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 成语大全
春秋战国的成语典故简短

春秋战国的成语典故简短
1. 狐假虎威:战国时期,狐狸以虎的威势吓唬其他动物。
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欺压、威胁弱小的人。
2. 杞人忧天:春秋时期,杞国有一个人天天担心各种灾害降临,不敢安心工作。
后来,国君派人到他家了解情况,他才知道原来自己多虑了。
比喻过分担忧没有根据的事情。
3. 画蛇添足:战国时期,一个人在别人的画蛇上再画上了蛇的脚,结果让原本已经完整的画蛇变得多余。
比喻做了不必要的事情,反而弄巧成拙。
4. 指鹿为马:秦朝时期,丞相赵高欺瞒秦始皇,将马说成鹿。
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5. 掩耳盗铃:战国时期,有个盗贼损坏了一只铃铛,他用手捂住耳朵,以为这样别人听不见铃声。
比喻用幼稚、愚蠢的方法欺骗自己。
6. 包罗万象:春秋战国时期,后来成为兵法专家的孙子在《孙子兵法》中提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
可不察也”。
意味军事包括世界上发生的各种情况。
7. 悔之晚矣:战国时期,智者公孙龙饭前洗手、饭后擦手这是在饭前酒已经倒入杯盏里,自己饮酒的时候不可以,他看见了两人以上理论的说法过于贪心,倘若只是想运行自个儿,别人
说的理论他听了,细微觉得实在确信,可是并未费力去实践,这就是“悔之晚矣”。
春秋战国成语

春秋战国成语围魏救赵、一鼓作气、唇亡齿寒、抱薪救火、焚书坑儒、纸上谈兵、饿殍遍野、易子而食、鸡鸣狗盗、狡兔三窟、拔苗助长、守株待兔、卧薪尝胆、秦晋之好、投桃报李、泱泱大国、二桃杀三士、万寿无疆、美人之贻、在水一方、一日不见,如隔三秋、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夙兴夜寐、筚路蓝缕、困兽犹斗、滥竽充数。
1,烽火戏诸侯西周末年,昏庸的周幽王为博得王妃褒姒一笑,竟然在城中上演了一出以烽火向诸侯求教的闹剧。
结果,少数民族犬戎进攻西周,再起烽火时,诸侯无人来援,幽王被杀,西周结束。
从此周天子的权威一落千丈,出现了春秋战国时期群雄并起,诸侯纷争的局面。
2,问鼎中原据说楚庄王在推行霸业时,曾率军在周王室所在的洛邑郊外耀武扬威,并遣使追问九个鼎的大小轻重。
鼎象征王权,庄王问鼎,表明夺权之心。
3,退避三舍春秋时期,晋国内乱,晋献公的儿子重耳逃到楚国。
楚成王收留并款待他,他许诺如晋楚发生战争晋军将退避三舍(一舍为三十里)。
后来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回晋国执政。
晋国支持宋国与楚国发生矛盾,两军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诱敌深入而大胜。
4,一鸣惊人相传齐威王临政三年终日作乐,不理朝政。
一日,臣下对他说:“听说国中有一只大鸟,三年不飞,三年不鸣,是怎么回事?”齐威王一时语塞,大臣又说:“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齐威王后来终于明白大臣们的用心,于是整顿朝政,富国强兵,短短数年形成大治局面。
5,老马识途春秋时期,齐桓公应燕国请求,带兵打败了山戎国的侵犯;山戎国国王密卢逃到孤竹国请求救兵,管仲跟随齐桓公打败了孤竹国的援兵。
在回国途中,因假向导引入迷谷,使齐军受困。
管仲建议用一匹老马带路而化险为夷。
6,负荆请罪战国时,赵国有两位重臣廉颇与蔺相如,因蔺相如多次立功,赵王封他为相国,廉颇不服气,认为自己的武功盖过他的嘴。
蔺相如为了国家,对廉颇多次避让,廉颇得知他的良苦用心后惭愧不已,便背着荆条,到蔺相如家门请罪,从此两人和好,成为同生共死的交情。
春秋战国成语大全

