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现代音乐节综述-项筱刚

合集下载

对话叶小纲:谱中国故事,诉思乡之情

对话叶小纲:谱中国故事,诉思乡之情

14 ┸ 面对面对话叶小纲:谱中国故事,诉思乡之情文/本刊记者 陈 雷大气的国家形象。

而这次“上海之春版”的《星光》则通过宋思衡的钢琴演奏与上海歌剧院合唱团的演唱,丰富了艺术形式和感染力。

用叶小纲的话来说,这次演的是一个“静版”《星光》,不加动态声效,纯音乐和人声的配合更加感人。

叶小纲是土生土长的阿拉上海人,童年和少年时期的“上海记忆”十分完整。

二十二岁离开上海,考入中央音乐学院,之后赴美留学,再回国发展,生活和工作的重心没再回到上海。

叶小纲知道本刊是上海文联会刊,代表和面向家乡文艺界,他不无感慨地对记者说,总觉得为上海做得太少,应该再为上海创作些作品!此番参加上海之春,是叶小纲印象中第三次比较重要和深入的参与,之所以决定以个人作品音乐会的形式接下“开幕音乐会”这项重任,也与他上海人的特殊身份和故乡情怀有关。

叶小纲带着世界首演作品衣锦还乡,“上海之春”为他提供了最合适的舞台,他也为“上海之春”打了一个漂亮的“头炮”。

音乐节期间,记者见缝插针地与行程满满的叶小纲进行了一次“老乡”间的对话。

文艺之家和上海记忆记者:今年是您父亲知名作曲刚刚结束的第三十四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开幕仪式上,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著名作曲家叶小纲携手著名作曲家吕其明和演奏家黄蒙拉,老中青三代音乐人,共同开启了本届音乐节的开幕装置留声机。

随后,《中国故事——叶小纲作品音乐会》奏响了本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的序曲——音乐会中,交响组曲《敦煌》序曲《乐舞》,成为观众、媒体和业界津津乐道的焦点,因为有着“名家作品”“世界首演”的心理预期,也因为现场充满画面感、舞蹈性十足的旋律使观众得到了充分的审美享受和精神满足。

《峨嵋》和《悲欣之歌》等作品也呈现出祖国各地丰富多样的地域文化特征。

《峨嵋》由黄蒙拉演奏小提琴、胡胜男担任打击乐手,它是叶小纲多次前往峨眉山采风后,受到山水风貌和人情风土的启发而创作的。

《悲欣之歌》的创作灵感则来自李叔同最著名的作品《悲欣交集》,此番通过低男中音沈洋的演绎,诗歌仿佛长上音乐的翅膀,成为介乎中国传统声韵与西洋音乐间的一种“歌谣”。

中国户外音乐节运营模式研究

中国户外音乐节运营模式研究
第二章 中国户外音乐节运营模式的形成 ......................................................... 11 第一节 户外音乐节运营模式研究理论基础 ................................................... 11 一、产业价值链理论 .................................................................. 11 二、音乐产业价值链 .................................................................. 11 三、重塑音乐产业价值链 .............................................................. 12 第二节 户外音乐节的生态环境 ............................................................. 13 一、社会环境:城市化提供发展土壤 .................................................... 13 二、政策环境:鼓励举办户外音乐节 .................................................... 14 三、经济环境:音乐产业的利基市场 .................................................... 14 四、科技环境:技术媒介产生的影响 .................................................... 15 第三节 中国户外音乐节运营模式的基本类型 ................................................. 15 一、专业化连锁型..................................................................... 16 二、旅游及城市品牌型 ................................................................ 16 三、音乐+产业驱动型 ................................................................. 18

