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组启动时胀差的分析与控制
汽轮机运行中胀差的分析和控制

汽轮机运行中胀差的分析和控制当汽轮机在启动加热、停机冷却过程中,或在运行中工况变化时,汽缸和转子会产生热膨胀或冷却收缩,由于转子的受热表面积比汽缸大,且转子的质量比相对应的汽缸小,蒸汽对转子表面的放热系数较大,因此,在相同的条件下,转子的温度变化比汽缸快,使得转子与汽缸之间存在膨胀差,而这差值是指转子相对于汽缸而言的,把转子与汽缸之间热膨胀的差值称为相对膨胀差,简称胀差。
当转子轴向膨胀大于汽缸的轴向膨胀时,称为正膨胀;反之若转子轴向膨胀小于汽缸的轴向膨胀时,称为负膨胀。
一.汽轮机胀差的产生汽缸和转子之间出现胀差的主要原因是它们的结构和工作条件不同。
由于转子与汽缸之间存在温差,各自受热状况不一样,转子质量小但接触蒸汽的面积大,温升和热膨胀较快,而汽缸质量大,温升和热膨胀就比较慢,因此在转子和汽缸热膨胀还没有达到稳定前,他们之间就有较大的胀差。
同理,由于转子比汽缸体积小,转子的冷却收缩也比汽缸的冷却收缩快,这时它们之间也会产生较大胀差。
汽轮机启动加热,从冷态变为热态,汽缸受热发生热膨胀,汽缸向高压侧或低压侧伸长。
同样转子也因受热发生热膨胀。
转子膨胀大于汽缸,其相对膨胀差被称为正胀差。
汽轮机带负荷后,转子和汽缸受热面逐渐于稳定,热膨胀逐渐区于饱和,它们之间的相对膨胀差也逐渐减小,最后达到某一稳定。
二.胀差过大的危害胀差的大小意味着汽轮机动静轴向间隙相对于静止时的变化,正胀差表示自喷嘴至动叶间隙增大;反之,负胀差表示该轴向间隙减小。
汽轮机轴封和动静叶片之间的轴向间隙都很小,若汽轮机启停或运行中胀差变化过大,超过了轴封以及动静叶片间正常的轴向间隙时,就会使轴向间隙消失,导致动静部件之间发生摩擦,引起机组振动,以至造成机组损坏事故。
因此,汽轮机都规定有胀差允许的极限值,它是根据动静叶片或轴封轴向最小间隙来确定的。
当转子与汽缸间隙相对膨胀差值达到极限值时,动静叶片或轴封轴向最小间隙仍留有一定的合理间隙。
不同容量的汽轮机组胀差允许极限值不同。
220MW机组启动时差胀变化的分析和控制

膨胀或 收缩 。因此 , 机组 启动前轴封供汽温 度 的选择对 机组差 起 阻 碍 作 用 , 因此 要 增 加 汽 缸 的 膨 胀 必 须 提 高 法 兰 温 度 。所 以 , 胀 的控 制 就 尤 为 重 要 。 正确使用法兰螺栓加热装置有利于汽缸膨胀, 到降低差胀 、 达 提
在 机 组 启 动 初 期 , 封 供 汽 温 度 应 注 意 控 制 在 10 2 0℃ 高 升 速 和 加 负 荷 速 度 的 目的 。汽 缸法 兰 螺 栓 加 热装 置 在 启 动 前 轴 5 ̄ 3 之 间 , 度 不 可 过 高 , 高将 引 起 正 差 胀 增 大 过 快 。 供 汽 时 间 应 对 各 进 汽 门 、 温 过 且 回汽 门 的 开度 进 行 检 查 , 冲 转 前 对 该 系 统 进 行 在 不 能过 早 , 早 则会使 转子受 加热 时间较长 而导致 其膨胀 , 过 从 充分疏水 暖管 , 当高压 内缸外 壁与外缸 出现 2 0℃温差、 汽缸与 而 使 差 胀 正 向增 加 , 对 机 组 的 启 动 不 利 ; 封 供 汽 过 迟 , 使 法 兰 温 差 增 加 1 这 轴 将 0℃左 右 时可 投 入 法 兰 加 热 装 置 , 时 法 兰 螺 栓 此 凝 汽 器 真 空 达 不 到冲 转 条 件 , 长 启 动 时 间 。 延 在热 态 启 动 时 , 轴封 段 转 子 温度 较 高 , 轴 封 温度 不可 过 低 , 而 暖 管 , 其 在热 态 启 动 时就 更 为重 要 , 防止 冷水 冷 汽进 入汽 缸 。 尤 以
