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病区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及实施细则

合集下载

人民医院新生儿科医疗质量管理制度护理安全管理制度

人民医院新生儿科医疗质量管理制度护理安全管理制度

人民医院新生儿科医疗质量管理制度护理安全管理制度一、前言新生儿科作为人民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新生儿医疗救治、护理及康复等重要任务。

为确保新生儿科医疗质量和护理安全,提高新生儿救治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和死亡率,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新生儿科医疗质量管理制度1. 组织架构(1)新生儿科医疗质量管理组织:由新生儿科主任、护士长、主治医师、主管护师组成,负责本科室医疗质量的监督、管理、指导、评价工作。

(2)新生儿科医疗质量管理小组:由新生儿科全体医护人员组成,负责本科室医疗质量的具体实施和持续改进。

2. 医疗质量管理内容(1)新生儿科诊疗规范:依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制定的《新生儿科诊疗规范》及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新生儿科诊疗流程、诊疗方案、技术操作规范等,确保医疗行为规范化。

(2)新生儿科医疗质量控制:对新生儿科的病历、处方、会诊、查房、手术、护理、康复等环节进行质量控制,确保医疗安全。

(3)新生儿科医疗安全:加强新生儿科医疗安全管理,制定应急预案,提高医护人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确保患者安全。

(4)新生儿科医疗技术培训:加强新生儿科医护人员的技术培训,提高诊疗水平,促进医疗技术的持续发展。

(5)新生儿科科研与教学:鼓励医护人员开展科研活动,提高医疗技术水平,促进学科发展;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3. 医疗质量管理措施(1)完善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新生儿科医疗质量管理相关制度,确保医疗行为有章可循。

(2)加强医疗质量控制:定期对新生儿科医疗质量进行评价,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持续改进。

(3)提高医护人员素质:加强医护人员业务培训,提高业务水平,确保医疗安全。

(4)优化服务流程:简化服务流程,提高服务质量,缩短患者等待时间。

(5)加强医疗安全管理:制定应急预案,加强医护人员应急能力培训,确保患者安全。

三、新生儿科护理安全管理制度1. 护理安全管理组织(1)新生儿科护理安全管理组织:由新生儿科护士长、护理组长、主管护师组成,负责本科室护理安全的监督、管理、指导、评价工作。

新生儿科安全管理制度

新生儿科安全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保障新生儿科的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预防和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保障新生儿身心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和《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我科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组织架构1. 成立新生儿科安全管理小组,负责本制度的组织实施和监督。

2. 设立安全管理员,负责日常安全管理工作的协调、监督和检查。

三、安全管理内容1. 医疗安全(1)严格执行医疗操作规程,确保新生儿诊疗过程中的安全。

(2)严格执行新生儿查对制度,确保用药、输血、输氧等治疗措施准确无误。

(3)加强新生儿病房的卫生管理,保持病房清洁、整洁、舒适。

(4)严格执行新生儿病房的探视制度,确保新生儿休息。

2. 护理安全(1)加强护理人员培训,提高护理技能和应急处置能力。

(2)严格执行新生儿护理操作规程,确保新生儿护理质量。

(3)加强新生儿生命体征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4)加强新生儿病房的护理质量控制,确保新生儿护理安全。

3. 药品安全管理(1)严格执行药品管理制度,确保药品质量。

(2)严格执行药品领用、储存、调配等环节的规范操作。

(3)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确保新生儿用药安全。

4. 感染控制(1)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2)加强新生儿病房的消毒隔离,确保新生儿安全。

(3)严格执行新生儿病房的感染控制措施,降低感染风险。

四、安全管理措施1. 建立健全各项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各岗位的安全职责。

2. 加强安全管理培训,提高全体员工的安全意识。

3. 定期开展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和整改安全隐患。

4. 建立医疗事故报告制度,及时调查和处理医疗事故。

5. 加强与家属的沟通,及时了解家属的需求和意见,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五、奖惩制度1. 对严格执行安全管理规定,成绩显著的部门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2. 对违反安全管理规定,造成不良后果的部门和个人,依法依规进行处理。

六、附则1. 本制度由新生儿科安全管理小组负责解释。

新生儿病区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及实施细则

新生儿病区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及实施细则

新生儿病区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及实施细则医疗质量与安全是医院管理的核心内容和永恒的主题,为了持续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给患儿提供优质、高效、便捷、安全的医疗服务,根据医院《XX市儿童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指标体系》,制定新生儿病区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及具体实施细则。

1、新生儿病区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组长:副组长:成员:联络员:2、科室医疗质量及安全管理质控方式(1)质控表单,指标统计,质控汇总,整改分析(2)科主任、质控员分级质控3、根据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指标体系制定科室明确的医疗质量及安全管理目标和指标,组织培训,做到人人知晓。

