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囊性病变分析思路

合集下载

胰腺囊性病变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

胰腺囊性病变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
c i i a d t s o l a s b t k n n o c o t l n c l a a h u d l o e a e i t a c un .
[ y Ke W o d ] P n r a si ls o To gr p y# rs a c e s tc e in; mo a h X—r y o utdl fe e ta di g o i l Cy a c mp e Dif r n il a n ss
201 4, i a 90 Ch n
[ s at bet e T td T danssad df rnildan i o h ytcl in h aa . tos C f trs , i ia Abt c]O Jci os y C igoi n if e t ig o s ftecsi e oso tepn 嘶 Mehd T c ue c ncl r v u e a s s f a l
【 要】 目的 探讨胰 腺 囊性 病变的 c 断及 鉴别诊 断 。方 法 回顾性 分析 2 例 经手术 病理 确诊 的胰腺 囊性 病变的 C 摘 T诊 9 T影像 学特 点, 结合 临床 及 病理特征 , 以此作 为鉴 别诊断 的依据 。结果 假性 囊肿 1 例 , 5 囊腺 瘤 6 , 腺癌 3 , 例 囊 例 非功 能性胰 岛细胞 肿 瘤 2 , 例 囊 实性 肿瘤 2例 , 巴上 皮囊 肿 1 。结论 胰腺 囊性 病 变的 C 淋 例 T鉴别诊 断 须综合 判断 , 了C 除 T表现 外 , 应 结合 临床 资料 。 还
论著
CARNDLE E暖固幽 H E 1 A N —● IOlEA—T T N G CT M — 譬 F M R
胰 腺 囊性 病 变 的 C T诊 断 及 鉴 别诊 断 ①

胰腺囊性病变CT影像诊断

胰腺囊性病变CT影像诊断
胰腺囊性病变CT影像诊断
演讲人
目录
01
胰腺囊性病变概述
02
CT影像诊断
03
典型病例分析
04
诊断注意事项
胰腺囊性病变概述
胰腺囊性病变分类
真性囊肿:由胰腺组织形成的囊肿,如胰腺假性囊肿、胰腺囊腺瘤等 假性囊肿:由胰腺外组织形成的囊肿,如胰腺脓肿、胰腺血肿等 囊性肿瘤:由胰腺组织形成的肿瘤,如胰腺囊腺癌、胰腺囊腺瘤等 囊性病变的并发症:如囊肿破裂、囊肿感染等
进一步确诊病变性

CT影像诊断
CT检查方法
扫描方式:螺旋扫描或非螺 旋扫描
A
增强扫描:使用造影剂进行
C
增强扫描
影像分析:对CT影像进行分 析,判断病变类型和程度
E
B 扫描参数:层厚、层间距、 扫描范围等
D 重建方法:最大密度投影、 最小密度投影等
CT影像特点
高分辨率:能够清 晰地显示胰腺囊性 病变的形态、大小
治疗方案:针对诊断结 果,制定相应的治疗方

随访结果:治疗后患者的 恢复情况,包括症状缓解、
影像学检查结果等
病例3
患者基本信息:性别、 年龄、职业等
主诉:患者症状、病史 等
影像学检查:CT检查结 果、影像学表现等
诊断:根据影像学检查 结果,诊断为胰腺囊性
病变
治疗方案:针对胰腺囊性 病变的治疗方法,如手术
临床表现
腹痛:腹痛 是胰腺囊性 病变的主要 症状,表现 为持续性、 阵发性或间 歇性疼痛。
消化不良: 患者可能出 现消化不良、 食欲不振、 恶心呕吐等 症状。
黄疸:部分 患者可能出 现黄疸,表 现为皮肤、 巩膜黄染, 尿液呈深黄 色。
体重下降: 由于消化功 能障碍,患 者可能出现 体重下降。

