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十课
五年级上册第20课课文

五年级上册第20课课文这篇课文讲述的是作者在七八岁时,写了第一首诗,母亲的评价是“精彩极了”,而父亲则说“糟糕透了”。
这两个评价对作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让他在今后的创作过程中,既不骄傲自满,也不丧失信心。
课文中,作者通过生动的语言和生动的例子,展现了父母对他的爱。
母亲的爱是慈祥的,是鼓励的,而父亲的爱则是严厉的,是苛刻的。
这两种不同的爱,让作者在成长过程中,既得到了鼓励和动力,也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在课文中,作者还提到了他后来成为作家的原因,是因为他意识到了父母对他的爱,是因为他坚持写作,是因为他不断地努力和追求。
这些因素共同促使他成为了成功的作家。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父母对孩子的两种不同评价对孩子的影响。
2.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3. 引导学生体会父母对孩子的爱,并学会感恩。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父母对孩子的两种不同评价对孩子的影响。
2.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会父母对孩子的爱,并学会感恩。
教学准备:PPT课件、课文内容解析、相关资料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播放一首歌曲《感恩的心》,让学生感受父母对孩子的爱。
2. 提问:你们听了这首歌有什么感想?你们觉得父母对你们的评价对你们有影响吗?3. 导入新课: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看看作者是如何通过父母对他的评价来成长的。
二、阅读课文,整体感知1. 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让学生再次阅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1)母亲对作者的第一首诗的评价是“精彩极了”,而父亲的评价却是“糟糕透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评价?(2)作者听了父母的评价后有什么反应?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反应?(3)作者为什么能够成为作家?这与父母的评价有什么关系?3. 让学生分组讨论以上问题,然后汇报讨论结果。
4.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总结。
第二十课: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先说带点字的意思,再说整个 词语的意思。
博览群书 一袭破衫
家徒四壁 奋笔疾书
1、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2、厄运指什么?是谁遭到了厄运?他有
不思, 夜难安寝,只有两 行热泪在不停流淌。
1、细细品味这句话, 你从中感悟到 他此时的心情怎么样? 2、谁能读出谈迁的 心情? 3、究竟是什么让谈迁 有这种心情?
从刚才介绍的人物身上,你们学到了什 么?
顺境中的美德是自制,逆境中的美德 是不屈不挠。 幸福的泪由劳动的汗水酿成;失望的 泪只有用奋斗才能抹去。 人生的拐杖就是信念。
宝剑锋自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贝多芬一生清贫,作为世界伟大的音乐家,命运之神 当然知道贝多芬是和最美妙的声音分不开的,但它偏偏 要他和任何声音都拉开距离。贝多芬在耳朵失聪后,依 然与命运进行着顽强的抗争,坚持创作,完成了《命运 交响曲》《合唱交响曲》等享誉世界的作品。贝多芬的 听力虽然过早地衰竭,但他创作的脍炙人口的大量音乐 作品以及他一生所表现出来的同命运做斗争的勇气、意 志和力量,作为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永远不会衰竭, 它们是不朽的。
这一小节中有哪些表示数量的词, 想想你又读懂了什么。
在北京的那段时间,他四处寻访,广 泛搜集前朝的逸闻,并亲自到郊外去考察 历史的遗迹。他一袭破衫,终日奔波在扑 面而来的风沙中。面对孤灯,他不顾年老 体弱,奋笔疾书,他知道生命留给自己的 时间已经不多。 你的脑海中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为了使这部书更加完备准确,清晨,凉气袭 人,当人们 ,谈迁一袭破衫,已 经奔波在扑面而来的风沙中。中午, , 当人们 ,谈迁一袭破衫,仍然奔 波在扑面而来的风沙中。 , ,当人 们 ,谈迁一袭破衫, 。但狂风吹不倒他,风沙压不垮他,困难挫不败 他,因为他心中始终有着一个坚定的信念。多么 令人敬佩的老人啊!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的教案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十课《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教案设计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中学2.