小 。 在 热 态 滑 参 数 启 动 时 , 根 据 高 压 缸 调 节 级 和 中 压 缸 进 汽 应 室 的 金 属 温 度 , 择 适 当 的 与 之 匹 配 的 主 再 热 蒸 汽 温 度 , 两 选 即 者 的 温 差 应 符 合 汽 轮 机 热 应 力 、 胀 的 要 求 。 一 般 都 要 求 蒸 汽 差 温度高于 调节 级上缸 内壁金 属温度 5 0℃ 以 上 , 不 得 高 于 额 但 定 值 。为 了 防 止 凝 结 放 热 , 求 蒸 汽 过 热 度 不 低 于 5 要 0℃ , 保 以 证 新 蒸 汽 经过 调 节 汽 门节 流 和 喷 嘴 膨 胀 后 , 汽 温 度 仍 不低 于 蒸
机组冷态启动各阶段胀差的控制要点解析

摘要:汽轮机与汽缸的相对膨胀,称为胀差。
习惯上规定转子膨胀大于汽缸膨胀时的胀差值为正胀差,汽缸膨胀大于转子膨胀时的胀差值为负胀差。
根据汽缸分类又可分为高差、中差、低差。
我厂控制的胀差:高差:18.39—28.92,中差:5.88—15.89,低差:8.19—40.91,单位:MM.研究胀差的变化即是探测汽轮机轴向动静部分的间隙变化,避免发生碰撞,损坏设备,造成重大损失由于汽轮机转子与汽缸的表面积不同,厚度、形状不同,加热、冷却的速度是不一样的,转子加热、冷却速度比汽缸快,因此胀差的规律是热正冷负。
机组冷态启动时转子膨胀快、汽缸膨胀慢,因此控制胀差直接关系到机组安全运行,意义重大。
引言机组冷态启动过程中,从供轴封、冲转、并网带负荷至满负荷.由于转子体积小,膨胀快,反之汽缸膨胀慢,所以控制胀差就要从汽封供轴封做起。
1.汽封供汽抽真空阶段从汽封供汽抽真空到转子冲转前胀差值是一直向正方向变化的。
因为在加热或冷却过程中,转子温度升高或降低的速度都要比汽缸快,相应的膨胀或收缩的速度也要比汽缸快。
在对汽封供汽时,汽封套受热后向两侧膨胀,对整个汽缸的膨胀影响不大。
而与汽封相对应的转子主轴段受热后则使转子伸长。
汽封供热对转子伸长值的影响是由供汽温度来决定的,但加热时间也有影响。
当抽气系统投入并开始抽真空后,如果胀差向正值变化过快,可以采取降低轴封压力或适当提升凝汽器真空的方法,因为通过提升真空可以减少蒸汽在汽封中的滞留时间。
总体上来说,冷态开机,汽封来汽温度和压力应该低一些,真空应该提升的快一点,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尽早达到冲转的条件。
1.冲转、暖机升速阶段从冲转到定速,胀差基本上继续上升。
在这一阶段,蒸汽流量小,蒸汽主要在调节级内做功。
转子膨胀快,所以冲转时,要控制低参数冲转。
中速暖机以后再升速时,胀差值才会有减小的趋势。
这主要是因为随着转速的升高,离心力增大,轴向的分力也增大了,而使转子变粗缩短。
同时汽缸温度逐渐上升,汽缸的膨胀速度也在上升,相对迟滞了转子的膨胀值。
机组胀差浅析

