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的标准体系

我国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的标准体系
我国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的标准体系

我国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的标准体系

一、我国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标准体系的建立

我国在“十五”初期进行了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的标准体系研究。

作为标准制定的指南,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标准体系表是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标准制定工作的规范。体系表中不仅可以体现产品的结构、技术内涵和发展方向,而且对于科技开发和标准制定计划的确立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标准体系表编制原则有以下方面。

1.确定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在汽车标准体系中的位置。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本身是汽车的一类,并不能独立于传统汽车之外。因此,它必须满足传统汽车的相关标准要求,同时还要满足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所需的特有标准要求。

2.确定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特有的构造、系统,以此确定标准体系中的项目。

3.确定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的共性和特性。具有共性要求的可以考虑共用一个标准;具有独特性的,标准项目在体系表中单独列出。这样,即保证标准项目的齐全,又可减少标准数量、标准制定过程中人力和财力的浪费。

4.参照国外现有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标准项目,结合我国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开发的实际需求进行编制,标准项目尽量齐全。体系表中的一些项目是考虑与我国燃料电池电动汽车产业化发展政策相配套的支撑标准和我国特有的标准,例如: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定型试验规程。

5.标准体系表是动态的,现在编制的体系考虑了近期急需和长远的标准需求,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标准项目应进行适当的调整。

6.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标准体系表与我国燃料电池电动汽车产品的发展目标相适应。

标准体系包含燃料电池电动汽车产品本身的术语、试验方法、技术条件,以及保证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正常、方便、安全运行的基础设施的相关标准,如: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整车、车载氢系统、氢燃料、加氢站、加氢机、燃料电池系统等。同时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的标准体系中还涉及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的管理标准、产品认证、企业认证、从业人员资格等诸多方面。

二、我国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的相关标准

1.概况

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电动车辆分委会从整车性能、安全、接口部件的互换性等方面考虑。目前正在开展以下方面的工作。

(1)燃料电池电动汽车通用基础类标准研究。如术语标准,主要内容涉及到整车、配套件、其他关键部件、基础设

施接口。

(2)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安全类项目研究。如燃料电池电动汽车一般安全要求,主要内容:车载能源装置的安全要求

、运行操作安全要求、漏电和人员防触电要求等。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燃料系统安全要求为储存或处理燃料或其他有害物质的系统提供标准规范,主要针对燃料储存装置,燃料处理过程,燃料电池堆等提出要求。

(3)互换性标准研究。如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加氢口,主要内容为加氢口互换性、安全性、通信、型式、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检验规则。鉴于国内暂时没有液氢,因此,只考虑了使用气态氢气为工作介质、工作压力为35MPa、工作环境温度为-40。C~60。C的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加氢口。

(4)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整车动力性、能耗等的研究。动力性主要包括加速性能、最高车速等。能量消耗试验方法

,将根据国内现状考虑以下方面:电流法,通过测量燃料电池堆的输出电流来计算氢的消耗量,因为燃料电池是通过氢离子的流动而形成电流的,所以,可以用电流值来确定氢消耗量;压力法,通过测量试验前后高压储氢罐中气体压

力和温度算出氢消耗量。把测得的压力和温度值通过计算储藏罐中气体分子数量的改变,确定氢的消耗量;重量分析法,通过测量试验前后高压燃料罐重量得到氢消耗量。试验用燃料罐应适于测量重量;流量法,用流量计测量供给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的氢和被消耗掉的氢。

(5)示范运行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技术规范研究。我国目前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已经进入示范运行阶段,这个期间可

以对示范运行出台一些过渡性规范和必要的管理措施,以便能够使车辆上路行驶,从而对已经存在的规范进行验证和积累经验,达到示范运行的目的。依据现有的标准,对于氢车辆整车认证,排放、能耗、发动机功率暂时不进行试验,因为目前还没有现成的试验标准、试验程序、标准油(气)。另外,现存的标准或法规没有相关车载氢系统安全标准。为了达到氢车辆认证的要求,可以对传统汽车的标准进行适当的补充,以满足车辆示范运行的要求。

2.已经完成的报批稿

(1)《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安全要求》

该标准报批稿考虑了我国已有的GB/T 18384.1-2001《电动汽车安全要求

第1部分:车载储能装置》、GB/T18384.2-2001《电动汽车安全要求 第2部分:功能安全与故障防护》GB/T

18384.3-2001《电动汽车安全要求 第3部分:人员触电防护》、 GB/T 19751-2005《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安全要求等标准的要求》,同时借鉴了日本法规(附件100)和SAE的相关标准草案条款。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整车的安全要求与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相比,主要差异体现在氢系统上,所以,《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安全要求》针对已有的标准或法规中有关氢系统的内容进行了补充。

该标准规定了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的燃料系统安全要求、燃料电池系统安全要求、动力电路系统安全要求、功能安全要求、故障防护要求(紧急情况下的反应)等,同时提出了燃料电池电动汽车使用和保养要求。

(2)《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术语》

国外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术语标准方面,比较成熟的有SAE J2574《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术语》。SAEJ2574标准于2002年3月13日发布,它主要包含7部分:一般术语――燃料电池电动汽车通用部件和特性术语,燃料电池种类,燃料――燃料电池的燃料和燃料储存,燃料电池部件,燃料电池系统,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系统以及燃料电池车基础构件的术语及定义。

我国的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术语标准编制时,采用了国外燃料电池部件、燃料电池系统、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系统这几个部分的一些术语。此外,该标准报批稿还参照了GB/T19596-2004《电动汽车术语》、GB/T20042.1-2005《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术语》、SAEJ2574:2002《燃料电池电动汽车 术语》的相关内容。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 术语》标准主要涉及了通用术语、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系统、车载供氢系统、燃

料电池电动汽车整车系统、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整车性能及试验方法等方面的术语及定义。

(3)《燃料电池发动机性能试验方法》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的一个重大特征是燃料电池发动机提供动力源,燃料电池发动机性能试验方法作为第一批推出的标准,以满足现实急需。该标准规定了车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发动机起动特性、稳态特性、动态响应特性、气密性检测、绝缘电阻检测等试验方法。

