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应急管理信息系统.

合集下载

地质灾害防治管理信息平台的实现

地质灾害防治管理信息平台的实现
两部分 。一部分是服务器端 ,另一部分则是客户端 。 () 2 系统平 台软件框架 :系统平 台的软件 体系框 架为B S / 模式和 C S / 模式 的结合 ,共分7 个层次 ,即 数据层 、业务 逻辑层 、GI支持层 、技术方法层 、工 S
作流层 、We 1务层 、客户端。 b]  ̄ 4 系统 平 台实 现
不用维护 。
() 2 多级服务器组建 技术 :根据湖北省地质 灾害 防治工作 的主要特点是按照行政区划单元开展工作。
针对地质灾害防治信息客观上分布而在实 际操作、应 用 中又需要集 中的特点 ,研究提出了多级服务器结构 模 式。 () 3 面向地 质灾害信息上报 的工作 流技术 :为了
中 ,实现空间数据 的共享。
【】 2郑孝玉. 滑坡 预报研 究方法 综述【】世界地质 ,2 0 ,94 :7 — J. 0 0 1()3 0
37 4.
() B 5 WE 发布技术 :根据 湖北省 电子政务建设 的 要求 ,地质灾害防治信息管理要完成面 向政务管理和 社会服务两个领域 的管理系统建设 ,关键是要解决信 息管理和发布的技术 问题 。在系统用户数量迅速上 升 时 ,集 中式信息处理模式对海量数据的处理 ( 特别是 空间数 据的查询) 时费力 ,系统 已不堪 重负 ;而基 费 于I tr e 网络We GI技术较好地解 决这些矛盾 。 nen t b S
【 考 文献 】 参
[】 1 龚健雅 . 建立我国的基础地理 信息框架[ . J 中国测绘 , 9 7 () ] 19 , : 4
30 —32.
转变为可交换格 式,然后利用G S 家提供 的工具或 I厂
另外开发 的软件 ,将其加载 ̄ S L S r e 或Orce f Q ev r J al

地质灾害应急管理信息系统

地质灾害应急管理信息系统

《地质灾害应急管理信息系统》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案金世胜安徽师范大学GIS实验室二○○二年八月第一章用户需求地质灾害应急管理的基本目的是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地质灾害应急管理体制。

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技术等手段,实现地质灾害应急管理的社会化、科学化、信息化、公开化,以调动全社会的力量,预防治理地质灾害,最大限度的减轻灾害损失,合理利用地质环境资源,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地质灾害应急管理信息系统是进行地质环境管理的重要手段。

它是在广泛收集和整理研究区已有的地质环境调查、勘查、灾害防治信息,社会经济环境状况,统计信息等资料的基础上,开发出的一种集信息查询、浏览、决策支持等功能的综合信息系统。

根据用户的需要,地质灾害应急管理信息系统将发挥GIS可视化的优点,能迅速向有关部门和社会提供发生地质灾害所在地的地质环境资料和其它相关资料,实时显示地质灾害的现场情况,及时对地质灾害的发展趋势作出正确预测,为地质灾害的应急管理提供有效的支持,系统的重点放在信息处理、查询、图形显示、统计和简单的分析上。

一、需求概述1、基础信息管理需求数据管理是整个地质灾害应急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基础。

地质灾害应急管理信息系统一项中心工作就是如何管好数据,进一步进行分析利用,提高数据的附加价值。

对于数据管理的需求,首先是数据的集中统一管理。

数据分析利用是建立在数据集中统一管理之上的高级应用。

用户普遍反映,需要对地质环境数据进行深度加工,需要一个相对灵活的分析工具,能够通过使用该工具来实现自己的一些分析思路,并打印出相应的数据报表.只有实现了数据分析,才能充分挖掘出基础信息管理的功效,真正产生效益.2、地理信息系统需求地质灾害应急管理所涉及的大量地质环境信息,除具有时间性和动态性特点外,还具有空间分布的特点。

