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国家机构体制
国家机构

地方机构
地方机构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主词条: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组织由法律规定。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设立常务委员会。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额和代表产生办法由法律规定。
组成
组成
(1)世界上的任何国家都要设置国家元首这一国家机关以代表国家主持内外国家事务。国家元首的功能是 充当一个国家对内对外的最高代表、最高政治领导者,依据国际法处于国家最高领导地位,根据国际惯例享有最 高规格的国际礼遇,充当一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国际政治行为主体。
(2)立法机关是行使立法权的国家机关,即有权审议、制定、修改和废止法律以及进行执法监督的国家机 关。国家立法机关的基本职能是立法和执法监督。
历史发展
历史发展
新中国建立至1954年
这一时期是新中国中央国家机关体系的初创时期。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 大会的职权。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闭会后,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就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 中央人民政府的领导机构,又是建国初期的集体国家元首。
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组织政务院,作为国家政务的最高执行机关。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组织人民革命军事委 员会作为国家军事的最高统辖机关;组织中央和省之间还设有大行政区一级的国家机构即人民政府委员会或军政委员会。
中央人民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根据1954年宪法建立起来的中央国家机构体系十年动乱期间受到践踏和破坏, 使之陷于半瘫痪状态。
我国的国家机构

A
3、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并对其直接负责的国 家机关有 ( ) A、国务院 B、国家机关 C、人民检察院 D、人民法院
A
)
4、下列机关属于我国中央国家机关的有( A、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C、全国政治协商委员会 D、中央军事委员会
ABD
Bபைடு நூலகம்
②国家机构的设置适应国家职能的需要,国家职能的 行使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 ③国家职能和国家机构作为国家的形式,维护和体现 国家性质
④国家性质不同的国家,其国家机构的设置及其作用 的发挥必然存在差异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2、无论什么性质的国家,通常都设有国家元首。 下列对于国家元首的正确认识的有( ) A、国家元首是一个国家的最高领导人 B、国家元首不是个人权力的表现,而是一个重 要的国家机关 C、国家元首是本国领袖 D、国家元首都是由选举产生的
(一)我国国家机构的设置
1、我国国家机构的组成 2、我国国家机构的划分 (二)中央国家机构的职权
省级(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 政区)国家机关
省人民代 表大会 省人民 政府 省高级人 民法院 省人民检察 院
县级(自治县)国家机关
县人民代 表大会 县人民 政府 乡镇级国 家机关 乡人民代表大会 乡人民政府 基层人 民法院 县人民 检察院
思考:
1、我国的国家主席是国家元首吗?
2、国家主席是一个个人吗?
3、只有国务院是最高权力机关执行机关吗? 4、公安部、司法部是司法机关吗? 6、国防部是我国的军事机关吗? 7、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为什么必须独立行使 职权?
8、人民法院与人民检察院的领导体制相同吗?
1、下列关于国家性质、国家职能、国家机构三者之 间关系的表述,正确的一组是( ) ①国家性质决定国家职能,国家职能决定国家机构设 置
政权组织形式的概念与种类

知识结构图:
政权组织形式的概念与种类 政权组织形式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 政权组织形式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历史发展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完善
国家结构形式概述 我国是单一制的国家结构形式 国家结构形式 我国的行政区域划分 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特别行政区制度 国旗 国家象征 国徽 国歌 首都
