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原材料进货检验规程
进货检验规程

全检
2
分形面
试模后验证分边形状
试模
全检
3
形腔
按图纸要求与造形设计检验
试模
全检
7
试模件1Βιβλιοθήκη 外观按客户要求进行检验
客户要求
2
尺寸、公差
尺寸、公差、孔径等均按图要求
全检
图纸/工艺
8
其他物资
1
外观
均按使用要求检验
全检
目测
2
材质
均按使用要求检验
全检
材质报告
3
型号
尺寸
均按使用要求检验
全检
卡尺
编制:审核:批准:
进货检验规程
文件编号:XX/IG-QA19001版本号/修订状态:A/1
序号
原材料/零部件
分项
检验项目
检验要求
检验方法
抽样标准
判定准则
1
铝锭(ADC12)
1
外观包装
核对牌号、产地、保质期符合要求
目测
所有物料与部件实行全检
除批量超过500件以上的按10%抽检
检验中发现有一项不符合要求,即判定为不合格,退回供应商自检确保后再提交
让步接收的需总经理批准
2
材质
供方提供“材质分析报告”应符合GB-T 15114-2009《铝合金压铸件》标准要求、客户需要时做试棒拉力测试
直读式光谱或试棒拉力测试
3
外观
无晶粒粗大,端面组织致密,灰白色,无蜂窝样缩孔,晶粒细小无增大现象
目测
按标样
2
脱模剂类
1)
外观检查
包装表面清洁、无缺损、无伤破、标识清楚
目测
2)
材质
进货检验规程

进货检验规程进货检验规程一、目的和适用范围进货检验规程是为了保障企业原材料和货物的质量,确保产品的可用性和稳定性,提高产品质量,保护消费者的权益而制定的规程。
本规程适用于企业的原材料和货物的进货检验。
二、检验人员1. 检验人员应具备相应的学历和专业知识,熟悉相关物资的检验标准和方法。
2. 检验人员应经过培训和考核合格,并且持有相关的检验资格证书。
三、检验准备1. 检验人员应在进货前准备好检验设备和相应的检验工具。
2. 检验人员应根据不同物资的特点,准备好相应的检验标准和检验方法。
四、检验流程1. 接收货物:货物到达时,检验人员应及时接收货物,并核对送货单和货物清单的信息是否一致。
2. 质量检查:根据进货的物资特点和相关检验标准,进行质量检查,包括外观、尺寸、包装等。
3. 抽样检测:根据抽样检验的原则和方法,对货物进行抽样检测,包括外观、物理性质、化学成分等。
4. 检验记录:对每一批货物的检验结果以及检验过程进行详细的记录,包括货物信息、检验结果、检验人员等。
5. 不合格处理:对于不合格的货物,应及时通知供应商,并根据相关规定进行处理,包括退货、索赔等。
五、检验标准1. 检验标准应根据国家标准和企业要求制定,确保货物的质量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
2. 检验标准应定期进行更新和修订,确保与市场和技术的变化相适应。
六、检验设备和工具1. 检验设备和工具应保持良好的状态,定期进行维护和校准,确保准确性和可靠性。
2. 检验设备和工具应符合相关的国家标准和要求,确保检验结果的有效性和可比性。
七、档案管理1. 检验记录应按照标准的格式进行整理和保存,保留至少三年。
2. 检验记录应便于查阅和复查,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八、绩效评估1. 检验人员的绩效应定期进行评估,包括技术能力、工作态度等方面。
2. 绩效评估结果应作为考核和奖惩的依据,对于工作优秀的人员应给予相应的奖励和提升机会。
以上是一份进货检验规程的具体内容,通过制定和执行这样的规程,可以有效地控制原材料和货物的质量,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原材料入库及产品生产质量检验规章

.