胰腺囊性病变15例CT诊断分析

胰腺囊性病变15例CT诊断分析

胰腺囊性病变15例CT诊断分析【摘要】目的探讨胰腺囊性病变的CT鉴别诊断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经手术及病理确诊的胰腺囊性病变的CT影像学特点。

结果囊腺肿瘤5例,假性囊肿5例,真性囊肿1例,无功能性胰岛素细胞瘤2例,胰腺癌囊性变2例。

结论胰腺囊性病变的CT特征,除了分析囊壁的形态、分隔等CT表现外,还应结合临床综合分析。

【关键词】胰腺;囊性病变;体层摄影术胰腺囊性病变是一组种类繁多、以囊变为特征、不同病理性质与来源的疾病的总称,其病史、组织起源、临床治疗及预后都不尽相同[1]。

影像学定性诊断误诊率较高。

近年来,随着影像检查技术的飞速发展,胰腺囊性病变的检出率有明显增加趋势,部分囊性病变的鉴别诊断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可能。

笔者回顾性研究15例经手术及病理确诊的胰腺囊性病变,分析其CT影像学特点,并结合临床及病理特征,为提高该类病变的影像诊断提供影像学依据。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搜集本院2005~2010年15例影像学检查表现为“胰腺囊性病变”的病例。

男5例,女10例,年龄20~70岁。

患者临床表现有腹痛、腹胀、腹部包块,部分伴有恶心、呕吐、发热等症状。

全部病例均行CT检查,4例行MRI检查。

CT检查使用GE Light Speed 型8排全身螺旋CT扫描机,单次屏气螺旋扫描,扫描层厚5~10 mm,螺距1,重建层厚4~8 mm。

扫描范围从膈顶至肾下极水平。

平扫后,静脉团注非离子型对比剂80~100 ml,注药流率3 ml/s,延迟时间40~90s,行胰腺增强扫描,4 min后行延迟扫描。

2 结果15例患者中胰腺囊腺肿瘤5例,其中囊腺瘤3例,平扫呈圆形或椭圆形囊状水样低密度,囊壁厚薄较均匀,增强后囊壁和分隔见强化,1例病灶内见中央芒状瘢痕及钙化,1例病灶内见多个(多于6个)小囊,1例病灶见囊壁钙化;胰腺囊腺癌2例,平扫时为囊状水样低密度内见少量实性成分,囊壁较厚且不规则,见壁结节,囊壁边缘钙化,增强扫描囊壁、壁结节及囊内实性成分强化,其中1例出现肝转移。

胰腺囊性病变的影像学诊断现状

胰腺囊性病变的影像学诊断现状

腹 部 放 射 学
胰腺囊性病变的影像学诊断现状
天津 医科 大学附属肿 瘤 医院放射科 (0 0 0 306 )
鲍 润 贤综述 孙 鼎元 审校
摘要
关键词
由于多层螺 旋 c T的普 及 ,胰腺 囊性病 变的检 出率 明显增 多。造成胰腺 囊性表 现的病种繁 多 ,包括
胰 腺 ;囊性 病 变 ;体 层 摄 影 术 , 螺旋 计 算机

胰腺囊性病 变的分类
胰 腺 囊 性 或 以囊 性 表 现 为 主 的 病 变 ,种 类 繁 多 , 现 不 一 , 的有 临床 症 状 , 的 系 意外 发 现 。 表 有 有 根据 不 同研 究 者 [3 报道 , 腺囊 性 病变 可分 为先 1的 _ ] 胰 天性 、 症 性 、 生虫 性 、 炎 寄 良性 肿 瘤 以及 恶 性 或 潜在
恶性 肿瘤 。
或是 无胰 腺 炎史 的假 性囊 肿 。
急 性 胰 腺 炎 后 的假 性 囊 肿 均 有 急 性 胰 腺 炎 的
临床 表现 及影 像学 改 变 ,~ 4 6周后 形成 假性 囊肿 。 囊 肿 多数 为 单房 , 数 呈 多房性 , 壁 或 包膜 , 较 薄 少 有 壁
且 厚度 均 匀 , 增强 扫描 时壁 有 强化 。 径< 的囊 直 6a m
合 理应 用 各 种影 像学 检 查 手段 ( 薄层 C 如 T及
多层 面重 组 、 MR及 MR P E C C 、 R P以及 内镜 超 声 ) 是
肿瘤很难鉴别 , 必须用 C ( T 包括增强 C )B超 ( T、 包 括内窥镜 B超 )囊 内容抽 吸实验室检查 、 、 定期随访 甚 至 活检 才能 明确诊 断 “。 ]
天津 医院放射科