学科:小学语文3.课题:厄运打不垮的信念4.课时:15.课前准备:(1)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通过百度搜索引擎【】查找与本课相关的资料。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会本课7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技能目标: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情感目标:通过语言文字,感受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顽强意志和毅力,懂得在人生的道路上,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就会有希望。
使学生受到心灵的启迪。
三、教材分析:《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六单元的课文。
文章记叙了明末清初史学家谈迁在艰难的困境中两次撰写明史巨著《国榷》的感人故事,表现了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持之以恒的坚强意志和毅力。
教学重点:1.结合课文,理解翔实可信、奋笔疾书、一袭破衫等词。
2.明白文中数据使用的作用。
教学难点:体会谈迁的在厄运到来时打不垮的信念,并懂得只要有信念,生活就会充满希望。
四、教学方法:为了充分实现学生个性化的发展,使学生从被动的接受变为主动的求知,我采用的是“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变学生的苦学为乐学。
在教学过程中加强过程性、体验性目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通过多种互动的交流,给每个学生语言实践和自我表现的机会,并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发问、探究,通过自主的尝试、实践升华为学会学习。
教学中以读为本,以读代讲,以读促悟,读中悟情,以情促读,读中深化认识,陶冶情操。
创设情景,引领体验,合作对话,自主构建。
五、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激情导入: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近史学家谈迁,走进他那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学生齐读课题)这是什么样的信念?再读课题,读出坚定的语气。
2谁有如此坚定的信念?谈迁的信念是什么?生:写一部流传千古的名著—《国榷》师:对,老师出示了以下几个四字词,哪位聪明的同学来读一下,出示:家境贫寒博览群书一袭破衫终日奔波年老体弱奋笔疾书你能用几个词语来说说你所了解的谈迁吗?谁能具体说一说?【百度搜索】/view/108473.htm#1再看这组词,又是描写什么的呢?出示:翔实可信鸿篇巨制下落不明化为乌有翔实精彩明史巨著3、谁能同样选用这些词来说说谈迁所写的《国榷》。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20课ppt

明末清初史学家。原名以训﹐字仲木﹐号射父。明亡后改名迁﹐字孺木﹐ 号观若﹐自称“江左遗民”。浙江海宁(今浙江海宁西南)人。 终生不仕﹐以佣书﹑作幕僚为生。喜好博综﹐子史百家无不致力﹐ 对明代史事尤所注心。
《国榷》为记载明朝历史的编年体史书, 作者:谈迁(1594年—1658年)。鉴于经 史官员垄断了明历代实录,很多地方忌讳 失实,而各家编年史书又多肤浅伪陋,谈 迁寻访到各种资料,广征博采,力求征信。 天启元年(1621年)始编著,初稿六年后 完成,据称此书“六易其稿,汇至百卷。” 顺治四年(1647年)全稿被窃,他又发愤 重写,顺治十年,应弘文院编修朱之锡邀 请,携稿赴北京,访问前朝遗老、皇室、 宦官、降臣等,阅读公家档案,重新校订 《国榷》,以三十余年编成《国榷》一书, 署名“江左遗民”。
20、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阜宁师范附属小学 郑沁雨
• “厄运”指困苦的遭遇,文中指谈迁花费20多年的心血完 成的400多万字的巨著被盗一事。书稿的遗失没有击垮谈 迁,他很快从痛苦中崛起,下决心再次从头撰写这部史书。 从谈迁的事例中,我们可以得知:在人生旅途中,只要有 坚定的信念,就会有成功的希望。
•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 2.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感受谈迁在逆境中 不屈不挠的顽强意志和毅力。 • 3.通过朗读课文,懂得在人生旅途中,只要 有坚定的信念,就会有希望。
• zhè • 浙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qiān 迁
bó 博
