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综合测试卷七
新高考九省联考2024届高三仿真模拟卷(七)语文试题 【教师版】

新高考九省联考2024届高三仿真模拟卷(七)试题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南海西北陆坡一号沉船(以下简称“一号沉船”)为明正德时期的一艘商船,所载货物数量巨大,数量不少于十万件,其中以瓷器为主。
瓷器中最引人瞩目的,无疑是造型精美、色彩斑斓的珐华器。
国内外各大博物馆收藏的珐华器多为传世品,考古发现的珐华器历来罕见,此次在沉船中发现更是首次。
因此,一号沉船集中发现一批如此炫目多彩的珐华器,可谓惊艳天下。
珐华,又称“珐花”“法花”“法华”,是一种以陶或瓷土为胎,施蓝、绿、白、紫等各色中温釉,采用沥粉之法勾勒纹样轮廓,再二次烧成的陶瓷装饰技法。
珐华器始烧于元代,而盛于明清。
元代,珐华器流行于晋南地区。
明中期,景德镇地区开始使用瓷胎仿制珐华器,故珐华器又有陶胎和瓷胎之分。
民国时,许之衡所著《饮流斋说瓷》中记载:“法花之品,萌芽于元,盛行于明。
大抵皆北方之窑……蓝如深色宝石之蓝,紫如深色紫晶之紫,黄如透亮之金珀。
其花以生物花草为多。
”山西和景德镇作为珐华器的两大生产区,其器形纹饰和实用功能均存在一定差异。
山西陶胎珐华器多为瓶、罐等小件,以陈设用具为主,实用器皿很少,有瓶、罐、香炉、佛像、动物雕塑等作品。
多绘以山石花草及人物纹,纹饰粗放,极具北方民间泥土气息。
景德镇瓷胎珐华器也以陈设用具为主,但造型典雅,常见梅瓶和大口罐,纹饰以莲池纹、折枝牡丹纹等为主,其显著标志是肩部常饰如意云头纹和璎珞纹,极具南方清新典雅之气。
一号沉船上的珐华器,花纹以云肩纹、灵芝纹、璎珞纹、莲池纹、桃纹为主。
从器形、胎釉及装饰技法来看,应为景德镇窑所产。
国内考古发现的珐华器数量并不多,山西和景德镇作为珐华器的两大生产区,目前却没有相关窑址的发现。
值得一提的是,在以往沉船考古中均未发现珐华器,而一号沉船中珐华器的发现,直接证明了明代中期景德镇珐华器曾作为商品对外销售,同时也为我们寻找相关生产窑址、厘清海外地区珐华器来源等提供了可供参考的实物资料。
2024年春季广东省高三语文高考模拟试卷(7)附答案解析

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模拟卷(七)语文试卷本试卷共 7 页,24 小题,满分 150 分。
考试用时 120 分钟。
一、本大题 11 小题,共 36 分。
(1-10 题每题 3 分,11 题 6 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3 题。
我不能想像这样一个人,他认为开棋的时候先走马而不是先走卒对他来说是英勇的壮举,而在象棋指南的某个□角里占上一席可怜的位置就意味着声名不朽,我不能想像,一个聪明人竟然能够在10年、20年、30年、40年之中一而再( )再而三地把他全部的思维能力都献给一种荒诞的事情——想尽一切办法把木头棋子王赶到木板棋盘的角落里,而自己却没有发狂成为疯子。
1.下列填入文中“□”处的字,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奇B .犄C .琦D .绮2.下列依次填入文中“( )”处的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 B. , ——C .、 ,D ., ,3.下列对文中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 .z ú y ánB .c ù d ànC .c ù y ánD .z ú d àn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A.小张同志为人诚实,待人接物坦荡如砥,深得同事们好评。
B.一科室的小王整日忙个不停,连吃饭的时间也要处理工作上的事,真是日理万机啊!C.听证会上,面对专家们略带挑剔的提问,刘工程师胸有成竹,对答如流。
D.庆祝“五一”节的联欢会场张灯结彩,五光十色,好一派姹紫嫣红的景象。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由于世界性能源危机,全球能源消耗总量剧增,煤和石油遭到掠夺性开采。
储量锐减。
B .现在有些网站可以提供免费的个人主页,你只要将个人信息公开放在指定的位置上.网民们就可以从中了解到你的个人情况。