在性能试验方法中,该标准提供了冷机方法和热机方法。此外,分别就起动特性试验、额定功率试验、峰值功率试验、动态响应特性试验、稳态特性试验、紧急停机功能测试、燃料电池发动机气密性测试、绝缘电阻测试、燃料电池堆和辅助系统[包括氢气供应系统(不包括高压氢气瓶)、空气供应系统、控制系统、水热管理系统(不包括散热器总成)等,以及冷却液及加湿用水]的质量提供了测试方法。

该标准还提供了试验数据的计算方法,如燃料电池发动机功率、燃料电池发动机效率、燃料电池堆的功率、燃料电池堆效率等参数。

(4)《加氢车技术条件》

为了弥补加氢站等基础设施建设的不足,我国已经研制出了移动加氢车。如何保证它的安全运行,还制定了加氢车

技术条件。该标准是一个专用汽车标准,规定了用于装运和加注高压氢气的车辆的术语、定义、要求、标志和随车文件。

该标准的主要内容是针对加氢车的要求,如整车基本要求、电气及导静电装置、防泄漏及消防装置、储氢装置、增压装置、加注装置、氢气管道及附件。此外,标准还规定了车外标志;加氢车装运氢气、加氢车长短期停放的要求。

鉴于加氢车使用的特殊性,该标准还规定了随车文件的要求,如加氢车应配备使用说明书。使用说明书应包括车辆的安全操作要求、应急措施与防险对策、加氢车维修保养及停放的特殊规定等内容。

三、未来将出台的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标准

至此,我国已经推出或即将推出的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标准,除了上述4项标准外,近期还会推出车载储氢系统标准

、加氢口、加氢枪、FCEV动力性、FCEV氢气消耗量测量方法标准。这些标准的完成,加上对于FCEV同样适用的传统汽车标准,可以初步满足国内的需求。

目前,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在国内外仍然处于产业化初期准备阶段,与之相关的高新技术与产品还依赖于配套供应商的支持,尚未形成新的工业体系。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在世界范围内,是一个新兴产业,从技术上讲,我国的产品开发能力、试验手段同国外相比,有一定的差距,但同传统汽车与国外的差距相比,这种差距不大。尽快制定出我国自己的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标准,能够促进我国的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工业的技术进步。

加强同国际的交流,直接参与国际上一些标准或法规的制定工作,有利于加快我国标准的制定进程,减少国际协调中的理解偏差和困难,同样有利于把我国的观点意见在国际标准中反映出来。

目前,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全球数量很少,我国也不多,还是处在示范运行阶段。积累数据、验证方法,对于未来标准制定工作至关重要。

原文地址:https://www.360docs.net/doc/005474050.html,/tech/6755.html

一张图秒懂电动汽车充电接口及通信协议新国标概要

一张图秒懂电动汽车充电接口及通信协议新国标 截至2015年底,全国已建成充换电站3600座,公共充电桩4.9万个,较上年增加1.8万个,同比增速58%。 作为实现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的基本要素,电动汽车充电用接口及通信协议技术内容的统一和规范,是保证电动汽车与充电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技术基础。 2015年12月底,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国家能源局、工信部、科技部等部门联合在京发布了新修订的《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系统第1部分:一般要求》、《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连接装置第1部分:通用要求》、《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连接装置第2部分:交流充电接口》、《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连接装置第3部分:直流充电接口》、《电动汽车非车载传导式充电机与电池管理系统之间的通信协议》等5项电动汽车充电接口及通信协议国家标准。新标准于2016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 新标准有何亮点? 此次5项标准修订全面提升了充电的安全性和兼容性。在安全性方面,新标准增加了充电接口温度监控、电子锁、绝缘监测和泄放电路等功能,细化了直流充电车端接口安全防护措施,明确禁止不安全的充电模式应用,能够有效避免 发生人员触电、设备燃烧等事故,保证充电时对电动汽车以及使用者的安全。 在兼容性方面,交直流充电接口型式及结构与原有标准兼容,新标准修改了部分触头和机械锁尺寸,但新旧插头插座能够相互配合,直流充电接口增加的电子锁止装置,不影响新旧产品间的电气连接,用户仅需更新通信协议版本,即可实现新供电设备和电动汽车能够保障基本的充电功能。交流充电占空比和电流限值的映射关系与国际标准兼容,并为今后交流充电的数字通信预留拓展空间。 新标准有何意义? 目前,我国电动汽车直流接口、控制导引电路、通信协议等国家标准与美国、欧洲、日本并列为世界4大直流充电接口标准。

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

《电动客车安全要求》 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 1、任务来源 为引导和规范我国电动客车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高电动客车安全技术水平,落实工业和信息化部建设符合电动客车特点的整车、电池、电机、高压线束等系统的安全条件及测试评价标准体系的要求,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于2016年8月启动了本强标的立项和编制工作。 2、主要工作过程 根据有关部门对电动客车安全标准制定工作的要求,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电动车辆分技术委员会组织成立“电动客车安全要求工作组”(以下简称工作组),系统开展电动客车安全要求标准的制定工作。 (1)GB《电动客车安全要求》于2016年底完成立项(计划号20160968-Q-339),2016年12月29日在南充电动汽车整车标准工作组会议上组建了标准制定的核心工作组,启动了强标制定工作,并由起草组代表介绍了标准的背景、编制思路、以及与相关标准的协调性关系。 (2) 2017年2月-3月,基于已开始执行的《电动客车安全技术条件》(工信部装[2016]377号,以下简称《条件》)的工作基础,工作组向电动客车行业主要企业、检测机构等16家单位征求《条件》的实施情况反馈与强制性国标制定建议。 (3) 2017年4月18日,工作组在重庆组织召开标准制定讨论会,会议对《条件》制定情况进行了回顾,对收集到的《条件》执行情况进行了分析讨论。根据讨论结果,针对共性问题形成了专项征求意见表。 (4) 2017年5月-6月,工作组根据重庆会议讨论结果向行业进行强标制定专项意见征求意见。 (5) 2017年6月6日,在株洲召开工作组会议,会议对专项征求意见期间收集的反馈意见进行研究讨论。 (6)2017年6月-10月,工作组依据意见反馈情况和会议讨论结果进行标

新国标电动汽车充电CAN报文协议解析.

