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问题课堂实录

合集下载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解决问题(二)》第二课时课堂教学实录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解决问题(二)》第二课时课堂教学实录

《解决问题(二)》课堂教学实录[教学目标]1. 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方法解决同一问题。

2.使学生了解小括号的作用,学会使用小括号列综合算式。

3.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情景过渡1、谈话。

师:上课,同学们好!生:老师您好!师:同学们昨天老师带大家到游乐园游玩,并解决了许多的数学问题,大家玩得高兴吗?生:高兴!师:还想去吗?生:还想去!师:游乐场的游戏可真多,我们还想去,但是呢,大周老师有一个数学问题,如果你能帮我解决,我再带你们去好不好?生:好!2. 出示问题:老师有25颗牛奶糖,33颗水果糖,送给小朋友48颗,还剩多少颗?(课件出示)师:请看大周老师给出的问题。

谁来大声读出这道题?宋俊哲。

生:老师有25颗牛奶糖,33颗水果糖,送给小朋友48颗,还剩多少颗?师:读得很好,表扬他。

生:鼓掌。

师:从这道题中你知道什么啊?收集到哪些信息?黄胜华。

生:我知道了老师有25颗牛奶糖,33颗水果糖,送给小朋友48颗。

师:对!真会观察,表扬他。

生:鼓掌。

师:根据信息,老师提出了一个问题,大家一起读。

生:还剩多少颗?师:对,前面提出的信息,我们可以称它叫做条件,后面提出的叫做.......生:问题。

师:你们能帮老师解决问题吗?生:能。

师:马上拿出0号本,用算式把你的想法写在0号本上面。

谁做得又快又对,就先让他排队。

(学生自由列式)师:有小朋友做完了,检查一下,要养成好习惯。

看看算式对了没有,计算对了没有。

师:黎铭皓,你是怎样做了?生:先将老师的25颗牛奶糖和33颗水果糖加起来,再减去送给小朋友48颗,还剩10颗。

师:同意的,请举手。

那你的算式是怎样列的?生:25+33=58 58-48=10 全体学生:对。

师:先把两种糖加起来,然后去掉老师送给小朋友的糖,还剩10颗,对不对?生:对。

《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课堂实录

《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课堂实录

《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课堂实录教学目标:1.初步学会替换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思路,并有效地解决问题。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替换策略的价值,进一步进展分析、综合和简约推理、转化的技能。

3.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阅历,获得胜利体验,从而提高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用等量替换的方法实现问题的简约化,并相应地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正确把握替换后的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一、故事引入,初步感知替换策略。

1.出示《曹冲称象》图片并带有声音。

师:刚才大家听了什么故事?生:曹冲称象的.故事师:回想一下刚才曹冲称象的过程,曹冲是怎么称大象的体重的?〔点击课件〕生:用石块。

师:也就是说,曹冲把大象的体重替换成了石块的重量。

〔点击课件〕曹冲利用石头替换大象体重的策略,解决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今日我们就来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

[板书: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2.师:请观测,现在天平平衡了,你能说出他们的等量关系吗?生:一个苹果的重等于两个梨的重。

师:还可以怎们说?生:一个梨重是一个苹果的1/2。

师:依据刚才的等量关系,能解决下面的问题吗?师点击课件。

3.师:再请观测并思索?谁看出来啦?〔留意悄悄地等待同学大部分举手〕生:一个正方形等于三个三角形。

师:谁能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吗?〔老师演示课件并讲解〕二、探究新知,初步理解替换的策略。

1.师:你说的真好,这里有630毫升果汁。

〔课件出示:小明把630毫升果汁倒入6个小杯和1个大杯,正好都倒满。

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

小杯和大杯的容量各是多少毫升?〕师:谁来读题。

请你读?生读题。

师:你读的清晰,洪亮,当我们解决问题的时候,审题特别关键和重要,请同学认真审题,这道题给告知了我们哪些数学信息或者说告知了我们哪些条件?生:小明把630毫升果汁倒入6个小杯和1个大杯,正好都倒满。

师:我们要解决什么问题?生:小杯和大杯的容量各是多少毫升?师:请同学们再思索,给出的这些条件能解决这个问题吗?生开始思索,老师等待。

解决问题的策略课堂实录与反思

解决问题的策略课堂实录与反思

一.谈话导入谈话:同学们,在四年级我们曾经两次学到过解决问题的策略,还记得“策略”是什么意思吗?(指名答:方法)那么你们还记得我们曾经学过哪些策略吗?(画图,列表)引入课题:今天我们就继续来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板上课题)二.教学例1师:看看今天都有哪些问题需要我们来解决。

