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急诊科中医护理技术操作

合集下载

中医特色护理在急诊科的运用体会

中医特色护理在急诊科的运用体会

中医特色护理在急诊科的运用体会急诊科作为医院重要的临床科室之一,承担着救治急危重症患者的重要责任。

在急诊科,中医特色护理的运用逐渐引起了人们的注意。

中医特色护理注重整体观念和个体化护理,通过中医药理论和方法,配合现代护理手段,提高了急诊护理的效果。

本文将结合个人在急诊科工作的体会,探讨中医特色护理在急诊科的运用体会。

一、中医特色护理在急诊科的典型案例1. 针灸止痛:马先生,男,54岁,因心绞痛急诊就诊。

病情急重,疼痛难忍。

在急诊科,针灸护理师对其进行了针灸止痛治疗。

通过在特定穴位施以针灸,能够调和气血、舒经活络,缓解马先生的疼痛。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马先生的疼痛得到缓解,情绪也明显好转。

2. 中药调理:刘女士,女,40岁,因急性胃炎急诊就诊。

刘女士在就诊时表现出明显的消化不良症状,包括腹胀、恶心、呕吐等。

护理人员为其配制了中药调理汤剂,根据刘女士的病情症状和体质特点进行调配。

通过服用中药,刘女士的胃部不适得到了缓解,并且能够促进其消化道的康复。

3. 推拿舒筋:王先生,男,30岁,因腰肌劳损急诊就诊。

王先生长期从事体力劳动,导致腰部酸痛难忍。

护理人员根据王先生的情况进行推拿舒筋的护理,通过按摩和推拿,促进王先生的气血流通,增强腰部的肌肉力量。

经过几次护理后,王先生感到腰部明显得到了改善,步履也更加轻松。

1. 整体观念:中医特色护理强调整体观念,注重身心相统一,不仅关注患者的病理变化,更关注其整体健康状态。

在急诊科,通过中医特色护理可以更好地辨证施治,针对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特点,进行个体化的护理。