机组胀差浅析(华能营口电厂师永胜 2011.08.17)摘要:汽轮机在启停过程中,转子与汽缸的热交换条件不同,造成它们在轴向的膨胀不一致,即出现相对膨胀。
汽轮机转子与汽缸的相对膨胀通常也称为胀差。
胀差的大小表明了汽轮机轴向动静间隙的变化情况。
转子的相对胀差过大,会使动、静轴向间隙消失而产生摩擦,造成转子弯曲,引起机组振动,甚至出现重大事故。
合理的胀差变化是评价启动方式的重要指标。
关键词:正胀差、负胀差、温升、升速率引言:华能营口电厂一期工程两台汽轮机是前苏联哈尔科夫汽轮机厂制造的K—320—23.5—4型、超临界参数、非调节抽汽、一次中间再热、单轴三缸双排汽凝汽式汽轮机。
启动过程中经常出现胀差值过大,影响机组安全。
一、胀差的影响因素:转子的受热面积比汽缸大,质量比对应的汽缸小,因此转子比汽缸传热速度的快。
习惯上转子膨胀大于汽缸膨胀时的胀差值为正胀差,转子膨胀小于汽缸膨胀时的胀差值为负胀差。
1、轴封供汽温度和供汽时间的影响:在汽轮机冲转前向轴封供汽时,由于冷态启动时轴封供汽温度高于转子温度,转子局部受热而伸长,出现正胀差,可能出现轴封摩擦现象。
在热态启动时,为防止轴封供汽后出现负值,轴封供汽应选用高温汽源,并且一定要先向轴封供汽,后抽真空。
应尽量缩短冲转前轴封供汽时间。
2、真空的影响:在升速暖机的过程中,真空变化会引起涨差值改变。
当真空降低时,为了保持机组转速不变,必须增加进汽量,摩擦鼓风损失增大,使高压转子受热膨胀,其涨差值随之增加。
当真空提高时,则反之。
使高压转子胀差减少。
但真空高低对中、低压缸通流部分的胀差影响与高压转子相反。
3、进汽参数影响:当进汽参数发生变化时,首先对转子受热状态发生影响,而对汽缸的影响要滞后一段时间,这样也会引起胀差变化,而且参数变化速度越快,影响越大。
因此,在汽轮机启停过程中,控制蒸汽温度和流量变化速度,就可以达到控制差胀的目的。
4、汽缸和法兰加热的影响:汽缸水平法兰在升速过程中温度比汽缸要低,阻碍汽缸膨胀,引起胀差增加。
汽轮机组启动过程中胀差的控制

汽轮机组启动过程中胀差的控制作者:王雷来源:《科技风》2018年第01期摘要:本文从胀差产生的原理,差胀的重要性,影响差胀的因素及如何控制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对汽轮机在启动、停运及正常运行时如何控制胀差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胀差;膨胀死点;泊桑效应一、胀差的认识大功率汽轮机组由于长度增加,机组膨胀死点多,汽缸多采用双层缸、分流缸等结构。
在启停过程中,转子与汽缸因材质、形状、结构以及与蒸汽的接触面积等不同,使得金属与蒸汽进行的热交换条件不同,从而造造成汽缸与转子在轴向的膨胀程度不一致,即出现相对膨胀,相对膨胀通常也俗称为胀差。
胀差是机组启停与甩负荷等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一项重要指标,胀差的大小反应了汽轮机轴向动静间隙的变化情况。
胀差过大或过小,均有造成汽缸与转子的动静部分发生碰磨的可能性,会给机组安全运行造成很大的影响,严重时可能会造成设备毁坏。
因此胀差值做了热工保护,若胀差超限,则热工保护动作使机组紧急停机,可避免发生事故,损坏设备。
二、胀差的分类胀差分为正胀差与负胀差。
