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路面设计计算

沥青路面设计计算
沥青路面设计计算

沥青混凝土路面计算书

一、交通量的计算

根据任务要求,其中与路面损坏有关的各类车俩交通量如下表

1、 计算累计当量轴次 累计当量轴次表 表2-1

车辆类型

交通量 (辆/d)

后轴 前轴 总换算系数

当量轴次 (次/d)

轴数系数C 1

轮组系数 C 2 后轴重(KN) 后轴换算系数

轴数系数C 1 轮组系数 C 2 前轴重(KN) 前轴换算系数

桑塔纳 3771 五十铃

6493

1

6.4 (18.5)

0.147 ( / )

0.147 ( / ) 974 解放CA10B 3883 1

1.0

60.85 0.115 (0.019) 1

6.4 (18.5) 19.4

0.005

0.125 (0.019) 406 (64) 黄河JN150 1383

1

1.0

101.6

1.071 (1.135) 1 6.4 (18.5) 49.0

0.287 (0.003) 1.358 (1.138) 1881 (1579) 黄河JN162 290

1

1.0

115.0

1.836 (3.059) 1 6.4 (18.5) 59.5 0.668 (0.29)

2.50 (

3.350) 728 (972) 交通SH361 28

2.2

1.0

2× 110.0 3.330 (6.431) 1 6.4 (18.5) 60.0 0.694 (0.311) 4.02 (6.74) 134 (186) 合计

4123 (2801)

当以设计弯沉值为指标以及验算沥青层层底拉应力时,凡轴载大于25KN 的各级轴载(包括车辆的前、后轴),均应按下式换算成标准轴载P 的当量作用次数N 。

4.35

121

k

i i i P N C C n P =??= ?

??∑ 《规范》3.1.2-1

式中:

i i 1i 2N-d

n -d

P-KN ;P -KN ;C -3m m 3m C =1+1.2m-1.1.2C -次标准轴载的当量轴次();

次被换算车型的各级轴载作用次数();

标准轴载()被换算车型的各级(单根)轴载()

被换算车型各级轴载的轴级系数,当轴间距大于时,按单独的一个轴计算,轴数系数即为;当轴间距小于时,按双轴或多轴计算,轴数系数为()(《规范》JDG D50-2006(3-2));被换算轴载的轮组系 6.4 1.00.38.

数,单轮组为,双轮组为,四轮组为

当以半刚性材料层的拉应力为设计指标时,凡大于50KN 的轴载均(包括车辆的前、后轴)应按照下式换算成标准轴载P 的当量周次N'

8

'''

121

k

i i i P N C C n P =??= ???∑ 《规范》3.1.2-3

式中:

1i 2''''N -d C -C =1+2m-1.1.2C -.5 1.00.09.1.2-次以半刚性材料层的拉应力为设计指标时的标准轴载的当量轴次();

被换算车型各级轴载的轴数系数,以拉应力为设计指标时,双轴或多轴的轴 数系数按()(《规范》JTG D50-2006(3-4))计算;被换算轴载的轮组系数,单轮组为18,双轮组为,四轮组为。 其余符号含义参照式子(31)

2、设计车道累计当量轴次e N

[(1)1]365

t e N N γηγ

+-?=

《规范》JTG D50-2006 (3.1.7)

式中:

t :设计年限,三级公路t=8年; N: 路面竣工后第一年的平均日当量轴次; γ:设计年限内交通量的平均年增长率,γ=0.05 η:车道系数,三级公路取,η=0.6

()[]()[]次6

8

109.2856.034.412305

.0365105.0136511?=???-+=?-+=

ηγγN N t

e

()[]()[]次6

8

'

'

106.3556.085.280105

.0365105.0136511?=???-+=?-+=

ηγγN N t

e

由《规范》JTG-D50表3.18查得,属中等交通。

二、确定路基干湿类型

路线经过的地区属于2VI 区,土质为砾石类土,含有少量的粘土,根据勘测知此路段路基属于干燥类路基。对于此类土,其路基分界稠度为1.05,因此取路基的平均稠度为1.05。由JTG-D50表F.0.3查得土基的回弹模量Eo=35MPa>30MPa 。

三、初步拟定路面结构层及力学计算参数

细粒式 4cm 1400MPa 简 化 为

中粒式 8cm 1200MPa 细粒式 h=4cm E 1=1200 水泥稳定碎石 20cm 1600MPa 中粒式 H=? E 2=1000 天然砂砾 ? 200MPa 土 基 0E =35MPa

土 基 35MPa

376.065.104==

δ

1h 68.000410021==1Ε2Ε 290.000

215

3==2Ε0Ε

查三层体系弯沉系数诺莫图8-11得 1.6=α 42.11=k ,则

85.04

5.042.11.665.107.021

029.000412112=??????==

F k p l E k d δα

又查得

15.4=δ

H

cm H 44.265.1015.4=?=

代入当量厚度换算公式《路基路面工程》公式8-27: 4

.22

1

2

E E h H i

n i i ∑-==

8

.280021200

h 0021006120844.244

.244.2=+?+=h 解得:

得4h =28.8cm ,即水泥稳定沙砾层厚度取30cm 。

初步拟定路面结构层及力学计算参数表 表2-2

层次

结构层名称

厚度

i h (cm)

计算弯沉

计算沥青砼拉应力

计算水泥稳定沙砾拉

应力

()i E MPa

()

i E MPa

()sp

MPa σ

()i E MPa

()sp

MPa σ

1

细粒式沥青混凝土(AC-13) 4 1400 2000 1.2 1800 1.0

2

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20) 8 1200 1800 1.0 1500 1.0

3 水泥稳定碎石 20 1600 3500 0.5 3500 0.5 4

天然砂砾 (30) 200 200 — 200 — 5

土路基

35

35

四、验算该路面结构

根据经验与内力分析,基层同面层的回弹模量比不应小于0.30,土基与基层的模量比应为0.08-0.40

1、按弯沉指标计算水泥稳定砂砾层厚度h 3

设计弯沉:b s c e d A A A N l 2.0600-= 《规范》JTG D50-2006 (8.0.5)

e N ——设计年限内一个车道上累计轴次,取e N = 6109.28?(次)

c A ——公路等级系数,三级路公路取1.2

s A ——面层类型系数,取1.0

b A ——基层类型系数,该路面结构为半刚性基层、底基层总厚度等于或大于20cm 时,

取0.1=b A

()

()mm l d 01.01.290.10.12.1109.286002

.06

=?????=-

综合修正系数:

36

.0038

.0200063.1???

?

????

?

