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材料检验规程

合集下载

原材料检验规范

原材料检验规范

QB河南省威特消防设备有限公司Q/WTXF-ZC03001-2013原材料检验规程1. 目的以及自己设计生产的,使产品使用的物资质量得到有效控制。

2. 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常用及原辅料(关键元器件)的进货检验以及自己生产的元器件。

3. 主要依据常用物资相关的国家/行业标准(见附表)公司编制的《物料清单》。

Q/《认证产品一致性控制程序》CNCA-09C-075:2011《消防产品类强制性认证实施规则》GB20031-2005《泡沫灭火系统及部件通用技术条件》4. 一般规定常用及原辅料(关键元器件)的检验一般应分三个阶段进行:入库检验、出库检验和试运行阶段的检验。

1入库检验各类常用及原辅料(关键元器件)入库前质检人员必须根据供货合同、材料采购建议单以及相关的质量要求和检验方法对该批(同制造厂、同规格、同型号、同材质、同时到货的为一批)物资的规格、型号、数量、质量证明文件(质量证明书、合格证以及产品说明书等)是否齐全有效,检验项目应严格按照《原材料检验规程》执行,验证合格后,仓库管理员确认数量后入库,对不符合认证产品要求的关键元器件和材料不得入库,做退货处理。

对于有特殊要求必须在入库前做的特性试验或对质量有怀疑时应按标准要求进行复验合格后方可办理正式入库。

出库检验有些检验项目在入库时来不及检验的物资,必须按《关键元器件和材料控制程序》的规定,进行检验和试验状态标识,在出库前进行检验,确认合格后方可发放出库。

试运行阶段的检验对关键元器件在运行前无法检验或确有困难的检验项目,可在设备试运阶段按《例行检验和确认检验控制程序》的规定进行检验。

常用及原辅料(关键元器件)检验所使用的计量器具应是在检定周期内的合格计量器具。

常用及原辅料(关键元器件)质量证明文件必须齐全有效,供货方提供的质量证明书复印件应有供货方加盖的公章。

常用及原辅料(关键元器件)检验应有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

关键元器件每年应定期确认检验,或生产商提供第三方检查报告,检测项目和要求与提供的资料一致。

原材料检验规程

原材料检验规程

原材料检验规程一、引言。

原材料检验是生产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关系到产品质量和生产安全。

因此,建立科学、严谨的原材料检验规程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二、检验前的准备工作。

1. 制定检验计划,在开始检验之前,需要制定详细的检验计划,明确检验的时间、地点、检验人员、检验方法等内容。

2. 确定检验标准,根据国家相关标准和企业内部标准,确定原材料的检验项目和标准。

3. 准备检验设备,确保检验设备的准确性和完好性,对于需要校准的设备,要及时进行校准。

三、检验过程。

1. 取样,根据检验计划,从原材料中取样,并确保取样的代表性和完整性。

2. 样品标识,对取得的样品进行标识,包括样品编号、取样地点、取样时间等信息。

3. 检验项目,根据检验标准,对样品进行各项检验,包括外观检验、理化指标检验、微生物检验等。

4. 记录检验结果,将检验结果准确记录,包括检验项目、检验数值、检验结论等内容。

四、检验后的处理。

1. 合格品处理,对于合格的原材料,及时进行标识并妥善存放。

2. 不合格品处理,对于不合格的原材料,要及时通知相关部门进行处理,并做好不合格品的记录和追溯工作。

3. 检验报告,对检验结果进行整理,形成检验报告,并及时上报相关部门和人员。

五、质量控制。

1. 定期复检,对于重要原材料,要进行定期复检,确保原材料质量的稳定性。

2. 检验数据分析,对检验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改进措施。

3. 不良事件处理,对于因原材料问题引起的质量问题,要及时进行不良事件处理,并进行原因分析和改进措施的制定。

六、结论。

建立科学、严谨的原材料检验规程,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只有通过严格的检验,才能保证生产过程中的原材料质量和安全,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原材料检验规程