2010年10月北京音乐厅演出资讯

2010年10月北京音乐厅演出资讯

/提 琴 J 、 小提 琴 中提 琴 大提 琴
票价
: 李伟纲 二 宫绫野 : 蒋逸 文 珍 妮特 ・ 应 : 李宏 纲 菲 利普 ・ 应 : 古拉斯 ・ 瓦拉斯 大为 ・ 尼 塔 应
10 105 0 0元 5
官方 网站 : WW.j o c rh l c 售 票热线 : 6 5 0 6 6 0 5 1 演出业 务 : 6 5 8 2 6 0 4 1 W bc n e ta1 n . 6 0 7 0 6 5 8 2 6 0 5 1 6 5 0 2 ( 一次性 购票 满 2 0元 ,音乐 厅将为您 提供 四环 以内免费送 票服务 ) 0
海盗 角 斗士 等 电影原 声音 乐 指挥 : 焘 范 演奏 : 国广播 电影 交响 乐团 中 票价 8 05 03 02 0 1 01 0元 8 8 8 8 8 O 1 0月 6日 星 期三 1 :O 3 9 千与干 寻— — 久石 让 ・宫崎骏 动漫视 听 大型交 响音 乐会
1 0月 5日 星 期 二 1 3 O 9: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钢 琴 陈萨 票 价 : 5 0 O元 1 O 1O 5
1 0月 1 4日 星期 四 1 :0 93 爵 士风—— 肯 尼 ・ 瑞特 四重奏 音 乐会 加 萨 克斯 : 肯尼 ・ 加瑞 特 钢琴 班 奈特 ・贡 扎拉斯 低音 提琴 : 奈特 ・ 维斯 里 鼓 手 奈 斯安 ・韦伯 二 胡 王 楠 票价 :1 0 0 5 1 0 O元 5 1 0月 1 8日 星期 一 1 :0 3 9 克里 斯托 弗 ・ 霍格伍 德与 广州交 响乐 团 音 乐会 小提 琴 :文薇 大提 琴 : 马新桦 双簧 管 : 陈挚 巴松 葛伟诺 演 奏 : 州交响 乐团 广 指 挥 克里 斯托 弗 ・ 霍格伍 德 票价 : O 0 0元 1 1 O 5 5 1 0月 2 5日 星期 一 1 3 9:0 保罗 ・ 梅耶 与上 海 四重奏室 内乐音 乐会 单簧 管 : 罗 ・梅耶 保 / 提 琴 : 伟纲 J 、 李 /提 琴 : J 、 蒋逸文 中提 琴 : 宏纲 李 大提 琴 : 古拉 斯 ・ 瓦拉 斯 尼 塔 票 价 1 0 O 0元 1 0 5 5

国庆长假跃动音乐之旅

国庆长假跃动音乐之旅

国庆长假跃动音乐之旅国庆长假即将来临,许多人计划出游放松心情,放飞压力。

而其中一个备受欢迎的选择是参加音乐节,享受动感的音乐和欢快的氛围。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索国庆长假期间可以参加的几个炙手可热的音乐节,为你带来一个跃动的音乐之旅。

1. 花漾国际音乐节第一个介绍的音乐节是花漾国际音乐节。

花漾国际音乐节是中国首个集音乐、艺术、科技于一体的综合音乐嘉年华盛典。

每年国庆长假期间,它在中国不同的城市举办,吸引了大量的音乐迷。

音乐节上,你可以欣赏到来自世界各地的知名DJ和音乐人的精彩表演。

此外,音乐节还设有各种艺术展览和科技展示,让参与者在音乐的享受之外,还能感受到艺术和科技的融合。

2. 星语时代音乐节第二个推荐的音乐节是星语时代音乐节。

星语时代音乐节是国内知名的主题音乐节之一,以其舒缓的音乐和放松的氛围而受到广大音乐爱好者的喜爱。

音乐节通常在远离城市喧嚣的郊外举行,为参与者提供了一个远离喧嚣的天堂。

在这里,你可以躺在草地上,欣赏来自不同地区的音乐人演奏的舒缓音乐,尽情放松身心,享受大自然的美妙。

3. 心动音乐季第三个推荐的音乐节是心动音乐季。

心动音乐季是国内最大的户外音乐节之一,每年国庆长假期间在中国某个特定城市举办。

音乐节聚集了大量国内外的音乐人和乐团,为观众们带来了一个音乐的狂欢盛宴。

在音乐季上,你可以听到来自不同音乐风格和流派的精彩演出,从摇滚到流行,从电子音乐到民谣,无所不包。

与此同时,音乐季还设有各种户外活动和美食摊位,让你在音乐之余,还能尽情享受美食和户外运动的乐趣。

4. 跨界音乐嘉年华最后一个推荐的音乐节是跨界音乐嘉年华。

跨界音乐嘉年华是一个集各种不同风格音乐于一体的综合性音乐盛典。

在国庆长假期间,它在中国某个城市举办,吸引了众多音乐迷的关注。

音乐嘉年华特点是将各种音乐风格进行跨界融合,呈现出别具一格的音乐体验。

这里有摇滚与流行的碰撞,电子与古典的交织,甚至还有民谣与嘻哈的融合。

在音乐嘉年华上,你可以领略到各种不同音乐风格的魅力,刺激你的听觉感受。

探析小学古典音乐“国风”曲目的赏析教学

探析小学古典音乐“国风”曲目的赏析教学

探析小学古典音乐“国风”曲目的赏析教学作者:杨素洁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下)》 2019年第12期杨素洁摘要: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古老国度,其音乐的发源也是十分久远的。