4、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每年初制定年工作计划。

5、科室质控成员每周对质控内容分别进行检查,完成规定检查例数,填写质控表单,进行评价,并向责任人反馈整改,责任人签字确认整改;6、科主任每周对质控小组成员检查内容的30%以上再进行检查,了解整改执行情况,填写质控表单,进行评价;7、每月在组长带领下集体进行全面质控活动一次,对科室质控结果进行汇总,统计科室质量指标,对质控活动进行总结分析、反馈、整改。

8、每季度科室医疗质量及安全管理小组进行季度总结,分析,反馈,整改,及时发现缺陷,纠正错误,实现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

9、每半年进行比较分析,体现持续改进,完善PDCA循环。

10、对于质控过程中发现的共性的问题,结合情况召开科务会进行讨论、再培训;对于质控过程中发现的个别问题,进行批评教育。

11、每年进行年终活动总结,查缺补漏。

12、以上制度及实施细则制定经科室科务会讨论,并上报医务科。

附一:科室质控小组成员职责附二:科室质控小组成员分工附三:科室质控小组活动流程附四:科室质控项目及目标附一:。

新生儿病区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及实施细则

新生儿病区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及实施细则

新生儿病区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及实施细则一、总则为确保新生儿病区医疗质量与患者安全,提高医疗服务水平,依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区管理规范》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二、组织架构1. 新生儿病区设主任1名,负责病区全面工作。

2. 新生儿病区设护士长1名,负责病区护理工作。

3. 新生儿病区设专业组长若干,负责病区专业技术工作。

4. 新生儿病区设质控小组,负责病区医疗质量管理与监督。

三、医疗质量管理1. 病区医疗质量管理应遵循预防为主、全面管理、持续改进的原则。

2. 病区应制定医疗质量管理计划,包括质量目标、质量管理措施、质量改进项目等。

3. 病区应定期组织医疗质量检查,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

4. 病区应加强医疗文书管理,确保医疗文书规范、完整、准确。

5. 病区应加强医疗设备管理,确保设备安全、有效、合规。

6. 病区应加强药品管理,确保药品质量、安全、有效。

7. 病区应加强感染管理,严格执行感染控制制度,降低感染发生率。

四、患者安全管理1. 病区应加强患者安全管理,预防患者跌倒、坠床、烫伤等意外事件。

2. 病区应加强新生儿安全管理,预防新生儿意外伤害、窒息等事件。

3. 病区应加强新生儿喂养管理,确保喂养安全、合理、规范。

4. 病区应加强新生儿保暖管理,确保新生儿体温稳定、舒适。

5. 病区应加强新生儿转运管理,确保新生儿转运安全、迅速、规范。

五、实施细则1. 病区主任负责组织医疗质量管理活动,监督医疗质量改进措施的落实。

2. 病区护士长负责组织护理质量管理活动,监督护理质量改进措施的落实。

3. 专业组长负责组织本组医疗质量管理活动,监督本组质量改进措施的落实。

4. 质控小组负责定期组织医疗质量检查,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跟踪整改效果。

5. 病区应定期组织医疗质量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医疗质量意识与能力。

6. 病区应加强医患沟通,提高患者满意度。

7. 病区应加强值班制度管理,确保医疗安全。

8. 病区应加强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制定与演练,提高应对突发事件能力。

新生儿病室安全管理制度

新生儿病室安全管理制度

一、目的为确保新生儿病室内的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保障患儿及医护人员的人身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新生儿病室内的所有医护人员、工作人员及患儿家属。

三、安全管理制度1. 人员管理(1)新生儿病室工作人员应具备相应的资质,严格执行《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护士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

(2)工作人员应参加岗前培训,熟悉新生儿病室的工作流程、规章制度及应急预案。

(3)工作人员应严格遵守职业道德,关爱患儿,尊重患儿家属。

2. 环境管理(1)新生儿病室应保持清洁、整齐、安静,每日进行清洁消毒,确保空气流通。

(2)病室内物品摆放有序,定期检查、更换,确保患儿使用安全。

(3)病室温度、湿度应控制在适宜范围内,避免患儿感冒、中暑等。

3. 诊疗管理(1)医护人员应严格执行诊疗规范,对患儿进行全面的评估,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2)医护人员应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确保患儿安全。

(3)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预防交叉感染。

4. 抢救管理(1)新生儿病室应配备完善的抢救设施和药品,确保抢救及时、有效。

(2)医护人员应熟练掌握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定期进行演练。

(3)发生紧急情况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确保患儿安全。

5. 感染控制管理(1)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加强病室消毒隔离。

(2)对有感染高危因素的新生儿进行相关病原学检测,采取针对性措施,避免医院感染。

(3)对患传播可能的感染性疾病、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新生儿,采取隔离措施并作标识。