春秋战国成语大全春秋战国是中国古代文化最光辉灿烂的时代之一,大部分成语也是出自于这个时代白虹贯日bái hóng guàn rì白色的长虹穿日而过。
古人认为人间有不平凡的事,就会引起这种天象的变化。
实际上这不是虹而是晕,是一种大气光学现象。
《战国策·魏策四》:“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
”《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昔者荆轲慕燕丹之义,白虹贯日,太子畏之。
”抱怨雪耻bào yuàn xuě chǐ报:报复。
雪:洗刷掉。
报怨恨,雪耻辱。
《战国策·燕策·乐毅报燕王书》:“若先王之报怨雪耻,夷万乘之强国。
”兵临城下bīng lín chéng xià敌军已来到自己的城墙下面。
比喻情势十分危急。
《战国策·齐策二》:“齐必举兵伐梁,梁、齐之兵连于城下不能去,王以其间伐韩。
”不祥之兆bù xiáng zhī zhào兆:预兆。
不吉利的预兆。
《战国策·秦策一》:“襄主错龟数策占兆,以视利害。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卷一:“汝之生,不祥之证。
”不遗余力bù yí yú lì遗:留;余力:剩下的力量。
把全部力量都使出来,一点不保留。
《战国策·赵策三》:“秦之攻我也,不遗余力矣,必以倦而归也。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秦不遗余力矣,必且欲破赵军。
”不翼而飞bù yì ér fēi翼:翅膀。
没有翅膀却飞走了。
比喻物品忽然丢失。
也比喻事情传播得很迅速。
《管子·戒》:“无翼而飞者声也。
”《战国策·秦策三》:“众口所移,毋翼而飞。
”北宫婴儿běi gōng yīng ér北宫:古代王后所居之宫;婴儿:指齐国孝女婴儿子。
关于春秋战国的成语典故

关于春秋战国的成语典故1. 烽火戏诸侯烽火戏诸侯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成语之一,源于公元前771年周幽王为了博取褒姒一笑,点燃烽火台戏弄诸侯的故事。
这个成语现在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为了取乐而做出荒唐的事情,导致严重的后果。
2. 围魏救赵围魏救赵是战国时期的一个著名战例,发生在公元前354年。
齐国军队在孙膑的指挥下,采取围攻魏国以解救赵国的战略,成功地打破了魏国对赵国的围攻。
这个成语现在用来比喻在危急关头采取紧急措施,以解决根本问题。
3. 卧薪尝胆卧薪尝胆是越王勾践的故事,他在失败后卧薪尝胆,时刻提醒自己不忘国耻,最终成功复仇。
这个成语现在用来形容一个人在困苦中不忘初心,发愤图强。
4. 七擒七放七擒七放是三国时期诸葛亮七次擒获孟获又七次释放的故事,表现了诸葛亮的大度和智慧。
这个成语现在用来形容在策略上取得胜利,或者在战争中捉放多次,使对方无法反抗。
5. 四海为家四海为家是汉武帝时期开拓疆土、实现国家统一的故事。
这个成语现在用来形容胸怀宽广、志在四方,不拘泥于小节。
6. 纸上谈兵纸上谈兵是战国时期赵括的故事,他虽然熟读兵书,但实战经验不足,最终导致赵国军队大败。
这个成语现在用来形容一个人只会空谈理论,没有实际经验。
7. 赵括代廉赵括代廉是战国时期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替代廉颇担任赵国大将的故事。
赵括虽然自幼学习兵法,但缺乏实战经验,最终导致赵国军队在长平之战中大败。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实践经验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和成功至关重要。
8. 窃符救赵窃符救赵是战国时期信陵君魏无忌的故事,他为了救援赵国,窃取了魏王的兵符,率领魏军打败秦军。
这个故事赞扬了信陵君的义举和勇气。
9. 负荆请罪负荆请罪是战国时期蔺相如的故事。
由于蔺相如在完璧归赵中表现出色,被赵王封为上卿,地位高于大将廉颇。
廉颇不服气,扬言要当众羞辱蔺相如。
蔺相如得知后,尽量回避、忍让,最终感动了廉颇,使他负荆请罪。
这个故事现在用来形容主动向对方赔礼道歉、承认错误的行为。
春秋战国成语

