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材料检验规范

合集下载

原材料检验规范

原材料检验规范

原材料检验规范原材料检验规范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对原材料进行检验的一系列规范。

原材料是产品制造中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其质量直接影响着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因此,对原材料进行检验是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的重要环节。

一、检验前的准备工作1. 确定原材料的检验标准和要求:根据产品的生产需求和国家相关标准,制定检验标准和要求,包括物理性质、化学成分、微生物指标等。

2. 确定检验项目和方法:根据原材料的特点和检验要求,确定检验项目和方法,包括外观检查、尺寸检测、成分分析、微生物检测等。

3. 准备检验设备和仪器:根据检验项目和方法的要求,准备合适的检验设备和仪器,确保检验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检验的操作步骤1. 取样:按照规定的取样数量和方法,从原材料中取出代表性样品,避免取样过程中的污染和失真。

2. 外观检查:对原材料的外观进行检查,包括颜色、形状、气味等方面,确保其符合产品的要求。

3. 尺寸检测:对原材料的尺寸进行测量,包括长度、宽度、厚度等参数,确保其符合产品的要求。

4. 成分分析:利用化学分析方法对原材料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包括含量、纯度、稳定性等方面,确保其符合产品的要求。

5. 微生物检测:对原材料进行微生物指标检测,包括总菌落数、大肠菌群、霉菌等指标,确保其符合产品的卫生要求。

6. 数据记录和分析:对检验结果进行记录和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和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

三、检验结果的处理与分析1. 合格品的处理:对经检验合格的原材料,按照规定的存储和使用要求进行标识和放置,确保在生产过程中不受污染。

2. 不合格品的处理:对经检验不合格的原材料,应按照标准和要求进行分类和处理,包括退货、重新检验、改良等措施,确保不合格品不进入产品生产流程。

3. 数据分析:对检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找出问题的原因和改进的措施,为后续的生产和质量控制提供参考和依据。

通过制定和实施原材料检验规范,可以确保原材料的质量和安全性,保证产品的质量和性能,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市场信誉度。

原材料品质检验规范

原材料品质检验规范

一、赤杨、白杨、枫桦等北美材检验规范二、总则:三、供应商供应之木材必须名副其实,品质要求符合NHLA规定之标准。

四、含水率小于12%。

五、#1C每柜选出良品不得低于89%,劣品不得高于10%,废品不得超过1%。

#2C每柜选出良品、劣品不限,但必须符合#2C标准,选出废品不得超过5%.六、良品:容许有淡绿色,材料两面颜色最少有一面为2/3以上净化面,不允许有深绿色、黑色、紫红色。

七、劣品:材料两面颜色都较差,色差明显,呈深绿色或矿斑多,节多,达不到#1C标准的。

八、废品:材料很差,呈黑色或紫色,腐朽变质、蜂窝裂、扭曲变形等,低于#2C标准的。

九、细则:十、#1C制材十一、宽度:W 〉3〞,3〞宽制材少于5%。

十二、长度:4ˊ—-7ˊ制材不得超过10%.L<10ˊ的制材必须产生75% 以上的净化面. L〉10ˊ的制材必须产生66—2/3%以上的净化面.十三、最小净化面:4″× 2ˊ或3″× 3ˊ.十四、容许有轻微变色,但不允许黑色和紫色存在;严重变色、节、孔、腐朽、外伤、鸟啄痕、弧边、虫孔、严重弯曲、环裂、干裂、蜂窝裂等均视为完全不可使用之缺陷。

计算净化面时,不允许有上列缺陷存在。

十五、弯曲料的规定:顺弯:弯曲度〈材长的3%;侧弯:弯曲度〈材长的2%;翘曲:扭翘不允许存在,瓦形翘必须控制在不影响木材的使用。

十六、弧边:合计长度不允许超过材长的1/3,弧边宽度不允许超过1/2″,未整边之制材按弧边处理。

十七、厚度:不足厚制材不可接受.十八、髓心:合计长度不得超过制材的1/2材长。

十九、#2C制材二十、宽度:>3″。

二十一、长度:4ˊ——7ˊ制材不得超过30%.L〈8ˊ的制材必须产生66-2/3以上的净化面。

L>8ˊ的制材必须产生50%以上的净化面。

二十二、处理方法二十三、检量方法:NHLA标准.二十四、因件数短缺、明细长度与实物长度不符、明细计算错误等原因造成的短少如数索赔。

原材料检验规范

原材料检验规范

原材料检验规范原材料检验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对进厂的原材料进行质量检验的过程。