一般的管理信息系统虽然可以完成统计报表处理、属性数据查询等工作,但无法处理具有空间分布特征的信息,从而不能进行空间数据管理。

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需求是把各种环境信息同地理位置结合起来提供给用户,从而把各种环境信息与反映地理位置的图形信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可根据用户需要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把结果提交给有关领导和部门作为决策的参考.通过调查、交流,用户对GIS在地质环境信息系统应用非常重视,希望结合当前地质环境管理重点工作将GIS用于地质环境管理和决策中,结合GIS技术网上发布地质环境信息。

基于GIS的地质灾害预警与信息管理系统

基于GIS的地质灾害预警与信息管理系统

基于GIS的地质灾害预警与信息管理系统杨溯;张兵【摘要】掌握灾情信息,及时预防应急处理灾情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财产和生命的安全.本文从地质灾害预警及信息管理出发,以GIS为基础,运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射频技术等设计出一种高效、科学处理灾情的系统,重点介绍了系统总体设计、软件体系结构、灾情预警模块、数据传输模块、数据库等,实现对灾区实时监测、信息整合、灾情分析等功能.【期刊名称】《吉林水利》【年(卷),期】2016(000)003【总页数】5页(P44-47,50)【关键词】地质灾害预警;GIS;数据库;实时监测【作者】杨溯;张兵【作者单位】四川省第一测绘工程院, 四川成都 610100;成都理工大学,四川成都61005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208.2及时、全面、综合获取全面而又可靠的灾害信息是完美处理灾情的关键。

GIS是一种有效地收集、存贮、分析、再现空间信息的信息系统[1-3]。

他将空间信息和属性信息相结合,通过数据整合、管理、图层叠加、分析,集合遥感学、测绘学、计算机学等学科,融合先进监测技术实现对灾害区域有效掌控,以达到对灾情预知、灾后科学补救的目的。

目前地质灾害的工作主要依赖于地质调查、野外调绘、现场观测等技术,缺乏一种完善的综合整理利用信息的系统,在预警方面也不能第一时间整合有效资源作分析寻找最优解决方案。

因此,在地质灾害预警及信息管理工作中,如何让在短时间内,有效获取有用的信息提供给管理部门,理性提出解决方案为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4-7]。

本文统筹考虑多方面因素,提出一种基于GIS的管理系统,希望在地质灾害工作中有所帮助。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计算机,RS、GPS等技术也得到迅猛发展,地质灾害领域的GIS由于得到新技术的支持,也使得它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起,GIS就成为我国研究的一个讨论热题,渐渐的被人们熟知。

地理信息系统在我国起步比较晚,经过多年的努力,在技术上和经验上已经取得了可人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地质灾害预警系统建设

地质灾害预警系统建设

地质灾害预警系统建设地质灾害是指由于地壳内部或地表活动所引起的地震、泥石流、滑坡、崩塌等自然灾害。

这些灾害给人类生命财产带来巨大的威胁和损失,因此建设一个高效、准确的地质灾害预警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重点探讨地质灾害预警系统的建设和运行,以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地质灾害预警系统是一个集数据采集、信息处理和预警发布等功能于一体的系统。

为了有效建设和运行该系统,我们首先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数据采集网络。

这包括地震监测站、泥石流监测站、滑坡监测站等分布在各个潜在地质灾害发生地的观测点。

这些监测站通过地底传感器和高精度测量设备对地质活动进行实时监测,并将数据传输到中央服务器进行进一步处理。

第二步,我们需要建立一个高效的信息处理系统。

这个系统将负责接收和处理来自各个监测站的数据,并进行即时分析和判断。

通过对各种地质灾害的数据模型和历史数据的研究,可以建立起预警模型,并将其与实时监测数据进行比对。

当监测数据显示异常时,系统将进行自动判断并发送预警信息给相关部门和公众。

同时,为了确保预警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必须配备专业的数据分析人员和地质灾害专家团队,他们将负责对系统的运行进行监视和验证。

