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材料检验规范

合集下载

原材料检验规范

原材料检验规范

原材料检验规范原材料检验规范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对原材料进行检验的一系列规范。

原材料是产品制造中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其质量直接影响着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因此,对原材料进行检验是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的重要环节。

一、检验前的准备工作1. 确定原材料的检验标准和要求:根据产品的生产需求和国家相关标准,制定检验标准和要求,包括物理性质、化学成分、微生物指标等。

2. 确定检验项目和方法:根据原材料的特点和检验要求,确定检验项目和方法,包括外观检查、尺寸检测、成分分析、微生物检测等。

3. 准备检验设备和仪器:根据检验项目和方法的要求,准备合适的检验设备和仪器,确保检验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检验的操作步骤1. 取样:按照规定的取样数量和方法,从原材料中取出代表性样品,避免取样过程中的污染和失真。

2. 外观检查:对原材料的外观进行检查,包括颜色、形状、气味等方面,确保其符合产品的要求。

3. 尺寸检测:对原材料的尺寸进行测量,包括长度、宽度、厚度等参数,确保其符合产品的要求。

4. 成分分析:利用化学分析方法对原材料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包括含量、纯度、稳定性等方面,确保其符合产品的要求。

5. 微生物检测:对原材料进行微生物指标检测,包括总菌落数、大肠菌群、霉菌等指标,确保其符合产品的卫生要求。

6. 数据记录和分析:对检验结果进行记录和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和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

三、检验结果的处理与分析1. 合格品的处理:对经检验合格的原材料,按照规定的存储和使用要求进行标识和放置,确保在生产过程中不受污染。

2. 不合格品的处理:对经检验不合格的原材料,应按照标准和要求进行分类和处理,包括退货、重新检验、改良等措施,确保不合格品不进入产品生产流程。

3. 数据分析:对检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找出问题的原因和改进的措施,为后续的生产和质量控制提供参考和依据。

通过制定和实施原材料检验规范,可以确保原材料的质量和安全性,保证产品的质量和性能,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市场信誉度。

原材料检验规范

原材料检验规范

原材料检验规范原材料检验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对进厂的原材料进行质量检验的过程。

原材料是产品生产的基础,其质量直接关系到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因此,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原材料检验规范是非常必要的。

一、检验前的准备工作1.明确原材料的种类、规格、数量和质量要求;2.确定适用的检验标准和方法;3.准备检验设备和试验材料;4.制定检验程序和计划。

二、检验标准的制定1.制定适用于不同种类原材料的检验标准;2.明确原材料的外观要求,如颜色、形状、光滑度等;3.确定可接受的缺陷和误差范围;4.指定物理性能和化学成分的指标,并确定相应的检测方法;5.针对特定的原材料,如食品添加剂、药品原料等,制定相应的食品安全和药品安全标准。

三、检验方法的选择和实施1.选择合适的检验方法,如外观检查、尺寸检测、强度测试、化学成分分析等;2.明确检验样品的采集方法和数量;3.按照标准和方法进行检验,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4.对于一些特殊的原材料,如易燃物质、有毒物质等,应采取特殊的安全措施。

四、检验结果的记录和处理1.将检验结果记录在检验报告中,包括样品编号、检验日期、检验结果等信息;2.对不合格的原材料,应及时通知供应商,并进行处理,如退货、更换等;3.对合格的原材料,按照规定进行存储和使用。

五、监控和改进1.建立原材料检验质量控制体系,定期对检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估;2.根据检验结果,及时对检验方法和标准进行调整和改进;3.对于出现重大质量问题的原材料,应进行追溯调查和整改,并与供应商进行沟通和协商。

六、人员培训和管理1.培训检验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其检验水平;2.制定人员考核和奖惩制度,激励员工积极参与和推动原材料检验工作的质量提升。