退避三舍:春秋时期,晋国内乱,晋献公的儿子重耳逃到楚国。
楚成王收留并款待他,他许诺如晋楚发生战争晋军将退避三舍(一舍为三十里)。
后来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回晋国执政。
晋国支持宋国与楚国发生矛盾,两军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诱敌深入而大胜。
一鸣惊人:相传楚庄王(另一说为齐威王)临政三年终日作乐,不理朝政。
一臣下对庄王说:“听说国中有一只大鸟,三年不飞,三年不鸣,是怎么回事?”庄王说:“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然后整顿朝政,富国强兵,短短数年形成大治局面。
卧薪尝胆:春秋时期,吴王夫差打败并俘虏了越王勾践。
勾践给夫差喂了三年的马,受尽折磨,回国后立志报仇复国,请范蠡帮助训练军队,任用有贤能的人,自己亲自参加劳动并坚持睡在柴草上,每次饭前均要尝一个苦胆,后来终于灭掉吴国。
老马识途:春秋时期,齐桓公应燕国请求,带兵打败了山戎国的侵犯;山戎国国王密卢逃到孤竹国请求救兵,管仲跟随齐桓公打败了孤竹国的援兵。
在回国途中,因假向导引入迷谷,使齐军受困。
管仲建议用一匹老马带路而化险为夷。
负荆请罪:战国时,赵国有两位重臣廉颇与蔺相如,因蔺相如多次立功,赵王封他为相国,廉颇不服气,认为自己的武功盖过他的嘴。
蔺相如为了国家,对廉颇多次避让,廉颇得知他的良苦用心后惭愧不已,便背着荆条,到蔺相如家门请罪,从此两人和好,成为同生共死的交情。
纸上谈兵:战国时,战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饱读兵书,能健谈用兵之道,连父亲也难不倒他,自认为是天下无敌。
赵奢认为他是纸上谈兵不知交通。
后来赵奢死了,赵括顶替廉颇带兵,蔺相如等人极力反对,赵王坚持,赵括在长平之战中损兵40万。
三令五申:孙武流寓于吴,吴王想试试孙武的军事才能,就将180名年轻宫女交给孙武操练。
孙武将宫女分作两队,让吴王的宠姬当队长。
孙武向宫女们交代了口令之后击鼓传令,宫女们一阵哄笑,队伍乱成一片。
孙武再一次下达命令,宫女们只觉得好玩,根本不听命令。
孙武说号令既然已经明白又不听令,这是头领之罪,下令将两名队长处死。
春秋战国时期的成语

春秋战国时期的成语1. 鸿门宴 (hóng mén yàn) - 源自《史记·留侯列传》。
形容受到陷害或受到欺骗的局面。
2. 战国七雄 (zhàn guó qī xióng) - 指战国时期的七个大国:齐、楚、燕、赵、魏、韩、秦。
3. 杞人忧天 (qǐ rén yōu tiān) - 源自《战国策》。
形容杞人忧天,虚构自己的不安全感或无谓的担忧。
4. 木已成舟 (mù yǐ chéng zhōu) - 源自《吕氏春秋》。
形容事情已经发展到无法改变或挽回的地步。
5. 掩耳盗铃 (yǎn ěr dào líng) - 源自《战国策》。
比喻欺骗自己或故意回避现实。
6. 画饼充饥 (huà bǐng chōng jī) - 源自《战国策》。
比喻空想、做无用的事情。
7. 见利忘义 (jiàn lì wàng yì) - 源自《史记·弘农李将军列传》。
形容为了个人的利益而不顾道义。
8. 韬光养晦 (tāo guāng yǎng huì) - 源自《孙子兵法》。
指隐藏实力,等待时机。
9. 亡羊补牢 (wáng yáng bǔ láo) - 源自《战国策》。
比喻事情临近灭亡时,才采取措施。
10. 抱薪救火 (bào xīn jiù huǒ) - 源自《史记·高祖本纪》。
比喻为自己的错误行为采取补救措施。
春秋战国的成语典故简短