除了数据采集和信息处理之外,地质灾害预警系统还需要具备灵活的预警发布机制。

根据地质灾害的类型和性质,系统需要能够向不同的用户群体发送不同的预警信息。

比如,对于地震预警,可以通过手机应用程序发送快速短信通知给所有用户;对于泥石流预警,可以通过电视、广播和社交媒体发布详细的防灾措施和撤离指南。

此外,预警系统还应该与相关应急管理部门和救援队伍进行紧密合作,以便在灾害发生后能够迅速做出反应。

地质灾害预警系统的建设不仅需要科学技术的支持,还需要大力宣传和教育。

通过宣传,可以提高公众对地质灾害的认识和预防意识,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预警信息,并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

教育方面,则需要加强地质灾害预防和应急管理的培训,提高相关人员的应对能力和水平。

地质保障系统案例

地质保障系统案例

地质保障系统案例地质保障系统是一种基于地质信息的综合管理系统,它通过收集、存储、处理和分析地质数据,为地质工程提供技术支持和决策依据。

下面是一些地质保障系统的实际应用案例:1. 地质灾害预警系统:该系统通过监测地质灾害的前兆信号,如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实时预警并提供预警信息,以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2. 地质调查评价系统:该系统通过对地质条件进行详细调查和评价,为工程建设提供地质基础数据和评估结果,减少地质灾害风险,确保工程安全。

3. 岩土工程监测系统:该系统通过对土壤、岩石和地下水等地质环境的监测,及时发现和预警地质灾害的危险性,为工程建设提供安全保障。

4. 矿产资源管理系统:该系统通过对矿产资源的调查、评估和管理,实现对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保护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5. 地下水资源管理系统:该系统通过对地下水的监测和管理,确保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防止过度抽取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和水质恶化。

6. 地震灾害应急救援系统:该系统通过对地震灾害的监测、预警和救援指挥,提高救援效率和减少灾害损失,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7. 地质信息服务平台:该平台通过整合和共享地质信息资源,为政府、企事业单位和个人用户提供地质信息查询、分析和应用服务,促进地质工作的科学决策和发展。

8. 地质遗迹保护系统:该系统通过对地质遗迹的保护、修复和利用,保护珍贵的地质遗产,促进地质科普教育和旅游经济的发展。

9. 地质环境监测系统:该系统通过对地质环境的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预警地质环境问题,保护生态环境和人民健康。

10. 地质工程设计系统:该系统通过对地质条件的分析和评估,为工程设计提供地质参数和施工方案,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

以上是地质保障系统的一些应用案例,它们在不同领域和行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地质工程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保障了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地质灾害应急指挥系统信息管理子系统的研发的开题报告

地质灾害应急指挥系统信息管理子系统的研发的开题报告

地质灾害应急指挥系统信息管理子系统的研发的开题报告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随着经济社会水平的不断提高,自然灾害的频率和严重程度也逐渐加剧,其中地质灾害是其中一种具有高危害性的灾害形式,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因此,建立一套有效的地质灾害应急管理系统,对于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地质灾害应对的过程中,信息的收集、传递、处理和分析至关重要。

为此,地质灾害应急指挥系统信息管理子系统被提出并逐渐应用。

其主要的作用是实现地质灾害应急指挥系统内信息的快速、准确、全面地收集、处理、分析、存储和共享,从而提高应急响应速度和效率,并为后续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二、研究内容及思路1. 系统分析: 通过对地质灾害应急管理流程、需求和问题的研究,对地质灾害应急指挥系统进行系统分析。