这样能够更全面地了解患者的病情,提高对患者的护理效果。

3. 疗效显著:急诊科患者多为急危重症,需要迅速缓解症状,提高护理效果。

中医特色护理在急诊科的运用,能够取得疗效显著的效果。

在上述典型案例中,通过针灸、中药、推拿等中医特色护理手段,患者的症状得到了缓解,体验到了中医特色护理的独特魅力。

1. 人才储备:中医特色护理在急诊科的运用需要专业的针灸师、推拿师以及中医药师等人才。

(最新)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

(最新)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

(最新)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目录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内科急症护理常规1 一般护理常规2 高热3 神昏4 中风5 中暑6 急性出血7 痛证8 暴泻9脱证10 中药中毒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内科护理常规1 一般护理常规2 风温3 感冒4 内伤发热5 咳嗽6 哮喘7 悬饮8 肺痈9 肺胀10 胃脘痛11 呕吐12 便秘13 泄泻14 黄疸15 积聚16 水臌17 水肿18 肾衰19 淋证20 癃闭 ... 更多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外科护理常规1 一般护理常规2 外科手术护理常规3 疖4 疔5 痈6 发7 丹毒8 疔疮走黄9 流痰10 窦道11 压疮12 脱疽13 乳痈14 乳岩15 石癭16 肠痈17 肠梗阻18 石淋19 噎膈20 烧伤 ... 更多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妇科护理常规1 一般护理常规2 产科一般护理常规3 妇科手术护理常规4 月经不调5 痛经6 崩漏7 绝经前后诸证8 带下病9 妊娠恶阻10 胎漏、堕胎、胎动不安、小产、滑胎11 异位妊娠12 子痫13 产后发热14 产后恶露不绝15 产后缺乳16 阴挺17 癥瘕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儿科护理常规1 一般护理常规2 肺炎喘嗽3 鹅口疮4 泄泻5 疳证6 惊风7 痫证8 水肿9 麻疹10 水痘11 痄腮12 顿咳13 小儿暑温14 疫毒痢15 遗尿16 紫癜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肛肠科护理常规1 一般护理常规2 肛肠科手术护理常规3 痔4 肛痈5 肛漏6 肛裂7 脱肛8 直肠息肉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皮肤科护理常规1 一般护理常规2 黄水疮3 蛇串疮4 面游风5 脚湿气6 粉刺7 瘾疹8 湿疮9 药毒10 摄领疮11 白庀12 猫眼疮13 风瘙痒14 皮痹15 天疱疮16 红蝴蝶疮17 淋病18 梅毒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骨伤科护理常规1 一般护理常规2 骨伤科手术护理常规3 小夹板外固定护理常规4 牵引术护理常规5 石膏外固定护理常规6 骨折7 上肢骨折8 下肢骨折9 脊柱骨折10 骨盆骨折11 脱位12 伤筋13 腰椎间盘突出症14 骨折患者的功能锻炼法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眼科护理常规1 一般护理常规2 内眼手术护理常规3 椒疮4 天行赤眼5 聚星障6 凝脂翳7 瞳神紧小8 绿风内障9 圆翳内障10 云雾移睛11 视瞻昏渺12 高风雀目13 风牵偏视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耳鼻咽喉科护理常规1 