一般规定转子膨胀大于汽缸膨胀时为正胀差,表明动叶与静叶入口的间隙减小,通常这一间隙设计得较大。
当进入汽轮机的蒸汽温度明显升高或汽轮机暖机时,转子和汽缸同时受热膨胀,转子由于质量相对汽缸要小,受热后膨胀要快,在轴向上膨胀量要大于汽缸的膨胀量,表现为正胀差。
汽缸膨胀大于转子膨胀时为负胀差,说明静叶与动叶入口间隙减小。
当进入汽轮机的蒸汽温度明显降低或汽轮机滑参数停机时,转子和汽缸同时受冷收缩,转子由于质量相对汽缸要小,受冷后收缩要快,在轴向上收缩量要大于汽缸的收缩量,表现为负胀差。
三、胀差产生的原因胀差产生的原因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点:(1)转子和汽缸的制造材料不同,金属热膨胀系数不同。
(2)转子与汽缸质量不同,转子与蒸汽接触面积大,汽缸大与蒸汽接触面积小;转子质量轻、表面积大,质面比较小,汽缸质量大、表面积小,则质面比较大。
(3)转子转动时蒸汽对转子表面的放热系数高于对汽缸表面的放热系数,因此温升速率不一致。
600MW机组胀差变化特性分析及控制

低压缸结构相 同, 均为双层缸结构, 双流反向布置。 在高、中压缸之间 , 安装有推力轴承 ,以平衡蒸汽 产生的轴向推力 ,是整个轴系的相对死点。汽轮机
高 、中、低压 胀差及 轴 向位移控 制数值 如表 l 所示号 :T 2 A 6 0 0 3 0 2 X 2 F 1 0 4 4 ;
( 2 )型式 :亚 临界 、一 次 中 间再 热 、单 轴 、四
缸、四排汽、冲动凝汽式机组 ; ( 3 )额定功率 : 6 2 6 . 9 MW ;
( 4 )转速 :3 0 0 0 r / mi n;
中控制胀差的重要性 ;分析 了 汽轮机胀差 变 化规律、转子和静子膨胀的相互关系, 提 出了 控制胀差
的相应 技术措施 ,提 高 了机 组启 动及 变工 况运行 的安 全性 ,对于其他 汽轮机 具有一 定的参考价值。
( 关键 词 ] 汽轮机 ;胀差 ;变化 ;控 制
1 概 述
元宝 山发 电有 限责任公司 2 号机组 ( 6 0 0 Mw)
变化 也会直 接影 响机组 胀差 的变 化 ,因此要 严密 监
3 启动或变工况运行时控制胀差 的重要性
一 一
( 1 7 )低压 1 号缸 : 2 X 5 级;
( 1 8 )低压 2号 缸 :2 X 5级 。
A丽
电力 安全技术
第1 5 卷( 2 0 1 3 年 第6 期)
高 中压 转子 膨胀
图1 2号汽轮机滑销系统
动高压缸 向前移 动,高压缸 又通过高压 缸 一推力
于 1 9 8 5 年 末投 入 运行 。汽 轮机 为 法 国 阿尔 斯 通 一 大西洋 公司生产的 6 0 0 MW 型 亚 临 界 、一 次 中 间 再热、 纯 凝汽 、冲动 式机组 。该机 组设有 7 段 抽汽 , 热力 系统 主要 由 3台给水泵 ( 1台汽泵 、2台 电泵 ) 、 2台循环 水 泵 、2台凝结 水泵 、4台双 列高 加 、l台 除氧 器 、4台低 加 、2台低 加 疏 水 泵 、2台高 加 疏
我公司汽轮机冷态启动时高压正胀差的控制

我公司汽轮机冷态启动时高压正胀差的控制摘要:初期,№1、2汽轮机在调试过程中,每次冷态启动均会发生高压胀差超过极限值的不安全现象,使机组无法一次性启动成功,不仅延长了机组启动时间,而且对汽轮机的安全十分不利。
为此,通过对机组每次启动过程的分析、总结,制定了针对性措施,确保一次性冲转成功。