2. 功能需求分析: 分析信息管理子系统所需功能以及具体实现方法,细化系统需求,进行功能需求分析。

3. 技术分析: 通过调研相关技术,分析其在地质灾害应急指挥系统的应用前景、优缺点和适用范围,为信息管理子系统技术实现提供技术支撑。

4. 系统设计: 依据功能需求分析结果,进行系统设计,包括数据库设计、界面设计等,并提供系统流程图以及功能模块图。

5. 系统实现: 根据系统设计,进行信息管理子系统的开发与实现,并对其进行测试、验收、调优等工作。

6. 系统部署: 对开发实现的地质灾害应急指挥系统信息管理子系统进行部署与上线。

三、研究计划和进度安排1. 系统分析和功能需求分析:1个月2. 技术分析:1个月3. 系统设计:1个月4. 系统实现:2个月5. 系统测试、验收和调优:1个月6. 系统部署和上线:1个月四、预期成果与应用价值预期成果是开发一套高效、稳定、易用的地质灾害应急指挥系统信息管理子系统。

该系统将有效地实现地质灾害应急指挥系统内的信息快速、准确、全面地收集、处理、分析、存储和共享。

应用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地质灾害应急响应速度和效率: 该系统将实现地质灾害信息的快速传递,提高信息共享和决策的效率,从而提高灾害应急响应的速度和效率。

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管理信息化系统解决方案

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管理信息化系统解决方案

水民… 公 分发务 政 安
局局 局
启动应急预

案?
软件体系:实现了地质灾害隐患调查、监测、预警、治理、处置、核销等业务闭环管理,纵向对接省、市、 县、群测群防监测体系,横向与水务、农业农村、气象、应急、地信中心等单位业务对接。
自然资源 协同办公系统
数 据 共 享 交 换
地质灾害防治门户
陕西省地质灾害 防治信息平台
趋势分析
威胁程度评价 隐患点查询 隐患点详情
诱因分析 自然人为因素 监测信息上图 地质分布
易发区分析 稳定性分析
植被分布
调查数据
坡度分析
P20
大坡度提取 矿产资源分布 治理分区
地质灾害预警指挥系统
地质灾害预警指挥业务流程
根据“防、抢、撤”预案,按照指挥中心措施,撤离群众,消除隐患
自动预警信息
接报信息
正常 无预警
可用 阈值
异常 预警分析
预警模型
有预警 自动生成预警信息
上报
进入预警发布
多方会商
预警信息发布
结束
1、APP 2、电话 3、公众号
1、门户 2、APP 3、短信 4、其他
业务信息化建设—— 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
实时监控监测数据回传,保障监测数据的时效性、准确、可靠
P14
业务信息化建设—— 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
土体含水率监测
视频监控
P8
气象监测数据对接
4.地质灾害防治数据中心—地质灾害调查和勘查数据
P9
业务信息化建设—— 地质灾害网格化及群测群防系统
隐患及时发现
快速派遣
现场核查
有效反馈
考核评价
结果核实
P10

地质灾害预警决策支持与应急指挥系统解决方案

地质灾害预警决策支持与应急指挥系统解决方案

地质灾害预警决策支持与应急指挥系统解决方案地质灾害预警决策支持与应急指挥系统是一种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地质灾害进行预警和应急指挥的系统,以实现对灾害的快速响应和有效处置。

本文将从系统功能、技术原理和实施方案三个方面,为大家介绍地质灾害预警决策支持与应急指挥系统的解决方案。

一、系统功能1.预警功能:地质灾害预警是系统的核心功能之一、通过监测地震、地质构造、水位、雷达、气象等多种参数的变化,利用物理、化学和地质等多种手段,对地质灾害进行预测和预警。

系统能够根据预警信息和历史数据,对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进行准确预测,并向相关部门和民众发送预警信息,提供预警决策支持。