原材料是产品生产的基础,其质量直接关系到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因此,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原材料检验规范是非常必要的。

一、检验前的准备工作1.明确原材料的种类、规格、数量和质量要求;2.确定适用的检验标准和方法;3.准备检验设备和试验材料;4.制定检验程序和计划。

二、检验标准的制定1.制定适用于不同种类原材料的检验标准;2.明确原材料的外观要求,如颜色、形状、光滑度等;3.确定可接受的缺陷和误差范围;4.指定物理性能和化学成分的指标,并确定相应的检测方法;5.针对特定的原材料,如食品添加剂、药品原料等,制定相应的食品安全和药品安全标准。

三、检验方法的选择和实施1.选择合适的检验方法,如外观检查、尺寸检测、强度测试、化学成分分析等;2.明确检验样品的采集方法和数量;3.按照标准和方法进行检验,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4.对于一些特殊的原材料,如易燃物质、有毒物质等,应采取特殊的安全措施。

四、检验结果的记录和处理1.将检验结果记录在检验报告中,包括样品编号、检验日期、检验结果等信息;2.对不合格的原材料,应及时通知供应商,并进行处理,如退货、更换等;3.对合格的原材料,按照规定进行存储和使用。

五、监控和改进1.建立原材料检验质量控制体系,定期对检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估;2.根据检验结果,及时对检验方法和标准进行调整和改进;3.对于出现重大质量问题的原材料,应进行追溯调查和整改,并与供应商进行沟通和协商。

六、人员培训和管理1.培训检验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其检验水平;2.制定人员考核和奖惩制度,激励员工积极参与和推动原材料检验工作的质量提升。

总之,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原材料检验规范是确保产品质量的重要保障措施。

只有通过严格的检验,确保原材料的质量合格,才能生产出安全可靠的产品,满足客户的需求。

原材料进料检验规范

原材料进料检验规范

原材料进料检验规范原材料进料检验是制造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一项重要环节,其目的是确保原材料的质量和安全性,在后续的生产中避免出现质量问题和安全隐患。

原材料进料检验规范主要包括进料样品的采集、仪器设备的校准、检验方法的选择和检验结果的评定等内容。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原材料进料检验规范的具体要求,以保证产品质量和安全。

首先,进料样品的采集是原材料进料检验的重要环节。

采集样品时,应根据生产需要在合适的时间和地点进行,避免样品污染和变质。

采样时应尽量避免手工接触,采用无菌采样器具或自动取样系统。

采样前应对采样容器进行洗净和消毒,确保容器内无杂质。

采样时应注意避免氧化、水解和挥发等影响样品质量的因素。

其次,仪器设备的校准是确保检验结果准确可靠的重要环节。

检验设备应定期校准,并有相应的校准记录。

校准应由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确保校准的准确性和可追溯性。

同时,仪器设备的使用也应符合操作规程,避免误操作对检验结果产生影响。

第三,对进料样品的检验方法应根据具体的原材料特点和生产工艺要求进行选择。

常见的原材料检验方法包括外观检查、理化指标检测、微生物检测和残留物检测等。

在选择检验方法时,应注意方法的准确性、可靠性和适用性。

同时,还应考虑检验方法的费用和检验周期,避免因检验周期过长而影响生产进度。

在进行原材料进料检验时,还应建立完善的检验记录和档案,确保检验结果可追溯。

检验记录应包括样品信息、检测项目、检验方法、检验结果等内容。

同时,还应保存样品的备样,以备日后需要进行复检。

综上所述,原材料进料检验规范对于保障产品质量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制造企业应根据自身生产需要制定和执行相应的原材料进料检验规范,确保原材料的质量和安全性,提高产品的合格率,并能有效应对潜在的质量问题和安全隐患。

