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全国高考物理试题(四川卷)分析和评价

合集下载

08年四川高考物理试题及答案解析

08年四川高考物理试题及答案解析

2008年高考四川卷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物理部分解析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吸收热量,其温度一定升高B.热量只能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传递C.遵守热力学第一定律的过程一定能实现D.做功和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14、D 解析:由热力学第一定律可知,做功与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D正确;故物体吸收热量时,其内能不一定增大,A错;由热力学第二定律可知,宏观的热现象有方向性,但若通过外界做功,热量也可以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B、C错.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γ射线在电场和磁场中都不会发生偏转B.β射线比α射线更容易使气体电离C.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来源于重核裂变D.核反应堆产生的能量来自轻核聚变15、A 解析:γ射线中的γ光子不带电,故在电场与磁场中都不会发生偏转,A正确;α粒子的特点是电离能力很强,B错;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来源于轻核的聚变,C错;核反应堆产生的能量是来自于重核的裂变,D错.16.如图,一理想变压器原线圈接入一交流电源,副线圈电路中R1、R2、R3和R4均为固定电阻,开关S是闭理想电压表,读数分别为U1和U2;理想电流表,读数分别为I1、I2和I3。

现断开S,U1数值不变,下列推断中正确的是A.U2变小、I3变小B.U2不变、I3变大C.I1变小、I2变小D.I1变大、I2变大16、BC 解析:因为变压器的匝数与U1不变,所以U2与两电压表的示数均不变.当S断开时,因为负载电阻增大,故次级线圈中的电流I2减小,由于输入功率等于输出功率,所以I1也将减小,C正确;因为R1的电压减小,故R2、R3两端的电压将增大,I3变大,B正确.17.在沿水平方向的匀强磁场中,有一圆形金属线圈可绕沿其直径的竖直轴自由转动。

开始时线圈静止,线圈平面与磁场方向既不平行也不垂直,所成的锐角为α。

高考物理试卷分析报告

高考物理试卷分析报告

2008年高考物理试卷分析报告鹤城区兼职教研员刘水莲2008年高考理综试卷(物理部分)分析一、试卷结构与内容2008年全国高考理科综合试卷(Ⅰ)(物理部分)分第一卷(选择题)和第二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一卷共8题48分(从14题-21题),第二卷共4题72分(从22题-25题),全卷物理部分共120分。

第一卷8题为不定项选择题(但只有2题多选);第二卷4题,第一道(22题)为实验题,计18分,其余3道为计算题,计54分。

试卷考核的内容附下表:二、难度分析和难度分布2008年全国高考理科综合试卷(Ⅰ)(物理部分)整体来看难度适中,只是计算量较大,对考生的计算能力和心理素质是一个考验。

另一方面,题目与实际生活结合更加紧密,能否快速准确地“看透”题意成为关键(例如17题和19题)。

试题难度分布大体如下:由表格可见:简单题较少,中等题较多,难题的比例合适。

三、试题特点纵观2008年全国高考理科综合试卷(Ⅰ)(物理部分),我们可以看出如下几个显著的特点:1、重视“双基”,注重主干知识的考查从试卷考查的内容来看,试卷考查了物理学科中的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近代物理等五个方面的知识,试卷考查的内容相对较全面,知识面分布较广。

机械振动机械波、热学、光学和原子物理各考查了一道选择题;压轴题仍然为最后一道计算题(25题复合场问题);仍以考查力学、电磁学主干知识为主,没有偏难怪题。

2、注重联系实际,考查对知识的应用能力这一特点集中体现在17、19两题上,但两题所占分值不大(共12分)。

17题通过对实际生活中月球围绕太阳近似成地球围绕太阳,考查了关于万有引力的基本公式;19题考查了关于大气压强的第二种求解方法,用大气的重力除以地球的表面积。

这些都要求学生不但要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还要有较强的信息提取、分析、判断、综合运用能力。

另外,结合实际的问题往往已知数据较多,如何分类提取,搞清各量之间关系,使已知“为我所用”而不是“被其所乱”,确实体现了学生的活学活用能力。

2008年四川高考理综(完整3科+解析+无水印)

2008年四川高考理综(完整3科+解析+无水印)

四川省2008年高考理综试题生物部分(WORD版、含答案)一、选择题:1.将蛙的卵巢放入含有蛙脑垂体提取液的培养液中,同时检测某种激素的含量。

经过一段时间培养后,再检测培养液中该激素的含量,发现该激素含量增加,这种激素是A.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B.促性腺激素C.促甲状腺激素D.雌激素【答案】选D【解析】卵巢主要产生雌性激素,它的合成和分泌又受脑垂体的促性腺激素的控制。

激素是通过体液运输而发挥作用的,脑垂体提取液中的促性腺激素可通过培养液直接作用于卵巢。

没有下丘脑和垂体的存在,A、B、C 项的激素含量不可能增加。

2.分别取适宜条件下和低温低光照强度条件下生长的玉米植株叶片,徒手切片后,立即用面液染色,置于显微镜下观察,发现前者维管束鞘细胞有蓝色颗粒,而后者维管束鞘细胞没有蓝色颗粒,后者没有的原因是A.维管束鞘细胞不含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B.维管束鞘细胞能进行光反应,不能进行暗反应C.叶片光合作用强度低,没有光合作用产物积累D.叶片光合作用强度高,呼吸耗尽光合作用产物【答案】选C【解析】玉米是C4 植物,维管束鞘细胞含有无基粒的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反应,可以进行暗反应中的C3 途径,还可以将光合产物转化成淀粉。

两者对照,反映的是光合作用的条件(温度和光照)对光合作用强度影响,而影响光合作用产物的积累。

3.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错误的是A.在一块牧草地上播种杂草形成杂草地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B.在一块牧草地上通过管理提高某种牧草的产量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C.在一块牧草地上栽种乔木形成树林后,其恢复力稳定性下降D.一块牧弃耕后的牧草地上形成灌木林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答案】选B【解析】一般地说,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单纯,营养结构越简单,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小,抵抗力稳定性就越低。

相反,生态系统中各个营养级的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大,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

