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双鸭山一中201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
黑龙江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高三

黑龙江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人教版高三---度双鸭山市第一中学高三语文月考测试题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24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情志是中国古代诗学范畴的概念,是诗歌的内在本质要素。
史传文学的“志”体现在以一字寓褒贬的春秋笔法中,在叙事中蕴含着事理,抒发史官的政治抱负。
“情”表现为史官在书写历史时“发愤著史”,融入自己的心灵感悟,饱含深情。
用诗学范畴的“情志”来研究史传文学,有助于进一步深化对史传艺术本质的认识。
先秦时期,史官掌管祭祀、占卜、记事、典册等一系列国家大事。
这些人知识渊博、地位崇高,不仅担负记录历史的责任,还要向君王谏言、献策,有时还会陷入政治斗争的旋涡中。
史官个人的荣辱成败与国家兴亡是分不开的,他们同其他臣子一样肩负励精图治的使命。
这也就是史官要在史传中表现“志”的原因。
史官在记史时抒发意志,因为他们不仅是历史的记录者,还是历史的参与者。
孔子慨叹:“后世知丘者以春秋,而罪丘者亦以春秋。
”(《史记.孔子世家》)如果是秉笔直书,只是客观记录历史,孔子何以想到后世“罪”他?深层原因还是他在《春秋》中融入了自己信奉的价值观念和伦理道德标准。
这种价值观念并不是作者个人狭隘的主观取向,而是认识历史的一种参照系统。
史传在对事件和人物做点评时,往往会追加一个点评的主体。
这样就将历史事件和人物品评区分开来,不会混为一体,不至于影响史实的客观真实性。
对事件的看法借“君子”“仲尼”等之口表达,实质上是借他人之口抒心中所想。
这样的叙事技巧,既保持了历史的客观真实性,凸显了史学家的公正,也在字里行间暗含了作为一个当局者的态度——史官并不是看客,而是切身为国家兴衰存亡忧心忡忡的正义保卫者。
钱钟书言“史蕴诗心”,史传亦是史官的心灵史。
这一点在司马迁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
尽管一直秉持据事直书的信念,但在司马迁看来,史传不仅是对历史的整理和记录,也是对现实的态度,是体现价值观的一种途径。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高三语文12月月考试题

双鸭山一中2016---2017学年度上学期高三学年月考语文试卷考试说明: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3、要求书写工整,卷面干净,禁止使用涂改带或涂改液等。
第I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所谓六艺乃春秋时固有之学问,先孔子而存在,孔子实未制作之。
但孔子虽未曾制作六艺,而却曾以六艺教弟子。
故后人以六艺为特别与孔子有密切关系,亦非毫无根据。
以六艺教人,并不必始于孔子,据《国语》,士亹教楚太子之功课表中,已有“诗”“礼”“乐”“春秋”“故志”等。
但此等教育,并不是一般人所能受。
不但当时之平民未必有机会受此等完全教育,即当时之贵族亦未必尽人皆有受此等完全教育之机会。
吴王寿梦第四子季札到鲁方能见各国之诗与乐,可见“乐”“诗”各书,在当时乃是极名贵的典籍学问。
孔子则抱定“有教无类”之宗旨,“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如此大招学生,不问身家,凡缴学费者即收,一律教以各种功课,教读各种名贵典籍,此实一大解放也。
故以六艺教人,或不始于孔子;但以六艺教一般人,使六艺民众化,实始于孔子。
以后各家蜂起,竞聚生徒,然此风气实孔子开之。
孔子之讲学,又与其后别家不同。
别家皆注重其自家之一家言,如《庄子•天下篇》所说,墨家弟子诵《墨经》。
但孔子则是教育家。
他讲学目的,在于养成“人”,养成为国家服务之人,并不在于养成某一家的学者。
所以他教学生读各种书,学各种功课。
所以颜渊说:“博我以文,约我以礼。
”《庄子•天下篇》讲及儒家,即说:“诗”以道志,“书”以道事,“礼”以道行,“乐”以道和,“易”以道阴阳,“春秋”以道名分。
此六者正是儒家教人之六种功课。
