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弯曲
基础实验-塑料弯曲强度-实验讲义

塑料弯曲强度实验塑料弯曲实验常用作热固性脆性材料的力学性能评价。
可以将其看做是冲击韧性的放大。
本质上是拉伸和弯曲的复合,最终直接关系到材料的剪切强度。
【实验目的】1.掌握塑料弯曲强度测量的基本原理2.掌握简支梁弯曲性能的测量方法;3.了解弯曲强度实验方法适用的材料范围。
【实验原理】把试样支撑成横梁,使其在跨度中心以恒定速度弯曲,直到试样断裂或者变形达到预定值,测量该过程中对试样施加的压力。
4. 基本定义。
1.试验速度——speed of testing,支座与压头之间相对运动的速率,单位mm/min 。
2.弯曲应力flexural stress Jf 试样跨度中心外表面的正应力, 按9.1 的(3)式计算, 单位MPa 。
3.断裂弯曲应力flexural stress at break, σ fB试样断裂时的弯曲应力( 见图1的曲线 a 和b), 单位MPa 。
4.弯曲强度flexural stretn gth, σ阳试样在弯曲过程中承受的最大弯曲应力( 见国 1 的曲线 a 和b), 单位MPa 。
5.在规定挠度时的弯曲应力flexural stress at conventional deflection Jfc 达到3.7 规定的挠度sc 时的弯曲应力( 见图1 的曲线C), 单位MPa 。
6.挠度deflection d 在弯曲过程中, 试样跨度中心的顶面或底面偏离原始位置的距离, 单位mm 。
7.规定挠度conventionai deflection ,Sc规定挠度为试样厚度h 的1.5 倍, 单位mm 。
当跨度L=16h 时, 规定挠度相当于弯曲应变为 3.5% ( 见 3.8) 。
8.弯曲应变flexural strain, ε f试样跨度中心外表面上单元长度的微量变化, 用无量纲的比或百分数(%) 表示。
按9.2 的式(4) 计算。
9.断裂弯曲应变flexural strain at break , 如试祥断裂时的弯曲应变( 见图1的曲线 a 和b) 。
ISO-178-2010塑料——弯曲性能的测定

ISO178-2010塑料——弯曲性能的测定1.范围1.1本国际标准规定了在特定条件下测定硬质(见3.12)和半硬质塑料弯曲性能的方法。
规定了标准试样尺寸,同时对适合使用的替代试样也提供了尺寸参数。
规定了试验速度范围。
1.2本标准用于在规定条件下研究试样弯曲特性,测定弯曲强度、弯曲模量和其他弯曲应力/应变关系。
本标准适用于两端自由支撑、中央加荷的试验(三点加载测试)。
1.3本标准适用于下列材料:——热塑性模塑、挤出铸造材料,包括填充和增强复合物;硬质热塑性板材;——热固性模塑材料,包括填充和增强复合物;热固性板材。
与ISO10350-1[5]和ISO10350-2[6]一致,本国际标准适用于测试以长度≤7.5mm纤维增强的复合物。
对于纤维长度>7.5mm的长纤维增强材料(层压材料)的测试,见ISO14125[7]。
本标准通常不适用于硬质多孔材料和含有多孔材料的夹层结构材料。
对这些材料的测试,可采用ISO1209-1[3]和/或ISO1209-2[4]。
注:对于某些纺织纤维增强的塑料,最好采用四点弯曲试验,见ISO14125。
1.4本方法中所用的试样可以是选定尺寸的模塑试样,用标准多用途试样中部机加工的试样(见ISO20753),或者从成品或半成品入模塑件、挤出或浇铸板材经机加工的试样。
1.5本标准推荐了最佳试样尺寸。
用不同尺寸或不同条件制备的试样进行试验,其结果是不可比较的。
其他因素,如试验速度和试样的状态调节也会影响试验结果。
注:尤其是半结晶聚合物,由模塑条件决定的样品表层厚度会影响弯曲性能。
1.6本方法不适用于确定产品设计参数,但可用于材料测试和质量控制测试。
1.7对于表现出非线性应力/应变特性的材料,其弯曲性能只为公称值。
给出的计算公式都基于应力/应变为线性的假设,且对样品挠度小于厚度的情况下有效。