关键词:汽轮机;正胀差;冷态启动1.概述我公司汽轮机高压缸的前部和后部用垂直法兰联接,高压缸前部水平中分面法兰高450mm,宽180—210mm,称为高窄法兰,高窄法兰在启动和运行时不会产生较大的热应力,受热膨胀较大,因此未设计汽缸法兰加热装置。
冷态启动时由于轴封温度控制不当,高压胀差会向正方向增大,严重威胁机组的安全。
2.正胀差的概念汽轮机在冷态启动时,转子、汽缸金属温度都比较低,因为转子质量轻,与蒸汽接触面积大,而汽缸质量大、体积也庞大,与蒸汽接触面积小,所以在汽轮机进汽冲动后,蒸汽对转子表面的放热系数比对汽缸表面的放热系数大,转子和汽缸的温升速率不一致,转子的受热膨胀(或者收缩)将会大大的超过汽缸的膨胀(或收缩),这样就会产生转子的膨胀(或收缩)大于汽缸的膨胀(或收缩)。
汽轮机胀差的理论概念是:转子相对于汽缸的膨胀差称为汽轮机的胀差;而转子的膨胀大于汽缸的膨胀称为正胀差。
3.正胀差增大的几个主要原因3.1 主蒸汽的温升速度:这是控制胀差最基本也是最有效的手段,因为胀差产生的原因是汽缸和转子之间存在着温差。
蒸汽温升(温降)速度小,那么汽缸和转子之间的温差也就小,胀差也就小,反之胀差也就增大。
3.2 汽轮机启动冲动转子前,主蒸汽参数的选择是否合理:汽轮机冷态启动时,汽缸金属温度一般都比较低(150℃以下),这时如果蒸汽参数选择不当(进入汽轮机的新蒸汽温度大于汽缸金属温度很多时)就会产生转子加热速度快于汽缸加热速度,汽缸的膨胀因缸体金属温度没有加热到位而发生膨胀迟缓,而转子加热速度很快,这时就会产生转子膨胀大于汽缸膨胀从而产生了正胀差增大现象。
某厂汽轮机组启动过程中低缸胀差增大的原因分析及调整

某厂汽轮机组启动过程中低缸胀差增大的原因分析及调整摘要:汽轮机在启动过程中,转子与汽缸的热交换条件不同。
因此,造成它们在轴向的膨胀也不一致,即出现相对膨胀。
汽轮机转子与汽缸的相对膨胀通常也称为胀差。
胀差的大小表明了汽轮机轴向动静间隙的变化情况。
关键词:机组启动;胀差;动静间隙正文:汽轮机合理的启动方式就是在汽轮机各部件金属温度差、转子与汽缸的相对膨胀差在允许范围内、不发生异常振动、不引起动静摩擦和过大热应力的条件下,以尽可能短的时间完成汽轮机启动的方式。
这里面,避免动静摩擦和过大热应力是两个终极目标。
其中热应力可以通过平稳地调整机组进汽温度、流量和充分暖机来控制,然而,避免动静摩擦事故的发生却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控制过程。
众所周知,胀差超限是导致动静摩擦的主要原因之一,调整好动静两部分的膨胀差值,就能很大程度地减少动静间隙消失产生摩擦、造成转子弯曲、引起机组振动、甚至出现重大事故的可能性。
同时,鉴于某厂服役汽轮机组在启动过程中低压缸正胀差升至报警值的现象,故本文就胀差产生的原因、影响因素和调整手段做了说明和介绍。
一、胀差产生的原因汽轮机在启动过程中,转子与汽缸的热交换条件不同。
因此,造成它们在轴向的膨胀也不一致,即出现相对膨胀。
汽轮机转子与汽缸的相对膨胀通常也称为胀差。
胀差的大小表明了汽轮机轴向动静间隙的变化情况。
习惯上规定转子膨胀大于汽缸膨胀时的胀差值为正胀差,反之为负胀差。
胀差数值是很重要的运行监视参数。
若胀差超限将会导致机组动静摩擦、振动加剧,出现保护拒动等异常情况时甚至导致机组的恶劣事故。