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一般呈相反的关系。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四川卷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四川卷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四川卷)理科数学说明:2008年是四川省高考自主命题的第三年,因突遭特大地震灾害,四川六市州40县延考,本卷为非延考卷. 一、选择题:(5'1260'⨯=)1.若集合{1,2,3,4,5}U =,{1,3}A =2,,{234}B =,,,则()U C A B =I ( ) A .{2,3} B .{1,4,5} C .{4,5} D .{1,5}解析:选B .离散型集合的交并补,送分题.难度为三年来最低,究其原因,盖汶川地震之故.2.复数22(1)i i +=( )A .-4B .4C .-4iD .4i解析:选A .计算题,无任何陷阱,徒送分耳.2008四川考生因祸得福. 3.2(tan cot )cos x x x +=( )A .tan xB .sin xC .cos xD .cot x 解析: 原式32sin cos cos ()cos sin cos cos sin sin x x x x x x x x x =+=+ 23sin cos cos sin x x x x +=22cos (sin cos )sin x x x x +=cos sin x x=cot x =, 选D .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式,切化弦技巧等,属三角恒等变换范畴,辅以常规的代数变形.中等生无忧.4.直线3y x =绕原点逆时针旋转90︒,再向右平移1个单位后所得的直线为( )A .1133y x =-+ B .113y x =-+ C .33y x =- D .113y x =+ 解析:本题有新意,审题是关键.旋转90︒则与原直线垂直,故旋转后斜率为13-.再右移1得1(1)3y x =--.选A . 本题一考两直线垂直的充要条件,二考平移法则.辅以平几背景之旋转变换.5.若02απ≤<,sin αα>,则α的取值范围是( )A .(,)32ππB .(,)3ππC .4(,)33ππD .3(,)32ππ解析:sin αα>,即sin 0αα>,即2sin()03πα->,即sin()03πα->; 又由02απ≤<,得5333πππα-≤-<;综上,03παπ≤-<,即433ππα≤<.选C .本题考到了正弦函数的正负区间.除三角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和最值、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之外,还要记对称轴、对称中心、正负区间.3,4,5题是本卷第一个坡,是中差生需消耗时间的地方.6.从包括甲、乙共10人中选4人去参加公益活动,要求甲、乙至少有1人参加,则不同的选法有( )A .70B .112C .140D .168解析:审题后针对题目中的至少二字,首选排除法.4410821070140C C -=-=.选C .本题应注意解题策略.7.已知等比数列{}n a 中,21a =,则该数列前三项和3S 的取值范围是( )A .(,1]-∞-B .(,0)(1,)-∞+∞UC .[3,)+∞D .(,1][3,)-∞-+∞U 解析:311S x x =++(0)x ≠.由双勾函数1y x x =+的图象知,12x x +≥或12x x+≤-,故本题选D .本题主要考查等比数列的相关概念和双勾函数的图象和性质.以上诸题,基本功扎实的同学耗时不多.8.设M 、N 是球O 的半径OP 上的两点,且NP MN OM ==,分别过N 、M 、O 作垂直于OP 的面截球得三个圆,则这三个圆的面积之比为( )A .3:5:6B .3:6:8C .5:7:9D .5:8:9解析:由题知,M 、N 是OP 的三等分点,三个圆的面积之比即为半径的平方之比.在球的轴载面图中易求得:2228()39R R R -=,22225()39R R R -=,故三个圆的半径的平方之比为:22285::99R R R ,故本题选D .本题着意考查空间想象能力.9.设直线l ⊂平面α,过平面α外一点A 且与l 、α都成30︒角的直线有且只有( )A .1条B .2条C .3条D .4条解析:所求直线在平面α内的射影必与直线l 平行,这样的直线只有两条,选B .本题考查空间角的概念和空间想象能力.10.设()sin()f x x ωϕ=+,其中0ϕ>,则函数()f x 是偶函数的充分必要条件是( )A .(0)0f =B .(0)1f =C .'(0)1f = D .'(0)0f = 解析:本题考查理性思维和综合推理能力.函数()f x 是偶函数,则2k πϕπ=+,(0)1f =±,故排除A ,B .又'()cos()f x x ωωϕ=+,2k πϕπ=+,'(0)0f =.选D .此为一般化思路.也可走特殊化思路,取1ω=,2πϕ=±验证.11.定义在R 上的函数()f x 满足:()(2)13f x f x ⋅+=,(1)2f =,则(99)f =( )A .13B .2C .132D .213解析:由()(2)13f x f x ⋅+=,知(2)(4)13f x f x +⋅+=,所以(4)()f x f x +=,即()f x 是周期函数,周期为4.所以1313(99)(3424)(3)(1)2f f f f =+⨯===.选C .题着意考查抽象函数的性质.赋值、迭代、构造是解抽象函数问题不可或缺的三招.本题看似艰深,实为抽象函数问题中的常规题型,优生要笑了.12.设抛物线2:8C y x =的焦点为F ,准线与x 轴相交于点K ,点A 在C 上且AK AF =,则AFK ∆的面积为( )A .4B .8C .16D .32解析:解几常规题压轴,不怕.边读题边画图.28y x =的焦点(2,0)F ,准线2x =-,(2,0)K -.设(,)A x y ,由AK =,得=2222(2)2[(2)]x y x y ++=-+.化简得:22124y x x =-+-,与28y x =联立求解,解得:2x =,4y =±.1144822AFK A S FK y ∆=⋅⋅=⋅⋅=,选B .本题的难度仅体现在对运算的准确性和快捷性上.点评:(1)纵观12道选择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压轴题,这是大众数学时代的来临呢,还是沾了2008地震的光?(2)真正体现了多考点想,少考点算的一套试题,做到了言而有信.(3)进一步体现了回归教材的意图,在高三复习中,题海战术应被教材串讲取而代之. (4)全面考查双基,基础扎实的同学受益,走难偏深押题路线的策略得不偿失. (5)周考月考的命题意图命题方向命题难度值得反思.二、填空题:(4'416'⨯=)13.34(12)(1)x x +-的展开式中2x 项的系数是答案:6-. 解析:二项式定理再现,难度高于文科.341221223344(12)(1)(124)(1)x x C x C x C x C x +-=+⋅+⋅+-++L L2x 项的系数是2112434324624126C C C C -+=-+=-.这是中档略偏难的常规题.中差生在准确性和快捷性上有缺陷.14.已知直线:60l x y -+=,圆22:(1)(1)2C x y -+-=,则圆C 上各点到直线l 的距离答案:解析:由数想形,所求最小值=圆心到到直线的距离-圆的半径.圆心(1,1)到直线60x y-+=的距离d ===15柱的体积是 . 