C .我们要更加积极主动地正视矛盾、化解矛盾。
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减少不和谐因素,不断促进社会和谐是杜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湖北省七市州2024届高三下学期3月联合统一调研测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

2024届湖北省七市州高三年级3月联合统一调研测试语文试卷本试卷共10页,23 小题,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所谓文学景观,指的是具有文学属性和文学功能的自然或人文景观。
自然和人文景观历来备受欢迎,而文学景观在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的当代更是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目前学界既有学者从宏观层面探讨文学景观的理论建构,也有不少学者从微观层面具体分析一地一城的文学景观或者一个朝代一种文体中出现的文学景观,而文学景观与古典文学之间的关系则鲜有论及。
文学景观的生成离不开古典文学。
从形成因素考察,一个文学景观的生成大致有以下三种情况:名篇效应、名人效应和叠加效应,当然也存在两种或三种效应的综合体。
所谓名篇效应,指文学景观的生成是依托一两篇著名的文学作品而名闻天下。
比如南昌的滕王阁因王勃的一篇《滕王阁序》而人尽皆知。
名人效应,指文学景观的生成是因为著名文学家的名气而蜚声中外,正如明代袁中道说:“名人托迹之地,江山千载犹香”。
比如眉山的三苏祠,是历代文人雅士游赏之地,凭吊之所;又如,惠州西湖本名丰湖,后因苏轼贬惠州时所写的《赠昙秀》诗称其为西湖,之后才盛传其名。
而叠加效应,指文学景观在生成后,随着时间的流逝又不断被后人题咏,最终形成了闻名遐迩的文学景观。
面对文学景观,是文学的元素首先激发了观赏者丰富的历史与地理的想象,唤醒了他们曾经的记忆,鼓荡起他们心中的情感,中国境内著名的文学景观无不具有这样的功能。
【重庆市第八中学】2017届高三高考适应性月考语文试卷(七)(附答案与解析)

重庆市第八中学2017届高三高考适应性月考语文试卷(七)第Ⅰ卷阅读题(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形象是由各种符号组合而成的、具有文化意义的视觉形态。
在本原经验贫乏而伪经验泛滥的现代社会,形象能帮助我们从非意愿记忆的深处打捞经验的碎片,把珍贵的经验以形象的方式还给我们。
我们不禁要问,视觉形象卓然不凡的特征是什么?本雅明的答案是:光韵(aura)。
在1931年《摄影小史》中,本雅明通过解读卡夫卡6岁时的照片第一次使用了“光韵”概念。
照片中的小男孩用神性的眼睛观看世界。
在神性的凝视中,“世界周围笼罩着一种光韵,一种在看向它的目光看清它时给人以满足和踏实感的介质。
这里,导致这种效果的技术安排又是显而易见的。
相片上从最亮光到最暗阴影是绝对地层层递进的”。
“光韵”在此处有三个层面的内涵。
首先,它具有神性的来源,是宗教信仰的产物。
Aura由拉丁文演变而来,本意指神像头部或身体周围的光环。
这里指世界在神性的朗照中分享了神的光辉。
其次,伴随世界的世俗化,Aura逐渐失去了神性的根源,在本雅明的经验哲学中成为一个美学概念,即光韵。
在审美活动中,它是一种浸润在自然之中的生命气息,一种人与自然、人与人进行平等的主体间视觉交流时产生的满足感与踏实感。
最后,它与19世纪晚期摄影术的特点和摄影的属性有关。
由于低敏感度和长时间的曝光,照片产生层层递进的明暗效果,使照片中的形象闪烁着朦胧而神秘的质感。
从观看者的视角来说,这种效果也与时空的距离有关,具有此时此地的独特性。
若即若离的时空是视觉感知的前提。
在独一无二的视觉体验中,视觉形象永远是可望而不可及的。
换言之,它只能观看,不能触摸。
因为不可接近性是神性的象征,是对无法克服的距离的体验。
与技术复制时代的碎片化经验不同,“光韵”是鲜活的、有机的、整体的、富有生命力的。
通过把形象嵌入记忆,这种经验能够在它唤来的气息中返回精神的岁月。
山西省朔州市平鲁区李林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综合测试试题含解析

