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材料检验规程汇编

合集下载

原材料检验规程

原材料检验规程

原材料检验规程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原材料检验规程汇编目录1 非生产类物料及辅助物料检验规范第2 页2 型钢原材料检验规范第4页3 钢板类原材料检验规范第7页4 钢管类原材料检验规范第9页5 铜板原材料检验规范第11 页6 其它板材类原材料检验规范第12 页7 U-PVC 管原材料验收规范第13 页8 五金件进料检验规范第15 页9 包装材料进料检验规范第16 页10 电子元件进料检验规范第17 页11 塑料件进料检验规程第18 页12 注塑用胶料原材料检验规范第19 页1 非生产类物料及辅助物料检验规范1 目的对非生产物料及部分辅助物料的符合性、适用性进行初步验证,使采购物资能初步符合使用效果。

2 范围适用于非产品用途的小五金配件、易燃化危品、工具、切削刀具、机电维修配件、模夹具材料、办公用具、厂房维修物料等,以及用于产品的部分辅助物料、低值易耗物料。

3 检验细则物资供应商应为合格供方。

(临时供方物资由使用部门试用证实合格后方可确认。

)验证物资的合格证、说明书或其它证明资料。

查验是否有图纸要求、规格型号要求或其它特殊要求等资讯。

检验物资的适用性及坚固耐用、安全性。

部件、配件是否齐全。

电器构件应安全可靠,符合国家电器安全规范。

接电试验后无异常声音、运转灵活,其应用性能完好。

验证有使用期限的物资是否在有效使用期限内。

物资有没有变形、变质、掺杂或沉淀严重等现象。

如属用于产品上的新物料,应做有关试验或试用。

计量器具验证如下内容:产品合格证、生产厂家、厂址、出厂编号及出厂日期,检验外观应完整无损、配件齐全,按相关内校检验规范进行校验或送外校。

易燃化危品在验证时应注意远离火源,做好现场防护。

焊接工艺用的设备、电焊条、防护罩涉及特殊过程增加以下检测内容:a 电焊条药皮不能有裂纹、气泡、杂质、剥落、凸节、破头等缺陷。

页码:P1/2b 电焊条要进行抽样2~3 条试焊确认。

原材料检验的操作规范

原材料检验的操作规范

原材料检验的操作规范篇一:原材料进厂检验管理制度及检验规程原材料进厂检验管理制度1. 目的:为检查生产用原材料、辅料的质量是否符合企业的采购要求提供准则,确保来料质量合乎标准,严格控制不合格品流程,特制定本制度。

2. 适用范围:适用于所有进厂用于生产的原、辅材料和外协加工品的检验和试验。

3.定义:来料检验又称进料检验,是工厂制止不合格物料进入生产环节的首要控制点。

来料检验由质量管理部来料检验专员具体执行。

4.职责:4.1 采购部负责进货的检验和试验工作;4.2 库房负责验收原材料的数量(重量)并检查包装情况;4.3 采购部负责制定《来料检验控制规定》。

5. 来料检验注意事项:5.1来料检验专员对来料进行检验之前,首先要清楚该批货物的质量检测要项,不明之处要向来料检验主管咨询,直到清楚明了为止;5.2 对于新来料,在明确该料的检测标准和方法之后,将之加入《来料检验控制作业标准》。

5.3 来料检验时的考虑因素;5.3.1 来料对产品质量的影响程度;5.3.2 供应商质量控制能力及以往的信誉;5.3.3 该类货物以往经常出现的质量异常;5.3.4 来料对公司运营成本的影响。

;5.3.5 客户的要求。

6.来料检验方法:6.1 外观检测:一般用目视、手感、限度样品进行验证;6.2 尺寸检测:一般用卡尺、千分尺等量具验证;6.3 结构检测:一般用拉力器、扭力器、压力器验证;6.4特性检测:如电气的、物理的、化学的、机械的特性,一般采用检测仪器和特定方法来验证。