医学-胰腺囊性占位性病变

医学-胰腺囊性占位性病变

粘液性囊性腺瘤和浆液性囊性腺瘤的鉴别:
文献报道胰腺粘液性囊性肿瘤病灶最大囊腔直径多大于2cm,占90%.提示囊腔 最大径大于2cm和囊性病灶直接越大,有助于诊断粘液性囊性肿瘤。另外,实性 成分更多见于浆液性囊性瘤,浆液性囊腺瘤和粘液性囊腺瘤的实性成分比例为 69.2%和26.3%。 少囊性胰腺浆液性肿瘤最大囊腔直径常大于2cm,但是好发于胰腺头体部,粘液性 囊腺瘤好发于胰腺体尾部,可提示诊断。 有研究发现,囊性病灶的发病部位、囊壁的厚薄、囊壁的强化、病灶形态、分隔的 存在、病灶内钙化灶、胰腺萎缩、胰管扩张、边界情况对鉴别胰腺粘液性囊性肿瘤和 浆液性囊性肿瘤方面无统计学意义。有统计学意义的为囊腔的大小(2cm)和实性成 分的多少这两个指标。即囊腔越大,实性成分越少,则倾向于一个粘液性肿瘤的诊断。
CT表现:a主胰管型。表现为部分或广泛主胰管扩张,扩张的导管内见壁结节或乳头 状突起,有强化,肿瘤可有钙化,常伴有十二指肠乳头增大。
b分支胰管型好发于胰腺钩突部,主要表现为分叶状或葡萄串样囊性改变, 也可融合成单一大囊样肿块,主胰管可轻度扩张。
c 混合型。表现为胰腺钩突部分支胰管扩张合并主胰管扩张,也可表现为体 尾部分支胰管合并主胰管扩张。 如果肿瘤内出现大于10mm的实性结节、主胰腺管扩张大于10mm,弥漫性或多中心 起源,应高度警惕提示为恶性IPMT。
IPMT与粘液性囊腺癌的鉴别:
主要的鉴别点是前者会引起主胰管的明显扩张,后者可引起主胰管的扩张, 但一般不会引起主胰管的明显扩张。
实性假乳头状瘤:
好发于年轻女性,约70%位于胰体尾,是一种罕见的良性但具有恶性潜能或低度 恶性的肿瘤,约占胰腺外分泌肿瘤的1%-2%。 CT:a 肿瘤多位于胰腺边缘,呈外生性生长,为囊实性,以实性为主,囊性部分 可多可少,包膜完整,境界清晰,可见钙化。

胰腺囊性疾病诊治指南(2015)