惟其如此,所以孔子弟子之成就,亦不一律。
《论语》谓:“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pdf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生生不息的人生境界论袁济喜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荀卿论 苏轼 尝读《孔子世家》,观其言语文章,循循莫不有规矩,不敢放言高论,言必称先王,然后知圣人忧天下之深也。
茫乎不知其畔岸,而非远也;浩乎不知其津涯,而非深也。
其所言者,匹夫匹妇之所共知;而其所行者,圣人有所不能尽也。
呜呼!是亦足矣。
使后世有能尽其说者,虽为圣人无难,而不能者,不失为寡过而已矣。
子路之勇,子贡之辩,冉有之知,此三者,皆天下之所谓难能而可贵者也。
然三子者,每不为夫子之所悦,颜渊默然不见其所能,若无以异于众人者,而夫子亟称之,且夫学圣人者,岂必其言之云尔哉,亦观其意之所向而已。
夫子以为后世必有不能行其说者矣,必有窃其说而为不义者矣。
是故其言平易正直,而不敢为非常可喜之论,要在于不可易也。
昔者常怪李斯事荀卿,既而焚灭其书,大变古先圣王之法,于其师之道,不啻若寇仇。
及今观荀卿之书,然后知李斯之所以事秦者,皆出于荀卿,而不足怪也。
荀卿者,喜为异说而不让,敢为高论而不顾者也。
其言愚人之所惊,小人之所喜也。
子思、孟轲,世之所谓贤人君子也。
荀卿独曰:“乱天下者,子思、孟轲也。
”天下之人,如此其众也;仁人义士,如此其多也。
荀卿独曰:“人性恶。
桀、纣,性也。
尧、舜,伪也。
”由是观之,意其为人必也刚愎不逊,而自许太过。
彼李斯者,又特甚者耳。
今夫小人之为不善,犹必有所顾忌,是以夏、商之亡,桀、纣之残暴,而先王之法度、礼乐、刑政,犹未至于绝灭而不可考者,是桀、纣犹有所存而不敢尽废也。
彼李斯者,独能奋而不顾,焚烧夫子之六经,烹灭三代之诸侯,破坏周公之井田,此亦必有所恃者矣。
彼见其师历诋天下之贤人,自是其愚,以为古先圣王皆无足法者。
不知荀卿特以快一时之论,而荀卿亦不知其祸之至于此也。
其父杀人报仇,其子必且行劫。
荀卿明王道,述礼乐,而李斯以其学乱天下,其高谈异论有以激之也。
双鸭山一中2011届高三第一次月考英语试题及答案

黑龙江省双鸭山一中201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英语试题(时间:120分钟总分:15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115分)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满分30分)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7.5分)听下面5段对话。
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
听完每段对话后,你将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
每段对话仅读一遍1.What can we learn from the dialogue?A.The final score was zero-four.B.England team lost the football match.C.The man felt disappointed.2.Where is this conversation probably taking place?A.On the bus.B.At the library.C.At the cinema.3.What drink does the woman prefer?A.Coffee.B.Cold water.C.Tea.4.What’s the man interested in during his free time?A.Playing chess.B.Collecting stamps.C.Nothing but play.5.What do the two speakers do immediately?A.Have a cup of coffee.B.Take a taxi to the woman’s place.C.Make an early start.第二节(共1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22.5分)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自。