答案:2.解析:由题意,2226cos a a h θ⎧++=⎪⎨==⎪⎩,12a h =⎧⇒⎨=⎩,22V a h ⇒== 16.设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410S ≥,515S ≤,则4a 的最大值是 .答案:4.解析:由题意,11434102545152a d a d ⨯⎧+≥⎪⎪⎨⨯⎪+≤⎪⎩,即11461051015a d a d +≥⎧⎨+≤⎩,1123523a d a d +≥⎧⎨+≤⎩,413a a d =+.这是加了包装的线性规划,有意思.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1a od ,画出可行域1123523a d a d +≥⎧⎨+≤⎩(图略),画出目标函数即直线413a a d =+,由图知,当直线413a a d =+过可行域内(1,1)点时截距最大,此时目标函数取最大值44a =.本题明为数列,实为线性规划,着力考查了转化化归和数形结合思想.掌握线性规划问题"画-移-求-答"四步曲,理解线性规划解题程序的实质是根本.这是本题的命题意图.因约束条件只有两个,本题也可走不等式路线.设111213(23)(2)a d a d a d λλ+=+++,由121221323λλλλ+=⎧⎨+=⎩解得1213λλ=-⎧⎨=⎩,∴1113(23)3(2)a d a d a d +=-+++,由不等式的性质得:1123523a d a d +≥⎧⎨+≤⎩11(23)53(2)9a d a d -+≤-⎧⇒⎨+≤⎩ 11(23)3(2)4a d a d ⇒-+++≤,即4134a a d =+≤,4a 的最大值是4.从解题效率来看,不等式路线为佳,尽管命题者的意图为线性规划路线.本题解题策略的选择至关重要. 点评:(1)二项式定理,直线和圆的方程,正四棱柱,数列几个知识点均为前两年未考点. (2)无多选压轴题.无开放性压轴题.易入手,考不好考生只能怪自已.题出得基础,出得好,出得妙.尤其是第16题.三、解答题:(12'12'12'12'12'14'76'+++++=)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7.求函数2474sin cos 4cos 4cos y x x x x =-+-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解析:2474sin cos 4cos 4cos y x x x x =-+-2484sin cos 14cos 4cos x x x x =--+- 2284sin cos (12cos )x x x =--- 282sin 2cos 2x x =-- 282sin 2(1sin 2)x x =--- 272sin 2sin 2x x =-+ 26(1sin 2)x =+- max 10y =,min 6y =.解析:2474sin cos 4cos 4cos y x x x x =-+-2272sin 24cos (1cos )x x x =-+-2272sin 24cos sin x x x =-+ 272sin 2sin 2x x =-+ 26(1sin 2)x =+- max 10y =,min 6y =.点评:一考三角恒等变换,二考三角函数与二次函数相结合,意在避开前几年固定套路.由此观之,一味追前两年高考试题套路之风有踏空之嫌,立足考点回归教材方为根本.18.设进入某商场的每一位顾客购买甲商品的概率0.5,购买乙商品的概率为0.6,且顾客购买甲商品与购买乙商品相互独立,每位顾客间购买商品也相互独立. (Ⅰ)求进入商场的1位顾客购买甲、乙两种商品中的一种的概率; (Ⅱ)求进入商场的1位顾客至少购买甲、乙两种商品中的一种的概率; (Ⅲ)设ξ是进入商场的3位顾客至少购买甲、乙商品中一种的人数,求ξ的分布列及期望. 解析:题目这么容易,估计今年的评分标准要偏严了. (Ⅰ)0.5(10.6)(10.5)0.6P =⨯-+-⨯0.20.30.5=+=(Ⅱ)1(10.5)(10.6)0.8P =---= (Ⅲ)ξ可取0,1,2,3.033(0)(10.8)0.008P C ξ==⨯-=123(1)(10.8)0.80.096P C ξ==⨯-⨯=223(2)(10.8)0.80.384P C ξ==⨯-⨯= 333(3)0.80.512P C ξ==⨯=ξ的分布列为ξ30.8 2.4E ξ=⨯=.点评:返朴归真,教材难度,审题无障碍.平和中正之风宜大力提倡.19.如图,面ABEF ⊥面ABCD ,四边形ABEF 与ABCD 都是直角梯形,90BAD BAF ∠=∠=︒,BC //=12AD ,BE //=12AF . (Ⅰ)求证:C 、D 、E 、F 四点共面;(Ⅱ)若BA BC BE ==,求二面角A ED B --的大小.解析:不是会不会的问题,而是熟不熟的问题,答题时间是最大问题. (Ⅰ)∵面ABEF ⊥面ABCD ,90AF AB ⊥=︒ ∴AF ⊥面ABCD .∴以A 为原点,以AB ,AD ,AF 所在直线为x 轴,y 轴,z 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A xyz -.不妨设AB a =,2AD b =,2AF c =,则(0,0,0)A ,(,0,0)B a ,(,,0)C a b ,(0,2,0)D b ,(,0,)E a c ,(0,0,2)F c .∴(0,2,2)DF b c =-u u u r ,(0,,)CE b c =-u u u r,∴2DF CE =u u u r u u u r ,∴//DF CE u u u r u u u r ,∵E DF ∉,∴//DF CE , ∴C 、D 、E 、F 四点共面.(Ⅱ)设1AB =,则1BC BE ==,∴(1,0,0)B ,(0,2,0)D ,(1,0,1)E .设平面AED 的法向量为1111(,,)n x y z =u r,由110n AE n AD ⎧⋅=⎪⎨⋅=⎪⎩u r u u u r u r u u u r,得111020x z y +=⎧⎨=⎩,1(1,0,1)n =-u r 设平面BED 的法向量为2222(,,)n x y z =u u r由2100n BE n BD ⎧⋅=⎪⎨⋅=⎪⎩u u r u u u r u r u u u r,得222020z x y =⎧⎨-+=⎩,2(2,1,0)n =u u r12cos ,n n <>u r u u r1212n n n n ⋅=⋅u r u u ru r u u r =5= 由图知,二面角A ED B --为锐角,∴其大小为arccos5. 点评:证共面就是证平行,求二面角转为求法向量夹角,时间问题是本题的困惑处.心浮气燥会在计算、书写、时间上丢分.因建系容易,提倡用向量法.本时耗时要超过17题与18B ACDEF题用时之和.20.设数列{}n a 满足:2(1)nn n ba b S -=-. (Ⅰ)当2b =时,求证:1{2}n n a n --⋅是等比数列;(Ⅱ)求n a 通项公式.解析:由题意,在2(1)nn n ba b S -=-中,令1n =,得112(1)ba b a -=-,12a =. 由2(1)nn n ba b S -=-得1112(1)n n n ba b S ----=-(2,*)n n N ≥∈两式相减得:11()2(1)n n n n b a a b a ----=-即112n n n a ba --=+(2,*)n n N ≥∈ …………① (Ⅰ)当2b =时,由①知,1122n n n a a --=+ 于是11122(1)2n n n n a n a n ----⋅=--⋅212[(1)2]n n a n --=--⋅(2,*)n n N ≥∈又1111210a --⋅=≠,所以1{2}n n a n --⋅是首项为1,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Ⅰ)变:当2b =时,求n a 的通项公式.