一般护理常规2 耳疖、耳疮3 耳鸣、耳聋4 耳眩晕5 中医鼻科一般护理常规6 鼻槁7 鼻鼽鼻渊9 鼻衄10 中医咽喉科一般护理常规11 喉痹12 喉关痈13 喉喑14 急喉风 8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口腔科护理常规1 一般护理常规2 口疮3 牙宣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针灸科护理常规1 一般护理常规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肿瘤科护理常规一般护理常规2 放疗护理常规3 化疗护理常规 1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传染病科护理常规一般护理常规2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3 时行感冒4 肺痨5 痢疾6 湿温7 肝热病8 霍乱 (时1疫)9 艾滋病10 暑湿11 登革热12 炭疽13 狂犬病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分级护理1 特级护理2 一级护理3 二级护理4 三级护理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1 针刺法2 灸法3 拔罐法4 穴位按摩法5 刮痧法6 熏洗法7 全身药浴法8 湿敷法9 换药法10 涂药法11 敷药法12 贴药法13 药熨法14 坐药法15 中药煎煮法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护理文件书写规范1 护理文件书写要求1.1 一般要求1.2 体温单书写要求及内容1.3 医嘱单书写要求及内容1.4 长期医嘱执行单1.5 护理记录单书写要求及内容2 中医护理病历书写规范2.1 中医整体护理病历2.2 入院评估表 (附表8)2.3 护理诊断/问题项目表(附表9)2.4 护理记录单2.5 出院评估表 (附表10)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护理人员职责、工作制度及质量要求1 护士职业基本要求1.1 热爱护理事业,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有强烈...1.2 作风上要实事求是,谦虚谨慎,严肃认真,...1.3 行为上要遵纪守法,公正廉洁,爱护集体,...1.4 仪容上要端庄大方,服装整洁,精神饱满,...2 护理人员岗位职责2.1 护理副院长职责2.2 护理部主任 (总护士长) 职责2.3 科护士长职责2.4 护士长职责2.5 主任 (副主任) 护师职责2.6 主管3 护理工作制度3.1 护理部工作制度3.2 中医护理研究室工作制度3.3 急诊科护理工作制度3.4 门诊护理工作制度3.5 手术室护理工作制度3.6 供应室工作制度3.7 查对工作制度3.8 交接班工作制度3.9 抢救工作制度3.10 消毒隔离工作制度3.11 病区护理文件管理工作制度3.12 物品、药品、器材管理工作制度3.13 血液净化中心 (室) 护理工作制度3.14 重症监护室护理工作制度 4 护理工作质量要求4.1 护理部工作质量要求4.2 病区护理工作质量要求4.3 急诊科 (室) 护理工作质量要求4.4 门诊护理工作质量要求4.5 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要求4.6 供应室工作质量要求4.7 血液净化中心 (室) 护理工作质量要求4.8 重症监护室护理工作质量要求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内科急症护理常规1 一般护理常规1.1 接待患者,初步分诊。

