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治疗目标临床治愈演示精品PPT课件

合集下载

抑郁症药物治疗策略PPT课件

抑郁症药物治疗策略PPT课件
12.5mg,bid
12.5 mg , bid~tid
12.5 mg, tid
焦虑
抗抑郁药副作用
附:0表示无;1表示罕见;2表示少见;3表示常见;4表示多见。
注意事项
TCAs的心血管副作用 过量中毒 药物相互作用 肝功受损病人小心使用 中枢5-HT综合征
一线抗抑郁药物
SSRIs SNRIs NaSSAs TCAs
抑郁症药物治疗流程
诊断 选择抗抑郁药开始治疗 急性治疗期监测(每1-2周) 评估疗效(第6周) 明显改善 稍有改善 丝毫无改善 继续治疗6周 继续治疗(可调节剂量) 加量或换药 治疗期监测(每1-2周) 明显改善 评估疗效(第12周) 无明显改善 增加治疗剂量 改变治疗药物 咨询精神科医师
抑郁症治疗及预后的5-“R”
有效(response,R):抑郁症状减轻 ,(HAMD减分至少达50%) 缓解(remission,R):在有效基础上抑郁症状完全消失,(HAMD<8),并且社会功能恢复良好 临床痊愈(recovery,R):指病人完全恢复正常或缓解至少6~12个月
抑郁症治疗及预后的5-“R”
抗抑郁药物的治疗原则
治疗期间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和不良反应并及时处理 配合心理治疗,可望取得更佳效果 积极治疗与抑郁共病的其它躯体疾病、物质依赖、焦虑障碍等
疗效评价
20余种药物应用于临床 用循证医学的观点评价疗效 RCT(随机对照实验)和RCT系统评价(Meta-分析)结果是证明某疗法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金标准
一线抗抑郁药物
NaSSAs类 优点 起效较快 抗胆碱能副反应小 对性功能无影响 对激越、失眠效果好 缺点 体重增加
抗抑郁药的选用
抗抑郁药的疗效和副反应均存在个体差异 抗抑郁药疗效大体相当,又各具特点,可根据不良反应的严重程度选用药物

抑郁症的诊断和治疗ppt课件

抑郁症的诊断和治疗ppt课件

治疗后:
症状消失或得到明显缓解的依次为 晕厥、肢体无力、慢性疼痛、气短、心悸 。 有约1/3的患者仍然存在易疲劳和失眠症状。
常见的抑郁所致躯体化症状
❖ 失眠等睡眠问题 ❖ 头痛、背痛等疼痛症状 ❖ 头晕 ❖ 心慌、胸痛等心脏症状——心脏神经症 ❖ 其他可能的症状: 胃肠功能紊乱(功能性消化不良等)
❖ 三环类抗抑郁药:米帕明、阿米替林、多 塞平、氯米帕明。不良反应多,严重的心 律失常。四环类:马普替林
❖ SSRIs:选择性抑制5-HT再摄取。氟西丁、 帕罗西丁、氟伏沙明、舍曲林、西酞普兰。 心血管系统的安全性高;对焦虑的疗效好; 老年患者有效。
常用的抗抑郁药
❖ 5-HT与NE再摄取抑制剂:文拉法新。特 点:疗效与剂量相关,起效快。
2.头晕持续时间差异很大, 有时仅数秒、数分钟,有 时可持续数天,每月头晕 次数不定,头晕时忐忑不 安,“心里”很难受。
治疗后
头晕症状基 本消失,仅 在情绪紧张 时偶然发生, 但经控制情 绪后即可得 到缓解。
结果
与头晕伴发的其它
躯体症状治疗前后变化
治疗前后的其他躯体症状 例(%) 症 状 气 短 心 悸 失 眠 易疲劳 慢性疼痛 肢体无力 晕 厥
*中国医学论坛报2005年3月10日
药理学特征与临床治疗息息相关
线性动力学
氟西汀 No
氟伏沙明 帕罗西汀
No
No
左洛复® Yes
西酞普兰 Yes
半衰期(天) 2-4 ( 7-15 )a 0.5-1
<1
1
1.5
达稳态血药
30-60
3-5
浓度时间
(天)
4-5
4-5
6-7
——陈彦方 《新编临床精神药物手册》