在我国古代就有《高山流水》《百鸟朝凤》《十面埋伏》等曲目,它们承载着一个时代的记忆,也凝聚了中华民族对歌曲的热爱和表达之情,是一种优秀的传统文化。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通过指导学生欣赏这种独具“中国风”的古典曲目,可以有效激发儿童的音乐审美兴趣,让传统文化在这一时代青少年儿童的身上得到继承和弘扬,落实素质教育改革。

关键词:“国风”曲目;音乐欣赏教学;古典音乐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9)12-0010所谓“国风”,指的就是“中国风”。

对此,《中国风音乐史》中明确解释:“中国风”就是“三古三新”,即古诗词、古文化、古旋律以及新唱法、新编法和新概念。

比如,如今较为流行的中国风歌曲《青花瓷》《新贵妃醉酒》《庐州月》等,都是通过结合古典文学和音乐元素将“中国风”的亮点很好地展现了出来。

本文也将从小学音乐教材中入手,选取一些合适的歌曲,以鉴赏教学的方式,指导儿童品味浓浓的“中国风”,传承古典音乐的魅力。

一、指导小学生赏析古典“国风”曲目的重要意义现阶段,人们的生活节奏变成为“快餐式”消费,古老的优秀文化几乎无人问津,更多的人喜欢接触西方文化,尤其是我国的青少年一辈,大部分时间都被国外网络游戏或者是生活节日占据,这种崇洋媚外的风气应当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

对此,有很多人意识到了传统优秀民族文化的传承危机。

而作为陶冶情操的音乐科目虽然不在硬性考试行列,但是对于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传承古典音乐能力以及弘扬中国优秀文化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实施意义。

故而,小学音乐教师万不能妄自菲薄,轻视小学音乐教学。

二、以小学音乐课堂为平台,指导学生赏析中国风曲目在实施“国风”曲目的音乐欣赏教学指导前,首先小学音乐教师需要对现如今使用的小学音乐人教版教材实施整体总结和研读,然后从中选择合适的、开放性、审美性强的歌曲曲目,用以启发学生多角度欣赏和直观感知的基础材料。

十年盛放+融合回归——2012北京现代音乐节综述

十年盛放+融合回归——2012北京现代音乐节综述

北京现代音乐节发起人叶小纲 与茱莉亚音乐学院作曲系主任比瑟分享了彼此创办音乐节的 经验以及多媒体与交响乐相结合的发展现状。帕来提出今后 的创作趋势必将朝着开放式和跨越式方向发展。恩玖着重介 绍了德国音乐节的举办情况:德国划分的十个文化区域都拥 有各自鲜明的文化特色.同时各音乐节资源又是互通的。这 使得德国的音乐节既有各自的区域色彩又不失国家民族风格 的统一。北京现代音乐节通过十年的风雨历程,已经成为国 际化、多元化的世界一流音乐盛事。她不仅是北京这座城市 的文化名片,更是中国音乐文化的代表。我们同样可以借鉴 德国的方法,更多地将音乐节与我国多民族多文化的特色结 合起来.展现我们丰富的文化背景。 同时。参会嘉宾还对各自音乐创作理念以及音乐作品进 行了交流。瞿小松介绍了个人乐队作品的创作理念,他认为 音乐应该倾向于简约,因为复杂的创作会削弱音乐本身所具 备的正能量。周龙着重分析了其获得2010年美国普里策大奖 的现代歌剧《白蛇传》的创作过程及中西文化融合的创作手 法。帕来从哲学的角度分析了哲学与音乐的关系。陈怡表达 了音乐的生命力源自听众的交流与倾听.叶小纲把音乐的存 在和消逝比拟为生命循环的过程,比瑟也用“无生命无音 乐,无音乐无生命”高度概括了生命与音乐的关系。唐建平 的观点富有历史性、时代性和开放性。他认为现代音乐的发 展应该具有向前的、开放的观念。寻找有意义的音乐素材。
1个部分构成,每部分都有独立的标题。运用女高音和通俗
女歌手的演唱以及若隐若现的竹笛演奏,暗喻天上和人间的
两种境地。采用中文、梵文和英文混合,构成美丽流畅的音 乐铺陈。作曲家运用了多种媒介综合的手法.通过舞蹈、声 乐以及器乐共同演绎了佛教对生命的关爱,宣扬人性的美好 与善良。 北京现代音乐节自创办以来,一直致力于青年作曲家的 培养。本届音乐节也举办了为鼓励优秀青年作曲家的专场音

