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综述 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上篇 综述
思考
如何理解 “半殖民地半封建 社会”这一概念?
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上篇 综述
2、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
(1)资本-帝国主 义侵略势力不但逐 步操纵了中国的财 政和经济命脉,而
且逐步控制了中国
的政治,日益成为 支配中国的决定性
力量。
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上篇 综述
(三)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与殖民扩张
政治 经济 外交 文化 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 开展工业革命,资本主 义工商业发达 殖民扩张 文艺复兴启蒙运动
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上篇 综述
思考
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
通过鸦片战争前夕中国与世界 的比较,分析欧美资本主义国家 为什么要不断对中国进行侵略。
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社会性 质及其基本特征?
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三)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动
1、地主阶级的变化
地主阶级仍掌握国家 政权,但发生了一些 变化:第一,军功地 主的兴起;第二,城 居地主大量出现;第 三,许多地主兼营工 商业。
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上篇 综述
2、农民阶级在近代 中国的地位
上篇 综述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 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 (2)中国的封建 势力日益衰败并同 外国侵略势力相勾 结,成为资本 帝国主义压迫、奴 役中国人民的社会 基础和统治支柱。
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上篇 综述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 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 (3)中国自然经济的 基础虽然遭到破坏, 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 根基即封建地主的土 地所有制依然在广大 地区内保持着,成为 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民 主化的严重障碍。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大纲(2018修订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大纲系、部:政治理论课部天津财经大学珠江学院教务部天津财经大学珠江学院本科教学系列教学大纲《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大纲(2018年修订)天津财经大学珠江学院政治理论课部2019年3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编写时间:2007-9-5 主要内容:➢课程说明➢教学目的与要求➢课程内容概要➢教学方法➢考核评价➢教学大纲➢参考资料➢实践教学课程说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宣传部和国家教育部规定的高等学校学生必修的基础教育课,该课程主要内容包括从鸦片战争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期期间的历史,如近代中国的演变与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农民群众斗争和封建王朝的自救、资产阶级的改良与革命、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和中国革命的新局面、中国革命的探索、全民族的抗日战争、人民解放战争与新中国的诞生、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开展、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与开辟等等。
通过对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规律的总结,帮助学生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本课程面向全校学生开设,采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18年版)。
本课程3学分,48学时,包含36理论学时,12实践课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讲授19世纪中叶以来的近现代历史,了解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入侵中国及其与中国封建势力相结合给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了解近代以来中国所面临的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项历史任务;了解近代以来中国的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而进行的艰苦探索、顽强奋斗的历程及其经验教训;联系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国内外环境,了解中国人民走上以共产党为领导力量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怎样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怎样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紧密结合中国近现代的历史实际,通过对有关历史进程、事件和人物的分析,提高运用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分析历史问题、辨别历史是非的能力。
《我国近现代史纲要》2018年版复习重点

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18版复习重点 2018.6.22凌晨一、考试题型多选简答题论述题二、复习重点上编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1840-1919)本编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二)西方列强入侵与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3、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动(工人阶级、资产阶级的形成等)(1)旧的阶级:地主阶级、农民阶级(2)新的阶级:中国资产阶级、工人阶级。
中国资产阶级的来源主要由一些买办、商人、地主、官僚投资新式企业转化而成。
构成比较复杂。
其中有一部分是官僚买办资本家。
另一部分是民族资产阶级。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特点:(1)分作上层和中下层。
(2)两种特点和双重性格。
一方面受帝、封压迫,一定条件下可以参加反帝反封的革命或保持中立。
另一方面,因力量薄弱,与帝、封有千丝万缕联系,斗争中缺乏彻底性。
(3)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在政治上表现出两面性,有矛盾、斗争的一面,又有依赖、妥协的一面。
民族资产阶级不能引导中国民主革命走向胜利。
(三)近代中国的基本矛盾和面临的主要任务★1、两对主要矛盾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前一对矛盾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两对矛盾的关系:不同时期呈现不同的状态,如有时民族矛盾是主要解决的对象。
如历次反侵略战争和义和团运动。
有时呈现出阶级矛盾为主要矛盾,如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和辛亥革命。
有时二者勾结一道,如镇压太平天国农民运动。
★2、两大历史任务及其关系(革命与现代化的关系)两大历史任务: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富裕。