胰腺囊性疾病诊治指南(2015)
3.IPMN的治疗:主胰管型IPMN因具有较高 的恶变概率,均建议手术治疗。主胰管型及混合型 IPMN,由于肿瘤在胰管内纵向生长,为保证肿瘤的 完整切除,建议常规行术中快速冰冻病理证实切缘 阴性(亦有国外文献称保证切缘低或中度异型增生 即可)。若存在以下情况,则需扩大切除范围甚至 切除整个胰腺:(1)切缘阳性;(2)切缘显示中高度 异型性增生;(3)术中快速冰冻病理无法明确需进 一步检测者。
能不全的症状。 三、胰腺囊性疾病的诊断 胰腺囊性疾病的诊断依据形式和内容,目前可
大致分为影像学检查、囊液分析和内镜检查三部分。 (一)影像学诊断 影像学检查是诊断PCN的主要手段。影像学
诊断应关注肿瘤的生长部位、单发或多发、病变大 小、胰管直径、病变是否与胰管相通、有无壁结节、有 无钙化等。
影像学检查手段的选择应以满足检查目的为出 发点,同时还需考虑到其检出病灶的特异度和灵敏 度,结合临床实用性和患者的经济条件等多种因素
PCN,以胰管或腺泡上皮细胞增生、分泌物潴留形成 囊肿为主要特征。胰腺假性囊肿相关内容参见《急 性胰腺炎诊治指南(2014)》,本指南主要针对PCN。 按照目前已被广为接受的2010年WHO胰腺肿瘤 的分类规则,依据其是否为真性肿瘤及组成成分源 自胰腺上皮或间质组织,胰腺囊性疾病分类见表1。
各类PCN性质不同,预后不同,癌变率也存在 较大差异。因此,准确的定性诊断对选择治疗策略 意义极大。不同的PCN虽有各自好发年龄及影像 学特点,但对于不典型患者的鉴别诊断往往非常困 难。四种主要PCN的主要特点见表2和图1。
表1胰腺囊性疾病的分类
DOI:10.3760/cma.j.issn.0529-5815.2015,09.001 通信作者:赵玉沛,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外科,Email:zhaoS028@263.net

胰腺囊性病变诊断及处理策略PPT课件

胰腺囊性病变诊断及处理策略PPT课件

胰腺浆液性囊腺瘤-SCN
• 良性肿瘤,常见于“奶奶” • 有增大的倾向并引起症状 • 多呈微囊性或蜂窝状囊肿 • 中央瘢痕(30%)可强化 • 钙化(18%) • 大囊(10%) • 边缘呈分叶状 • 囊肿与胰管不相通
胰腺浆液性囊腺瘤-SCN
• 良性肿瘤,常见于“奶奶” • 有增大的倾向并引起症状 • 多呈微囊性或蜂窝状囊肿 • 中央瘢痕(30%)可强化 • 钙化(18%) • 大囊(10%) • 边缘呈分叶状 • 囊肿与胰管不相通
胰腺粘液性囊腺瘤-MCN
• 癌前病变 - 粘液性囊腺癌 • 女性独有 - 40-50岁(妈妈瘤) • 具有厚壁隔膜的大囊肿 • 25%可见周围壁钙化(特异性) • 95%位于胰腺体尾部 • 大多数有腹部隐痛
胰腺粘液性囊腺瘤-MCN
• 癌前病变 - 粘液性囊腺癌 • 女性独有 - 40-50岁(妈妈瘤) • 具有厚壁隔膜的大囊肿 • 25%可见周围壁钙化(特异性) • 95%位于胰腺体尾部 • 大多数有腹部隐痛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N
• 女性,20~30岁 • 交界性肿瘤 • 囊实性肿块 • 边缘规则,境界清楚 • 肿瘤内可有钙化、出血 • 强化程度低于邻近胰腺组织 • 呈渐进性强化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N
Case 1, F, 20y, SPN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N
Case 2, F, 28y, SPN
胰腺浆液性囊腺瘤-SCN
• 良性肿瘤,常见于“奶奶” • 有增大的倾向并引起症状 • 多呈微囊性或蜂窝状囊肿 • 中央瘢痕(30%)可强化 • 钙化(18%) • 大囊(10%) • 边缘呈分叶状 • 囊肿与胰管不相通
胰腺粘液性囊腺瘤-MCN
• 癌前病变 - 粘液性囊腺癌 • 女性独有 - 40-50岁(妈妈瘤) • 具有厚壁隔膜的大囊肿 • 25%可见周围壁钙化(特异性) • 95%位于胰腺体尾部 • 大多数有腹部隐痛