使用推荐的试样尺寸(80mm X10mm X4mm),在传统的3.5%弯曲应变和跨距与厚度比L/h为16的情况下,挠度为1.5h。
DIN_ISO_178(塑料弯曲欧标)

德国标准1997年2月塑料抗弯性能测定(ISO 178: 1993)DIN EN ISO 178英语版DIN EN ISO 178ICS 83.080.01关键词:塑料、抗弯性能、测试塑料–测定弯曲性能(德语)(ISO 178: 1993)本标准替代1977年4月版DIN 53452,并与1996年4月版DIN EN ISO 527-1,1996年7月版DIN EN ISO 527-2,和1997年2月版DIN EN ISO604一起替代1987年10月版DIN53457欧洲标准EN ISO 178: 1996年成为德国标准化委员会(DIN)标准以逗号作为十进制小数点标记。
国家序言依据欧洲标准委员会技术委员会249号文件(CEN/TC 249)中的决定发布了本标准,以采纳国际标准ISO 178为欧洲标准,采纳过程中未更改该国际标准。
参与本标准编制的相关德国机构包括:塑料标准委员会、Elgenschaften和Probekorperherstellung技术委员会。
与涉及欧洲标准(EN)第2款的国际标准相关的DIN标准如下:国际标准DIN标准ISO 291 DIN EN ISO 291ISO 293 DIN 16770-1ISO 294 DIN 16770-2ISO 295 DIN 53451ISO 1209-1 DIN 53423ISO 1209-2 DIN 53423ISO 2557-1 DIN 16700ISO 3167 DIN EN ISO 3167修正1977年4月版的DIN 53452和1987年10月版的DIN 53457已经被关于EN ISO 178的解释所替代,该解释与ISO 178完全相同。
1987年版DIN 53457中所述确定弯曲时的弹性系数的方法已包含在本标准当中。
历史版本DIN 53452: 1941-05, 1944-11, 1952X-02, 1977-04; DIN 53453: 1943-11, 1952-02, 1954-07, 1958-05, 1965-10, 1975-05; DIN 53457: 1968-05, 1987-06, 1987-10.相关参考标准(标准参考文献未包含的)DIN 16700 塑料模型材料的制模技术-生产过程和设备-概念DIN 16700-1 准备热塑性成型材料样品的压塑成型DIN 16700-2 准备热塑性成型材料样品的注塑成型DIN 53423 刚性多孔材料的弯曲测试DIN 53451 热塑性材料样品的准备DIN EN ISO 291 塑料-标准大气压的条件和测试(ISO/DIS 291: 1996)DIN EN ISO 3167 塑料-多用途试样(ISO 3167: 1993)------------目前仍处于草案阶段欧洲标准共9页据本文件DIN第3条第1款©未经许可不得全文或部分复制本标准参考号:DIN EN ISO 178: 1997-02 DIN标准化研究所,柏林英语价格第8组销售号110897年9月欧洲标准1EN ISO 1781996年9月ICS 83.080.01关键词:塑料、抗弯性能、测试。
中文版 ISO 178-2010

ISO 178-2010塑料——弯曲性能的测定1.范围1.1本国际标准规定了在特定条件下测定硬质(见3.12)和半硬质塑料弯曲性能的方法。
规定了标准试样尺寸,同时对适合使用的替代试样也提供了尺寸参数。
规定了试验速度范围。
1.2本标准用于在规定条件下研究试样弯曲特性,测定弯曲强度、弯曲模量和其他弯曲应力/应变关系。
本标准适用于两端自由支撑、中央加荷的试验(三点加载测试)。
1.3本标准适用于下列材料:——热塑性模塑、挤出铸造材料,包括填充和增强复合物;硬质热塑性板材;——热固性模塑材料,包括填充和增强复合物;热固性板材。
与ISO 10350-1[5]和ISO 10350-2[6]一致,本国际标准适用于测试以长度≤7.5 mm纤维增强的复合物。