山西省朔州市平鲁区李林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综合测试试题请考生注意: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
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田野里出世的婴孩[土耳其]奥尔汉·凯马尔在一望无际的棉田里,太阳似乎主宰着一切,农场工人们汗水涔涔,有节奏地不断挥动锄头。
随着锄头均匀的起落声,农场工人们哼着歌。
法尔霍那双肿胀的手满是汗水,他把汗都揩在那条宽松的黑裤子上,掉过头去用布满血丝的眼睛瞧着他身旁挥锄头的妻子,说:“怎么?你怎么啦?”古丽沙是一个肩膀宽宽的结实女人,干瘪的脸上淌着亮晶晶的汗珠。
由于剧痛,脸已经不成样儿,而且露出一道道的皱纹。
她没有回答。
法尔霍用胳膊狠狠推她的腰部:“你到底怎么啦?”古丽沙用疲倦的眼神瞥了丈夫一眼。
她的眼睛深深地陷在眼窝里,怪吓人的。
这时锄头忽地从她手中滑落,掉在地上,她用手紧紧按住大肚子,俯下身去,在红棕色的土地上跪了下来。
监视他们干活的汉子撑着黑色的太阳伞站在一旁,这时叫了起来:“古丽沙!不要再干了,走开吧!”她痛得死去活来,使出常人罕有的力气,咬紧牙关控制自己。
她突然呻吟起来:“哎哟……”对一个女人来说,劳动时被陌生人听到这种声音真是丢脸。
法尔霍咒骂起来,飞起右腿朝妻子的腰部狠狠踢了一脚。
女人驯服地蹲在地上。
她知道这副样子丈夫是不会宽恕的。
她两手撑着地挣扎着站起来时,监工又说:“古丽沙!快走!娘儿!现在你赶快走,快!”她朝离她一千英尺光景远的沟渠走去,这是农场的边界。
法尔霍咆哮着,看到九岁的女儿赤脚站在监工的身旁,吩咐她说:“你得代你妈干活!”女孩知道现在该轮到她了。
她拿起和自己身子一般高的锄头,走到行列里。
锄头的起落声依旧和农场工人们的歌声相应和。
古丽沙挺直身子站在沟渠里,她环顾四周,在炙人的热浪中侧耳细听。
(完整版)高三语文周测试题及答案

高三年级语文周测一、现代文的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此题共 3 题, 9 分)阅读下边文字,达成1—3 题文艺是一种表现而不是一种卖弄。
表现的理想是文情并茂,“充分而有光芒”,虽经苦心雕琢,倒是十全十美,自然熨贴,不现牵强作为印迹。
一件完满的艺术品像一个大家闺秀,惹人注视而却不招邀人注视,举止大方之中仍有她的贞静幽闲,有她的尊贵的身份。
艺术和人同样,有它的品行,我们常说某种艺术品高,某种艺术品低,品的高低诚然能够在多方面见出,最重要的仍在作者的态度。
品高的是诚于中,形于外,心口如一的高华完满。
品低的是内不充分而外求光芒,存心卖弄,像小家娼妇涂脂抹粉,招摇过市,眉挑目送的样子。
文艺的卖弄有各种方式。
最广泛的是卖弄词采,只顾堆砌美丽的字眼,显得如花似锦,灿烂醒目,不论它对于思想感情能否有绝对的必需。
以前骈俪文犯这缺点的最多,此刻新进作家也有时难免。
其次是卖弄学问。
文艺作者不可以没有学问,但是他的学问须如盐溶解在水里,尝得出味,指不出形状。
有时饱学的作者没心中在作品中表露学问,我们尚难免有“学问汩没性灵”之感,至于存心要卖弄学问,如暴发户对人夸数家珍,在平常人这样已足见兴趣劣质,在文艺作品中这样更难免令人作呕了。
过去中国文人犯这病的最多,在诗顶用僻典,谈真理,写古字,都是最明显的例。
新文学作家常爱把自己知道比较清楚的资料不分皂白地全盘托出,不论它能否对于表现情调、描绘人物或是点明故事为绝对必需,写乡村就把乡村所有的东西都摆进去,写政界也就把政界所有的奇形怪状都摆进去,犹如杂货店,乱七八糟的货物乱堆在一同,没有一点整一性,连比较有名的作品如赛珍珠的《大地》,吴趼人的《二十年来目击之怪现状》之类均难免此病,这也还是卖弄学问。
第三是卖弄才华。
文艺作者固不可以没有才华,但是逞才负气,存心夸耀,还是兴趣劣质。
像英国哲学家休谟和法国诗人魏尔兰所再三指示的,文学不该只有“雄辩”( eloquence ),并且带不得雄辩的色彩。
2020届成都七中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0届成都七中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小学教师[法]巴比塞天气很热,可以听见苍蝇在飞。
除了苍蝇嗡嗡地叫之外,还有一种有节奏的、单调的嘈杂的低语声传到墙外。