这两大历史任务的关系:①是互相区别又互相紧密联系的。
②两大任务的主题、内容与实现方式不一样,前一个任务是从根本上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统治秩序,改变落后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后一个任务是要改变近代中国经济、文化落后的地位和状况,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中国现代化。
③前一个任务是为后一个任务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后一个任务是前一个任务的最终目的和必然要求。
2018年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提纲(综述)

▶综述 风云变幻的八十年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一)灿烂的中国古代文明 二、外国资本主义入侵与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一)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史的起点特点 ①历史文化从未间断: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②灿烂的古代文明:科学技术、文学艺术、哲学思想、民族英雄、革命英雄③中外文化交流融合社会特征经济 ①以家庭为单位并与家庭手工业结合的小农经济是基本生产机构 ②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要地位,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 ③所有权高度集中,经营权极端分散,极低的社会分工④农民没有任何政治权利,被征收苛捐杂税和摊派徭役,生活极端贫困,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矛盾尖锐⑤地主、商人、高利贷者常常结合起来;皇帝、贵族、官僚、一般地主拥有大部分土地政治 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统治人民,监督官员文化 以儒家思想为核心,后与佛教、道教互相吸收、融合,法家的严刑峻法社会 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制度,核心是宗教家长制,突出君权、父权、夫权意义 ①巩固和维系中国封建社会的稳定和延续,并出现了一些盛世:汉代文景之治、唐代贞观之治、开元之治、清代康雍乾盛世②使其进程缓慢、迟滞,造成不可克服的周期性的政治经济危机:闭关锁国,危机四伏世界概况①多国的资产阶级革命的进行,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16-18世纪,荷兰(尼德兰革命,1581建国)、英国(1640-1688资产阶级革命)、美国(1775-1783独立战争)、法国(1789-1794资产阶级革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建立资产阶级政权②18世纪中叶-19世纪中期的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建立起来(工场手工→大机器生产)③至19世纪3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强国是英、法、美,在此期间沙皇俄国不断进行对外扩张政策,19世纪40年代势力范围达新疆和东北;19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本、德国加入侵华行列④鸦片战争前,除了资本主义宗主国,还有独立国家(中国、奥斯曼帝国)中国社会①周秦-1840鸦片战争前:独立的(主权)、完整的(领土)、比较纯粹的(无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封建社会,期间,唐宋(7-12世纪)科技大发展②清代中期逐步衰落,商品经济缓慢发展,产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15-16C )设问:为什么商品经济仍然可以缓慢发展?①即使相互对立,自然经济仍然要商品经济作为补充②一定数量的自耕农经济和农民家庭副业的存在,有利于商品发展影响 ①割占香港岛,破坏中国领土主权的完整②外国船舰在领海航行,破坏领海主权③外国人的领事裁判权,破坏了司法主权④协定关税,破坏关税主权起点原因①开始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两半的界定①半殖民地:一个国家,名义上独立,而实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受到外国资本主义或资本主义的控制②半封建:在外国资本主义、帝国主义侵略、刺激下,封建社会在一定程度上解体,产生了资本主义因素,但仍然保持着封建判前制度设问一:为什么成为半殖民地的中国?①鸦片战争以后,资本-帝国主义列强通过发动侵略战争,强迫中国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破坏中国的领土主权、领海主权、关税主权、司法主权等,并一步一步地控制中国的政治、经济、外交和军事。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18版_复习重点

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18版复习重点 2018.6.22凌晨一、考试题型多选简答题论述题二、复习重点上编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1840-1919)本编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二)西方列强入侵与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3、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动(工人阶级、资产阶级的形成等)(1)旧的阶级:地主阶级、农民阶级(2)新的阶级:中国资产阶级、工人阶级。
中国资产阶级的来源主要由一些买办、商人、地主、官僚投资新式企业转化而成。
构成比较复杂。
其中有一部分是官僚买办资本家。
另一部分是民族资产阶级。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特点:(1)分作上层和中下层。
(2)两种特点和双重性格。
一方面受帝、封压迫,一定条件下可以参加反帝反封的革命或保持中立。
另一方面,因力量薄弱,与帝、封有千丝万缕联系,斗争中缺乏彻底性。
(3)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在政治上表现出两面性,有矛盾、斗争的一面,又有依赖、妥协的一面。
民族资产阶级不能引导中国民主革命走向胜利。
(三)近代中国的基本矛盾和面临的主要任务★1、两对主要矛盾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前一对矛盾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两对矛盾的关系:不同时期呈现不同的状态,如有时民族矛盾是主要解决的对象。
如历次反侵略战争和义和团运动。
有时呈现出阶级矛盾为主要矛盾,如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和辛亥革命。
有时二者勾结一道,如镇压太平天国农民运动。
★2、两大历史任务及其关系(革命与现代化的关系)两大历史任务: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富裕。
这两大历史任务的关系:①是互相区别又互相紧密联系的。
②两大任务的主题、内容与实现方式不一样,前一个任务是从根本上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统治秩序,改变落后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后一个任务是要改变近代中国经济、文化落后的地位和状况,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中国现代化。
③前一个任务是为后一个任务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后一个任务是前一个任务的最终目的和必然要求。
中国近代史纲要上篇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共38页文档

36、如果我们国家的法律中只有某种 神灵, 而不是 殚精竭 虑将神 灵揉进 宪法, 总体上 来说, 法律就 会更好 。—— 马克·吐 温 37、纲纪废弃之日,便是暴政兴起之 时。— —威·皮 物特
38、若是没有公众舆论的支持,法律 是丝毫 没有力 量的。 ——菲 力普斯 39、一个判例造出另一个判例,它们 迅速累 聚,进 而变成 法律。 ——朱 尼厄斯
2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谢谢!
