中出现网络语言,老师一般都会用红笔圈出来,旁边打上问号,以引起学生的注意。

在和学生的交流中,发现诸如GG(哥哥)、MM(妹妹)、偶(我)、美眉(女孩子)、拍砖(批评、点评)、菜鸟(新手)、油墨(幽默)、果酱(过奖)之类的网络语言太平常了,孩子们几乎是脱口而出。

他们认为网络语言活泼生动,轻松有趣,和同学网上聊天、书信往来,都会用类似语言,有时顺手就会用在日记和作文中。

“如果现在的学生连网络语言都不懂,那就有点‘悲催’了。

”杨雪珍开玩笑说,网络语言可以用在口语中或非正式书信中,但在正式考试中,还是不赞成使用网络语言的。

网络语言在作文中被灵活运用,有时候确实能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郑州市第四十七中学高三宏志班语文教师王燕举例,有一个学生在作文中写“***是一台286,内存不足,反应迟钝”。

但王燕认为,在课堂上还是要提醒学生谨慎使用网络语言,因为网络语言会让阅卷老师觉得运用语言不规范,从而影响分数。

论网络语言的规范化

论网络语言的规范化

论网络语言的规范化一、目前网络语言不规范的几种表现从网络语言的类型来看,字母、符号、繁体字混合搭配,中西语言结合使用的现象随处可见,网络语言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书面语的规范,造成了语言不规范的现象。

网络语言不规范现象具体表现在语音不规范、用字不规范、用词不规范、用语不规范和道德不规范等。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语音不规范网络聊天是一个模拟“面对面”虚拟的网络交际平台,网民们常常使用错误的语音吸引对方的注意。

例如故意使用错误的读音也可以凸显出词语的笨拙可爱,这类词虽然幽默可爱,但是错别字太多,难以让不了解网络语言的人理解。

可耐(可爱)、米有(没有)、帅锅(帅哥)、霉女(美女)、咕狗(google)、人参公鸡(人身攻击)等。

酱很不错啊!(这样很不错啊!)、表嘛(不要嘛)、酿怎么行?(那样怎么行?)。

网民们为数字赋予了新的含义,随意排列组合0-9之间的数字,可以表达出其中的意思。

再比如:520(我爱你)、74(气死)、886(拜拜了)。

拼音有时也很不规范,用字母谐音代替汉字读音,把难以说出口的语言用拼音谐音代替,拼音谐音词和英语谐音词容易混淆。

例如:WBD(王八蛋)、JJWW(唧唧歪歪)等等。

(二)符号不规范网民们利用键盘上的符号、字母、数字和其他特殊符号组成了一系列具有感情色彩,生动形象的键盘符号图形。

笔者认为,这些符号词已经造成了不规范的现象,影响到人们的日常交际。

首先,定义难辨,这些不和文字规范的符号图形夹杂在汉字中,让没有接触过网络语言的人因为不理解其中的含义而感到疑惑;其次,影响交流速度,还有很多复杂多变的符号表情,在打字时要切换输入法,既费时费力又难以被记忆和归纳,影响了网络交流的速度;再次,汉字符号难记,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一直提倡使用简化字,而汉字符号多为繁体字、生僻字,很难记忆和使用。

“囧、槑”二字是2008年度网络上最流行的汉字,2009年度汉字的“简繁之争”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由此一些形象特别的合体汉字、繁体字、异体字大量增加。

街头错别字的调查报告推荐5篇(揭示惊人现象)

街头错别字的调查报告推荐5篇(揭示惊人现象)

街头错别字的调查报告推荐5篇(揭示惊人现象)篇1调查资料分析:一出去,便看见琳琅满目的店铺,以及旁边放置的招牌广告上的错别字,比如某体育用品店,把篮球错写成“蓝球”。

某小吃店把水饺馄饨写成“水饺混饨”某手机店把抢占先机错写成“抢占鲜机”还有的童装店,把大同小异错写成“大童小衣”。

还有的把装潢写成了“装璜”。

甚至有些饭店门口把炒饭错写成了“抄饭”不仔细查看,还真不知道哪里写错了呢!虽然我们小学生的错别字越来越少了,但是那些店铺的广告牌广告词却有增无减,希望那些写错别字的商家及时改正,这样,让世界上错别字越来越少,甚至没有。

篇2调查目的:收集街上的错别字,交流感受,向有关部门提出改正建议。

调查材料分析:通过一天的社会调查,可以看出街头错别字还真不少。

我调查了三十七家买吃的东西的店铺,三家手机维修店,以及一些零零散散、各种各样的店铺。

我发现有十二家店铺有错别字和繁体字的情况,一家饮品店将抺茶的抺写成了末,紧临的一家小餐馆的招牌上把西游记里人物牛魔王的魔写成了膜,还有一家店把冒牌的冒写成了帽,还有把与写成鱼的,把路写成卤的,把无写成乌的,把太忙写成泰芒的……也有写繁体字的,有的将合格证的证写成了它的繁体字,将一点的点写成繁体字,把鹅写成了繁体字,把龙写成了繁体字,把眼镜的镜写成了繁体字,把世界的世写成了视,又变成了繁体字。

通过讨论,同学们认为待头错别字的出现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2·倡议商家制作标准、规范的广告牌,尽量不要写错。