???=p E l F s δ 《规范》JTG D50-2006

(8.0.12-2)

二级公路所用车辆荷载为:标准轴载P=100KN

s l ——路面实际弯沉,当设计计算路面厚度时实际弯沉按设计弯沉取值,

即s l =29.1(0.01mm )

0E ——路基土回弹模量,0E =35MPa

p ——标准轴载轮胎接地压强,MPa p 7.0= 路基路面19P

δ——当量圆半径,65.102

3

.2121

==

=d δ 路基路面19P 45.07.05365.1020001.2963.136

.038

.0=??

?

????

?

?

????=F

2、验算细粒式沥青混凝土面层层底拉应力(仍以上述求3h 时简化的三层体系求

解)

细粒式 4cm 2000MPa 简 化 为

中粒式 8cm 1800MPa 细粒式 h=4cm MPa E 00201= 水泥稳定碎石 20 3500MPa 中粒式 H=? MPa E 00812= 天然砂砾 30cm 200MPa 土 基 MPa E 530=

土 基 35MPa AC-13抗拉强度结构系数: c e

S A N K 02

.009.0?=

《规范》JTG D50-2006 (8.0.6-2)

585.22

.1)109.28(09.022

.06=??=

容许拉应力:

M P a K S

sp

R 469.058

5.20

.1==

=

σσ 《规范》JTG D50-2006 (8.0.6-1) 由

376.065.104==

δ

1h 667.00020008112==E E 032.000

815

3==2Ε0Ε

cm H 52.4800

81200

03008135002089.09.0=?+?+=

4.9365

.1052.48

==

δ

H

查《路基路面工程》诺谟图8—13,发现拉应力系数已不能从图中查出,表明中粒式AC-16沥青混凝土层底将受压应力(或拉应力很微小),应视为拉应力验算通过。 3、验算中粒式沥青混凝土面层层底拉应力

将五层体系简化成上层为粗粒式沥青混凝土,中层为水泥稳定沙砾以及土基组成的三层

体系。

中粒式 4cm 2000MPa

简 化 为

粗粒式 8cm 1800MPa 中粒式 h=? MPa E 00181= 水泥稳定碎石 20cm 3500MPa 水泥稳定碎石 H=? MPa E 35002= 天然砂砾 30cm 200MPa

土 基 MPa E 530=

土 基 35MPa

AC-20中粒式沥青混凝土抗拉强度结构系数:

c e

S A N K 02

.009.0?=

《规范》JTG D50-2006 (8.0.6-2)

585.22

.1)109.28(09.022

.06=??=

容许拉应力:

M P a

K S

sp

R 391.058

5.21

==

=

σσ 《规范》JTG D50-2006 (8.0.6-1)

21.253500200

03209

.0=?+=H

则:

0.7511

h

1.9400

81350012==E E

01.03500

5

320==E E

1.99565.1046.21==δH 查《路基路面工程》诺谟图8—13,发现拉应力系数已不能从图中查出,表明粗粒式AC-25沥青混凝土层底将受压应力(或拉应力很微小),应视为拉应力验算通过。

4、验算水泥稳定碎石层层底拉应力

抗拉强度结构系数:

()

703.12

.1109.2835.011

.06

=??=

s k 《规范》JTG D50-2006 (8.0.6-3)

容许拉应力:

MPa k s

sp

R 294.0703

.15

.0==

=

δδ 由于水稳层下有天然砂砾,故将水泥稳定沙砾层作为上层,天然砂砾层作为中层,以下为下层。

1.87865.1020==

δ

h

057.03500

200

12==E E

751.0200

5

320==E E

查《路基路面工程》诺谟图8—13,发现拉应力系数已不能从图中查出,表明水泥稳定

细粒式 4cm 2000MPa 简 化 为

中粒式 8cm 1800MPa 水泥稳定碎石 h=? 13500E MPa = 水泥稳定碎石 20cm 3500MPa 天然砂砾 H=35cm 2200E MPa = 天然砂砾 30cm 200MPa 土 基 MPa E 530=

土 基 38MPa

沙砾层底将受压应力(或拉应力很微小),应视为拉应力验算通过。

5、弯沉验算:

采用计算水泥稳定沙砾时结构层换算体系。

4

.22

1

2

E E h H i

n i i ∑-== 4.7674002120003002100612084.24.2=?+?+=

376.065.104==

δ

h

203.465

.104.767

4==δH

86.00041002112==E E 290.000

215320==E E 查《路基路面工程》诺谟图8—11得

1.6=α 4

2.11=k 75.02=k

理论弯沉系数937.475.042.11.621=??==k k L αα 路表轮中心处的实际弯沉s l 为:

61

.158.003.161

.1158.0003.10041937.4537.065.1043984398?

?

?

??????=???

? ??=E

E p l L

s αδ

因为s l =28.698(0.01mm )

