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材料检验规程

合集下载

原材料检验规范

原材料检验规范

QB河南省威特消防设备有限公司Q/WTXF-ZC03001-2013原材料检验规程1. 目的以及自己设计生产的,使产品使用的物资质量得到有效控制。

2. 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常用及原辅料(关键元器件)的进货检验以及自己生产的元器件。

3. 主要依据常用物资相关的国家/行业标准(见附表)公司编制的《物料清单》。

Q/《认证产品一致性控制程序》CNCA-09C-075:2011《消防产品类强制性认证实施规则》GB20031-2005《泡沫灭火系统及部件通用技术条件》4. 一般规定常用及原辅料(关键元器件)的检验一般应分三个阶段进行:入库检验、出库检验和试运行阶段的检验。

1入库检验各类常用及原辅料(关键元器件)入库前质检人员必须根据供货合同、材料采购建议单以及相关的质量要求和检验方法对该批(同制造厂、同规格、同型号、同材质、同时到货的为一批)物资的规格、型号、数量、质量证明文件(质量证明书、合格证以及产品说明书等)是否齐全有效,检验项目应严格按照《原材料检验规程》执行,验证合格后,仓库管理员确认数量后入库,对不符合认证产品要求的关键元器件和材料不得入库,做退货处理。

对于有特殊要求必须在入库前做的特性试验或对质量有怀疑时应按标准要求进行复验合格后方可办理正式入库。

出库检验有些检验项目在入库时来不及检验的物资,必须按《关键元器件和材料控制程序》的规定,进行检验和试验状态标识,在出库前进行检验,确认合格后方可发放出库。

试运行阶段的检验对关键元器件在运行前无法检验或确有困难的检验项目,可在设备试运阶段按《例行检验和确认检验控制程序》的规定进行检验。

常用及原辅料(关键元器件)检验所使用的计量器具应是在检定周期内的合格计量器具。

常用及原辅料(关键元器件)质量证明文件必须齐全有效,供货方提供的质量证明书复印件应有供货方加盖的公章。

常用及原辅料(关键元器件)检验应有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

关键元器件每年应定期确认检验,或生产商提供第三方检查报告,检测项目和要求与提供的资料一致。

原材料检验规程

原材料检验规程

原材料检验规程一、引言。

原材料检验是生产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关系到产品质量和生产安全。

因此,建立科学、严谨的原材料检验规程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二、检验前的准备工作。

1. 制定检验计划,在开始检验之前,需要制定详细的检验计划,明确检验的时间、地点、检验人员、检验方法等内容。

2. 确定检验标准,根据国家相关标准和企业内部标准,确定原材料的检验项目和标准。

3. 准备检验设备,确保检验设备的准确性和完好性,对于需要校准的设备,要及时进行校准。

三、检验过程。

1. 取样,根据检验计划,从原材料中取样,并确保取样的代表性和完整性。

2. 样品标识,对取得的样品进行标识,包括样品编号、取样地点、取样时间等信息。

3. 检验项目,根据检验标准,对样品进行各项检验,包括外观检验、理化指标检验、微生物检验等。

4. 记录检验结果,将检验结果准确记录,包括检验项目、检验数值、检验结论等内容。

四、检验后的处理。

1. 合格品处理,对于合格的原材料,及时进行标识并妥善存放。

2. 不合格品处理,对于不合格的原材料,要及时通知相关部门进行处理,并做好不合格品的记录和追溯工作。

3. 检验报告,对检验结果进行整理,形成检验报告,并及时上报相关部门和人员。

五、质量控制。

1. 定期复检,对于重要原材料,要进行定期复检,确保原材料质量的稳定性。

2. 检验数据分析,对检验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改进措施。

3. 不良事件处理,对于因原材料问题引起的质量问题,要及时进行不良事件处理,并进行原因分析和改进措施的制定。

六、结论。

建立科学、严谨的原材料检验规程,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只有通过严格的检验,才能保证生产过程中的原材料质量和安全,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原材料检验规程