出示例题及其场景图,自主读题。

师:题目给我们提供了哪些信息?需要我们做什么事情?(指名回答)师:18根1米长的栅栏围成的长方形,它的周长是多少?师:你们觉得王大叔会有多少种不同的围法?拿出你们手上的牙签,每根牙签代替一根1米长的栅栏,动手来围围看。

(同桌合作摆火柴,教师巡视)指名说说他们围成了几种不同的长方形。

估计学生可能有的结果:1种,2种,3种……(记录学生汇报的结果)师:究竟王大叔有多少种不同的围法了?老师现在也不知道,不过通过接下来的学习我们就会知道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围法了。

师:如何能一个不落的将所有的围法都找出来了?你们觉得可以从几开始考虑?(指名回答)生:可以从宽是1米开始考虑,先用18÷2=9,然后把9分下来,长8宽1;长7宽2(板书学生说的内容)师:你们觉得接下来会是多少?(学生齐答:长6宽3,长5宽4)(可能有学生会继续说长4宽5,让学生自己去想要不要长4宽5,让学生明白一般情况长都大于宽,长4宽5实际上就是长5宽4。

)拿出课前准备的表(教材P63)师:你能把符合要求的长和宽一一的列举到表上去?动手做做看。

(板书:一一列举)集体订正列表,各拿一份按顺序列举的和没有按顺序列举的表在实物展示台上让学生去比较,使他们明确列举时要按照一定的顺序。

师:现在知道了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围法吗?(齐答)指出:刚才我们帮王大叔解决问题时,所采用的方法是将结果一个一个的列举出来,并且是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列举的,所以我们把这个策略叫做:有序的一一列举。

(板书)师:如果你是王大叔的话,你会选择哪一种围法?生:第4种(长5宽4)师:为什么?生:因为第4种围法围成的长方形羊圈最大,王大叔就能养更多的羊子。

徐斌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实录

徐斌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实录

徐斌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实录
一、教学背景
本节课是小学四年级的数学课,主要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并掌握“替换”这种解决问题的策略,学会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理解“替换”的概念,掌握“替换”的解题方法。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替换”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良好的思维习惯。

三、教学步骤
1. 导入:通过故事导入,讲述曹冲称象的故事,引出“替换”的概念。

2. 探究:组织学生探究如何运用“替换”策略解决实际问题,例如通过天平称重的问题、租船问题等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并尝试解决。

3. 归纳总结: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替换”策略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并让学生提出自己的理解和体会。

4. 巩固练习: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替换”策略进行解答,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5. 拓展延伸:让学生思考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问题可以用“替换”策略来解决,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回顾“替换”策略的概念、方法和应用。

7. 布置作业:布置与“替换”策略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家中继续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效果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基本掌握了“替换”策略的运用,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同时,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和积极思考的态度,培养了良好的思维习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决问题》的课堂实录

《解决问题》的课堂实录

《解决问题》的课堂实录教学要求:1、让同学在当导游的过程中利用已掌控的表内乘除法的知识来解决两步计算的问题,初步理解乘除混合运算的顺次。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同学初步尝试运用分析、推理的方法,培育同学独立思索、合作沟通的意识。

3、使同学获得自主学习胜利的体验,感受到生活中到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利用已掌控的表内乘除的知识来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一、激发爱好,揭示课题。

1.创设情景,激发学习爱好师:今日我们的课堂上来了一位新伙伴,你猜猜他是谁?生1:我猜是蜘蛛侠。

生2:我猜是皮卡丘。

生3:我猜是波拉希兽。

师:都不是。

我们来一起看看他是谁。

〔课件演示:头戴巫师帽,身穿巫师袍,手持魔杖的精灵老头涌现,对小伙伴说:“小伙伴们好!我是动物魔法学校的校长。

”〕师:动物魔法学校的'小动物们要去旅游,听说我们二〔2〕班的小伙伴们可能干了,想请大家做导游,解决旅行中的数学问题,你们愿意吗?生:愿意!〔师板书课题:解决问题〕2.颁发导游证,运用会说、会做、会听、会合作4项评价,使同学明确学习方向,努力提高各项技能。