7.来料检验方式的选择(见抽检方案) :7.1 全检:适用于来料数量少、价值高、不允许有不合格品物料或工厂指定进行全检的物料。

7.2 抽检:适用于平均数量较多,经常性使用的物料。

(抽检比例待定)8. 来料检验的程序:8.1采购部制定《来料检验控制规定》,由采购部经理批准后发放至检验人员执行。

检验和试验的规范包括材料名称、检验项目、标准、方法、记录要求。

原材料检验规程

原材料检验规程

物料检验规程1.目的本规程旨在确保车间采购的原材料、部件或产品符合质量标准,规范外购、外协物料的检验作业,确保物料入库合格,防止不合格品的非预期使用,保证公司生产质量。

2.范围本规程适用于[产品]所需采购的物料和产品的检验。

3.编制依据J BT5936-2018工程机械机械加工件通用技术条件QB/T 4494-2013 自锁式聚酰胺扎带《工业凡士林》(GB/T 9106-2018)GB/T 33509-2017机械密封通用规范4.职责4.1.采购部4.1.1.采购部按采购计划要求采购,负责采购材料的质量保证文件的收集,并确保其真实性、及时性。

4.1.2.负责与供应商进行沟通,说明物料不合格的原因,并要求供应商进行处理。

4.2.质检部4.2.1.负责外购原材料的外观、物理、化学检验等全面检验,4.2.2.根据检验结果给出合格或不合格的评定,并制作检验报告。

4.2.3.将检验报告提交给采购部门。

4.3.库管部4.3.1.必须确认材料的检验结果是合格的,方能接受材料入库,按采购计划与送货清单核对数量、规格、型号等,并进行存储保管。

4.3.2.负责不合格品隔离及登账等工作。

4.4.生产车间4.4.1.在生产过程中,发现原材料有质量问题的,须立即通知质控部。

5.检验项目、方法及判定详情查看《附表:检验项目、方法及判定》。

6.检验记录6.1.将检验结果以表格形式记录。

记录表格详见《物料检验记录》,记录包括物料的名称、规格、供应商、检验结果等信息。

6.2.每次检验工作结束后,将所有记录表格装订成册归档。

6.3.物料检验记录应真实、准确、完整,并由相关人员签字确认。

6.4.物料检验记录保存至少三年,以备审核和追溯需要。

7.处理不合格物料的流程7.1.如果物料不合格,库管部和质检部将及时通知采购部。

7.2.采购部需要与供应商进行沟通,说明物料不合格的原因,并要求供应商进行处理。

7.3.供应商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整改,并将不合格物料进行退回或重新供应。

原材料进货检验规程

原材料进货检验规程

原材料进货检验规程原辅材料名称:聚氯乙烯、聚乙烯、聚丙烯、ABS 编号:原材料(聚氯乙烯、聚乙烯、聚丙烯、ABS)1引用标准GB15593 输血(液)器具用软聚氯乙烯塑料YY/T0114 医用输液、输血、注射器具用聚乙烯专用料YY/T0242医用输液、输血、注射器具用聚丙烯专用料GB12672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树脂GB/T14233.2 医用输液、输血、注射器具检验方法第二部分:生物学试验方法GB/T14233.1 医用输液、输血、注射器具检验方法第一部分:化学分析方法2检验项目及试验方法2.1包装2.1.1标志:每袋包装上应有清晰的标志,应印有生产厂名称、厂址、产品名称、商标、产品牌号、批号、生产日期、标准号。