1-抑郁症治疗目标:临床治愈

1-抑郁症治疗目标:临床治愈

Millan,MJ.Neurotherapeutics, 2009.6(1):53-77
SNRIs(文拉法辛)的双通道作用
SNRI
5-HT能神经系统
NE能神经系统
Stahl SM.Essential Psychopharmacology : Neuroscientific Basis 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s. 2000:245
HAMD17分值7
HAMD17分值下降50% 取决于治疗前状态
10 Ferrier IN. J Clin Psychiatry 1999; Suppl 6: 10-14.
未达临床治愈/残留症状的危害
• 抑郁症预后不良
复燃率或复发率更高 复燃或复发速度更快 抑郁发作更严重、持续时间长 转为慢性抑郁,症状难消除
使患者坚持长期、持续的抗抑郁治疗,最终 维持长期的临床治愈、到达痊愈
33
临床治愈重要性的生物学意义
• 不断复发带来持续的神经生物学、神经化学损害
如海马体积减小,抗抑郁治疗可逆转改变化 神经元损伤,动物试验中,抗抑郁剂治疗促进神经元再生
Charles I et al. J Clin Psychiatry. 2004: suppl 17: 29-33.
26
不同治疗阶段的临床治愈率
Rush AJ et al. Am J Psychiatry 2006;163:1905-1917.
27
越晚获得临床治愈,复燃风险越高
Rush AJ et al. Am J Psychiatry 2006;163:1905-1917.
28
多次治疗后获得临床治愈的患者复发率依旧高
17
*

抑郁症-优秀课件

抑郁症-优秀课件

抑郁症-精品课件ppt(完美版)
抑郁症的预防
自我预防,保持精神健康 让自己睡个好觉 多进行户外活动 释放压力、调节情绪 寻找精神寄托
及早干预,更易治愈 关爱他人,从倾听开始
倾听,不要怜悯或争论 鼓励,不要指责和打击 陪伴不要冷漠和疏离
一句叮咛,一次倾听,也许就能挽救一个陷于精神困扰的生命。你帮助到的, 可能是你的朋友,还有朋友的朋友,朋友的家庭……让我们共同参与传播精 神卫生知识,传递爱与希望。
抑郁症-精品课件ppt(完美版)
抑郁症-精品课件ppt(完美版)
抑郁症-精品课件ppt(完美版)
抑郁症的病因
迄今,抑郁症的病因并不清楚,但可以肯定的是,生物、心 理与社会环境诸多方面因素参与了抑郁症的发病过程。常见 公认的病因包括: 遗传因素 生物化学因素 心理环境因素 性格基础
由此可知,儿童期经 历、自身性格因素、家 族遗传、脑部化学物质 不平衡、与情绪有关的 脑神经环路失调、长期 受躯体疾病困扰、遭遇 重大打击……这些因素都 可能导致抑郁症。
其实不是。抑郁症就是一种病,有着和其他疾 病一样完整的生化过程,其最大的特点是自杀率 高。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境障碍,可由各种原因 引起,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的临床特 征。
抑郁症-精品课件ppt(完美版)
抑郁症-精品课件ppt(完美版)
抑Hale Waihona Puke 症的特征抑郁症最鲜明的特征是情 绪抑郁、低落。但抑郁情 绪并不一定就是抑郁症。 判断一个人是否患有抑郁 症,有三条重要标准: 抑郁情绪与其处境不相称 抑郁症的情绪是显著而持 久的(达到或者超过两周) 反复发作
绚烂至极,归于平淡,总 要回到日常的状态。
好多主持人做着做着就不 是人了……

抑郁症及药物治疗课件

抑郁症及药物治疗课件
药物治疗与运动治疗的结合:通过药物治疗改善抑郁症状,同时通过运动治疗如瑜伽、跑步等 方法辅助治疗,提高治疗效果。
提高抑郁症患者的生活质量与社会融入度
药物治疗:未来将更加注重药物的副作用和耐药性,提高药物的疗效和患者依从性
心理治疗:未来将更加注重心理治疗与药物治疗的结合,提高患者的心理适应能力和社 会融入度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心理健康促进: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提高公众对抑郁症的认识和理解, 减少歧视和偏见
心理治疗:加强心理治疗在抑郁症 治疗中的作用,提高心理治疗的普 及率和效果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PPT
第一章
抑郁症概述
第二章
抑郁症的定义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减退、思维迟缓等症状。
抑郁症的发病原因复杂,可能与遗传、环境、心理等因素有关。
抑郁症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物理治疗等。
药物治疗是抑郁症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常用的药物有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 (SSRI)、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SNRI)等。
常用抗抑郁药物介绍
氟西汀: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用于治疗抑郁症和强迫症
帕罗西汀: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用于治疗抑郁症、焦虑症 和强迫症
舍曲林: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用于治疗抑郁症和强迫症
氟伏沙明: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用于治疗抑郁症和强迫症
西酞普兰: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用于治疗抑郁症和强迫症
药物治疗过程中的心理干预与支持
心理干预:通过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等方式,帮助患者调整心态,增强信心,提高治疗效 果。
社会支持:鼓励患者与家人、朋友、同事等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获得情感支持和帮助。

