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小知识

合集下载

太空月球知识点总结图文

太空月球知识点总结图文

太空月球知识点总结图文一、月球的基本信息1. 月球是地球的卫星,是太阳系中第五大卫星,也是距地球最近的天体。

2. 月球的直径约为3474公里,是地球的四分之一大小。

3. 月球表面积约为3.8亿平方公里,是地球表面积的1/13。

4. 月球质量约为地球的1/81,密度约为地球的3/5。

二、月球的表面特征1. 月球表面有许多环形山,这些环形山是由宇宙飞来的小行星或彗星撞击形成的。

2. 月球表面还有很多月海,月海是一种火山口形成的平坦区域,表面覆盖着火山岩石。

3. 月球表面有很多陨石坑,这些陨石坑是由宇宙中的陨石撞击形成的,是月球表面的典型特征。

4. 月球表面有很多月壳,月壳是由火山喷发形成的岩浆流动产生的地形。

三、月球的天体运动1. 月球绕地球公转周期约为27.3天,公转轨道呈椭圆形。

2. 月球自转周期约为27.3天,自转轴倾斜度约为6.7度,导致月球表面日夜温差大。

3. 月球的轨道倾角约为5度,导致月球在天空中看起来有不同的位置。

4. 月球的轨道离心率约为0.055,使得月球在公转过程中近地点和远地点位置有差异。

四、月球的物质组成1. 月球主要由月壳、月幔和月核组成,月壳是月球表面覆盖的岩石层,月幔是月壳下部的固体岩石层,月核是月球内部的金属矿物层。

2. 月球表面的主要物质是硅酸盐岩石和玻璃岩,主要成分是硅、氧、铁、镁等元素。

3. 月幔的主要物质是铁镁硅质岩浆,主要成分是氧、镁、铝、钙等元素。

4. 月核的主要物质是铁镍合金,主要成分是铁、镍、硫、氧等元素。

五、月球的起源和演化1. 月球起源于地球与一个名为“大撞击体”的天体碰撞后产生的碎片,这些碎片经过凝聚形成了月球。

2. 月球的演化主要分为初生月球、古老月球和现代月球三个阶段,初生月球为形成后的最初几百万年,古老月球为形成后的几亿年,现代月球为形成后的几亿年至今。

3. 月球的演化过程主要经历了撞击形成、火山活动、地质运动和风化作用四个阶段。

4. 月球的演化过程主要受地球引力、太阳光照、宇宙辐射和行星空间环境影响。

有关月球的知识

有关月球的知识

有关月球的知识 月球,俗称月亮,古时又称太阴、玄兔、玉盘,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并且是太阳系中第五大的卫星。