二、机组启动过程中易影响胀差变化的几个主要因素1.轴封供汽温度和供汽时间的影响在汽轮机冲转前向轴封供汽时,由于冷态启动时轴封供汽温度高于转子温度,转子局部受热而伸长,出现正胀差,可能出现轴封摩擦现象。
在热态启动时,为防止轴封供汽后出现负值,轴封供汽应选用高温汽源,并且一定要先向轴封供汽,后抽真空。
应尽量缩短冲车前轴封的供汽时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组启动时胀差的分析与控制
汽轮机胀差就是指汽轮机转子与汽缸膨胀的差值。
它是反映汽轮机动静部分之间的间隙,是汽轮机启动、运行及变工况运行时的最重要监视和控制的参数之一。
如果胀差控制的好,机组就能按规定启动时间顺利启动,我厂两台N-100-535/8.81汽轮机的胀差控制经历了一个摸索、探讨阶段,目前已基本上得到解决。
汽轮机胀差的出现,发生在以下几个阶段。
一、冷态启动时的成因和控制
机组冷态启动时,汽缸、转子及其附件温度与环境温度相同,冲转时,高温蒸汽进入汽轮机冲动转子做功,大量的热能大部分消耗在汽轮机的高压转子上,使汽轮机转子温升较快,在冲转过程中,为了控制其升速,汽轮机进汽量较少,汽缸基本得不到加热,导致汽轮机高压正胀差出现。
在定速成后,为了维持汽轮机空转,低压转子也有部分蒸汽进入做功,3000rpm转速下,低压转子鼓风摩擦发热,而排汽温度较低,低压正胀差也同时出现,控制不好往往会造成启动失败。
2000年5月9日,在#1机冷态启动过程中,由于启动控制参数控制不当和启动方式存在问题,在并网后导致低压胀差+3.02mm,后经采取措施得以顺利启动。
具体地说,在冷态启动过程中,应采取以下措施。
1.严格控制启动初参数,汽温控制在230℃左右,汽压控制在 1.0—1.2Mpa,初参数控制低,有利于增加进入汽轮机的蒸汽流量,便于汽轮机暖缸,同时,主蒸汽温度控制低,也会限制汽轮机转子的温升速度,减小正胀差的出现。
2.冲转至低负荷(10MW以下)时,凝汽器真空控制在70Kpa左右,低真空下,在相同转速和负荷情况时,蒸汽流量增加,有利于暖缸,使高压缸绝对热膨胀加快,高胀得以控制。
同时低真空时,低压缸排汽温度上升,有利于减小低胀的发生。
大量蒸汽带走低压转子因鼓风摩擦而产生的热量,使低压转子温升减小,更进一步减小了低压胀差。
3.低加随机启动。
胀差产生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转子温升快,而汽缸温升慢,采用低加随机启动时,使下汽缸分汽流动充分,疏水彻底,加快了下缸均匀受热,提高了汽缸绝对膨胀上升速度,从而减小了正胀差。
4.在冲转过程中提前在1200rpm时暖法加,根据上、下法兰、螺栓温差情况,分步投入法加装置,使法兰、螺栓温度均匀上升。
5.严格控制锅炉升温速度,在冲转初期,控制主汽温度在230℃--280℃之间缓慢上升,当汽缸温度上升到100℃时,严格控制主汽温度上升速度与汽缸温度上升速度之差在80--100℃范围内。
6.并列后,全开调速汽门,采用全圆周进汽,充分暖
缸,随着锅炉汽温、汽压的上升带负荷。
同时低负荷(5MW)时间不宜过长,这样有利于低压缸的膨胀,从而减小低压胀差的发生。
二、热态开机时的胀差控制
热态开机时,机组胀差表现为负胀差,主要是停机时转子冷却快而汽缸冷却慢,其高压负胀差在-1.5mm左右,低压负胀差在-1.8mm左右,基本处于极限值。
