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各种自然灾害的防治措施

合集下载

应对自然灾害的安全措施

应对自然灾害的安全措施

应对自然灾害的安全措施自然灾害是人类社会面临的严重威胁之一,其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风险。

为了有效地减少自然灾害对人类的损害,需采取一系列的安全措施。

本文将从地震、洪水和台风三个方面,对应对自然灾害的安全措施进行探讨。

一、地震1. 建立抗震减灾意识:地震对建筑物的破坏力非常强,建立抗震减灾意识是保障个人和社会安全的基础。

通过开展抗震减灾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地震认知和应急响应能力,可大幅度降低地震造成的伤亡和财产损失。

2. 加强建筑物抗震能力:在建筑设计阶段,根据地震活动区级别和场地条件,采用合理的技术和材料,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同时,在现有建筑物中进行加固改造,以提升建筑物的抗震性能。

3. 建立地震预警系统:地震预警系统能够提前几秒到几十秒发出警报,使人们有足够的时间进行避险。

政府应加大对地震预警系统的投资建设与推广,使其成为地震灾害应对的重要手段。

二、洪水1. 加强洪水监测和预警:洪水监测和预警是有效应对洪水灾害的关键。

完善洪水监测网络,提高预警准确性和时效性。

同时,开展洪水预警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洪水应急意识和行动能力。

2. 建设抗洪工程:在洪水频发地区,应建设抗洪工程,如堤坝、闸门等,来防止洪水泛滥。

此外,某些地区还可以采用水库调节水位、提高排水能力等方式来减少洪水的冲击。

3. 合理规划土地利用:科学规划土地利用,将洪水易发区划为非建设区或建设严格限制区,引导人们避开洪水易发区的居住和经济活动,以保障人身安全和财产利益。

三、台风1. 加强气象监测与预警:台风的路径、强度和到达时间都对应急响应产生重要影响。

因此,依托现代气象监测技术,提早预测台风的趋势和发展动态,并及时发布预警信息给公众。

2. 建设防风抗台工程:在台风多发地区,应建设一系列的防风抗台工程,如护岸、防浪墙等,来减小台风对建筑物和人员的影响。

同时,合理设置避风场所,为民众提供安全的庇护。

3. 加强社会救助和灾后恢复:台风对人们的生活造成了严重冲击,政府应加强对受灾群众的救助和灾后恢复工作。

高考地理中自然灾害的预防和减灾措施有哪些

高考地理中自然灾害的预防和减灾措施有哪些

高考地理中自然灾害的预防和减灾措施有哪些自然灾害是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在高考地理中也是一个重要的考点。

了解自然灾害的预防和减灾措施,不仅有助于我们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更重要的是能够增强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应对灾害的能力,保护生命和财产安全。

一、气象灾害(一)洪涝灾害洪涝灾害是由于暴雨、洪水等原因导致的河水泛滥、淹没陆地的现象。

预防洪涝灾害的措施包括:1、修建水利工程,如水库、堤坝等。

水库可以在雨季储存多余的雨水,在旱季放水灌溉,起到调节水量的作用;堤坝能够阻挡洪水,保护沿岸地区。

2、加强河道整治,定期清理河道淤泥,拓宽河道,保证水流畅通。

3、建设排水系统,城市中完善的排水管网能够迅速排除雨水,减少内涝的发生。

减灾措施主要有:1、及时发布预警信息,通知居民做好防范准备,如转移财产、撤离危险区域等。

2、组织救援力量,营救被困人员,提供食品、饮用水等基本生活物资。

3、洪水过后,进行卫生防疫工作,防止传染病的传播。

(二)干旱灾害干旱是指长期无雨或少雨导致的土壤缺水、农作物生长受到影响的灾害。

预防干旱的措施有:1、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如滴灌、喷灌等,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2、修建蓄水工程,储存雨水和地下水,以备干旱时期使用。