原材料检验规范

原材料检验规范

原材料检验规范原材料检验规范是指对用于生产的原材料进行检验的一套规范和流程。

通过原材料检验规范的实施,可以确保原材料的质量符合生产需求,以提高生产效率、保障产品质量。

1. 检验程序:(1)接收原材料:接收原材料时应进行验收,确认原材料是否符合规定的来料标准和数量要求。

(2)取样:根据取样方案,从接收的原材料中取样,并确保取样方法准确、代表性。

(3)检验项目和方法:根据产品要求和原材料特性,确定相应的检验项目和检验方法。

(4)检验记录:对每个原材料进行检验,记录检验项目、结果和检验人员信息。

2. 检验项目:(1)外观检验:检查原材料的外观是否有异常,如杂质、变色等。

(2)尺寸检验:测量原材料的尺寸,确认其是否符合规定的尺寸范围。

(3)化学成分检验:通过化学分析方法,检测原材料中的化学成分,确保其符合产品要求。

(4)物理性能检验:如强度、韧性、硬度等,根据产品要求确定相应检验方法。

(5)微生物检验:对一些易受微生物污染的原材料,进行微生物检验,确保原材料不含有害微生物。

(6)包装检验:检查原材料的包装是否完好,是否符合规定的包装要求。

3. 检验设备和工具:检验原材料时,需要使用各种检验设备和工具,如显微镜、测量仪器、化学分析仪器等。

这些设备和工具应符合标准并定期维护和校准,以确保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4. 检验依据和标准:原材料的检验依据主要包括生产标准、国家法规、行业标准和企业内部质量管理文件等。

检验应根据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确保检验结果的科学性和可比性。

5. 不合格品处理:若原材料检验不合格,应按照不合格品管理程序进行处理。

可以选择退货、返工或者废弃等不同方式,依据不合格品管理程序进行处理,以避免不合格原材料对产品质量产生影响。

6. 数据分析和持续改进:定期对原材料检验数据进行分析,查找数据中的规律和异常情况,以寻找潜在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提高原材料检验的质量和效率。

综上所述,原材料检验规范是保证原材料质量符合生产需求的标准和流程。

原材料检验规范

原材料检验规范

原材料检验规范
1.材料标识:
每批次的原材料必须有明确的标识,包括材料牌号、生产日期、供应商信息等,以便追溯和管理。

2.外观检查:
检验人员对原材料进行外观检查,包括表面是否有明显划痕、裂纹、凹痕等缺陷,同时检查原材料的形状、尺寸是否符合要求。

3.化学成分分析:
采用光谱分析仪对原材料进行化学成分分析,检测元素含量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关注的主要元素包括碳(C)、硅(Si)、锰(Mn)、磷(P)、硫(S)等。

4.金相组织检查:
取样后进行宏观和显微观金相分析,观察和评估原材料的晶粒结构、晶界清晰度、相分布等情况,判断其是否符合要求。

5.机械性能测试:
进行拉伸试验和弯曲试验,测试原材料的屈服强度、延伸率、韧性等机械性能指标,并与标准要求进行比较和评估。

6.表面处理检查:
若原材料经过表面处理,如镀锌、氧化等,需检查处理层的厚度、附着力、耐腐蚀性等性能是否符合要求。

7.包装和存储:
原材料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需要符合相应的包装要求,并采取合适的储存方式,以确保原材料的质量不受损。

8.记录和报告:
对每批次的原材料检验结果进行详细记录,并及时报告给相关部门,以便进行下一步的制造工序和质量控制。

以上仅为一份冷轧板原材料检验规范的示例,具体的检验要求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重要的是要确保原材料的质量符合要求,以保证最终产品的质量稳定和可靠性。

原材料质量检验规范

原材料质量检验规范

原材料质量检验规范一、前言原材料质量对于产品的最终品质具有重要影响。

为了确保产品的质量稳定和满足客户需求,制定本原材料质量检验规范。

二、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所有涉及原材料采购和使用的相关部门,包括但不限于采购部门、生产部门等。

三、定义1. 原材料:指用于产品生产的原始物料,包括但不限于主要配方原料和辅助原料。

2. 质量检验:对原材料进行的系统性、规范化的检查和测试,以确保其符合相关质量标准和要求。

四、原材料质量检验要求1. 供应商选择a) 与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确保供应链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b) 严格审核供应商的资质和质量管理体系,确保供应商具备提供优质原材料的能力。

c) 对新供应商进行试验采购,并评估其产品的质量水平,必要时进行现场考察。

2. 样品提取和保管a) 从供应商处按照一定比例提取原材料样品,确保样品具有代表性。

b) 对样品进行封存和标识,包括样品来源、采样时间等信息,以便日后查询和追溯。

3. 检验项目和方法a) 根据原材料的特性和使用要求,确定相应的检验项目和方法。

b) 检验项目包括外观、化学成分、物理性能、微生物指标等。

c) 使用合适的检验设备和仪器,确保检验结果准确可靠。

4. 检验结果评定a) 对检验结果进行合理评定,判断原材料是否符合质量标准和要求。

b) 对不合格的原材料及时采取措施,如拒收、退货等,确保不符合要求的原材料不进入生产环节。

5. 检验记录和报告a) 检验人员应严格按照要求记录检验过程和结果,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b) 生成检验报告,并将报告归档,以备后续查阅和审计。