临床治愈抑郁症治疗的优秀课件优选ppt资料

临床治愈抑郁症治疗的优秀课件优选ppt资料
• 庞大的患者人群:在 ,约六分之一的成年人在其一 生中罹患过重性抑郁(MDD)1
• 严重的疾病负担(fùdān): • 据WHO2001年统计报告,抑郁症是全球疾病负担
(fùdān)第四位的疾病(致病率+致死率)2 • 约90%的成年抑郁症患者在工作、生活、人际关系和
社会功能上有中到重度损伤1 • 在 ,自杀是造成死亡的第11位因素3,4
第四页,共76页。
抑郁症,在女性(nǚxìng)中更常见!
Odds Ratio (95% Confidence Interval) for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MDD) in Women vs. Men = 1.7 (1.5–2.0)1
抑郁症终生患病率(%)2
24
临床(lín chuánɡ)治愈抑郁症治疗的
第一页,共76页。
讨论(tǎolùn)要点
• 抑郁症:一个重要(zhòngyào)的疾病和社 会问题
• 抑郁症的发病机制 • 抑郁症的治疗目标 • 双重机制抗抑郁药的优势探讨 • 所有的抗抑郁药都一样吗? • 最新临床研究数据
第二页,共76页。
抑郁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ɡōnɡ ɡònɡ wèi shēnɡ) 问题
*
22
21.3%
20
18
16
14
12
10
8
6
4
2
0
女性
(nǚxìng)
பைடு நூலகம்
12.7%
男性 (nánxìng)
N=8,098†2 *P<0.05. †Data from the National Comorbidity Survey, a large population-based epidemiologic study (N=8,098), 1990-1992.