总之,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原材料检验规范是确保产品质量的重要保障措施。

只有通过严格的检验,确保原材料的质量合格,才能生产出安全可靠的产品,满足客户的需求。

原材料进料检验规范

原材料进料检验规范

原材料进料检验规范原材料进料检验是制造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一项重要环节,其目的是确保原材料的质量和安全性,在后续的生产中避免出现质量问题和安全隐患。

原材料进料检验规范主要包括进料样品的采集、仪器设备的校准、检验方法的选择和检验结果的评定等内容。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原材料进料检验规范的具体要求,以保证产品质量和安全。

首先,进料样品的采集是原材料进料检验的重要环节。

采集样品时,应根据生产需要在合适的时间和地点进行,避免样品污染和变质。

采样时应尽量避免手工接触,采用无菌采样器具或自动取样系统。

采样前应对采样容器进行洗净和消毒,确保容器内无杂质。

采样时应注意避免氧化、水解和挥发等影响样品质量的因素。

其次,仪器设备的校准是确保检验结果准确可靠的重要环节。

检验设备应定期校准,并有相应的校准记录。

校准应由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确保校准的准确性和可追溯性。

同时,仪器设备的使用也应符合操作规程,避免误操作对检验结果产生影响。

第三,对进料样品的检验方法应根据具体的原材料特点和生产工艺要求进行选择。

常见的原材料检验方法包括外观检查、理化指标检测、微生物检测和残留物检测等。

在选择检验方法时,应注意方法的准确性、可靠性和适用性。

同时,还应考虑检验方法的费用和检验周期,避免因检验周期过长而影响生产进度。

在进行原材料进料检验时,还应建立完善的检验记录和档案,确保检验结果可追溯。

检验记录应包括样品信息、检测项目、检验方法、检验结果等内容。

同时,还应保存样品的备样,以备日后需要进行复检。

综上所述,原材料进料检验规范对于保障产品质量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制造企业应根据自身生产需要制定和执行相应的原材料进料检验规范,确保原材料的质量和安全性,提高产品的合格率,并能有效应对潜在的质量问题和安全隐患。

原材料检验规范

原材料检验规范

原材料检验规范原材料检验规范是指对用于生产的原材料进行检验的一套规范和流程。

通过原材料检验规范的实施,可以确保原材料的质量符合生产需求,以提高生产效率、保障产品质量。

1. 检验程序:(1)接收原材料:接收原材料时应进行验收,确认原材料是否符合规定的来料标准和数量要求。

(2)取样:根据取样方案,从接收的原材料中取样,并确保取样方法准确、代表性。

(3)检验项目和方法:根据产品要求和原材料特性,确定相应的检验项目和检验方法。

(4)检验记录:对每个原材料进行检验,记录检验项目、结果和检验人员信息。

2. 检验项目:(1)外观检验:检查原材料的外观是否有异常,如杂质、变色等。

(2)尺寸检验:测量原材料的尺寸,确认其是否符合规定的尺寸范围。

(3)化学成分检验:通过化学分析方法,检测原材料中的化学成分,确保其符合产品要求。

(4)物理性能检验:如强度、韧性、硬度等,根据产品要求确定相应检验方法。

(5)微生物检验:对一些易受微生物污染的原材料,进行微生物检验,确保原材料不含有害微生物。

(6)包装检验:检查原材料的包装是否完好,是否符合规定的包装要求。

3. 检验设备和工具:检验原材料时,需要使用各种检验设备和工具,如显微镜、测量仪器、化学分析仪器等。

这些设备和工具应符合标准并定期维护和校准,以确保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4. 检验依据和标准:原材料的检验依据主要包括生产标准、国家法规、行业标准和企业内部质量管理文件等。

检验应根据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确保检验结果的科学性和可比性。

5. 不合格品处理:若原材料检验不合格,应按照不合格品管理程序进行处理。

可以选择退货、返工或者废弃等不同方式,依据不合格品管理程序进行处理,以避免不合格原材料对产品质量产生影响。

6. 数据分析和持续改进:定期对原材料检验数据进行分析,查找数据中的规律和异常情况,以寻找潜在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提高原材料检验的质量和效率。

