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机构沿革

合集下载

组织机构沿革编写规范讲解材料

组织机构沿革编写规范讲解材料

4、编写方法应保持时间上的连续性,应前 后一致,不得随意变动;
5、按阶段法进行编写,须在每阶段内将党 政分开,党或政均包括如下三方面内容:
(1)本级党(行政)的领导机构; (2)本级党组织(行政组织)机构; (3)下级党(行政)的组织;
6、选用材料的排列 (1)党政分设,党前政后; (2)本级在前,下级在后; (3)主要职能部门在前,临时机构、挂
(2)人员编制及增减情况(干部、职工); 4、机关领导人员的任免及变动情况 (1)党(含纪委)、政、工、团正、副职、
领导班子成员及享受单位领导人待遇人员
的任免情况,注明批准机关及文件字号;
(2)内部组织机构处(科、股)、室负责人 任免依据及时间;
5、机关所属单位及变化情况(名称、性质、所 有制)
组织沿革编写规范
• 一、定义
• 组织沿革:是系统记载一个机关、地区或专业 系统的组织机构、人员编制、体制变革情况的 一种资料;
• 阶段法:根据机关的重大变革,划分为若干阶 段,在每个阶段内划分为若干系列进行编写的 一种方法;
• 系列法:以组织机构为主体,按每个机构及其 主要领导成员的变化作为一个系列进行编写的 方法;
(1)所属单位名称、隶属关系、职工总数、 干部数、党团员数等情况;
(2)所属单位成立、合并、撤销等变化情 况;
三、结构
组织沿革结构由说明(或前言),内容和注释材料 三部分组成。
1、说明(或前言)。位于篇首,编写本年度组织 沿革说明,跨年度分阶段编辑则设前言; 说明(或前言)应写清下列情况:
(1)收编范围; (2)收编年限; (3)机构、人员编制调整、变更情况简述; (4)完成编写工作时间; (5)主要编写人员姓名,必要时注明性别、
机构编制方案》,经县委批准,吉木萨尔县档案 局(馆)为县委直属事业机构,履行全县档案事 业行政管理和档案保管利用两种只能。内设机构3 个(行政办公室、法制业务股、保护利用股)。 核定事业编制13名(其中局机关4名),领导职 数2人。财政全额预算管理。

组织机构沿革

组织机构沿革

第一章组织机构沿革、职责及内设机构第一节榕江县经济委员会榕江县经济委员会成立于1959年12月,负责全县工业,交通和基本建设职能。

1988年至1994年12月,县经委的主要职责是工业行业管理和电信通讯行业管理。

1995年与县计划局合并,更名为“榕江县计划与经济贸易局”。

2001年12 月,工业行业管理职能及原经委在岗5名干部职工,退休5 人划入榕江县经济贸易局。

第二节榕江县轻工业局、榕江县手工业联社榕江县轻工业局成立于1958年9月,其前身为1954年设立的县手工业管理科,是全县手工业和轻工业企业行业管理部门。

1995年县级机构改革,将榕江县轻工业局更名为“榕江县轻工总会”,单位性质由县政府组成部门过渡为县政府所属事业单位。

2001年12月并入榕江县经济贸易局。

1956年3月,成立“榕江县手工业联合社”,设有章程,会员发给《会员证》,并缴纳个人会费。

生产企业会员单位按销售额的0.5%,经营企业按销售的1%交纳会费,联社管理人员工资由管理费列支。

1992年12月,召开榕江县第三届联社代表大会,将榕江县手工业联社更名为“榕江县轻纺集体工业联社”。

会费解缴比例根据省轻纺集体工业联社,省税务局联合下发的文件规定,调整为生产企业按销售的0.3%,经营企业按销售额的0.5%,个人不再缴纳。

1995年省人民政府行文通知,为扶持我省轻纺集体工业企业,不再收取管理费,原集体联社管理人员全部纳入地方财政开支。

自1992年联社换届后,联社与轻工局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合署办公,但联社财务单独建账,直至2001年12月并入经贸局。

第三节榕江县乡镇企业局1978年4月成立“榕江县社队企业局”。

同年10月,轻工局所属区以下手工业企业划入。

1984年4月将社队企业局更名为“榕江县乡镇工业公司”。

同年8月,撤销乡镇工业公司,设立“榕江县乡镇企业局”。

乡镇企业局有直属企业4户,主要职责是对全县各乡镇企业实行行业管理,并按有关规定,收取管理费,支付非县财政支付的局属管理人员工资。

组织机构沿革编写样本

组织机构沿革编写样本

组织机构沿革编写样本组织机构沿革编写样本一、前言组织机构沿革是一个组织的重要历史资料,它记录了一个组织从成立到发展的全过程,是组织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编写组织机构沿革需要全面、详实、准确地反映出组织的历史变迁和发展轨迹,为后人了解和研究该组织提供依据。