六、质量改进和持续监控1. 定期评估供应商的绩效和配合度,与供应商进行沟通和协商,推动其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和产品质量水平。

2. 对不合格原材料的处理进行追踪和分析,找出问题的根本原因,并采取纠正措施,以避免类似问题的再次发生。

3. 建立原材料质量监控指标体系,定期进行质量分析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质量问题,提高产品质量。

原材料检验规范

原材料检验规范

原材料检验规范1.1原材料材质报告应符合GB/T699优质碳素结构钢GB/T700普通碳素结构钢和GB/T3077合金结构钢要求.板材外形尺寸应符合GB/T709热轧钢板品种,抽查率100%。

圆钢外形尺寸应符合GB/T702热轧圆钢抽查率100%见CHFT-ZY—01—8.2.4-2003。

4。

1。

4 型材尺寸应符合GB/T9787-1988热轧等角钢,GB/T706-1988热轧工字钢,GB/T707-1988热轧槽钢,GB/T3277-1991花纹钢板,GB/T8162-1999结构用无缝钢管,GB/T8163-1999输送液体用无缝钢管,GB/T3091-2001低压流体输送用无缝钢体管,抽查率100%.4.1。

5不合格品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执行.1。

2用于焊接结构的各种钢材在划线下料前,其钢板局部的平面度,型钢各种变形超过下列规定,均须矫正,达到要求的允许偏差才可划线。

a)厚度小于14mm的钢板,钢带的直线度,每1m长度内,小于1。

5mm.厚度大于14mm的,每1m长度内,不大于1mm。

b)角钢,槽钢,工字钢,管子的直线,每1m长度内,不大于1mm,且最大不大于5mm。

c)角钢两腿的垂直度,不大于腿宽度的1%.d)工字钢,槽钢翼缘的倾斜度,不大于翼缘宽度的1。

25%。

1。

2。

1用于焊接结构的钢材的钢号,规格,尺寸应符合图样要求.若不符合要求时,应按工厂材料代用制度代用.材料代用应有责任工程师签字.1.2.2用焊接结构件的焊条应符合图样规定。

图样未做出规定的,应符合GB5117《低碳钢焊条》,GB5118《低合金钢焊条》,GB948《对焊焊条》的规定.1.2.3用于焊接结构件的钢材和焊接材料,须经技术检查部门依据其质量证明书检验后方可使用。

对方无牌号,无质量证书的钢材和焊接材料,须进行检验和鉴定,确定其牌号后方可使用。

1.2。

4钢材上必须有清晰,牢固的标志。

严禁使用牌号不明,为经技术检查部门验收的各种材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保证本公司生产的产品质量,维护其企业信誉,向用户提供满意的产品,本公司原材料采购和检验必须遵守下列规范:
1. 职责
1.1原材料采购和检验人员应努力精通本岗位业务知识,熟悉和掌握所购材料的技术标准和使用要求。

1.2所购材料必须从本公司评审认可的生产厂和经销商处采购,不得擅自采购于其它部门及类似的中间商。

1.3从钢厂采购的材料必须以批为单位,同批材料为同一规格、同一炉号、同一热处理规范的材料所组成,在运输和装卸过程时应标识清楚不得混乱。

1.4所购材料必须明确其生产厂家,技术标准和质量文件是否齐全,与实际材料是否符合。

材料入公司即填写验收入库单通知检验室验收。

1.5检验室接到报检通知单后,应根据检验规程及时检验,验收合格方可办理入库手续。

1.6检验抽样数量:外观和几何尺寸30%,成分分析同一炉批号抽1件,机械性能同同一炉批号抽2件。

2.元钢的检验
2.1引用文件
GB699-99优质碳素结构钢钢号和一般技术条件
GB1220-2007不锈钢棒
GB702-2008热扎钢棒尺寸、外型、重量及允许偏差
ASTM A182-2005高温用端子或轧制合金钢和不锈钢法兰、锻制管件、阀门和部件。