解法如下:解:当2b =时,由①知,1122n n n a a --=+两边同时除以2n 得111222n n n n a a --=+(2,*)n n N ≥∈ 111222n n nn a a ---=(2,*)n n N ≥∈ ∴{}2n na 是等差数列,公差为12,首项为112a = ∴111(1)(1)222n n a n n =+-=+∴1(1)2n n a n -=+(∴1122n n n a n ---⋅=,∴1{2}n n a n --⋅是等比数列,首项为1,公比为2)(Ⅱ)当2b =时,由(Ⅰ)知,1122n n n a n ---⋅=,即1(1)2n n a n -=+⋅当2b ≠时,由①:112n n n a ba --=+两边同时除以2n得1112222n n n n a a b --=⋅+ 可设11()222n n nn a a b λλ--+=⋅+ …………② 展开②得1122222n n n n a a b b λ---=⋅+⋅,与1112222n n n n a a b --=⋅+比较, 得2122b λ-⋅=,∴12b λ=-. ∴1111()22222n n n n a a b b b --+=⋅+-- ∴1{}22n n a b +-是等比数列,公比为2b ,首项为11122b b b -+=--∴111()2222n n n a b b b b --+=⋅-- ∴111()2222n n na b b b b --=⋅--- ∴11112(1)22()2222n n n n n b b b b a b b b -----⎡⎤=⋅-=⎢⎥---⎣⎦点评:这是第一道考查"会不会"的问题.如若不会,对不起,请先绕道走.对大多数考生而言,此题是一道拦路虎.可能比压轴题还让人头痛.原因是两个小题分别考到了两种重要的递推方法.递推数列中对递推方法的考查,有30年历史了,现在只是陈题翻新而已.不过此题对考生有不公平之嫌.大中城市参加过竞赛培训的优生占便宜了.解题有套方为高啊.21.设椭圆22221(0)x y a b a b+=>>的左、右焦点分别是1F 、2F,离心率e =,右准线l 上的两动点M 、N ,且120FM F N ⋅=u u u u r u u u u r.(Ⅰ)若12F M F N ==u u u u r u u u u ra 、b 的值;(Ⅱ)当MN u u u u r 最小时,求证12FM F N +u u r u u u u r 与12F F u u u u r共线. 解析:数列和解几位列倒数第三和第二,意料之中.开始挤牙膏吧.(Ⅰ)由已知,1(,0)F c -,2(,0)F c.由2e =,2212c a =,∴222a c =.又222a b c =+,∴22b c =,222a b =.∴l :2222a c x c c c===,1(2,)M c y ,2(2,)N c y . 延长2NF 交1MF 于P ,记右准线l 交x 轴于Q . ∵120FM F N ⋅=u u u u r u u u u r ,∴12F M F N ⊥u u u u r u u u u r .12F M F N ⊥ 由平几知识易证1Rt MQF ∆≌2Rt F QN ∆ ∴13QN FQ c ==,2QM F Q c == 即1y c =,23y c =.∵12F M F N ==u u u u r u u u u r∴22920c c +=,22c =,22b =,24a =.∴2a =,b =.(Ⅰ)另解:∵120FM F N ⋅=u u u u r r ,∴12(3,)(,)0c y c y ⋅=,21230y y c =-<.又12F M F N ==u u u u r u u u u r联立212221222392020y y c c y c y ⎧=-⎪+=⎨⎪+=⎩,消去1y 、2y 得:222(209)(20)9c c c --=,整理得:4292094000c c -+=,22(2)(9200)0c c --=.解得22c =.但解此方程组要考倒不少人.(Ⅱ)∵1212(3,)(,)0FM F N c y c y ⋅=⋅=u u u u r u u u u r,∴21230y y c =-<.22222121212121212222412MN y y y y y y y y y y y y c =-=+-≥--=-=u u u u r .当且仅当12y y =-=或21y y =-=时,取等号.此时MN u u u u r取最小值.此时1212(3,)(,)(4,0)2FM F N c c c F F +=+==u u u u r u u u u r u u u u r . ∴12FM F N +u u u u r u u u u r 与12F F u u u u r 共线. (Ⅱ)另解:∵120FM F N ⋅=u u u u r u u u u r ,∴12(3,)(,)0c y c y ⋅=,2123y y c =-. 设1MF ,2NF 的斜率分别为k ,1k-.由1()32y k x c y kc x c =+⎧⇒=⎨=⎩,由21()2y x c c y kk x c ⎧=--⎪⇒=-⎨⎪=⎩1213MN y y c k k =-=⋅+≥u u u u r .当且仅当13k k =即213k =,k =时取等号.即当MN u u u u r最小时,3k =±,此时1212(3,3)(,)(3,)(,)(4,0)2cF M F N c kc c c c c F F k +=+-=+==u u u u r u u u u r u u u u r .∴12FM F N +u u u u r u u u u r 与12F F u u u u r共线. 点评:本题第一问又用到了平面几何.看来,与平面几何有联系的难题真是四川风格啊.注意平面几何可与三角向量解几沾边,应加强对含平面几何背景的试题的研究.本题好得好,出得活,出得妙!均值定理,放缩技巧,永恒的考点.22.已知3x =是函数2()ln(1)10f x a x x x =++-的一个极值点. (Ⅰ)求a 的值;(Ⅱ)求函数()f x 的单调区间;(Ⅲ)当直线y b =与函数()y f x =的图像有3个交点,求b 的取值范围.解析:似曾相识.通览后三题,找感觉,先熟后生,先易后难,分步得分.本卷后三难中,压轴题最熟最易入手.(Ⅰ)2()ln(1)10f x a x x x =++-'()2101af x x x=+-+ 3x =是函数2()ln(1)10f x a x x x =++-的一个极值点.'(3)404af =-=16a =(Ⅱ)由(Ⅰ)2()16ln(1)10f x x x x =++-,(1,)x ∈-+∞.2162862(1)(3)'()210111x x x x f x x x x x -+--=+-==+++ 令'()0f x =,得1x =,3x =.f 和随x 的变化情况如下:(f (Ⅲ)由(Ⅱ)知,()f x 在(1,1)-上单调递增,在(3,)+∞上单调递增,在(1,3)上单调递减.∴()(1)16ln 29f x f ==-极大,()(3)32ln 221f x f ==-极小. 又1x +→-时,()f x →-∞;x →+∞时,()f x →+∞; 可据此画出函数()y f x =的草图(图略),由图可知,当直线y b =与函数()y f x =的图像有3个交点时,b 的取值范围为(32ln 221,16ln 29)--.点评:压轴题是这种难度吗?与前两年相比档次降得太多了.太常规了,难度尚不及20题和21题.天上掉馅饼了吗?此题当为漏掉定义域者戒.。