பைடு நூலகம்
40、人类法律,事物有规律,这是不 容忽视 的。— —爱献 生
21、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 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23、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 24、意志命运往往背道而驰,决心到最后会全部推倒。——莎士比亚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18版课后答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18版课后答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18年版)包含:笔记+课后答案本书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18年版,高等教育出版社)的学习辅导书。
共分为11章,每章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复习笔记(含知识框架),总结本章的重难点内容;第二部分为课后习题详解,对该教材的习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答;第三部分为典型题详解,精选部分考研政治和自考真题,补充典型题,并提供了详细的参考答案。
上编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1840—1919)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复习笔记【知识框架】【考点难点归纳】考点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1中国灿烂的古代文明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在几千年的实践探索中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约5000年前,黄河和长江流域等已出现早期文明社会的要素。
(2)中华文明虽历经沧桑,但其历史文化从未间断,一直绵延至今。
(3)中国古代的物质和精神文明灿烂而辉煌。
(4)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人才辈出,涌现出许多政治家、思想家、民族英雄等杰出人物。
(5)中华优秀文化是中华儿女共同的精神基因,也是中华民族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力量。
中华民族古代文明是古代中国人民勤劳、智慧创造的结晶,也是中国各民族各地区文明交融、汇合的产物,又是中外文化交流、互鉴和融合的结果。
2中国封建社会由昌盛到衰落从战国时代到1840年鸦片战争,中国社会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封建时期。
中国封建社会的具体结构,见表1。
表1 中国封建社会的具体结构3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与殖民扩张(1)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16世纪至19世纪初,中国封建社会兴衰更替,而西方资本主义逐步发展、殖民主义势力开始向外扩张。
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标志着世界历史开始进入资本主义时代。
18世纪,英美法等国先后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资产阶级政权,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18世纪中叶至19世纪中叶。
工业革命使大机器生产取代了工场手工业,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三大历史任务)

第一个历史阶段教材的第一至第三章,主要讲述1840年鸦片战争至1919年五四运动前的历史,这是风云变幻的八十年,是近代中国民族民主革命酝酿、准备以及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由封建社会逐步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及其同中国封建势力相勾结,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
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面对着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两大历史任务。
农民阶级、地主阶级统治集团中的“洋务派”、新兴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先后对国家出路进行了探索,但是都失败了。
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开始了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近代中国民族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创立了中华民国。
但是辛亥革命最终还是失败了,中国进入了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国仍然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革命需要新的领导阶级和新的指导思想。
第二个历史阶段教材的第四至第七章,主要讲述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这是翻天覆地的三十年,是中国无产阶级及其先锋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这30年又分为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及国民革命时期(1919年五四运动至1927年国民革命失败)、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至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前夕)、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至1945年8月日本投降)和解放战争时期(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19年的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创立成为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从此,中国革命有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和共产党的领导,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1924年1月,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实现第一次合作,共同推动国民革命新高潮的到来,从广东出发的北伐战争顺利推进到长江中下游地区。
但是,至1927年7月,由于国民党右派的反共分裂以及共产党中央领导机关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国共第一次合作破裂,国民革命失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嘉庆年间的林清攻打紫禁城
这次起义,因为林清攻入紫禁城,震撼极大。 嘉庆帝承认,此乃“汉、唐、宋、明之所未有”。 “从来未有事,竟出大清朝!”