chāo suǒ zhèng dàn 抄 锁 挣 诞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20课《“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同步练习(含答案)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20课《“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同步练习一、基础与运用1.根据拼写汉字。
téng xiěpiān fu chū bǎncí xiáng qí tújǐn shèn2.读句子,用一个词概括出“我”的情感。
(1)她搂住了我,赞扬声雨点般落到我身上。
(2)我再也受不了了。
我冲出饭厅,跑进自己的房间,扑到床上失声痛哭起来。
3.根据画横线部分的意思在横线上写出相应的成语。
哥哥急迫得不能再等待地跑回家,然后从书包里拿出奖状,非常得意地对爸爸说:“我的诗歌获得了一等奖!”爸爸拍拍他的肩膀说:“不要骄傲,要完全和过去一样地努力,创作出更多好作品。
”4.下列词语中书写不正确的一组是()A.断言鼓舞把握一如既往B.灵感修改严厉得意扬扬C.精彩赞赏紧张迫不极待D.自豪期待幸运满怀信心5.按要求改写句子。
(1)难道世界上糟糕的诗还不够多吗?(改为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我的诗写得很糟糕。
母亲仍一直鼓励我。
(用恰当的关联词连成一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下面课文结尾的特点属于?选一选A.画龙点睛,点明主题B.首尾呼应,照应全C.总结全文,括文意D.展望未来,寄深写远(1)就这样,我有了第一本长篇小说......(2)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据落的阵阵花雨。
(3)醒来,枕边一片湿。
(4)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教案大全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20课厄运打不垮的信念9篇

教案大全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20课厄运打不垮的信念9篇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20课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1作者:佚名转贴自:本站原创点击数:49教学目标:1、感受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意志和坚定不移的信念。
懂得在人生的旅途中,只要有信念,就会有希望。
2、结合上下文,理解文中重点词句(数字)的意思。
3、在充分理解、感悟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关段落。
教学流程:一、激情导入: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学生齐读)2、昨天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看一看,这些词语会读吗?出示:家境贫寒博览群书一袭破衫终日奔波年老体弱奋笔疾书翔实精彩明史巨著3、个别读(一气呵成,正确),齐读4、我们知道它们都是写谈迁的,你能用上几个词语来说说谈迁吗?能说一个是一个,能说两个是两个。
5、小节:用得很恰当。
我们在学习每一篇课文的时候,都有遇到很多好的词语,对于这些词语我们不仅要善于积累,还要学会运用,这样才能丰富自己的语言。
同学们对谈迁已有了初步的认识,这节课我们要一块儿走近史学家谈迁,看看他是怎样战胜厄运,又是如何在逆境中站起来的。
二、学习一、二自然段1、课文中的厄运指什么?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仔细找一找。
2、书稿的遗失为什么对谈迁来说是“厄运”呢?请读读第一段,谈谈你们的理解。
3、交流:从小立志要写一部史书经过了很长时间的努力。
相机理解句子:经过20多年的奋斗,6次修改,谈迁终于在50多岁时完成了一部500多万字的明朝编年史——《国榷》。
a、默读句子,注意句子中的数字,通过这些数字,你想到了什么?(可以针对某一个数字,也可以整体说)b、交流:感受到20多年中,谈迁付出了大量的心血。
20多年——时间长,6次——反复地查证、修改,50多岁——从30岁的青年写到了老年,500多万——书稿的工程浩大)c、这20多年中,无论是烈日炎炎的夏天,还是大雪纷飞的冬天,谈迁都坚持不懈,其中经历了多少辛酸苦辣,作者用了一连串的数字让我们感受到了这一点。
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20课《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知识点总结、同步练习(含答案)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知识点总结、同步练习(含答案)【知识点】一、我会认组词誊:téng(誊写、誊抄、誊清)励:lì(鼓励、奖励、励志)篇:piān(一篇、篇章、篇幅)版:bǎn(出版、头版、版面)祥:xiáng(祥和、慈祥、吉祥如意)歧:qí(歧途、歧视、歧路)谨:jǐn(谨慎、谨记、谨防)兴:xīng(兴奋)xìng (高兴)行:háng(行业) xíng(行走)冲:chōng(冲击)chòng(冲着)埋:mái (埋头)mán (埋怨)嚷:rǎng(叫嚷) rāng(嚷嚷)三、近义词赞扬——颂扬腼腆——害羞自豪——骄傲誊写——抄写敬仰——敬重赞赏——赞美鼓励——鼓舞希望——期望慈祥——慈爱严厉——严肃奇妙——奇特谨慎——小心四、反义词精彩——糟糕赞扬——批评腼腆——大方自豪——自卑湿润——干燥沉重——轻盈全面——片面慈祥——严厉谨慎——马虎得意扬扬——垂头丧气五、理解词语糟糕:指事情、情况坏得很。