原材料检验规程

原材料检验规程原材料检验规程是指对采购的原材料进行检验的具体操作步骤和要求。

下面是一份原材料检验规程的示例,以帮助你了解如何编写这样的规程。

1. 目的和适用范围1.1 目的:确保采购的原材料符合公司质量要求,保证生产过程中的原材料质量稳定可靠。

1.2 适用范围:适用于所有原材料的检验,包括但不限于原材料的化学成分、物理性质、外观等方面的检验。

2. 检验项目和要求2.1 化学成分检验:检验原材料的化学成分是否符合公司规定的标准。

要求使用标准化学分析方法进行检验,每批次原材料不少于三个样品。

2.2 物理性质检验:检验原材料的物理性质是否符合公司规定的要求。

包括但不限于密度、粘度、熔点等方面的检验。

2.3 外观检验:检验原材料的外观是否符合公司规定的要求。

主要包括颜色、杂质、异味等方面的检验。

2.4 其他检验项目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3. 检验方法3.1 化学成分检验方法:使用标准化学分析方法进行检验,确保分析结果准确可靠。

3.2 物理性质检验方法:使用标准物理性质测试方法进行检验,确保测试结果准确可靠。

3.3 外观检验方法:使用人工观察和仪器检测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检验,确保结果准确可靠。

4. 检验设备和仪器4.1 火焰光度计:用于检测化学成分中的金属元素含量。

4.2 综合硬度计:用于检测原材料的硬度。

4.3 粘度计:用于检测原材料的粘度。

4.4 其他依据具体情况确定。

5. 检验记录和结果评定5.1 检验记录:每次检验都要详细记录检验日期、检验人员、样品编号等相关信息,并将检验结果填写入检验记录表中。

5.2 结果评定:根据检验结果和公司的质量要求,判定原材料的合格或不合格,不合格的原材料需要进行退货或重新加工。

6. 异常处理和纠正措施6.1 异常处理:发现原材料检验结果异常时,及时通知相关部门,并停止使用该批次原材料,查明原因进行处理。

6.2 纠正措施:根据异常处理的结果,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防止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原材料检验规程

原材料检验规程

物料检验规程1.目的本规程旨在确保车间采购的原材料、部件或产品符合质量标准,规范外购、外协物料的检验作业,确保物料入库合格,防止不合格品的非预期使用,保证公司生产质量。

2.范围本规程适用于[产品]所需采购的物料和产品的检验。

3.编制依据J BT5936-2018工程机械机械加工件通用技术条件QB/T 4494-2013 自锁式聚酰胺扎带《工业凡士林》(GB/T 9106-2018)GB/T 33509-2017机械密封通用规范4.职责4.1.采购部4.1.1.采购部按采购计划要求采购,负责采购材料的质量保证文件的收集,并确保其真实性、及时性。

4.1.2.负责与供应商进行沟通,说明物料不合格的原因,并要求供应商进行处理。

4.2.质检部4.2.1.负责外购原材料的外观、物理、化学检验等全面检验,4.2.2.根据检验结果给出合格或不合格的评定,并制作检验报告。

4.2.3.将检验报告提交给采购部门。

4.3.库管部4.3.1.必须确认材料的检验结果是合格的,方能接受材料入库,按采购计划与送货清单核对数量、规格、型号等,并进行存储保管。

4.3.2.负责不合格品隔离及登账等工作。

4.4.生产车间4.4.1.在生产过程中,发现原材料有质量问题的,须立即通知质控部。

5.检验项目、方法及判定详情查看《附表:检验项目、方法及判定》。

6.检验记录6.1.将检验结果以表格形式记录。

记录表格详见《物料检验记录》,记录包括物料的名称、规格、供应商、检验结果等信息。

6.2.每次检验工作结束后,将所有记录表格装订成册归档。

6.3.物料检验记录应真实、准确、完整,并由相关人员签字确认。

6.4.物料检验记录保存至少三年,以备审核和追溯需要。

7.处理不合格物料的流程7.1.如果物料不合格,库管部和质检部将及时通知采购部。

7.2.采购部需要与供应商进行沟通,说明物料不合格的原因,并要求供应商进行处理。

7.3.供应商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整改,并将不合格物料进行退回或重新供应。

原材料检验规范

原材料检验规范

为保证本公司生产的产品质量,维护其企业信誉,向用户提供满意的产品,本公司原材料采购和检验必须遵守下列规范:1. 职责1.1原材料采购和检验人员应努力精通本岗位业务知识,熟悉和掌握所购材料的技术标准和使用要求。