新国标电动汽车充电CAN报文协议解析 说明: 多字节时,低字节在前,高字节在后。 电流方向:放电为正,充电为负。 一、握手阶段: 1、ID:1801F456(PGN=256 (充电机发送给BMS请求握手,数据长度8个字节,周期250ms BYTE0辨识结果(0x00:BMS不能辨识,0xAA:BMS能辨识 BYTE1充电机编号(比例因子:1,偏移量:0,数据范围:0~100 BYTE2充电机/充电站所在区域编码,标准ASCII码 BYTE3 BYTE4 BYTE5 BYTE6 BYTE7 2、ID:180256F4(PGN=512 (BMS发送给充电机回答握手,数据长度41个字节,周期250ms,需要通过多包发送,多包发送过程见后文

BYTE0BMS通信协议版本号,本标准规定当前版本为V1.0,表示为: byte2,byte1---0x0001,byte0---0x00 BYTE1 BYTE2 BYTE3电池类型,01H:铅酸电池;02H:镍氢电池;03H:磷酸铁锂电池;04H:锰酸锂电池;05H:钴酸电池;06H:三元材料电池;07H:聚合物锂离子 电池;08H:钛酸锂电池;FFH:其它电池 BYTE4整车动力蓄电池系统额定容量/A·h,0.1A·h/位,0A·h偏移量,数据范 围:0~1000A·h BYTE5 BYTE6整车动力学电池系统额定总电压/V,0.1V/位,0V偏移量,数据范 围:0~750V BYTE7 BYTE8电池生产厂商名称,标准ASCII码 BYTE9 BYTE10 BYTE11 BYTE12电池组序号,预留,由厂商自行定义 BYTE13 BYTE14 BYTE15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可行性报告

燃料电池汽车市场可行性分析报告 (长安大学信息工程学院2004级高继) 燃料电池是一种把储存在燃料和氧化剂中的化学能,等温地按电化学原理转化为电能的能量转换装置。燃料电池是由含催化剂的阳极、阴极和离子导电的电解质构成。燃料在阳极氧化,氧化剂在阴极还原,电子从阳极通过负载流向阴极构成电回路,产生电能而驱动负载工作。燃料电池与常规电池不同在于,它工作时需要连续不断地向电池内输入燃料和氧化剂通过电化学反应生成水,并释放出电能;只要保持燃料供应,电池就会不断工作提供电能。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实质上是电动汽车的一种,在车身、动力传动系统、控制系统等方面,燃料电池电动汽车与普通电动汽车基本相同,主要区别在于动力电池的工作原理不同。一般来说,燃料电池是通过电化学反应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电化学反应所需的还原剂一般采用氢气,氧化剂则采用氧气,因此最早开发的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多是直接采用氢燃料,氢气的储存可采用液化氢、压缩氢气或金属氢化物储氢等形式。 直接供氢的FCEV推广普及的关键是纯氢的供应和储存。为了保证直接供氢的FCEV用氢的需要,必须建造氢站,这就增大了直接供氢的FCEV商品化和推广普及的难度,因此,世界上各大汽车公司纷纷推出了通过燃料重整反应制取氢气的技术,可使用多种碳氢燃料,包括醇类燃料、天然气等。目前,通过重整反应利用甲醇制取氢气的技术已十分成熟,甲醇为液体燃料,携带方便,提高了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的续驶里程,且燃料能量的利用率可达70%-90%,大大高于热力发动机的效率。 福特汽车公司的21世纪绿色汽车的开发计划中,FCEV作为开发研究重点,其推出的P2000HFC试验车即为直接供氢的FCEV,福特公司也有利用甲醇进行改质产生氢气的技术。目前,福特公司与石油公司摩比尔一起开发更具实际意义的车载汽油改质氢燃料电池车(FCEV)。从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使用环境上看,汽油改质型比甲醇改质型更为有利。新开发的汽油改质器与以往的相比,质量和体积都缩减了30%左右,从而提供了车载性,实现了与汽油相媲美的包装效率,对汽油改质氢FCEV的早日实用化及FCEV的普及推广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它不经历热机过程,不受热力循环限制,故能量转换效率高,燃料电池的化学能转换效率在理论上可达100%,实际效率已达60%~80%,是普通内燃机热效率的2—3倍。现在应用于电动汽车中的燃料电池是一种被称为质于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它以纯氢为燃料,以空气成龙为氧化剂。在1993年加拿大温哥华科技展览会上,加拿大的BALLABC公司推出了世界上第一辆以PEMFC电池为动力的电动公共汽车。载客20人,可行驶160km/h,最高速度72.2km/h。德国奔驰汽车公司也研制了以PEMFC电池为动力的电动汽车。生成物是水,不污染环境,缺点是造价太高,目前仅燃料电池的价格就要25000美元。 一、美国对燃料电池汽车的优惠政策 1999年10月克林顿总统签署清洁空气法,严格规定了汽车排放的标准,同月加州政府也有了新的规定,即要求汽车制造商在加州销售的车辆中百分之二必须是零排放车辆。2001年8月2日,美国议院代表批准了2001年美国未来能源保证法案。这项立法的目的是使美国到2012年后对外国能源的依赖由56% 降到45%,从伊拉克进口的石油由700,000桶/天减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发展现状与前景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发展现状与前景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员移动性增强,全球汽车需求 量快速增长,迄今世界上的汽车保有量达到创纪录的10 亿 辆以上且还在不断大幅增长,使得基于传统的内燃机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汽车的轻量化与节能减排等技术进步难以降低汽车燃料的消耗和减少污染物的排放。2020 年之前温室气体(Greenhouse Gas ,GHG) 排放在1990 年水平基础上下降20% 的任务日益艰巨。如果再不采取有效措施,公路交通运输车辆的GHG 温室气体排放将会持续不断增长。通过研讨纯电动汽车( Battery Electric Vehicle ,BEV )、混合动力汽车(Hybrid Electric Vehicle HEV )、或燃料电池电动汽车( Fuel Cell Vehicles ,FCVs ; Fuel Cell Electric Vehicles ,FCEVs )等多种类型的电动汽车( Electric Vehicle ,EV )技术[3-5]有望明确实现节能减排 的理想途径。自1966 年通用汽车推出了世界上第1 款燃料电池电动汽车GMC Electrovan ,尤其是本田在1999 年推出了世界上第1 台商用的燃料电池电动汽车FCX-V4 以来,世界上EV 电动汽车型号不断丰富和租赁销售量明显增长,太、北美和欧洲成长为全球EV 电动汽车重要的新车研发制造和租赁销售市场,2014 年全世界的EV 电动汽车销售量达到34.6 万辆以上,年增长率达到86% 。