பைடு நூலகம்
(三)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殖民扩张
正当中国清朝衰落之时,欧美资本主义国家迅速崛起。 从 17 世纪到 19 世纪上半叶,英、法、美等国都先后成为资 本主义国家。 鸦片战争的爆发不是偶然的,它是在清朝封建统治面临 严重危机的时刻,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在工业 革命后在全球进行对外扩张、开拓殖民地和海外市场的必然 结果。
清末鸦片馆中吸食鸦片的国人
二、西方列强的入侵与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一)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3、正义的禁烟斗争
林则徐上书道光皇帝:“犹若泄泄 视之,是使数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 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
林则徐虎门硝烟
(1839年6月3日—25日)
二、西方列强的入侵与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二、西方列强的入侵与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一)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3、正义的禁烟斗争 ⑶ 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及教训
◆客观原因:英国综合国力强大:鸦片战争时,英国已 率先完成工业革命,处在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生产力发达, 制度先进,军备优良,战争准备充分。 ◆主观原因:清王朝的腐朽落后:中国处于封建社会末 期,综合国力衰弱,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军备废弛、战 争领导者清朝统治集团战和不定、作战组织指挥不力、用 人不当等,终于导致战争的节节失利。
(一)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3、正义的禁烟斗争 ⑴ 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原因
◆英国资产阶级政府对中国发动武装侵略蓄谋已久;
◆为扭转贸易逆差,急于打开中国市场;
◆1825年、1837年,英国爆发了两次资本主义危机,为 摆脱危机,转移国内人民视线,急于发动一场侵略战争; ◆中国禁烟运动伤及英国利益,1839年6月林则徐的虎门 硝烟成为借口。
(二)中国封建社会由昌盛到衰落
2、中国封建社会的衰落
从17世纪开始,西方主要国家相继进入资本主义社会, 而中国却依然在封建主义道路上缓慢发展,已经落后于世界 历史发展的潮流。 ⑴自乾隆晚期以后,清王朝就开始出现衰败的趋势。 ⑵到嘉庆(1796—1820)年间,整个封建制度已危机四伏, 加速走向衰败的道路。 ⑶鸦片战争前夕,中国政治极端腐败、经济十分落后、国 防非常空虚、人民生活困苦不堪的这种状况,说明清王朝的 统治面临深刻的危机,中国封建社会已经走到了尽头。
综述 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上编: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 (1840—1919)
本讲内容
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世界
二、外国入侵和近代中国 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 三、近代中国的基本矛盾 和面临的主要任务
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世界
(一)中国灿烂的古代文明
1、延续时间最长的中华文明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源远流 长。 在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中华文明是唯一延 续时间最长、未曾中断的文化系统。 既没有经过外敌入侵,又没有自行断裂,这是 任何古代民族都无与伦比的。
1、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
经济特征: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绝对优势地位 政治特征: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
社会特征: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制度
文化特征:以儒家思想为正统
黄炎培在延安与毛泽东的对话
黄炎培问:“我生60多年,耳闻 的不说,所亲眼看到的,真所谓 ‘其兴也浡焉’,‘其亡也忽 焉’,一人,一家,一团体,一 地方,乃至一国,都没能跳出这 周期率的支配力。”
中 国 历 史 纪 年 表
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世界
(一)中国灿烂的古代文明
2、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
⑴ 传统手工业 ⑵ 农学 ⑶ 天文学 ⑷ 数学
⑸ 医学
⑹ 四大发明
马克思评价中国四大发明
“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 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 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
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
•“一部历史,‘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 有,‘求荣取辱’的也有,总之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 中共诸君如何找出一条新路? •毛泽东:我们已经找到了新路,我们能跳出这个周期率。 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起来监督政府,政府才 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一、中国近现代史的内涵与分期
二、西方列强的入侵与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一)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3、正义的禁烟斗争 ⑵ 鸦片战争的进程
◆第一阶段,1840年6月下旬英军封锁珠江口至1841年1 月下旬义律与琦善签订了《穿鼻草约》,历时7个月。 ◆第二阶段,1841年1月27日清政府对英宣战,到5月27 日《广州和约》订立为止,历时4个月。 ◆第三阶段,自1841年8月英军再度进攻厦门开始,至 1842年8月29日签订《南京条约》为止,历时一年。
(一)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2、罪恶的鸦片贸易 (1)英国的鸦片走私
鸦片贸易产业链
停靠珠江水面的走私鸦片的英国趸船
二、西方列强的入侵与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一)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2、罪恶的鸦片贸易 (2)鸦片贸易给中国的危害
◆造成中国社会白银大量外流; ◆清朝统治者更加腐化,更加剧 了国家危机; ◆毒害了国人的身心健康,摧残 了社会生产力。
二、西方列强的入侵与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 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 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 大的杠杆。”
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世界
(一)中国灿烂的古代文明
3、对西方近代产生过重大影响的社会科学
⑴ 传统哲学 ⑵ 文学艺术
⑶ 中国的书法艺术
⑷ 中国的武术文化
一、中国近现代史的内涵与分期
(二)中国封建社会由昌盛到衰落
二、西方列强的入侵与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一)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1、鸦片战争前中英贸易概况 早期的中英贸易中,中国一直出超。直 到19世纪30年代初,出超额每年仍在200- 300万两白银以上。 根本原因:
(1)封建社会自给自足自然经济
(2)清政府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
二、西方列强的入侵与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