2.指挥功能:系统可以根据预警信息和实时监测数据,对地质灾害进行快速响应和指挥。

通过灾情信息的汇集、整合和分析,系统能够自动化生成灾情图、统计分析、决策推送。

在紧急情况下,系统可以自动派遣抢险队伍和调配资源,实现应急指挥。

3.数据管理功能:系统能够对灾害相关的数据进行管理和分析。

包括历史灾情数据、监测数据、预警信息、抢险救援资源等。

通过对这些数据的整理和分析,可以为决策者提供准确的信息和依据。

4.决策支持功能:系统能够根据灾情和监测数据,自动生成灾情报告、灾情图、趋势分析等。

同时,系统还可以提供多种决策支持工具,如决策模型、应急演练等,帮助决策者制定科学合理的决策方案。

二、技术原理1.监测技术:地质灾害的预警和应急指挥需要依靠有效的监测技术。

包括地震监测、地质构造监测、气象监测、水文监测等。

这些监测技术可以通过传感器、监测设备等多种手段实现。

2.数据传输技术:系统需要实现实时的数据传输和共享。

这需要利用现代通信技术,例如无线传输技术、云计算等,确保数据能够及时准确地传输到相应的监测和指挥中心。

3.数据分析技术:系统需要对大量的监测数据和历史数据进行分析,以便提取有效的信息。

这需要借助数据挖掘、机器学习等技术手段,提高数据分析的准确性和效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质灾害应急管理信息系统》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案金世胜安徽师范大学GIS实验室二○○二年八月第一章用户需求地质灾害应急管理的基本目的是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地质灾害应急管理体制。

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技术等手段,实现地质灾害应急管理的社会化、科学化、信息化、公开化,以调动全社会的力量,预防治理地质灾害,最大限度的减轻灾害损失,合理利用地质环境资源,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地质灾害应急管理信息系统是进行地质环境管理的重要手段。

它是在广泛收集和整理研究区已有的地质环境调查、勘查、灾害防治信息,社会经济环境状况,统计信息等资料的基础上,开发出的一种集信息查询、浏览、决策支持等功能的综合信息系统。

根据用户的需要,地质灾害应急管理信息系统将发挥GIS可视化的优点,能迅速向有关部门和社会提供发生地质灾害所在地的地质环境资料和其它相关资料,实时显示地质灾害的现场情况,及时对地质灾害的发展趋势作出正确预测,为地质灾害的应急管理提供有效的支持,系统的重点放在信息处理、查询、图形显示、统计和简单的分析上。

一、需求概述1、基础信息管理需求数据管理是整个地质灾害应急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基础。

地质灾害应急管理信息系统一项中心工作就是如何管好数据,进一步进行分析利用,提高数据的附加价值。

对于数据管理的需求,首先是数据的集中统一管理。

数据分析利用是建立在数据集中统一管理之上的高级应用。

用户普遍反映,需要对地质环境数据进行深度加工,需要一个相对灵活的分析工具,能够通过使用该工具来实现自己的一些分析思路,并打印出相应的数据报表。

只有实现了数据分析,才能充分挖掘出基础信息管理的功效,真正产生效益。

2、地理信息系统需求地质灾害应急管理所涉及的大量地质环境信息,除具有时间性和动态性特点外,还具有空间分布的特点。

一般的管理信息系统虽然可以完成统计报表处理、属性数据查询等工作,但无法处理具有空间分布特征的信息,从而不能进行空间数据管理。

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需求是把各种环境信息同地理位置结合起来提供给用户,从而把各种环境信息与反映地理位置的图形信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可根据用户需要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把结果提交给有关领导和部门作为决策的参考。

通过调查、交流,用户对GIS在地质环境信息系统应用非常重视,希望结合当前地质环境管理重点工作将GIS用于地质环境管理和决策中,结合GIS技术网上发布地质环境信息。

3、信息共享和发布需求用户迫切地需要有一个灵活的数据查询环境,将各种数据源集成到一起。

因此构建一个地质环境信息共享的地理信息系统平台将是地质灾害应急管理信息系统中心任务之一。

此外,为适应网络化的发展,建议开发WEBGIS,以便于普通用户用浏览器界面进行数据查询。

浏览器界面具有美观、灵活、易用的特性,而地质灾害应急管理信息系统的使用者大多数只具有一般的计算机应用知识,而互联网上的浏览器应用正好提供了能够充分满足不同水平用户需求的界面操作方式,可以用来构造我们的数据共享系统。