3、调整农业种植结构,种植耐旱作物。

减灾措施包括:1、实施人工增雨作业,在具备条件的情况下,通过向云层播撒催化剂增加降雨量。

2、调配水资源,从水资源丰富的地区向干旱地区调水。

3、对受灾地区提供抗旱物资和技术支持,帮助农民恢复生产。

(三)台风灾害台风是一种强烈的热带气旋,会带来狂风、暴雨和风暴潮。

预防台风的措施主要有:1、加强台风监测和预报,及时发布台风预警信息,让居民提前做好防范。

2、加固建筑物和基础设施,如房屋、桥梁、电线杆等,提高其抗风能力。

3、在沿海地区建设海防林,减弱台风的风力和海浪的冲击。

减灾措施包括:1、组织人员撤离危险区域,转移到安全的避难场所。

2、对受灾地区进行紧急救援,修复受损的基础设施,恢复供电、供水和通信。

预防自然灾害的具体措施

预防自然灾害的具体措施

预防自然灾害的具体措施自然灾害是指自然界因意外事件而给人类和人类财产带来的伤害。

为了减轻灾害造成的损失,我们应采取一系列的预防措施。

以下是一些具体的措施:1. 了解潜在风险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自己所处地区的潜在自然灾害风险。

了解地震、洪水、台风等自然灾害的可能性及其影响,能够帮助我们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2. 建设强固的基础设施建设坚固的基础设施是减轻自然灾害风险的重要措施。

我们应该确保公路、桥梁、建筑物等设施能够抵御自然灾害的袭击。

采取防护措施,如加固建筑物、建造防洪堤、修建防护墙等,可以提高基础设施的抗灾能力。

3. 制定紧急预案及早制定紧急预案可以帮助我们在自然灾害发生时做出快速而有效的反应。

预案应包括逃生路线、紧急避难点、联系方式等内容。

并且,定期进行演练,提高灾害应对的准备能力。

4. 提高灾害意识提高公众的灾害意识是预防自然灾害的重要一环。

通过宣传教育活动,我们可以向人们传达自然灾害的风险和应对方法,提高公众对灾害的警惕性。

5. 保护环境保护环境可以减轻自然灾害带来的影响。

加强森林保护、水土保持等环境保护工作,有利于减少山洪、泥石流等灾害的发生。

此外,合理规划城市建设,避免在易受灾地区进行过度开发,也是重要的环境保护举措。

通过采取以上措施,我们可以减轻自然灾害给我们带来的损失。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预防自然灾害是一个长期而持续的工作,需要我们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每个人都应该意识到自身在灾害预防中的责任,并积极参与其中。

参考文献:- 张三. (2019). 预防自然灾害的措施. 灾害与安全,(2),20-25.。

自然灾害的预防措施

自然灾害的预防措施

自然灾害的预防措施自然灾害是一场无情的考验,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因此,预防自然灾害成为了当前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

只有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有效的措施来预防自然灾害,我们才能够减少其对人们的影响。

本文将就多种自然灾害的预防措施进行讨论。

1. 地震预防措施地震是一种常见而又危险的自然灾害,它能够造成房屋倒塌、土地滑坡和生命伤亡等严重后果。

为了预防地震灾害,我们应该采取以下几种措施:- 建设抗震建筑:采取了一系列的抗震措施,如坚固的结构、柔性设计和减震设备等,可以有效地降低地震造成损失的程度。

- 家庭防震教育:通过加强防震教育,让每个家庭成员都了解地震的危害以及如何在地震发生时采取正确的自救措施,从而减少人员伤亡。

- 地震监测和预警系统:实施地震监测和预警系统,可以提前发现地震的迹象,并及时向公众发布预警信息,让人们有更多的时间进行疏散和避险。

2. 洪水预防措施洪水是由于大量降雨或河流泛滥引起的自然灾害。

为了预防洪水的发生,我们可以采取以下预防措施:- 河道整治:加大对河道的维护和修复工作,保持河道的通畅,减少河道淤积和堵塞的可能,使水流顺畅,减少洪水的暴发。

- 堤坝建设:在容易受到洪水侵袭的地区建设堤坝,用来阻挡洪水的进入,保护周边居民和农田的安全。

- 水资源管理:合理规划和管理水资源,采取有效的措施减少洪灾的发生,例如建设水库和排水系统等。

3. 台风预防措施台风是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常见的自然灾害,能够造成强风、暴雨和海啸等灾害。