原材料检验规程

原材料检验规程原材料检验规程是指对采购的原材料进行检验的具体操作步骤和要求。

下面是一份原材料检验规程的示例,以帮助你了解如何编写这样的规程。

1. 目的和适用范围1.1 目的:确保采购的原材料符合公司质量要求,保证生产过程中的原材料质量稳定可靠。

1.2 适用范围:适用于所有原材料的检验,包括但不限于原材料的化学成分、物理性质、外观等方面的检验。

2. 检验项目和要求2.1 化学成分检验:检验原材料的化学成分是否符合公司规定的标准。

要求使用标准化学分析方法进行检验,每批次原材料不少于三个样品。

2.2 物理性质检验:检验原材料的物理性质是否符合公司规定的要求。

包括但不限于密度、粘度、熔点等方面的检验。

2.3 外观检验:检验原材料的外观是否符合公司规定的要求。

主要包括颜色、杂质、异味等方面的检验。

2.4 其他检验项目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3. 检验方法3.1 化学成分检验方法:使用标准化学分析方法进行检验,确保分析结果准确可靠。

3.2 物理性质检验方法:使用标准物理性质测试方法进行检验,确保测试结果准确可靠。

3.3 外观检验方法:使用人工观察和仪器检测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检验,确保结果准确可靠。

4. 检验设备和仪器4.1 火焰光度计:用于检测化学成分中的金属元素含量。

4.2 综合硬度计:用于检测原材料的硬度。

4.3 粘度计:用于检测原材料的粘度。

4.4 其他依据具体情况确定。

5. 检验记录和结果评定5.1 检验记录:每次检验都要详细记录检验日期、检验人员、样品编号等相关信息,并将检验结果填写入检验记录表中。

5.2 结果评定:根据检验结果和公司的质量要求,判定原材料的合格或不合格,不合格的原材料需要进行退货或重新加工。

6. 异常处理和纠正措施6.1 异常处理:发现原材料检验结果异常时,及时通知相关部门,并停止使用该批次原材料,查明原因进行处理。

6.2 纠正措施:根据异常处理的结果,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防止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原材料检验规程

原材料检验规程

物料检验规程1.目的本规程旨在确保车间采购的原材料、部件或产品符合质量标准,规范外购、外协物料的检验作业,确保物料入库合格,防止不合格品的非预期使用,保证公司生产质量。

2.范围本规程适用于[产品]所需采购的物料和产品的检验。

3.编制依据J BT5936-2018工程机械机械加工件通用技术条件QB/T 4494-2013 自锁式聚酰胺扎带《工业凡士林》(GB/T 9106-2018)GB/T 33509-2017机械密封通用规范4.职责4.1.采购部4.1.1.采购部按采购计划要求采购,负责采购材料的质量保证文件的收集,并确保其真实性、及时性。

4.1.2.负责与供应商进行沟通,说明物料不合格的原因,并要求供应商进行处理。

4.2.质检部4.2.1.负责外购原材料的外观、物理、化学检验等全面检验,4.2.2.根据检验结果给出合格或不合格的评定,并制作检验报告。

4.2.3.将检验报告提交给采购部门。

4.3.库管部4.3.1.必须确认材料的检验结果是合格的,方能接受材料入库,按采购计划与送货清单核对数量、规格、型号等,并进行存储保管。

4.3.2.负责不合格品隔离及登账等工作。

4.4.生产车间4.4.1.在生产过程中,发现原材料有质量问题的,须立即通知质控部。

5.检验项目、方法及判定详情查看《附表:检验项目、方法及判定》。

6.检验记录6.1.将检验结果以表格形式记录。

记录表格详见《物料检验记录》,记录包括物料的名称、规格、供应商、检验结果等信息。

6.2.每次检验工作结束后,将所有记录表格装订成册归档。

6.3.物料检验记录应真实、准确、完整,并由相关人员签字确认。

6.4.物料检验记录保存至少三年,以备审核和追溯需要。

7.处理不合格物料的流程7.1.如果物料不合格,库管部和质检部将及时通知采购部。

7.2.采购部需要与供应商进行沟通,说明物料不合格的原因,并要求供应商进行处理。

7.3.供应商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整改,并将不合格物料进行退回或重新供应。

原材料检验规程

原材料检验规程

一、目的:明确原材料检验标准,规范原材料检验工作流程,确保生产使用的物
料是检验合格的。

二、范围:本程序适用于本公司生产所需原材料的检验作业。

三、权责:
3.1、供应部负责按原材料标准要求采购,对不合格进料跟踪处理。

确保原材料
供应方是经过评估、考核评定合格的供方;
3.2、供应部负责进料的报检,仓库及时将合格的原材料入库,不合格的及时退货。

3.3、品管部负责按要求执行进料的检验作业,进料产品的状态标识,不合格进
料的信息反馈,不合格进料的跟踪处理。

四、原材料检验作业流程
4.1、原料检验员接到供应部的《报检单》后,首先检查《报检单》的料号/品名/规格是否与业务下达的生产通知单及生产部下达的生产通知单相符, 如不相符,则不与检验,与采购人员联系处理。