传神再现——现场录音推介:一个人的音乐会

传神再现——现场录音推介:一个人的音乐会

的机 会 。在 专 辑 《 献 》上 市 后 , 芭托 莉 祭
照 例 奔 赴世 界 各 地 举办 同名 音 乐会 , 以期 推 广 这部 作 品 。 这一 系列 音 乐 会 以 “ 阉人 歌 手 的 艺术 ” 为 附标 题 ,从 阉人 歌 手 最 活 跃 的地 点 、 同时 也是 巴洛 克 歌剧 与 声 乐 重 镇—— 意 大利 为 起点 向外辐 射 。DE C C A专
外 景 部 分结 合 起来 ,外 景 选在 意 大 利著 名
的卡 塞 尔塔 皇 宫 及公 园 拍 摄 ,这 是 获得 联
涯 的颠 峰 时 期 ,在 国际 音 乐 舞 台上 纵 - 情挥
洒 着 天 才 的 光芒 。 随 着 艺 术修 养 的 日益 深
厚 ,芭 托 莉 对复 兴 古 典 美 声传 统 的 愿 望也
任 演 奏顾 问 ,加 上丰 厚 的经 济 背景 条件 作
为后 盾 ,他 们在 很 短 的 时间 内 就积 累 了 丰 富 的演 出 曲 目,并 且 建 立 了出 色 的合 奏水 平。 2 0 年9月4日,该 团现任 音 乐 总监托 07
这 位 乐 坛 新 秀率 领 委 内瑞 拉 西 蒙 ・波利 维
合 国 教科 文 组 织 又 与 影 片主 题 相契 合 。 影 片 收入 亨 德 尔 、波 佩 阿 、吉 亚 科梅 利 、 阿拉 利 亚 、
变得 日益强 烈 。2 1 0 0年 ,她 将 目光 投注 于 阉人 歌 唱 家 叱 咤风 云 的 巴 洛克 时 代 ,推 出
场 欣赏 音 乐会 所必 须花 费 的代价 ,这真 是何 乐 而不 为啊 !
奏 音 乐 的现场 大 致可 分 为两 大类 :一 类是 非专 门 为演 奏音 乐而 设计 的 建 筑 物 , 另 一 类 是 专 为 演 奏 音 乐 而 设计 的 ( 括 多 功 能 的会 包 场 ) 许 多 非专业 的表演 场所 ,现场 音效 极差 ,回声 交 叉重 叠 ,混 。