每段对话或独自后有几个小题,从每题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
听每段对话或独白前,你将有时间阅读各个小题,每小题5秒钟;听完后,各小题将给出5秒钟的作答时间。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高一语文月考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考试范围:高考范围。
2.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
3.答题时使用0.5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5.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6、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答题卡、草稿纸一并上交。
一、选择题课内部分1.下列各项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A. 竟.自由满载.(zǎi)榆阴.埋.怨(mán)B. 曾.记否彳.亍(cì)笙萧.火钵.(bō)C. 忆往昔.长篙.(gāo)河畔.凌侮.(wǔ)D. 万户侯.颓圮.(pǐ)浮澡.团箕.(qí)【答案】C【解析】【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各项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
本题考查汉字字音和字形的辨析和修改。
该题对于基础知识掌握的扎实的学生来说这样的题并不难,平时要注意识记和辨析。
题中A项,竟.自由(竞)满载.(zài);B项,彳.亍(chì)笙萧.(箫) D项,浮澡.(躁)团箕.(jī)。
故本题选C项。
【点睛】高考字音考查的对象主要有多音字、形声字和异形(包括形似)同音(包括近音)字三种。
由于生活中那些容易读错的字往往也就是高考字音考查的重点内容,因此,归纳出误读的常见类型对我们复习备考是很有帮助的。
同时。
针对每一种误读类型,我们都要采取积极的措施,从而能够有的放矢地掌握好字音这个考点。
字音的误读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1)把多音字的甲音误读成乙音。
(2)形声字类推偏旁引起误读。
(3)习惯误读字,如“玫瑰”中的“瑰”。
(4)生僻字。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高三语文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50分。
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第I卷(阅读题共74分)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绘画成熟在什么时代?我们的估计往往是不对的。
从近代科学考古发掘出的成果看,画成熟的时代应该很早。
古代的文化,从商周以来,不知经过多少次毁灭性的破坏,使后世无法看到。
古代的绘画十分脆弱。
一种是画在墙上,以为墙是结实的,但随着墙的毁坏,画也没有了。
画在帛上的也不延年。
唐宋人没见过古代的绘画,只看过武梁祠画像,根据这些推测判断汉朝绘画,以为汉朝绘画就是这样的。
近代发现了汉朝墓壁里的壁画,大家的看法才有所改观,觉得从前的推测是错的。
近年长沙马王堆出土了帛画,使人看到出丧幡上的帛画,精致极了,比武梁祠的画不知高出多少倍。
人们看到马王堆的帛画,无不惊诧变色,这才知道古代绘画水平已达到什么地步。
我们应该以这(西汉初年)作为起点,往上推溯商周绘画应该有什么样的成就。
看到了马王堆出土的帛画以后,有人说,我们的绘画史应重新写,已写出的全错了。
唐以前和唐人的好画,多画在墙壁上,大多数已随着建筑物的毁坏而无存了。
幸亏西北有许多干燥的洞窟壁画。
首先是敦煌,敦煌壁画给我们提供了极丰富的宝贵的材料。
敦煌许多画在绸帛上的画被外国人掠夺走了。
国内流传下来的只是一部分。
现在西北出土的一些残缺的绢画,即使是零块,都是非常精美的。
这些东西的保存,对今天探讨古代绘画的源流有很大的作用。
现在有没有流传下来的古画算是唐代或唐以前的呢?有。
但这些画事实上都是经过第二手摹下来的,很少有真正的唐朝人直接画了留下来的。
即使画稿、形象是某名家的作品,但画上的墨迹也不是作者本人的。