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

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

中医护理惯例技术操作规程目录一、中医内科急症护理惯例1、一般护理惯例2、高热3、神昏4、中风5、中暑6、急性出血7、痛证8、暴泻9、脱证10、中药中毒二、中医内科护理惯例1、一般护理惯例2、风温3、感冒4、内伤发热5、咳嗽6、哮喘7、悬饮8、肺痈9、肺胀10、胃脘痛11、呕吐12、便秘13、泄泻14、黄疸15、聚集16、水臌17、水肿18、肾衰19、淋证20、癃闭三、中医外科护理惯例1、一般护理惯例2、外科手术护理惯例 3 、疖4、疔5、痈6、发7、丹毒8、疔疮走黄9、流痰10、窦道11、压疮12、脱疽13、乳痈14、乳岩15、石瘿16、肠痈17、肠阻塞18、石淋19、噎膈20、烧伤四、中医妇科护理惯例1、一般护理惯例2、产科一般护理惯例3、妇科手术护理惯例4、月经不调5、痛经6、崩漏7、绝经前后诸证8、带下病9、妊娠恶阻10、胎漏、打胎、胎动不安、小产、滑胎11、异位妊娠12、子痫13、产后发热14、产后恶露不停15、产后缺乳16、阴挺17、症瘕五、中医儿科护理惯例1、一般护理惯例2、肺炎喘嗽3、鹅口疮4、泄泻5、疳证6、惊风7、痫证8、水肿9、麻疹10、水痘11、痄腮12、顿咳13、小儿暑温14、疫毒痢15、遗尿16、紫癜六、中医肛肠科护理惯例1、一般护理惯例2、肛肠科手术护理惯例 3 、痔4、肛痈5、肛漏6、肛裂7、脱肛8、直肠息肉七、中医皮肤科护理惯例1、一般护理惯例2、黄水疮3、蛇串疮4、面游风5、脚湿气6、粉刺7、瘾疹8、湿疮9、药毒10、摄领疮11、白庀12、猫眼疮13、风瘙痒14、皮痹15、天疱疮16、红蝴蝶疮17、淋病18梅毒八、中医骨伤科护理惯例1、一般护理惯例2、骨伤科手术护理惯例3、小夹板外固定护理惯例4、牵引术护理惯例5、石膏外固定护理惯例6、骨折7、上肢骨折8、下肢骨折9、脊柱骨折10、骨盆骨折11、脱位12、伤筋13、腰椎间盘突出症 14、骨折患者的功能锻炼法九、中医眼科护理惯例1、一般护理惯例2、内眼手术护理惯例3、椒疮4、天行赤眼5、聚星障6、凝脂翳7、瞳神紧小8、绿风内障9、圆翳内障10、云雾移睛11、视瞻昏渺12、高风雀目13、风牵偏视十、中医耳鼻咽喉科护理惯例1、一般护理惯例2、耳疖、耳疮3、耳鸣、耳聋4、耳眩晕5、中医鼻科一般护理惯例6、鼻槁7、鼻鼽8、鼻渊9、鼻衄10、中医咽喉科一般护理惯例11、喉痹12、喉关痈13、喉喑14、急喉风十一、中医口腔科护理惯例1、一般护理惯例2、口疮3、牙宣十二、中医针灸科护理惯例1、一般护理惯例十三、中医肿瘤科护理惯例1、一般护理惯例2、放疗护理惯例3、化疗护理惯例十四、中医传得病科护理惯例1、一般护理惯例2、传染性非典型肺炎3、时行感冒4、肺痨5、痢疾6、湿温7、肝热病8、霍乱(时疫)9、艾滋病10、暑湿11、登革热12、炭疽13、狂犬病十五、中医分级护理1、特级护理2、一级护理 3 、二级护理 4 、三级护理十六、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1、针刺法2、灸法3、拔罐法4、穴位按摩法5、刮痧法6、熏洗法7、浑身药浴法8、湿敷法9、换药法10、涂药法11、敷药法12、贴药法13、药熨法14、坐药法15、中药煎煮法十七、中医护理文件书写规范1、护理文件书写要求(1)、一般要求(2)、体温单书写要求及内容(3)、医嘱单书写要求及内容(4)、长久医嘱履行单(5)护理记录单书写要求及内容2、中医护理病历书写规范(1)、中医整体护理病历(2)、住院评估表 ( 附表 8)(3)、护理诊疗 / 问题项目表 ( 附表 9)(4)、护理记录单(5)、出院评估表 ( 附表 10)十八、中医护理人员职责、工作制度及质量要求1、护士职业基本要求(1)、热爱惜理事业,有优秀的职业道德,有激烈 ...(2)、作风上要脚踏实地,谦逊慎重,严肃仔细, ...(3)、行为上要遵纪守纪,公正清廉,爱惜集体, ...(4)、仪容上要庄重大方,服饰整齐,精神饱满, ...2、护理人员岗位职责( 1) 、护理副院长职责(2)、护理部主任 ( 总护士长 ) 职责(3)、科护士长职责(4)、护士长职责主任 ( 副主任 ) 护师职责主管3、护理工作制度(1)、护理部工作制度(2)、中医护理研究室工作制度(3)、急诊科护理工作制度(4)、门诊护理工作制度(5)、手术室护理工作制度(6)、供给室工作制度(7)、核对工作制度(8)、交接班工作制度(9)、急救工作制度(10)、消毒隔绝工作制度(11)、病区护理文件管理工作制度(12)、物件、药品、器械管理工作制度(13)、血液净化中心 ( 室 ) 护理工作制度(14)、重症监护室护理工作制度4、护理工作质量要求(1)、护理部工作质量要求(2)、病区护理工作质量要求(3)、急诊科 ( 室) 护理工作质量要求(4)、门诊护理工作质量要求(5)、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要求(6)、供给室工作质量要求(7)、血液净化中心 ( 室) 护理工作质量要求(8)、重症监护室护理工作质量要求中医内科急症护理惯例一般护理惯例1.招待患者,初步分诊。