一、政权组织形式的概念与种类
半总统半议会制的主要特征在于:总统是 国家元首,拥有任免总理、主持内阁会议、 颁布法律、统帅武装部队等大权;总理是政 府首脑,对议会就政府的施政纲领或政府的 总政策承担责任,议会可通过不信任案,或 不同意政府的施政纲领和总政策,迫使总理 向总统提出政府辞职。1958年后的法国是典 型的半总统半议会制国家。
政体
主权分立制衡政体
单一主权至上政体
专制君主制 议 会 制 总 统 制 半 总 统 制
人民完全主权
委 员 会 制
苏 维 埃 制
人 代 会 制
一、政权组织形式的概念与种类
在君主立宪政体下产生了二元君主立宪制和议会 君主立宪制两种政权组织形式。 二元君主宪制的主要特征是,虽然君主的权力受 到宪法和议会的限制,但这种限制的力量非常弱小, 君主仍然掌握着极大的权力。 共和政体是资本主义国家普遍采用的较为典型的 政体。由于各国具体历史条件的差异,因而决定了 在这种政体下也产生了许多互有特点的政权组织形 式,主要包括总统制、议会共和制、委员会制和半 总统半议会制等四种政权组织形式。
一、政权组织形式的概念与种类
总统制的主要特征是国家设有总统,总统 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总统由选民 选举产生,不对议会负责,议会不能通过不 信任案迫使总统辞职,总统也无权解散议会。 美国是典型的总统制国家。
政治学导论答案(精选)

政治学导论答案 (精选)第一章政治与政治学重点问题: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观是什么?p5四点+意义1)“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2)“政治就是各阶级之间的斗争。
”3)“政治就是参与国家事务,给国家定方向,确定国家活动的形式、任务和内容。
”4)“政治是一门科学,是一种艺术。
”如何从系统论和博弈论的角度认识政治?系统论p8结合图表,政府系统由政府机构、政党、社团、领导人及公民构成。
输入→输出→反馈→二次输入→……。
博弈论p9~12对策性博弈五要素:局中人、资源、对策、规则及目标。
政治博弈的规则包括成文的宪法、法律和行政机关的决定,与不成文的传统和习惯。
政治博弈分为零和博弈与非零和博弈。
定义:政治就是运用权力的政府机构根据一套规则以决定谁得到好处及谁支付社会代价的系统化过程,其中团体与团体之间、团体与政府之间充满着合作与冲突。
政治与经济的基本关系是什么样的?根据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经济基础决定政治上层建筑,而政治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 什么是政治哲学和政治科学?P15~16政治哲学:what should be研究政治的规范性,回答政治对错好坏问题,核心概念是公平、平等、正义、自由、民主等政治价值,是人们进行政治评价和政治分析的基本准则。
政治科学:what is研究政治的科学性,解释和回答政治现象。
什么是新古典主义政治学?P2220世纪70-80年代,罗尔斯的正义论和新制度主义政治学一方面将政治学带回传统,一方面还在发挥着中介性质的作用而把政治学向前推进一大步,形成“新古典主义政治学”。
三基本特征:制度中心论。
不仅包括政体、制度结构,也包括中观和微观层面的规则,以及制度变迁理论和非正式规则的遗传性文化。
政治科学与政治哲学的统一性。
单纯的政治科学不能解释本质上复杂的政治过程,必须借助于政治哲学。
要令人信服地解释制度变迁,既少不了政治科学关于制度作用的分析,也离不开政治哲学关于制度价值的关怀。
研究方法上的整体主义与个体主义的统一性。
国家机构体系知识点总结

国家机构体系知识点总结一、国家机构体系的概念国家机构体系是指国家政权组织与运行的制度体系,是国家管理和服务的组织体系,也是国家权力机构和行政机构相互配合的机制。
二、国家机构体系的构成1. 国家权力机构国家权力机构主要包括国家主席、国务院、全国人大、国务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等。
2. 国家行政机构国家行政机构主要包括国务院及其各部委、地方各级政府、国家行政编制管理部门等。
3. 国家监督和审查机构国家监督和审查机构主要包括全国人大常委会、监察委员会、审计署等。
4. 国家司法机构国家司法机构主要包括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各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等。
5. 其他国家机构其他国家机构主要包括人民政协、民兵、武警等。
三、国家机构体系的职能和作用1. 国家权力机构的职能和作用国家权力机构主要负责制定国家政策和法律,领导国家各项事业的发展,管理国家的大政方针。
2. 国家行政机构的职能和作用国家行政机构主要负责国家的日常行政管理和服务工作,执行国家政策和法律,保障国家的经济、文化、社会、科技等各项事业的发展。
3. 国家监督和审查机构的职能和作用国家监察和审查机构主要负责监督和审查国家行政机构和国家公务员的工作,保障国家行政机构和国家公务员的权力合法性和行使合法性,保障国家政策的执行和贯彻。
4. 国家司法机构的职能和作用国家司法机构主要负责审判和执行国家法律,保障国家法律的公正公平,保障国家法律的正确执行。
5. 其他国家机构的职能和作用其他国家机构主要负责国家各项事业的具体工作,配合国家权力机构和行政机构的工作。