燃料电池是一种高效、清洁的电化学发电装置,近年来 得到国内外高度重视,成为最被看好的可用于替代汽油和柴 油等传统的 ICE 内燃机发动机技术的先进新能源汽车技术。 日本政府希望其到 2020 年的 FCVs 燃料电池汽车销量达到 500 万辆,再通过 10 年的研发推广实现全面普及 FCVs 燃 料电池汽车。 美国政府在 2003 年投入 12 亿美元大力推进氢 技术和燃料电池技术,其中重要项目之一就是美国能源部 Department of Energy , DOE )在北加州、南加州、密歇 展的氢技术和基础实施验证与示范综合工程,吸引了 Hyundai-Kia/Chevron 、 DaimlerChrysler/BP 、 Ford/BP 和 GM/Shell 等多家汽车制造 /能源供应商参与。 美国能源部大力推进氢经济和燃料电池技术,尤其是商 业化推广应用方面取得显著进展,比如目前高容量和低容量 燃料电池制造成本分别为 55 美元 /kW 和 280 美元 /kW[6] , 汽车燃料电池 2014 年的制造成本自 2006 年下降 50% 并自 2008 年以来进一步下降 30% 以上(基于高容量电池制造) 这必将带动创造工作岗位、投资机会和可持续、安全的能源 供应。为了在 2020 年前争取把欧盟建立成一个具有全球领 先水平的燃料电池 (Fuel Cell ,FC )系统和氢能源 (Hydrogen Energy ,HE ) 经济的巨大市场,欧盟高度重视燃料电池技术 和氢能源技术并把之视作能源领域的战略高新技术大力推 根州东南部、大西洋区中部和佛罗里达州中部等 5 个区域开 f It 步

中国的电动汽车标准体系

中国的电动汽车标准体系 ——2011《汽车与配件》-平安证券新能源汽车研讨会系列报告(二) 何云堂:教授级高工,全国标委会电动车分委会委员、灯光分委会主任委员、全国燃料电池标分委委员、联合国《燃料电池汽车全球技术法规》(HFCV-GTR)专家组中方负责人、联合国灯光专家组(UN/ECE/WP29/GRE)中方负责人、ISO标准《电动摩托车术语》负责人、起草人。 电动汽车标准体系 电动汽车标准体系由三部分组成。一是整车标准,有纯电动车、混合动力车、燃料电池车和电动摩托车;二是电动汽车部件标准主要是储能装置——蓄电池、超级电容器、燃料电池,还有电机及控制器;第三部分是基础设施标准,有能源动力、站车通信及接口、能源补给(见图1)。 在制定我国电动汽车标准时应做一下分析: ·电动汽车标准是汽车标准体系新的组成部分,传统燃油汽车及部件标准也在不同程度上适用于各类电动汽车。 ·以现有的国际标准法规(ECE、ISO、IEC)和应用较广泛国外先进标准(如SAE、EN、JEVS)为参照,结合我国电动汽车产品研发情况制定。 ·针对燃油汽车标准不适用电动汽车的结构、部件特点,除提出基础标准、结构安全要求及部分部件性能要求,大部分为测试方法标准,避免对产品设计和技术发展的限制。 ·标准仍有待完善和提高,依赖于我国企业的技术创新。 ·积极跟踪,参与国际标准法规的制定,如燃料电池汽车标准在国际上非常少,很多是国家自行制定的。 因此,制定电动汽车标准是环境保护及能源安全需要,是节约能源和发展新能源汽车的需要。国家在“九·五”和“十·五”期间重点进行燃气汽车、电动汽车(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标准的研究和制定工作,初步建立了我国技术标准体系,并进行了燃料电池汽车标准体系的研究,“十一五”期间重点进行燃料电池汽车、替代燃料标准的研究与制定工作及基础标准的完善。 我国在制定新能源汽车相关技术标准体系时得到国家科技部、发改委、国家标委会的高度重视和支持、国家多项政策制定,促进和推动新能源汽车的标准制定工作。 电动汽车标准制定机构和制定 1.电动汽车标准制定的组织机构(见图2) ·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14)下设29个分技术委员会,电动车辆分技术委员会使其中的一个。 ·1998年经过国标委批准,在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下组建电动车辆分技术委员会(SAC/TC114/SC27)。 ·负责全国电动车辆等专业领域标准化工作。 *电动汽车标准体系研究。 *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电动摩托车整车及零部件标准的研究制定。 *对口ISO/TC22/SC21(国际标准化组织/道路车辆技术委员会/电驱动道路车辆分委会),TEC/TC69(国际电工委员会,电驱动道路车辆和电动工业用载货车技术委员会)开展工作。

燃料电池汽车的介绍

燃料电池汽车的介绍 ?燃料电池汽车是电动汽车的一种,其电池的能量是通过氢气和氧气的化学作用,而不是经过燃烧,直接变成电能或的。它的最大特点也在于此,能量转换效率不受“卡诺循 环”的限制,其能量转换效率可高达60%~70%,实际使用效率则是普通内燃机的2倍左右。 燃料电池的化学反应过程不会产生有害产物,因此燃料电池车辆是无污染汽车,燃料电池的能量转换效率比内燃机要高2~3倍,因此从能源的利用和环境保护方面,燃料电池汽车是 一种理想的车辆。 燃料电池汽车的氢燃料能通过几种途径得到。有些车辆直接携带着纯氢燃料,另外一些车辆有可能装有燃料重整器,能将烃类燃料转化为富氢气体。 单个的燃料电池必须结合成燃料电池组,以便获得必需的动力,满足车辆使用的要求。燃料电池汽车的优点 ?与传统汽车相比,燃料电池汽车具有以下优点: 1、提高了燃烧效率。 2、减少了机油泄露带来的水污染。 3、降低了温室气体的排放。 4、提高了燃油经济性。 5、零排放或近似零排放。 6、运行平稳、无噪声。 燃料电池汽车的关键技术 ?电动汽车的关键技术包括电动技术、自动化技术、电子技术、信息技术及化学技术,虽然能源是最首要的问题,但是车身结构、电力驱动以及能源管理系统的优化同样至关重要。 与内燃机车相比,电动汽车的行驶里程较短,因此为了尽可能地利用车载的储存能量,必须选用合适的能量管理系统。可以在汽车的各个子系统安装传感器,包括车内外温度传感器、