综上所述,原材料检验规范是保证原材料质量符合生产需求的标准和流程。

原材料检验的操作规范

原材料检验的操作规范

原材料检验的操作规范篇一:原材料进厂检验管理制度及检验规程原材料进厂检验管理制度1. 目的:为检查生产用原材料、辅料的质量是否符合企业的采购要求提供准则,确保来料质量合乎标准,严格控制不合格品流程,特制定本制度。

2. 适用范围:适用于所有进厂用于生产的原、辅材料和外协加工品的检验和试验。

3.定义:来料检验又称进料检验,是工厂制止不合格物料进入生产环节的首要控制点。

来料检验由质量管理部来料检验专员具体执行。

4.职责:4.1 采购部负责进货的检验和试验工作;4.2 库房负责验收原材料的数量(重量)并检查包装情况;4.3 采购部负责制定《来料检验控制规定》。

5. 来料检验注意事项:5.1来料检验专员对来料进行检验之前,首先要清楚该批货物的质量检测要项,不明之处要向来料检验主管咨询,直到清楚明了为止;5.2 对于新来料,在明确该料的检测标准和方法之后,将之加入《来料检验控制作业标准》。

5.3 来料检验时的考虑因素;5.3.1 来料对产品质量的影响程度;5.3.2 供应商质量控制能力及以往的信誉;5.3.3 该类货物以往经常出现的质量异常;5.3.4 来料对公司运营成本的影响。

;5.3.5 客户的要求。

6.来料检验方法:6.1 外观检测:一般用目视、手感、限度样品进行验证;6.2 尺寸检测:一般用卡尺、千分尺等量具验证;6.3 结构检测:一般用拉力器、扭力器、压力器验证;6.4特性检测:如电气的、物理的、化学的、机械的特性,一般采用检测仪器和特定方法来验证。

7.来料检验方式的选择(见抽检方案) :7.1 全检:适用于来料数量少、价值高、不允许有不合格品物料或工厂指定进行全检的物料。

7.2 抽检:适用于平均数量较多,经常性使用的物料。

(抽检比例待定)8. 来料检验的程序:8.1采购部制定《来料检验控制规定》,由采购部经理批准后发放至检验人员执行。

检验和试验的规范包括材料名称、检验项目、标准、方法、记录要求。

原材料检验规范

原材料检验规范

原材料检验规范
1.材料标识:
每批次的原材料必须有明确的标识,包括材料牌号、生产日期、供应商信息等,以便追溯和管理。

2.外观检查:
检验人员对原材料进行外观检查,包括表面是否有明显划痕、裂纹、凹痕等缺陷,同时检查原材料的形状、尺寸是否符合要求。

3.化学成分分析:
采用光谱分析仪对原材料进行化学成分分析,检测元素含量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关注的主要元素包括碳(C)、硅(Si)、锰(Mn)、磷(P)、硫(S)等。

4.金相组织检查:
取样后进行宏观和显微观金相分析,观察和评估原材料的晶粒结构、晶界清晰度、相分布等情况,判断其是否符合要求。

5.机械性能测试:
进行拉伸试验和弯曲试验,测试原材料的屈服强度、延伸率、韧性等机械性能指标,并与标准要求进行比较和评估。

6.表面处理检查:
若原材料经过表面处理,如镀锌、氧化等,需检查处理层的厚度、附着力、耐腐蚀性等性能是否符合要求。

7.包装和存储:
原材料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需要符合相应的包装要求,并采取合适的储存方式,以确保原材料的质量不受损。

8.记录和报告:
对每批次的原材料检验结果进行详细记录,并及时报告给相关部门,以便进行下一步的制造工序和质量控制。

以上仅为一份冷轧板原材料检验规范的示例,具体的检验要求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重要的是要确保原材料的质量符合要求,以保证最终产品的质量稳定和可靠性。