这是一所小学,这所小学的内部和世界上所有的小学内部一样:一排排黑色的小书桌,许多个小脑袋也是黑的(在桌子的方形上露着小脑袋的圆形)在这些中间,一个男子好似巨人样出现在那儿:那是小学教师。
像世界上所有的小学教师一样,他施展着出奇的技巧和耐心,以吸引和集中三十个小脑袋的注意力,并要把现实世界的广阔形象往这些小脑袋里面灌输一部分。
这位小学教师名叫巴多梅罗·佐里。
他是一个安详,淳朴而又温和的人。
全村人都说他认真仔细,在村子这狭小的圈子里,他那严格守时的习惯人人称暖。
要是万一他上课迟到,人们就会下这样一个结论:那一定是时钟跑快了。
他在思想上也像在生活上一样以严正的态度要求自己。
他的一些主张并非是大家都欢迎的,特别是那些有关于团结与合作的主张。
所以有些人说他是一个赤色分子,有些人在他们内心里,在他们那可怜的奴隶的内心里感到奇怪:一个人竟然同时又是赤色分子,又这样诚实。
但就是这些人也不禁对巴多梅·佐里肃然起敬。
卡瓦达的两位重要人物,两位穿黑袍的人,神甫和他的助理,他们却别有看法。
他们挑不出一点可以攻击小学教师的地方——除了他对于自由以及大众福利的魔鬼般的见解之外——因此就越发怀恨他。
神甫和神甫助理监视着小学校——这是塑造下一代的车间。
假如要想掌握未来,就应当先把学校抓在自己手里。
神甫和他的影子——神甫助理对这个过于诚实、过于独力自主的小学教师怀有不共戴天之仇——特别是由于小学教师得到大家的同情,他的危险性也就愈大。
然而因为在他的行为和言论中找不到一点真正具有破坏性的东西,那就得想别的办法来整他了。
在今天这个不幸的西班牙,教士们有权闯进学校,监视教学活动。
语文丨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高2025届高三10月阶段性测试语文试卷及答案

2024~2025学年度上期高2025届10月阶段性测试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3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陈国栋同志的报告是一个重要文件。
请各大区区长主持讨论,细致地讨论,讨论两次至三次。
我基本上同意这个文件所述的意见。
但觉:(一)假定今年年成比去年确实好的情况之下,征购一千一百亿斤,力争办到,这是变被动为主动的第一着。
今年年成如果在秋收以后确实较去年好,确实证明无妄的时候,为什么不能征购到这个数目字呢?(二)下年度销售计划,我感觉不但一千另二十亿斤,是太多了,这个文件上调整为八百五十五亿斤,似乎也略为多了一点。
是否可以调整为八百亿斤,或者八百一十、二十亿呢?告诉农民,恢复糠菜半年粮,可不可以呢?苦一年、两年、三年,就翻过身来了。
多储备,少食用,以人定量,粮食归户……忙时多吃,闲时少吃,有稀有干,粮菜混吃,仍然可以吃饱吃好,可不可以这样做呢?(三)多产粮,是上策。
田头地角,零星土地,谁种谁收,不征不购,主要为了解决饲料,部分为了人用。
恢复私人菜园,一定要酌给自留地。
凡此种种,可以多收。
既已多收,可以多吃(例如菜)。
(四)好好地精细地安排过日子。
是否可以按照一九五七年的实际产量安排过日子呢?一九五七年的日子不是过得还不错吗?这样做,农民的粮食储备就可以增得较多了。
手里有粮,心里不慌,脚踏实地,喜气洋洋。
……以上几点意见,只供同志们此次讨论的参考,切勿下传。
不对之处,准备修改。
(摘自毛泽东《粮食问题》)【注】材料一是毛泽东于一九五九年七月五日为印发粮食部副部长陈国栋关于一九五九至一九六零年度粮食分配和粮食收支计划调整意见的报告写的批语,题目是毛泽东拟的。
此前毛泽东曾批示:“按人定量,忙时多吃,闲时少吃,忙时吃干,闲时半干半稀,杂以番薯、青菜、萝卜、瓜豆、芋头之类。
”材料二:一个国家唯有立足粮食基本自给,才能掌握粮食安全的主动权,才能保障国运民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语文综合测试卷七说明:本试卷分为第Ⅰ、Ⅱ卷两部分,请将第Ⅰ卷选择题的答案填入题后括号内,第Ⅱ卷可在各题后直接作答。
共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一、(24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蹙(cù)恻隐(yǐn)孝悌(dì)B.忖度(cǔndù)辟谣(pì)褊狭(piān)C.便嬖(biànbì)商贾(ɡǔ)豚犬(tún)D.庖厨(páochú)挟嫌(xié)畜养(xù)解析A.“悌”应读“tì”;B.“度”应读“duó”,“褊”应读“biǎn”;C.“便”应读“pián”。