如相符,则检查实物是否符合规定要求。

4.2、检验完成后,出具原材料检验报告,原材料检验报告一试两份,一份留存,一份报采购。

如合格在材料上按批次贴合格证,不合格的贴不合格证。

4.3、当出现不合格时,执行《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质检员将每批原料的检验结果登记在《原料记录本》上。

4.4、生产使用原材料时,操作工和制程质检员对每件原材料进行用前和用中检查,发现不合格原料时停止使用,经质检员确认并贴不合格证和“退货”单。

质检员将质量问题记录在《不合格原料记录表》上。

原材料进厂检验规程

原材料进厂检验规程

原材料厂检验规程
1.目的:
保证原材料进行了规定的检验和试验,达到有关技术标准和用户规定的要求。

2. 范围:
适用于公司所购买的原材料最终检验工作。

3.职责:
3.1 生产部负责原材料进厂测试的组织,编制原材料进厂检验报告。

(检验内
容参照质检部出具的《原材料进厂检验标准》)
3.2 质检部负责出原材料进厂的最终测试,如实记录测试结果,对测试结论
负责。

生产部现场监督,两部门联合署名,确保检验报告的真实性。

3.3 总经理对原材料检验报告有最终审核权。

4. 工作程序:
一、抽样方案:
随机抽取一部分原材料检验样本。

二、检验方法
1、按照技术部所提供的配方,提供适量的原材料交于生产部。

2、由生产部按照产品工艺生产出少量成品。

3、生产好的少量成品交于质检部,由质检部的质检人员进行检测。

六、判定原则
最终判定:原材料调配生产出的成品项目检验合格,判本批材料合格;原材料调配生产出的成品项目中有任何一项检验不合格,判本批材料不合格。

不合格材料参照《原材料进厂检验管理制度》进行处理。

原材料进厂检验规程

原材料进厂检验规程

原材料进厂检验规程
一、目的:为保证产品质量、控制不合格原材料进入生产工序,特制定本规程。

二、适用范围:钢板、圆钢、螺纹钢等钢材。

三、检验规程:凡进入本公司的原材料,均需提供供货厂商的资质材料并加盖销售厂商的有效印章。

1、抽样方式:
同一炉号的原材料取样不少于6件
不同炉号的原材料各取样3件
外观检测抽样不少于10件
2、检验项目:
通常情况下,先目测其外观是否合格
对圆钢而言,量其直径和长度。

对于螺纹钢,除了量其直径和长度,还要测量它的肋高和肋间距
对原材料的力学性检验,要测量它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和断裂伸长率
3、检验方法:
首先目测原材料外观
用量具量其几何尺寸(钢直尺,钢卷尺,塞尺,游标卡尺等)本公司委托有资质的嘉畅煤矿机械有限公司对其进行力学性检验4、判定原则:
凡外观有裂纹、明显凹凸的杆体数量超过30%的视为不合格
几何尺寸不符合率超过10%的视为不合格
力学性能必须保证使用要求
以上各项凡有一项不合格均为不合格品,予以退货。

原材料检验规程

原材料检验规程

原材料检验规程1. 引言原材料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最终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为了确保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和产品品质的一致性,制定和执行严格的原材料检验规程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套完整的原材料检验规程,以确保所采购的原材料符合质量标准并满足生产要求。

2. 目的本检验规程旨在确保原材料的质量和性能符合生产需求,并遵守相关法规和标准要求。

通过实施规范的检验步骤,早期发现和排除存在的质量问题,降低生产过程中的风险和成本。

3. 适用范围本检验规程适用于所有采购的原材料,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类:- 原材料A- 原材料B- 原材料C4. 检验责任4.1 检验部门公司的检验部门负责具体的原材料检验工作,包括检验计划的制定、检验设备的选择和维护、检验人员的培训等。