月球的直径是地球的四分之一,质量是地球的八十分之一,相对于所环绕的行星,它是质量最大的卫星,也是太阳系内密度第二高的卫星,仅次于木卫一。

月球表面布满了由陨石撞击形成的环形山。

月球现在与地球的距离,大约是地球直径的30倍。

 有关月球的知识(一) 月球表面温度很低,有许多环形山。

其土壤不适宜种植物。

美国宇航员是第一个登陆月球的人。

科学家至今还在研究月球表面是否有生物存在。

月球概况月球的正面永远向着地球。

另外一面,除了在月面边沿附近的区域因天秤动而中间可见以外,月球的背面绝大部分不能从地球看见。

在没有探测器的年代,月球的背面一直是个未知的世界。

月球背面的一大特色是几乎没有月海这种较暗的月面特征。

而当人造探测器运行至月球背面时,它将无法与地球直接通讯。

 有关月球的知识(二) 月球俗称月亮,也称太阴。

在太阳系中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

月球是最明显的天然卫星的例子。

在太阳系里,除水星和金星外,其他行星都是天然卫星。

月球的年龄大约的46亿年。

月球有壳、幔、核等分层结构。

最外层的月壳平均厚度约为60-65公里。

月壳下面到1000公里深度是月幔,它占了月球的大部分体积。

月幔下面是月核,月核的温度约为1000度,很可能是熔融状态的。

月球直径约3476公里,是地球的3/11。

体积只有地球的1/49,质量约7350亿亿吨,相当于地球质量的1/81,月面的重力差不多相当于地球重力的1/6。

 有关月球的知识(三) 月球表面有阴暗的部分和明亮的区域。

早期的天。

月球探秘科普知识大全

月球探秘科普知识大全

月球探秘科普知识大全
以下是月球探秘的一些科普知识:
1. 月球是地球的唯一的天然卫星,距离地球约38万公里。

2. 月球的表面由大量的陨石坑、山脉和峡谷组成,其中最大的陨石坑是南极-艾特肯盆地,直径约2500公里。

3. 月球的表面温度范围很广,从日间的摄氏127度到夜间的零下173度不等。

4. 月球的引力只有地球的1/6,因此在月球上,物体的重量只有地球上的1/6。

5. 月球上没有大气层,因此没有风、云、雨和雪等天气现象。

6. 月球上没有磁场,因此没有磁暴和极光等现象。

7. 月球上的夜晚比地球上的夜晚长得多,因为它的自转周期是地球的近2倍。

8. 人类自1969年起已经进行了6次载人登月任务,其中最后一次是在1972年阿波罗17号任务中完成的。

9. 月球上有一些重要的科学实验和观测站,例如阿波罗月球轨道器、月球勘测轨道飞行器、月球勘测轨道器等。

10. 人类正在计划未来的月球探测任务,包括建立月球基地、进行月球资源勘探等。

关于月球的小知识

关于月球的小知识

关于月球的小知识关于月球的小知识月球在我们的夜空中很常见,但我们对它的认识很少是实际相关的。

本文将为你介绍关于月球的一些小知识。

1. 月球是什么?月球是地球的自然卫星,是太阳系中最大的卫星之一。

它由岩石和金属构成,直径约为3474公里。

2. 月球是如何形成的?月球的起源一直是一个谜。

现在最普遍的学说是它是在45亿年前,一个巨大的火星大小的天体,与年轻的地球相撞时产生的。

碎片聚集成了月球。

3. 月球为什么被称为“月亮”?“月亮”这个名字源于古英语中的“mona”,是与“month”(月份)同音的词。

这个名字反映了月亮对于月份划分有很大的作用。

4. 月球是如何对地球产生影响的?月球对地球的引力形成了潮汐,在潮汐中产生了很多有趣的现象。

例如,潮汐引力导致地球自转轴倾斜。

月球位置的变化也对一些动物或人的行为产生了影响,例如月球周期对异动物的繁殖有一定的作用。

5. 月球上有生命吗?科学家尚未发现可靠的证据表明月球上存在生命。

由于月球缺乏大气层和磁场,生命在月球上不太可能存在。

6. 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是什么时候?1969年7月20日,美国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成为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

他在月球上的标志性一句话是:“这是一个人类的一小步,却是人类的一大步。

”7. 月球的表面是如何形成的?月球表面的撕裂和形状是由多个撞击事件造成的,这些事件使月球的表面变得坑洼不平。

此外,月球的表面还包含了大量的火山口和撞击坑。

结语以上就是关于月球的一些小知识。

尽管月球看起来很平静,但在它的背后还有很多的科学知识等着我们去探索。

月球小知识收集

月球小知识收集

月球小知识收集月球是太阳系中最大的卫星,它对人类的探索和了解有着重要的意义。

下面是一些月球的小知识,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

1. 月球的形成月球的形成有多种学说,但现代科学普遍认为是在45亿年前,一颗直径约为火星大小的天体与地球相撞,撞击能量释放后,天体和地球表层物质融合,形成了月球。

2. 月球表面的特征月球表面的特征多种多样,包括陨石坑、山脉、峡谷、平原等等。

月球表面的大部分区域都是由大量的陨石撞击形成的,这些陨石坑可以帮助科学家了解太阳系的形成和演化历史。

3. 月球的重力月球的重力只有地球的六分之一左右,这也是为什么在月球上行走时,人们会感觉轻飘飘的。

但是,月球的重力足够强大,可以控制着地球的潮汐,影响海洋和地球表层物质的运动。

4. 月球的轨道月球绕着地球运动,需要27.3天才能完成一次公转。

同时,由于地球自转的影响,月球每天也会有一定的视角度移动,这就是我们看到的月相变化。

5. 月球的温度月球的白天温度可以达到摄氏127度,夜晚则会降到摄氏-173度。

这是因为月球没有大气层来保持温度,所以表面的温度变化十分剧烈。

6. 月球的水虽然月球上没有大量的水资源,但是科学家在月球上发现了一些水的存在。

这些水可能是被太阳风带来的,也可能是由于陨石撞击地表时释放出的水分。

7. 月球的探测人类对月球的探测可以追溯到上世纪60年代,当时美国和苏联都曾经向月球发射了探测器。

如今,人类已经实现了月球的软着陆和探测车的巡视,这些探测活动帮助人类更加深入地了解月球的特征和形成历史。

以上是一些关于月球的小知识,虽然我们已经了解了很多,但是对于月球的探索和了解,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未来,人类将继续探索月球,也许我们会有更多的发现和惊喜。