对于纤维长度>7.5 mm的长纤维增强材料(层压材料)的测试,见ISO 14125[7]。
本标准通常不适用于硬质多孔材料和含有多孔材料的夹层结构材料。
对这些材料的测试,可采用ISO 1209-1[3]和/或ISO 1209-2[4]。
注:对于某些纺织纤维增强的塑料,最好采用四点弯曲试验,见ISO 14125。
1.4本方法中所用的试样可以是选定尺寸的模塑试样,用标准多用途试样中部机加工的试样(见ISO 20753),或者从成品或半成品入模塑件、挤出或浇铸板材经机加工的试样。
1.5本标准推荐了最佳试样尺寸。
用不同尺寸或不同条件制备的试样进行试验,其结果是不可比较的。
其他因素,如试验速度和试样的状态调节也会影响试验结果。
注:尤其是半结晶聚合物,由模塑条件决定的样品表层厚度会影响弯曲性能。
1.6本方法不适用于确定产品设计参数,但可用于材料测试和质量控制测试。
1.7对于表现出非线性应力/应变特性的材料,其弯曲性能只为公称值。
给出的计算公式都基于应力/应变为线性的假设,且对样品挠度小于厚度的情况下有效。
使用推荐的试样尺寸(80 mm X 10 mm X 4 mm),在传统的3.5%弯曲应变和跨距与厚度比L/h为16的情况下,挠度为1.5 h。
塑料弯曲强度 弯曲模量测试方法

塑料弯曲强度弯曲模量测试方法
塑料的弯曲强度和弯曲模量是衡量塑料材料弯曲性能的重要指标。
塑料的弯曲强度是指材料在受力作用下发生弯曲变形时所能承受的最大弯曲应力,而弯曲模量则是指材料在受力作用下的弯曲变形时所表现出的刚度和变形能力。
下面我将分别介绍塑料弯曲强度和弯曲模量的测试方法。
首先是塑料的弯曲强度测试方法。
一种常用的测试方法是三点弯曲试验。
在这种试验中,将塑料试样放置在两个支撑点之间,然后施加一个向下的力,使试样发生弯曲变形。
通过测量试样在弯曲过程中的应力和应变,可以计算出塑料的弯曲强度。
另一种测试方法是悬臂梁试验,原理类似于三点弯曲试验,但是在这种试验中,试样只有一个支撑点。
这些测试方法可以通过标准化的设备和程序来进行,以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其次是塑料的弯曲模量测试方法。
常用的测试方法是在弯曲试验中测量应力和应变,然后根据胡克定律计算出弯曲模量。
另一种测试方法是采用动态力学分析仪进行振动试验,通过测量试样在受力作用下的振动频率和振幅,可以计算出弯曲模量。
这些测试方法也可以通过标准化的设备和程序来进行,以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和可比性。
总的来说,塑料的弯曲强度和弯曲模量测试方法多种多样,选择合适的测试方法需要考虑到材料的特性、试样的形状和尺寸、以及测试的准确性和可比性要求。
通过科学严谨的测试方法,可以准确测量塑料的弯曲性能,为工程设计和材料选择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塑料弯曲强度的意义

塑料弯曲强度的意义
塑料弯曲强度是指塑料材料在受到弯曲负荷的作用下,抵抗弯曲变形的能力。
这种强度对于塑料制品的性能和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塑料弯曲强度的意义
1. 反映塑料材料的力学性能:塑料弯曲强度是反映塑料材料力学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它代表着塑料在受到外力作用时,抵抗变形的能力。
通过测试塑料的弯曲强度,我们可以对不同型号、不同材料的塑料进行比较,评估其力学性能的优劣。
2. 保证塑料制品的稳定性:塑料弯曲强度对于塑料制品的稳定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生产过程中,塑料材料需要具备一定的抗弯曲能力,才能承受加工过程中的各种应力,避免出现变形、裂纹等问题。
因此,通过测试和选用具有适当弯曲强度的塑料材料,可以保证塑料制品的稳定性。