感悟现代音乐真谛——记第三届北京现代音乐节

感悟现代音乐真谛——记第三届北京现代音乐节

的空间。每个时代每个社会嘟
是 全世 界所共 通 的。对现 代音 派还 是非 学院派 ,我 们现在 要 野 。我 们把舰. 的音 乐类型 包 存
受 习惯 的 音 乐理 念和 发展 道路 。只 有 充 分结 合 并利 用我们 自有 的传 统 音 乐 文化 ,我 国 的 现 代音 乐才 能得 到 更好 的发 展 ,在 世界 艺术 之林 站 有一 席之 地 。
王次 熠 ( 央 乐 院 中 音 学 院
办的现 代音 乐 节其初衷 是 为 了
出 差距 。也 让 来 自世 界 的音 乐 家 和 中 国
专 家 学者 齐 聚 北京 ,就 音 乐 创作 、教 学、 演 出的若干 问题 进 行探 讨 ,这 无疑 对 构建 良好 的 国 际音 乐对 话平 台有 着 积极 的作 用。现 代
音 乐 能够 以 本 民族 文化 为依托 ,广 泛吸 取 国 外成 功 的 音 乐经 验 ,探 索 符合 大众 审 美和接
伽 美 兰 音 乐 则 是 来 自海 外 的原 生态 音 乐 。 弓进 I
原生态音乐 的概念是现代音 乐节扩大全 方位 音
乐 品种 的 一 次 尝 试 。
20 / .T IH N 台声 6l 0 67 ASE G
维普资讯
演出大师级 当代音 乐作 品 是北京
机地融合 。来 自广东歌 舞剧院经过现代编配的
广 东音乐 《 南变奏 》 岭 ,则让 底蕴 深厚 的广东 音乐耳 目一新 ,演出的全 部都 是他 和他 的十几 位学 生被命题 根据 广东音乐 元素创作 出来 的 , 其 中尤其 以邹航 的 《 佛跳墙 》最为精彩 和妙 趣 横生 仅仅是乐 队全体跟 着音 乐~遍遍 念出的 佛 … …跳 ……墙 ”三个 字 ,就韵 味十足 而 本次现代音乐节上演 出的印度 尼西 亚巴厘 岛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音乐的锣鼓——写在“北京现代音乐节”六周年之际项筱刚2009年5月26日由中央音乐学院主办的第六届北京现代音乐节在北京圆满落下帷幕。

至此,北京现代音乐节已经不知不觉走过了六个春秋。

六年里,现代音乐节通过委约创作、公开演出、专题讲座、名家教学和主题展览等方式,将“现代音乐”这个原本属于作曲家将自己关在艺术的象牙塔里“孤芳自赏”的“小众”艺术,逐步拓展为越来越多的社会力量开始关注、参与、欣赏现代音乐,使得现代音乐“曲高和寡”的局面发生转变——开始呈现出“曲高和不寡”的端倪,并在国内外乐坛产生了深远而积极的影响。

这或许是现代音乐节的发起者和组织者在创办之初所没有预料到的。

一、现代音乐的土壤迄今为止,中国专业音乐发展不过八十余年的历史。

相比之下,中国现代音乐的历史至多有六十年之久。

六十岁对于一个人来说,已经步入“暮年”,但对于一门艺术和一项事业来说,显然才刚刚起步。

面对一个有着十三亿人口的泱泱大国,幻想着在短短数十年里将大部分人培养成能够洗耳恭听现代音乐,实在是一个美丽的梦。

然如果能够静下心来,扎扎实实、有的放矢地先培育出一片可以让现代音乐茁壮成长的土壤,以便在不久的将来形成燎原之势,确是一件有百利而无一害的事情。

北京现代音乐节已经、正在做的就是这件事情。

早在现代音乐节于2004年创建之前,中央音乐学院便率先组建了一支队伍——“中央音乐学院新音乐团(Ensemble Eclipse)”。

尤其是自现代音乐节创办以来,该团一直是音乐节舞台上一支活跃的生力军,并于1996年为德国Wergo 唱片公司录制了《马九匹——来自中国的新音乐》,使得中国现代音乐的声音开始传入国际乐坛。

作为中国现代音乐的另一支力量的代表,上海音乐学院亦组建了自己的现代音乐表演队伍——“上海新室内乐团”,并于2004年“首届北京现代音乐节”上以一个群体的面貌——“上海新室内乐团音乐会”出现。

在此音乐会上展演的七部作品的作曲家分别20、40、50、60、70年代生人,彰显上海乃中国现代音乐半壁江山的风貌。

值得一提的是,参演的全部作品均为“北京首演”,其中除了杨立青的《唐诗四首——为女高音、钢琴与打击乐》(1981)外,其余六首作品全都是近十年内的创作,使得该团和“中央音乐学院新音乐团”成为此次现代音乐节上两个令人瞩目的焦点。

尤其是老作曲家朱践耳,以耄耋之龄展示了自己的《玉——为琵琶与四重奏》(1996),在表现出其一贯的严谨和探索之精神的同时,也不禁令人感慨“现代音乐”绝非“追赶时代潮流”的中、青年作曲家的专利。

很显然,既为“小众”的艺术,现代音乐要想赢得“大众”的青睐和支持,首先必须为自己寻找到一块基石——名家名作。

在历届现代音乐节上,组办方推出了若干部中、外作曲大家的经典作品,在重温历史、输入信息、提供参照等方面,均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中不少中外作曲家的作品由异国的乐团和演奏家担任二度创作,这本身也标志着“北京现代音乐节”的“国际化”特色。