浅谈如何做好中医急诊护理

浅谈如何做好中医急诊护理

【 关键词 】 急诊科 ; 中医急诊护理 ; 综合素质
中医急诊护 理在 临床上主 要是 以急、重、危 、险症候 为 主 。通 常临床 病情反复 ,起病急 ,变化迅 速可顺传为重为急 , 逆传 为险 为危 ; 护理 以急救为 主,综合 治疗 防其 转变 ,维护 患者 正常生理功能和健康 。我 院急诊 内科 经过几年临床实践 , 在 中医急诊 护理方 式和管理上 不断进行 新 的探 索和尝试 ,取 得一定 临床效果 ,现报告如 下 : 1 资料 与 方法 1 . 1一 般 资 料 以2 0 1 2 年1 2 月一2 0 1 4 年1 2月本院急诊室收治 的 1 8 0 例患 者为研究对象, 实施 中医急诊护理方式 。 其 中男1 0 2 例, 女6 8 例, 年龄在 1 5 - 8 6 岁 之间 ,平 均年龄 为. ( 5 0 . 5 ±3 5 . 5 )岁。在病 情 上, 一级濒危病人 l 0 例 ( 5 . 5 %) , 二级危重病人2 6 例 ( 1 4 . 4 %) , 三级急症 病人 6 9 例 ( 3 8 . 3 %) , 四级非急症病人 7 5 例 ( 4 1 . 7 %) 。 1 . 2 方 法 对1 8 0 例 患者实施综 合中医急诊护理模式 , 进行团队管理, 利用 问卷调查 的形式对 比分析实施 前后 急诊 科室护理质 量 的 变化 。具体中医急诊护理 形式和 管理措施如 下 : 1 . 2 . 1完善急救工作 要求 护理人 员有严格 时间观念 及高度 责任心 ,有 丰富 中 医基 础理 论和现代 医 学临床经 验,实 行2 4 h急诊负 责制 ; 规 定护士长应具备领 导能力、组织安排能力 。以3 - 4 个工作 责任 心强 、临床经验 丰富 的高年资护 师担任 值班长 ,主持 中夜班 应 急抢救 、管 理 ; 要求预 检护 士能准确 分辨患者病 情,并作 出初 步分诊 ,给予危 、急、重病人 酌情 急救处理 ;由专责护 士管理急救室 , 确保各类抢救药物 、 仪器定 点、 定量清点检查 , 处于 备用状 态,做好 登记 工作 ;要求急诊 观察室护 理人 员掌 握 中医知识理论 ,通过精 、气 、神 、舌 、脉 等观察患者病情 , 及时发现急 、危重症及并发症 。 1 . 2 . 2 规范急救设备 除 西医抢 救必需 急救仪器 、药 品等 设备外 ,还 突出 中医 急救 ,成 立重 要 急救专 柜,备 常用 中成 药及 中医急救 仪器 , 包括 超声 雾化器 、电生理刺激 器、 电子 测温器 等 ;规范 中医 技术 操作 护理盘 ,包 括针 灸、火罐 、 口腔、灌肠 、皮肤等护 理盘 。按 照统一规范将这些 急救 药品、仪 器定品种、定数量 、 定位置 ,由专人 管理 ,定 时检查 、补 充、更新 ,且 保证布 局 及 陈设合理化 ,确保抢救工作顺利进行 。 1 . 2 . 3优化操作技术 要 求 中医急救护理 人 员掌 握 中医护 理技能 ,规范中 医护 理 操作技 术 ; 对 患者皮肤 、头部进 行护理时 ,采 用 自制 红花 酊制剂 ,以皮肤手 法按摩 护理 ,可 活血化瘀 ,预防褥疮 ,还 可 以5 0 % 制剂进 行头部按摩 护理,改善头 皮血液循环 ;口腔 护理 时应 用个性化 的 中药漱 口液 ,防止 血液病 患者牙龈 出血

急诊科中医护理常规(精)

急诊科中医护理常规(精)

急诊科中医护理常规(精)急诊科是医院中一个重要的部门,主要处理急性疾病及紧急状况。

在医院急诊科中,中医护理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中医护理的意义中医护理是针对患者的疾病症状进行治疗、调理的手段。

在急诊科中,中医护理可以通过对患者的经络、腧穴、气血流通等方面进行调理,缓解疾病症状,辅助西医治疗,提高治疗效果。

同时,中医也能在新药疗法未得到广泛采用以及未到达诊疗中心时就能提供缓解疾病症状的手段和治疗方案。

中医护理常规一、五官科疾病1. 鼻出血中医护理的重点在于降低气血热盛的状态。

可以给患者喝清凉口感的香菜汁,可以降低气血燥热、起到凉血降火的作用。

2. 眼疾中医护理的方式是通过针灸,针灸可帮助眼部经络进行调理,达到缓解视力疲劳的效果。

同时还可以配合良好的眼卫生习惯,如经常闭眼眺望远方、合理安排用眼时间等。

二、内科疾病1. 感冒中医护理的方法是辛温解表,可以针灸。

中药方面,可以使用荆芥颗粒、银翘片等,以清热解毒的效果为主。

2. 腹泻中医护理的方法是祛湿,可使用同仁健胃消食片等祛湿化痰的中成药。

还可以通过穴位、按摩和保持空气流通等手段进行调理。

三、外科疾病1. 外伤入院针对患者的疼痛,可使用针灸、推拿、拔罐等中医护理方式进行处理。

同时,可以通过多饮水、保持睡眠等方法达到营养、调理身体的目的。

2. 告诉患者注意事项外科患者在出院后要注意消毒、换药,同时还应注意外伤处的护理,保持伤口干燥、凉爽、干净,流血时要及时处理等。

总结急诊科中医护理是医疗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这里,最好的中医护理常规方法都可以帮助医务人员更快地找到治疗方法,以安全高效的方式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命质量。