下面将从编写目的、内容要求、编写步骤和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介绍。

二、编写目的1. 了解历史:通过编写组织机构沿革,可以了解一个组织从成立到发展的全过程,包括其起源、发展、转型等各个阶段。

2. 研究经验:通过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可以为今后的工作提供借鉴和启示。

3. 宣传形象:通过宣传组织历史和成就,可以增强员工归属感和向心力,提高外界对该组织的认知度和美誉度。

三、内容要求1. 组织起源:介绍该组织创建背景、创始人及其初衷等信息。

2. 组织结构:介绍该组织的机构设置、职能分工、人员编制等信息。

3. 组织发展:介绍该组织的发展历程、里程碑事件及其影响等信息。

4. 组织转型:介绍该组织在发展过程中所经历的转型、调整及其原因等信息。

5. 组织成就:介绍该组织在各个阶段所取得的成就、荣誉及其背后的努力和付出等信息。

6. 组织前景:对该组织未来的发展方向、目标和计划进行展望。

四、编写步骤1. 收集资料:收集与该组织有关的历史文献、档案资料以及相关人员提供的口述资料等,全面了解该组织从成立到现在的历史变迁和发展轨迹。

2. 分析材料: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分类整理,梳理出重要事件和节点,并进行分析和总结,找出主线和支线,形成一个完整而有序的时间轴。

3. 编写草稿:根据分析结果,撰写初稿,并对内容进行逐一审核和修改,确保内容准确无误且条理清晰。

4. 补充材料:如有遗漏或不完整的内容,需要及时补充资料,并对初稿进行适当修改和完善。

5. 审核定稿:由专业人员对最终稿进行审核,确保内容准确无误、条理清晰、语言流畅。

6. 发布宣传:将编写好的组织机构沿革通过各种途径进行宣传,让更多人了解该组织的历史和成就。

组织机构沿革编写规范

组织机构沿革编写规范

4、编写方法应保持时间上的连续性,应前 后一致,不得随意变动; 5、按阶段法进行编写,须在每阶段内将党 政分开,党或政均包括如下三方面内容: (1)本级党(行政)的领导机构; (2)本级党组织(行政组织)机构; (3)下级党(行政)的组织;
6、选用材料的排列 (1)党政分设,党前政后; (2)本级在前,下级在后; (3)主要职能部门在前,临时机构、挂 靠单位在后;
六、编写方法
1、一般采用阶段法进行编写; 2、不能采用阶段法进行编写的机关,可根据 机关自身特点及具体情况,按系列法或编年法进 行编写; 3、采取任何一种编写方法,均应做到文字记述与表 格形式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机关名称、性质、任 务、职权范围,隶属关系及其变化,宜用文字记 述;机构成立、合并、撤销时间,领导干部的任 免及人员编制等情况,则宜用表格形式;
• 15、1998年8月13日吉木萨尔县档案局与档案馆 合并,作为县委管理的事业机构,履行全县档案 事业行政管理和档案保管利用两种只能。 • …… • 2007年8月22日,向月华同志任档案局局长兼档 案馆馆长,丁建玲同志任档案局副局长。 • …… • 40、2009年2月18日《吉木萨尔县档案局(馆) 机构编制方案》,经县委批准,吉木萨尔县档案 局(馆)为县委直属事业机构,履行全县档案事 业行政管理和档案保管利用两种只能。内设机构3 个(行政办公室、法制业务股、保护利用股)。 核定事业编制13名(其中局机关4名),领导职 数2人。财政全额预算管理。
组织沿革编写规范
• 一、定义 • 组织沿革:是系统记载一个机关、地区或专业 系统的组织机构、人员编制、体制变革情况的 一种资料; • 阶段法:根据机关的重大变革,划分为若干阶 段,在每个阶段内划分为若干系列进行编写的 一种方法; • 系列法:以组织机构为主体,按每个机构及其 主要领导成员的变化作为一个系列进行编写的 方法; • 编年法:将材料按年度分开,然后按年度顺序, 逐年列出该机关的机构设置,与人员任免等情 况的编写方法。

组织机构沿革编写样本

组织机构沿革编写样本

组织机构沿革一、简介在组织机构沿革中,探讨一个组织机构从成立到发展的过程。

本文将以某公司为例,详细介绍其组织机构的沿革及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二、成立初期在公司成立初期,组织机构相对简单。