古代没有别的办法,幸亏摹下副本,否则今天一点影子也看不到了。
宋朝人的画,多半是室内装饰品,很大的大张挂在屋里,比画在墙上进了一步。
元朝才多卷册小品,在桌上摆着,作为案头玩赏的东西。
这如同戏剧底本由舞台到案头一样。
原来剧本是舞台唱的,实用的,后来成为文人创作后摆在案头欣赏,并不是在舞台上演的。
黑龙江省双鸭山一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pdf

高 三 语 文 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50分。
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第I卷(阅读题 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原生文明的创新性(节选) 中国原生文明历经了七大时代:五帝时代、、商、周、春秋、战国、秦帝国。
每个时代在以社会制度为核心的文明形态上都有创新,秦代达到原生文明的最高峰——民族统一、 文字统一、疆域统一,由此创造性地统一了中国文明。
此后,历朝历代不断完善直到今天。
五帝时代的禅让制是一种古老的民主政治雏形,发展为以后的“公天下”意识。
夏商周从邦联制发展到联邦制的实践,为秦王朝的大一统形态奠定了基础。
春秋战国时代改革精神、天下向一思潮、诸子百家争鸣并争先投入治国实践,是至今仍有强大生命力的政治遗产。
最鲜明的一个特征是,春秋战国500余年,变法运动一浪接一浪向前推进,从来没有中断。
商鞅变法最为深刻,创造了战国时代法治文明,使秦国不断强大,最终实现了中国的统一、中国文明的统一。
同时,春秋战国时代的百家争鸣和思想大爆炸,是人类古典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原典大创造现象。
百家争鸣,奠定了我们民族思想文化多元性的根基。
秦帝国时代最大的创造是统一了中国文明。
夏商周三代,中国是松散邦联制、联邦制的统一。
春秋伊始,对这种以国家经济为基础的僵化社会产生了普遍的不满,要求变革的呼声日渐高涨。
自此,那时的中国进入了重新探索新的国家形式的历史阶段。
到了战国时代,社会对松散分治的诸侯制的危害已经有了普遍的深刻的认识,“天下向一”的思潮开始形成。
当时的思想家如孟子、荀子韩非子等,都曾经就“天下向一”有过分析论述。
战国的历史实践也趋向于统一的发展,天下由春秋时代的数百个诸侯国,渐渐兼并融合为三十余个诸侯国,又渐渐兼并融合为七大诸侯国。
因此,战国末期统一诸侯国是历史的必然,不由秦统一, 也会由别的诸侯国统一。
而秦之所以能承担统一重任,最根本的原因,是经由深彻改革而创建了法治文明,从而使秦成为当时整体文明最为发达的诸侯国。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高一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高一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6题;共12分)1. (2分)下列划线“之”的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A .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B . 之二虫又何知均之二策,宁许之以负秦曲C . 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D . 甚矣,汝之不惠吾欲之南海,可乎2. (2分)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字活用类型不同的一项是()A . 非能水也/渔樵于江渚之上B .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日与其徒上高山C . 箕踞而遨/乌鹊南飞D . 而耻学于师/泣孤舟之嫠妇3. (2分)从文言句式特点看,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句是()A .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B . 孜孜焉惟进修是急C .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D . 何陋之有?4. (2分)(2017·珠海模拟) 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 亚洲四强赛上,中国队的表现可圈可点,不但战平了日本,还历史性地终结了盘桓32年之久的“恐韩症”。