1.2m+1.59m=

2.79m 大于 1.6m 所以防冻厚度验算通过。

国内外沥青路面设计方法分析

第5期(总第118期) ■综合论述 国内外沥青路面设计方法分析 姚连军1,李丽2 (1.重庆市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重庆401121;2.重庆交通大学,重庆400074) 摘要基于国内外沥青路面现有设计体系,介绍了经验法、力学-经验法、基于性能设计法三大类别,并针对其代表性的设计方法的特点进行了评析;结合我国沥青路面结构设计体系,指出我国设计体系中存在的设计指标、路面材料设计参数、交通荷载等方面存在缺陷,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道路工程;沥青路面;设计方法;设计指标 Abstract:Based on current design of asphalt pavement both home and abroad,the paper has made introduction to three means of design,namely empirical method,stress empirical method and property-centered method.Moreover,it has made comments on certain representative features of designs.Taking structure design of asphalt pavement in China into account,the paper presents some demerits in design target,parameter of pavement materials,traffic capacity and the like and finally proposes solutions to such problems. Keywords:highway engineering,asphalt pavement,means of design,design target 沥青路面是在柔性基层、半刚性基层上,铺筑一定厚度的沥青混合料作面层的路面结构。沥青路面设计的任务是根据使用要求及气候、水文、土质等自然条件,密切结合当地实践经验,设计经济合理的路面结构使之能起到承受交通荷载和环境因素的作用,在预定的使用期限内满足各级公路相应的承载能力、耐久性、舒适性和安全性的要求。以沥青路面为主的柔性路面设计理论与方法研究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其发展历程经历了经验法和力学-经验法、基于性能的设计方法等类型。 1国外沥青路面设计方法 1.1经验法 经验法主要通过对试验路或使用道路的实验观测,建立路面结构(结构层组合、厚度和材料性质)、荷载(轴载大小和作用次数)和路面性能三者间的经验关系。最为著名的经验设计方法有CBR法和AASHTO法。 CBR法[1~2]以CBR值作为路基土和路面材料(主要是粒料)的性质指标。通过对已损坏或使用良好的路面的调查和CBR测定,建立起路基土CBR轮载~路面结构层厚度(以粒料层总厚度表征)三者间的经验关系。利用此关系曲线,可以按设计轮载和路基土CBR值确定所需的路面层总厚度。路面各结构层次的厚度,按各层材料的CBR值进行当量厚度换算。不同轮载的作用按等弯沉的原则换算为设计轮载的当量作用。此方法设计过程简单,概念明确,适用于重载、低等级的路面设计;但CBR值仅是一种经验性的指标,并不是材料承载力的直接度量指标,它与弹性变形量的关系很小。而路基土应工作在弹性范围内的应力状态下,因而,路面结构设计对路基土的抗剪强度并无直接兴趣,更关心的是路基土的回弹性质(回弹模量)及其在重复荷载作用下的塑性应变。 AASHTO法[3~4]是在AASHO试验路的基础上建立的,整理试验路的试验观测数据,得到的路面结构-轴载-使用性能三者间的经验关系式。AASHTO方法提出了现时服务能力指数(PSI)的概念,以反映路面的服务质量。不同轴载的作用,按等效损坏(PSI)的原则进行转换。路面使用性能指标PSI,主要受平整度的影响,与裂缝、车辙、修补等损坏的关系很小。因此,这是一项反映路面功能性能的指标,而不是表征路面结构性损坏的指标。此外,这个方法源于一条试验路的数据,仅反映一种路基土和一种环境条件,推广应用于其它地区或国家时便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但AASHO试验路的测定数据得到了良好的整理和保存,为许多力学-经验法的设计指标和参数验证提供了丰富的依据[5]。AASHO法提出了轴载换算的概念和公式,考虑了结构的可靠度和排水条件的影响,这些思想对后来世界各国的设计思想产生了很大的影响。1.2力学-经验法 力学-经验法利用在力学反应量与路面性能(各种损坏模式)之间建立的性能模型,按设计要求设计路面结构。从20世纪60年代初开始,各国科技人员致力于研制和实施沥青路面的力学-经验设计法,著名的有AI法和Shel1法。 Shell法[6]是由英、荷壳牌石油公司研究所研究、发展和完善起来的。在该设计方法中,混合料的粘弹性性质以其劲度模量体现,其值取决于沥青含量、沥青劲度和沥青混合料的空隙率。路基模量受应力影响,路基动态模量可以通过现场的动态弯沉试验在道路实际湿度条件和荷载条件下测定,也可在室内通过三轴仪测定。此方法中交通荷载以标准双轮轴载次数为代表,设计年限内的累计轴次即为设计寿命。临界荷位的应力应变由计算机程序BISAR计算。Shell设计法考虑了控制疲劳开裂的沥青层底面的容许水平拉应变ε fat 和控 制永久变形的路基顶面的容许竖向压应变ε z 两项主要设计标准和水泥稳定类材料底面的弯拉应力和路表面的永久变 3 ··

沥青路面设计计算案例及沥青路面课程设计

a沥青路面设计计算案例 一、新建路面结构设计流程 (1)根据设计要求,按弯沉或弯拉指标分别计算设计年限内一个车道的累计标准当量轴次,确定设计交通量与交通等级,拟定面层、基层类型,并计算设计弯沉值或容许拉应力。 (2)按路基土类与干湿类型及路基横断面形式,将路基划分为若干路段,确定各个路段土基回弹模量设计值。 (3)参考本地区的经验和规范拟定几种可行的路面结构组合与厚度方案,根据工程选用的材料进行配合比试验,测定各结构层材料的抗压回弹模量、劈裂强度等,确定各结构层的设计参数。 (4)根据设计指标采用多层弹性体系理论设计程序计算或验算路面厚度。如不满足要求,应调整路面结构层厚度,或变更路面结构组合,或调整材料配合比,提高材料极限抗拉强度,再重新计算。 (5)对于季节性冰冻地区应验算防冻厚度是否符合要求。 (6)进行技术经济比较,确定路面结构方案。 需要注意的是,完成结构组合设计后进行厚度计算,厚度计算应采用专业设计程序。有关公路新建及改建路面设计方法、程序及相关要求详见《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二、计算示例 (一)基本资料 1.自然地理条件 新建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地处Ⅱ2区,拟采用沥青路面结构进行施工图设计,填方路基高1.8m,路基土为中液限黏性土,地下水位距路床表面2.4m,一般路基处于中湿状态。 2.土基回弹模量的确定 该设计路段路基处于中湿状态,路基土为中液限黏性土,根据室内试验法确定土基回弹模量设计值为40MPa。 3.预测交通量 预测竣工年初交通组成与交通量,见表9-11.预测交通量的年平均增长率为5.0%.

(二)根据交通量计算累计标准轴次Ne ,根据公路等级、面层、基层类型及Ne 计算设计弯沉值。 解:1.计算累计标准当量轴次 标准轴载及轴载换算。 路面设计采用双轮组单轴载100KN 为标准轴载,以BZZ-100表示,根据《沥青路面设计规范》规定,新建公路根据交通调查资料,主要以中客车、大客车、轻型货车、中型货车、大型货车、铰链挂车等的数量与轴重进行预测设计交通量,即除桑塔纳2000外均应进行换算。计算公司为: 35.4121)(∑==n i i i P P n C C N 对于北京BJ130型轻型货车 前轴:C1=1,C2=6.4,Pi=13.4KN ,ni=260 N=C1×C2×ni ×(Pi/P )4.35=1×6.4×260×(13.4/100)4.35=0.3(次/d) 后轴:C1=1,C2=1,Pi=27.4KN ,P=100KN,ni=260 N=C1×C2×ni ×(Pi/P )4.35=1×1×260×(27.4/100)4.35 =0.9(次/d) 对于东风EQ140型中型货车 前轴:N=7.9(次/d) 后轴:N=133.9(次/d) 对于东风SP9250型铰接挂车 前轴:N=110(次/d) 后轴:N=1704.3(次/d) 对于黄海DD680型大客车 前轴:N=129.3(次/d) 后轴:N=305.8(次/d) 对于黄河JN163型重型货车 前轴:543.3(次/d) 后轴:N=1534.8(次/d) 对于江淮AL6600型中客车 前轴:N=0.6(次/d) 后轴:N=0.7(次/d) 合计:N=4471.8(次/d) 累计标准当量轴次Ne 。 沥青路面高速公路设计使用年限以15年计,车道系数η=0.45,则累计当量轴次为:

沥青路面设计计算

沥青混凝土路面计算书 一、交通量的计算 根据任务要求,其中与路面损坏有关的各类车俩交通量如下表 1、 计算累计当量轴次 累计当量轴次表 表2-1 车辆类型 交通量 (辆/d) 后轴 前轴 总换算系数 当量轴次 (次/d) 轴数系数C 1 轮组系数 C 2 后轴重(KN) 后轴换算系数 轴数系数C 1 轮组系数 C 2 前轴重(KN) 前轴换算系数 桑塔纳 3771 五十铃 6493 1 6.4 (18.5) 0.147 ( / ) 0.147 ( / ) 974 解放CA10B 3883 1 1.0 60.85 0.115 (0.019) 1 6.4 (18.5) 19.4 0.005 0.125 (0.019) 406 (64) 黄河JN150 1383 1 1.0 101.6 1.071 (1.135) 1 6.4 (18.5) 49.0 0.287 (0.003) 1.358 (1.138) 1881 (1579) 黄河JN162 290 1 1.0 115.0 1.836 (3.059) 1 6.4 (18.5) 59.5 0.668 (0.29) 2.50 ( 3.350) 728 (972) 交通SH361 28 2.2 1.0 2× 110.0 3.330 (6.431) 1 6.4 (18.5) 60.0 0.694 (0.311) 4.02 (6.74) 134 (186) 合计 4123 (2801) 当以设计弯沉值为指标以及验算沥青层层底拉应力时,凡轴载大于25KN 的各级轴载(包括车辆的前、后轴),均应按下式换算成标准轴载P 的当量作用次数N 。 4.35 121 k i i i P N C C n P =??= ? ??∑ 《规范》3.1.2-1 式中:

现行公路沥青路面设计实例计算书汇总

现行公路沥青路面设计实例计算书汇总 内容提要配合《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17)和已发行的《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11)的有关内容,东南大学编制了《公路路面设计程序系统》(HPDS2017),本文仅对其中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的实例计算进行详细汇总,供设计人员参考。 关键词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实例计算汇总 0 前言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17)的设计方法与前规范有很大不同,为使设计人员较快掌握与之配套的《公路路面设计程序系统》(HPDS2017),特编本实例计算详细汇总。 表1 现行公路沥青路面设计实例计算书汇总表 1 新建二级公路计算书 (1)新建二级公路计算书: 一、交通量计算 公路等级二级公路 目标可靠指标 初始年大型客车和货车双向年平均日交通量(辆/日) 900 路面设计使用年限(年) 12 通车至首次针对车辙维修的期限(年) 12 交通量年平均增长率%

方向系数 .55 车道系数 1 整体式货车比例 45 % 半挂式货车比例 25 % 车辆类型 2类 3类 4类 5类 6类 7类 8类 9类 10类 11类 满载车比例 .1 .41 .12 0 .38 .59 .32 .47 .41 .42 初始年设计车道大型客车和货车年平均日交通量(辆/日) 495 设计使用年限内设计车道累计大型客车和货车交通量(辆) 2960466 路面设计交通荷载等级为轻交通荷载等级 当验算沥青混合料层疲劳开裂时: 设计使用年限内设计车道上的当量设计轴载累计作用次数为 7500888 当验算无机结合料稳定层疲劳开裂时: 设计使用年限内设计车道上的当量设计轴载累计作用次数为 +08 当验算沥青混合料层永久变形量时: 通车至首次针对车辙维修的期限内设计车道上的当量设计轴载累计作用次数为 7500888 当验算路基顶面竖向压应变时: 设计使用年限内设计车道上的当量设计轴载累计作用次数为 +07 二、路面结构设计与验算 路面结构的层数 : 5 设计轴载 : 100 kN 路面设计层层位 : 4 设计层起始厚度 : 200 (mm) 层位结构层材料名称厚度模量泊松比无机结合料稳定类材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 (mm) (MPa) 料弯拉强度( MPa) 永久变形量( mm )

沥青路面面层回弹弯沉值的设计与检测(精)

沥青路面面层回弹弯沉值的设计与检测 姚永鹤王艳红曹燕君 (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学院,浙江东阳 322100) 摘要:回弹弯沉值是沥青路面公路工程设计和检测的重要指标,我们结合实例阐述沥青路面面层弯沉设计值的计算、非标准轴载和标准轴载下弯沉实测值之间的换算、工程现场弯沉检测值的修正以及对弯沉检测项目的评定进行了理论分析,为具体的工程实践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参考依据。关键词:沥青路面回弹弯沉设计值检测值 Bituminous Pavement Road SurfaceSnapping Back Deflection Value Design and Examination Yao Yonghe, Wang yanhon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 Dept. Guangsha College of Applied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Dongyang 322100,Zhejiang) Abstract: The snapping back deflection value was the bituminous pavement highway engineering design and the examination important target, this article unifies the example to elaborate the bituminous pavement deflection design value's computation, under the non-standard axle load and the standard axle load between the deflection actual value's conversion, the project scene deflection examination value's revision, as well as has carried on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the discussion to the deflection examination project's evaluation, has provided the practical and feasible reference for the concrete project practice. Key words: Bituminous pavement;Snapping back;Deflection;Elongation values;Design valuel 1 背景资料 杭州市某两地之间拟建一条四车道的一级公路,在使用期内交通量的年平均增长率为10%。该路段处于Ⅶ7区为粉质土,稠度 =1.00,沿途有大量碎石集料,并有石灰供给,基层采用25cm厚的水泥碎石。预测该路段竣工后第一年的交通组成如表1所表示。 表1 预测交通组成表 车型三菱T653B 黄河JN163 江淮HF150 解放SP9200 湘江HQP40 东风EQ155 前轴重(kN)后轴重(kN) 29.3 58.6 45.1 31.3 23.1 26.5 48.0 114.0 101.5 78.0 73.2 56.7 后轴数 1 1 1 3 2 2 后轴轮数双轮组双轮组双轮组双轮组双轮组双轮组 后轴距———>3m >3m 3m