由于刚刚起步,公司可能只有几个创始人和少量的核心员工。

这样的组织结构通常被称为“创业型”或者“初创型”,其特点是决策权高度集中于创始人手中。

创始人往往在各个方面都有充分的权力,从财务管理到业务发展,都由创始人来掌控。

这种组织结构的优势是迅速的决策,但也容易导致单点失效和决策过度集中的问题。

三、快速发展阶段随着公司的不断发展壮大,组织机构也需要逐渐演变。

在快速发展阶段,公司的规模扩大,业务范围变得更加广泛。

此时,组织结构需要更多的层级来适应日益复杂的业务运作。

3.1 分部门设立为了更好地协调各项业务,公司往往会设立不同的部门,例如市场部、研发部、财务部等。

每个部门负责不同的职能,由专门的人员来管理和执行。

这样的分部门结构有利于工作分工和业务的快速推进。

3.2 职能岗位的设立随着公司业务的扩大,需要更多的专业人才来支撑业务的发展。

因此,公司会逐渐设立各种不同的职能岗位,如市场经理、技术员等,以满足组织内部对不同技能的需求。

这种职能岗位的设立有利于组织内部职责的细化和分工的合理化。

3.3 中层管理团队的形成随着组织的规模扩大,公司需要建立一支中层管理团队来协调各个部门之间的工作,并向高层管理层报告工作情况。

这些中层管理人员通常由经验丰富的员工或者外部招聘的专业人士担任。

他们的职责是负责部门的日常运作,协助高层管理层制定战略和决策。

四、稳定发展阶段当公司进入稳定发展阶段后,组织机构的调整主要集中在优化和精简。

4.1 跨部门合作机制的建立为了更好地协作推进业务,公司通常会建立跨部门合作的机制。

不同部门之间需要加强沟通和协作,共同解决问题和实现共同目标。

这可能通过定期的会议、协作平台和跨部门项目小组等形式来实现。

4.2 岗位职责的再定义随着业务的发展,岗位职责可能需要重新定义和调整,以适应公司当前的业务需求。

怎样编写组织沿革

怎样编写组织沿革

单位在向档案馆移交档案时,一并移交的还有单位的《组织机构沿革》。

《组织机构沿革》写什么?怎么写?小编整理了一篇《怎样编写组织机构沿革》,在这里略陈一二。

怎样编写组织沿革?组织沿革,是系统记载一个单位(机关或企事业单位)的组织机构、人员编制、体制变革情况的一种档案参考资料。

一、组织沿革的内容行政区划、建制变更情况;机关成立、合并撤销和复建情况;机关名称变更、办公地点迁移情况;机关性质、职权范围、主要任务及其变化情况;机关主要领导人的任免情况;机关领导体制及其变化情况;机关人员编制及其变化情况;机关内部组织机构的职能及其负责人的任免情况;其它有关的情况。

上述内容,并非在所有组织沿革中都缺一不可。

在具体编写中,要视组织沿革的种类、用途以及记述对象本身的实际情况而定。

但是,所有的组织沿革,必须具备“五要素”:一是机关性质和主要职能;二是隶属关系;三是人员编制;四是内部机构设置;五是领导成员的组成。

二、组织沿革的体例(一)编年法。

它是以年度为单位,以年度先后为顺序,逐年编列机关自身机构沿革各方面情况的一种编写方法。

通常是在年下再分问题或设项来记述有关情况,即采取年度——问题的形式。

(二)系列法。

它以机关内部的组织机构为主线,将每一个组织机构的人员编制,主要负责人的沿袭、变化等情况,分别作为一个系列来加以记述或编写。

机关有多少内部组织机构,就要编列多少个系列。

每个系列下,通常再按年度顺序记述或编写,形成组织机构——年度的形式。

(三)阶段法。

它是根据机关历年来自身变化的特点,将其历史划分为若干阶段,再于每个阶段中,分别记述和反映机关自身机关沿革各方面的情况及其变化。

三、组织沿革的编写方法(一)文章法。

用文章形式记述组织机构人员情况,分章节作文字叙述。

(二)表格法。

用表格列出组织机构序列、名称、负责人姓名。

(三)图示法。

用示意图反映组织机构设置及演变情况。

(四)图文表并用法。

历史沿革、主要职能和任务、隶属关系变化情况等,通常可以用文字叙述,而内部机构的设置、人员编制的变化情况等可以用图表,包括各种图示和表格等。

组织机构沿革模板

组织机构沿革模板

组织机构沿革组织机构沿革( 1946年~ )河北省石津灌区管理局二零零九年十一月《组织机构沿革》编写说明一、《沿革》记载时段, 从1946年起, 至止, 共63年。