腼腆:因怕生或害羞而神情不自然。
得意扬扬:形容非常得意的样子。
誊写:照底稿抄写。
一如既往:完全跟过去一样。
灵感:在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等活动中,由于艰苦学习,长期实践,不断积累经验和知识而突然产生的富有创造性的思路。
源泉:比喻力量、知识、感情等的来源或产生的原因。
歧途:歧路,比喻错误的道路。
平衡:对立的各方面在数量或质量上相等或相抵。
交织:错综复杂地合在一起。
谨慎:对外界事物或自己的言行密切注意,以免发生不利或不幸的事情。
极端:绝对;偏激。
六、句子解析1.我有点迫不及待,想立刻让父亲看看我写的诗。
“迫不及待”“立刻”极为准确地写出了“我”当时想让父亲看到“我”写的诗的迫切心情。
2.七点。
七点一刻。
七点半。
父亲还没有回来。
三个关于时间的词语单独成句,说明了“我”觉得时间过得很慢,突出了“我”盼望父亲回来的急切心情。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20课课堂笔记多音字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20课课堂笔记:多音字一、概述多音字是指一个汉字有多种不同的发音和意思。
在中文中,多音字数量众多,因此学生在学习中常常会遇到。
本次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多音字的用法和发音规则,从而提高语文学习能力。
二、多音字的定义和分类1. 定义:多音字是指一个汉字在不同语境中有多种不同的读音和意思。
2. 分类:(1)同音多义:同一个字在不同语境中有不同的意思,但读音相同,如“打”(dǎ/dá)。
(2)同义异音:同一个字在不同语境中有不同的读音,但意思相同,如“鱼”(yú/yǔ)。
(3)多音多义:同一个字在不同语境中有不同的读音和意思,如“长”(cháng/zhǎng)。
三、多音字的例子1. “打”字:(1)意义1:用手或器具用力碰撞或击打。
读音1:dǎ(2)意义2:用器具打出声响。
读音2:dá2. “鱼”字:(1)意义1:水里的动物。
读音1:yú(2)意义2:面部表情认为像鱼的人。
读音2:yǔ3. “长”字:(1)意义1:描述空间上的延伸。
读音1:cháng(2)意义2:时间上的延续。
读音2:zhǎng四、多音字的学习方法1. 多音字的记忆:可以通过记忆常用的多音字和其不同的读音和意思,加强记忆。
2. 多音字的运用:在阅读和写作中多加练习,增加对多音字的熟练度。
3. 多音字的拼音:学生可以通过多音字的拼音来辅助记忆和学习。
五、多音字的使用场景1. 阅读文章:在阅读文章时,会经常遇到多音字的使用,学生需要根据上下文理解正确的读音和意思。
2. 写作作文:在写作中,正确运用多音字可以丰富文采,但也要小心使用,避免混淆。
3. 汉语课堂:在语文课堂上,老师会使用多音字来丰富教学内容,学生需要灵活掌握。
六、多音字的学习意义1. 丰富语言表达:多音字的存在可以丰富语言表达,增加词汇量。
2.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正确理解多音字的读音和意思对阅读理解能力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十课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海口景山学校海甸分校毛立业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结合上下文,理解文中重点词句的意思。
2、过程与方法:重点学习课文2——4自然段,在充分理解、感悟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总结全文。
3、情感与价值观:感受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意志和坚定不移的信念,懂得在人生的旅途中,只要有信念,就会有希望。
教学重点:
1、结合课文,理解翔实可信、奋笔疾书、一袭破衫等词。
2、正确理解和认识数据使用的作用
教学难点:
体会文章思想内容,感受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顽强意志和毅力,懂得在人生旅途中,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就会有希望。
教学亮点预设:
1、第一自然段关于数据使用的认识,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加上教师引导,学生应该能读出感情,体验到《国榷》的宏大,体会到《国榷》的来之不易。
2、第三自然段词语组块教学法。
把重要的词语拎出来,先理解词,再理解句,再体会作者感情,达到在熟读词句的基础上感情朗读课文,有积累词语、运用词语的目标。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导入新课。
1、齐读一下课题。
2、通过读文章,你都了解了哪些内容呢?谁来说说!