国内外沥青路面设计方法综述

国内外沥青路面设计方法综述 周利,蔡迎春,杨泽涛 (郑州大学环境与水利学院,郑州450002) 摘要:当前世界各国众多的沥青路面设计方法,可概括地分为2类:一类是以经验或试验为依据的经验法;一类是以力学分析为基础,考虑环境、交通条件以及材料特性为依据的力学-经验法。简要介绍目前国内外典型设计方法(CBR法、A ASHT O法、S HEL L法、A I法及国内方法),并比较其优缺点,针对现行设计方法,特别是我国设计方法,提出改进意见。 关键词:沥青路面;设计方法;综述 文章编号:1009-6477(2007)04-0036-04中图分类号:U416.217文献标识码:B S ummary of Dome stic&Overseas Asphalt Paveme nt Design M ethod Zhou Li,Cai Y ingc hun,Y ang Zetao 沥青路面是在柔性基层、半刚性基层上,铺筑一定厚度的沥青混合料作为面层的路面结构。以沥青路面为主的柔性路面设计理论与方法研究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其发展历程经历了古典法、经验法和力学-经验法3个阶段。当前世界各国众多的沥青路面设计方法大体为后面2种,即以工程使用经验或试验为依据的经验法和以力学分析为基础,考虑环境、交通条件以及材料特性为依据的力学-经验法。为了更好地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有助于指导今后设计方法的研究,本文简要介绍目前国内外几种典型的设计方法:(1)经验法的代表方法:CBR法和A AS HTO法;(2)力学-经验法的典型代表:AI法和SHEL L法;(3)我国2004规范(报批稿)采用的设计方法,并作简单评价。 1国外沥青路面设计方法 国外的沥青路面设计方法,可分为经验法和力学-经验法2大类[1]。 1.1经验法 经验法主要通过对试验路或使用道路的实验观测,建立路面结构、荷载和路面性能三者间的经验关系。最为著名的经验设计方法有美国加州承载比(CBR)法和美国各州公路和运输工作者协会(AA SHT O)柔性路面设计法。 1.1.1CBR法[2-3] CBR法是以CBR值作为路基土和路面材料(主要是粒料)的性质指标,通过对已损坏或使用良好的路面的调查和CBR测定,建立起路基土CBR-轮载-路面结构层厚度3者之间的经验关系。利用此关系曲线,可以按设计轮载和路基土CBR值确定所需的路面层总厚度。路面各结构层的厚度,按各层材料的CBR值进行当量厚度换算。不同轮载的作用按等弯沉的原则换算为设计轮载的当量作用。此方法设计过程简单、概念明确,适用于重载、低等级的路面设计,所提出的C BR指标已作为路面材料的一种参数指标得到了广泛应用。如日本的路面设计经验法(T A法)就是以CB R法为基础制定的。 1.1.2AA SHT O法[2,4-5] A AS HTO法是在1958)1962年间A AS HO试验路的基础上建立的。整理试验路的试验观测数据,得到了路面结构-轴载-使用性能三者间的经验关系式。路面结构中的路基土采用回弹模量表征其性质,路面结构层按各层材料性质的不同转换为用一个结构数(S N)表征。AAS HT O方法提出了现时服务能力指数(PSI)的概念,以反映路面的服务质量。PS I是一个由评分小组进行主观评定后得到的指标,它与路面实际状况(坡度变化、裂缝面积、车辙深度、修补面积)之间建立经验关系式,提出了轴载换算的概念和公式,考虑了结构的可靠度和排水条件的影响,这些思想对后来世界各国的设计思想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1.2力学-经验法 力学-经验法首先分析路面结构在荷载和环境作用下的力学响应(应力、应变、位移),利用在力学 公路交通技术2007年8月第4期Technology of Highw ay and Transport Aug.2007No.4 收稿日期:2007-01-10

沥青路面设计范例

路基路面课程设计(沥青路面设计)例 1.1道路等级确定 根据调查资料,基年交通量组成如下: 表3.1 基年交通量组成 由于路线为县级公路,因此道路等级为一级公路以下,则由预测年限规定:具有集散功能的一级公路及二、三级公路的规划交通量应按15年预测,则由公式: N d =N (1+8%)n-1 (式1-1) 其中:N d —规划年交通量(辆/日) N —基年平均日交通量(辆/日) —年平均增长率(%) n—预测年限(年) 即:规划年交通量为: Nd=[(150+80+100+120)×1.5+150×2.0+(120+110)×3.0]×(1+8%)15-1 =[345+150+300+180+360+330] ×(1+8%)15-1 =4890辆/日 由《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以下简称《标准》),双车道三级公路应能适应将各种车辆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日交通量为2000~6000辆,综合考虑选定道路等级为三级。

1.2结构设计 6.2.1轴载分析 路面设计以双轮组单轴轴载100kN为标准轴载。 6.2.1.2.1轴载换算(基本参数见表6.1) 轴载换算公式如下: N= 35 .4 i i k 1 i 2 1p p N C C?? ? ? ? ? ∑ = (式6-1) 式中:N—标准轴载的当量轴次,(次/日); N i —被换算车辆的各级轴载,(KN); P—标准轴载,(KN); P i —被换算车辆的各级轴载,(KN); K—被换算车型的轴载级别; C 1—轴载系数,C 1 =1+1.2×(m-1),m是轴数。当轴间距大于3m时,按单独 的一个轴载计算,当轴轴间距小于3m时,应考虑轴数系数;C 2 —轮组系数,单轮组为6.4,双轮组为1,四轮组为0.38。 表6-1 标准轴载计算参数 表6-2 预测交通量组成

我国沥青路面设计教案

教师授课教案 2.掌握我国沥青路面的设计过程。 旧知复习:1.石灰土、水泥土的强度形成原理 2.石灰、水泥稳定类粒料的混合料组成设计过程 重点难点:我国沥青路面设计方法 教学过程:(包括主要教学环节、时间分配) 1、旧知复习5min; 2、概述25min; 3、我国的沥青路面设计55min; 4、小结5min; 课后作业: 请结合路面结构设计计算与分析,讨论道路工程中应用半刚性基层材料的具体受力情况,并从结构与材料角度分析使用得失。 教学后记: 任课教师教研室主任:

第三章沥青路面设计 §3.1概述 一、沥青路面设计的内容 1.结构组合设计 2.材料组成设计 3.厚度设计验算 4.结构方案比选 5.路肩构造设计 6.排水系统设计 二、沥青路面结构设计的原则 (一)路基路面整体综合设计原则 (二)密切结合自然条件及实践基础原则 (三)满足交通与使用要求原则 (四)因地制宜、合理选材原则 (五)保护自然生态与沿线环境原则 (六)工厂及机械化施工、方便施工原则 (七)技术与经济性并重原则 (八)分期修建、方便养护原则 三、沥青路面结构设计方法种类 1.经验法:AASHTO法;CBR法。 依据调查或大型试验总结得到的设计方法,其特点是符合试验地的实际,但是不能结合不同地方的实际。 2.力学经验法(M-E):AI法;SHELL法;我国设计方法。 依据力学模型计算结构响应,结合实际进行参数的确定,其特点是理论联系实际,是目前设计方法发展的总趋势。 3.典型结构法:法国方法;中国八·五研究成果。 通过调查,总结得到的与交通量等参数有关的结构图,特点是减少了设计的随意性,具有结构使用性能明确,结构图统一。 4.优化设计法 通过目标函数优化,使其具有性能与费用的最优性,但尚不成熟。 四、沥青路面厚度设计的基本过程 ①确定交通量:如车型、轴重、轮胎压力、各车型通过数及横向分布; ②路面结构组合:确定材料品种及其它参数; ③参数修正: ④路面设计的指标与标准确定: ⑤运用基本关系式进行设计计算或验算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设计实例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设计实例 一、设计资料: 本公路等级为高速公路,经调查得,近期交通量如下表所示。交通量年平均 区。 增长率为9.5%,设计年限为15年,该路段处于Ⅳ 2 二、交通分析: 轴载分析路面设计以BZZ-100为标准轴载。 1、以设计弯沉值为指标及验算沥青层层底拉应力中的累计当量轴次 (1)累计当量轴次 注:轴载小于25KN的轴载作用不计。 (2)累计当量轴次 根据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设计年限取15年,六车道的车道系数η取0.3~0.4,取0.3。交通量平均增长率为9.5%。

2、验算半刚性基层层底拉应力中的累计当量轴次 (1)轴载换算 车型i P(KN) C1C2i N(次/日) 小客车 前轴16.5 1 18.5 6750 0.0686 后轴23.0 1 1 6750 0.05286 中客车 SH130 前轴25.55 1 18.5 2000 0.67194 后轴45.10 1 1 2000 3.42328 大客车 CA50 前轴28.70 1 18.5 1250 1.06448 后轴68.20 1 1 1250 58.5039 小货车 BJ130 前轴13.40 1 18.5 4250 0.00817 后轴27.40 1 1 4250 0.13502 中货车 CA50 前轴28.70 1 18.5 1500 1.27737 后轴68.20 1 1 1500 70.2047 中货车 EQ140 前轴23.70 1 18.5 2125 0.39131 后轴69.20 1 1 2125 111.74 大货车 JN150 前轴49.00 1 18.5 2125 130.647 后轴101.60 1 1 2125 2412.73 特大车日野 KB222 前轴50.20 1 18.5 1500 111.916 后轴104.30 1 1 1500 2100.71 拖挂车 五十铃 前轴60.00 1 18.5 187.5 58.2617 后轴100(3轴) 3 1 187.5 562.5 5624.304 注:轴载小于50KN的轴载作用不计 (2)累计当量轴次 根据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设计年限取15年,六车道的车道系数η取0.3~0.4,取0.3。交通量平均增长率为9.5%。 三、设计指标的确定 8 2 1 ? ? ? ? ? ' ' P P n C C i i 8 2 1 1 ? ? ? ? ? ' ' ='∑ = P P n C C N i i i i

(完整word版)沥青路面结构设计

第四章 路面结构设计 1.1设计资料 (1)自然地理条件 新建济南绕城高速,道路路基宽度为24.5米,全长5km ,结合近几年济南经济增长及人口增长的情况,根据近期的交通量预测该路段的年平均交通量为5000辆/日,交通量平均年增长率γ=4%。路面结构设计为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设计年限为15年。 (2)土基回弹模量 济南绕城高速北环所在地区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季风明显,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少雨,夏季温热多雨,秋季凉爽干燥,冬季寒冷少雪。据区域资料,年平均气温13.8℃,无霜期178天,最高月均温27.2℃(7月),最低月均温-3.2℃(1月),年平均降水量685毫米。道路沿线土质路基稠度 c ω=1.3;因此该路基 处于干燥状态,根据公路自然区划可知济南绕城高速处于5 Ⅱ区,根据【JTG D50-2006】《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中表5.1.4-1可确定工程所在地土基回弹模量设计值为46MPa 。 (3)交通资料

1.2交通分析 (1)轴载换算 路面设计以双轮组-单轴载为100KN 为标准轴载,以BZZ-100表示。标准轴载的计算参数按表1-2确定。 ○ 1当以设计弯沉为指标时及验算沥青层层底拉应力时,凡大于25kN 的各级轴载Pi 的作用次数Ni 按下式换算成标准轴载P 的当量作用次数N 的计算公式为: 35 .4121∑=? ?? ??=k i i i P P N C C N 式中:N ——标准轴载当量轴次数(次/d ); Ni ——被换算的车型各级轴载作用次数(次/d ); P ——标准轴载(kN ); Pi ——被换算车型的各级轴载(kN ); C1——被换算车型的各级轴载系数,当其间距大于3m 时,按单独的一个 轴计算,轴数系数即为轴数m ,当其间距小于3m 时,按双轴或多轴计算,轴数系数为C1=1+1.2(m-1); C2——被换算车型的各级轴载轮组系数,单轮组为6.4,双轮组为1.0, 四轮组为0.38。 沥青路面营运第一年双向日平均当量轴次为: 35 .41 21∑=? ?? ??=k i i i P P N C C N = 4709.00(次/d ) ○ 2当以半刚性层底拉应力为设计指标时,标准轴载当量轴次数N ': 8 121 k i i i P N C C N P =?? '''= ? ??∑ 式中: 1C ' ——轴数系数 2C '——轮组系数,单轮组为18.5,双轮组为1.0,四轮组为0.09。 注:轴载小于50KN 的特轻轴重对结构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所以不纳入当 量换算。 沥青路面营运第一年双向日平均当量轴次:

沥青路面结构设计示例

7.2路面结构设计 7.2.1路面结构设计步骤 新建沥青路面按以下步骤进行路面结构设计: (1) 根据设计任务书和路面等级及面层类型,计算设计年限内一个车道的累计当量轴次和设计弯沉值。 (2) 按路基土类型和干湿状态,将路基划分为几个路段,确定路段回弹模量值。 (3) 根据已有经验和规范推荐的路面结构,拟定几中可能的路面结构组合及厚度方案,根据选用的材料进行配合比实验及测定结构层材料的抗压回弹模量、抗拉强度,确定各结构层材料设计参数。 (4) 根据设计弯沉值计算路面厚度。对二级公路沥青混凝土面层和半刚性基层材料的基层、底基层,应验算拉应力是否满足容许拉应力的要求。如不满足要求,或调整路面结构层厚度,或变更路面结构层组合,或调整材料配合比,提高材料极限抗拉强度,再重新计算。 7.2.2 路面结构层计算 该路位于中原黄河冲积平原区,地质条件一般为a)第一层:冲积土;b)第二层:粘质土;c)第三层:岩石。平原区二级汽车专用沥青混凝土公路,路面使用年限为12年,年预测平均增长率为6%。 (1)轴载分析 本设计的累计当量轴次的计算以双轮组单轴载100kN为标准轴载,以BZZ-100表示。标准轴载的计算参数按表7-1确定。 表7-1标准轴载计算参数 表7-2起始年交通量表