5.4 对本厂未有检测手段的性能试验项目,委托外部合格的实验室进行试验,并以其出具的检验试验结果作为 本厂产品符合规定要求的证据。
5.5 全尺寸检验和性能试验出现不合格品/批,应加倍抽样,如仍不合格,应立即停止出货,并根据不合格的风 险程序决定是否需要通知顾客或追回已发运的产品。具体执行《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编制/日期 审核/日期 批准/日期
修订状态 A B CD E F GH
更改/日期
审核/日期
批准/日期
.
附表 2:适用配件毛坯的来料检→GB/T-2828.1 正常检查一次抽样方案表(AQL=2.5;外观检查水平=Ⅱ,尺寸检查水平=S-3,
5 工作程序 5.1 全尺寸检验和性能试验的频次,如果顾客有规定,按顾客规定的频次进行全尺寸检验和性能试验,如果顾客未
规定频次,则至少每年要对所有的产品进行一次全尺寸检验和性能试验,以确保产品质量符合顾客的要求。 5.2 实施检验:质检科应在年初制定年度的《产品全尺寸检验和性能试验计划》,其内容包括:产品名称、规格 型号、检验试验频次、计划的时间安排、实施进度及结果等内容。该计划由质量部批准实施。 5.3 检验员按《产品全尺寸检验和性能试验计划》规定的检验方法、检验项目、抽样数量、接收准则进行检验,并 判断是否合格,如不能明确判断,则应通知质量部科长。检验员应将全尺寸检验的结果记录在《全尺寸检验报 告》上,并签名或盖章。
.
1 进货检验规程
1.1 目的:
规定与产品有关的采购物资(如原材料、包材、外加工品、采购物品等)进货检验的方式和标准,确保产品
质量达到预期要求。
1.2 范围:
适用于对外购的原材料、辅助物料、包材及外加工品、表面处理件等的检验过程.
进货检验规程

进货检验规程编号:ZJGW-10版本/修订状态:1/01目的:对采购进厂的产品进行检验,确保产品质量符合规定要求。
2范围:适用于厂内生产所用的原材料、毛坯、外包产品等的检验和验收。
3职责:由供应科负责对质检员和仓库管理员的通知,并对数量进行验收。
质检员负责对进厂原材料的检验和验收,对不合格品做好标示,并做好记录。
仓库管理员对来料做好标示。
4规程要求4.1检验或验证的项目、要求和方法采购产品检验或验证的项目和要求检验方法抽样方案n(Ac,Re)钢材规格尺寸符合采购要求尺测全检表面无明显瑕疵目测材质符合采购要求凭材质单验收锻件、铸件规格尺寸符合采购要求尺测全检表面无明显瑕疵目测材质符合采购要求凭材质单验收铆焊件表面无明显瑕疵目测全检焊缝符合图纸要求尺测尺寸符合采购要求尺测处理件表面质量符合采购要求目测全检硬度符合采购要求测试委外加工件表面质量符合图纸要求目测全检规格尺寸符合图纸要求尺测材质符合采购要求凭材质单验收外购配套件外观质量无明显瑕疵目测全检尺寸规格符合采购要求尺测标准件规格型号符合采购要求凭合格证验收表面处理件表面质量符合采购要求目测全检包装材料表面质量符合采购要求目测全检规格尺寸符合采购要求尺测4.2检验流程(1)原材料进厂后应由供应科对来料数量进行检验。
(2)供应科对数量进行验收后应通知质检员进行检验。
(3)质检员接到检验通知后立即依据检验规程进行检验。
(4)根据检验结果判定产品批是否合格。
(5)合格的接收入库,办理入库手续。
(6)合格的接收入库办理入库手续,不合格的由供应科负责退回供方。
4.3要做好检验记录和产品标识。
编制:批准:半成品、成品检验规程编号:ZJGW-11版本/修订状态:1/01目的:对本厂的产品进行检验,确保产品质量符合规定要求。
2范围:适用于本厂生产过程的产品检验和成品的检验和验收。
3职责:质检员负责对产品进行检验和验收,并做好记录。
4规程要求4.1检验或验证的项目、要求和方法产品:检验或验证的项目和要求检验方法抽样方案零件尺寸符合图纸要求尺测全检(包括半成品)形状和位置公差符合图纸要求测量硬度符合图纸要求测量表面无明显瑕疵目测部件、整机装配尺寸符合图纸要求尺测全检形状和位置公差符合图纸要求测量机构动作符合规定要求测量运转符合图纸和实验要求运转试验外观无明显瑕疵目测4.2检验流程(1)工序或成品完成后应通知质检员进行检验。