塑料建材生产原材料质量检验规范

塑料建材生产原材料质量检验规范

塑料建材生产原材料质量检验规范为了确保塑料建材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生产过程中的原材料质量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塑料建材生产中原材料的质量检验规范。

以下是具体的内容:一、原材料选择1. 选材范围:塑料建材生产过程中常用的原材料包括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等。

根据具体产品需求,选择符合标准的原材料。

2. 原材料供应商认证:与可靠的供应商合作,确保原材料的品质可靠,供应稳定。

二、原材料质量检验1. 外观检查:对原材料外观进行检查,包括颜色、纹理、凹凸等,确保符合产品需求。

2. 密度检验:通过测量原材料的密度来判断其质量,密度需符合相关国家标准。

3. 化学成分分析:采用适当的实验方法,对原材料进行化学成分分析,确保成分符合相关标准。

4. 热稳定性测试:通过热稳定性测试来评估原材料的耐热性,确保在正常使用条件下不会发生变形或损坏。

5. 抗拉强度测试:对原材料进行抗拉强度测试,以确保其力学性能满足产品要求。

6. 熔体流动速率测试:通过测量塑料原材料的熔体流动速率,来评估其加工性能和稳定性。

三、原材料质量记录1. 原材料进货记录:建立并完善原材料进货记录,包括供应商信息、批次号、检验结果等内容。

2. 检验报告:对每批原材料进行详细检验,记录检验结果,建立检验报告并归档保存。

四、原材料质量问题处理1. 不合格原材料处理:对于不合格原材料,及时通知供应商,并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理,包括退货、更换等措施。

2. 问题溯源与改进:对于原材料质量问题,进行溯源分析,找出问题根源,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以避免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通过以上的规范化原材料质量检验,塑料建材生产企业可以确保使用的原材料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生产出高质量、安全可靠的塑料建材产品。

企业需要建立相应的检验管理机制,加强与供应商的合作,不断改进原材料质量检验工作,从而提升产品的竞争力和市场认可度。

(完)。

原材料质量检验规范

原材料质量检验规范

原材料质量检验规范一、前言原材料质量对于产品的最终品质具有重要影响。

为了确保产品的质量稳定和满足客户需求,制定本原材料质量检验规范。

二、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所有涉及原材料采购和使用的相关部门,包括但不限于采购部门、生产部门等。

三、定义1. 原材料:指用于产品生产的原始物料,包括但不限于主要配方原料和辅助原料。

2. 质量检验:对原材料进行的系统性、规范化的检查和测试,以确保其符合相关质量标准和要求。

四、原材料质量检验要求1. 供应商选择a) 与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确保供应链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b) 严格审核供应商的资质和质量管理体系,确保供应商具备提供优质原材料的能力。

c) 对新供应商进行试验采购,并评估其产品的质量水平,必要时进行现场考察。

2. 样品提取和保管a) 从供应商处按照一定比例提取原材料样品,确保样品具有代表性。

b) 对样品进行封存和标识,包括样品来源、采样时间等信息,以便日后查询和追溯。

3. 检验项目和方法a) 根据原材料的特性和使用要求,确定相应的检验项目和方法。

b) 检验项目包括外观、化学成分、物理性能、微生物指标等。

c) 使用合适的检验设备和仪器,确保检验结果准确可靠。

4. 检验结果评定a) 对检验结果进行合理评定,判断原材料是否符合质量标准和要求。

b) 对不合格的原材料及时采取措施,如拒收、退货等,确保不符合要求的原材料不进入生产环节。

5. 检验记录和报告a) 检验人员应严格按照要求记录检验过程和结果,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b) 生成检验报告,并将报告归档,以备后续查阅和审计。

六、质量改进和持续监控1. 定期评估供应商的绩效和配合度,与供应商进行沟通和协商,推动其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和产品质量水平。