胰腺囊性病变的影像诊断及对策(英)

胰腺囊性病变的影像诊断及对策(英)
❖ 非肿瘤性
胰腺的真性囊肿 假囊肿(外伤性和胰腺炎)
❖ 其它
少见病变 胰腺偶发瘤
浆液性囊腺瘤 — 病理学
❖ 是第二位常见的胰腺囊性肿瘤,也称为 “小囊 性腺瘤”
❖ 通常认为是一很少恶性倾向的囊性肿瘤,男 = 女,老年多见
❖ 由胰导管上皮发生,囊肿内衬以单层扁平上皮, 体尾部较多见
❖ 肿瘤分叶状,中心呈多数小囊,如蜂窝状 ❖ 中央可见星状纤维瘢痕,偶有钙化 ❖ 没有胰腺炎病史
实性假乳头状肿瘤 — 病理学
• 肿瘤可发生于胰腺任何部位 • 较大,常见的直径为58厘米 • 较厚的纤维包膜,边界清楚,常突出于胰腺外 • 病变内富有薄弱血管,剖面可见明显出血和坏死,
大的坏死区可形成囊腔,构成囊实相间的结构 • 30%左右的肿瘤周边可见钙化
实性假乳头状肿瘤 — 影像学表现
• 边界清楚的大肿块 • 囊实相间,实性部分主要位于病变周边,有强化 • 囊性部分位于中心,密度较高,CT值4050HU • 30%的病人病变周边可见钙化 • 由于病变内常有出血,T1WI上可见不均匀高信
导管内乳头状粘液瘤 — 影像学表现
• 分支型
– 多房状囊性肿块,常位于胰头钩突 – 内可见间隔,表现与囊腺瘤相似 – 病变邻近可见扩张的胰分支对诊断有帮助 – 后期病变累及主胰管则出现主胰管的扩张及其
腔内的壁结节和粘液栓
影像学诊断
• 全貌 – ERCP对本病的诊断非常有帮助
❖ 自导管上皮发生,多被覆以高层柱状上皮 ❖ 常呈大房分隔,间隔厚薄不等,可有不定形钙
化 ❖ 房内壁可见乳头状结节形成 ❖ 粘液性囊腺瘤和囊腺癌不易区别,预后较胰腺
导管腺癌好
粘液性囊腺瘤 — 影像学表现
❖ 常为多房或相互融合的囊性肿瘤,少数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胰体尾部囊实性肿块
周边及中央钙化


分叶状
明显不均质强化,侵及脾门 胰管无扩张 周围无淋巴结肿大
鉴别诊断
胰腺囊实性病变 钙化
非肿瘤性 肿瘤性
鉴别诊断
非肿瘤性 胰腺囊实病变伴钙化 慢性胰腺炎及其并发症:如假性囊肿、
假性动脉瘤等

包虫囊肿 TB … …
MIP
MPR Marc Zins
实性假乳头状瘤 转移瘤 ……
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

(Pancreatic neuroendocrine neoplasms, pNENs)
占原发性胰腺肿瘤的3% 可分为功能性和无功能性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
(分别约占80%、20%)

较常见胰岛素瘤、胃泌素瘤 少见胰高血糖素瘤和血管活性肠肽瘤等

M 46y 上腹痛2月余 有慢性胰腺炎病史
Koyluoglu G et al“Unusual Presentation of Pancreatic Hydatid Cyst in a Child” PANCREAS 24:410-411, 2002
TB
Gastroenterology Report 2 (2014) 154–157,
粘液性囊腺瘤
粘液性囊腺癌
胰腺浆液性囊腺瘤


年龄:60-70岁 性别:女(75-80%)>男 影像特征:由多个小囊紧密排列,囊壁分界清晰, 呈蜂窝状。典型的标志为中央星性疤痕(20%)
单层立方上皮
CE
导管内乳头状粘液性肿瘤
(Intraductal papillary mucinous neoplasm,IPMN)
非功能性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