二、需求分析根据用户的需求,地质灾害应急管理信息系统应包括地质环境背景资料管理、地质灾害实时管理、地质灾害发展趋势预测和管理文件等子系统。

1、地质环境背景资料管理1、地质环境资料2、资源开发利用情况3、历史灾害资料4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情况5、社会经济发展资料2、地质灾害应急管理1、地质灾害图形、图像实时显示2、地质灾害属性数据、空间数据的实时编辑3、地质灾害应急方案和措施4、管理及技术文件3、地质灾害发展趋势预测1、地质灾害勘查情况2、地质灾害发展趋势预测及危险性评估情况3、未来地质灾害防治管理4、管理文件1、技术文件2、政策法规用户要求本系统具有数据输入、输出、修改、查询、汇总、统计、分析、备份、共享等功能;具有属性数据与图形数据的交互查询、显示功能;具有地图的简单编辑的功能;图形具有放大、缩小、漫游、鹰眼、闪烁等功能;具有友好的界面且操作简单;具有信息发布的功能等。

第二章软件设计说明一、地质灾害应急管理信息系统总体结构地理信息系统的体系结构已经从传统的集中式发展到两层结构的C/S体系,正在向三层结构、多层结构的C/S体系结构和三层结构、多层结构的浏览器/服务器(B/S体系发展,但是三层结构的C/S体系结构还很不成熟,三层结构的B/S体系也正在发展。

总结各种体系结构的优缺点,结合现有的条件,从实用性方面考虑,我们采用了两层的C/S体系和三层结构的B/S体系。

B/S体系结构的系统主要用于数据的发布和模型分析等。

1、系统总体结构框架图2、系统总体体系结构如下图所示:地质灾害应急管理地质灾害背景资料各级领导研究部门信息发布对外查询其他行业地质灾害应急管理信息系统辅助决策事务办公公众服务地质灾害发展趋势管理文件···地质灾害应急管理数据库地质灾害应急管理图形信息地质环境管理基础地图信息地质灾害应急管理文档信息社会经济发展信息地质灾害应急图形信息数据库地质灾害应急图形信息数据库地理基础信息数据库地理基础信息数据库管理文件及技术规范数据库管理文件及技术规范数据库地质灾害应急管理专题数据库地质灾害应急管理专题数据库ASP ASP ISAPI ISAPI CGICGI Web服务器中间件(COM,MTS: 数据透视分析模型分析中间件(COM,MTS: 数据透视分析模型分析Internet/IntranetInternet/Intranet 浏览器浏览器浏览器HTML ActiveXJava AppletADOJAVAADO ADO二、地质灾害应急管理信息系统主要技术特点该系统以GIS 技术为核心,集办公自动化(OA 、计算机网络、多媒体、INTERNET、数据库等技术为一体,主要具有以下特点:1、一体化的系统集成解决方案一方面系统是多模块一体的产品,即各模块集成在一个系统之内,全局运行一个执行文件,系统判别不同的登录用户身份,提供不同功能模块使用;另一方面系统也是一个多功能集成的系统,即办公自动化系统中应用了GIS、数据库、扫描、文档处理等多种功能,多种功能相互无缝集成,如文档处理就可以结合数据库技术,文档从数据库中提取,转入WORD自动成文;扫描处理可内嵌在系统之中,不需另外打开外部扫描程序,扫描图形即可直接入库管理。

2、灵活规范的业务流程管理以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为准,实现一种规范化业务办公流程。

系统对所注册的用户识别身份,提供不同的办公功能。

数据的传输采用信息流方式,对业务流程中间过程采取完全跟踪的方式,防止恶意行为发生。

采取的这套业务流程解决方案,可以随业务流程的变动,在系统不变或较小变动的情况下,适应新的业务流程,即为一种“系统适应业务,而非业务适应系统”的模式。

3、完美结合的图文一体化从图查文及从文查图,依据参考图文信息,办理文档数据的录入及相关工作,同时也可从图上直接进行数据查询及数据统计,及依据图形信息进行分析预测工作。