2. 对不合格原材料的处理进行追踪和分析,找出问题的根本原因,并采取纠正措施,以避免类似问题的再次发生。

3. 建立原材料质量监控指标体系,定期进行质量分析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质量问题,提高产品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本规范规定了本公司所用原材料的检验项目及技术要求。

适用于本公司所用原材料的采购与入库验收。

2.焊条检验规范2 .1技术要求2.1.1焊条型号:碳钢焊条J422(E4303) 、J5062.1.2 焊条表面不应有裂纹、气泡、锈蚀及剥落缺陷。

2.1.3 焊条质量保证书或合格证齐全,出厂日期在保质期内。

规格型号标识与实物相符,包装完好。

检验方法对2.1.1、、项用目测检查。

对入厂的焊条,验证分承包方提供的该批焊条的货物清单、质量保证书、合格证,对长期供货的供方可半年一次提供质量保证书。

抽样方案及判定依据按1%的比例进行:有1 件不合格,加倍抽取,加倍抽取检查仍有不合格时,判整批不合格。

3.焊丝检验规范技术要求3.1.1焊丝型号:H08,φ3.1.2外观:表面光滑平整,不应有毛刺、划痕、锈蚀和氧化等,镀铜层均匀牢固,无起鳞与剥离现象。

3.1.3焊条质量保证书或合格证齐全,出厂日期在保质期内。

规格型号标识与实物相符,包装完好。

3.1.4尺寸:应符合下表的规定检验方法3.2.1 对、、项用目测检查,对入厂的焊丝,验证供方提供的该批焊丝的货物清单、质量保证书、合格证。

3.2.2 对项用游标卡尺检查。

抽样方案及判定依据每批按1%的比例进行且不少于5盘,有1 盘不合格,加倍抽取,加倍抽取检查仍有不合格时,判整批不合格。

4.钢板检验规范技术要求4.1.1表面质量:钢板表面不得有气泡、裂缝、结疤、拉裂和夹渣,不得有分层。

4.1.2化学成分符合下表要求4.1.3钢板厚度应符合下表要求4.1.4钢板宽度应符合下表要求4.1.5钢板长度应符合下表要求4.1.6质量证明:有生产厂家的产品质量证明书,并加盖销售单位印章。

4.1.7 碳素结构钢板力学性能应符合GB/T700-2006低合金高强度钢板力学性能应符合GB/T1591-2008优质碳素结构钢力学性能应符合GB/T699-1999。

检验方法4.2.1对项、项用目测的方法。

4.2.2对项用天平、分光光度计、碳硫分析仪进行测量分析。

4.2.3对项、、项用游标卡尺、千分尺、钢卷尺进行测量。

4.2.4对项用万能材料试验机进行试验。

抽样方案及判定依据:4.3.1组批:同一牌号、同一质量等级、同一品种、同一尺寸、同一交货状态的钢材组成一批,每批重量不大于60吨。

4.3.2外观尺寸抽样及判定每批件数小于等于5件,进行全检;批量超过5件按10%的比例但不少于5件进行抽样;有一件不合格加倍抽取,加倍抽样仍有不合格,则判定该批不合格。

4.3.3力学性能取样执行GB/T2975-1998要求。

4.3.4化学分析取样执行GB/T20066-2006。

5. 圆钢检验规范技术要求5.1.1表面质量圆钢表面不得有拉裂、夹渣、分层及氧化铁皮。

5.1.2化学成分应符合的要求。

5.1.3圆钢的直径符合下表规定:5.1.4圆钢定尺长度允许偏差+60mm。

5.1.5质量证明:有生产厂家的产品质量证明书,并加盖销售单位印章。

5.1.6 碳素结构钢板力学性能应符合GB/T700-2006低合金高强度钢板力学性能应符合GB/T1591-2008优质碳素结构钢力学性能应符合GB/T699-1999。