3、总结过渡。
我从大家的汇报中捕捉到了两个重要的信息,一个就是本文的主人公,他的名字叫。
一个是他写了一部史书叫。
谈迁是一个怎样的人呢?国榷又是一部怎样的史书呢?让我们走进课文去慢慢体会吧。
二、精读感悟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划出有关国榷信息的句子来。
(2)学生汇报读。
相机出示多媒体。
看看大屏幕,大家再来读读这句话,让我们把有关国榷的信息读得更清楚些。
(学生读)
(3)从这几个数字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4)学生说,教师总结:从这几个数字我们体会到了这部书的来之不易。
(5)师生合作读。
(6)看谁记得又快又准。
谁能说出一个表示数据的有关国榷的信息来,一人只能说一处。
2、学习第二自然段
过渡:同学们,如此一部国榷,付出了几十年心血的国榷,遇到什么厄运了呢?请大家默读第二自然段,找到谈迁遭受厄运的句子。
(1)学生自由读,教师巡视。
(2)学生汇报读。
学生概括。
教师范读过渡:20多年的心血转眼之间化为乌有,这对任何人来说都是致命的打击,更何况此时的谈迁已经是体弱多病的老人了。
他茶饭不思,夜难安寝,只有两行热泪在不停流淌。
(教师极小声)同学们,此时此刻,假如你是谈迁,你会怎样呢?请自由读读这两句话。
看谁最能理解谈迁。
(3)学生汇报读
(4)学生自由练读
(5)齐读。
(6)出示下一段,教师范读导入:
很多人以为他再也站不起来了,但厄运并没有打垮谈迁,他很快从痛苦中挣脱出来,又回到书桌旁,下决心从头撰写这部史书。
孩子们,是什么力量让这位体弱多病的老人又重新站了起来!是信念,是的信念。
来齐读课题。
再读一遍。
读出气势来,不错,边读边做个手势。
3、学习第三自然段
过渡:面对苦难,谈迁没有被打倒,他又顽强的站起来了,可一部500万字的书稿,从头再来,谈何容易。
文章哪一自然段是写他重新写国榷的。
让我们和老人一起去感受艰辛吧。
(1)请大家小声读第三自然段,边读边划出一些你认为重要的四个字的词语来。
(2)学生汇报。
(3)教师总结,词语组块。
(4)读词语。
横排读,竖排读,师生合作读,男女生分组读。
(5)学生再练读,指名读,齐读。
(6)把词语放进句子中读。
出示三句话,学生练读。
(7)指名读。
(8)教师总结:
就这样经过了几年的努力,一部新的国榷诞生了。
新写的《国榷》共104卷,500万字,内容比原先的那部更加翔实、精彩,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明史巨著。
谈迁也因此名垂青史.
三、升华情感,拓展延伸。
(1)谈迁战胜了厄运,取得了成功,古今中外,像谈迁这样的人还有很多,让我们静静的来领略一下他们的风采,来聆听一下他们的声音。
(播放课件。
贝多芬、霍金、海伦、桑兰等人的事迹及名言的图片。
)
(2)类似的人、类似的事例还有很多,大家课后可以阅读关于他们的书籍和文章,进一步走近他们了解他们。
伟人如此,我们普通人也一样,每个人的人生之路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都会有崎岖和坎坷,但我们只要有信念,就会有希望,信念就像一轮光芒万丈的太阳,他会驱散笼罩在我们人生路上的每一块阴云。
(3)读最后一段。
女生读,男生读,学生齐读。
(4)背诵最后一段。
板书设计: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来之不易
谈迁下落不明信念在,希望在。
从头再来
名垂青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