4、数据共享,实现网络化办公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将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等信息上网,按照一定的权限规定实现有条件的数据共享。

并可利用电子邮件实现网上会办,提高了办公效率并提供较详尽的图形资料,为办公决策提供一个较为直观可靠的条件。

5、完善的数据库安全体系系统可建立一套完善的安全体系,对每一个表格不同记录针对不同用户都确立了相应的权限信息,如某用户对某表格某记录是拥有阅读权限还是修改权限,系统均有明确指示。

6、数据动态更新用户在客户端所作权利范围内的修改,均可按一定程序进入系统数据库保留,实现数据动态更新。

这其中不仅仅是文档数据,同时也包含图形数据。

对图形的修改更新需要有一套技术与行政相结合的手段进行保证。

7、基于客户机/服务器、浏览器/服务器网络环境,采用以GIS 为核心的多种技术的集成(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大型数据库技术、面向对象技术、决策支持技术等,可实现定性、定量、定位的综合分析与辅助决策。

三、地质灾害应急管理信息系统属性数据流程图地质灾害应急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包括地质环境背景资料、地质灾害实时数据、地质灾害发展趋势预测数据等。

具体数据处理过程如下图所示:属性数据处理流程图上述信息流程涉及到四个子系统:基础数据库、数据查询分析、地理信息系统和综合信息发布系统。

它们之间的数据接口如下所述:基础数据库和数据查询分析基础数据库提供按照主题组织好的两类数据仓库,同时提供各类原始数据作为数据查询分析子系统的数据支持。

其中原始数据主要作为数据查询部分的数据来源,地质灾害专题数据仓库和地理信息数据仓库作为数据分析部分的数据来地质灾害发展趋势预测地质灾害实时数据地质环境背景资料数据录入数据录入数据录入基础数据库数据校验代码检查地质灾害专题库地理信息系统主题库综合汇总综合汇总数据WEB 发布数据查询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分析源。

基础数据库和地理信息系统基础数据库为地理信息系统提供按照原始数据,作为地理信息系统的属性数据。

数据查询分析的综合信息发布系统数据查询分析子系统中的数据查询部分将在综合信息发布平台发布数据。

数据查询是由WINDOWS NT的IIS服务器ASP编程来实现的,与综合信息发布系统的相应功能模块结合在一起。

地理信息系统和综合信息发布系统整个地理信息系统将完全建立在综合信息发布系统之上。

地理信息系统的地图服务器也建立在综合信息发布系统的IIS服务器上,与综合信息发布系统的相应功能模块结合在一起。

四、地质灾害应急管理信息系统的空间数据流程数据规范、信息源遥感信息地图信息GPS信息实测信息统计信息数据预处理实况考察图象处理图形分析标准化处理格式转换输入控制数值化输入数据库建库空间数据库数据管理分析处理用户对象实时服务评价决策自动制图转换复制统计分析结果输出屏幕显示图表地图数据文件地质环境管理信息系统空间数据流程图第三章地质灾害应急管理信息系统功能详细说明地质灾害应急管理信息系统的总目标是实现文档管理、图档管理、网络管理及决策支持等。

其中文挡管理主要包括:数据录入、数据传输、监督管理、电子邮件、文档扫描、数据查询等功能,图档管理主要包括:图形数据录入、编辑功能、图形属性查询、图形数据动态更新、图形操作、确定图形窗范围、专题调用、叠加,专题图生成、统计及统计结果可视化、综合分析、图形输出、图档与空间信息相关联等系统主要功能包括:一、数据库管理本系统拥有一个包含各类地质环境信息的大型关系型数据库,该数据库是“地理信息系统”的基础。

数据库管理就是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有效的组织和管理,为地理信息系统对数据库的需求打下扎实的基础。

1、原始数据的收集✧数据导入功能能够将现有的地质环境数据(如.dbf或.mdb等文件直接导入到关系型数据库中,导入前要求用户提供导入数据的内容、年份等必要信息,并具有判断用户误操作的功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