2.1.2包装材料:拆包检验,包装应为内衬塑料袋的复合包装(或具有相同包装效果的包装)。

2.2粒料外观2.2.1聚氯乙烯(PVC):应为无色或几乎无色的透明粒状物,塑化应均匀,无外来杂质。

2.2.2聚乙烯(PE):应为本色颗粒。

2.2.3聚丙烯(PP):应为本色颗粒。

2.2.4ABS塑料:应为乳白色颗粒,干燥,颗粒应均匀,无斑点和外来杂质,无气泡及机械杂质。

2.3工艺适应性:取适量原料按产品工艺要求进行试验,粒料塑化成型应良好,产品符合要求。

2.4化学性能:粒料若用于生产与药液接触产品须检该产品相应化学性能。

2.5毒性、溶血按GB/T14233.2-2005规定的相应方法进行试验,应无毒性、溶血反应。

3检验规则每批进货原料随机抽取3~5kg进行检验。

目测2.1、2.2、2.3条应符合规定。

其中2.5条毒性、溶血委托检验,正常情况下,在原材料牌号不变及供应商考核未出现异常的情况下一般为每一年进行一次(聚乙烯除外)。

原材料检验规程

原材料检验规程

原材料检验规程1.介绍本文档旨在规范原材料的检验过程,以确保所采购的原材料符合质量标准和要求。

这些规程适用于所有采购的原材料,包括但不限于......2.检验要求2.1 原材料质量标准:描述原材料必须满足的质量和物理性质要求,如外观、尺寸、硬度等。

2.2 抽样检验:规定抽取样本的方法和标准,以确保样品能够代表整批原材料,并进行必要的实验室测试。

2.3 检验指标及方法:列出各项检验指标,以及相应的测试方法和设备。

包括理化性质、成分分析、微生物指标等。

2.4 检验记录和文件管理:要求记录所有检验结果和相关数据,并妥善管理,以备查阅和追溯。

3.检验流程3.1 接受原材料:原材料送货到货检验部门后,进行外观检查和标示确认,并填写接收记录。

3.2 抽样检验:按抽样计划进行样品的选取和编号,并记录相应的抽样方法和依据。

3.3 实验室测试:将样品送至实验室进行必要的测试,如化学分析、物理性能测试等。

测试结果应及时记录。

3.4 检验结果评定:根据检验指标和质量标准,评定样品是否合格。

如有不合格情况,应及时通知供应商。

3.5 检验报告和文件管理:生成检验报告,并妥善管理,以便追踪和核查。

4.供应商管理4.1 供应商评估:对原材料供应商进行评估,包括质量管理体系、生产设备、技术能力等方面的考察。

4.2 监督抽检:定期进行对供应商的原材料进行监督抽检,以确保其质量的稳定性。

4.3 不合格原材料处理:对于不合格的原材料,采取相应的措施,如退货、整改要求等。

5.培训与改进5.1 培训计划:制定定期培训计划,提高检验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

5.2 检验流程改进:根据经验和反馈,不断改进检验流程和方法,提高效能和精确度。

5.3 不良事件管理:建立不良事件管理机制,及时处理和纠正不良发生的问题。

6.附则6.1 本规程的制订和修改应经质保部门评审批准。

6.2 本规程应向供应商进行宣贯,并确保其理解和执行。

6.3 如原材料的质量标准和要求发生变更,应及时更新本规程。

原材料检验规程

原材料检验规程

一、目的:明确原材料检验标准,规范原材料检验工作流程,确保生产使用的物
料是检验合格的。

二、范围:本程序适用于本公司生产所需原材料的检验作业。

三、权责:
3.1、供应部负责按原材料标准要求采购,对不合格进料跟踪处理。

确保原材料
供应方是经过评估、考核评定合格的供方;
3.2、供应部负责进料的报检,仓库及时将合格的原材料入库,不合格的及时退货。

3.3、品管部负责按要求执行进料的检验作业,进料产品的状态标识,不合格进
料的信息反馈,不合格进料的跟踪处理。

四、原材料检验作业流程
4.1、原料检验员接到供应部的《报检单》后,首先检查《报检单》的料号/品名/规格是否与业务下达的生产通知单及生产部下达的生产通知单相符, 如不相符,则不与检验,与采购人员联系处理。

如相符,则检查实物是否符合规定要求。

4.2、检验完成后,出具原材料检验报告,原材料检验报告一试两份,一份留存,一份报采购。

如合格在材料上按批次贴合格证,不合格的贴不合格证。

4.3、当出现不合格时,执行《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质检员将每批原料的检验结果登记在《原料记录本》上。