为了预防台风的破坏,我们应该采取以下措施:- 加强气象监测:通过加强对台风的预测和监测,及时发布预警信息,让人们有足够的时间作出应对措施。

- 加固建筑物:在台风频发的地区,建筑物要采用抗台风的设计和材料,以保证其在台风来临时的稳固和安全。

- 疏散和避险:及早进行疏散和避险,将人员转移到安全的地方,以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4. 干旱预防措施干旱是指气候异常导致的长时间缺水现象,对农业和人类生活造成巨大影响。

如何应对自然灾害的十大预防措施

如何应对自然灾害的十大预防措施

如何应对自然灾害的十大预防措施自然灾害是指地球自然界因自身或与人类活动相互作用而引发的灾难性事件,包括地震、台风、洪水、干旱等。

这些灾害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巨大威胁。

为了降低自然灾害的风险,保护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预防措施。

本文将介绍十大应对自然灾害的预防方法。

一、地震预防措施地震是世界各地发生频率较高的自然灾害之一。

为了预防地震可能造成的伤害和破坏,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加强地震安全意识,学习地震应对知识,如躲避、撤离等;2. 建立坚固的建筑物和基础设施,采用抗震设计标准;3. 加强地震监测和预警系统的建设;4. 避免在地震频发区进行重要设施和活动的建设。

二、台风预防措施台风是一种大规模的强风和暴雨天气系统,通常伴随着海啸和洪水。

为了减少台风可能带来的破坏和伤亡,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加强气象预警系统,提前通知可能的台风路径和强度;2. 加固建筑物和设施,采用防风设计;3. 做好台风防护工作,如修剪树枝、安装防风网等;4. 建立有效的疏散和救援机制,确保人们的生命安全。

三、洪水预防措施洪水是指河流水位上升超过警戒值,导致水涌入旁边的地面或建筑物。

为了减少洪水造成的破坏和影响,我们可以采取以下预防措施:1. 建设有效的防洪系统,包括拦河坝、排水设施等;2. 加强水文监测,提前发现洪水可能的迹象;3. 建立完善的河流管理和洪水预警机制;4. 避免在洪水频发区进行重要设施和居住点的建设。

四、干旱预防措施干旱是指气候异常导致区域长时间缺乏水源。

为了应对干旱可能带来的影响,我们可以采取以下预防措施:1. 合理利用水资源,推广节水措施;2. 加强水资源管理和保护,开展水土保持工作;3. 推广抗旱作物,改善耐旱性;4. 加强监测和预警系统,提前应对干旱可能导致的问题。

五、飓风预防措施飓风是一种狂暴的大风和强降雨的天气系统,通常造成巨大破坏。

为了减少飓风可能带来的危害,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加强气象预警系统,提前通知可能的飓风路径和强度;2. 加固建筑物和设施,采用防风设计;3. 建立有效的疏散和救援机制,确保人们的生命安全;4. 加强飓风科学研究,提高预测准确率。

预防自然灾害的保证措施

预防自然灾害的保证措施

预防自然灾害的保证措施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台风等经常给人们的生命安全和财产造成巨大损失,因此,预防自然灾害成为一项重要的任务。

为保障公众的安全和财产,制定一系列安全措施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具体介绍预防自然灾害的保证措施。

一、地震灾害的防范措施地震是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一,为降低地震灾害对人们的影响,以下措施可采取:1.征地规划:合理规划城市建设布局,避免大量人口集聚于地震易发区。

2.加强建筑抗震能力:在建筑规划和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执行抗震设计规范,采取抗震措施,确保建筑物在地震中能够稳定。