充放电时间的电流电压传感器、电动机的电流电压传感器、车速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及外部气候和环境传感器。能量管理系统可实现9 个功能: 1)优化系统能量流; 2)预计所生的能量来估计还能行驶的路程; 3)提供参考以便进行有效操作; 4)直接从制动中获取能量存入储能元件,例如:蓄电池; 5)根据外界的气候调节温度控制; 6)根据外界环境调节灯光亮度; 7)估计合适的充电算法; 8)分析能源,尤其是蓄电池的工作记录; 9)诊断能源的任何不恰当或者无效的操作。 把能源管理系统和导航系统结合起来,就可以规划能源效率的路径,锁定充电站的位置并可以根据交通状态预测可行驶里程。总之,能源管理系统综合了多功能、灵活和可变的显着优点,从而可以合理利用有限的车载能源 1 燃料电池 同电化学电池相比,燃料电池的显着优点在于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可达到与燃油车一样的续驶里程,这是因为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的行驶里程仅与燃料箱中的燃料多少有关,而与燃料电池的尺寸无关。实际上,燃料电池的尺寸仅与电动汽车的功率需求水平有关。 燃料电池的优点: 1)反应物加料时间远远短于电化学电池的充电时间(机械充电式电池除外); 2)使用寿命长于电化学电池并且电池维护工作量更小。同普通电池相比,燃料电池是一个能量生成装置,并且一直产生能量直至燃料用尽。

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的比较

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的比较 【摘要】在现阶段,技术相对较成熟、污染程度最小的,当属电动汽车。电动汽车又分为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而它们都有各自的优缺点。本文介绍了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各自的优缺点。 【关键词】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清洁能源 0引言 目前,世界各国针对汽车产业都在寻找一种既洁净又储量丰富的能源来缓解日益紧张的石油资源和改善不断恶化的环境,使用此类能源的汽车就是人们常说的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方向呈现多元化,主要有电动汽车、燃气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三种,而在现阶段,技术相对较成熟、污染程度最小的,当属电动汽车。电动汽车又分为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而它们都有各自的优点和尚需解决的问题。 1纯电动汽车 纯电动汽车采用单一蓄电池作为储能动力源,通过电池向电机提供电能,驱动电动机运转,从而推动汽车前进[1]。其最大优势在于无污染、噪声小,对环境保护十分有益。另外,纯电动汽车较内燃机汽车结构简单,运转、传动部件少,维修保养工作量小,同时可回收制动、下坡时的能量,提高能量的利用效率。 在我国,首款面向个人销售的纯电动汽车是被定名为e6先行者的比亚迪纯电动汽车,该车以自主研发的,具有高安全、储电多、功率大等特点的铁电池作为动力,一次充电最大续驶里程达到300公里,列世界第一。而且,比亚迪还和南方电网合作,为每位购车者配备充电柜,只要车主有自己的固定车位,南方电网将上门为车主安装,车主自己可在家中完成充电。而这不失为纯电动汽车推广的一条可行路径。 虽然纯电动汽车的优势明显,但目前的普及程度仍远不及内燃机汽车。其需要解决的是: 1.1降低电动车价格。目前电动车整车价格昂贵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蓄电池的价格昂贵,另一方面也是电动汽车量产小,配件未形成规模化生产; 1.2提高一次充电后的续驶里程,目前蓄电池单位重量存储的能量太少,使得电动汽车的续驶里程过短,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电动车的普及; 1.3延长蓄电池的使用寿命。目前一个新的蓄电池在使用一到两年后,其充满电所能储存的能量明显下降,基本上三年就要报废; 1.4发展包括充电设施在内的基础设施。除工作单位、家庭等夜间充电设施外,还必须建立行车途中充电所必须的充电网络[2]。电动汽车要想普及,基础充电设施的规模化、网络化是一个不能回避的问题; 1.5建立一个电动汽车发展的相关行业标准。相关行业标准的缺失,容易导致各电动汽车制造企业各自为政,生产的电动汽车的充电插口以及相关零部件无法通用,限制了电动汽车的推广普及。 2燃料电池汽车 燃料电池汽车电池的能量是通过氢气和氧气的化学作用,直接变成电能获得的[3]。这种化学反应过程不会产生有害产物。燃料电池汽车与纯电动汽车最大的区别在于两个电池的概念不一样,纯电动汽车用的是蓄电池,把电储蓄在电池里。燃料电池并不是蓄电池,而是一个发电装置,能源储存在氢里面,使氢气和

GBT 24548-2009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术语

GBT 24548-2009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术语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与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相关的术语及其定义。 本标准适用于使用气态氢的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整车及部件。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9596电动汽车术语 GB/T 20042.1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术语 3术语和定义 GB/T 19596和GB/T 20042.1中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通用术语 3.1.1 燃料电池fuel cell 将外部供应的燃料和氧化剂中的化学能通过电化学反应直接转化为电能、热能和其他反应产物的发电装置。 3.1.2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fuel cell electdc vehicle;FCEV 以燃料电池系统作为动力源或主动力源的汽车。 3.1.3 冷启动cold start 在充分的浸车之后,在标准环境温度进行启动。 注:对于一个测试程序,一般推荐浸车时间应该是在12h到36 h之间,浸车期间车辆不应该启动,且应保持在规定的温度范围内。 3.1.4 热启动hot start 关机后启动,此时燃料电池系统的温度还在其正常工作温度范围内。 3.1.5 启动时间start-up time 在启动程序初始化后,燃料电池系统达到规定输出功率的时间。 注:包括热启动时间和冷启动时间。 3.1.6 运行压力operating pressure 系统在工作时的压力。 3.1.7 减压depressurize 将高压压力容器或管路中的压力降低至工作所需压力的过程。 3.1.8 燃料放空defuel

国家电网电动汽车充电桩最新企业标准

ICS 29.240 Q/ GDW 国家电网公司企业标准 Q/GDW485-2010 电动汽车交流充电桩技术条件 Technical specitication for electric vehicle charging spot 2010-08-30发布 2010-08-30 实施 国家电网公司发布