4.4、生产使用原材料时,操作工和制程质检员对每件原材料进行用前和用中检查,发现不合格原料时停止使用,经质检员确认并贴不合格证和“退货”单。

质检员将质量问题记录在《不合格原料记录表》上。

2-原材料进料检验规范及标准

2-原材料进料检验规范及标准

1.目的为了规范采购的原材料检验方式和标准,保证所购入的原材料符合本公司的要求。

2.范围适用于本公司所购原材料的进厂检验。

3.职责3.1货仓部:来料的验收、保存等作业。

3.2 IQC:来料品质判定、标识及处理。

3.3生产部/品质部:来料的终审决定。

4.定义无5.程序5.1检验内容及要求5.1.1铜线采购标准5.1.1.1外观要求:光亮光洁、无氧化斑迹、毛刺及碰伤,包装应有防潮防护措施。

5.1.1.2尺寸要求:外径符合要求,采用千分尺进行检验。

圆铜线的直径及公差应满足下表要求。

5.1.1.3性能要求:质地均匀,纯度高,无空心现象。

5.1.1.4伸长率应满足下表要求5.1.1.5电阻率要求:电阻率ρ20℃≤0.017241Ω·mm2/m;计算时,20℃时的铜线物理参数应取以下数值:密度8.89g/cm3,线膨胀系数为0.000017/℃,温度系数为0.00393/℃。

5.1.1.6包装:有产品合格证、并标明生产厂家、型号规格、重量、名称、生产日期。

5.1.1.7贮存期:半年。

5.1.2绝缘漆5.1.2.1绝缘漆采购标准5.1.2.1外观要求:颜色均匀透明的液体,无机械杂质和不溶解粒子。

采取目测方式进行检验,按《抽样计划》检验。

5.1.2.2粘度:;聚氨酯漆(40±1℃;4号粘度杯);20 ~ 60s;5.1.2.3包装:装绝缘漆的容器应洁净、无锈迹不得有泄漏现象。

采取目测方式进行检验,按《抽样计划》检验。

5.1.2.4合格证:有产品合格证,标明批号、生产厂家、名称、型号、重量、生产日期。

5.1.2.5贮存期:一年。

5.1.3自粘漆采购标准:5.1.3.1外观要求:颜色均匀透明的液体,无机械杂质和不溶解粒子。

采取目测方式进行检验,按《抽样计划》检验。

5.1.3.2粘度:醇溶自粘漆(40±1℃;4号粘度杯);20 ~ 120s热熔自粘漆(40±1℃;4号粘度杯);20 ~ 120s5.1.3.3包装:装绝缘漆的容器应洁净、无锈迹不得有泄漏现象。

原材料检验规范_共10篇完整篇.doc

原材料检验规范_共10篇完整篇.doc

★原材料检验规范_共10篇范文一:原材料检验规范1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本规范规定了本公司所用原材料的检验项目及技术要求。

适用于本公司所用原材料的采购与入库验收。

2.焊条检验规范 2.1技术要求2.1.1焊条型号:碳钢焊条J422(E4303)、J5062.1.2焊条表面不应有裂纹、气泡、锈蚀及剥落缺陷。

2.1.3焊条质量保证书或合格证齐全,出厂日期在保质期内。

规格型号标识与实物相符,包装完好。

2.2检验方法对2.1.1、2.1.2、2.1.3项用目测检查。

对入厂的焊条,验证分承包方提供的该批焊条的货物清单、质量保证书、合格证,对长期供货的供方可半年一次提供质量保证书。

2.3抽样方案及判定依据按1%的比例进行:有1件不合格,加倍抽取,加倍抽取检查仍有不合格时,判整批不合格。

3.焊丝检验规范3.1技术要求3.1.1焊丝型号:H08,φ1.23.1.2外观:表面光滑平整,不应有毛刺、划痕、锈蚀和氧化等,镀铜层均匀牢固,无起鳞与剥离现象。

3.1.3焊条质量保证书或合格证齐全,出厂日期在保质期内。

规格型号标识与实物相符,包装完好。

3.1.4尺寸:应符合下表的规定3.2检验方法3.2.1对3.1.1、3.1.2、3.1.3项用目测检查,对入厂的焊丝,验证供方提供的该批焊丝的货物清单、质量保证书、合格证。

3.2.2对3.1.4项用游标卡尺检查。

3.3抽样方案及判定依据每批按1%的比例进行且不少于5盘,有1盘不合格,加倍抽取,加倍抽取检查仍有不合格时,判整批不合格。

4.钢板检验规范4.1技术要求4.1.1表面质量:钢板表面不得有气泡、裂缝、结疤、拉裂和夹渣,不得有分层。

4.1.2化学成分符合下表要求4.1.3钢板厚度应符合下表要求4.1.4钢板宽度应符合下表要求4.1.5钢板长度应符合下表要求4.1.6质量证明:有生产厂家的产品质量证明书,并加盖销售单位印章。