3. 指导塑料材料的配方和加工工艺:塑料弯曲强度是塑料材料配方和加工工艺的重要参考指标。
为了提高塑料制品的质量和性能,研究人员需要了解不同配方和加工工艺对塑料弯曲强度的影响,从而优化材料配方和加工工艺,提高塑料材
料的力学性能。
4. 保障人体安全:在某些应用领域,如医疗器械、儿童玩具等,塑料制品与人体直接接触,其安全性至关重要。
通过测试塑料材料的弯曲强度,可以评估其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对人体造成的危险程度,从而保障人体的安全。
塑料弯曲强度是评估塑料材料力学性能、保证塑料制品稳定性、指导材料配方和加工工艺以及保障人体安全的重要指标。
在生产、研发和使用过程中,我们应该重视对塑料弯曲强度的测试和研究,以确保塑料制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塑料弯曲试验标准

塑料弯曲试验标准塑料弯曲试验的标准是按照GB/T《塑料弯曲性能的测定》进行的。
具体标准如下:1. 试样要求:长度l为80mm±2mm,宽度b为±,厚度h为±。
对于任一试样,其中部1/3的长度内各处厚度与厚度平均值的偏差应不大于2%,宽度与平均值的偏差不应大于3%。
试样截面应是矩形且无倒角。
在每一试验方向上至少应测试5个试样。
如果要求平均值要有更高的精密度,试样数量可能会超过5个,具体的试样数量可用置信区间进行估算。
试样在跨度中部1/3外断裂的试验结果应予作废,并应重新取样进行试验。
若无相关标准时,应从GB/T2918中选择最合适的环境进行试验。
另有商定的,如高温或低温试验除外。
2. 测量试样中部的宽度b精确到;厚度h精确到;计算一组试样厚度的平均值h。
剔除厚度超过平均厚度允许偏差2%的试样样,并用随机选取的试样来代。
3. 调节跨度为试样厚度的16倍士1倍,跨度测量准确至%以内;调节试验速度为//min。
4. 压头、支座与试样应为线接触,并保证与试样宽度的接触线垂直于试样长度方向。
5. 开动万能试验机进行试验。
6. 在规定挠度等于或小于试样厚度的倍时出现断裂的试样,记录其断裂弯曲负荷值。
在达到挠度时不断裂的试样,记录达到规定挠度时的负荷值。
如果产品标准允许超过规定挠度,则要继续进行试验,直到试样破坏或达到最大负荷,记录此时的负荷值。
在达到规定挠度之前断裂且能指示最大负荷的试样,记录其最大负荷。
7. 凡试样破坏位置在试样跨度三等分的中间部分以外时,其结果作废,必须重新取样重新试验。
8. 结果表示小试样弯曲应力或弯曲强度及标准偏差计算与大试样测定时一样。
塑料弯曲试验的目的是确定材料在受到弯曲力作用时的性能表现,这对于评估材料的结构强度和韧性具有重要意义。
塑料管弯曲方法

塑料管弯曲方法一、塑料管弯曲概述塑料管弯曲是指将原本平直的塑料管弯曲成拱形或是更复杂的曲线形状,以匹配应用需求。
塑料管弯曲可以分为冷弯和热弯两种,其中冷弯指采用物理力的方式弯曲,而热弯指经过热力作用使塑料变软弯曲,不会改变塑料本身的性质。
二、常见的塑料管弯曲方法1、冷弯法冷弯法是指采用物理力的方式弯曲,一般可采用沉头、扭绞、穿孔、劈裂等方式进行。
(1) 沉头法沉头法是指在塑料管内采用沉头的方式,通过沉头的拉伸力对管材进行弯曲,从而达到弯曲的效果。
(2) 扭绞法扭绞法是指采用扭绞的方式,通过扭绞的拉伸力对管材进行弯曲,从而达到弯曲的效果。
(3) 穿孔法穿孔法是指采用电钻的方式,电钻的作用力将穿过塑料管内壁的孔,从而产生弯曲的效果。
(4) 劈裂法劈裂法是指采用劈裂的方式,通过劈裂的力量对塑料管进行弯曲,从而达到弯曲的效果。
热弯法是指采用热力作用来让塑料管变软,然后再进行弯曲,这种方式可以比较有效的实现非常复杂的曲线形状,而且不会改变塑料本身的性质。
三、塑料管弯曲要求1、弯曲半径应合适:根据管口设计要求,管口弯曲半径应在一定的范围内保证。
2、弯曲后管壁厚度应均匀:弯曲后的管壁厚度应该均匀,不能出现较大的差异。
3、弯曲后表面应光滑:弯曲后的管看起来应光滑,不能出现裂纹等缺陷。