6. 交接班管理(1)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确保病情、用药、治疗等信息准确无误。

(2)交接班时,医护人员应认真核对患儿病情、治疗措施等,确保患儿安全。

(3)接班后,医护人员应立即查看患儿病情,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四、奖惩措施1. 对严格执行本制度,为保障患儿及医护人员安全做出突出贡献的,给予表彰和奖励。

2. 对违反本制度,造成不良后果的,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罚。

五、附则1. 本制度由新生儿病室负责解释。

新生儿科各项管理制度

新生儿科各项管理制度

新生儿科各项管理制度新生儿科是一个特殊而重要的科室,它肩负着保障新生儿健康和安全的重任。

为了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确保新生儿得到妥善的照顾和治疗,以下是新生儿科的各项管理制度。

一、新生儿病房管理制度1、新生儿病房应保持清洁、安静、舒适,温度应维持在 24-26℃,湿度在 55%-65%。

病房内要定期进行消毒,包括空气消毒、物体表面消毒等,以防止交叉感染。

2、严格限制非医护人员进入病房,进入病房的人员必须更换专用的工作服、工作鞋,并洗手、消毒。

3、新生儿病床要定期更换床单、被褥,保持整洁。

患儿使用的物品要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

4、病房内的医疗设备和仪器要定期检查、维护和消毒,确保其正常运行和使用安全。

二、新生儿护理管理制度1、新生儿出生后,护理人员要及时为其进行清理呼吸道、保暖、断脐等处理,并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和记录。

2、严格执行新生儿喂养制度,根据新生儿的情况选择合适的喂养方式,如母乳喂养、人工喂养或混合喂养。

喂奶时要注意观察新生儿的吞咽情况,防止呛奶。

3、做好新生儿的皮肤护理,每日为其沐浴,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注意观察新生儿的皮肤有无黄疸、红疹等异常情况,并及时处理。

4、加强新生儿的眼部、口腔、耳部护理,预防感染。

5、新生儿的尿布要及时更换,保持臀部清洁干燥,预防尿布疹的发生。

三、新生儿医疗操作管理制度1、进行任何医疗操作前,必须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2、新生儿的静脉穿刺、采血等操作要由经验丰富的护士进行,动作要轻柔,尽量减少新生儿的痛苦。

3、给新生儿使用的药物要严格按照医嘱执行,注意药物的剂量、浓度、用法和用药时间,密切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

4、进行新生儿的心肺复苏、气管插管等急救操作时,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确保操作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四、新生儿感染防控管理制度1、加强医务人员的感染防控意识培训,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操作前后要认真洗手或消毒。

2、对患有感染性疾病的新生儿要进行隔离治疗,防止感染扩散。

新生儿病区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及实施细则

新生儿病区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及实施细则

新生儿病区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及实施细则一、前言新生儿病区是医院中一个重要的专科病区,承担着新生儿疾病的诊断、治疗和护理任务。

为确保新生儿病区医疗质量与安全,提高医疗服务水平,特制定本管理制度及实施细则。

本制度及实施细则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和医院规章制度,旨在为新生儿病区提供一个规范、高效、安全的医疗环境。

二、医疗质量管理1. 医疗质量管理组织(1)成立新生儿病区医疗质量管理小组,由科主任担任组长,副主任、护士长、主治医师及护士代表为成员。

(2)医疗质量管理小组负责制定新生儿病区医疗质量管理计划,组织实施医疗质量改进措施,定期对病区医疗质量进行检查、评估和反馈。

2. 医疗质量管理内容(1)病案质量管理①新生儿病区应建立完善的病案管理制度,确保病案归档及时、完整、规范。

②病案首页应填写完整、准确,包括患者基本信息、入院诊断、出院诊断、诊疗经过、检查结果、治疗措施等。

③病案质量检查每月至少一次,对病案书写质量进行评价,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

(2)诊疗质量管理①新生儿病区应制定完善的诊疗规范和流程,确保诊疗活动有序、高效。

②医护人员应严格按照诊疗规范和流程进行治疗,不得擅自更改治疗方案。

③对疑难病例,应组织科内讨论,必要时邀请相关科室会诊。

④对危重新生儿,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救治。

(3)护理质量管理①新生儿病区应制定完善的护理管理制度,确保护理工作有序、规范。

②护士应具备相应的护理技能和专业知识,对患者进行全面、细致的护理。

③加强新生儿病情观察,及时发现并处理病情变化。

④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预防医院感染。

3. 医疗质量改进措施(1)加强医护人员培训,提高业务水平。

(2)开展新技术、新项目,提高诊疗能力。

(3)加强病案质量管理,提高病案质量。

(4)加强医疗安全意识,预防医疗事故。

三、医疗安全管理1. 医疗安全组织(1)成立新生儿病区医疗安全管理小组,由科主任担任组长,副主任、护士长、主治医师及护士代表为成员。

医院新生儿室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

医院新生儿室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

医院新生儿室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提高医院新生儿室的护理质量与安全性,保障新生儿的健康与安全,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医院新生儿室的护理工作,包括新生儿室的设置、管理、护理操作、安全防护等方面。