检验方法5.2.1对项、项采用目测的方法。

5.2.2对项用天平、碳硫分析仪、分光光度计进行测量。

5.2.3对项用游标卡尺测量。

5.2.4对项用钢卷尺进行测量。

5.2.5对项用万能材料试验机进行试验。

抽样方案及判定依据5.3.1组批:同一牌号、同一质量等级、同一品种、同一尺寸、同一交货状态的钢材组成一批,每批重量不大于60吨。

5.3.2外观尺寸抽样及判定每批件数小于等于5件,进行全检;批量超过5件按10%的比例但不少于5件进行抽样;有一件不合格加倍抽取,加倍抽样仍有不合格,则判定该批不合格。

5.3.3力学性能取样执行GB/T2975-1998要求。

5.3.4化学分析取样执行GB/T20066-2006。

6角钢检验规范技术要求6.1.1表面质量角钢表面不得有拉裂、分层和氧化铁皮;不得有明显扭转。

6.1.2化学成分符合的要求。

6.1.3角钢的边宽b、边厚d尺寸符合下表的规定6.1.4质量证明:有生产厂家的产品质量证明书,并加盖销售单位印章。

6.1.5 碳素结构钢板力学性能应符合GB/T700-2006低合金高强度钢板力学性能应符合GB/T1591-2008优质碳素结构钢力学性能应符合GB/T699-1999。

检验方法6.2.1对项和项采用目测。

6.2.2对项采用天平、碳硫分析仪、分光光度计进行测量。

6.2.3对项用游标卡尺、钢直尺、千分尺测量。

6.2.4对项用万能材料试验机进行试验。

抽样方案及判定依据6.3.1组批:同一牌号、同一质量等级、同一品种、同一尺寸、同一交货状态的钢材组成一批,每批重量不大于60吨。

6.3.2外观尺寸抽样及判定每批件数小于等于5件,进行全检;批量超过5件按10%的比例但不少于5件进行抽样;有一件不合格加倍抽取,加倍抽样仍有不合格,则判定该批不合格。

6.3.3力学性能取样执行GB/T2975-1998要求。

6.3.4化学分析取样执行GB/T20066-2006。

7.槽钢技术要求7.1.1表面质量表面不允许由裂缝、折叠、结疤、分层和夹杂,表面允许有局部的发纹、凹坑、麻点、刮痕和氧化铁皮压入等缺陷存在。

7.1.2化学成分符合4.1.2的要求。

7.1.3外观尺寸7.1.4质量证明:有生产厂家的产品质量证明书,并加盖销售单位印章。

7.1.5 碳素结构钢板力学性能应符合GB/T700-2006低合金高强度钢板力学性能应符合GB/T1591-2008优质碳素结构钢力学性能应符合GB/T699-1999。

检验方法7.2.1对项和项采用目测。

7.2.2对项采用天平、碳硫分析仪、分光光度计进行测量。

7.2.3对项用游标卡尺、钢直尺、千分尺测量。

7.2.4对项用万能材料试验机进行试验。

抽样方案及判定依据7.3.1组批:同一牌号、同一质量等级、同一品种、同一尺寸、同一交货状态的钢材组成一批,每批重量不大于60吨。

7.3.2外观尺寸抽样及判定每批件数小于等于5件,进行全检;批量超过5件按10%的比例但不少于5件进行抽样;有一件不合格加倍抽取,加倍抽样仍有不合格,则判定该批不合格。

7.3.3力学性能取样执行GB/T2975-1998要求。

7.3.4化学分析取样执行GB/T20066-2006。

8. 钢管技术要求8.1.1表面质量表面不允许由裂缝、折叠、结疤、分层、夹杂和压扁。

8.1.2化学成分符合的要求。

8.1.3外观尺寸8.1.3.1外径允许偏差8.1.3.2壁厚偏差8.1.3.3弯曲度允许偏差8.1.4质量证明:有生产厂家的产品质量证明书,并加盖销售单位印章。