4、弯曲后管材位移不能过大:弯曲后的管材应尽可能保持平衡,不能因太大的位移而导致机器的故障。
四、塑料管弯曲安全操作1、操作时应穿着安全服:当操作塑料管弯曲时,应该穿着安全服,以保证人身的安全。
2、不要擅自改变操作流程:在弯曲管材前,应确保操作流程的标准正确,不要擅自改变,以免造成机器故障等危险情况。
3、调整机器前应该先检查:在调整机器前应先检查机器的状态,以保证机器在运行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4、应注意操作的准确性:在操作时,应根据实际情况,确保操作的准确性,以便于达到所需的效果。
塑料管弯曲可以采用冷弯和热弯两种方法,其中冷弯常用的方法包括沉头、扭绞、穿孔、劈裂等,而热弯可以有效的达到非常复杂的曲线形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rL2/6d D---跨度之间位置挠度,mm[in .] r----应变,mm/mm[in./in.]; r=0.05 mm/mm[in./in.] L---支座跨距,mm[in .] d---支梁厚度,mm[in .]
注:进行方法A测试时,某些材料在5%应变限值内没有屈服或断裂,那方法B中 5%的应变限值内,在允许范围内增强应变率可能会导致样品屈服或断裂,或 两者同时发生。
5、试样前处理跟测试条件 • 除其他要求,按D618方法A,样品在23±2℃, 50±5%RH至少40h。 • 测试条件:除其他要求,测试在23±2℃,50±5%RH进 行。 6、测试方法 1)方法A • 样品外表面应变率为0.01mm/mm[in./in.]/min • 测量样品支撑跨距中心处宽度跟高度,精度0.03mm,对 高度小于2.54mm,高度测量精度为0.003mm
2、设备
• 试验速度:1mm/min、2mm/min、 5mm/min、10mm/min、20mm/min、 50mm/min、100mm/min、200mm/min、 500mm/min • 应变速率尽可能接近1%/min,这一试验速度 使每分钟产生的挠度近似为试样厚度值的 0.4倍
3、试样
• 调整跨距,<63mm时,跨距精度为0.1mm, ≥63mm, 精度为0.3mm • 十字型运动速率R=ZL2/6d R---十字型运动速率,mm[in.]/min L---支座跨距,mm[in.] d---支梁高度(样品厚度), mm[in.] Z---外纤维应变率,mm/mm/min[in./in./min] Z=0.01 • 在测试样品外表面最大应变应达到 0.05mm/mm[in./in.],或在达到最大应变前已经断 裂的情况下终止测试
9、结果表示
• 弯曲应力σf=3FL/2bh2 F—施加力,N L—跨度,mm b—试样宽度,mm h—试样厚度,mm • 弯曲模量 先根据给定的弯曲应变εf1=0.0005和εf2=0.0025计算 相应挠度s1和s2
挠度S i= εfiL2/6h S i —单个挠度,mm εfi —相应的弯曲应变 L—跨度,mm h—试样厚度,mm
大跨距测试支梁的弯曲应力( σf)针对支座 跨距高度比大于16:1 σf=(3PL/2bd2)[1+6(D/L)2-4(d/L)(D/L)] D---位于支座跨距中部的样品中心线位置 的挠度,mm[in.] • 弯曲强度( σfM)---样品在弯曲过程中承受 的最大弯曲应力 断裂点弯曲强度( σfB)---测试样品断裂时 的弯曲应力。
Standard Test Methods for Flexural Properties of Unreinforced and Reinforced Plastics and Electrical Insulating Materials
1、方法概要 • 跨距与深度的比率16:1或其他可以允许的 更大的比率。 • 方法A用的应变速率是0.01mm/mm/min,方 法B用的应变速率是0.1mm/mm/min • 直到样品破裂或达到最大5.0%的应变发生 时,停止试验.