四、国家机构体系的发展和变革1. 国家机构体系的发展历程国家机构体系的发展历程是一个不断优化和完善的过程,是一个不断适应国家发展需要的过程。
2. 国家机构体系的发展模式国家机构体系的发展模式主要有传统模式、现代模式、发展模式等。
3. 国家机构体系的变革方向国家机构体系的变革方向主要有精简机构、职能转变、职能整合等。
宪法国家结构及国家机构制度

• 3)从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划分看,实行中央统 一集权,地方政府的权力由中央政府授予,接 受中央政府的统一领导,整个政府实行层级控 制,对地方政府不适当的行政行为,中央政府 有权撤销。 4)中央集权的同时也实行某种程度的地方自 治。 5)中央政府统一行使外交权,地方政府机关 对外不具有独立性。
• 3)单一制类型 • (1) 地方自治制(非中央集权型) • *含义在地方分权型单一制国家,地方居民 依法自主组织地方公共机关,并在中央监督下 依法自主处理本地区事务,中央不得干涉地方 具体事务。
第六章 宪法国家结构及 国家机构制度
第一节
国家结构形式制度
• 一、国家结构形式的概念 • (一)国家结构形式的含义 • (二)国家结构形式的实质
• 二、国家结构形式的学说 • 孟德斯鸠认为,对于那些小国寡民,最适 宜的政体是民主制,各小国结成联邦以抵御大 国入侵。孟氏理论的提出是以古希腊的城邦联 盟为背景的,实为“邦联’。
•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 1)祖国统一、民族团结 • 2)保障少数民族权利 • 3)促进少数民族进步与发展 • 4)确保国家独立、领土完整
• 4、新时期民族工作的任务和 政策 一国两制”下的从属中央领导 的特别行政区
• • • • • • • • • •
委员会 • 6 、我国的地方人民政府
• 7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的性质、
地位和构成 • 1)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概念和特点 (概念及其双重性)
• 2)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的性 质 • 3)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的地位 • 4)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的构成
• 5)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的职权 • (1)民族自治机关与一般地方机关的区 别 • (2)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的职权的— —自治权 • A、自治权的含义和地位 • B、自治权的内容(注意其与特别行政区 的区别)
第六章 西方国家的中央政府制度

第六章西方国家的中央政府制度1、国家元首:是国家的象征,是主权国家对内和对外的最高代表,是专门行使代表和象征国家职能的机构2、个人元首:由一个人来出任国家元首并由其单独代表国家,也称个体元首、单一元首。
(英、美、法、德、日、意、俄)3、集体元首:由地位平等的两人或两人以上的成员所组成的集体共同担任国家元首职务,行使国家元首职权。
(瑞士、圣马力诺、安道尔)4、虚位元首:作为国家代表的国家元首虽享有很高的法律地位,但只履行象征性、礼仪性的职责而缺乏对国家的实际管理能力。
实行此制度的主要有议会君主(立宪)制国家(如英、日)和议会共和制国家。
5、实权元首:既享有很高的地位,又掌握国家的实际权力,有的还兼任政府首脑。
(实行此制度的主要有二元君主立宪制国家、总统制共和制、半总统制共和制政体的国家)6、二元君主立宪制:君主集立法、行政、司法和军事大权于一身,宪法和议会虽然存在,但宪法通常是钦定的,而议会则是无实权的咨询机构,政府对君主而非议会负责。
(日本曾经在 20 世纪前期实行过二元君主制政体)7、国家元首的特殊待遇:1)外交特权和尊荣(完全的外交豁免权);2)不受司法管辖的特权;3)享有物质生活的特殊待遇。
8、国家元首的特征:1)对外代表国家;2)对内象征最高国家权力;3)依照宪法行使元首职权。
9、临朝而不理政:英国,从理论上讲英王是一切权力的源泉,是大全独揽的统治者,但实际上许多法律规定的王权都不由英王本人亲自行使,而由议会、内阁、法院等以英王名义行使。
10、国王不能犯错误:国王永远没有是非错误,国家政策中出现的一切错误,都不能归咎于国王,国王不必为此负政治责任。
11、英王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作用:1、是英国政治连续性的标志2、是国民拥戴和效忠的对象,是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象征,3、她是加拿大、澳大利亚等英联邦国家的国家元首,充当着维系英联邦的纽带,4、是政府的顾问。
12、君主制国家王位继承的规则一般来说,扶长立嫡是常规,有三种情况:①传位男性后裔,长子优先;②继承者不限男性,但男性优先;③由国王的第一个孩子继承王位,不分男女。
我国的国家机构教案初中

我国的国家机构教案初中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国家机构及其组成部分。