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

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

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一、中医内科急症护理常规1、一般护理常规对于内科急症患者,护理人员需要做好基本的护理工作,包括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维持患者的体温、保持患者的清洁卫生等。

2、高热高热是指体温超过38.5℃,此时需要及时采取措施,如使用退热药物、进行物理降温等。

3、神昏神昏是一种意识障碍,需要及时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

4、中风中风是一种严重的疾病,需要及时进行护理,包括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预防并发症、进行康复训练等。

5、中暑中暑是由于高温、高湿度等环境因素引起的疾病,需要及时进行降温、补充水分等护理措施。

6、急性出血急性出血是一种严重的疾病,需要及时进行止血处理、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等护理措施。

7、痛证痛证是指各种疼痛性疾病,需要根据不同的病因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如使用止痛药物、进行物理疗法等。

8、暴泻暴泻是指突然出现的腹泻,需要及时补充水分、电解质等,避免脱水等并发症的发生。

9、脱证脱证是指各种原因导致的虚弱、晕厥等症状,需要及时进行护理,如保持患者的安静、进行康复训练等。

10、中药中毒中药中毒是指由于中药使用不当引起的中毒症状,需要及时采取解毒措施、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等护理措施。

二、中医内科护理常规1、一般护理常规中医内科患者的护理工作与其他患者类似,需要做好基本的护理工作,如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维持患者的体温、保持患者的清洁卫生等。

2、XXX风温是一种常见的疾病,需要及时进行护理,包括降温、补充水分、使用药物等。

3、感冒感冒是一种常见的疾病,需要进行综合治疗,如使用药物、进行物理疗法等。

4、内伤发热内伤发热是指由于内伤引起的发热症状,需要进行中药治疗、调理饮食等护理措施。

5、咳嗽咳嗽是一种常见的症状,需要根据不同的病因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如使用止咳药物、进行物理疗法等。

6、哮喘哮喘是一种常见的疾病,需要进行综合治疗,如使用药物、进行物理疗法等。

急诊科技术操作指南

急诊科技术操作指南

急诊科技术操作指南1. 简介本文档旨在为急诊科技术操作提供指南,以确保操作的安全性和高效性。

急诊科技术操作是一项关键工作,要求技术人员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巧。

2. 操作准备在进行急诊科技术操作之前,技术人员应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熟悉所使用的设备及其操作说明;- 检查设备的功能性和安全性;- 准备所需的消毒材料和器械;- 确保操作环境的清洁和整洁。

3. 操作步骤步骤一:准备患者-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要,确定所需的操作位置和姿势;- 与患者进行沟通和确认,解释操作过程和可能的不适感;- 保证患者的隐私和尊重。

步骤二:操作设备- 根据操作要求,准确设置设备的参数和功能;- 确保设备的正常工作状态,如电源、连接线等;- 遵循设备的操作步骤和安全注意事项。

步骤三:操作流程- 根据医嘱或操作要求,按照规定的顺序进行操作;- 注意操作的细节和步骤,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遵循操作的时间要求,掌握操作的节奏。

步骤四:操作后处理- 完成操作后,及时清理和消毒使用过的器械和设备;- 对操作结果进行记录和整理,包括操作时间、结果和患者反应等;- 与其他医护人员进行沟通和交流,及时反馈操作情况。

4. 安全注意事项- 操作人员应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保证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操作人员应经过培训和考核,获得相关的操作资质;- 操作人员应遵守操作规程和标准操作流程,不得擅自改变操作步骤;- 操作人员应定期检查和维护设备,确保设备的正常工作状态;- 操作人员应遵循消毒和无菌操作的要求,确保操作的无菌性。

5. 总结急诊科技术操作是一项重要的工作,要求操作人员具备一定的专业素养和技术能力。

本操作指南提供了操作准备、操作步骤和安全注意事项等方面的指导,希望能对急诊科技术操作提供帮助,确保操作的安全和高效。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一、患者评估在进行中医护理技术操作之前,护士应当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