答案D2选出不全含通假字的一项()A.盖亦反其本矣刑于寡妻,至于兄弟B.皆欲赴愬于王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C.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无伤也,是乃仁术也D.无以,则王矣今王田猎于此解析A.盖—盍,刑—型;B.愬—诉,罔—网;C.由—犹;D.以—已,田—畋。
答案C3对下列句子的文言句式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②而良人未之知也③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也④今夫奕之为数,小数也A.①句与②句相同,③句与④句相同。
B.①句与②句相同,③句与④句不同。
C.①句与②句不同,③句与④句相同。
D.①句与②句不同,③句与④句不同。
解析①为被动句,②为宾语前置句,③④均为判断句。
答案C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可以横绝峨嵋巅绝:横流、横穿B.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道:述说C.今王鼓乐于此鼓:敲鼓D.莅中国而抚四夷也莅:统治解析C.鼓:演奏。
答案C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家邦于以御至于兄弟刑于寡妻此极也于夫何使我至,,②①B. ⎪⎩⎪⎨⎧••不用力焉,②然则然则一羽之不举乐①臣请臣请为言C. ⎪⎩⎪⎨⎧••与与独何②而功不至于百姓者,之俱俱学,弗若之①虽D. ⎪⎩⎪⎨⎧••本矣②盖亦反庶几乎①王之好乐王之好乐甚其其解析A项两个“于”均为表动作趋向的介词,“到”。
B项第一个“为”,介词,“替”;第二个“为”,介词,“因为”。
C项第一个“与”,介词,“和、同”;第二个“与”通“欤”,疑问语气词。
D项第一个“其”,语气词;第二个“其”,代词。
答案A6下列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行人弓箭各在腰B.耶娘妻子走相送C.吾王之好鼓乐,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D.是不为也,非不能也解析A项“行人”:古义,出征的战士;今义,赶路的人。
B项“妻子”:古义,妻子儿女;今义,丈夫的配偶。
C项“至于”:古义,到……;今为连词。
答案D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危⎪⎩⎪⎨⎧••乎高哉危吁唬噫樯独夜舟危,②①B.举⎪⎩⎪⎨⎧••百钧举吾力足以疾首蹙案而相告举②①C.就⎪⎩⎪⎨⎧••会遭此祸就草创未之而不见所畏就望之不似人君,②焉,①D.援⎪⎩⎪⎨⎧••援猿猱欲度愁攀弓缴而射之援思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②,①解析A项两个“危”均作“高”讲;B项两个“举”分别解释为:全、都/举起;C 项两个“就”分别解释为:靠近/完成;D项两个“援”字分别解释为:拉/攀。
答案A8对下列句子的翻译有误的一项是()A.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译:我并不是吝惜钱财才拿羊去替换它(牛),看来老百姓是非常爱我的。
B.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译:大王如果非常喜欢音乐,那么齐国也就差不多(治理好)了。
C.不嗜杀人者能一之。
译:不喜欢杀人的国君能统一天下。
D.齐人有一妻一妾而处室者,其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
译:齐国有个人和一妻一妾共同生活,丈夫每次外出,都吃饱喝足才回家。
解析A项第二个“爱”的解释有误,应译为“吝啬”,后半句应译为“看来老百姓说我吝啬是应该的”。
答案A二、(6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0题。
曰:“臣闻之胡龁曰: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