4.1.7碳素结构钢板力学性能应符合GBT700-2006 低合金高强度钢板力学性能应符合GBT1591-2008优质碳素结构钢力学性能应符合GBT699-1999。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材料检验规程汇编原材料检验规程汇编目录1 非生产类物料及辅助物料检验规范第2页2 型钢原材料检验规范第4页3 钢板类原材料检验规范第6页4 钢管类原材料检验规范第8页5 铜板原材料检验规范第10页6 其它板材类原材料检验规范第11页7 U-PVC管原材料验收规范第12页8 五金件进料检验规范第13页9 包装材料进料检验规范第14页10 电子元件进料检验规范第15页11 塑料件进料检验规程第16页12 注塑用胶料原材料检验规范第17页1、非生产类物料及辅助物料检验规范1目的对非生产物料及部分辅助物料的符合性、适用性进行初步验证,使采购物资能初步符合使用效果。

2范围适用于非产品用途的小五金配件、易燃化危品、工具、切削刀具、机电维修配件、模夹具材料、办公用具、厂房维修物料等,以及用于产品的部分辅助物料、低值易耗物料。

3检验细则3.1物资供应商应为合格供方。

(临时供方物资由使用部门试用证实合格后方可确认。

)3.2验证物资的合格证、说明书或其它证明资料。

3.3查验是否有图纸要求、规格型号要求或其它特殊要求等资讯。

3.4检验物资的适用性及坚固耐用、安全性。

3.5部件、配件是否齐全。

3.6电器构件应安全可靠,符合国家电器安全规范。

3.7接电试验后无异常声音、运转灵活,其应用性能完好。

3.8验证有使用期限的物资是否在有效使用期限内。

3.9物资有没有变形、变质、掺杂或沉淀严重等现象。

3.10如属用于产品上的新物料,应做有关试验或试用。

3.11计量器具验证如下内容:产品合格证、生产厂家、厂址、出厂编号及出厂日期,检验外观应完整无损、配件齐全,按相关内校检验规范进行校验或送外校。

3.12易燃化危品在验证时应注意远离火源,做好现场防护。

3.13焊接工艺用的设备、电焊条、防护罩涉及特殊过程增加以下检测内容:a 电焊条药皮不能有裂纹、气泡、杂质、剥落、凸节、破头等缺陷。

页码:P1/2b电焊条要进行抽样2~3条试焊确认。

c焊接设备应进行接电调试并做试焊确认。

d防护罩应做试装后的强光检验。

e 焊接工艺所需物资的验证由特殊过程的巡查进一步确认。

3.14水泥进料应做以下检测:a 水泥由指定供应商提供指定的牌号、标号。

b 水泥验证外包装是否符合要求,无淋湿、结块。

c 特殊过程巡查时应做塌场试验。

3.15物资的使用性能由使用部门试用后确认3.16以上检测内容根据物资的用途、实用性可选择执行,但必须满足能确定是否适用的初步评估。

4验证确认4.1对该类物资验证合格后在采购凭证背面鉴名确认。

4.2不合格物资贴上《不合格标贴》,将不合格情况口头通知仓管员、采购部,并在采购凭证背面注明原因。

页码:P2/22、型钢原材料检验规范1目的通过对型钢原材料的检验确保本厂生产的产品符合生产工艺及顾客的要求。

2范围适用于本厂生产用的所有型钢类原材料的检验。

3验收规则3.1型钢的质量由供方技术监督部门检查和验收;3.2供方必须保证交货的型钢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本厂有权按相应标准的规定进行复查。