ASTM A105-2004管道元件用碳钢锻件。

ASTM A276不锈钢棒材和型材。

NB/T47008-2010承压设备用碳素钢和合金钢锻件。

NB/T47010-2010承压设备用不锈钢和耐热钢锻件。

GB1527—97铜及铜合金拉制铜管。

2.2质量文件
核实所提供的原始质量证明文件是否齐全(如果材质证明为复印件必须加盖经销单位的红色印章),内容是否真实,炉号、批号与实际材料是否相符。

2.3表面质量:
2.3.1不得有裂缝、结疤、夹杂、折迭、发纹、凹坑、鳞层、分层、缩孔。

2.3.2表面局部缺陷应清除,宽度不得小于清除深度的5倍,深度不得大于下列数值,直径小于80的材料为该尺寸公差的一半。

2.3.3直径大于50mm,允许有15mm的毛刺存在;直经≤50 mm,允许有10mm毛刺存在。

2.3.4用于冷切削加工的用钢,表面质量局部缺陷深度不大于该尺寸负偏
差(≤100mm的钢材)。

2.3.5表面缺陷用肉眼检查,必要时可用锉刀、砂轮及酸洗。

2.4几何形状
不得有椭圆度、弯曲度、扭转、脱方、脱矩(详见表一)
表:一单位:mm
2.5化学性能
无特殊要求碳钢只需分析碳、硫的含量,合金钢只需分析碳、硫的含量,其它合金元素由看谱镜作定性和半定量分析,分析结果与提供的质量证明文件是否一致,核实质保书内容是否真实,与实物中的钢印、标牌及标色是否相符。

有特殊要求时对其它元素进行化学分析(技术参数详见表:二)
表:二
2.6物理性能
如对材料有特殊要求时作机械性能测试技术参数详见表三。

表:三
3.管材的检验规程
3.1引用文件
GB2270—80 不锈钢无缝钢管
GB8162——87 结构用无缝钢管
GB/T14976——94 流体送用不锈钢管
GB1527——97铜及铜合金拉制铜管
GB2270-80不锈钢无缝钢管
GB8162-2008结构用无缝钢管
ASTM A106 高温用无缝碳钢钢管
GB/T3639-2000冷拔或冷轧精密无缝钢管的尺寸及允许偏差
3.2质量文件:
核实所提供的质量文件是否齐全(如果材质证明为复印件必须加盖经销单位的红色印章),内容是否真实,炉号、批号与实际材料是否相符。

3.3外观:
不得有裂缝、结疤、缩孔、夹杂、折迭、发纹等缺陷
3.4几何尺寸:(详见表四)
表:四单位:mm
3.5化学性能:
无特殊要求碳钢只需分析碳、硫的含量,合金钢由看谱镜对合金元素作定性和半定量分析,分析结果与提供的质量证明文件是否一致,核实质保书内容是否真实,与实物中的钢印、标牌及标色是否相符。

有特殊要求时对其它元素进行化学分析(技术参数详见表:二)
3.6物理性能
如对材料有特殊要求时作机械性能测试技术参数详见表:三。

4.板材
4.1引用文件
GB710-88优质碳素结构钢薄钢板技术条件
GB912-82普通碳素结构钢和低合金结构钢薄钢板技术条件
GB3280-84不锈耐酸钢及耐热不起皮钢钢板
GB/T708-2006冷轧钢板和钢带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
GB/T709-2006热轧钢板和钢带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
4.2质量文件:
无特殊要求碳钢钢板只需分析碳、硫的含量,合金钢(不锈钢)只需对合金元素进行定性和半定量分析与提供的质量证明文件是否一致,核实质保书内容是否真实,与实物中的钢印、标牌及标色是否相符。

4.3外观:
SDEC管理文件编码DY/OP-0201-2010版号/修改次数A/0名称原材料检验规范第5页共5 页
表面不得有裂缝、结疤、缩孔、夹杂、折迭、发纹、气泡分层和轴辊压痕等缺陷。

4.4板材(热轧)厚度允许偏差详见表五
表:五单位:mm
注:厚度测量应在距离钢板各顶角不小于100mm和距离各边不小于20mm
的地方测量,每测一个点的厚度不的大于允许偏差。

冷弯:180°弯曲处不得有裂纹、分层等缺陷
4.5化学性能:
无特殊要求碳钢只需分析碳、硫的含量,合金钢由看谱镜作定性和半定量分析结果与提供的质量证明文件是否一致,核实质保书内容是否真实,与实物中的钢印、标牌及标色是否相符。

有特殊要求时对其它元素进行化学分析(技术参数详见表:二)
4.6物理性能
如对材料有特殊要求时作机械性能测试技术参数详见表: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