篇3今天,我和同学们专门去五马街检查用字情况,我们检查了100来家店,只找到了6家店是用字不规范的,有5家只不过是把成语换了字或采用了繁体字来做标题如(图1~5),只有1家把“有你不一样”,的“有”字写成了“由”字如(图6)。

我们商量了以后,感觉这是个商业街,错别字因该会少一点,所以我们分头行动:我去水心的社区和解放北路看一下有没有错别字,而其他人留在了五马街继续寻找。

我到了解放北路,只走了20家商店,就已经检查到了2个错别字。

网络语言的坏处

网络语言的坏处

网络语言的坏处汇报人:2023-12-16•网络语言对传统语言的冲击•网络语言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网络语言对社会文化的影响目录•网络语言对人际关系的影响•网络语言对个人隐私的侵犯•网络语言对社会道德的挑战01网络语言对传统语言的冲击网络语言中经常出现随意创造的新词,这些新词往往不符合传统语言的规范,给语言学习者和使用者带来困扰。

随意创造新词网络语言中往往省略语法结构中的某些部分,如主语、谓语等,导致语法结构混乱,影响语言的规范性。

语法结构混乱破坏了语言的规范性网络语言中经常使用一些模糊的词汇和表达方式,导致语义不明确,容易产生误解。

由于网络语言的随意性和快捷性,往往会出现错别字和语法错误,影响语言的准确性。

混淆了语言的准确性错别字和语法错误语义模糊淡化了语言的情感色彩网络语言往往注重简洁和快捷,缺乏情感表达的丰富性,使得语言变得冷漠和枯燥。

过度使用表情符号网络语言中经常使用各种表情符号来代替文字表达情感,过度使用表情符号会削弱语言的情感色彩,使语言变得单调乏味。

02网络语言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简化语言网络语言常常使用缩写、表情符号等简化语言形式,容易使青少年形成简化语言习惯,影响其语言表达能力。

创造新词网络语言中经常出现一些新词、俚语等,这些词汇往往没有明确的定义和规范,容易使青少年产生误解或混淆。

语言暴力网络语言中有时会出现粗俗、暴力的语言,容易使青少年误以为这样的语言是正确的,从而形成不良的语言习惯。

误导青少年的语言习惯削弱青少年的语言表达能力缺乏深度网络语言往往只注重表面意思,缺乏深度和内涵,长期使用容易使青少年的语言表达能力下降。

忽视语法网络语言中往往忽视语法规范,容易使青少年形成错误的语法习惯,影响其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缺乏文化底蕴网络语言往往缺乏文化底蕴和历史背景,容易使青少年对传统语言和文化失去兴趣,从而影响其文化素养。

网络语言的使用往往因人而异,不同的人可能会使用不同的网络语言,容易造成沟通障碍。

网络语言的特点

网络语言的特点

网络语言的特点及其影响黄小珊2008114228汉语言文学师范2随着互联网的流行和普及,网络语言的发展势头强劲,其出现的形式多种多样,也给它的前途和规范化带来挑战。

网络语言生动有趣,是网友对日常生活的另一种阐释,这使得网络语言更具有人的情性。

如今在网上,各种网络语言层出不穷。

哇咔咔----是现在的80后、90后网友在论坛、博客、开心网、校内网(人人网)或QQ聊天时,时常会用到“哇咔咔”、“嘿嘿”、“呵呵”、“嘻嘻”等等这种表示笑声的词语以示开心或其他含义。

杯具----原指盛水的器具,后因与“悲剧”一词谐音,成为网络流行语,词性多变:可作形容词,名词等等。

不少年轻人在网络上常常用“杯具”来代替“悲剧”,形容人、事、物。

随着网络语言的流传,也出现了“人生是张茶几,上面放满了杯具”等“箴言”。

他们都以此来表达自己对日常生活的感受。

还有一些网络语言对现实事件的抨击。

如2010年网络上流传的十分红火的“我爸是李刚”,今年10月发生在河北保定的一起交通事故中,肇事的官二代高喊:“有本事你们告去,我爸是李刚!”此事迅速成为网友和媒体热议的焦点,更衍生出“鲤冈鲅”这一生物,并虚构其生性好斗凶残,通常为官宦饲养。

借此讽刺官二代的嚣张,无法无天,只要有一个当大官的爸爸。

这些官二代就是犯了法也不会受到任何的惩罚,更说不上严惩了。

表现出人们对官民地位的不平等的抗议,而也反映了广大网友对特权阶层滥用职权的愤恨。

“蒜你狠”源于大蒜价格疯涨,甚至比肉、鸡蛋还贵后人们的无奈。

网友据著名相声演员马三立的相声段子发明了“豆你玩”,是继“蒜你狠”后的又一流行用语。

而在“豆你玩”之后,“糖高宗”、“姜你军”、“油你涨”、“苹什么”、“鸽你肉”,大批三字经犹如一副推倒的多米诺骨牌,形象地展示出食品接力涨价的现状和群众的无奈和抗议。

在现实中,或许人们的抗议得不到任何的回应,但在网络里,不管别人赞成与否,总会有人“踩”或“顶”你的。

网络语言具有人的情性,人们在很多时候都喜欢在网络里发表个人的见解,因为网络还不是很完善,给予了人们一个评论自由的平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