王见之,曰:‘牛何之?’对曰:‘将以衅钟。
’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
’对曰:‘然则废衅钟与?’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
’不识有诸?”曰:“有之。
”曰:“是心足以王矣。
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王曰:“然。
诚有百姓者。
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即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
”曰:“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以小易大,彼恶知之?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有牵牛而过堂下者臣所过屠者朱亥B.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振长策而御宇内C.若无罪而就死地民归之,由水之就下D.百姓皆以王为爱也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解析A.过:经过/拜访;B.御:抵御/统治;C.“就”都是“走向,趋向”的意思;D.爱:吝啬/吝惜。
答案C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羊易之以何可废也衅钟以将?B. ⎪⎩⎪⎨⎧••百姓之以王为爱也于王元异堂上于王坐C. ⎪⎩⎪⎨⎧••隐其无罪而就死地若王可以保民乎哉寡人者若,D. ⎪⎩⎪⎨⎧••就死地而若无罪过堂下者而有牵牛有牵牛而过堂下者若无罪而就死地解析A.“以”都是“用”的意思;B.于:在/对;C.若:像/如果;D.而:表修饰/表转折。
答案A第Ⅱ卷(共90分)三、(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11~12题。
春行即兴李华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11这首诗的三、四两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请具体说明。
12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
”请从“景”“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鉴赏古诗的能力。
这是一首写景小诗。
作者春天经由宜阳时,对眼前景物有所感触,即兴抒发了国破山河在、花落鸟空啼的愁绪。
前两句写作者站立城头观赏,只见土地荒芜,野草纵横,原先用于浇灌良田的涧水无人汲引复向西流。
后两句写春花烂漫无人欣赏,鸟语婉转无人倾听,显示了山中的宁静、山行的寂寞。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确实句句关情,特别是一“自”一“空”,情感毕现。
三、四两句运用了对偶的辞格。
参考答案11.对偶。
“芳树”对“春山”,“花”对“鸟”,“自落”对“空啼”。
12.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均有特色。
但诗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
诗中“花自落”“鸟空啼”之景都显出了山中的宁静,从中更透出一种伤春、凄凉之情。
13填空。
孟子名,字子舆。
他是继孔子之后的儒家大师,被称为“”。
他44岁时周游列国,宣扬“”,他的许多思想都记载在《孟子》里,这是一部体著作。
答案轲亚圣仁政、王道语录1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惟士为能。
若民,,。
苟无恒心,,。
(2)是故明君制民之产,,。
答案(1)无恒产而有恒心者则无恒产,因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2)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四、(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