2. 使学生理解国家机构的性质、职权,以及在整个国家机关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3. 培养学生对国家机构的认识,增强国家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1. 我国国家机构的组成部分。
2. 国家机构的性质、职权和地位。
教学难点:1. 国家机构在不同层级间的相互关系。
2. 学生对国家机构的实际运作和功能的理解。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教学资料和幻灯片。
2. 学生预习新课内容。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宪法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学生分享自己对国家机构的初步了解,激发学习兴趣。
二、新课内容展示(20分钟)1. 教师利用幻灯片展示我国国家机构的组成部分,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等。
2. 针对每个组成部分,教师简要介绍其性质、职权和地位,如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最高立法权、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的国家元首地位等。
3.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学习,提问解答,加深对国家机构的理解。
三、案例分析与讨论(15分钟)1. 教师提出案例,如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并通过一部法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涉及的国家机构及其职权。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见解,培养分析问题和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提高国家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五、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结合教材,深入了解我国国家机构的运作和功能。
2. 思考国家机构在维护人民当家作主中的作用,撰写一篇短文,字数不限。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介绍我国国家机构的组成部分、性质、职权和地位,使学生对国家机构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案例分析与讨论环节,学生通过合作解决问题,提高了分析问题和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国家机构体制第一节西方国家机构体制
程同顺主讲
一、总统制
⏹代表国家:美国不少发展中国家仿效:巴西、墨西哥、菲律宾等
⏹特征:
1.三权完全分立
2.三权密切制衡
国会对总统:弹劾、条约和人事任免的批准
总统对国会:立法否决(1789-2000,2532)(国会对总统否决的反否决总体上只有7%成功,
共106件,)
国会对联邦最高法院:弹劾法官(9,4),对法官任命的批准(1789至今,28名以上遭否决,占总统提名的20%)
法院对国会:司法审查权
(1789-1978,联邦立法违宪105件,州立法违宪1007件)
总统对联邦最高法院:提名和任命法官(约110) (美国各级联邦法院法官职位共850个)
法院对总统:司法审查
美总统
国会联邦最高法院
弹劾、批准条约
和对官员的任免
立法否决任命法官司法审查
弹劾、批准任命
司法审查
二、内阁制(英、日、意)
•内阁由议会产生,集体对议会负责(信任投票),内阁用政党纪律约束本党党员•内阁是三权的核心
•虚位元首被排除在三权之外
•过去,英国的最高司法权由上院的议长(兼任大法官)和常任上诉法官行使,审理贵族案件和下院提出的弹劾案、除苏格兰刑事案件外的所有民事、刑事案件。
•2009年10月1日,英国首个最高法院从上议院独立出来,名为“英格兰和威尔士最高法院”。
三、半韩、俄)
•在总统的产生和权限方面类似于总统制
a.选民直接选举产生
b.有权任免总理(有实际限制)
c.有权解散议会及绕过议会进行全民公决•在议会和政府的关系方面类似于内阁制
a.内阁要对议会负责
b.不相容原则
•在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的关系方面独具特色
a.总统为双重政府首脑之一,有很大政治权力
b.总理具体领导政府工作,也有一定的实权
四、委员制(瑞士)
•行政权由联邦委员会集体行使
a.联邦委员会由7人组成,分兼7个部长
b.主席同时为国家元首,轮流担任,与委员权力平等,只有双方票数相等时,主席一票等于两票。
•联邦委员会组成除了反映政党议席比例外,还十分
强调语区的平衡(德、法、意为4:2:1)。
任何一州,无论大小都不得出现两个委员。
•联邦委员一旦当选,就不得以政党身份参加工作。
•行政权服从立法权
a.联邦议会是最高权力机关,联邦委员会由联邦议会产生,是其执行机关,对其负责。
联邦委员会无权解散联邦议会。
b.相容原则,但联邦委员会成员没有表决权。
•联邦议会是全国最高权力机关和立法机关,由国民院和联邦院组成。
国民院共有200个席位,根据各州和半州的常住人口按比例分配;联邦院代表各州,有46个席位。
补充
•问题:其他国家的司法机关如何?