B . 尽管乙肝病毒感染可以有效防治,但仍有一些人对乙肝谈虎色变,使得大批乙肝病毒携带者就业困难。
C . 成都叫停“奥数”等用来规范办学的举措,曾引起过广泛争议,如今终于尘埃落定,得到了有效实施。
D . “两会”上,大家认为无关现实痛痒的议案应该少提,把难能可贵的时间让位给老百姓最关注的议题。
5. (2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 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应是一个以文化带旅游、以旅游促文化的过程,因此,旅游产业要持续健康发展,就必须合理利用文化资源,不断丰富旅游产业的文化内涵和品位。
B . 香港海洋公园在短短7小时内有6条濒危锤头鲨突然猝死,检视过锤头鲨尸体的专家怀疑鲨鱼的神经系统受病毒感染,但暂不清楚是什么病毒。
C . 陶渊明的外祖母是陶侃的女儿,一个外祖母是很可能向外孙谈起自已父亲的,那么,陶侃的一生可能对陶渊明有很深的印象,不也很自然吗?D .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为中国老年节,这标志着重阳节从传统的民间节日变成了国家法定节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月考语文(150分钟 150分 )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我个人认为,中华文化虽然博大精深,内涵非常丰富,但是它最主要的一个特征就是人本精神,它始终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文化,是以人为一切价值判断的出发点的一种文化。
这与世界其他民族的文化是有所区别的。
我们从中国远古的神话看起。
在世界各民族的神话中,很多的主要人物都是天上的神灵,希腊神话中的诸神,都是住在奥林匹斯山上的,他们在天上俯视着人间,他们为人间恩赐幸福,有时也为人间带来灾难。
但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就不是这样的。
我们的大禹治水,我们的女娲补天,我们的后羿射日.这些神话里的主角都是凡间的人,都是人间某些具有非凡本领的、建立了丰功伟业的杰出人物,是某些氏族首领的代衷。
因为他们造福于民,或者为民除害,所以他们的人格就升格为神格,这样才构成了中华的神话谱系。
在先秦时代,虽然诸子百家争鸣得很厉害。
各种思想流派都提出了不同的观念,但我觉得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精神,就是当他们思考问题的时候,不管是思考社会还是思考自然,他们的出发点在人,他们最后的落脚点也在人,这是一种人本文化、人本思想。
先秦诸子百家中对后代影响最大、后来成为我们中华文化主流的两派,可能就是儒家和道家。
这两派虽然互相论争,看上去好像水火不相容,但是它们的共同点就是非常重视人。
所不同的是,道蒙所重视的是个体的生命价值,而儒家所重视的是群体的利益.儒家是在重视个体的基础上更重视群体,重视一个家族、一个宗族乃至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利益。
所以在价值观方面,儒家与道家是互补的,是相辅相成的。
因为中国的古人,我们中华民族的先民,他们所处的自然环境不是非常优越,所以他们不能像印度人那样在热带森林里简易地谋生,非常容易地维持生命。
我们在黄河流域,在这个水深土厚、气候也不是很温暖的地方而且有滔滔的大河需要治理,不治的话就会有水患。
所以对中华民族来说,如果太强调个体生命而忽视群体利益的话,就不利于我们这个民族的生存、繁衍。
因此,以儒家的孔孟之道为代表的这种伦理观念、道德理想,就历史地被选择为我们这个文化的核心精神。
也就是说,道家只是一种补充,儒家才是核心。
这不是由于儒家特别善于宣传,善于著书立说,或是某个杰出的儒者努力奋斗的结果,这是一种自然的选择。
姓 名班 级学 号┆┆○┆┆┆┆○┆┆┆┆○┆┆┆┆┆┆装┆┆┆┆┆┆┆订┆┆┆┆┆┆┆线┆┆┆┆┆┆○┆┆┆┆○┆┆┆┆○┆┆┆(选自莫砺锋《杜甫诗歌讲演录》) 1.下列对“中华文化”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生存发展中形成的一种以人为一切价值判断的出发点的以人为本的文化。