CT:

多数密度不均,其内低密度坏死、囊变区


约25%~40%周边弧形、瘤体孤立结节状钙化
富血供,不均一强化,动脉期强化高或近似于正常胰腺 T1WI:较低信号 T2WI:略高信号

MRI:

女,51岁,因发现腹部包块就诊 Tianjin General Hospital

大体所见:胰腺体尾部及脾门处见一肿物
8cm×6cm×4cm,囊实性, 暗红色,囊壁厚。

病理诊断:胰腺神经内分泌癌(G3)
累及脾脏
Test
女,38y
实性假乳头状瘤
F,10y
F,12y
实性假乳头状瘤
Tianjin General Hospital
F,42y
胰岛细胞瘤
F,33Y
胰尾部神经内分泌肿瘤
粘液性囊腺瘤(癌)
CT:



囊腔较大,可单囊或多囊,>2cm 10-25%可见囊壁蛋壳样钙化 增强扫描囊壁、分隔及实性部分强化 恶性者囊壁较厚且不规则,边界不清,侵犯到邻近组织和器官
MRI:

T1WI:呈混杂高低信号 T2WI:呈高信号 增强: 囊壁和分隔强化
63岁,女性,胰体尾粘液性囊腺瘤
据临床表现和生化检查可诊断 影像检查在于肿瘤定位
胰岛素瘤(Insulinoma)

最常见的功能性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约占60% 女性多见,发病年龄20~70岁,峰值50~60岁 多为单发 均匀分布在胰腺各部,无易发部位倾向 90%为良性,多较小,瘤径小于2cm Whipple三联症: 自发性周期性发作的低血糖

起源于胰腺导管系统的上皮组织,乳头状生长模式, 伴有胰管内大量粘液产生、胰腺囊肿形成。 分为主胰管型、分支型、混合型 包括从轻度不典型增生到浸润性癌的一组疾病 老年男性多见,M≥F,60-70岁
无特殊的腹部症状


导管内乳头状粘液性肿瘤

CT:


囊性病灶与胰管相通
增强:囊壁、分隔不规则强化 粘液基质可发生营养不良性钙化,少见 T2上高信号囊性肿物,内壁上见多个略低信号的结节,
Zollinger-Ellison综合征: 上消化道顽固性溃疡、腹泻和胃酸分泌极度增高

实验室检查:血胃泌素水平升高
胃泌素瘤(Gastrinoma)

CT:

富血供,但程度低于胰岛素瘤,强化常较晚,有时动 脉期强化不明显,而实质期或静脉期均一或环状强化


较大者:中心坏死区/或含有钙化灶
MRI:

发状缓解
胰岛素瘤(Insulinoma)

CT:

富血供,动脉期明显均一高强化的结节 较大者或恶性,增强不均匀强化,可发现肝内 富血供转移灶 T1WI:低于正常胰腺 T2WI:高于正常胰腺 增强:多明显强化

MRI:

女,45岁,低血糖,进餐后缓解 -- 胰岛素瘤
Digestive and Liver Disease 47 (2015) e1
鉴别诊断
非肿瘤性 胰腺囊实病变伴钙化 肿瘤性 胰腺囊实性病变伴钙化
鉴别诊断
胰腺囊实性肿瘤伴钙化

继发于慢性胰腺炎的胰腺癌 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


粘液性囊腺瘤(癌)
浆液性囊腺瘤
导管内乳头状粘液性肿瘤
63y,M,粘液性结肠癌,胰腺及肝多发转移
肾细胞癌,胰腺转移
结肠腺癌,胰腺转移
肾癌,胰腺转移
病例特点

青年女性


胰体尾部较大的囊实性肿块
周边及中央钙化


肿块侵犯脾门
主胰管无扩张
平扫
60HU
37HU
胰腺期
78HU
36HU
静脉期
诊断思路
非肿瘤性病变
病史
肿瘤性病变
肿瘤性病变
形态学
诊断思路
T1WI:低信号
T2WI:高信号 增强:强化多不明显
78岁,男性,胃泌素瘤
51岁,男性,胃泌素瘤
非功能性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