一、编辑背景 为了适应电动汽车的发展和应用,支撑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师范试点建设,在国家电网公司的领导下,开展了充电设施标准化研究和标准体系建设,2008年12月,国家电网公司发布了第一批企业标准。包括《电动汽车非车载充电机通用要求》等六项标准;2009年12月发布了弟二批企业标准。包括《电动汽车车载充放电装置通用技术要求》等四项标准,为国家电网公司电动汽车能源供给基础设施的建设提供了指导,2010年,根据充电设施建设的要求,并结合示范工程取得的经验和成果,国家电网公司启动了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相关企业标准的制修订工作,以完善电动汽车充电设施体系,为充电设施示范试点建设的大范围开展提供有力的标准支持。 二、编辑主要原则及思路 1.根据国家电网公司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规划,结合充电设施示范工程取得的经验和成果,考虑五年内充电设施的技术发展和建设要求,编制本标准。 2.本标准规定电动汽车交流充电桩的基本构成、功能要求、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和标识等。 3.本标准适用于国家电网公司建设的电动汽车交流充电桩,用于指导电动汽车交流充电桩的设计、生产和检验。 三、条文说明 1.范围 标准涵盖了交流充电桩的基本构成、主要功能要求、技术要求及实验方法等,是交流充电桩设计和生产的基本要求,也可作为交流充电桩采购和验收的基本条件。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交流充电桩是一种低压交流设备,根据其基本特点,本标准重点参考了GB 7251.1 2005《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第1部分型式试验和部分型式试验成套设备》和GB7251.3 2006《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第3部分对专业人员可进入场地的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配电板的特殊要求》,引用了其中部分电气、安全性能指标及实验方法。 3.术语和定义 交流充电桩,在有些标准中又称为交流供电装置。 4.基本构成 本标准列出的“桩体、充电插座、保护控制装置、计量装置、读卡装置、人机交互界面等”是交流充电桩的基本构成。应允许生产厂商按照要求在此基础上增加其他辅助结构、 5.功能要求 本部分规定了交流充电桩的主要功能,包括人机交互、计量、刷卡付费、通讯、安全防护、自检等。 5.1.1 根据使用环境和显示数据量,可选择配置数码管和液晶显示屏等。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

电力电子技术在汽车中的应用课题研究报告 研究课题:燃料电池汽车 专业:汽车电子技术 班级:11汽电 学号:1106010332 姓名:涂霖 指导教师:郭农斐 时间:2013年11月

目录 一.简介........................................................ - 3 - 二、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的现状与发展...................... - 3 - 1、国外燃料电池车发展现状简介 ........................ - 4 - 2、中国燃料电池车发展现状简介 ........................ - 4 - 三、燃料电池的优点.......................................... - 5 - 四、燃料电池的缺点.......................................... - 6 - 五、燃料电池的类型.......................................... - 7 - 六、燃料电池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8 - 七、燃料电动汽车的发展前景............................... - 8 -

燃料电池汽车 一.简介 首先在了解燃料电池汽车前,我们先来看看什么是燃料电池: 燃料电池是一种把储存在燃料和氧化剂中的化学能,等温地按电化学原理转化为电能的能量转换装置。燃料电池是由含催化剂的阳极、阴极和离子导电的电解质构成。燃料在阳极氧化,氧化剂在阴极还原,电子从阳极通过负载流向阴极构成电回路,产生电能而驱动负载工作。燃料电池与常规电池不同在于,它工作时需要连续不断地向电池内输入燃料和氧化剂通过电化学反应生成水,并释放出电能。只要保持燃料供应,电池就会不断工作提供电能。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实质上是电动汽车的一种,在车身、动力传动系统、控制系统等方面,燃料电池电动汽车与普通电动汽车基本相同,主要区别在于动力电池的工作原理不同。一般来说,燃料电池是通过电化学反应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其电池的能量是通过氢气和氧气的化学作用,而不是经过燃烧,直接变成电能的。电化学反应所需的还原剂一般采用氢气,氧化剂则采用氧气,因此最早开发的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多是直接采用氢燃料,氢气的储存可采用液化氢、压缩氢气或金属氢化物储氢等形式。燃料电池的化学反应过程不会产生有害产物,因此燃料电池车辆是无污染汽车,燃料电池的能量转换效率比内燃机要高2~3倍,因此从能源的利用和环境保护方面,燃料电池汽车是一种理想的车辆。 二、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的现状与发展 燃料电池的特点:高效:它不通过热机过程,不受卡诺循环的限制,其能量转化效率在40-60%;如果实现热电联供,燃料的总利用率可高达80%以上。环境友好:以纯氢为燃料时,燃料电池的化学反应物仅为水;以富氢气体为燃料时,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比热机过程减少40%以上,这对缓解地球的温室效应是十分重要的。安静:燃料电池运动部件很少,工作时安静,噪声很低。可靠性高:碱性燃料电池和磷酸燃料电池的运行均证明燃料电池的运行高度可靠,可作为各种应急电源和不间断电源使用。燃料电池正在以其特有的优势吸引着世界各国各大汽车厂商的注意。这种电池将有可能成为继内燃机之后的汽车最佳动力源之一。 近年来一些厂家,如戴姆勒-克莱斯勒、丰田、通用、本田、日产、福特等公司都开发了自己的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汽车界人士认为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是汽车工业的一大革命,是21世纪真正的纯绿色环保车,是最具实际意义的环保车种。

电动汽车低速语音提示音技术标准

E/ECE/324/Rev.2/Add.137 ?E/ECE/TRANS/505/Rev.2/Add.137 24 October 2016 Agreement Concerning the Adoption of Uniform Technical Prescriptions for Wheeled Vehicles, Equipment and Parts which can be Fitted and/or be Used on Wheeled Vehicles and the Conditions for Reciprocal Recognition of Approvals Granted on the Basis of these Prescriptions* (Revision 2, including the amendments which entered into force on 16 October 1995) _________ Addendum 137 – Regulation No. 138 Date of entry into force as an annex to the 1958 Agreement: 5 October 2016 Uniform provisions concerning the approval of Quiet Road Transport Vehicles with regard to their reduced audibility (QRTV) This document is meant purely as documentation tool. The authentic and legal binding text is: ECE/TRANS/WP.29/2016/26 _________ UNITED NATIONS * Former title of the Agreement: Agreement Concerning the Adoption of Uniform Conditions of Approval and Reciprocal Recognition of Approval for Motor Vehicle Equipment and Parts, done at Geneva on 20 March 1958.