春秋战国的成语典故简短1.桃李满天下:出自《墨子·公输》。
战国时期,齐国国君孟尝君在位时,任用了很多有才能的人才,使得桃树和李树都开满了花果,象征着人才济济、国家昌盛。
2.柳暗花明:出自《楚辞·离骚》。
屈原被放逐之时,看到柳树下花朵盛开,暗喻即使遭遇逆境,仍能看到美好的一面。
3.渔人得利:出自《孟子·梁惠王下》。
故事中,渔夫抓鱼非常得心应手,但在关键时刻,却选择了放弃,喻指放弃短暂的小利而追求长远的利益。
4.背水一战:出自《左传·宣公十年》。
战国时期,晋国和秦国发生战争,晋国处于水墨之地,背靠险峻的水墨,采取背水布阵的战术,以逼迫敌人作战,引伏谋反。
5.纸上谈兵:出自《孙子兵法》。
指只在纸上推演策略却没有实际作战经验,只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没有实践能力。
6.晋楚不协:出自《左传·成公二年》。
形容晋国和楚国不合作,彼此对立。
7.杞人忧天:出自《战国策·齐策一》。
杞国的一个人过于担心天空会掉下来的现象,反映了杞人的无谓担忧和不切实际的焦虑。
8.齐白石画鸡:出自《战国策·齐策一》。
以战国时代齐国人白石画鸡的故事为背景,形容塑造事物特点时非常准确和精细。
9.金玉满堂:出自《战国策·赵策一》。
形容财富非常丰富,金银珠宝堆满整个屋子。
10.见风使舵:出自《战国策·齐策四》。
比喻一个人随时根据形势的变化来调整自己的说话或行为方式。
11.韬光养晦:出自《孙子兵法·兵势篇》。
比喻隐藏实力,暂时退让或不争名利,以待时机。
12.四面楚歌:出自《楚辞·离骚》。
形容处于四面受敌、陷入孤立无援的困境。
13.纸上谈兵:出自《孙子兵法·謀攻篇》。
指只在纸上推演策略却没有实际作战经验,只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没有实践能力。
14.势如破竹:出自《吕子·积士》。
比喻势不可挡,像破竹般一路顺利。
15.自相矛盾:出自《左传·僖公七年》。
春秋战国的成语故事大全

春秋战国的成语故事大全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代,也是成语的发展时期。
在这个时期里,众多的成语由于其独特的内涵和形式被创造出来,至今仍然广泛运用于现代汉语中。
本文将为您介绍一些春秋战国时期的成语故事,以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些成语。
一、兵家必争《孙子兵法》是春秋战国时期兵家学派的经典之作,其中的一些成语也因此而产生。
比如我们常说的“兵不厌诈”,就来源于《孙子兵法》中“兵者,诡道也”这句话,意指在战争中需要使用各种策略和伎俩。
二、智勇双全在春秋战国时期,智慧和勇气是战胜敌人的重要品质。
因此,许多与智勇双全相关的成语也应运而生。
例如,“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即来自《论语·公冶长》中的一句话,意指再聪明的人也难免会犯错误;而“勇往直前”则源自《孟子·公孙丑上》中的一句话,强调了勇敢向前的精神。
三、行动胜于言辞春秋战国时期,行动胜于言辞的观念更是深入人心,所以也应运而生许多与此相关的成语。
比如,“言行一致”即来源于《左传·僖公四年》中的一句话,强调了言行要保持一致;而“言而无信”则指的是说话不算数。
四、兴衰荣辱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家的兴衰荣辱事关重大,这也使得一些与兴衰荣辱有关的成语得以诞生。
例如,“一败涂地”即来源于《史记·项羽本纪》中的一句话,形容战败到了失败的地步;而“亡羊补牢”则出自《新序·冯唐易传》中的一句话,意指事情出了差错后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补救。
五、道德伦理春秋战国时期,儒家的思想开始兴起,道德伦理观念得到了广泛传播。
许多与道德伦理有关的成语也由此产生。
比如,“君子之交淡如水”即来源于《论语·子罕》中的一句话,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应该纯洁无私;而“为人民服务”则出自《论语·颜渊》中的一句话,强调了政治家应该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
这些春秋战国时期的成语不仅凝聚了那个时代的智慧和哲学思想,更是我们汉语文化的瑰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秋战国成语大全:
厉兵秣马,攻城略地。
远交近攻,弱肉强食。
名公巨卿,门庭若市。
千金买骨,轻财重士。
食客三千,良莠不齐。
待价而沽,择木而栖。
毛遂自荐,露才扬己。
脱颖而出,名噪一时。
鸡鸣狗盗,等而下之。
东奔西走,随物应机。
处心积虑,不寒而栗。
贻误战机,假仁纵敌,。
越王勾践,辱国丧师。
卧薪尝胆,报仇雪耻。
五马分尸,四面受敌。
胡服骑射,高见远识。
围魏救赵,声东击西。
田忌赛马,动态博弈。
望尘莫及,郑人买履。
买椟还珠,东施效颦。
自相矛盾,亡羊补牢。
守株待兔,拔苗助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