4.2 采购部门采购部门负责与供应商协商原材料的技术规格和质量要求,并在采购合同中明确写入。

4.3 生产部门生产部门负责根据原材料的检验结果进行生产调整和控制。

5. 检验流程5.1 样品接收检验部门在收到原材料样品后,核对样品信息,确保样品正确、完整,并按照规定的存储条件进行保存。

5.2 检验计划检验部门根据原材料的种类和特性,制定检验计划,明确具体的检验项目和方法。

5.3 检验方法根据不同原材料的特性,选择合适的检验方法,包括但不限于外观检验、化学成分检验、物理性能检验等。

5.4 检验记录与评定检验部门对各项检验结果进行记录,并按照内部标准对样品进行评定,包括合格、不合格等分类。

不合格的样品需及时通知采购部门和供应商进行处理。

5.5 处理结果跟踪采购部门负责与供应商协商处理不合格样品的具体方案,并跟踪处理结果,确保问题得到及时解决和改善。

5.6 数据分析与整理检验部门定期进行数据分析,总结检验结果和问题反馈,为质量管理提供参考和依据。

6. 文件管理检验部门负责原材料检验相关文件的管理,包括但不限于检验记录、检验报告、供应商资质文件等。

7. 供应商评价采购部门定期对供应商进行评价,包括供应商的技术能力、质量管理体系等,根据评价结果确定是否继续合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材料进货检验规程参照引用相关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制定了本公司的检验规程。

一、门窗原材料的分类:根据原辅材料在产品中对质量的影响,将材料分为三类:A类:对产品质量起关键作用的材料。

B类:对产品质量起重要作用的材料。

C类:对产品质量起辅助作用的材料。

项目类别A类B类C类材料名称铝合金型材塑钢型材中空玻璃浮法玻璃密封胶增强型钢执手铰链插销撑挡滑撑拉手窗锁滑轮密封胶条密封毛条粘结剂组角胶自攻螺丝拉铆钉固定片射钉射弹膨胀螺栓包装带发泡剂清洗剂二、关键材料检验规程:型材、辅助材料以及五金配件的抽样检验,按相应产品标准的规定要求进行。

按GB/T2828.1-2003标准采用一般检验水平Ⅰ,正常检验,可接受质量水平AQL6.5。

特殊注明的除外。

表1 表中Ac、Re以不合格品件数计。

单位:件批量范围N 样本大小n 接收数Ac 拒收数Re2~8 2 0 19~15 2 0 116~25 3 0 126~50 5 0 151~90 5 0 191~150 8 1 2151~280 13 2 3281~500 20 3 4501~1200 32 5 61201~3200 50 7 83201~10000 80 10 1110001~35000 125 14 151、铝合金建筑型材检验规程:铝合金型材进厂后,必须对购进型材进行检验,首先检查型材生产厂家的资质证明,包括型材生产许可证、备案证明、质量保证书、合格证。

其次是依据GB5237《铝合金建筑型材》和GB8013《铝及铝合金阳极氧化、阳极氧化膜的总规范》检查型材的性能指标,包括合金成分、力学性能、壁厚、尺寸偏差、外观质量、膜厚和封孔质量。

①型材生产许可证、备案证明、质量保证书、检验报告和合格证。

型材生产许可证、备案证明是国家对具备生产条件和生产能力的型材生产厂家发放的准许生产铝合金型材的凭证,质量保证书和合格证是型材生产厂家对产品质量的承诺,也是日后解决质量问题纠纷的依据。

⑴型材生产许可证、备案证明应标明:生产厂家、产品名称、许可证编号、批准日期、有效期。

⑵质量保证书应标明:供方名称、产品名称、合金牌号、状态和合金成分、型号、重量或件数、批号、力学性能、氧化膜厚度结果及技术监督部门印记、包装日期。

⑶检验报告:生产单位提供的法定检验单位出具的有效的检验报告。

⑷应有生产单位提供的省建设厅核发的备案登记证明。

⑸合格证应标明:供方名称、产品名称、合金牌号、状态和合金成分、型号、重量或支数、型材生产许可证编号、批准日期、有效期、出厂日期、检验员章及检验结论。

⑹每批型材应具有质量保证书、每包型材材料具有合格证。

②合金成分⑴质量要求合金成分是否合格,是关系到铝型材性能的重要保证。

型材的合金成分应符合GB/T3190-1996《变形铝及铝合金化学成分》的规定。

⑵检验方法检查型材生产厂家提供的有效的质量保证书合金成分项目。

当对某批铝型材的合金成分有明确要求时,需要国家确认的检测机构进行检验,以检验结果为准。

③型材的室温力学性能⑴质量要求力学性能是型材的重要指标,关系到铝合金门窗的强度和性能。

根据GB5237.1-2004《铝合金建筑型材第一部分:基材》常用的合金牌号6063、T5状态下的铝棒生产的型材,力学性能指标为:抗拉强度σb≥160N/mm2规定非比例伸长应力σb0.2≥110N/mm2伸长率δ≥8%维氏硬度≥58HV韦氏硬度≥8HW⑵试验方法通过拉伸试验检测型材的抗拉强度、规定非比例伸长应力、伸长率,型材硬度用维氏或韦氏硬度计检验。