B.大禹治水、女娲补天、后羿射日,这些神话中的人物行为体现了中华义化精神,是 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
C.中华文化是一种与世界其他民族文化在起源上、价值判断的出发点上都完全不同*科*网Z*X*X*的特有的民族文化科网ZXXD.先秦诸子百家在思考社会和自然的时候,他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人,体现着中华文化的人本精神2.下列对文意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华文化的神话谱系是由某些具有非凡本领的建立了丰功伟业的杰出人物由人格升为神格而形成们。
B.中华文化与世界其他民族文化的区别在于它始终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民族文化,其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在人。
C.儒家也重视个体的生命价值,只是在此基础上更重视一个家族、一个宗族乃至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利益。
D.作为中华文化核心精神的孔孟之道,是适应中华民族的生存而产生,又适应了中华民族生存而发展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从中华民族的生存和繁衍来看,注重群体利益是出于一种民族生存的选择。
B.道家所重视的个体生命价值与儒家所重视的群体利益在中华文化中是互补的。
相辅相成的。
C.儒家文化在社会发展变化中始终占据着核心地位,这是中华民族生存的自然选择的结果。
D.因为中华民族文化的核心精神是儒家文化,所以儒家思想的演变,就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演变。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 (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周节妇传宋濂周节妇,姓赵氏,名淑。
父孟德,有文学,生二女。
节妇长且贤。
尤爱之,授《论语》、《孝经》、《列女传》,皆能通其义。
年十八,求宜婿者,得同邑周本恭,归.焉。
始归而姑卒,既而,舅及兄公、姒氏亦相继死。
兄公子宗显尚幼,节妇相.夫饬丧,治葬咸尽礼,育宗显如子。
归十一年,生三男:宗善、宗祚、宗政。
宗政始生时,天下大乱,夫婴疾甚,恐不起,顾节妇曰:“今兵革四兴,嗣子单弱如此,我死尔能自保乎?”节妇啮指流血,泣曰:“天在斯,吾有不能保孤儿者,天实诛之!”夫卒,节妇年二十九,号泣,泣间,含食哺诸儿,不暂出户限。
明年,国朝与伪吴分邑拒战,两兵交焚掠,家资无纤毫存,节妇抱儿及宗显从一媵出,走匿。
惟持田籍以行深山穷谷间,饥饿颠踣,削木肤、采藜藿以食。
或劝之曰:“呱呱者何足恃,奚为自苦也?”节妇怒,不与言,剪鬓发示之,厉色峻辞,使人莫敢近。
兵完而归,富民侵主其田殆尽,节妇持田籍与辩,卒赖以完。
知州田若赋高其行,欲上其事于朝。
节妇力辞不愿,乃复其家。
节妇感泣,日治麻缕为布帛,以继乏绝。
市.诗书,教诸子,夜焚松脂于室,坐诸子两旁而口授之。
或怠睡.首俯,辄笞咄不少恕。
及长,遣从名师游,所友善士相过则喜,为之置酒;否则,愤叹竟日。
节妇以兄公早殁,惟宗显存,为之婚娶,先于己子,羞服与诸子同,人不知辨。
诸子逊悌,皆有士行。
宗祚入为太学生,以文行称,人咸谓节妇善教所致云。
(选自《宋濂散文选》,有删节)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得同邑周本恭,归.焉 归:女子出嫁。
B.节妇相.夫饬丧 相:辅助。
C.市.诗书,教诸子 市:街市。
D.或怠睡.首俯 睡:打瞌睡。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节妇善待兄公之子和困苦不改其节的一组是(3分) A.①育宗显如子 ②不暂出户限科网ZXXB.①含食哺诸儿 ②坐诸子两旁而口授之C.①为之婚娶,先于己子 ②剪鬓发示之D.①及长,遣从名师游 ②日治麻缕为布帛,以继乏绝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科网ZXXA.周节妇符合礼法的品行是从公婆和丈夫的哥哥嫂子去世后,在办理丧事及养育宗显等事情中逐步显现出来的。
B.周节妇的丈夫在病重时担心孩子孤弱,生活难以维持,恐怕妻子改嫁,而节妇咬指出血,发誓一定要保全孩子。