3.3型钢的标志可采用打钢印、喷印、盖印、挂标牌、粘标签、放置卡片或涂色等方式。

标志应字迹清楚、牢固可靠。

3.4型钢到厂应附有证明该批型钢符合标准要求和订货合同的质量证明书。

4热轧圆钢和方钢4.1外观要求4.4.1圆钢和方钢以直条交货。

4.4.2方钢不得有显著扭转。

4.4.3圆钢和方钢两端的切斜度不得大于该圆钢直径、方钢边长的30%。

4.4.4圆钢和方钢端头允许有局部变形。

4.4.5圆钢和方钢不允许有明显的爆铁、烂铁现象。

4.2圆钢直径和方钢边长的允许偏差圆钢直径和方钢边长>5.5~20 mm允许偏差±0.4mm、>20~30 mm允许偏差±0.50、>30~50 mm允许偏差±0.60 mm、>50~80 mm允许偏差±0.80 mm、>80~110 mm允许偏差±1.1 mm。

4.3长度及允许偏差圆钢直径和方钢边长≤25 mm钢材长度4-10m、>25mm钢材长度3-9m。

5热轧扁钢5.1外形页码:P1/25.1.1扁钢不得有明显的扭转。

5.1.2扁钢的端头应剪切正直,切斜不得大于以下规定:宽度>100mm的扁钢,不得大于8mm。

5.1.3扁钢外形不允许有明显爆铁、烂铁现象。

5.2扁钢截面尺寸允许偏差宽度尺寸:10~50mm+0.5/-1.0、>50~75 mm+0.6/-1.3、>75~100 mm+0.9/-1.8厚度尺寸:3~16 mm+0.3/-0.5。

5.3扁钢的理论重量宽度(mm)×厚度(mm)×7.85÷1000(kg/m)。

5.4长度及允许偏差通常长度(理论重量≤19 kg/m扁钢)3-9 m,本厂要求不低于4 m。

6热轧等边角钢和其它类型的型钢类材料6.1外观要求6.1.1不得有明显的扭转和变形,表面不得有裂纹、结疤、折叠、夹杂和分层。

6.1.2表面允许有不超过负偏差的局部发纹、气泡、压痕、刮伤和麻点。

6.1.3不允许有明显爆铁、烂铁现象。

6.1.4凡属使用后可能造成性能缺陷的外观不良均不予接受。

6.2尺寸要求型钢的尺寸均应符合订货合同中的要求或样板尺寸的要求,对未明确提出的要求,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规定或行业的规定。

7对于有必要进行适用性判定的供方,由品管部确定可试验1~3件材料的特性做为试产的初步判定。

8因工程变更而需做相应要求的改变时,以最新工程图纸、样品为准。

9其他型材类原材料的检验参照此标准的部分要求进行,并以工程图纸、样品为判定依据。

10相关记录《IQC检验报告》页码:P2/23、钢板类原材料检验规范1目的通过对钢板类原材料的检验确保本厂生产的产品符合生产工艺及顾客的要求。

2范围适用于本厂生产用的冷轧钢板、热轧钢板、不锈钢板、电解钢板。

3验收规则3.1钢板的质量由供方技术监督部门进行检查和验收;3.2供方必须保证交货的钢板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本厂有权按照相应标准的规定进行复查。