新能源汽车―燃料电池工作原理.

新能源汽车—燃料电池工作原理 虽然燃料电池名字里面有“燃料”字样,同时氢气也能够跟氧气在一起剧烈燃烧,但在燃料电池却不是利用燃烧来获取能量,而是利用氢气跟氧气化学反应过程中的电荷转移来形成电流的,这一过程关键的技术就是利用特殊的“电解质薄膜”将氢气拆分,整个过程可以理解成蚊子无法穿过纱窗,但是更小的灰尘却可以……电解质薄膜也是燃料电池领域最难被攻克的技术壁垒。 丰田Mirai燃料电池堆栈结构图及主要参数 因为氢分子体积小,可以透过薄膜的微小孔洞游离到对面去,但是在穿越孔洞的过程中,电子被从分子上剥离,只留下带正电的氢质子通过,氢质子被吸引到薄膜另一侧的电极与氧分子结合。电解质薄膜两侧的电极板将氢气拆分成氢离子(正电)和电子、将氧气拆分成氧离子(负电)和电子,电子在电极板之间形成电流,两个氢离子和一个氧离子结合成为纯水,是反应的废物。所以本质来讲,整个运行过程就是发电过程。因此Mirai是纯电动车,燃料电池堆栈代替的就是厚重且充电效率低下的锂离子电池组。

丰田2008年燃料电池技术

丰田Mirai的燃料电池创新 丰田Mirai搭载的燃料电池堆栈是由370片薄片燃料电池组成的,因此被称为“堆栈”,一共可以输出114千瓦的发电功率。丰田的燃料电池堆栈经历了十几年的技术优化,形成了自己的特色结构,比如3D立体微流道技术,通过更好地排出副产物水,让更多空气流入,有效改善了发电效率。所以整个堆栈的发电效率

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达到了3.1千瓦/升,比2008年丰田的技术整整提升了2.2倍。 Mirai燃料电池堆栈技术迭代 由于燃料电池堆栈中每片电池发电的电压大约在0.6V-0.8V之间,整体也不会超过300V电压,所以为了更好驱动电动机,还需要安装一个升压器,将电压提升到650V。 燃料电池迭代 700个大气压下储存氢气 了解氢气物理特性的人都清楚,氢气跟汽油不同,常温下氢气是气体,密度非常低并且非常难液化,常温下更是无法液化,所以氢气要安全储藏和运输并不容易。所以氢气无法像汽油那样直接注入普通油箱里。丰田设计了一大一小两个储氢罐,通过高压的方式尽可能多充入一些氢气。以目前的主流储存技术,丰田选用了700Mpa也就是700个大气压的高压储气罐,类似我们常见的“煤气罐”,只不过罐体更厚重。两个储氢罐一共的容量是122.4升,采用700个大气压储存,也

国家电网电动汽车充电桩企业标准

ICS29.240 国家电网公司企业标准 Q/GDW485-2010电动汽车交流充电桩技术条件 Technical specitication for e lectric vehicle charging spot 2010-08-30发布2010-08-30实施 国家电网公司发布

一、编辑背景 为了适应电动汽车的发展和应用,支撑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师范试点建设,在国家电网公司的领导下,开展了充电设施标准化研究和标准体系建设,2008年12月,国家电网公司发布了第一批企业标准。包括《电动汽车非车载充电机通用要求》等六项标准;2009年12月发布了弟二批企业标准。包括《电动汽车车载充放电装置通用技术要求》等四项标准,为国家电网公司电动汽车能源供给基础设施的建设提供了指导,2010年,根据充电设施建设的要求,并结合示范工程取得的经验和成果,国家电网公司启动了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相关企业标准的制修订工作,以完善电动汽车充电设施体系,为充电设施示范试点建设的大范围开展提供有力的标准支持。 二、编辑主要原则及思路 1.根据国家电网公司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规划,结合充电设施示范工程取得的经验和成果,考虑五年内充电设施的技术发展和建设要求,编制本标准。 2.本标准规定电动汽车交流充电桩的基本构成、功能要求、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和标识等。 3.本标准适用于国家电网公司建设的电动汽车交流充电桩,用于指导电动汽车交流充电桩的设计、生产和检验。 三、条文说明 1.范围 标准涵盖了交流充电桩的基本构成、主要功能要求、技术要求及实验方法等,是交流充电桩设计和生产的基本要求,也可作为交流充电桩采购和验收的基本条件。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交流充电桩是一种低压交流设备,根据其基本特点,本标准重点参考了GB7251.12005《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第1部分型式试验和部分型式试验成套设备》和GB7251.32006《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第3部分对专业人员可进入场地的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配电板的特殊要求》,引用了其中部分电气、安全性能指标及实验方法。 3.术语和定义 交流充电桩,在有些标准中又称为交流供电装置。 4.基本构成 本标准列出的“桩体、充电插座、保护控制装置、计量装置、读卡装置、人机交互界面等”是交流充电桩的基本构成。应允许生产厂商按照要求在此基础上增加其他辅助结构、 5.功能要求 本部分规定了交流充电桩的主要功能,包括人机交互、计量、刷卡付费、通讯、安全防护、自检等。 5.1.1根据使用环境和显示数据量,可选择配置数码管和液晶显示屏等。

电动汽车高压系统电压等级技术规范标准编制说明

国家标准《电动汽车高压系统电压等级技术规范》编制说明 (征求意见稿) 一、任务来源 根据国家“863” 计划《电动汽车整车及零部件技术标准研究》(2011AA11A277)要求,其子项目《电动汽车高压系统电压等级技术规范》,由东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负责起草,计划于2013年12月完成。 二、标准编制的意义和适用范围 标准编制的目的在于促进中国电动汽车行业电动附件等零部件企业的产品平台化发展,减少产品种类,提高产品销售数量,降低产品成本,推进电动汽车产业发展。 该标准适用于混合动力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对于电压等级小于144V与大于600V电动汽车高压系统,不在本标准规定范围之内。该标准为推荐性标准,不排斥整车企业开发定制的不符合该标准所规定的电压等级的电动汽车产品。该标准为推荐性标准,不排斥整车企业由于技术进步、整车布置空间等问题,导致整车电压等级略微偏离该电压等级。 三、工作过程简述 2011年9月,接到对《电动汽车高压系统电压等级技术规范》制定的任务后,东风汽车公司首先成立了标准制定工作组,确定了制定原则和方法,制定了工作计划,以确保标准制定质量和进度。 1.广泛征集意见和建议