拉伸试验和硬度试验可只做一种,其中拉伸试验为力学性能指标的仲裁试验。

型材用户一般用韦氏硬度钳做无损伤的硬度试验。

当用户明确提出型材的力学性能指标要求时,需到国家确认的检测机构做拉伸试验作为仲裁试验,检测结果符合上述力学性能指标的规定。

④断面尺寸及壁厚⑴质量要求a型材型号和断面符合供货合同的要求,尺寸偏差符合国标GB5237.1-2004《铝合金建筑型材第一部分:基材》中表2、表3、表4规定的要求。

b外窗用受力杆件型材,经计算或试验确定,未经表面处理的型材最小实测壁厚必须大于等于1.4mm。

(除压条、压盖、扣板等需要弹性装配的型材)对型材有特殊要求的,由供需双方在供货合同中确定。

⑵检验方法:型材外形尺寸、壁厚用游标卡尺、深度尺。

⑤尺寸偏差⑴型材的角度允许偏差a质量要求高精级允许偏差±1°,当取单向公差时。

其偏差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

b检验方法型材的角度用万能角度尺测量。

⑵型材的平面间隙平面间隙是指把直尺横放在型材任一平面上,型材平面与直尺之间的间隙。

a质量要求平面间隙允许偏差应符合表2规定表2 单位:mm型材宽度B 普精级高精级超高精级≤25 ≤0.20≤0.15≤0.10>25 ≤0.8%×B ≤0.6%×B <0.4%×B注:B为所测型材平面的宽度,对于包括开口部分的型材平面不适合。

b检验方法把直尺横放在型材的任一平面上,使直尺与型材长度方向垂直,用塞尺测得的型材平面与直尺之间的距离。

⑶型材的曲面间隙(圆弧断面)曲面间隙是指标准弧样板与型材曲面的间隙。

a质量要求曲面间隙允许偏差:每25mm弦长上允许的最大曲面间隙为0.13mm,不足25mm的部分按照25mm计算。

当断面圆弧部分的圆心角在90度以上时,则按90度圆心角之弦长加上其余数圆心角的弦长来确定。

b检验方法将标准弧样板紧贴在被检型材的曲面上,用塞尺测量出的型材曲面与标准弧样板之间的间隙即为曲面间隙。

曲面样板由需方提供,需方不要求时不检查。

⑷型材的弯曲度:弯曲度是指型材长度方向上的不直度。

a质量要求弯曲度允许偏差应符合表3的规定,精度等级需在图样或合同中注明,未注明时,6060-T5、6063-T5、6063A-T5、6463-T5、6463A-T5型材按高精级执行,其它型材按普通级执行。

表3 单位:mm外接圆直径普精级高精级超高精级每300mm长度上全长L上每300mm长度上全长L上每300mm长度上全长L上≤38壁厚≤2.4 <1.5 <4.0×L <1.3 <3.0×L <1.0 <2.0×L 壁厚>2.4 <0.5 <2.0×L <0.3 <1.0×L <0.3 <0.7×L >38 <0.5 <1.5×L <0.3 <0.8×L <0.3 <0.5×Lb检验方法将型材放在平台上,借型材自重使弯曲达到稳定时,用塞尺测量的沿型材长度方向型材底面与平台最大间隙,或用1m长直尺沿型材长度方向靠在型材表面上,用塞尺测量直尺与型材表面的最大间隙。