在参演的外国现代音乐作品中,有中国音乐界熟知的(法)莫里斯·拉威尔(Maurice Ravel)《马达加斯之歌——为长笛、大提琴、女高音与钢琴》(2004年)、(法)皮埃尔·布列兹(Pierre Boulez)《节奏》(2006年)、(奥)阿诺尔德·勋伯格(Anorld Schoenberg)《南方的玫瑰》(2007年)、(匈)乔治·里盖蒂(Gyorgy Ligeti)《为100个节拍机而作的交响诗》(2008年)等。

由于“近水楼台先得月”之故,中国作曲大家的作品毫无争议地成为现代音乐节的主流,一批近年来在国际舞台上比较活跃的华人作曲家成为音乐节上人们竞相关注的焦点,如2004年推出的高为杰《韶Ⅱ》(1996)、秦文琛《唤凤》(1996)、张小夫《吟》(1988-2001);2005年推出的谭盾的《六人协奏曲》、唐建平的《音乐的奉献》和刘索拉的《生死庆典》;2006年推出的叶小纲《我遥远的南京——为大提琴与乐队而作》(2005)、陈其钢《京剧瞬间》(2000)、贾达群《响趣——为五位中国打击乐演奏家而作》(2004)、郭文景《炫——为六面锣而作》(2003);2007年推出的叶纯之《舞剧<香港往事>组曲》(1997)、关峡交响幻想曲《霸王别姬——为筝、箫、女高音与乐队而作》(2006)、瞿小松《寂》(1990);2008年推出的叶小纲《西藏之光》(2001)、《和平祭》(2007)、温德青《悲歌——为京剧韵白与三个打击乐而作》(1994);2009年推出的叶小纲、邹航《星光——为钢琴而作》(2008,2008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委约作品)、“秦文琛室内乐专场音乐会”、杨青《鸽哨——为笙与打击乐而作》(2009)和董葵《微型乐章5-8》(2003)等。

其中,2005年推出的谭盾《六人协奏曲》、唐建平《音乐的奉献》和刘索拉《生死庆典》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谭盾的《六人协奏曲》以“谭盾式”的富有节奏感的“7,6,5,4,3,2,……1”的人声,融思索、趣味和新颖于一体;唐建平的《音乐的奉献》借鉴了巴赫同名钢琴曲的标题和主题开始部分的五个音,构筑了一部给演奏者的炫技、欣赏者的想象留下巨大空间的作品;而刘索拉的《生死庆典》以刘索拉的人声与古筝、琵琶、打击乐的乐声相交织,突出了节奏变化和祭祀风格,且试图以刘索拉顶礼膜拜的行为艺术帮助人们来理解音乐,从而让听众与乐队形成互动,最终使得听众能够参与到音乐中,并与音乐家进行深层次上的音乐交流。

也许是见多不怪的原因,该年音乐节上的听众对刘索拉的作品并没有表现出过多的惊异或激动,而是平静地面对,这或许就是举办现代音乐节的重要意义之一吧。

有了立足的基石,现代音乐才能够迈出稳健的步伐前行。

然而,一项事业仅有“基石”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还需要给予必要的“延续”,而延续的最好方式就是不遗余力地推出新人新作。

在历届现代音乐节中,几乎每一届都不失时机地力挺一批青年作曲家的探索性作品,其中既有海内外各大音乐学院的青年教师的作品,如董立强《风入松歌——为男低音、埙与筝》(2004)、高平《遥远的声音》(2004)、梁雷《平行动——为管子与笙》(2007)、龚晓婷《钢琴独奏:金栗》(2007)、徐之彤《词韵》(2007)、陈岗《无题》(2008)、常平《青瓷》(2008)、邹航《醉舞金刚——为室内乐而作》(2009),也有时为作曲专业的各级在读学生的习作,如黄若《<分歧>——为五位演奏员而作》(2005)、王斐南《非不-半边“悲怀”-新五架头》(2006)、田蕾蕾《深玫瑰色叹息》(2006)、米久单增《西藏圣歌——为女高音、合唱与室内乐队而作》(2009)和杜薇《弥——为琵琶、竖笛与打击乐而作》(2009)等。

尤其是2006、2007年连续两届现代音乐节都着重推出了两场新人新作专场音乐会——“花样年华——25岁以下作曲家音乐会”(2006)和“秋山鸣——花样年华音乐会”(2007)。