3.地震监测与预警:安装地震监测器并加强地震预警系统的建设,及时发现地震活动,提前预警,减少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

4.加强宣传和教育:加强地震知识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的地震防范意识,学习正确的应对措施和紧急撤离方法。

二、洪水防范与抗灾措施洪水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为预防洪水灾害,以下措施可采取:1.防洪工程建设:建设堤防、挡水坝、河道疏浚等防洪水工程,减少洪水泛滥造成的灾害损失。

2.加强监测与预警:建立洪水监测预警系统,及时监测水文信息,提前对可能出现的洪水进行预警,从而采取有效措施降低灾害风险。

3.完善应急预案: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包括及时疏散人员、转移财产等举措,保障公众的安全和生命。

4.生态治理与水资源管理:加强水资源管理,保护水源地的生态环境,减少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破坏,降低洪水灾害的发生概率。

三、台风安全措施台风是热带气旋,给人们带来强风、暴雨等灾害,为应对台风灾害,以下措施可采取:1.加强气象监测:建立健全的气象监测系统,及时预警台风、路径变化等信息,提前做好准备。

2.加强防护工程建设:建设防风墙、海堤、排涝系统等台风防护工程,减少台风对建筑物和农田的破坏。

3.疏散与撤离:在台风来临之前,做好疏散和撤离准备,确保公众的安全。

4.宣传教育与预案制定:加强台风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台风的了解和防范意识,并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

自然灾害安全防范工作措施

自然灾害安全防范工作措施

自然灾害安全防范工作措施自然灾害安全防范工作措施引言:自然灾害是指由于自然界的力量所引起的、对人类生命财产以及社会经济造成严重破坏的灾害。

它们无法被人类所控制,但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的安全防范措施来减轻灾害的影响。

本文将着重介绍在地震、洪水、台风和暴雨等自然灾害中的安全防范工作措施。

一、地震的安全防范工作措施地震的发生往往会造成巨大的破坏,并且很难提前预知。

因此,地震的安全防范工作措施非常重要。

1. 建筑物的抗震设计:在地震多发地区,建筑物的抗震设计应该符合相关的规范和标准,采用适当的抗震材料和结构,确保建筑物在地震发生时能够抵御地震冲击。

2. 加固老旧建筑:对于老旧建筑,应进行加固工作,以提高其抗震能力。

这包括加固墙体、框架和梁柱等结构部件。

3. 教育宣传:发生地震的地区应加强对公众的地震教育宣传,提高大家对地震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人们应该了解地震的危害性,并掌握避险技巧,如躲避倒塌物、躲进安全地带等。

4. 预警系统:在一些地震活跃区域,可以建立地震预警系统,通过监测地震前兆信号,提前几秒到几十秒发出警报,给人们争取逃生时间。

5. 技术支持:利用科技手段,如地震监测和预测技术、地震耐震仪器等,提高地震的监测和预警能力。

二、洪水的安全防范工作措施洪水是由雨水过多、水库溃坝、河道堵塞等原因引起的水灾。

洪水往往会导致大面积的淹没和破坏,因此需要采取相应的安全防范工作措施。

1. 水库的管理和维护:水库是调节河水流量的重要设施,它对于洪水防治起着重要作用。

因此,水库的管理和维护应该得到重视,包括定期检修水库设施、加强泄洪能力等。

2. 堤坝的加固和修建:对于河道两岸的堤坝,应进行加固和修建工作,以防止河水泛滥。

这包括加固堤岸,修复堤坝,挖掘排水沟渠等。

3. 避免盲目开河:对于河道管理单位和居民来说,开河是为了排除积水,但开河应该理性和谨慎进行,避免过度开河导致洪水加剧。

4. 危险区域的转移和撤离:对于洪涝频发的区域,应该安排好人员的撤离工作,将居民转移到安全区域,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自然灾害防治措施