C.战乱中,节妇和孩子们到处逃走躲避,尽管忍饥挨饿,吃树皮野菜,也带着自家田地簿册,足见节妇虑事周全。
科网ZXXD.在对待个人声誉上,节妇对知州的好意极力推辞;在教诲孩子读书上,是稍有懈怠就打板子呵斥,毫不宽恕。
7.把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知州田若赋高其行,欲上其事于朝。
(4分)译文:(2)及长,遣从名师游,所友善士相过则喜,为之置酒;否则,愤叹竟日。
(6分) 译文:(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过分水岭温庭筠溪水无情似有情,入山三日得同行岭头便是分头处,惜别潺湲一夜声。
再宿武关李涉远别秦城万里游,乱山高下出商州。
关门不锁寒溪水,一夜潺湲送客愁。
8、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写“溪水”?请指出两首诗中通过溪水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6分)9、有人认为,“溪水无情似有情”中的“似”字改成“却”字更好,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请结合诗的具体内容简要赏析。
(5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每空一分。
(6分) (1)————————————,渺沧海之一粟。
————————————,羡长江之无穷。
(2) ,受上赏; ,受中赏; ,受下赏。
(3)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1-14题年轻时应该去远方漂泊寒假的时候,儿子从美国发来一封E-mail,告诉我他要利用这个假期,开车从他所在的北方出发到南方去,并画出了一共需穿越11个州的路线图。
刚刚出发的第三天,他在得克萨斯州的首府奥斯汀打来电话,兴奋地对我说那里有写过《最后一片叶子》的作家欧·亨利博物馆,而在昨天经过孟菲斯城时,他参谒了摇滚歌星猫王的故居。
我羡慕他,也支持他,年轻时就应该去远方漂泊。
漂泊,会让他见识到他没有见到过的东西,让他的人生半径像水一样蔓延得更宽更远。
我想起有一年初春的深夜,我独自一人在西柏林火车站等候换乘的火车,寂静的站台上只有寥落的几个候车的人。
其中一个像是中国人,我走过去一问,果然是,他是来接人。
我们闲谈起来,知道了他是从天津大学毕业到这里学电子的留学生。
他说了这样的一句话,虽然已经过去了十多年,我依然记忆犹新:“我刚到柏林的时候,兜里只剩下了10美元。
”就是怀揣着仅仅的10美元,他也敢于出来闯荡,我猜想得到他为此所付出的代价,异国他乡,举目无亲,餐风宿露,漂泊是他的命运,也成了他的性格。
我也想起我自己,比儿子还要小的年纪,驱车北上,跑到了北大荒。
自然吃了不少的苦,北大荒的“大烟炮儿”一刮,就先给了我一个下马威,天寒地冻,路远心迷,仿佛已经到了天外,漂泊的心如同断线的风筝,不知会飘落到哪里。
但是,它让我见识到了那么多的痛苦与残酷的同时,也让我触摸到了那么多美好的乡情与故人,而这一切不仅谱就了我当初青春的谱线,也成了我今天难忘的回忆。
没错,年轻时心不安分,不知天高地厚,想入非非,把远方想像得那样好,才敢于外出漂泊。
而漂泊不是旅游,肯定是要付出代价的,品尝人生的多一些滋味,也绝不是如同冬天坐在暖烘烘的星巴克里啜饮咖啡的一种味道。
但是,也只有年轻时才有可能去漂泊。
漂泊,需要勇气,也需要年轻的身体和想象力,便收获了只有在年轻时才能够拥有的收获,和以后你年老时的回忆。
人的一生,如果真的有什么事情叫做无愧无悔的话。
在我看来,就是你的童年有游戏的欢乐,你的青春有漂泊的经历,你的老年有难忘的回忆。
青春,就应该像是春天里的蒲公英,即使力气单薄、个头又小、还没有能力长出飞天的翅膀,借着风力也要飘向远方:哪怕是飘落在你所不知道的地方,也要去闯一闯未开垦的处女地。
这样,你才会知道世界不再只是一扇好看的玻璃房,你才会看见眼前不再只是一堵堵心的墙,你也才能够品味出,日子不再只是白日里没完没了的堵车、夜晚时没完没了的电视剧。
我想起泰戈尔在《新月集》里写过的诗句:“只要他肯把他的船借给我,我就给它安装100只桨,扬起5个或6个或7个布帆来。
我绝不把它驾驶到愚蠢的市场上去……我将带我的朋友阿细和我做伴。
我们要快快乐乐地航行于仙人世界里的7个大海和13条河道。
我将在绝早的晨光里张帆航行。
中午,你正在池塘洗澡的时候,我们将在一个陌生的国王的国土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