简要记录组织机构变动106件。

二、《沿革》采用编年体方式, 按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记载。

为便于查阅, 以年度编排序号( 1—57)三、灌区建设年代久远, 机构变动频繁, 史存资料不全, 建设前期的一些事件记录可能存在疏漏和错误, 请各位读者见谅。

特此说明编者11月◇ 1、 1946年3月, 成立”晋藁灌溉渠管理委员会”, 机关驻地: 藁城县贾村, 归属冀中行署工务局。

主任: 张文波、许正, 内设: 工程科、管理科、总务科, 工程科科长靳海彦, 管理科科长王昌, 总务科科长刘化民, 秘书葛英先。

下设毛庄、赵位、东寺吕三个渠管所, 放水、修工程时临时派人去, 平时无常驻人员。

1953年2月与石津运河灌溉工程管理处合并。

◇2、1948年10月, 成立”石津运河工程处”, 机关驻地: 获鹿县田家庄村, 归属华北人民政府。

处长张子林, 副处长沈宪纶、许辛忙, 总工程师王承周, 工程师张殿珍。

内设工程、材料、总务三个股, 下设黄壁庄及4条支渠共5个施工所, 共有职工65人。

工程股负责人杨益, 材料股负责人侯荣祥, 总务股负责人任如冀。

◇ 3、 1950年1月, 石津运河工程处由田家庄迁驻石家庄市新华区福源街1号, 机关名称改为”中央人民政府农业部石津运河灌溉工程管理处”, 归属中央人民政府农业部。

张子林、沈宪纶调农业部农田水利局, 许辛忙任管理处主任。

内设机构2个:秘书室( 分会计股、总务股) : 秘书华来, 会计股负责人李士铎, 总务股负责人贾纪明; 灌溉科( 分管理股、工程股) : 科长晋远, 管理股负责人晋远, 工程股负责人汪铿江、高靖。

下设3个管理所:黄壁庄所负责人郄因平、郑云奇; 上京所( 称第一管理所) 负责人高靖、侯荣祥; 西三庄所( 称第二管理所, 并在振头设分所) 负责人李栓春、付银芳。

机构沿革情况

机构沿革情况

机构沿革情况引言机构的沿革情况是了解一个组织或者企业发展历程的重要途径。

通过了解机构的沿革情况,可以了解其起源、发展过程以及取得的成就。

本文将详细介绍某个机构的沿革情况,包括其成立背景、重要里程碑事件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成立背景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该机构的成立背景。

该机构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成立的,当时国内经济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对外开放政策逐渐深入推进。

为了更好地应对国际竞争和实现经济转型,政府决定成立这个机构来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和创新。

发展历程初期发展阶段(1990-2000)在成立初期,该机构主要聚焦于基础研究和技术创新方面。

它与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并吸引了一批优秀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加入。

通过资金支持和政策扶持,该机构成功孵化了多个科技创新项目,为国家的科技进步做出了积极贡献。

快速发展阶段(2000-2010)进入21世纪后,该机构逐渐扩大了研究领域和业务范围。

它在国内外设立了多个研究中心和分支机构,与企业进行深入合作,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

在这一阶段,该机构实现了快速发展,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创新成果。

转型升级阶段(2010-2020)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国家战略的调整,该机构进入了转型升级阶段。

它开始关注更加前沿和战略性的研究领域,加强与高校、企业和其他科研机构的合作交流。

同时,该机构还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吸引了一批优秀的海外人才加入。

这一阶段,该机构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重要里程碑事件成立并获得政府支持(1992)1992年,该机构正式成立,并获得政府的大力支持。

政府在资金、政策和人才等方面给予了该机构充分的支持,为其后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成功孵化多个创新项目(1995-2000)在成立后的几年里,该机构成功孵化了多个创新项目,涉及电子信息、生物技术、新材料等领域。

这些项目不仅解决了国内关键技术难题,还取得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获得多项国家科技奖励(2005-2010)在快速发展阶段,该机构凭借其卓越的科研成果获得了多项国家科技奖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76年10月打倒“四人邦”以后镇(公社)党委任职人员。