原材料、外购件、外协件进货检验规程

1. 目的对原材料、外购件、外协件进货检验过程实施控制,确保采购产品的质量符合规定的要求。
2. 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本公司采购的进货检验。
3. 检验依据标准进货检验判定依据:《原材料、外购件、外协件进货检验规程》、产品图纸、技术标准等材料执行标准及技术要求的有关规定进行检查、验收。
4. 职责4.1采购部门负责进货产品的送检工作。
4.1.1采购人员负责下达《请验单》);4.1.2质检部检验员根据《请验单》负责进货产品的检验和试验;4.1.3采购部根据各部门反应的信息对供应商进行考评;4.2仓储部门负责进货产品进行登记入库。
4.3质检部门负责进货产品检验和试验的工作指导,并对质量问题进行仲裁。
5. 工作内容5.1原材料的分类根据原材料对最终产品影响重要程度,将其分为关键项、重要项和一般项:关键项(A类):即保证安全项,指如果不满足要求,将危及人身安全并导致产品不能完成主要任务的特性。
具体有:主筒材料、主法兰、支法兰、封头。
重要项(B类):即重要原材料、零部件,构成最终产品的主要部分或关键部分,直接影响最终产品的使用或安全性能,可能导致顾客严重投诉、对产品实现有重要影响的物资。
具体有:支筒材料、吸附法兰、气管座等其它受压部件一般项(C类):即一般原材料、零部件,构成最终产品非关键部位的批量物资,它一般为生产过程辅助,不影响最终产品的质量。
具体有:吊耳、接线端子、支撑脚、保护板等非受压部件。
批次允收准则:进料检验必须以“0”缺陷为允收准则;其中关键项、重要项合格率100%,一般项不低于95%。
5.3检验工作程序供方供货——〉采购员送达《请验单》——〉检验员对待检物料进行检验并填写《验收、入库通知单》——〉交质量经理判定是否合格并批准同意入库。
供方首次供货:供方必须将样件、自检报告单、合格证、生产许可证、营业执照和注册证书复印件等交由采购部门《请验单》,质量负责人依据图纸等技术要求制定检验项目,交检验员进行检验,检验人员填写《验收、入库通知单》,试用必须有相关人员认可。
QC-01 进料检验规程

6.试装产品,松紧适宜,不易破损。
包材
包装袋
长度、宽度、厚度、重量和公司规定相符、袋面干净。
每批抽5扎检查外观,每扎抽2个测量尺寸、重量。抽2个进行试装。
1.用卷尺测量长度、宽度;
2.用天平称重量;用测厚仪测其厚度,厚薄均匀度;
3.在自然光或日光灯下目测外观;;
4.胶袋不允许有穿孔、气泡、色斑、脏污、鱼眼、折皱、塑化不良等缺陷,切口平整;热封口处要热封牢固,无漏底开口,表面洁净;
4.生产出成品的质量、性能是否符合产品的要求。
色料
各种采购的色粉
色粉要全部粉末状,不能有粒状或潮湿的现象,色泽要符合公司使用要求。
每批抽2个包装单位检查色粉的外观与颜色,全检包装与标识。
1.查看颜色的色彩是否符合公司的使用要求;
2.用手摸色粉是
类别
名称
质量要求
取样方法
检验方法
原料
各种采购的原材料
无黑点、无杂质、洁净、无水分、包装完好、干燥、无潮湿现象。
每批抽1袋检查塑料粒子的外观并试用,100%检查包装与标识。
1.查看产品包装印制的型号是否与进货单相同;
2.开包检查是否含有杂质杂料、色彩是否一致;
3.机台试验,看溶胶温度是否与溶胶数相同;
进货检验规程

进货检验规程1 范围本规程规定了本厂原辅材料进货检验方法。
本规程适用于本厂原材料及各种零部件的进货检验;供质管部在进货检验中参照执行。