曰:“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
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
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
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
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
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15下列各句中“之”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4分)()A.然后从而刑之B.树之以桑C.然后驱而之善D.未之有也解析C.之:动词,从事。
A、B、D三项中“之”均为代词。
答案C16“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这句话说明了作者什么观点?(5分)解析要联系文章内容进行分析。
参考答案只有物质得到较大程度的满足,精神才有所依附。
17对本段内容层次分析不当的一项是(4分)()A.开头至“罔民而可为也”为第一层,论无恒产导致民乱政暴,反面论证“制民之产”的必要。
B.“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奚暇治礼义哉”为第二层,古今对比论证“制民之产”的必要。
C.“王欲行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为第三层,正面阐述怎样“制民之产”。
D.这一段从治理百姓、巩固统治进而统一天下的角度来论证,因此,对作为统治者的齐王来说,具有极大的说服力;文末描述的一幅王道乐士图客观上也有利于百姓。
解析C.概括不全面,不仅阐述了怎样“制民之产”,还阐述了“谨庠序之教”,故应表述为“阐述了仁政施行的具体内容”。
答案C五、(15分,每小题5分)18把①~③句组合在一起,续写在下面句子的横线处,要求续写后的这段话强调第③句的意思。
可增删个别词语(包括关联词)。
号称“东方伊甸园”的四川省,旅游业之所以能蓬勃发展,。
①四川省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②四川省旅游部门观念新,政策活③四川省旅游部门与公安、交通等部门协调合作解析要注意与“之所以”相接的关联词,还要注意强调的语句。
一般说法,需要强调的意思放在句子的后面,用表示递进的关联词来连接即可。
参考答案除了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之外,还得益于旅游部门观念新,政策活,尤其是旅游部门能与公安、交通等部门协调合作。
19请仿照下面所给的句子,再写两组句子。
要求语意连贯,句式一致,构成排比。
自己丰富才能感知世界的广阔,狭隘的世界则只是永远钻不出去的穴洞。
解析句子仿写是对综合能力的考查。
它不仅涉及到《考试大纲》中三个考点内容:句式,修辞和语言连贯、简明、得体,而且涉及到学生的模仿、创造能力。
仿写句子必须做到四个统一:话题统一,句式统一,修辞统一,色调统一。
答案示例自己好学才能感知世界的新奇,懒汉的世界则只是单调的重复。
自己善良才能感知世界的美好,阴谋家的四周永远是暗箭陷阱。
自己坦荡才能逍遥地生活在天地之间;蝇营狗苟者永远是一惊一乍,提心吊胆。
20我国每个节日都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请从下面几个节日中任选两个,各用一句话表现它们的特点。
例如:重阳节:拄杖登山,老夫聊发少年狂。
清明节:端午节:植树节:中秋节:解析本题的难度不小,首先要抓住节日特点,然后组织语言。
语言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但主要的原则是工整。
答案示例清明节:雨也纷纷泪也涟涟,思也悠悠意也绵绵。
纷纷清明时节雨,点点滴滴落心头。
杏花村里酒飘香,清明时节人断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