约占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15%~20%,


主要见于40~50岁,也有文献报道好发于青年女性
发现时多较大,直径多为5~10cm,胰体尾部多见 实性,瘤内常有坏死区,部分为囊实性,可见囊变区 恶性者常呈分叶状,多对周围组织结构侵犯,转移
胰腺囊实性病变分析思路
孙丛 山东省医学影像学研究所
CASE
一般资料

患者:女,17岁

病史:左后背部隐痛不适1周,间断发作,
持续加重,与饮食无明显关系
平扫
60HU
37HU
胰腺期
78HU
36HU
静脉期
定位
鸟嘴征(+):肿瘤起源于器官
鸟嘴征(-):肿瘤不起源于器官
定位
病例特点

年轻女性


MRI:

也可见分隔,外壁较光整
MRCP、ERCP能较好显示囊腔与胰管相通
MRCP
ERCP
a
b
IPMN
侵润性导管内乳头状粘液性癌
RadioGraphics 2005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
(Solid-pseudopapillary tumors, SPTs)



病理:较少见具有低度恶性潜能的胰腺肿瘤 人群:青年女性(20-40岁),女(90%)>>男 病程:起病隐匿,病程慢。一般无特殊症状,有时 因上腹部不适就诊,因而发现时瘤体 多较大 预后:较好,手术切除后治愈率高,局部复发率仅 5%,即便发生转移,经过放疗后可以长期 生存 好发部位:胰腺的任何部分,多见于胰尾部
实性假乳头状瘤
Tianjin General Hospital
青年女性
胰腺转移瘤

少见,肺癌、结肠癌、乳腺癌、肾癌、胃癌、黑色素瘤

分型:单发结节型(50%~73%)
多发结节型 弥漫性型

CT表现:不同来源肿瘤的表现不尽相同 大多边界清楚
肾癌转移,多为富血供
肺癌转移,多为少血供 肾癌及结肠癌转移可见团块状钙化
神经内分泌肿瘤
粘液性囊腺瘤(癌) 浆液性囊腺瘤 导管内乳头状粘液瘤 实性假乳头状瘤 胰腺转移瘤 形态
年龄、病史
神经内分泌肿瘤
实性假乳头状瘤
?
术中所见

肿物位于胰体尾部,7cm×7cm大小,边缘
凹凸不平,质硬,局部钙化,边界不清,侵
及脾脏及脾门。肿瘤与脾动脉、左肾上腺关
系密切。行胰体尾+脾切除术
病理结果
M,45y 食欲不振5月,进食后上腹部胀痛不适,但可自行缓解。症状反复加重 胰腺非功能性胰岛细胞癌。
F,46y 上腹痛2月
SPT
11y F
胰母细胞瘤
小结

1、胰腺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种类较多,影像医生要
熟悉其疾病谱及其临床特点;

2、有些病变具有一定的影像学特点,多数可以做
出明确诊断,但有些最终需要病理证实。
76岁,男性,腹痛,胰体尾非功能性pNENs
粘液性囊腺瘤(癌)

起源于胰管上皮,具有高度潜在恶性,体积愈大,癌的可能
性愈大

多见于中老年女性(40-50岁),女(95%)>>男 多位于胰体、尾部 不与胰管相通,但有时可造成局部胰管阻塞 75%病例临床可无症状,
临床症状多由肿瘤压迫造成
女,47岁,胰岛素瘤
Tianjin General Hospital
胃泌素瘤(Gastrinoma)

居第二位,占功能性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18%,60%恶性 年龄:10~90岁,峰值30~50岁,男女比例近似 部位:90%发生在胰头和十二指肠区的“胃泌素瘤三角”
大小:直径为1~5cm,甚至更大,但常在1cm左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