月球的十个冷知识

月球的十个冷知识

月球的十个冷知识以下是月球的十个冷知识:1. 形成原因:目前最广泛接受的理论是大碰撞说。

大约45亿年前,早期地球和一个火星大小的天体(忒伊亚)发生剧烈碰撞,碎片形成了月球,月球主要由地球的地幔和地壳物质组成。

2. 曾经的距离与大小:月球目前距离地球约384,000公里,但刚形成时离地球只有约20,000到30,000公里,那时它在天空中的大小会比现在大10到19倍,不过它正以每年约3.8厘米的速度缓慢远离地球。

3. 没有大气层:月球没有大气层保护,表面暴露在极端温度下(暗面-233摄氏度,阳光照射面123摄氏度),还受到宇宙射线、太阳风和微陨石轰击,也无法保留水蒸气或气体,但在靠近两极的永久阴影陨石坑中发现了水冰痕迹。

4. 独特的气味:登陆过月球的阿波罗宇航员报告说,月球尘埃闻起来像火药或燃放过的烟花,原因可能是尘埃中富含铁的矿物经太阳辐射和微陨石照射氧化,或含有芳香烃等有机分子。

5. 多样的地形:月球有山脉(如莱布尼茨山脉主峰约9,840米高)、山谷(如施罗特谷约10,000米深)和平原(被称为月海,是古老熔岩流填充大型陨石撞击盆地形成)。

6. 总是同一面朝向地球:月球绕自己轴转动一周的时间和绕地球一周的时间相同,所以总是保持同一面朝向地球(近地面),另一面(远地面)从地球上永远看不到,且近地面和远地面在外观和成分上有很大不同。

7. 引起地球潮汐:月球引力使地球上朝向月球和相反面的水形成隆起,即高潮,随着月球运行而移动,低潮是隆起之间区域。

太阳也影响潮汐,当太阳、地球和月球排成一条线时是大潮,形成直角时是小潮。

8. 有盈亏现象:月球不发光,反射太阳的光。

随着绕地球运行,太阳照亮月球表面不同部分形成不同形状,即盈亏,遵循约29.5天的周期,主要盈亏包括新月、娥眉月、上弦月、盈凸月、满月、亏凸月、下弦月、残月。

9. 有日食和月食:月球穿过地球阴影形成月食(发生在太阳、地球和月球排成一条线时),月食期间月球会变色,有全食、偏食或半影食;月球挡在太阳前面形成日食(发生在太阳、地球和月球排成一条线时),日食有全食、偏食或环食,只能在地球表面狭窄路径上看到。

关于月亮的13个小知识

关于月亮的13个小知识

关于月亮的13个小知识1.月球是围绕地球运转的唯一天然卫星,月球围绕地球运动的轨道是椭圆形的,它与地球的平均距离约384400公里。

2.月球上基本没有水,没有声音的传播,月球本身不发光,永远是一片漆黑,太阳和星星可以同时出现。

它的体积只有地球的49分之一。

3.月球上几乎没有大气,所以昼夜温差很大。

白天,在阳光垂直照射的地方,温度高达127摄氏度,夜晚温度最低可达到-183摄氏度。

4.月球正面永远都是向着地球的。

在月球正面,月陆的面积大概与月海的面积相等,但是在月球背面,月陆的面积就要比月海大的多。

5.月球永远用同一面对着我们。

月球绕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和它自转一周的时间相同,这意味着它始终以同一面向着地球。