师:动物魔法学校校长给每个小伙伴留下了一件神奇礼物,大家打开桌上的信封看一看。

〔信封中装着导游证,背后贴着一张评价表,如图:同学拆信封。

师:请把导游证戴上。

看看它的背面,我们比一比,看谁会说、会做、会听、会合作,那它就是我们今日的“五星导游”,课后魔法学校的校长还要送给他一颗魔法星呢。

师:各位小导游,预备好了吗?我们出发喽!二、学习新知识〔一〕教学尝试题1.提出问题〔课件演示情景1:小动物们组成两个旅游团——乐乐团和哈哈团。

乐乐团的旗上写着“我们排成了3行,每行8个”;哈哈团的旗上写着“我们排成了9排,每排4个”。

旁边还有一辆汽车说“每辆车只能坐6个。

”〕师:你发觉什么数学信息?生1:我发觉乐乐团的小动物排成3行,每行有8个。

哈哈团的排成9排,每排有4个。

生2:我还发觉每辆车只能坐6人。

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生1:乐乐团有多少个游客?算式是3×8=24个。

人教版六年级分数除法解决问题二课堂实录

人教版六年级分数除法解决问题二课堂实录

人教版六年级分数除法解决问题二课堂实录
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分数除法解决问题二。

请打开教材第43页的课文。

学生A:老师,我有个问题。

分数除法是什么意思?
教师:很好的问题!分数除法指的是将一个分数除以另一个分数,得到一个新的分数或整数的运算。

我们可以用它来解决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学生B:老师,你能给我们解释一下题目的意思吗?
教师:当然可以!让我读一下题目给大家听。

题目说:小明去超市买了6袋糖果,每袋糖果有7/8千克,他一共买了多少千克糖果?
学生C:老师,我有个疑问。

为什么要用分数除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
教师:好问题!在这个问题中,我们要计算小明买了多少千克的糖果。

每袋糖果有7/8千克,所以我们需要将6袋糖果乘以7/8,就可以得到答案。

学生D:老师,我们怎么把分数除法用计算机解决呢?
教师:很好的问题!我们可以利用计算机中的计算器来解决这个问题。

请打开你们的计算器并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操作。

首先,输入6×7÷8,然后点击=,最后得到答案。

学生E:老师,我跟着你的步骤用计算器计算了一遍,答案是每袋糖果的质量是4 1/8千克,是吗?
教师:非常好!你的答案是正确的。

每袋糖果的质量是4 1/8千克。

同学们,你们都明白了吗?
学生们:明白了!
教师:那么请你们在作业本上完成第二题,并将答案写在纸上。

我来检查你们的答案。

(课堂结束)。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解决问题教学实录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解决问题教学实录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解决问题教学实录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理解问题情境,选择合适的数学方法解决问题。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
通过展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思考如何运用数学知识解决这些问题,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知识讲解
讲解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包括理解问题、分析问题、选择方法、列式计算、检验结果等。

3. 示例分析
通过具体的问题示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解决,让学生逐步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4. 小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讨论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课堂练习
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方法。

6. 总结归纳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强调解决问题的重要性和方法。

7. 课后作业
布置一些与实际生活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在课后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决。

四、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同时,要给学生提供足够的练习机会,让他们通过实践来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方法。

此外,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层教学,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解决问题的策略一一列举课堂实录

解决问题的策略一一列举课堂实录

解决问题的策略一、导入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解决问题的策略?生1:画图。

生2:列表。

师:对呀,画图、列表,帮助我们解决了许多实际问题,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

(板书:解决问题的策略)二、探究问题感受策略师:最近啊,饲养员王大叔,遇到了一个问题,正一筹莫展。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点击出现例1的画面和条件:王大叔用18根l米长的栅栏围一个长方形羊圈。

)师:我们一齐读这句话。

生齐读。

师:从这句话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生1:王大叔用18根1米的栅栏围羊圈的。

生2:围的是长方形。

生3:长方形的周长是18米。

师:如果王大叔邀请你来当设计师,你会怎么围?生1:我会围长5米,宽4米的长方形。

生2:我会围长6米,宽3米的长方形。

师:还有吗?学生纷纷举手。

师:象这样不同的围法,一共有多少种呢?(点击课件出示问题。

)师:请同桌的两个同学互相合作,把你们想到的围法都记下来。

等会儿我们来交流。

教师注意巡视,搜集有代表性的情况(无序的,有序的、重复的、遗漏的)师:好了吗?咱们来交流一下。

老师这儿收集了几个同学的记录,我们一起来看看。

实物投影展示。

1、9的分成图列举了8种,其中有四种重复的。

请这位同学上来说说,你们想到了哪几种不同的围法?生汇报:第一种长8米,宽1米;第二种长7米,宽2米;第三种长6米,宽3米;第四种长5米,宽4米;第五种长4米,宽5米;第六种长3米,宽6米;第七种长2米,宽7米;第八种长1米,宽8米。