为了解掌握国内主机及零部件厂在研和已上市电动汽车及零部件产品高压系统电压等级信息,使制定的标准充分、合理、适宜,2011年9月,东风汽车公司起草了“电动汽车高压用电系统及零部件电压等级技术规范调查问卷”,对上汽、奇瑞、一汽、长安、广汽、北汽、国轩、万向等59个单位进行了问卷调查,收到问卷20份。 2.对返还的20份问卷进行了统计分析,以确定国内电动汽车高压系统及零部件电压等级分布情况,为电压等级标准制定提供数据支持。 3.对关键高压零部件电压等级确定因素如下:对于动力电池系统我们考虑现有电芯模块成组及电池系统的方便性通用性互换性与电压等级之间的关系;对于高压配电系统、电机及其控制器系统、DC/DC 转换器、电动空调、PTC加热器等高压零部件,我们分析和考虑了其关键零部件效率、电压、成本、整车搭载之间的关系,最后提出了其电压等级。 4.收集查阅国内电动汽车高压系统电压等级相关标准、文件,以确保修订后的标准与相关标准、文件的相容性。 5.2012年8月,我们走访了奇瑞、上汽、英飞凌公司,进行企业和零部件厂家调研,讨论标准主体思想,听取企业意见和建议,丰富并修改了标准和编制说明的内容。 6.2012年8月-2012年9月提出行业标准草案(第一稿),并通过标准研究工作组秘书处发往各有关单位征求意见,再次收集了同时在网上广泛征求意见部分意见和建议。共收集到9个单位共21条意

电动汽车标准

电动汽车整车标准 1. GBT 18384.1-2001 电动汽车安全要求第1部分:车载储能装置 2. GBT 18384.2-2001 电动汽车安全要求第2部分:功能安全和故障防护 3. GBT 1838 4.3-2001 电动汽车安全要求第3部分:人员触电防护 4. GBT 18385-2005 电动汽车动力性能试验方法 5. GBT 18386-2005 电动汽车能量消耗率和续驶里程试验方法 6. GBT 18387-2008 电动车辆的电磁场发射强度的限值和测量方法,宽带,9kHz~ 30MHz 7. GBT 18388-2005 电动汽车定型试验规程 8. GBT 19596-2004 电动汽车术语 9. GBT 19750-2005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定型试验规程 10. GBT 19751-2005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安全要求 11. GBT 19752-2005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动力性能试验方法 12. GBT 19753-2005 轻型混合动力电动汽车能最消耗量试验方法 13. GBT 19754-2005 重型混合动力电动汽车能量消耗量试验方法 14. GBT 19755-2005 轻型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污染物排放测量方法 15. GBT 24548-2009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术语 16. GBT 24549-2009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安全要求 17. GBT 24554-2009 燃料电池发动机性能试验方法 18. GBT 26779-2011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加氢口

19. GB/T 26990-2011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车载氢系统技术条件 20. GBT 26991-2011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最高车速试验方法 21. GBT 27930-2011 电动汽车非车载传导式充电机与电池管理系统之间的通信协议 22. GBT 28382-2012 纯电动乘用车技术条件 23. GBT 4094.2-2005 电动汽车操纵件、指示器及信号装置的标志 24.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车载氢系统试验方法 25. 重型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污染物排放车载测量方法 26.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节油率与最大电功率比检验大纲 27. QCT 816-2009 加氢车技术条件 28. QCT 837-2010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类型 29. QCT 838-2010 超级电容电动城市客车 30. QCT 842-2010 电动汽车电池管理系统与非车载充电机之间的通信协议 31. QC/T 894-2011 重型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污染物排放车载测量方法 32. CJT 5004-1993 无轨电车系列 33. CJT 5007-1993 无轨电车技术条件 34. CJT 5008-1993 无轨电车试验方法 二、 35. GBT 17938-1999 工业车辆_电动车辆牵引用铅酸蓄电池_优先选用的电压 36. GBT 18332.1-2009 电动道路车辆用铅酸蓄电池

国内电动汽车相关标准

已公布的国内外电动汽车相关标准国内电动汽车相关标准 GB/T 17938—1999 工业车辆电动车辆牵引用铅酸蓄电池优先选用的电压 GB 24155—2009 电动摩托车和电动轻便摩托车安 全要求 GB/T 16318-1996 旋转牵引电机差不多试验方法 GB/T 4094.2—2005 电动汽车操纵件、指示器及信号装置的标志 GB/T 18332.1—2009 电动道路车辆用铅酸蓄电池GB/T 18332.1—2001 GB/T 18332.2—2001 电动道路车辆用金属氢化物镍蓄电池 GB/T 18384.1—2001 电动汽车安全要求第1部分:车载储能装置 GB/T 18384.2—2001 电动汽车安全要求第2部分:功能安全和故障防护 GB/T 18384.3—2001 电动汽车安全要求第3部分:人员触电防护 GB/T 18385—2005 电动汽车动力性能试验方法 GB/T 18385—2001

GB/T 18386—2005 电动汽车能量消耗率和续驶里 程试验方法 GB/T 18386—2001 GB/T 18387—2008 电动车辆的电磁场发射强度的限 值和测量方法,宽带,9kHz~ 30MHz GB/T 18387—2001 GB/T 18388—2005 电动汽车定型试验规程GB/T 18388—2001 GB/T 18487.1—2001 电动车辆传导充电系统一般要求 GB/T 18487.2—2001 电动车辆传导充电系统电动车辆与交流/直流电源的连接要求 GB/T 18487.3—2001 电动车辆传导充电系统电动车辆交流/直流充电机(站) GB/T 18488.1—2006 电动汽车用电机及其操纵器第1 部分:技术条件 GB/T 18488.1—2001 GB/T 18488.2—2006 电动汽车用电机及其操纵器第2 部分:试验方法 GB/T 18488.2—2001 GB/T 19596—2004 电动汽车术语 GB/T 19750—2005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定型试验规程 GB/T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安全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