第三条医院新生儿室应建立健全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体系,确保新生儿室的正常运行和新生儿的安全。

第二章新生儿室设置与管理第四条新生儿室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定,设置合理,布局科学,环境安静、清洁、舒适。

第五条新生儿室应配备必要的医疗设备和生活用品,确保满足新生儿护理需求。

第六条新生儿室应有专门的管理人员,负责新生儿室的日常管理和护理工作。

第三章护理操作与质量控制第七条新生儿室的护理操作应严格按照护理规范和流程进行,确保护理质量。

第八条新生儿室的护理人员应具备专业的护理知识和技能,定期进行培训和考核。

第九条新生儿室的护理质量应定期进行评估和监控,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改进。

第四章安全防护与紧急处理第十条新生儿室应建立健全安全防护措施,防止新生儿受到意外伤害。

第十一条新生儿室应制定紧急处理预案,确保在突发情况下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处理。

第五章护理记录与信息管理第十二条新生儿室的护理人员应认真记录新生儿的治疗、护理过程和健康状况,确保记录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

第十三条新生儿室应加强信息管理,确保新生儿的信息安全,便于信息的查询和统计。

第六章监督与考核第十四条医院应加强对新生儿室护理质量与安全的监督与考核,确保各项制度得到有效执行。

第十五条对违反本制度的行为,应进行严肃处理,对直接责任人进行追责。

第七章附则第十六条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十七条本制度的解释权归医院所有。

第十八条原有关规定与本制度不符的,以本制度为准。

第十九条本制度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进行修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生儿病区
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及实施细则医疗质量与安全是医院管理的核心内容和永恒的主题,为了持续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给患儿提供优质、高效、便捷、安全的医疗服务,根据医院《XX市儿童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指标体系》,制定新生儿病区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及具体实施细则。

1、新生儿病区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联络员:
2、科室医疗质量及安全管理质控方式
(1)质控表单,指标统计,质控汇总,整改分析
(2)科主任、质控员分级质控
3、根据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指标体系制定科室明确的医疗质量及安全管理目标和指标,组织培训,做到人人知晓。

4、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每年初制定年工作计划。

5、科室质控成员每周对质控内容分别进行检查,完成规定检查例数,填写质控表单,进行评价,并向责任人反馈整改,责任人签字确认整改;
6、科主任每周对质控小组成员检查内容的30%以上再进行检查,了解整改执行情况,填写质控表单,进行评价;
7、每月在组长带领下集体进行全面质控活动一次,对科室质控结果进行汇总,统计科室质量指标,对质控活动进行总结分析、反馈、整改。

8、每季度科室医疗质量及安全管理小组进行季度总结,分析,反馈,整改,及时发现缺陷,纠正错误,实现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

9、每半年进行比较分析,体现持续改进,完善PDCA循环。

10、对于质控过程中发现的共性的问题,结合情况召开科务会进行讨论、再培训;对于质控过程中发现的个别问题,进行批评教育。

11、每年进行年终活动总结,查缺补漏。

12、以上制度及实施细则制定经科室科务会讨论,并上报医务科。

附一:科室质控小组成员职责
附二:科室质控小组成员分工
附三:科室质控小组活动流程
附四:科室质控项目及目标
附一:
新生儿科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职责
1、在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和相关职能部门的指导下,全面负责本科室的医疗、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对本科室医疗和护理质量进行实时监控。

2、制定本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年度活动计划,制定并完善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相关制度并督促落实。

3、贯彻落实国家的法律、法规及医院的医疗质量管理规章制度,严格执行核心制度,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

4、每周全面排查和梳理科室质量与安全隐患,查找质量与安全管理漏洞、薄弱环节;检查本科室诊疗常规、操作规范、医院规章制度;每月对存在的问题总结分析,提出整改意见,实现科室质量的持续改进。

5、每月收集、整理和分析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相关指标与数据,并能够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相关质量管理方法与工具进行科室的质量管理。

6、及时通报医院质量管理信息,通报科室医疗质量及安全管理的结果,
7、每季度及年终召开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活动反馈会,分析探讨科室医疗质量状况、存在问题以及改进措施,并做好分析记录,进行效果评价。

附二:
新生儿科医疗、护理质控人员分工(三)
附三:
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活动流程
附四:新生儿科室医疗质量及安全管理项目及目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