在此状态下开机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
1.主汽参数的控制,热态开机关键在于主汽初参数的控制,应根据热态机组汽缸温度来决定启动初参数,初参数应比汽缸温度高80--100℃,并有50℃的过热度。
2.提前送轴封,后抽真空,轴封供汽温度保持在200℃左右,利用轴封供汽温度加热汽轮机转子,降低负胀差。
前轴封送高温备用汽源,由于高压前轴封较长,采用高温备用汽源后,对高压转子前轴封轴颈加热效果明显,可降低高压负胀差。
3.保持较高的凝汽器真空,一般保持在-80Kpa左右,冲转后蒸汽流速增加,有利于对高、低压转子的整体加热。
4.采用前轴封高温汽源降高压胀差时,应保持较高的轴封供汽压力,只有当高压负胀差降低-0.8mm时,开机才能成功。
如果投入高压前轴封供汽后,当高压胀差不能降低到-0.8mm时,可采用高压前轴封供汽冲动汽轮机转子的办法,
保持转速60-80rpm,一旦高压胀差回到-0.8mm时,立即冲转汽轮机,以较快的速度使之达到3000rpm。
并列时间要快,应在2800rpm时,开始并列操作,定速3000rpm后,1—2分钟将机组并列,热态开机能够成功。
三、机组甩负荷后的胀差控制
甩负荷后,特别是线路甩负荷后,我厂机组只带厂用运行,此时主汽流量大幅度下降,锅炉安全门动作,主汽温度迅速下降,这种情况下,蒸汽进入汽轮机后对转子冷却快对缸冷却慢,这就引起机组负胀差出现。
如果处理不及时,会使之超过规定值,被迫打闸停机,针对这一情况必须采如下措施:
1.甩负荷的后果是蒸汽参数的变化,此时,锅炉应立即投油助燃,减少给粉量,使安全门回座,同时打开向空排汽门,关小减温水流量,保证汽温、汽压在额定参数下运行,调整稳定后,开始滑参数,保持汽压下降每分钟在0.02—0.05Mpa,汽温下降在0.5℃。
2.甩负荷后汽机带负荷不高,加热器全部停运,低加疏水泵停运、低加疏水倒为逐级自流,(或者是低加停运)汽机运行值班员应迅速解列四段抽汽母管,关闭低加空气门,防止掉真空和冷气进入。
3.甩负荷后锅炉补水量大,除氧器温度下降,以及三段抽汽停运,除氧器压力低,三段抽汽母管压力下降,轴封
供汽压力降低,运行人员应调整轴封供汽压力,防止低压缸漏入冷空气,冷却转子轴颈,空气进入鼓风摩擦引起排气缸温度升高,低压缸负胀差增大。
4.甩负荷后锅炉超压,安全门动作,向空排气门打开,锅炉在减给粉调压过程中汽温下降,甩负荷后各段抽汽停运。
加热器、除氧器温度下降,给水温度降低,炉侧汽温下降,更进一步促使高压缸负胀差迅速增大,应立即切换高压轴封供高温汽源,保证转子冷却不致于过快,利用轴封高温汽源调整高压缸负胀差增大。
5.甩负荷后主蒸汽流量小,主汽温度提温速度慢,汽机联系锅炉排汽降压提温度,汽机开疏水降压,开凝疏门增加主蒸汽流量,提主蒸汽温度至510度以上。
6.在锅炉提汽温的同时,汽机主蒸汽温度达510度以上时,高压缸负胀差稳中回头,应逐渐关下凝疏门,防止高温汽源大流量排入凝汽器,凝汽器冷却不足使排汽缸温度升高。
低压缸负荷胀差增大。
7.为了不使低压缸负荷胀差增大,应正确正常投入后喷雾减温水。
8.甩负荷后锅炉值班人员应设法排汽降压提汽温,解列减温水,并控制汽温在520至535度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