3.3钢板到厂应附有证明该批板材符合标准要求和订货合同的质量证明书。

4外观质量4.1钢板表面不得有气泡、裂纹、结疤、拉裂和夹杂,钢板不得有分层。

4.2钢板表面上的局部缺陷应用修磨方法清除,但不得使钢板厚度小于最小允许厚度。

4.3冷轧钢板两面允许有厚度公差一半范围内不大于钢板最小厚度的下列缺陷:轻微麻点及局部的深麻点、小气泡、小拉裂、划伤、轻微划痕及轧辊压痕。

允许有局部的蓝色氧化色,反面允许有厚度公差范围内。

不大于钢板最小厚度的下列缺陷:轻微麻点、小气泡、小拉裂、轻微划痕和轧辊压痕。

4.4热轧钢板两面允许有在厚度公差范围内不大于钢板最小厚度的下列缺陷:轻微麻点、局部的深麻点、小气泡、小拉裂、划伤、泥土痕迹、划痕及轧辊压痕。

反面允许有在厚度公差范围内且每一平方米不多于两个的斑痕和压坑。

表面允许有薄层的氧化铁皮。

4.5电解钢板及不锈钢板的外观要求等同于冷轧钢板的外观要求,但电解钢板的表面划痕允许在不伤及基材的前提下有少量擦花。

5尺寸偏差(见表1)6对于有必要进行适用性判定的供方,由品管部确定可试验1~3件材料的特性做为试产的初步判定。

页码:P1/2如有特殊要求根据工程图纸或要求进行变更。

7因工程变更而需做相应要求的改变时,以最新工程图纸、样品为准。

8相关记录《IQC检验报告》页码:P2/24、钢管类原材料检验规范1目的通过对钢管类原材料的检验确保本厂生产的产品符合生产工艺及顾客的要求。

2范围适用于本厂生产用的所有钢管类原材料。

3验收规则3.1钢管类的质量由供方技术监督部门进行检查和验收;3.2供方必须保证交货的钢管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本厂有权按照相应标准的规定进行复查。

3.3钢管到厂应附有证明该批材料符合标准要求和订货合同的质量证明书。

4外观质量4.1钢管内、外表面不得有裂缝、折叠、分层、龟裂、裂纹、轧折和结疤缺陷存在,这些缺陷必须完全清除掉,清除不得超过其边长和壁厚的负偏差。

4.2划痕允许深度不大于0.40mm4.3钢管内、外表面应光滑,允许有深度不超过0.08 mm的少量凹坑、擦伤和细小的划道,但这些缺陷必须在壁厚的公差范围内。

5钢管尺寸的允许偏差5.1外径6~10mm允许偏差±0.20mm;大于10~30 mm允许偏差±0.40mm;大于30~50mm,允许偏差±0.45mm;大于50mm,允许偏差±1.0%。

5.2壁厚0.5~1.0 mm,允许偏差±0.15mm;大于1.0~3.0 mm允许偏差±15%;大于3.0 mm允许偏差+12%~-10%。

5.3钢管的长度:外径≤30mm为2~6m;外径>30~70mm为3~10m;外径>70mm为4~10m。

同批次材料长度偏差不超过±1%。

5.4钢管的理论重量(密度为7.85)按公称尺寸计算,其计算公式为P=0.02466·S(D-S),其中D为钢管的公称外径;S为钢管的公称壁厚。

5.5表面镀层的钢管其质量判定可参照《电镀件检验规范》执行。

页码:P1/26对于有必要进行适用性判定的供方,由品管部确定可试验1~3件材料的特性做为试产的初步判定。

7因工程变更而需做相应要求的改变时,以最新工程图纸、样品为准。

8相关记录《IQC检验报告》页码:P2/25、铜板原材料检验规范1目的通过对铜板原材料的检验确保本厂生产的产品符合生产工艺及顾客的要求。

2范围适用于本厂生产用的铜板原材料。

3外观要求3.1铜板的表面应清洁,不应有起刺、氧化铜等缺陷。

3.2不应有分层、裂缝、起皮、夹杂和绿锈,但许可有轻微的、局部的、不使板厚度超出其允许偏差的划伤、斑点、凹坑、压入物、辊印和修理痕迹等缺陷。

3.3轻微的氧化色、发暗和轻微局部的油迹、水迹,不作为缺陷的依据。

3.4板材应平直,但允许有轻微的波浪。

3.5板材的边应切直,无裂边、卷边,允许有轻微的毛刺。

4尺寸要求厚度1.35mm(-0.1mm),长度、宽度供参考比照。

5 因工程变更而需做相应要求的改变时,以最新工程图纸、样品为准。

6 相关记录《IQC检验报告》页码:P1/16、其它板材类原材料检验规范1目的对于量小,品种变化较大的不常用板材进行检验,确保对于生产物料的检验符合要求。

2范围适用于本厂生产用未有明确检验项目要求的板材类材料检验,此规范为通用规范。

3验收规则3.1板材的质量由供方技术监督部门进行检查和验收;3.2供方必须保证交货的板材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本厂有权按照相应标准的规定进行复查。

3.3板材到厂应附有证明该批板材符合标准要求和订货合同的质量证明书。

4、外观质量4.1板材表面应清洁,不应有裂口、裂纹、分层、气泡、压折、夹渣现象。

4.2板材表面允许有轻微的擦伤、划伤、压坑、凸起、凹陷、辊印和修理痕迹等缺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