4)对于跨距中间1/3外断裂试样不做评定。 5)公式同上
3)若从产品中不能获取2)试样尺寸,如板 材,试样长度l和厚度h比为l/h=20。为了在 叠层材料制成的很厚或单向增强试样避免 压间剪切断裂,跨距lv与厚度h之比大于18, 长度l=1.25 lv,对可硬化处理模塑材料,可 用lv/h=10。试样的宽度为10~50mm,对加 有粗粒填充剂材料为20~50mm,对由玻璃 纤维增强的反应性树脂叠层材料,试样为 15~80mm
6、试样数量
• 在每一试验方向上至少应测试五个试样。 • 试样在跨度中部1/3外断裂的试验结果作废。
7、状态调节
• 试样应按其材料标准的规定进行状态调节,若无,按 GB/T2918-1998进行。
8、试验步骤
• 测量试样中部的宽度b,精确到0.1mm;厚度h,精确到 0.01mm • 调节跨度 L=(16±1)h *下列情况除外 对较厚且单向纤维增强的试样,可用较大的L/h 对较薄试样,用较小的L/h 对软性的热塑性塑料,可用较大的L/h
σf1 —挠度s1时弯曲应力,MPa σf2 —挠度s2时弯曲应力,MPa
• 对每一组测试,计算取值的算术平均值, 保留3位有效数字,
三、塑料件弯曲试验 DIN 53452 1、试样 1)试样可直接制作,也可采用冲裁或压铸或 切削加工获得。如各向异性,在平行和垂 直方向采样。 2)推荐尺寸:长度l=(80±5.0)mm 宽度b=(10±0.6)mm 厚度h=(4±0.2)mm
• 弯曲应变 εf---样品跨度中心外表面上单元长 度的微量变化。 εf=6Dd/L2 εf---外表面应变,mm/mm[in./in.] D ---支梁中部最大弯曲,mm[in.] L ---支座跨距,mm[in.] d ---高度,mm[in.]