评估内容包括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心理状态等方面。

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护理方案。

二、穴位按摩中医护理技术中,穴位按摩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

在进行穴位按摩操作时,护士应当准确找准穴位,掌握按摩力度和频率,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三、中草药熏洗中药熏洗是中医护理技术中的一种重要方法,可以缓解疼痛、舒缓疲劳。

护士在进行中草药熏洗操作时,应当注意药物浓度、温度和时间的控制,避免烫伤患者皮肤。

四、拔罐疗法拔罐疗法是中医传统疗法之一,具有排毒、调理气血的作用。

护士在进行拔罐操作时,应当注意火候的掌握,避免造成皮肤烫伤或其他损伤。

五、针灸治疗针灸是中医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对各种疾病有一定的疗效。

护士在进行针灸操作时,应当注重穴位选择、针刺技巧和消毒防感染措施,确保治疗效果和患者安全。

六、药膳烹饪药膳烹饪是中医养生的一种方法,可以通过食疗调理身体。

护士在进行药膳烹饪操作时,应当注意药食搭配、烹饪技巧,确保药膳的疗效和安全性。

七、理疗按摩理疗按摩是中医护理技术中的一种常用方法,可以舒缓疲劳、促进血液循环。

护士在进行理疗按摩操作时,应当注意手法的轻重、速度和部位,避免给患者带来不适。

以上是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的相关内容,护士在实践中应当严格遵守规程,确保操作安全、有效。

中医护理技术是中医传统医学宝贵的遗产,通过规范的操作,可以更好地发挥其疗效,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愿每一位护士都能不断提升自己的技术水平,为患者的健康贡献自己的力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诊科中医护理技术操作项目
拔火罐(一)
1、适应症:腰痛
2、治疗取穴:肾俞、委中、命门、阿是穴
3、腧穴定位:
肾俞:在第二、三腰椎棘突间之命门穴旁开1.5寸
委中:腘横纹中点,当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肌腱的中间
命门:在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拔火罐(二)
1、适应症:肩周炎
2、治疗取穴:肩髃、肩井、肩贞
3、腧穴定位:
肩髃:在肩部,三角肌上,臂外展,或向前平伸时,当肩
峰前下方凹陷处
肩井:在肩上,当大椎与肩峰连线上的中点
肩贞:腋后纹头上1寸
艾条灸法(一)
1、适应症:胃痛
2、治疗取穴:中脘、足三里、内关、天枢、神阙、曲池、
3、腧穴定位:
中脘:脐上4寸
足三里:在外膝眼下3寸,距胫骨前嵴外一横指处
内关:位于腕臂内侧,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腕横
纹上2寸处
天枢:脐旁两寸
神阙:位于腹部脐中
曲池:曲肘成直角,当肘横纹外端与肱骨外上裸连线中点
艾条灸法(二)
1、适应症:风湿
2、治疗取穴:肾俞、气海、委中、命门、足三里、阿是穴
3、腧穴定位:
肾俞:在第二、三腰椎棘突间之命门穴旁开1.5寸
气海:位于体前正中线,脐下1寸半
委中:腘横纹中点,当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肌腱的中间
命门:在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足三里: 在外膝眼下3寸,距胫骨前嵴外一横指处
急诊科中医技术操作项目
针刺治疗(一)
1、适应症:头痛
2、治疗取穴:风池、合谷、太冲、百会、印堂、足三里、三阴交、阿是穴、合谷、三阴交
3、腧穴定位:
风池:在项部,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
的凹陷处
合谷:位于手背虎口处,于第一掌骨与第二掌骨间陷中
太冲:位于足背侧,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处
百会:在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联线的交点处
印堂:位于人体的面部,两眉头连线中点
足三里:在外膝眼下3寸,距胫骨前嵴外一横指处
三阴交: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正坐屈膝成
直角取穴。

针刺治疗(二)
1、适应症:胃痛
2、治疗取穴:足三里、内关、胃俞、三阴交
3、腧穴定位:
足三里:在外膝眼下3寸,距胫骨前嵴外一横指处
内关:位于腕臂内侧,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腕横纹上2寸处
胃俞: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三阴交: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正坐
屈膝成直角取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