1.2所购材料必须从本公司评审认可的生产厂和经销商处采购,不得擅自采购于其它部门及类似的中间商。

1.3从钢厂采购的材料必须以批为单位,同批材料为同一规格、同一炉号、同一热处理规范的材料所组成,在运输和装卸过程时应标识清楚不得混乱。

1.4所购材料必须明确其生产厂家,技术标准和质量文件是否齐全,与实际材料是否符合。

材料入公司即填写验收入库单通知检验室验收。

1.5检验室接到报检通知单后,应根据检验规程及时检验,验收合格方可办理入库手续。

1.6检验抽样数量:外观和几何尺寸30%,成分分析同一炉批号抽1件,机械性能同同一炉批号抽2件。

2.元钢的检验2.1引用文件GB699-99优质碳素结构钢钢号和一般技术条件GB1220-2007不锈钢棒GB702-2008热扎钢棒尺寸、外型、重量及允许偏差ASTM A182-2005高温用端子或轧制合金钢和不锈钢法兰、锻制管件、阀门和部件。

ASTM A105-2004管道元件用碳钢锻件。

ASTM A276不锈钢棒材和型材。

NB/T47008-2010承压设备用碳素钢和合金钢锻件。

NB/T47010-2010承压设备用不锈钢和耐热钢锻件。

GB1527—97铜及铜合金拉制铜管。

2.2质量文件核实所提供的原始质量证明文件是否齐全(如果材质证明为复印件必须加盖经销单位的红色印章),内容是否真实,炉号、批号与实际材料是否相符。

2.3表面质量:2.3.1不得有裂缝、结疤、夹杂、折迭、发纹、凹坑、鳞层、分层、缩孔。

2.3.2表面局部缺陷应清除,宽度不得小于清除深度的5倍,深度不得大于下列数值,直径小于80的材料为该尺寸公差的一半。

2.3.3直径大于50mm,允许有15mm的毛刺存在;直经≤50 mm,允许有10mm毛刺存在。

原材料检验规程

原材料检验规程

一、目的:明确原材料检验标准,规范原材料检验工作流程,确保生产使用的物
料是检验合格的。

二、范围:本程序适用于本公司生产所需原材料的检验作业。

三、权责:
3.1、供应部负责按原材料标准要求采购,对不合格进料跟踪处理。

确保原材料
供应方是经过评估、考核评定合格的供方;
3.2、供应部负责进料的报检,仓库及时将合格的原材料入库,不合格的及时退货。

3.3、品管部负责按要求执行进料的检验作业,进料产品的状态标识,不合格进
料的信息反馈,不合格进料的跟踪处理。

四、原材料检验作业流程
4.1、原料检验员接到供应部的《报检单》后,首先检查《报检单》的料号/品名/规格是否与业务下达的生产通知单及生产部下达的生产通知单相符, 如不相符,则不与检验,与采购人员联系处理。

如相符,则检查实物是否符合规定要求。

4.2、检验完成后,出具原材料检验报告,原材料检验报告一试两份,一份留存,一份报采购。

如合格在材料上按批次贴合格证,不合格的贴不合格证。

4.3、当出现不合格时,执行《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质检员将每批原料的检验结果登记在《原料记录本》上。