因此,我们在地球上看到的始终是月亮的同一面,背对地球的那一面只能用航天器才能看到。

6.月球昼夜温差极大。

由于月球表面几乎没有大气层,缺少了大气层对于温度的调节之后,月球会出现忽冷忽热的状况,昼夜温差可以达到300多度。

7.月球一天有708个小时。

与地球相比,月亮是“慢节奏”的,它自转一周要708个小时。

也就是说,月球上的一天相当于地球上的29.5天。

8.月球正在离我们远去。

月球每年都在轨道上向外偏离3.8cm。

据数据显示,月亮诞生之初,与地球的间距仅为2万公里,而现在两者的间距已经扩大到了38万公里。

随着时间的推移,两者之间的距离会越来越远。

9.月球上的脚印能保存几百年。

月球表面的大气层十分稀薄,几乎没有空气对流,也没有风的侵蚀,所以如果在月球上留下一个脚印,可能几百年后依然清晰可见。

10.月球上也有月震。

自1969年起,相继在月球着陆的几艘飞船先后在月球的不同位置设置了多台检测月震的仪器。

据统计,1969至1977年间,这些月震仪在月球上每年可以捕捉到3000多起月震。

11.超级月亮真的超级亮。

“超级月亮”有多“超级”?它其实是指出现在月球轨道近地点的满月。

“超级月亮”出现时,在地球上可以看到比一般满月面积大14%、亮度高30%的月亮!12.月球的形状像柠檬。

月球的小知识10条

月球的小知识10条

月球的小知识10条1、月球并不是个圆球我们常说,圆圆的月亮像玉盘,实际上月球并不是标准的球形哦。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在宇航员登月45年后,美国科学家终于发现了月球最真实的形状:略微扁平,一端有隆起。

月球更像是个“鸡蛋”的形状。

月球的中心偏向地球,因此“鸡蛋”的大头始终对着地球。

2、月球的“一天”非常漫长与地球相比,月球的一天特别的漫长,一个昼夜大约相当于地球上的27.32天。

月球上的一上午,即从太阳升起到正午,需要180个小时。

所以如果在月球上的话,就可以看到长达数天的日出日落过程。

3、月球上昼夜温差可达300℃月球表面几乎没有大气层,月面直接暴露于宇宙空间。

由于缺少了大气层对于温度的调解之后,月表的温度变化非常剧烈。

月球表面的昼夜温差可达300度左右:月表白天最热时,月表温度可达127℃;夜间最冷时,温度可降到零下183℃。

4、“蓝月亮”并不是蓝色的你听说过“蓝月亮”吗?它并不是指月亮真的变成了蓝色,而是天文历法中的一种特殊现象。

在一个公历月中,如果出现第二个满月,这个满月就被称为“蓝月亮”(blue moon)。

5、月球与太阳在地球上看一样大太阳的直径大约是140万千米,与地球的距离是大约15000万千米,两个数字的比值大约是107;月球的直径大约是3500千米,与地球的距离大约是38万千米,两个数字的比值大约是108。

太阳和月亮距离与直径比基本上相同,所以它们在我们的眼中的张角也基本上相同,看上去就差不多一样大了。

6、地球上永远看不到月亮的“背面”很久以前,地球的引力作用减缓了月球的自转速度。

当月球的自转速度减慢到与月球绕地球公转的速度差不多时,这种运动形态就稳定了下来,这种状态叫“潮汐锁定”。

这使得我们地球上的人们只能看见月亮的同一面。

我们习惯性地把它称之为月球的“正面”,而它的“背面”只能用航天器才能看到。

1959年,苏联发射的“月球3号”飞船才首次拍摄了月球背面的照片。

7、满月也有大有小月球绕地球的轨道是一个椭圆形,而不是一个圆,因此地心到月心之间的距离在轨道上是变化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月球直径约3476公里,是地球的3/11,太阳的1/400。

月球的体积只有地球的1/49,质量约7350亿亿吨,相当于地球质量的1/81,月球表面的重力差不多是地球重力的1/6。

月球表面面积3.976×10^7平方千米。

月亮的表面面积大约是地球表面积的1/14,比亚洲的面积还稍小一些。

月球知识
月球表面既无大气,也无水分,没有风霜雪雨,没有江河湖海,更不要说鸟语花香的生命现象了。

一句话,月球是个死寂的星球。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月面上什么变化都没有发生过,它表面的辉光现象就是一例。