这两届的“花样年华”系列音乐会,作者为清一色的80后,几乎全部是中央、上海等音乐院校的学生。

其中,部分作者继续活跃于后两届现代音乐节,如中央音乐学院的刘立、上海音乐学院的霍霏霏等。

伴随着“花样年华”系列音乐会,音乐节组织方还于2008、2009年分别举办了“全国音乐院校学生作品现场演奏及点评”(2008)、“首届中国艺术院校作曲学生辩论赛”(2009)。

前者邀请了秦文琛、Jack Body、杨立青、高为杰、陈怡、范哲明、王宁、杨青、韩兰魁、房晓敏等专家对来自中央、上海、中国、沈阳、四川、星海、天津等音乐院校的作曲专业学生的习作现场点评,形成了活跃、快捷的教学互动;后者通过10所高校历时5天的13场辩论,紧紧围绕着“十二音体系对于音乐发展,是否起到了推动作用?”、“在严肃音乐创作过程中,作曲家是否要迎合听众的喜好?”等辩题展开唇枪舌战,为这些未来作曲家们的创作实践搭建了初步理论探究和思辨的舞台。

二、“小众”和“大众”中国古代“俞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告诉我们:即使是小众的音乐也一定有她的知音存在。

不同的是,俞伯牙之所以后来摔琴断弦、永不抚琴是因为钟子期驾鹤西去。

而今天的现代音乐当然不会把繁衍、发展的全部希望寄托在某一个具体的“知音”身上,当然也就不大可能导致“大音希声”的结局。

然这个脍炙人口的故事倒是提醒了我们——应重视现代音乐的受众群体,努力使此“小众”艺术在“大众”中找到更多的知音,确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六年来,北京现代音乐节从未放弃对“大众”这个受众群体的争取和普及,这一点在2009年表现的尤为突出。

在此届音乐节上,组办方重点通过叶小纲的钢琴协奏曲《星光》(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作品)、陈牧声的《牡丹园之梦》、叶小纲的《最后的乐园》,尝试将现代音乐推向社会和大众。

其中,以根据叶小纲《最后的乐园》改编的同名芭蕾作品尤甚。

《最后的乐园》原为作曲家于1993年为小提琴与交响乐队而作的一部“纯音乐”作品,后被芭蕾编舞大师罗兰·佩蒂(Roland Petit)听后誉为“音乐很迷人,我突发灵感”1,于是便有了这部大型双人舞作品。

此改编后的芭蕾作品在保留原纯音乐作品带有中国安徽民间“山歌”动机和节奏的律动变化的基础上,一扫现代音乐作品的抽象性,通过舞蹈演员的肢体语言,赋予了作品一定的视觉效果,使音乐的理解空间变得具象,大大缩短了大众和“现代音乐”之间的接受距离,可谓现代音乐和芭蕾艺术之间一次成功的“跨界”和“嫁接”,也为日后中国现代音乐的大众化探索摸索出了可贵的创作经验。

此外,2007年现代音乐节推出的“诗歌美文朗诵音乐会”和“韩小明圆号重奏音乐会”也给笔者留下了较深刻的印象。

“诗歌美文朗诵音乐会”是现代音乐“大众化”的又一个有益尝试,使得大众在欣赏现代音乐时可以借助“诗歌”这个文学拐杖找到理解的依据,如《望月》(国风词、叶小纲曲)、《我以前不是这样》(李肇星词、张帅曲)和《春天是我们的》(陈晓光词、王笛潼曲)等。

而1《罗兰·佩蒂的话》,《2009北京现代音乐节》第72页。

“韩小明圆号重奏音乐会”的节目单内容2和韩小明的大师身份使得2007年的“北京现代音乐节”悄然传达出两个信息:1、任何一部“古典作品”在其所属的时代也是“现代作品”,在“现代音乐节”上适时推出“古典作品”有向“古典音乐”借力推广“现代音乐”的意义,从而达到扩大“现代音乐”受众群体范围的作用。

2、比起2004年“首届”而言,2007年的“第四届”已有足够的“底气”邀请到一流的演奏大师参与其中,无形中提升了北京现代音乐节的“国际地位”。

难能可贵的是,社会各界和政府高层的关注,使得北京现代音乐节的社会影响进一步扩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