2 引用标准GB15810- 1995《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器》G B 1 58 1 1-1 995《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针》YY0244 1996《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器用橡胶活塞》YY0242- 1996《医用输液、输血、注射器用聚丙烯专用料》GB/T14233.1—1998《医用输液、输血、注射器具检验方法(第一部分化学分析法)》GB/T14233.2—93 《医用输液、输血、注射器具检验方法(第二部分生物试验方法)》3 进货检验规程3.1 包装袋进货检验规程3.1.1 检验项目3.1.1.1 印刷文字要符合包装图纸要求。
3. 1 . 1 .2尺寸要符合包装图纸要求。
3. 1 . 1 .3包装袋印刷要清晰,色调均匀不得有色泽脱落。
3. 1 . 1 .4包装袋封口要牢固,不得有虚封或漏气。
3. 1 . 1 .5小包装袋撕裂口功能要良好。
3.1.1.6包装袋清洁,不得有异物污染3.1.2检验方法:目测和通用量检测。
3.1.3标准判定合格率:3.1.1.1、3.1.1.2、3.1.1.4、3.1.1.6 为100%,3.1.1.3、3.1.1.5 为96%3.1.4 抽样方法数量与检验结论:抽样方法为每进货批随机抽检其中一件,数量为小于 1 万支的抽200支;大于 1 万支的抽500支,合格入库,不合格按不合格品处置或作退货处理。
3.2 包装箱进货检验规程3.2.1 检验项目:3.2.1.1印刷文字要符合包装图纸要求。
3.2.1.2 尺寸要符合包装图纸要求。
3.2.1.3印刷要清晰,色泽要均匀。
3.2.1.4 纸箱粘合要牢固,钉扣须平贴,纸质坚硬有韧性,不易压扁不易破裂。
3.2.2检验方法:目测和通用量具检测3.2.3判定标准合格率:3.2.1.1、3.2.1.2为100%,3.2.1.3、3.2.1.4 为98%3.2.4 抽样方法数量与检验结论:抽样方法为每一进货批随机抽检20 只,符合要求入库,不合格按不合格品处置或作退货处理。
进货检验规程

1 编制目的对用于产品制造的各类物资按产品标准要求和进货合同要求进行检验和试验,确保未经检验或试验的不合格原材料投入生产。
2 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本公司各种物料的进货检验。
3 部门职责1) 质控部负责进货检验。
2) 供应链管理部采购组协助进货检验。
4 制度要求4.1 检验程序4.1.1 供应链管理部在收到采购原材料后,根据实物和采购协议,对产品名称、数量进行验证,贴上产品标签后通知质控部进行进货检验。
4.1.2 如供货方在提供原材料时附有该产品的相关资料,供方的资质证明、产品的检验报告、合格证等有关质量文件,供应链管理部应及时把该他们递交给质控部参考。
4.1.3 质控部检验员按各原材料所对应的检验指导书抽样,取样后质控部及时安排该批原材料的检验,严格按照检验指导书的检验方法进行检验。
4.1.4 检验员如实做好本制度规定的《进货检验记录》的记录,在报告中详细注明该批的产品名称、数量、产品批号、检验结果、检验日期等,并签上检验人名字。
明确判定该批产品的合格与否,合格后交予仓库入库;不合格品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处理。
紧急放行时,需经授权人批准。
4.2 检验和试验内容及方法4.2.1 抽样方式原材料抽样标准依照GB/T 2828-2012正常检验一次抽样方案执行,质量检验允收水准(AQL),主要原材料(A、B类)=0.65,其他原材料(C类)=1.5。
原材料分类与《采购控制程序》一致,见附录1。
抽样计划采用“分批检查, 分批验退”的方式。
抽样及判定准则见附录2。
4.2.2 检验和试验项目1) 验证其是否有产品合格证或出厂检验报告,关键原材料需要验证其生产日期或批号是否在注册证的有效期内。
2) 查看包装是否完好,包装上的标签标识应字迹清晰,内容完整。
3) 原材料表面无污渍、无缺陷,金属无锈蚀。
4) 核对原材料名称、数量、规格型号是否和采购要求一致。