•除部分国家(加、澳、印、西等)最高法院有司法审查权外,同一体制下各个国家差别较大。
•共同点:司法独立。
•瑞士联邦法院设在洛桑,法官由联邦委员会提名、联邦议会任命,每年向议会报告工作,但独立行使审判权。
西方国家机构体制的理论基础
程同顺主讲
一、思想基础:主权在民和天赋人权•《独立宣言》:我们认为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他们都从他们的造物主那里被赋予了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为了保障这些权利,所以才在人们中间成立政府。
•《人权宣言》:任何政治结合的目的都在于保存人的自然的和不可动摇的权利。
这些权利就是: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
二、政治活动的依据:法治
•通俗的含义:对于民众而言,只要不是法律所禁止的,都是可以做的;对于官员而言,只要不是法律所允许的,都是不能做的。
•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A.无论是平民还是官员,都要受到法律的管辖,尤其在于强调规范官员的行为。
(要有法的依据)
B.以法律制约专断的权力。
法的目的不是废除和限制自由,而是保护和扩大自由。
(天赋人权)
C.并非强调法律的完整性和严厉性,而是强调“法律的统治”、“规则的统治”比“人的统治”的至上性。
•中国对于法治的误解:
A.执法必严,严刑峻法,“严打”
B.加快立法,有法可依
这一点确为中国所需,但并非法治的内涵。
立法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看立的是什么法,法律是否公平、公正,立法的目的是什么。
三、国家机关权力分配的原则:制衡
•三权分立的含义:
立法、行政、司法这三大国家权力应分别由三个不同的国家机关掌握,独立行使并相互制约。
“分”是相对的,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分”的目的在于制衡,避免一权独大、滥用权力。
第三节中国国家机构及体制
一、中
•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国家元首(国家主席结合全国人大常委会集体行使)
•行政机关(国务院)
•审判机关(最高人民法院)
•检察机关(最高人民检察院)
•军事机关(中央军事委员会)
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教材P239页)
A.立法权
B.组织其它国家机关的职权
C.对其它国家机关的监督权
D.决定国家重大事项的职权
有无财政权?
宪法第六十二条第十款:审查和批准国家的预算和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
2.检察院的职权(教材P241-242页)
•对一般刑事案件侦查,提起诉讼;
•审查公安机关的侦查活动,决定是否逮捕、起诉;(2004检察机关对不应逮捕的嫌疑人决定不准逮捕的68676人,对侦查机关不应立案的纠正2699件。
)•监督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
•对国家工作人员的犯罪行为进行侦查,提起公诉(反贪局,2003-2007,检察机关查处了35名省部级以上官员的贪污贿赂等职务犯罪)。
检察院的双重领导、垂直领导•宪法第六十七条第十二款:全国人大常委会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的提请,批准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的任免。
•第一百零一条:县级以上的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出或罢免人民检察院检察长,须报上级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提请该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
•第一百三十二条:最高人民检察院领导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和专门人民检察院的工作,上级人民检察院领导下级人民检察院的工作。
•第一百三十三条:最高人民检察院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负责。
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对产生它的国家权力机关和上级人民检察院负责。
二、中国国家机构体制的组织原则
•议行合一(集立法与执行于一身)
•渊源:巴黎公社(公社委员会领导十个分委员会,集立法与行政于一身)
•马克思:公社不应当是议会式的,而应当是同时兼管行政和立法的工作机关。
•列宁:议员必须亲自工作,亲自执行自己通过的法律,亲自检查在实际工作中执行的结果,亲自对选民负责。
•出发点: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当家作主。
•演变:由国家最高权力机关行使立法权、监督权和决定国家重大事务的权力,其它国家机关都由它产生,对它负责。
其它国家机关不能与它平行,没有可以牵制它的机关。
•与内阁制的比较:在内阁制中,尽管内阁是从议会中产生,但内阁是三权的核心;内阁可以提请国家元首解散议会。
•与委员制的比较?
三、中
两种说法:民主集中制、人民代表大会制前者过于抽象,建议使用后者。
主要内容(教材P244-245页)
1.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各级国家权力机关
2.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和其它国家机关间的关系
3.国家结构形式
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5.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度是个补充
6.中国共产党是领导核心
思考题
如何认识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势和问题,如何进一步改革?
理论层面的优势:
最大限度地体现民主的精神
最大限度地发挥效率
•现实层面的要求(限制)
人民要有选拔人民代表的能力
人民代表要有参政议政能力
人民代表大会应该是常设的和长会期的
华东某省第11届全国人大代表构成
改革设想
●按人口(城乡同比例)划分选区,实行直接选举;
●全国人大代表专职化,采取不相容原则;
●撤销全国人大常委会,按职能设立委员会;
●延长全国人大工作时间,每年至少10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