抑郁症的心理治疗ppt课件

抑郁症的心理治疗ppt课件

认知行为疗法
• 根据个体的认知过程影响其情绪和行为的理论假设,通过一定的技术和 手段来改变病人的不良认知,以达到消除其不良情绪和行为的目的。近 年来,临床上往往将认知和行为治疗合并起来应用,称之认知行为治疗。
精神动力学 S1 S2
潜意识冲动
行为治疗 认知行为治疗
S1 S2
S1 S2
黑箱
认知
R
R
R
不同专业心理治疗师使用IPT
• 一些精神动力学治疗师不赞成公开地支持病人的行为。问题是抑郁病人不会客观的评价他们过去的行为, 对结果和预后皆悲观。因此,治疗师对病人的进步和成功给予表扬是合理的,这并不意味着治疗师“站在病 人一面”。 直接提供建议可能违反中立原则。大多数治疗师在治疗中带着自己的主观偏见,在IPT治疗中,这有时是公 开的。关键是要明确:病人想要达到什么目的及有哪些办法能达到那些目的,这样能够减少治疗师直接提 供建议。当病人能迅速独立地解决一个问题时,说明病人的情况是较好的。然而,有时当一个解决问题的 办法很明显但病人却看不出来时,可以直接给出建议。抑郁病人有时需要轻轻的推一下。这样,一个IPT治 疗师不是中立的,至少在为减轻病人的精神症状而积极的工作。
治疗初期
• (5) 确定病人角色:传统人际心理治疗早期,治疗师都要赋予患者“病人”角色。 这直接源于人际心理治疗的第一个基本原则,目的在于减轻患者的自责、内疚等 情感,让患者暂时从日常生活事务中解脱出来,全力
1 治疗初期
• (1) 诊断:病史回顾和相关诊断,解释抑郁症及其治疗。遵循医学模式,按照正式的诊断标准,用汉 密尔顿抑郁自评量表或贝克抑郁问卷对病人的病情进行评估,以及向病人说明抑郁症的严重性。 (2) 人际问卷:弄清楚病人过去重要的生活事件和现在的关系,制定一个“人际关系详细目录”。特别 要清楚病人在人际关系中的亲密度、信任度、期望值、人际功能失调模式及履行承诺的程度,知道 病人在人际交往中期待什么?信赖谁?在抑郁发生前和抑郁期间关键的人际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
初始治疗后残留的大量症状
初始治疗后仅33%患者获得临床治愈
Rush AJ et al. Am J Psychiatry 2006;163:1905-1917.
13
残留症状复燃/复发风险高
复燃/复发百分比 (%)
100
80
76%
60
有残留症状 (n = 17)
45
无残留症状 (n = 40)
30
3.0
2.85
2.49
2.5
无效组(n=299) 有效组(n=122)
2.61 2.42
临床治愈组(n=202) 正常对照组(n=482)
1.99
2.0
1.83
1.81 1.75
1.5
SAS评分
1.0
0.5
0.0 社会功能
婚姻功能
这S是AS一:项社会采适用应了量表社会适应量表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的研究,结果示临床
达到临床治愈可显著改善躯体和社会功能
健康调查简表均值
8280*源自7879.076
74
72
70
68
69.9
66
64 躯体功能
*p<0.004,临床治愈组vs.有效组
79.9
有效 临床治愈
70.6
年龄 = 70.2 岁
社会功能
17 Doraiswamy PM, et al. Am J Geriatr Psychiatry. 2001;9(4):423-428
规避风险
权衡获益风险比
美国NCS-R调研中发现:包括MDD在内的精神疾病患者仅32.7%得到了足够
的治疗,即2/3患者的治疗是不足的
5 1. Kelsey JE. JAOA Supplement 3. 2004; 104:6-102. 2. Wang PS. Arch Gen Psychiatry. 2005; 62:629-640.
治愈组患者的社会功能和婚姻功能是与正常对照组的相近,而有效组的社会和婚 姻功能则接近于无效组患者
15 Miller IW, et al. J Clin Psychiatry 1998; 59:608-619.
达到临床治愈可显著改善生活质量
16 Simon GE, et al. Bull World Health Organ. 2000;78:439-445
痊愈 • 临床治愈是实现痊愈的第一步
8
临床治愈的临床意义
9
有效只是基础,治愈才是目标
临床治愈
彻底消除残留症状
• 临床症状消失 • 与正常人区别小 • 准备返回工作岗位
HAMD17分值7
有效
症状改善,但仍有 残留症状
• 疼痛、疲乏 • 睡眠障碍 • 缺乏工作能力 • 动力缺乏、无兴趣
HAMD17分值下降50% 取决于治疗前状态
抑郁症治疗目标:临床治愈
1
提纲
• 抑郁症及治疗目标概述 • 临床治愈的临床意义 • 获得长期、持续临床治愈的关键 • 临床治愈的治疗策略
2
抑郁症及治疗目标概述
3
抑郁症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 发病率高
国外:10.3% (Kessler RC, NCS 1997) 中国:2.06% (费立鹏,Lancet 2009)
11 Trivedi MH. 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iatry. Online CME.
序贯治疗获得临床治愈:STAR*D研究
Level 1
初始治疗:西酞普兰
Level 2
4种换药方法:文拉法辛 舍曲林 安菲他酮 认知疗法 或3种加药方法:西酞普兰+安菲他酮/丁螺环酮/认知疗法
Level 2a
选择认知疗法的患者认知疗法或认知+药物治疗 如疗效差,则随机分到文拉法辛或安菲他酮
Level 3
2个换药组:米氮平 去甲替林 2个加药组:锂盐 甲状腺激素
Level 4 换为单胺氧化酶抑制剂/米氮平+文拉法辛
Rush AJ et al. Am J Psychiatry 2006;163:1905-1917.
临床治愈的患者就业率高
18 Simon GE, General hospital psychiatry, 2000;22:153-162.
临床治愈的患者工作时间长
19 Simon GE, General hospital psychiatry, 2000;22:153-162.
临床治愈患者的医疗成本底
➢ 患者已不符合症状标准且不具有最低程度的症状 ➢ HAMD17评分≤7分 ➢ MADRS评分≤10分
• 痊愈 recovery
➢ 持续的临床治愈,恢复至首次出现症状前状态
➢ 社会功能恢复
➢ HAMD17评分≤7分持续6个月以上
➢ 抑郁症治疗的终极目标
临床治愈是实现痊愈的第一步
7
小结
• 抑郁症治疗的终极目标为痊愈 • 长期持续临床治愈、无症状、社会功能恢复即为
10 Ferrier IN. J Clin Psychiatry 1999; Suppl 6: 10-14.
未达临床治愈/残留症状的危害
• 抑郁症预后不良 复燃率或复发率更高 复燃或复发速度更快 抑郁发作更严重、持续时间长 转为慢性抑郁,症状难消除
• 持续的社会功能损害 • 持续的自杀风险 • 治疗的依从性差 • 增加中风、糖尿病、冠心病、爱滋病等其它躯体疾病的死亡率 • 医疗资源占用更多
抑郁症疾病演变过程
6 Han D. Pharmacoeconomics. 2005; 23:567-581.
抑郁症治疗目标演变
• 有效 response
➢ 患者从完全症状发作状态(fully symptomatic)康复,但仍存有最低程度 的症状
➢ HAMD减分≥50%
• 临床治愈 remission
25%
15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复燃/复发的时间 (月数)
P<0.001,临床治愈(无残留症状)组vs.有效(有残留症状)组
Paykel ES, et al. Psychol Med 1995; 25:1171-1180.
14
未达临床治愈 严重影响抑郁症患者的社会和婚姻功能
• 致残率高、疾病负担重
WHO预测到2020年,疾病负担中排第二位,仅次于心血管疾 病
• 复燃、复发率高
➢ 复燃率:50%(发作后4-6月内) ➢ 复发率:80%(终身)
4
抑郁症治疗现状
临床治疗模式
慢速、渐进
强调安全性 副反应最小化
快速、有力
(认同MDD是严重疾病)
预测/处理副反应
愿意等待疗效
症状痊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