月球表面有时突然出现某种发光现象,甚至还有颜色变化,它引起了天文学家们的兴趣和关注。

1958年11月3日凌晨,前苏联科学家柯兹列夫在观测月球环形山的时候,发现阿尔芬斯环形山口内的中央峰,变得又暗又模糊,并发出一种从未见过的红光。

两个多小时之后,他再次观测这片区域时,山峰发出白光,亮度比平常几乎增加了一倍,第二夜,阿尔芬斯环形山才恢复原先的面目。

柯兹列夫认为,他所观测到的是一次比较罕见的月球火山爆发现象。

他说,阿尔芬斯环形山中央峰亮度增加的原因,在于从月球内部向外喷出了气体,至于开始时山峰发暗和呈现出红色,那是因为在气体的压力下,火山灰最先冲出了火山口。

柯兹列夫的观点遭到了一些人的反对,其中包括一些颇有名望的天文学家。

他们承认阿尔芬斯环形山的异常现象是存在的;但认为不能解释为通常的火山爆发,而是月球局部地区有时发生的气体释放过程。

在太阳光的照耀下,即使是冷气体也会表现出柯兹列夫所注意到的那些特征。

早在1955年,柯兹列夫就在另一座环形山——阿利斯塔克环形山口,发现过类似的异常发亮现象,他也曾怀疑那是火山喷发。

1961年,柯兹列夫又在阿利斯塔克环形山中央观测到了他熟悉的异常现象,不同的是,光谱分析明确证实这次所溢出的气体是氢气。

这类现象究竟应该怎样解释呢?是火山喷发?还是气体释放?或者是其他什么现象呢?
红色斑点
天文学家们还不止一次在月球面上发现神秘的红色斑点。

也是那个阿利斯塔克环形山,美国洛韦尔天文台的两位天文学家在观测和绘制它及其附近的月面图时,先后两次在这片地区发现了使他们惊讶的红色斑点。

第一次是在1963年10月29日,一共发现了3个斑点:先是在阿利斯塔克以东约65公里处见到了一个椭圆形斑点,呈橙红色,长约8公里,宽约2公里。

在它附近的一个小圆斑点清晰可见,直径约2公里。

这两处斑点从暗到亮,再到完全消失,大约经历了25分钟的时间。

第三个斑点是一条长约17公里、宽约2公里的淡红色条状斑纹,位于阿利斯塔克环形山东南边缘的里侧,出现和消失时间大体上比那两个斑点迟约5分钟。

第二次他们观测到奇异的红斑是在1个月之后的11月27日,也是在阿利斯塔克环形山附近,红斑长约19公里,宽约2公里,存在的时间长达75分钟。

这次由于时间比较充裕,不仅有好几位洛韦尔天文台的同事都看到了红斑,还拍下了一些照片。

为了证实所观测到的现象是确实存在的,他们还特地给另一个天文台打了电话,告诉那里的朋友们赶快观测月球上的异常现象,但故意没有说清楚是在月球上的什么地方。

得到消息的大文台立即用口径175厘米的反射望远镜(那两位洛韦尔台的天文学家用的是口径60厘米折射望远镜)迸行搜寻,很快就发现了目标。

结果是,两处天文台观测到的红斑的位置完全一致,说明观测无误。

红斑确实是存在于月面上的某种现象,而不是地球大气或其他因素造成的幻影。

这两次色彩异常现象都发生在阿利斯塔克环形山区域,而且都是在它开始被阳光照到之后不到两天的时间内。

考虑到这些方面,有人认为月面上出现红色斑点的现象可能并不太罕
见,只是不知道它们于什么时间、在什么地区出现,而且出现和存在的时间一般都不长,要观测到它们就不那么容易了,需要具备较大和合适的观测仪器,以及丰富的观测经验和技巧,同时认为这类现象可能与太阳及其活动有关。

另一种意见则认为,这类变亮和发光现象经常发生,单是在阿利斯塔克环形山区域,有案可查的类似事件至少在300起以上,表明它们是由于月球内部的某种或某些常存原因引起而形成的。

1969年7月,首次载入登月飞行的“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在到达月球附近和环绕月球飞行时,曾经根据预定计划,对月面上最亮的这片阿利斯塔克环形山地区进行了观测。

这座著名环形山的直径约37公里,山壁陡峭而结构复杂,底部粗糙而崎岖。

飞船指令长阿姆斯特朗是从环形山的北面进行俯视的,他向地面指挥中心报告说:“环形山附近某个地方显然比其周围地区要明亮得多,那里像是存在着某种荧光那样的东西。

”遗憾的是,宇航员们没有对所观测到的现象作进一步的解释。

红色发光现象
就在洛韦尔天文台的两位科学家发现阿利斯塔克环形山附近的红斑时,英国的两位科学家注意到了另一个著名的环形山——开普勒环形山也存在类似现象。

开普勒环形山在阿利斯塔克环形山东南方向,直径约35公里,是带有辐射纹的少数环形山之一。

1963年11月1日,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两位研究人员,在拍摄开普勒环形山及其附近地区的照片时,注意到就在这片地区内,在两小时内两次出现了红色发光现象,发光面积大得使他们惊讶,每次都超过了10000平方公里。