1)以设计弯沉为指标及验算沥青层层底拉应力 ① 轴载换算 各级轴载换算采用如下计算公式: 4.35 1121( )k i i i p N c c n p ==∑ (7-1) 式中:N 1—标准轴载的当量轴次,次/日; n i —被换算车辆的各级轴载作用次数,次/日; P —标准轴载,kN ; P i —被换算车辆的各级轴载,kN ; k —被换算车辆类型; C 1—轴数系数,C 1=1+1.2(m -1),m 是轴数。当轴间距大于3m 时,按单独的一个轴载计算,当轴间距小于3m 时,应考虑轴系数; C 2—轮组系数,单轮组为6.4,双轮组为1.0,四轮组为0.38。 计算结果如下表7-3所示。 表7-3 轴载换算结果表(弯沉) 注:轴载小于25kN 的轴载作用不计。 ② 累计当量轴次为:

沥青路面结构设计方法的简介

沥青路面结构设计方法的简介 摘要:针对沥青路面结构设计方法进行调研,重点对AASHTO沥青路面设计法、壳牌( SHELL)设计法和我国沥青路面结构设计法进行深入分析.对沥青路面结构设计方法的形成及发展、各沥青路面设计方法 的特点进行评述、 关键词:沥青路面:结构设计:AASHTO:路面力学模型 1 引言 沥青路而设计方法随着路而技术、交通状况及人们对路而破坏状态认识的变化而不断发展,经历了古典理论法、经验设计法和理论分析法三个阶段。 2沥青路面设计方法的形成及发展 从1901年美国麻省道路委员会第八次年会上提出的第一个路而设计方法的公式,至1940年的Goldbeck公式,沥青路而设计法均属于古典理论法,其特点是以土基顶而的应力大小为依据设计路而厚度。随着路而结构形式、施工技术水平、以及路而力学理论和计算手段的发展,古典理论法逐渐被淘汰。经验法和理论分析法是目前常用的路而设计方法。 经验法是建立在大量实际道路和试验路调查基础上的设计方法,典型的有AASHTO沥青路而设计法、CBR设计法等。经验法通过路而调查提出路而破坏标准、设计指标以及交通作用与设计指标的关系,以此为基础进行厚度计算。经验法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上,因此在路而设计因素变化不大的情况下,经验法的设计结果比较容易接近实际要求。但是,由于经验法设计曲线或设计公式是由一定时期的路而调查得到的,随着路而结构、材料、施工养护以及交通情况的变化,其对以后路而设计的适用性往往受到限制,需要根据各种影响因素的变化不断修订,但由于其参数、指标有很大的主观性,理论基础模糊,修订工作比较困难。 随着路而力学和计算技术的发展逐渐产生了理论分析法。理论分析法典型的有壳牌(SHELL)法、美国地沥青协会(TAI)法等,我国沥青路而设计法也属于理论法的范畴。当然,沥青路而设计中任何理论分析法都不是纯理论的,都必须与路而调查、室内试验结论相结合,包含有经验法的部分成果。理论分析法的特征是通过路而力学模型计算结构层厚度,其优点是理论基础清晰,便于修订更新,缺点是路而模型对实际路而的大量简化会引起一些误差,而误差的修正系数与经验法的指标一样,是比较模糊的,带有一定的经验性。同经验法一样,理论分析法也要随着路而实践的发展而修订。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路而破坏特性认识的深入,逐渐产生了长寿命路而的设计思想。长寿命路而的设计思路是:保证路而足够的整体强度,把病害限制在路而表层,通过定期(10 -20年)的表而修复,防比表而病害影响路而结构安全,保证路而在相当长的设计年限内不发生结构性损坏(40年以上)。以下针对国内外主流的沥青路而设计方法做介绍。 3美国AASHT093沥青路面设 计方法

某二级公路路面设计实例.doc

路面设计 路面结构设计的目的是提供在特定的使用期限内同所处环境相适应并能承受与其交通荷载适用的路面结构,同时设计路面结构,便于改变道路行驶条件,提高服务水平,满足汽车运输的要求,因此路面应起码具备三个方面的使用要求:平整、抗滑、承载能力。 路面设计采用双圆垂直均布荷载作用下的多层弹性连续体系理论,以设计弯沉值为路面整体刚度的设计指标,计算路面结构厚度,并对沥青混凝土面层和半刚性材料的基层、底基层进行层底拉应力的验算。 1路面等级与类型 规范规定:二级公路一般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根据设计年限内累计当量标准轴载作用次数多少选用高级路面和次高级路面,高级路面一般适用于设计年限内累计标准轴次大于400万次的二级公路,设计年限为15年;次高级路面适用于设计年限内累计标准轴次大于200万次的二级公路,设计年限为12年。 本设计地区地质良好,无不良地况根据公路等级和交通量,确定路面等级为次高级,设计年限为12年。 2设计流程 1.根据设计要求,按弯沉或弯拉指标分别计算设计年限内一个车道的累计标准当量轴次,确定设计交通量与交通等级,拟定面层、基层类型,并计算设计弯沉值或容许弯拉应力。 2.按路基土类与干湿类型及路基横断面形式,将路基划分为若干路段,确定各个路段土基回弹模量设计值。 3.参与本地区的经验拟定几种可行的路面结构组合和厚度方案,根据工程选用的材料进行配合比试验,测定个结构层材料的抗压回弹模量、劈裂强度等,确定各结构层的设计参数。 4.根据设计指标采用多层弹性体系理论设计程序计算或验算路面厚度。 5.对于季节性冰冻地区应验算防冻厚度是否符合要求(本次设计不考虑冻害)。 3轴载分析 路面设计以双轮组单轴载100kN 为标准轴载。 1. 以设计弯沉值为指标及验算沥青层层底拉应力中的累计当量轴次 1)轴载换算 轴载换算的计算公式:N= 4.35121 ()k i i i P C C n P =∑ (7-1) 计算结果列于下表: 注:轴载小于25kN 2)累计当量轴次 根据设计规范,二级公路沥青路面的设计年限取12年,双车道的车道系数取0.6,年平均增长率=5.4%γ。 累计当量轴次:

第十四章 沥青路面设计

第十四章沥青路面设计 一、填空 1.在《柔规》中规定,路面设计以双轮组单轴载 100kN 为标准轴载,并以 _____ 表示。 2. 在《柔规》中采用 _____ 作为路面厚度计算的主要控制指标,所以轴次换算的等效原则是以 _____ 为准。 3. 路表容许弯沉值是柔性路面设计的 _____ 指标,而 _____ 是验算指标。 4. 在车辆垂直荷载作用下,柔性路面产生的总变形包括 _____ 以及 _____ 。 5. 路面弹性模量是表示路面弹性性质的力学指标,又称为 _____ 模量,它表征路面材料的 _____ 能力。 6. 路面弹性性质的力学指标以 _____ 模量表示,它表征了土基或路面材料 _____ 能力。 7. 由于路面的垂直变形实际上是由路面各结构层 ( 包括土基 )_____ 的总结果故它也就综合地反映了路面各结构层及土基的---。 8. 沥青混凝土面层及整体性的基层材料在行车荷载的多次重复作用下,由于疲劳现象而使其 _____ 强度降低,从而在板底出现拉伸裂缝,故对高等级公路必须验算其 _____ 强度。 9. 柔性路面结构设计包括 _____ 设计和 _____ 设计。 10. 通常应选用 ____ 的结合料和强度高的材料作为面层材料,且面层类型选择时,要考虑当地的 _____ 特征。 11. 路面的强度和稳定性并不单纯是一个厚度问题,也不是路面各结构层次的简单 _____ 问题,而是路面各结构层次的 _____ 是否合理的问题。 12. 防治路面翻浆要贯彻 _____ 的原则,最基本措施是防止或减少土基水分的—— 13.柔性路面设计是以 _____ 作为路面整体强度的设计控制指标。表征路面弹性性质的力学指标是 _____ 。 14. 路面结构层的整体强度,以 _____ 作用下轮隙中心处的 _____ 表示。 15. 目前,我国公路工程中确定 Zo 的方法主要有 _____ 和 _____ 。 16. 目前,我国测定柔性路面材料回弹模量的方法有 _____ 和 _____ 。 17. 整层材料测定路面材料回弹模量的方法有 _____ 和 _____ 。 18. 柔性路面设计年限内最基本的任务是:通过设计工作,防止路面结构_____ ,由于 _____ 和自然因素综合作用而出现各种损坏。 19. 为了调查 _____ 情况,应测定原有路面下 _____ 深度内路基分层含水量。 20.原有路面结构调查中,一般应每隔 ____ 挖一试坑,查明原有路面的 _____ 、各结构层厚度及材料组成等。 21. 若原有路面面层为 _____ 结构层,且厚度 _____ ,或气温等于 2 0 ℃±20 ℃时,所测得的弯沉值进行修正,其它情况下测得的弯沉值均应进行温度修正。 22. 对原有路面路况的调查的时间一般应安排在改建工程 _____ 的 _____ 进行。 23. 我国现行规范对原有路面补强时各路段的计算弯沉值的计算公式是。 24. 原有路面设计要得到正确的结果,正确地确定原有路面的 _____ 和 _____ 是非常重要的。

国内外沥青路面设计方法综述_周利

国内外沥青路面设计方法综述 周 利,蔡迎春,杨泽涛 (郑州大学环境与水利学院,郑州 450002) 摘 要:当前世界各国众多的沥青路面设计方法,可概括地分为2类:一类是以经验或试验为依据的经验法;一类是以力学分析为基础,考虑环境、交通条件以及材料特性为依据的力学-经验法。简要介绍目前国内外典型设计方法(CBR法、AASHTO法、SHELL法、AI法及国内方法),并比较其优缺点,针对现行设计方法,特别是我国设计方法,提出改进意见。 关键词:沥青路面;设计方法;综述 文章编号:1009-6477(2007)04-0036-04 中图分类号:U416.217 文献标识码:B Summary of Domestic&Overseas Asphalt Pavemen t Design Method Zhou Li,Cai Yingc hun,Yang Zetao 沥青路面是在柔性基层、半刚性基层上,铺筑一定厚度的沥青混合料作为面层的路面结构。以沥青路面为主的柔性路面设计理论与方法研究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其发展历程经历了古典法、经验法和力学-经验法3个阶段。当前世界各国众多的沥青路面设计方法大体为后面2种,即以工程使用经验或试验为依据的经验法和以力学分析为基础,考虑环境、交通条件以及材料特性为依据的力学-经验法。为了更好地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有助于指导今后设计方法的研究,本文简要介绍目前国内外几种典型的设计方法:(1)经验法的代表方法:CBR法和AASHTO法;(2)力学-经验法的典型代表:AI法和SHELL法;(3)我国2004规范(报批稿)采用的设计方法,并作简单评价。 1 国外沥青路面设计方法 国外的沥青路面设计方法,可分为经验法和力学-经验法2大类[1]。 1.1 经验法 经验法主要通过对试验路或使用道路的实验观测,建立路面结构、荷载和路面性能三者间的经验关系。最为著名的经验设计方法有美国加州承载比(CBR)法和美国各州公路和运输工作者协会(AASHTO)柔性路面设计法。 1.1.1 CBR法[2-3] CBR法是以CBR值作为路基土和路面材料(主要是粒料)的性质指标,通过对已损坏或使用良好的路面的调查和CBR测定,建立起路基土CBR-轮载-路面结构层厚度3者之间的经验关系。利用此关系曲线,可以按设计轮载和路基土CBR值确定所需的路面层总厚度。路面各结构层的厚度,按各层材料的CBR值进行当量厚度换算。不同轮载的作用按等弯沉的原则换算为设计轮载的当量作用。此方法设计过程简单、概念明确,适用于重载、低等级的路面设计,所提出的C BR指标已作为路面材料的一种参数指标得到了广泛应用。如日本的路面设计经验法(TA法)就是以CBR法为基础制定的。 1.1.2 AASHTO法[2,4-5] AASHTO法是在1958—1962年间AASHO试验路的基础上建立的。整理试验路的试验观测数据,得到了路面结构-轴载-使用性能三者间的经验关系式。路面结构中的路基土采用回弹模量表征其性质,路面结构层按各层材料性质的不同转换为用一个结构数(SN)表征。AASHTO方法提出了现时服务能力指数(P SI)的概念,以反映路面的服务质量。PSI是一个由评分小组进行主观评定后得到的指标,它与路面实际状况(坡度变化、裂缝面积、车辙深度、修补面积)之间建立经验关系式,提出了轴载换算的概念和公式,考虑了结构的可靠度和排水条件的影响,这些思想对后来世界各国的设计思想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1.2 力学-经验法 力学-经验法首先分析路面结构在荷载和环境作用下的力学响应(应力、应变、位移),利用在力学 公路交通技术 2007年8月 第4期 Technology of Highway and Transport Aug.2007 No.4 收稿日期:2007-01-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