检验方法8.2.1对项和项采用目测。

8.2.2对项采用天平、碳硫分析仪、分光光度计进行测量。

8.2.3对项用游标卡尺、钢直尺、千分尺测量。

抽样方案及判定依据8.3.1组批:同一牌号、同一质量等级、同一品种、同一尺寸、同一交货状态的钢材组成一批,每批重量不大于60吨。

8.3.2外观尺寸抽样及判定每批件数小于等于5件,进行全检;批量超过5件按10%的比例但不少于5件进行抽样;有一件不合格加倍抽取,加倍抽样仍有不合格,则判定该批不合格。

9 螺栓检测项目和方法技术要求9.1.1质量证明:本公司采购的每一批螺栓必须附有证明该批螺栓符合标准要求的厂家质量证明,并且要求质量证明书上的规格、级别应与实物相符。

9.1.2标志与包装a.规格较大(在M20以上)的普通六角头螺栓以及等级在8.8S以上(包括8.8S)的高强度六角头螺栓在螺栓头部或侧面要求有等级标志。

b.用袋进行包装的螺栓,要求每袋内均含有合格证,并且每袋上都要有明显的标识,标识内容有:等级、规格、数量、日期等。

c.产品应清除污垢和金属屑,无金属镀层的产品表面应涂有防锈剂,在正常运输和保管条件下,应保证自最终之日起半年内不生锈。

9.1.3外观质量a.产品表面不得有裂缝、凹坑、皱纹和切痕缺陷。

b.镀锌层结合牢固,具有使用性平滑,并不得有漏镀现象。

c.螺栓螺母表面尤其是螺纹部分不允许存在锌渣,螺栓螺母配合公差良好,对于内螺纹,无论是先攻丝还是在热镀锌后攻丝均可。

9.1.4螺栓尺寸v1.0 可编辑可修改检验简图见下图。

a.普通六角头螺栓基本尺寸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D ds k eminsmaxsminM12d±±18M14d±±21M16d±10±24M18d±±27M20d±±30M22d±14±3433 M24d±15±3635 M27d±17±4140 M30d±±4645 M33d±121±5049 M36d±1±55M39d±125±60M42d±126±65M45d±128±70M48d±130±75M52d±33±80M56d±35±85b. C级六角螺母基本尺寸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c.C级平垫圈基本尺寸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d.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基本尺寸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e.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母基本尺寸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f.钢结构用高强度垫圈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9.1.5螺栓长度a.普通六角头螺栓长度及公差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b.钢结构用大六角头螺栓长度及公差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检验方法9.2.1对、、项采用目测的方法。

9.2.2对、采用游标卡尺、千分尺和钢卷尺的方法。

抽样方案9.3.1尺寸抽样:每批螺栓及与之配套的螺母和垫圈中的每一种规格抽取1-3个螺栓与螺母进行尺寸检测,只作一个偏差较大的记录,垫圈只测量不作记录。

但在合同中顾客有要求时,按照合同的要求做。

9.3.2外观抽样:每批螺栓中的每种规格抽取一袋,进行投袋检查外观锌渣、裂纹情况。

9.3.3复验规则:发现螺栓外观有不合格的现象,增加投袋数量,不合格螺栓数量较大时,作退货处理;尺寸不符合要求时,作退货处理;机械性能不合格时,抽取双倍数量的螺栓进行复检,如果复检不合格,作退货处理。

钢丝绳技术要求10.1.1外观质量a.钢丝绳应捻质均匀、紧密和不松散,在展开和无负荷的情况下,钢丝绳不得呈波浪状。

绳内钢丝不得有交错、折弯和断丝等缺陷。

b.在同一条钢丝绳中,捻距不得有明显的差距。

c.钢丝绳应能弯曲盘绕,可盘绕的最小直径不应大于18倍钢丝绳直径。

d.钢丝绳每股应镀锌,且镀锌均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