2008年四川省高考物理试卷

2008年四川省高考物理试卷

2008年四川省高考物理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6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吸收热量,其温度一定升高B.热量只能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传递C.遵守热力学第一定律的过程一定能实现D.做功和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2.(6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γ射线在电场和磁场中都不会发生偏转B.β射线比α射线更容易使气体电离C.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来源于重核裂变D.核电站产生的能量来自轻核聚变3.(6分)如图,一理想变压器原线圈接入一交流电源,副线圈电路中R1、R2、R3和R4均为固定电阻,开关S是闭合的.和为理想电压表,读数分别为U1和U2;、和为理想电流表,读数分别为I1、I2和I3.现断开S,U1数值不变,下列推断中正确的是()A.U2变小、I3变小 B.U2不变、I3变大C.I1变小、I2变小D.I1变大、I2变大4.(6分)在沿水平方向的匀强磁场中,有一圆形金属线圈可绕沿其直径的竖直轴自由转动.开始时线圈静止,线圈平面与磁场方向既不平行也不垂直,所成的锐角为α.在磁场开始增强后的一个极短时间内,线圈平面()A.维持不动B.将向使α减小的方向转动C.将向使α增大的方向转动D.将转动,因不知磁场方向,不能确定α会增大还是会减小5.(6分)一物体沿固定斜面从静止开始向下运动,经过时间t0滑至斜面底端.已知在物体运动过程中物体所受的摩擦力恒定.若用F、v、s和E分别表示该物体所受的合力、物体的速度、位移和机械能,则下列图象中可能正确的是()A. B. C. D.6.(6分)一列简谐横波沿直线传播,该直线上的a、b两点相距4.42m.图中实、虚两条曲线分别表示平衡位置在a、b两点处质点的振动曲线.从图示可知()A.此列波的频率一定是10HzB.此列波的波长一定是0.1mC.此列波的传播速度可能是34 m/sD.a点一定比b点距波源近7.(6分)1990年4月25日,科学家将哈勃天文望远镜送上距地球表面约600km 的高空,使得人类对宇宙中星体的观测与研究有了极大的进展.假设哈勃望远镜沿圆轨道绕地球运行.已知地球半径为6.4×106m,利用地球同步卫星与地球表面的距离为3.6×107m这一事实可得到哈勃望远镜绕地球运行的周期.以下数据中最接近其运行周期的是()A.0.6小时 B.1.6小时 C.4.0小时 D.24小时8.(6分)如图,一束单色光射入一玻璃球体,入射角为60°.己知光线在玻璃球内经一次反射后,再次折射回到空气中时与入射光线平行.此玻璃的折射率为()A.B.1.5 C.D.2二、解答题(共5小题,满分72分)9.(9分)一水平放置的圆盘绕过其圆心的竖直轴匀速转动.盘边缘上固定一竖直的挡光片.盘转动时挡光片从一光电数字计时器的光电门的狭缝中经过,如图1 所示.图2为光电数字计时器的示意图.光源A中射出的光可照到B中的接收器上.若A、B间的光路被遮断,显示器C上可显示出光线被遮住的时间.挡光片的宽度用螺旋测微器测得,结果如图3所示.圆盘直径用游标卡尺测得,结果如图4所示.由图可知,(1)挡光片的宽度为mm.(2)圆盘的直径为cm.(3)若光电数字计时器所显示的时间为50.0ms,则圆盘转动的角速度为rad/s(保留3位有效数字).10.(8分)图示为用伏安法测量电阻的原理图.图中,为电压表,内阻为4000Ω;为电流表,内阻为50Ω;E为电源,R为电阻箱,R x为待测电阻,S为开关.(1)当开关闭合后电压表读数U=1.6V,电流表读数I=2.0mA.若将R x=作为测量值,所得结果的百分误差是.(2)若将电流表改为内接,开关闭合后,重新测得电压表读数和电流表读数,仍将电压表读数与电流表读数之比作为测量值,这时结果的百分误差是.(百分误差=×100%)11.(16分)A、B两辆汽车在笔直的公路上同向行驶.当B车在A车前84m处时,B车速度为4m/s,且正以2m/s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运动;经过一段时间后,B车加速度突然变为零.A车一直以20m/s的速度做匀速运动.经过12s后两车相遇.问B车加速行驶的时间是多少?12.(19分)如图,一半径为R的光滑绝缘半球面开口向下,固定在水平面上.整个空间存在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方向竖直向下.一电荷量为q(q>0)、质量为m的小球P在球面上做水平的匀速圆周运动,圆心为O′.球心O到该圆周上任一点的连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0<θ<.为了使小球能够在该圆周上运动,求磁感应强度大小的最小值及小球P相应的速率.重力加速度为g.13.(20分)一倾角为θ=45°的斜面固定于地面,斜面顶端离地面的高度h0=1m,斜面底端有一垂直于斜面的固定挡板.在斜面顶端自由释放一质量m=0.09kg的小物块(视为质点).小物块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当小物块与挡板碰撞后,将以原速返回.重力加速度g=10m/s2.在小物块与挡板的前4次碰撞过程中,挡板给予小物块的总冲量是多少?2008年四川省高考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6分)(2008•四川)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吸收热量,其温度一定升高B.热量只能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传递C.遵守热力学第一定律的过程一定能实现D.做功和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分析】由热力学第一定律可知,做功与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宏观的热现象有方向性.【解答】解:A、由热力学第一定律可知,做功与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故物体吸收热量时,其内能不一定增大,A错误;B、C由热力学第二定律可知,宏观的热现象有方向性,但若通过外界做功,热量也可以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B、C错误;D、做功和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D正确;故选D2.(6分)(2008•四川)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γ射线在电场和磁场中都不会发生偏转B.β射线比α射线更容易使气体电离C.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来源于重核裂变D.核电站产生的能量来自轻核聚变【分析】αβγ三种射线的电离本领依次减弱,γ射线是电磁波,核电站是利用铀235,太阳能是聚变得来的.【解答】解:A、γ射线不带电,所以在电场和磁场中都不会发生偏转,故A正确;B、α射线比β射线更容易使气体电离,故B错误;C、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来源于轻核聚变,故C错误;D、核电站产生的能量来自铀235的裂变,故D错误;故选:A3.(6分)(2008•四川)如图,一理想变压器原线圈接入一交流电源,副线圈电路中R1、R2、R3和R4均为固定电阻,开关S是闭合的.和为理想电压表,读数分别为U1和U2;、和为理想电流表,读数分别为I1、I2和I3.现断开S,U1数值不变,下列推断中正确的是()A.U2变小、I3变小 B.U2不变、I3变大C.I1变小、I2变小D.I1变大、I2变大【分析】和闭合电路中的动态分析类似,可以根据R2的变化,确定出总电路的电阻的变化,进而可以确定总电路的电流的变化的情况,再根据电压不变,来分析其他的原件的电流和电压的变化的情况.【解答】解:理想变压器的电压与匝数程正比,由于理想变压器原线圈接到电压不变,则副线圈电压不变,所以V2的示数U2也不变,当s断开之后,并联电路的电阻变大,副线圈的电阻也就变大,由于副线圈电压不变,所以副线圈的总电流减小,即I2变小,由于电流与匝数成反比,当副线圈的电流减小时,原线圈的电流也就要减小,所以I1变小,由于副线圈的总电流减小,R1的电压减小,并联电路的电压就会增大,所以R3的电流I3就会增大,所以BC正确,AD错误.故选BC.4.(6分)(2008•四川)在沿水平方向的匀强磁场中,有一圆形金属线圈可绕沿其直径的竖直轴自由转动.开始时线圈静止,线圈平面与磁场方向既不平行也不垂直,所成的锐角为α.在磁场开始增强后的一个极短时间内,线圈平面()A.维持不动B.将向使α减小的方向转动C.将向使α增大的方向转动D.将转动,因不知磁场方向,不能确定α会增大还是会减小【分析】穿过线圈的磁通量发生变化,导致线圈中产生感应电流,根据楞次定律“增反减同”,可得感应电流的方向.处于磁场中的线圈受到安培力的作用,导致线圈转动.【解答】解:一圆形金属线圈可绕沿其直径的竖直轴自由转动,当磁场开始增强后的一个极短时间内,导致线圈中产生感应电流,受到磁场力,从而阻碍线圈的磁通量的增加,所以将向使α减小的方向转动,致使穿过线圈的磁通量减小.故选:B5.(6分)(2008•四川)一物体沿固定斜面从静止开始向下运动,经过时间t0滑至斜面底端.已知在物体运动过程中物体所受的摩擦力恒定.若用F、v、s和E分别表示该物体所受的合力、物体的速度、位移和机械能,则下列图象中可能正确的是()A. B. C. D.【分析】摩擦力恒定,物体沿斜面下滑时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根据初速度为零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合力、速度、位移和机械能所时间变化特点可解答本题.【解答】解:A、物体在斜面上运动时做匀加速运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其合外力恒定,故A正确;B、在v﹣t图象中,斜率表示加速度大小,由于物体做匀加速运动,因此其v﹣t 图象斜率不变,故B错误;C、物体下滑位移为:,因此由数学知识可知其位移时间图象为抛物线,故C错误;D、设开始时机械能为E总,根据功能关系可知,开始机械能减去因摩擦消耗的机械能,便是剩余机械能,即有:,因此根据数学知识可知,机械能与时间的图象为开口向下的抛物线,故D正确.