他们从三个方面对这次有色现象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首先,他们指出持续时间不长而面积那么大的发光现象,不可能由某种月球内部原因造成,而应该认为是起因于太阳。

其次,他们认为,由于月球不存在大气,月面受到紫外线、X射线、伽马射线等全部太阳辐射的猛烈袭击,这时,月面的某些地方有可能被激发而发光,面积也可能比较大。

再次,他们明确提出,开普勒环形山这两次发光现象的根源在于太阳面上出现了耀斑。

11月1日那天,太阳上出现了两次规模不算大的小耀斑,它们的时间间隔与开普勒环形山的两次红色发光现象的时间间隔基本一致。

两位英国科学家的观点比较新颖,但他们没有得到广泛的支持。

如果他们把月面辉光现象与太阳耀斑联系在一起的解释是正确的话,那么,月球发光现象也该有周期性,而且在太阳活动极大、耀斑出现较多的那些年份里,红斑现象也应该出现得更多、更频繁。

观测表明,这样的事从来没有发生过。

亮点位于月球明暗界线附近
1985年5月23日,希腊的一位学者正在调试自己门径为11厘米的折射望远镜。

当时月球的月龄为4,也就是从月朔算起,大体上只过了4天的时间。

在连续拍摄的7张月球照片中,有1张吸引了大家的注意,照片上出现了一个事先没有预料到的清晰的亮点。

经过核查,亮点位于月球明暗界线附近的普洛克鲁斯C环形山地区。

对此,希腊学者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假设。

他认为:由于月面没有大气,被太阳照亮的月面部分的温度,与没有太阳照亮部分的温度相差悬殊。

当太阳从月面上某个地区日出时也就是从那些正好处在明暗界线附近的地区日出时,一下子从黑夜变为白天的那部分月面温度迅速升高,从零下100多摄氏度升到100多摄氏度。

强烈而迅速的温度变化使得月球岩石胀裂开来,被封闭在岩石下面的气体突然冲到月面,迅速膨胀,产生了明亮而短暂的发光现象。

最近,美国的一位通讯工程师也提出了类似的看法。

他曾检测过一些从月球上采集回来的月球岩石标本,发现岩石中含有像氦和氩之类的挥发性气体。

他认为,月岩热破裂时释放出来
的电子能,完全有可能把挥发性气体点燃,引起短暂的闪光现象。

他还表示,他的设想并非毫无根据。

据说,月球岩石在地面实验室里进行人工断裂时,确实曾放出过小火花。

过去也确实多次有人在月球明暗界线附近,发现过这类短暂的发光现象。

但是,在得不到阳光的月球阴暗部分,也曾观测到过这种闪闪发光现象。

这又该如何解释呢?
短暂的现象
早在1787年,英国著名天文学家赫歇耳就曾观察到过月球表面的红色辉光。

最近这些年来,月球上的辉光、雾气、彩斑现象似乎有所增加,这也许与观测手段的发展有关。

这些被称为“月球短暂现象”的变幻现象,日益引起各国天文学家的关注。

到目前为止,已经记录到的“月球短暂现象”数以千计,也许其中的一部分是由于大气干扰等原因造成的错觉或幻觉,但短暂现象的存在是否定不了的。

这类短暂现象的范围一般都不大,方圆一二十公里,平均持续时间一二十分钟到半个来小时,而且多数都发生在地质年龄比较轻的那些环形山附近,譬如阿利斯塔克、阿尔芬斯等环形山,以及月面洼地的边缘地区。

应该相信这决不是偶然的。

至于这些短暂现象的原因是什么,一直是众说纷纭,似乎是证据充分、很有说服力的火山喷发和火山活动学说,也没能得到多数人承认。

其中很致命的一点是:不论是地面观测还是宇航员亲临月球的考察,都没能找到新喷射出来的熔岩痕迹,也没有看到月面局部面貌有所改变。

前面提到的其他论点,以及认为是地球的潮汐作用触发月震、月震转而又使密封在月岩下面的气体冲向月面等观点,那就更不完善了。

有人把月球短暂现象称做“变幻无常的月球现象”。

说它“变幻无常”,反映了我们对它的来龙去脉还不清楚,但事实真相总会有大白的一天,尤其是发生在离我们这么近的月球上的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