⑸型材的扭拧度扭拧度是指型材长度方向上的轴向旋转的程度。

a质量要求型材的公称长度尺寸小于等于6m时,其扭拧度应小于表4规定表4 单位mm外接圆直径普精级高精级超高精级每300mm长度上全长L上每300mm长度上全长L上每300mm长度上全长L上<40 0.052 0.156 0.035 0.1205 0.026 0.076>40-80 0.035 0.105 0.026 0.078 0.017 0.035>80 0.026 0.078 0.017 0.052 0.009 0.026注:型材扭拧度按型材外接圆直径分档,以型材每毫米宽度上允许扭拧的毫米数标识,所以扭拧度的单位是mm/毫米宽。

b检验方法将型材放在平台上,借自重使之达到稳定时,沿型材长度方向,用塞尺或深度尺测量型材底面的两边,其中与平台之间的最大距离N,从N值中扣除弯曲度后的数值,即为该型材扭拧数值,该型材扭拧数值与型材宽度之比即为该型材每毫米宽的扭拧度。

计算出的扭拧度小于允许的最大扭拧度为合格,否则不合格。

⑹型材长度允许偏差a型材要求定尺寸时,应在合同中注明,公称长度小于等于6m时,允许偏差为+15mm;长度大于6m时,允许偏差双方协商确定。

b以倍尺交货的型材,其总长度允许偏差为+20mm,需要加锯口余量时,应在合同中注明。

c不定尺型材的交货长度1m-6m.⑺型材端头切斜度允许偏差:型材端头切斜度不应超过2度。

⑻阳极氧化膜及封孔质量⑻-1膜厚a质量要求门窗型材阳极氧化膜膜厚不低于AA15级,即平均值不小于15微米,局部不小于12微米。

对膜厚有特殊要求时,应按供货合同规定的指标为准。

不经锯切的型材允许距型材端头80毫米内局部无膜。

b检验方法型材膜厚用涡流测厚仪测量。

将涡流测厚仪靠在型材表面上,直接读出数即可。

测量膜厚需检测3个点以上,每个点的膜厚都须达到规定的厚度。

c涡流测厚仪的使用ED200型涡流测厚仪,是一种小型、用电池供电的便携式仪器,具有快速、方便、无损检测的特点,适于测量各种非磁性金属基体上绝缘性覆盖层的厚度。

本仪器主要用于测量铝型材表面的氧化膜或涂层厚度,也可用于测量建筑用铝塑复合板表面氟碳图层的厚度,一级测量其它铝件的阳极氧化膜和塑料、纸张的厚度。

仪器具有以下功能:自动校正。

简单的通过按键即可自动校正仪器,校正数据自动存储,下次使用时开机即可直接测量。

数据统计。

可对测量值直接统计,输出5个统计参数。

鸣叫提示。

蜂鸣音报告有效测量、故障或误操作。

电源控制。

电源欠压提示,停用2分钟及电池电压过低会自动关机。

测量方法:手持探头塑料部分,将探头平稳、垂直的落到清洁、干燥的待测件上,仪器鸣叫一声,演示出膜厚值(测量中用力不要过大,以免损伤探头。

)抬高探头,重新落下,可进行下一次测量,探头抬高距离应大于10mm,持续时间应大于2秒钟,反复5至10次,可完成一个测量序列。

按统计键5次,可顺次显示出以下统计数据:MEAN-平均值、MAX-最大值、MIN-最小值、S-标准偏差、N-测量次数。

在测量中,如因探头放置不稳,显示出一个明显错误的测量值,可按删除键,删除该值,以免影响统计结果的准确性。

⑻-2封孔质量a质量要求型材氧化膜的封孔质量是保证铝型材防护性能的重要因素,氧化膜必须封孔。

b检验方法依据国标GB/T14952.1《铝及铝合金阳极氧化、阳极氧化膜的峰孔规定》规定的磷铬酸侵蚀重量损失法作为封孔制量的仲裁试验方法,封孔良好的氧化膜经得起酸液的浸泡而无重量损失,当每平方分米重量损失不超过30mg。

封孔质量是合格的。

⑼色泽质量a质量要求型材色泽应符合供需双方协商确定的实物标样,允许偏差标准没有给出,按GB/T8013《铝及铝合金极氧化、阳极氧化膜的总规范》的规定,由供需双方商定。

b检验方法:将试样和被测型材置于同一平面上,在接近垂直于式样的方位上进行观察,照射的散射光源最好在观察者背后。

⑽外观质量a质量要求:a-1、型材表面应整洁,不允许有裂纹、起皮、腐蚀和气泡现象存在。

a-2、型材表面上允许有轻微的压坑、碰伤、擦伤存在,其允许深度为装饰面上不超过0.05mm,非装饰面上不超过0.15mm,由模具造成的纵向挤压痕深度不超过0.05mm.b检验方法:b-1、用正常视力在散射光源下目测检查表面质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