4.4、生产使用原材料时,操作工和制程质检员对每件原材料进行用前和用中检查,发现不合格原料时停止使用,经质检员确认并贴不合格证和“退货”单。

质检员将质量问题记录在《不合格原料记录表》上。

原材料进厂检验规程

原材料进厂检验规程

原材料厂检验规程
1.目的:
保证原材料进行了规定的检验和试验,达到有关技术标准和用户规定的要求。

2. 范围:
适用于公司所购买的原材料最终检验工作。

3.职责:
3.1 生产部负责原材料进厂测试的组织,编制原材料进厂检验报告。

(检验内
容参照质检部出具的《原材料进厂检验标准》)
3.2 质检部负责出原材料进厂的最终测试,如实记录测试结果,对测试结论
负责。

生产部现场监督,两部门联合署名,确保检验报告的真实性。

3.3 总经理对原材料检验报告有最终审核权。

4. 工作程序:
一、抽样方案:
随机抽取一部分原材料检验样本。

二、检验方法
1、按照技术部所提供的配方,提供适量的原材料交于生产部。

2、由生产部按照产品工艺生产出少量成品。

3、生产好的少量成品交于质检部,由质检部的质检人员进行检测。

六、判定原则
最终判定:原材料调配生产出的成品项目检验合格,判本批材料合格;原材料调配生产出的成品项目中有任何一项检验不合格,判本批材料不合格。

不合格材料参照《原材料进厂检验管理制度》进行处理。

原材料进厂检验规程

原材料进厂检验规程

原材料进厂检验规程
一、目的:为保证产品质量、控制不合格原材料进入生产工序,特制定本规程。

二、适用范围:钢板、圆钢、螺纹钢等钢材。

三、检验规程:凡进入本公司的原材料,均需提供供货厂商的资质材料并加盖销售厂商的有效印章。

1、抽样方式:
同一炉号的原材料取样不少于6件
不同炉号的原材料各取样3件
外观检测抽样不少于10件
2、检验项目:
通常情况下,先目测其外观是否合格
对圆钢而言,量其直径和长度。

对于螺纹钢,除了量其直径和长度,还要测量它的肋高和肋间距
对原材料的力学性检验,要测量它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和断裂伸长率
3、检验方法:
首先目测原材料外观
用量具量其几何尺寸(钢直尺,钢卷尺,塞尺,游标卡尺等)本公司委托有资质的嘉畅煤矿机械有限公司对其进行力学性检验4、判定原则:
凡外观有裂纹、明显凹凸的杆体数量超过30%的视为不合格
几何尺寸不符合率超过10%的视为不合格
力学性能必须保证使用要求
以上各项凡有一项不合格均为不合格品,予以退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材料检验规程
1.目的
杜绝未经检验和检验不合格的产品投入使用和加工。

2.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公司生产全过程中所有进货:包括原材料.配件.外协加工件.客户提供产品等的检验和试验。

3.引用标准
GBJ235-82工业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金属管道篇GB50221-95钢结构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GB50205-95钢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4.检验工具
4.1所有检验工具必须是经过计量的有效量具。

4.2测量器具;10m.5m钢卷尺.游标卡尺.角尺.深度尺
4.3辅助工具;行车.粉线.石笔.记录本
5.检验标准及检验方法
5.1金属材料.机加工件.客户提供产品检验标准及方法.
5.2购回来的物品进行批量检验,首先验证有无质量证明书,并确定符合设计要求。

5.3当对材质有异议时,书面通知材料部门取样送检,待结果合格后容许进入下道工序。

5.4板材表面不得有死弯,平面度偏差不大于平面度偏
差不大于千分之二mm.
5.5表面不应有麻点,划痕等缺陷,有责其深度不得大于该钢板厚度负偏差值得1/2。

6、板材抽检,不合格品通知材料退货,板材抽检率1/5,型材抽检率1/5,不合格退货。

7、钢材尺寸,检验方法及要求见下表:
8、消耗材料的检验标准、方法及要求
8.1消耗材料的检验标准是以实际使用性能是否满足生产需求。

8.2初次使用的消耗材料,必须使用实地使用试验,使用3-5台产品后,由技术部、质检部、生产部联合进行工艺使用性能的综合评定,认可可以使用后,交招标采购部进行招标采购。

8.3经过评定并经招标采购部招标的消耗材料,质检人员只验证是否是合格供应方的产品,并验证材料的名称、规格、生产厂家、生产日期,符合要求后,签字入库。

8.4质检部应杜绝未经工艺评审的产品入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