自然灾害防治措施

自然灾害防治措施自然灾害是指自然界因地质构造、气象、水文、生态等因素导致的严重破坏和损失的事件。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环境污染和城市化的不断加剧,自然灾害频发,对人类社会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为了保护人类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各国都采取了一系列的防治措施。

本文将从地震、洪水和台风三个角度展开,详细阐述自然灾害防治措施。

一、地震防治措施1. 建立地震监测体系:通过地震仪、地震阵列等设备,实时监测地震活动,并利用先进的地震预测技术预警可能发生的地震。

2. 加强抗震设防建设:在地震频发区域,加强抗震设防标准,增加建筑物的抗震性能,采用抗震构造和材料,能够承受较强地震的袭击。

3. 推行地震安全教育:通过开展地震安全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地震的认识和应对能力,掌握地震保护措施,减少地震灾害的伤亡。

二、洪水防治措施1. 建立洪水预警系统:利用气象、水文等数据,通过专业的预测模型,实现对洪水的及时预警,提前向受灾地区发布预警信息,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 加强水库和河道管理:修筑水库、堤坝等水利工程,加强对河道的整治和疏浚,提高水位调节和排涝能力,有效减少洪水灾害的发生。

3. 发展洪水防御科技:利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建立洪水灾害风险评估模型,提高洪水防御的科学性和精准性,为防洪抢险提供可靠的信息支撑。

三、台风防治措施1. 建立台风监测预警系统:通过气象卫星、气象雷达等设备,实时监测台风的路径和强度,及时发布台风警报,提醒受灾地区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2. 开展海上防台风演习:加强海上防灾救援的能力,提高船只和渔船的防风安全性,组织台风期间的海上巡逻和救援行动,降低台风带来的损失。

3. 加强城市规划和建设管理:在台风频发地区,合理规划和建设城市,避免在易受台风袭击的地区修建重要基础设施,降低台风带来的灾害风险。

综上所述,针对地震、洪水和台风等自然灾害,建立有效的监测预警系统、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开展防灾救援演习和加强公众安全教育等措施是必不可少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灾害监测系统及作用:
1、遥感技术在自然灾害监测中的作用:
①遥感(RS)技术的特点:观测范围广、信息获取量大、获取速度快、实时性好和动态性强等。

从空间尺度看,遥感具有全球观测能力,可从多波段、多时相和全天候角度获得全球自然灾害的观测数据;从时间尺度看,在遥感平台上能够对地球进行同步观测,可获得地球表层及其瞬间变化的灾害信息。

②应用范围:
广泛应用于政治、经济、军事、生活等各个方面,重点用于水灾、火灾及台风灾害等监测。

2、地理信息系统(GIS)在自然灾害监测中的作用:
①信息集成与分析:主要是对各种监测系统提供的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和空间数据分析,具有空间定位、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功能。

②灾害评估与预报:对自然灾害进行预报预警、动态监测、灾害发生成因与规律分析、灾害损失调查、灾情评估等,还可以为制定减灾预案和指导灾后重建工作提供依据。

3、RS与GIS结合为减灾救灾提供可靠、高效的服务:
RS是数据获取手段(搜集、获取原材料——海量信息),GIS是数据分析手段(对原材料进行加工处理并得出结论,指导防灾减灾工作),这两个工具有机结合,可实施动态的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强大功能,从而为减灾救灾提供可靠、高效的服务。

主要自然灾害的防御措施:
1、地震:
①加强地震的科学研究,建立地震监测网络及预警系统
②加强地震灾害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防灾、减灾意识。

③加强地震的管理,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

④开展地震减灾工程的建设,提高灾区的承灾能力。

⑤建立健全救灾指挥机构,编制突发性地震灾害应急预案。

⑥建立机动完善的救援体系。

⑦建立健全全社会的灾害保险工作,积极组织灾后重建工作。

2、台风、寒潮、沙尘暴、风暴潮等的气象灾害
①加强台风灾害的科学研究,建立灾情监测网络及预警系统。

(加强对台风的监测和预报)
②加强台风灾害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防灾、减灾意识。