师:你能告诉大家这里的9是哪儿来的?生:18除以2等于9.也就是长于宽的和。

师:是这样的吗?生:是的。

师:我们再来看这位同学的。

2、展示:长:8 7 6 5宽:1 2 3 4师:也请这位同学,你上来向大家汇报一下。

你们找到了哪几种?生:第一种长8米,宽1米;第二种长7米,宽2米;第三种长6米,宽3米;第四种长5米,宽4米。

师:我们继续看。

3、展示3种无序的:师:这是谁的?也请你来说一下。

生:第一种长6米,宽3米;第二种长8米,宽1米;第三种长5米,宽4米. 师:(手指展示台上的三种):除了这些围法,还有其他不同围法的吗?生:没有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决问题》课堂实录
杨金花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98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1、会用20以内进位加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进一步感受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

3、初步学习用画图的策略分析问题。

一、准备。

1、数数(20以内)
2个2个地数,3个3个地数,4个4个地数,5个5个地数。

学生自己数,同桌数,指名数。

(这样数数不但训练学生的数数能力,同时也训练学生们的口算能力,而且也为将来学习乘法口诀做了铺垫。


2、凑十
先让学生自己想想,然后同桌说一说,再指名说一说。

(凑十法在学生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中特别重要,需要不断重复训练。


二、习旧学新。

1、师:请大家看黑板,说说这节课老师要讲什么?
生:解决问题
2、师:谁能举一个用加法计算的例子,
生:我吃了2个苹果,还剩7个苹果,原来有多少个苹果?
一生:用减法来计算,题目中说“还剩”7个,7-2=5(个)。

一生:用加法来计算,因为“求原来有多少个苹果?”2+7=9(个)
(这节课是本册书上解决问题中的一个难点,出现这样的问题也在自己的预设中。


师:到底用减法计算,还是用减法计算呢?(教师把题板书在黑板上)我们一会儿再讨论,谁能再举个用加法计算的例子?
生:操场上有6个小朋友,又跑来了9个小朋友,现在操场上有多少个小朋友?
生:山坡上的小兔子跑走了5个,还剩8只,原来有多少只小兔子?
……
3、师:我们一起来看看第一个同学说的问题。

你能画个图来试试看吗?
学生动手画图,教师巡回查看学生的情况,选有代表性的画到黑
板上,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用画图的策略分析问题也是这节课的一个重点,一年级学生也比较喜欢画画,以前的时候就已经训练过用简单的图形来表示数,这节课上还要再引导孩子尽可能用简单的图形来表示,如三角、圆等。

)生:吃掉了2个,还剩7个,求原来有多少个?就是要把吃掉的2个和剩下的7个合并起来,所以要用加法来计算。

师:第三个同学画得和前两个有什么不同?
生:第三个同学画得是三角。

生:第三个同学画得图下面有一个大括号。

师:那你还记得大括号表示什么吗?
生:大括号表示“一共”,求一共有多少个,要用加法来计算。

师:哦,大括号表示“一共”,那第三个图就能让咱们更容易明白这个问题要用加法来计算,真棒!你能也这样画一画吗?
学生动手画。

师:同桌两个人看着自己画的图再说一说这道题该用什么方法来计算?
再指名反复说。

(指3、4名学生说)
师:你能再举一个这样的例子吗?同桌先说一说。

再指名说。

(2——4人)
4、师:同学们,你能把黑板上这道题变成一道用减法计算的问题吗?自己先想一想,然后和同桌说一说。

学生说的时候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再指名说。

生:原来有9个苹果,我吃了2个,还剩几个苹果?要用减法来计算,9-2=7(个)
再指名说。

(学生当时没有说出:原来有9个苹果,我吃了一些,还剩7个苹果,我吃了几个?这种也确实有点难,学生没有说出来,我也没有再引导学生说,当时我想如果有学生说出来,一定要肯定学生的想法,及时鼓励学生。


师:同学们能把用加法计算的问题改编成用减法计算的问题,真棒!原来数学也这么有趣,加法计算的问题可以改编成用减法计算的问题,那这个用减法计算的问题还能改编成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
生:能!生说。

(也就是黑板上的题)
师:同学们真的非常聪明,现在请把书打开,翻到第98页(稍停),咱们一起把例6读一遍,想一想,你会解决这个问题吗?
有的学生会,有的学生还觉得有点困难。

师:同桌或者是小组内的同学相互讲一讲,如果你的伙伴不是很明白,你能给你的伙伴讲明白了,你就是小老师了。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第98页下面的做一做。

师提示要画图想一想。

指名板演,并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2、仿例6给你同桌出一道题做一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