弯曲模量
E =( f
σf2- σf1)/ (εf2- εf1)
3)型材(热塑性材料和热固性塑料) 127mm×12.7mm×3.2mm样品尺寸,跨距为 厚度16倍. 4) 高强度增强合成材料,包括高正交各向异 性层压材料 建议跨度高度比增加到60:1
4、试样数量 • 对同向性材料或模塑样品,至少测试5件样 品 • 各向异性片材,在以下情况下,至少应测 试5件样品。建议对片材,从纵向和交叉方 向切割进行平面和边缘测试。纵向指各向 异性主轴,也指片材弹性强度增强的方向; 交叉是指弹性减弱的方向,与纵向垂直为 90°。
4、各向异性材料
• 这类材料的物理性能,应使所选择的试样 在试验过程中承受弯曲应力的方向与其产 品在使用时承受弯曲应力的方向相同。 • 当材料的弯曲特性在两个主要方向上显示 出很大差别时,应在两个方向进行试验, 并记录试样的取向与主方向的关系。
5、样品的制备
• 模塑或挤塑料 • 片材 ISO 2818机加工制取 • 长纤维增强塑料 ISO1268加工成板材,然 后按ISO1268的规定或机加工制取试样。
1
厚度h 1<h≤3 3<h≤5 5<h≤10 10<h≤20 20<h≤35 25<h≤50
2
宽度 25 10 15 20 35 50
3
宽度 15 15 15 30 50 80
4)均匀材料试样,至少需要试验5个试样。 对于各向异性试样,每个方向均试验5个 试样。 5)试样状态调节 试样在标准气候中(按DIN 50014-23/50-2) 至少16h,仲裁情况下96h。
塑料弯曲性能试验方法
一、GB/T9341-2000 塑料弯曲性能试验方法 ISO178:2001 塑料弯曲性能试验方法
Plastics-Determination of flexural properties
1、定义
弯曲应力 flexural stress 断裂弯曲应力 flexural stress at break 弯曲强度 flexural strength 挠度 deflection 规定挠度 conventional deflection: 规定挠度为试样厚度h的1.5倍。当跨度L=16h时,规定挠度相当于弯曲应变为 3.5% 弯曲应变 flexural strain 断裂弯曲应变 flexural strain at break 弯曲强度下的弯曲应变 flexural strain at flexural strength: 最大弯曲应力时的弯曲应变。 弯曲弹性模量或弯曲模量 modulus of elasticity in flexural; flexural modulus 应力差σf2-σf1与对应的应变差[(εf2=0.0025)-(εf1=0.0005)]之比
• 推荐试样尺寸: 长度 l=80±2mm 宽度 b=10.0±0.2mm 厚度 h=4.0±0.2mm • 其他试样: 试样长度和厚度之比l/h=20±1
与厚度相关的宽度值b 公称厚度h 宽度b±0.5
热塑性模塑和挤塑料、热固 性板材 织物和长纤维增强塑料
1<h≤3 25.0 15.0 3<h≤5 10.0 15.0 5<h≤10 15.0 15.0 10<h≤20 20.0 30.0 20<h≤35 35.0 50.0 35<h≤50 50.0 80.0 含有粗粒填料的材料,其最小宽度应在20~50mm之间
2、试验仪器 1)跨距lv=(16±1)h 2)最大受力延伸率为3.5% 的弯曲力在约1min内达到。 3)试验速度v与边缘纤维延 伸速度ε: v=lv2 ε/600h v:压头相对于支座速度, mm/min ε :边缘纤维延伸速度: %/min lv:跨距,mm h:厚度,mm
试验速度 mm/min 1 2 5 10 20 50 100 200
2)方法B • 样品外表面应变率0.10mm/mm[in./in.]/min • 如测试样品外表面已达到最大应变0.05mm/mm,样品仍没 破裂,那终止试验 7、结果表示 • 弯曲应力弯曲应力σf=3PL/2bd2 σf —中点位置外纤维应力,MPa[psi] P—在负载-弯曲曲线上指定点的压力,N[lbf] L—跨度,mm[in.] b—试样宽度,mm[in.] d—试样厚度,mm[in.]
• 2、设备参数 • 压头跟支座的半径5.0±0.1mm • 当其他不是默认压头跟支座,所有样品最 小半径为3.2mm,对半径≥ 3.2mm的样品, 支座的半径需达到样品高度的1.6倍。压头 的最大半径不应超过样品高度的4倍。
3、测试样品(样品需要从片材、板材或模塑型材上 切割的,或模塑成期望的尺寸,进行抛光。) 1)片材(除了层压热固性材料和某种绝缘材料,包 括硬化纸板和玻璃云母粘结) • 厚度≥1.6mm,做平面试验时,样品高为厚度;做边 缘试验时,样品宽度即片材厚度,高度不超过厚度。 跨距为厚度的16倍。高度>3.2mm样品,样品宽度 不超过跨距1/4;高度≤3.2mm样品,宽度12.7mm,样 品两端至少留6.4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