5) 除上述项目外,检验项目参照相应产品的检验指导书。
4.3 检验合格的产品进行入库,不合格品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处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洞头县绿尔康饮品厂
文件编号:QJ-01
主要原材料进货检验规程
A/0版
编制:
审核:
批准:
文件发放号:
2004-10-20 发布2004-10-20实施
洞头县绿尔康饮品厂发布
1.适用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原水、净水桶、瓶盖、消毒剂、化验用药品、标签、合格证、塑封和包装袋的进货检验要求、检验规则、检验方法、判定依据。
2.要求
2.1原水:
a.原水指标要符合浙江省地方标准——DB33/383-2002有关水源水质的规定。
b.原水检验指标和要求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
2.2净水桶
a.生产厂家或供方有生产许可证、卫生许可证;
b.有合格证和出厂检验报告;
c.外观:桶体呈淡蓝色或白色、透明有光泽、无杂质、无气泡、无破损、无结疤、韧性较强;桶身标明生产厂家的名称、商标及生产日期;
d.重量:每只桶净重750±10g;
e.数量:符合订货数量。
2.3瓶盖
a. 生产厂家或供方有生产许可证、卫生许可证;
b. 有合格证和出厂检验报告;
c.外观:瓶盖呈蓝色、颜色均匀、无杂质、无裂纹、无破损、无结疤、韧性较强;
d.重量:每只瓶盖净重13.9±0.1g;
e.数量:符合订货数量。
2.4消毒剂
a..生产厂家或供方有生产许可证、卫生许可证;
b.有合格证和出厂检验报告;
c.交货日期在规定的保质期内,并符合需方要求;
d.其包装、标签、盛装容器等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的有关规定;
e.数量:符合订货数量。
2.5化验用药品
a.生产厂家或供方有生产许可证、卫生许可证;
b.有合格证和出厂检验报告;
c.交货日期在规定的保质期内,并符合需方要求;
d.其包装、标签、盛装容器等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的有关规定;
e.外观:无破损、无渗漏,药品和包装未被污染;
f.数量:符合订货数量。
2.6标签、合格证、塑封
a.生产厂家或供方有生产许可证、卫生许可证;
b.外观:无破损,所用材料、尺寸、厚度均符合本公司的要求,背胶不脱落、粘性好;
c.内容:图案、文字清晰不重叠,不褪色,无错别字,内容符合本公司的要求;
d.产品标签应符合GB 7718的规定,标注:产品名称、净含量、制造者的名称和地址、生产日期、保质期和标准号;
e.数量: 符合订货数量。
2.7包装袋
a.生产厂家或供方有生产许可证、卫生许可证;
b.材料:所用材料无毒无味、材质均匀,无色透明,符合《食品卫生法》的要求;
c.无破损,抗拉强度均符合本公司的要求;
d.数量:符合订货数量。
3.检验方法和规则
3.1原水:每两周检测1次,每次取样600ml.
3.2产品抽样:按表2抽取样本
表2
注:1)“样本数量”指从每一批成品中抽取1个销售包装(桶)。
3.3净水桶、瓶盖、消毒剂、标签、合格证、塑封和包装袋按表2抽样检查。
3.4化验用药品应按本规程的要求进行检验。
3.5所有原材料的进货数量应与采购数量相同。
3.6净重采用称量法,尺寸、厚度采用测量法。
3.7其它项目根据相应的要求采用目测、手摸、鼻嗅、对比等方法进行检验。
4.判定依据
4.1原水:表1所列项目只要1项不合格,就判定为不合格。
4.2化验用药品只要有1项不合要求,就判定为不合格。
4.3其它主要原材料按表2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