故选AD.6.(6分)(2008•四川)一列简谐横波沿直线传播,该直线上的a、b两点相距4.42m.图中实、虚两条曲线分别表示平衡位置在a、b两点处质点的振动曲线.从图示可知()A.此列波的频率一定是10HzB.此列波的波长一定是0.1mC.此列波的传播速度可能是34 m/sD.a点一定比b点距波源近【分析】根据两个质点在同一时刻的状态,结合波形波,分析a、b间的距离与波长的关系,求出波速的通项和频率的通项,再确定波速的特殊值.根据a、b 两点振动先后判断离振源的远近.【解答】解:A、由图读出周期为T=0.1s,则此波的频率为f==10Hz,故A正确;B、C波从a传到b的时间为t=(0.1n+0.03)s,波速为,(n=0,1,2…),当n=1时,波速为34m/s,波长为λ=vT=m,n是整数,λ不可能等于0.1m.故B错误,C正确.D、由图不能断定波长一定是0.1m,也无法确定哪一点距波源近一些,故D错误故选AC7.(6分)(2008•四川)1990年4月25日,科学家将哈勃天文望远镜送上距地球表面约600km的高空,使得人类对宇宙中星体的观测与研究有了极大的进展.假设哈勃望远镜沿圆轨道绕地球运行.已知地球半径为6.4×106m,利用地球同步卫星与地球表面的距离为 3.6×107m这一事实可得到哈勃望远镜绕地球运行的周期.以下数据中最接近其运行周期的是()A.0.6小时 B.1.6小时 C.4.0小时 D.24小时【分析】哈勃天文望远镜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根据哈勃天文望远镜的万有引力等于向心力和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公式,列出两式联立求解出周期表达式,再代入进行计算;也可以将哈勃天文望远镜与同步卫星的周期直接比较求解;还可以运用开普勒第三定律求解.【解答】解:哈勃天文望远镜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设卫星的质量为m、轨道半径为r、地球质量为M,有F=F向因而G=m()2r解得T=2π故T哈:T同=2π:2πT哈=T同≈1.6h故选B.8.(6分)(2008•四川)如图,一束单色光射入一玻璃球体,入射角为60°.己知光线在玻璃球内经一次反射后,再次折射回到空气中时与入射光线平行.此玻璃的折射率为()A.B.1.5 C.D.2【分析】作出光线在玻璃球体内光路图.由于折射回到空气中时与入射光线平行,出射的光路与入射的光路具有对称性,根据几何知识求出光线在A点的折射角,再求解折射率.【解答】解:作出光线在玻璃球体内光路图,A、C是折射点,B反射点,OD平行于入射光线,由几何知识得,∠AOD=∠COD=60°,则∠OAB=30°即折射角r=30°,入射角i=60°所以折射率为n==故选C二、解答题(共5小题,满分72分)9.(9分)(2008•四川)一水平放置的圆盘绕过其圆心的竖直轴匀速转动.盘边缘上固定一竖直的挡光片.盘转动时挡光片从一光电数字计时器的光电门的狭缝中经过,如图1 所示.图2为光电数字计时器的示意图.光源A中射出的光可照到B中的接收器上.若A、B间的光路被遮断,显示器C上可显示出光线被遮住的时间.挡光片的宽度用螺旋测微器测得,结果如图3所示.圆盘直径用游标卡尺测得,结果如图4所示.由图可知,(1)挡光片的宽度为10.243mm.(2)圆盘的直径为24.215cm.(3)若光电数字计时器所显示的时间为50.0ms,则圆盘转动的角速度为 1.69 rad/s(保留3位有效数字).【分析】(1)由螺旋测微器读出整毫米数,由可动刻度读出毫米的小部分.即可得到挡光片的宽度.(2)图中20分度的游标卡尺,游标尺每一分度表示的长度是0.05mm.由主尺读出整毫米数,游标尺上第3条刻度线与主尺对齐,则读出毫米数小数部分为3×0.05mm=0.15mm.(3)由v=求出圆盘转动的线速度,由v=ωr,求出角速度ω.【解答】解:(1)由螺旋测微器读出整毫米数为10mm,由可动刻度读出毫米的小部分为0.243mm.则挡光片的宽度为D=10.243mm.(2)由主尺读出整毫米数为242mm,游标尺上第3条刻度线与主尺对齐,读出毫米数小数部分为3×0.05mm=0.15mm,则圆盘的直径为d=242.15mm=24.215cm.(3)圆盘转动的线速度为v=…①由v=ωr,得角速度ω=…②又r=联立得ω=代入解得,ω=1.69rad/s故答案为:(1)10.243;(2)24.215;(3)1.69.10.(8分)(2008•四川)图示为用伏安法测量电阻的原理图.图中,为电压表,内阻为4000Ω;为电流表,内阻为50Ω;E为电源,R为电阻箱,R x为待测电阻,S为开关.(1)当开关闭合后电压表读数U=1.6V,电流表读数I=2.0mA.若将R x=作为测量值,所得结果的百分误差是20%.(2)若将电流表改为内接,开关闭合后,重新测得电压表读数和电流表读数,仍将电压表读数与电流表读数之比作为测量值,这时结果的百分误差是5%.(百分误差=×100%)【分析】(1)根据实验数据求出电阻的测量值;由并联电路特点求出通过待测电阻的电流,然后由欧姆定律求出待测电阻的真实值,最后求出实验的百分误差.(2)当电流表采用内接法时,电阻测量值等于待测电阻真实值与电流表内阻之和,然后求出实验的百分误差.【解答】解:(1)电阻测量值:R===800Ω;通过电压表的电流:I V===0.0004A=0.4mA,通过待测电阻的电流:I X=I﹣I V=2mA﹣0.4mA=1.6mA,待测电阻的真实值:R X===1000Ω,实验百分误差为:==20%;(2)电流表采用内接法时,电阻测量值等于待测电阻真实值R X与电流表内阻R A 之和,即R′=R X+R A,此时实验百分误差为:||×100%=×100%=×100%=5%;故答案为:(1)20%;(2)5%.11.(16分)(2008•四川)A、B两辆汽车在笔直的公路上同向行驶.当B车在A车前84m处时,B车速度为4m/s,且正以2m/s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运动;经过一段时间后,B车加速度突然变为零.A车一直以20m/s的速度做匀速运动.经过12s后两车相遇.问B车加速行驶的时间是多少?【分析】B车先做匀加速运动,加速度变为0后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即为匀加速运动的末速度.根据速度列出匀速运动的速度与匀加速运动的时间的关系式.经过12s后两车相遇时,两车的位移之差等于84m,根据位移公式列式求解.【解答】解:由题,B车先做匀加速运动,加速度变为零后做匀速直线运动.设B车加速时的加速度为a,加速时间为t,B车匀速运动的速度为V B′.由题意有v B+at=v B′…①v A t0=(v B t+at2)+v B′(t0﹣t)+x0…②联立①②并代数数据可得t=6s.答:B车加速行驶的时间是6s.12.(19分)(2008•四川)如图,一半径为R的光滑绝缘半球面开口向下,固定在水平面上.整个空间存在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方向竖直向下.一电荷量为q (q>0)、质量为m的小球P在球面上做水平的匀速圆周运动,圆心为O′.球心O到该圆周上任一点的连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0<θ<.为了使小球能够在该圆周上运动,求磁感应强度大小的最小值及小球P相应的速率.重力加速度为g.【分析】球P在球面上做水平的匀速圆周运动,需要正确地对其进行受力分析并结合向心力的公式,求出相应的结果.【解答】解:据题意,小球P在球面上做水平的匀速圆周运动,该圆周的圆心为O′.P受到向下的重力mg、球面对它沿OP方向的支持力N和磁场的洛仑兹力:f=qvB…①式中v为小球运动的速率.洛仑兹力f的方向指向O′.根据牛顿第二定律:Ncosθ﹣mg=0…②…③由①②③式得:…④由于v是实数,必须满足:≥0…⑤由此得:B≥…⑥可见,为了使小球能够在该圆周上运动,磁感应强度大小的最小值为:…⑦此时,带电小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速率为:…⑧由⑦⑧式得:…⑨答:磁感应强度大小的最小值,小球P相应的速率.13.(20分)(2008•四川)一倾角为θ=45°的斜面固定于地面,斜面顶端离地面的高度h0=1m,斜面底端有一垂直于斜面的固定挡板.在斜面顶端自由释放一质量m=0.09kg的小物块(视为质点).小物块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当小物块与挡板碰撞后,将以原速返回.重力加速度g=10m/s2.在小物块与挡板的前4次碰撞过程中,挡板给予小物块的总冲量是多少?【分析】先根据动能定理求解出第一次碰撞前的速度;根据动量定理得到第一次碰撞过程的冲量;再根据动能定理求解出第一次碰撞后上升的高度和返回后的速度;根据动量定理得到第二次碰撞过程的冲量;发现规律,求出前4次碰撞的总冲量.【解答】解:解法一:设小物块从高为h处由静止开始沿斜面向下运动,到达斜面底端时速度为v.由功能关系得①以沿斜面向上为动量的正方向.按动量定理,碰撞过程中挡板给小物块的冲量I=mv﹣m(﹣v)②设碰撞后小物块所能达到的最大高度为h′,则③同理,有④I'=mv'﹣m(﹣v')⑤式中,v′为小物块再次到达斜面底端时的速度,I’为再次碰撞过程中挡板给小物块的冲量.由①②③④⑤式得I'=kI⑥式中⑦由此可知,小物块前4次与挡板碰撞所获得的冲量成等比级数,首项为⑧总冲量为⑨由⑩得(11)代入数据得N•s答:在小物块与挡板的前4次碰撞过程中,挡板给予小物块的总冲量是N•s.解法二:设小物块从高为h处由静止开始沿斜面向下运动,小物块受到重力,斜面对它的摩擦力和支持力,小物块向下运动的加速度为a,依牛顿第二定律得mgsinθ﹣μmgcosθ=ma①设小物块与挡板碰撞前的速度为v,则②以沿斜面向上为动量的正方向.按动量定理,碰撞过程中挡板给小物块的冲量为I=mv﹣m(﹣v)③由①②③式得④设小物块碰撞后沿斜面向上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a′,依牛顿第二定律有mgsinθ﹣μmgcosθ=ma'⑤小物块沿斜面向上运动的最大高度为⑥由②⑤⑥式得h'=k2h⑦式中⑧同理,小物块再次与挡板碰撞所获得的冲量⑨由④⑦⑨式得I'=kI⑩由此可知,小物块前4次与挡板碰撞所获得的冲量成等比级数,首项为(11)总冲量为(12)由(13)得(14)代入数据得N•s (15)答:在小物块与挡板的前4次碰撞过程中,挡板给予小物块的总冲量是N•s.。