③加强气象灾害的管理,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

④开展减灾工程的建设,提高灾区的承灾能力。

⑤建立健全救灾指挥机构,编制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⑥建立机动完善的救援体系。

⑦建立健全全社会的灾害保险工作,积极组织灾后重建工作。

3、蝗灾、鼠灾等的生物灾害
①加强蝗灾的科学研究,建立灾情监测网络及预警系统。

②加强蝗灾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防灾、减灾意识。

③加强蝗灾的管理,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

④开展减灾工程的建设,提高灾区的承灾能力。

⑤建立健全抢险救灾指挥机构,编制突发性蝗灾应急预案。

⑥建立机动完善的救援体系。

⑦建立健全的灾害保险工作,积极组织灾后重建工作。

4、洪灾
①植树种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②修建水库,拦蓄洪水;③修建分洪、蓄洪工程;④退耕还湖,提高蓄洪能力;⑤疏浚河道,裁弯取直,提高泄洪能力;⑥加固堤坝;⑦开挖入海新河,提高泄洪能力(针对海河、淮河)
5、旱灾
①植树种草,涵养水源,改善气候;
②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调节降水的时空分布不均
③开挖机井,抽取地下水
④防治水污染,充分利用水资源
⑤培育、种植旱生作物(针对旱作农业区)
⑥修建梯田,平整土地,增加水分入渗(针对旱作农业区)
6、
7、沙尘暴:(土地沙漠化)
①退耕还林、还草;②合理载畜量,推广轮牧;③植树种草,建立防护林;④工程固沙(建沙格障)。

7、风暴潮
①修建、加固沿海塘坝;②建设、恢复海防林;③保护沿海堡礁。

8、滑坡
①植树种草,做好滑坡区的绿化工程;②退耕还林、还草,恢复生态环境;③设置滑坡体外截水沟;④钢筋混凝土抗滑桩或钢筋桩作为阻滑支撑工程
9、泥石流
①植树种草,做好泥石流区的绿化工程;②退耕还林、还草,恢复生态环境;
③修筑排导槽,疏导泥石流物质到特定位置等
10、蝗灾
农业防治:①兴修水利,做到旱涝无灾;
②在荒滩坑荒种植,改变蝗虫的栖息环境,减少蝗灾发生环境的面积
③植树造林,改变蝗灾区的小气候,减少蝗虫产卵繁殖的场所。

生物措施:
④保护或者饲养蝗虫的天敌(青蛙.白翅浮鸥等)
⑤大面积施用蝗虫微孢子虫
药剂防治:⑥人工或者飞机大面积喷洒药剂灭蝗
11、
12、赤潮:①建设污水处理设备,达标排放,治理水污染;②解决水产养殖的自身污染,减缓水体的富营养化;③发展生态农业,减少化肥的使用;④使用无磷洗涤剂。

13、寒潮危害及预防措施:危害:(1)对农作物造成冻害,使农作物减产——强烈降温;(2)吹翻船只,摧毁建筑物,破坏农场——大风;(3)压断电线,折断电线杆——大雪、
冻雨。

措施:1、气象部门要做好对天气的监测和预报。

2、露天增温:利用一切条件提高近地面层温度,如布设烟堆、安装鼓风机等。

3、在冬季尽量使用塑料大棚种植,或者覆盖地膜。

4、喷洒药剂:主要用于果树防冻。

喷化学药剂防御冻害。

14、土地盐碱化: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区。

由于漫灌和只灌不排,使盐分积累在表层土壤中。

措施:(1)建立完善的灌溉系统:采取平整土地,畦格化、田园化灌水,渠道清淤防堵等措施。

(2)建立现代化排水系统:①水平排水,主要以明沟、暗管的形式进行,既能降低地下水位,又可以排出土壤中的盐份;②垂直(竖井)排水,建立井沟渠结合的灌排工程系统,合理排灌。

(3)化学改良剂。

在土里加入石膏、硫酸、矿渣(磷石膏)。

(4)使用有机肥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