书记:
王岐山 1976.10—1979.04
张生佑 1979.04—1980.11
路万才 1980.11—1985.12
郑友纯 1985.02—1987.05
韩有林(回) 1987.05—1987.10
李进春 1991.04—1993.06
徐有良 1993.06—1994.03
赵生盛 1994.03—2000.03
任国顺 2000.03—2002.04
汪自学 2002.04—2003.12
房建平 2004.01—2006.04
景文德 2006.05—2008.04
宋生魁 2008.05—2011.06
蔡守春 2011.06—至今
副书记:
王克敦 1976.10—1980.01 张生佑 1976.10—1979.04 刘成顺 1977.07—1979.06 马进奎(回) 1979.04—1982.01 杨占彪(藏) 1980.10—1980.11 丁茂荣(回) 1980.01—1981.05 马如虎(回) 1982.01—1984.01 郑友纯 1983.10—1985.02 李富山 1983.10—1984.08 宋文 1984.08—1987.10 王生文 1987.05—1978.10 赵生盛 1989—1993
赵彦章 1996.03—1998.01 王占魁 1997.03—2000
李生昊 2001.04—2001.10 张启彪 2001.04—2005.10 刘妍(女) 2005.11—2009.04 张立新 2009.05—2011.06
刘红鹏 2011.06—至今
1959年8月根据撤区并方得精神成立了鲁沙尔镇人民政府
镇长:
马洪德 1956.08—1958.08
副镇长:
吴秀敏 1956.08—1958.08
李文启 1956.11—1958.08
1958年8月撤区乡建制成立鲁沙尔人民公社(东方红)社长:
孙增荣 1958.08—1960.03
曹生华(兼) 1961.04—1962.06
王希贤 1965.07—1965.09
关林 1965.09—1966.05、
副社长:
张永峰 1958.08—1960.03
马洪德 1958.08—1960.03
普胜德 1958.08—1960.03
孙文兴 1958.08—1960.03
曹生珍 1958.08—1960.03
陈胜峻 1958.08—1960.03
马国太 1960.03—1961.04
谢廷德 1961.04—1962.06
张生佑 1965.07—1966.05
1968年3月成立鲁沙尔镇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

社长:
关如林 1966.05—1968.03
主任:
曹生福 1968.03—1970.07
马生全 1970.07—1973.10
王岐山 1973.10—1976.10
副社长:
张生花 1966.05—1968.03
副主任:
关如林 1968.03—1969.08
余东兴 1968.03—1970.01
车镇海 1968.03—1970.01
张生佑 1969.09—1976.11
刘成顺 1970.01—1976.09
巢世博 1973.10—1976.05
王克墩 1976.09—1976.10
1981年8月将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改为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

主任:
王岐山 1976.10—1979.04
张生佑 1979.04—1980.11
路万才 1980.11—1982.01
马如虎(回) 1982.01—1983.10
副主任:
张生佑 1976.10—1979.04
王克墩 1976.10—1980.01
刘成顺 1977.07—1979.07
薛文超 1978.04—1982.12
马金奎(回) 1979.04—1982.01
丁茂荣(回) 1980.01—1981.05
杨占彪(藏) 1980.01—1980.11
张玉 1980.09—1982.03
李富山 1981.09—1983.10
牛玉华 1981.01—1983.10
苏占云(回) 1983.10—1984.06
1984年1月将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改为乡镇建制。

镇长:
郑友纯 1984.06—1986.01
韩有林(回) 1986.01—1987.05
王生义 1987.10—1987.10
逯兆庚 1988.04—1990.11
李进春 1990.02—1991.05
赵生盛 1991.05—1995.02
窦龙 1996.02—1998.17
赵成译 1999.03—2001.04
赵首一 2001.04—2006.04
詹福林(藏) 2006.05—2010.10
康贵庭 2010.11—至今
副镇长:
苏占云(回) 1987.10—1987.12 王生义 1984.06—1987.05 候成芳(女) 1988.04—1989.03 张荣山 1988.04—1993.02 逯兆庚 1988.01—1988.04 吴芝龙(藏) 1989.03—1995.06 赵生盛 1989.03—1991.05 王芝栋 1990.02—1996.02 井国春 1997.04—2000
常春 1995.04—1998.12 张桂花(女) 1993.03—1998.12 魏屹(工人) 1998.05—2002.03 王喜章(女) 1998.05—2005.05 蔡成录 2001.08—2006.04 唐晓伟 2005.06—至今
张立新 2006.05—2009.07
祁生祯 2007.07—2009.07 何生清 2009.07—至今
张生元 2009.07—2009.08 魏文英 2009.09—至今
赵邦彦 2009.07—2010.06 马毅 2010.07—至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