2008年物理高考试题得分情况分析

2008年物理高考试题得分情况分析

14.在等边三角形的三个顶点a、b、c处,各有一条长直导线垂直穿过纸面,导线中通有大小相等的恒定电流,方向如图。

过c点的导线所受安培力的方向a.与ab边平行,竖直向上b.与ab边平行,竖直向下c.与ab边垂直,指向左边d.与ab边垂直,指向右边本题考查学生对直线电流周围磁场分布及电流在磁场中所受的安培力等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考试难度:0.502 平均分3.0115.一个t型电路如图所示,电路中的电, 。

另有一测试电源,电动势为100v,内阻忽略不计。

则a.当cd端短路时,ab之间的等效电阻是40b.当ab端短路时,cd之间的等效电阻是40c.当ab两端接通测试电源时, cd两端的电压为80 vd.当cd两端接通测试电源时, ab两端的电压为80 v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欧姆规律、电阻的串并联公式等直流电路的基础知识和规律解决问题。

考试难度:0.381 平均分2.2916.如图所示,同一平面内的三条平行导线串有两个最阻r和r,导体棒pq 与三条导线接触良好;匀强磁场的方向垂直纸面向里。

导体棒的电阻可忽略。

当导体棒向左滑动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流过r的电流为由d到c,流过r的电流为由b到ab.流过r的电流为由c到d,流过r的电流为由b到ac.流过r的电流为由d到c,流过r的电流为由a到bd.流过r的电流为由c到d,流过r的电流为由a到b本题考查学生对楞次定律得力结合实际应能力。

考试难度:0.481 平均分2.8917.甲乙两年在公路上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它们的t -υ图象如图所示。

两图象在t =t 1时相交于p 点,p 在横轴上的投影为q ,△opq 的面积为s 。

在t =0时刻,乙车在甲车前面,相距为d 。

已知此后两车相遇两次,且第一次相遇的时刻为t ′,则下面四组t ′和d 的组合可能的是a .1/t t = , s d =b .1/21t t =,s d 41=c .1/21t t =, sd 21= d .1/21t t =,s d 43= 本题考查学生利用t -υ图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008年高考物理真题及答案_四川卷校长完全解析

2008年高考物理真题及答案_四川卷校长完全解析

2008年全国高考物理试题(四川卷)分析和评价题号考点难度14(3) 温度是物体分子热运动平均动能的标志.物体的内能Ⅰ;热力学第一定律Ⅰ;热力学第二定律Ⅰ易15(3) α射线、β射线、γ射线Ⅰ;重核的裂变.核反应堆Ⅰ;重核的聚变Ⅰ易16(3) 变压器原理.电压比和电流比Ⅱ;电阻的串联、并联.串联电路的分压作用.并联电路的分流作用Ⅱ;欧姆定律Ⅱ中17(1) 楞次定律Ⅱ易18(6) 匀速直线运动.v= v0+at. 2021atts+=υⅡ;做功与动能改变的关系Ⅱ;滑动摩擦力Ⅱ;力的分解与合成Ⅱ;牛顿第二定律Ⅱ;机械能守恒定律Ⅱ中19(2) 简谐运动的振幅、周期和频率. 简谐运动的位移—时间图象Ⅱ;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波.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Ⅱ;难20(1) 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人造地球卫星的运动Ⅱ中21(2) 光的反射.反射定律Ⅱ;光的折射.折射定律.折射率Ⅱ中2 2(1)长度的测量(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匀速圆周运动.线速度和角速度Ⅱ;中(2)电阻的测量(伏安法) 中23(1) 匀变速直线运动. 加速度. v= v0+at. 2021atts+=υⅡ易24(4)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洛伦兹力,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Ⅱ;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的平衡Ⅱ;牛顿第二定律.质量.圆周运动中的向心力Ⅱ;力的合成和分解Ⅱ中25(4)动量.冲量.动量定理Ⅱ;动能,做功与动能改变的关系(动能定理)Ⅱ;滑动摩擦.滑动摩擦定律Ⅱ;力是矢量,力的合成和分解Ⅱ难1.考点分布分析试题共考查了27个考点,考点覆盖率为20.6%,分布在《考试大纲》的十四个单元中,单元覆盖率为82.35%。

考点覆盖率和单元覆盖率都较低。

有些考点出现了重复考查的现象,并且考查的内容也基本相同,如考点6: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v = v 0+at 、2021at t s +=υ;考点11:力的合成和分解;考点15:滑动摩擦、滑动摩擦定律。

有些考点出现了重复考查的现象,但考查的角度有所不同,如考点17:牛顿第二定律、质量、圆周运动中的向心力;考点28:动能、做功与动能改变的关系(动能定理)。

2008年全国统一高考真题物理试卷(全国卷ⅰ)(含答案及解析)

2008年全国统一高考真题物理试卷(全国卷ⅰ)(含答案及解析)

2008年全国统一高考物理试卷(全国卷Ⅰ)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6分)如图所示,一物体自倾角为θ的固定斜面顶端沿水平方向抛出后落在斜面上。

物体与斜面接触时速度与水平方向的夹角φ满足()A.tanφ=sinθB.tanφ=cosθC.tanφ=tanθD.tanφ=2tanθ2.(6分)如图,一辆有动力驱动的小车上有一水平放置的弹簧,其左端固定在小车上,右端与一小球相连,设在某一段时间内小球与小车相对静止且弹簧处于压缩状态,若忽略小球与小车间的摩擦力,则在此段时间内小车可能是()A.向右做加速运动B.向右做减速运动C.向左做加速运动D.向左做匀速运动3.(6分)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传播,周期为T,t=0时的波形如图所示,此时处于x=3m处的质点正在向上运动,若a、b两质点平衡位置的坐标分别为x a=2.5m和x b=5.5m,则()A.当a质点处在波峰时,b质点恰在波谷B.当t=时,a质点正在向y轴负方向运动C.当t=时,b质点正在向y轴负方向运动D.在某一时刻,a、b两质点的位移和速度可能相同4.(6分)已知太阳到地球与地球到月球的距离的比值约为390,月球绕地球旋转的周期约为27天,利用上述数据以及日常的天文知识,可估算出太阳对月球与地球对月球的万有引力的比值约为()A.0.2B.2C.20D.2005.(6分)三个原子核X、Y、Z,X核放出一个正电子后变为Y核,Y核与质子发生核反应后生成Z核并放出一个氦核(He).则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A.X核比Z核多一个质子B.X核比Z核少一个中子C.X核的质量数比Z核质量数大3D.X核与Z核的总电荷是Y核电荷的2倍6.(6分)已知地球半径约为6.4×106 m,空气的摩尔质量约为2.9×10﹣2 kg/mol,一个标准大气压约为1.0×105Pa.利用以上数据可估算出地球表面大气在标准状态下的体积为()A.4×1016 m3B.4×1018 m3C.4×1020 m3D.4×1022 m3 7.(6分)矩形导线框abcd固定在匀强磁场中,磁感线的方向与导线框所在平面垂直,规定磁场的正方向垂直纸面向里,磁感应强度B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8年全国高考物理试题(四川卷)分析和评价绵阳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方永根
1.考点分布分析
试题共考查了27个考点,考点覆盖率为20.6%,分布在《考试大纲》的十四个单元中,单元覆盖率为82.35%。

考点覆盖率和单元覆盖率都较低。

有些考点出现了重复考查的现象,并且考查的内容也基本相同,如考点6: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v = v 0+at 、202
1at t s +=υ;考点11:力的合成和分解;考点15:滑动摩擦、滑动摩擦定律。

有些考点出现了重复考查的现象,但考查的角度有所不同,如考点17:牛顿第二定律、质量、圆周运动中的向心力;考点28:动能、做功与动能改变的关系(动能定理)。

《考试大纲》中第七单元《电场》没有涉及考点,不好。

2.分值分布分析
热学、光学、原子和原子核各6分,各占5%,力学约68分占56.7%,电路和电磁场约34分,占28.3%。

这种分布情况与往年有较大差异,力学部分偏多,这是单纯从考点的角度进行统计的,实际上有不小的分数不是物理学的,是数学的。

3.实验题。

(1)同时考查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的读数,是一个突破,很有新意。

回头看往年或者其他省区的高考试题,单纯单独考查游标卡尺或螺旋测微器的读数显得有点单薄。

本小题还结合考查了学生对实验器材—光电门工作原理的理解,考查了学生对匀速圆周运动中线速度和角速度之间的关系的理解。

不足的是,数字运算量偏大;第三空的结论与第一和第二空是否正确相关,如果前两空错误,即使学生对光电门工作原理的理解和对匀速圆周运动中线速度和角速度之间的关系的理解正确,计算也正确,仍然得不了分。

(2)第二小题作为第二个实验题,不好。

本小题只能算一个电路计算题,如果说与实验有关的话,最多是考查了学生对伏安法测电阻时内接法和外接法造成的系统误差的理解和计算,没有以《考试大纲》中的“实验能力”立意。

与《考试大纲》的要求还有不一致第地方,“不要求计算误差”。

仅有的两个空都要求计算“百分误差”,重复。

4.计算题
(1)第23题。

运动学追击问题,考查学生运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

试题涉及的物理过程是清晰的,考生容易分析清楚。

但在解答的过程中,容易在以下几个地方出错:B 物体匀速运动的时间;B 物体匀速运动的速度;A 物体和A 物体运动位移之间的关系;解一元二次方程。

学生认为自己会做,但不一定能得到学生自己认为该得的分数。

考点单一,且与第18题重复。

(2) 第24题。

考查学生用平衡、分解的思想,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分析解决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问题,试题设计的情景突破了大家熟悉的模式,有新意。

同时非常直接地对运用数学方法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进行考查(二次函数的极值及条件、空间几何关系)。

多数考生在分析物理过程列方程时,知道有三个未知物理量,但始终只能列两个方程,决大多数考生是想不到用数学方法求解的。

有些老师认为向心力不是由在一条直线上的力合成的,有超《考试大纲》的嫌疑,是不对,本题不超纲。

本题是考查考生理解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
的好题。

(2) 第25题。

考查考生运用动量定理和动能定理分析问题,结合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立意明确,试题的情景和设问也很好地体现了立意。

本题作为最后一题,不是好题。

试题情景的新颖性不够;设计的问题的层次不够,比较单一,很多考生就是计算了四次动量的变化;计算过程烦琐(不包括等比数列的求和方法);命题者预期的考生解答方法和过程与多数考生的解答方法和过程有差异,难以到达命题者预期的考查目标。

5.评价
(1)坚持了近几年高考物理试题的基本方向。

坚持以能力立意,坚持考查考生对物理学的主干知识和重要知识点的考查。

如匀变速直线运动和加速度、力的分解与合成、牛顿第二定律、万有引力定律、动量定理、动能定理、磁场和电磁感应等。

(2)稳中有新。

如第18题的综合性;第19题中A 、B 间的距离不是常见λ)41(+n 或λ)4
3(+n ;第22题第(1)小题将考查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的读数与对光电门工作原理的理解结合起来考查;第24题带电粒子的运动情景等。

(3)特别重视运用数学方法处理物理问题能力的考查。

第18、19、20、21、22、23、24、25题对考生的数学运算能力有较高的要求;第23题要求解一元二次方程并讨论;第24题要求在空间几何关系清楚的前提下用求二次函数的极值及条件的方法解答物理问题;第25题要求用等比数列的求和方法解答物理问题。

数学运算量大,并且能力要求高,可能是命题者的本意,但还是过了点,应该适当控制。

(4) 对《考试大纲》要求的“实验能力”的考查薄弱。

《考试大纲》要求的“实验能力”:能独立完成“知识内容表”中所列的实验,能明确实验目的,能理解实验原理和方法,能控制实验条件,会使用仪器,会观察、分析实验现象,会记录、处理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能灵活地运用已学过的物理理论、实验方法和实验仪器去处理问题。

试题只对“能理解实验原理和方法”、“会使用仪器”进行了考查,对中学物理的实验思想和方法、实验过程没有进行考查,这样对中学物理的实验教学不能起到很好的导向作用。

(5) 考查的重点和对中学物理的主干及重点知识的考查,有些偏。

两次考查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并且分值大(约3+16);两次考查电路的分析和计算,并且分值大(6+8);没有考查能量守恒、动量守恒和电场;对磁场的考查也很薄弱。

这对中学物理的教学不能起到很好的导向作用,会让中学物理教师不知所措,不敢将教学的重心和主要精力放在最能够体现物理学基本思想和方法的主干知识和重点知识上。

(6)设问缺乏层次性。

三个计算题都只有一问,不利于考生正常发挥水平,也减弱了试题的区分功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